CN116138678A - 基站用回收装置、排尘组件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基站用回收装置、排尘组件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8678A
CN116138678A CN202111381397.XA CN202111381397A CN116138678A CN 116138678 A CN116138678 A CN 116138678A CN 202111381397 A CN202111381397 A CN 202111381397A CN 116138678 A CN116138678 A CN 116138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ion
dust
outlet
hou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13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黎少将
唐成
段飞
钟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139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386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38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86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91Storing or park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therefor; Means allowing transport of the machine when it is not being us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201/00Robotic cleaning machines, i.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velling movement or the cleaning operation
    • A47L2201/02Docking stations; Docking operations
    • A47L2201/024Emptying dust or waste liquid container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站用回收装置,基站用回收装置用于供表面清洁装置停靠的基站中,并且能够回收表面清洁装置中所收集的垃圾,包括:壳体,壳体形成容纳空间,并且容纳空间设计成能够至少容纳第一类型集尘装置或第二类型集尘装置;集尘入口,集尘入口提供将表面清洁装置所收集的垃圾回收至壳体中的开口;集尘出口,集尘出口作为将气体排出壳体的开口,至少包括第一集尘出口和第二集尘出口,集尘入口与第一集尘出口形成第一气流路径,集尘入口与第二集尘出口形成第二气流路径;以及切换部,切换部能够对第一集尘出口和第二集尘出口进行切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排尘组件及基站。

Description

基站用回收装置、排尘组件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站用回收装置、排尘组件及基站。
背景技术
扫地机器人在清洁地板等表面时,将清洁表面上的灰尘等脏污收集在扫地机器人的尘盒。当扫地机器人尘盒内的灰尘等脏污达到预设量时,扫地机器人停靠于与扫地机器人配合的基站,可以将尘盒内的脏污转移至基站。为实现脏污的收集,基站一般采用尘袋或尘杯过滤方式来收集垃圾。扫地机器人基站使用尘袋收集垃圾时,需要定期更换一次性尘袋;使用成本较高。使用尘杯则需要经常倾倒清理尘杯,使用不便。基站尘盒尘杯尘袋互换时,由于尘杯和尘袋结构不同,使用同一套吸尘风道系统,造成尘盒内部空间利用不足,且会影响尘杯或尘袋的使用效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合适的回收装置,在既不影响其集尘效果,也能充分利用空间等的情况下来实现优异的集尘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站用回收装置、排尘组件及基站。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基站用回收装置,所述基站用回收装置用于供表面清洁装置停靠的基站中,并且能够回收表面清洁装置中所收集的垃圾,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容纳空间,并且所述容纳空间设计成能够至少容纳第一类型集尘装置或第二类型集尘装置;集尘入口,所述集尘入口提供将表面清洁装置所收集的垃圾回收至所述壳体中的开口;集尘出口,所述集尘出口作为将气体排出所述壳体的开口,至少包括第一集尘出口和第二集尘出口,所述集尘入口与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形成第一气流路径,所述集尘入口与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形成第二气流路径;以及切换部,所述切换部能够对第一集尘出口和第二集尘出口进行切换,以便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集尘装置或第二类型集尘装置来选择第一气流路径或第二气流路径,当所述第一类型集尘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时则选择第一气流路径,当所述第二类型集尘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时则选择第二气流路径。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气流路径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气流路径的长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集尘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个侧面,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和第二集尘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面,其中所述一个侧面和所述另一侧面为两个相对的侧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在所述另一侧面的位置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气流路径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所述一个侧面与所述另一侧面的垂直距离。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在所述另一侧面的位置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二气流路径的长度等于或略小于所述一个侧面与所述另一侧面的对角距离。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集尘出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集尘入口的中心轴线重合或者邻近,或者,
所述第一集尘出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集尘入口的中心轴线平行地位于与所述一个侧面和另一侧面相垂直的平面中或者该平面附近,并且所述平面与所述基站用回收装置使用时所处的水平面垂直。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中心线,所述集尘入口在第一方向中与所述中心线偏离设置,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中与所述中心线偏离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在第二方向中与所述中心线偏离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对于所述中心线的相反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切换部为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能够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面上进行滑动,所述滑动件能够进行滑动以封闭第一集尘出口且开放第二集尘出口,并且能够进行滑动以封闭第二集尘出口且开放第一集尘出口。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滑动件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便当选择所述第一气流路径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开放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并且通过所述滑动件的本体封闭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当选择所述第二气流路径时,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开放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并且通过所述滑动件的本体封闭所述第一集尘出口。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类型集尘装置为旋风分离器,其中在所述旋风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情况下,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集尘入口相对应,所述第一集尘出口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相对应,并且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封闭;
所述第二类型集尘装置为尘袋,其中在所述尘袋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情况下,所述尘袋的入口与所述集尘入口相对应,所述第二集尘出口作为气体出口,并且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封闭。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集尘入口附近,所述旋风分离器和所述尘袋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安装部,以使得所述旋风分离器和所述尘袋的入口与所述集尘入口相对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旋风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情况下,所述旋风分离器占据所述容纳空间的一部分空间,而所述容纳空间的另一部分空间则作为垃圾存放空间;在所述尘袋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情况下,所述尘袋占据所述容纳空间的整个空间。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包括维护盖部,所述维护盖部能够被打开,以便将所述旋风分离器和所述尘袋从所述安装部拆除或者能够安装至所述安装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排出部,所述排出部能够被打开和关闭,当所述排出部关闭时能够与所述壳体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当所述排出部被打开时,能够通过所述排出部至少排出通过所述旋风分离器收集的垃圾。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基站用回收装置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配置成:当所述旋风分离器安装至所述容纳空间时,所述弹性部件控制所述切换部以使得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开放且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封闭,当所述旋风分离器从所述容纳空间拆离时,所述弹性部件控制所述切换部以使得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开放且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封闭。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排尘组件,所述排尘组件用于接收所述表面清洁装置中的垃圾,包括:外壳;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基站用回收装置,并且所述基站用回收装置容纳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以及
抽吸源,所述抽吸源设置在所述基站用回收装置的外部及所述外壳的内部,通过所述抽吸源的抽吸使得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集尘出口或第二集尘出口排出。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基站用回收装置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外壳上。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一种基站,包括:如上所述的排尘组件;以及基座组件,所述排尘组件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基座组件,并且所述基座组件设置有与所述表面清洁装置对接的抽吸接口,以便在对所述表面清洁装置中的垃圾进行排空时,通过所述抽吸接口及管道将所述垃圾输送至所述基站用回收装置。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表面清洁装置的示意图。
图3-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图。
图6-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座组件的示意图。
图12-3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回收装置或其部件的示意图。
图40-4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存储部的示意图。
图46-4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管路等示意图。
图48-5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混合仓的示意图。
图52-5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清洁剂存储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站。其中该基站可以用于停靠诸如扫地机器人等的自主式的表面清洁装置。
表面清洁装置可以包括大致为圆形或者矩形加圆形的壳体。如图1和2所示,该表面清洁装置10可以包括湿式清洁部分和干式清洁部分。其中湿式清洁部分和干式清洁部分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底部,并且可以与清洁表面接触以便对清洁表面进行湿式清洁和干式清洁。
湿式清洁部分可以包括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并且在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上可以分别设置诸如拖布等的拖洗件(图中未示出)。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并列排布并且能够分别绕着旋转轴进行旋转,以便当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与清洁表面接触的同时对清洁表面进行拖洗。在表面清洁装置的壳体的内部可以设置有清洁液体容纳部,并且通过清洁液体供给口向拖洗件提供清洁液体,从而通过拖洗件吸附的清洁液体对清洁表面进行湿式清洁。
干式清洁部分可以包括滚刷部13和边刷部14,其中边刷部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当设置一个边刷部的情况下,其可以设置在表面清洁装置的一侧,当设置两个边刷部的情况下,其可以分别设置在表面清洁装置的两侧。在对清洁表面进行清洁的过程中,边刷部14可以进行旋转以便将碎屑等垃圾汇聚至滚刷部13附近,从而通过转动地滚刷部13将垃圾卷至表面清洁装置的壳体内部设置的集尘部中,其中集尘部可以为集尘盒的形式,通过集尘部来收集且储存来自清洁表面的垃圾。
在本公开中优选地,相对于表面清洁装置的作业行进方向,湿式清洁部分可以设置在干式清洁部分的后侧。这样可以实现先干后湿的清洁。此外湿式清洁部分可以相对于可以上下移动。这样在不进行湿式清洁时,湿式清洁部分可以升起以便不与清洁表面进行接触。而在进行湿式清洁时,湿式清洁部分可以被控制为与清洁表面进行接触并且还可以被提供额外的压力,从而与清洁表面接触的湿式清洁部分可以为表面清洁装置提供额外的驱动力或阻力。在需要对顽固污渍等进行清洁的特定清洁场景下,提供的压力可以使得湿式清洁部分的拖洗件与清洁表面更紧密地接触,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另外,虽然在本公开中,湿式清洁部分为两个旋转件的形式,但是应当理解,其也可以设置成一个旋转件,例如该旋转件可以为履带式旋转件,并且该履带式旋转件可以设置成沿着或者逆着表面清洁装置的行进方向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清洁表面进行湿式清洁。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20。其中该基站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对接。当表面清洁装置停靠至基站之后,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中所收集的灰尘、碎屑等垃圾抽吸至基站从而实现表面清洁装置集尘部的排空、和/或为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充电、和/或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洗、和/或为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液体容纳部补充清洁液体。
如图3所示,该基站20可以包括基座组件100、排尘组件200和清洁组件300。
基座组件100可以提供容纳表面清洁装置的容纳空间,当表面清洁装置的一部分进入基座组件100后,可以通过基座组件100中设置的充电接口120为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充电,和/或可以通过基座组件100中设置抽吸接口130来将集尘部中所收集的灰尘、碎屑等垃圾抽吸至排尘组件200,和/或可以通过基座组件100中设置补液接口140来向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液体容纳部补充清洁液体;和/或可以通过基座组件100中设置的清洗部来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洗。
排尘组件200的主要功能用于对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中所收集的灰尘、碎屑等垃圾进行抽吸,并且将抽吸的垃圾进行存储。清洁组件300可以包括清洁液体存储部和回收液体存储部,并且可以通过管道连接,将清洁液体存储部所存储的清洁液体提供至基座组件100的补液接口,进而将清洁液体提供至表面清洁装置,并将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自清洁后的回收液体通过管道从基座组件100的清洗部抽吸至回收液体存储部。
在本公开中,排尘组件200和清洁组件300可以与基座组件100来搭配选择使用,从而可以构成具有不同维护模式的基站。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将排尘组件200与基座组件100进行配合,来实现不同维护模式中的自排空模式。当将排尘组件200与基座组件100进行组合后,可以实现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的抽吸功能,从而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排空至排尘组件200,这样可以实现表面清洁装置的自排空功能。如图5所示,可以将清洁组件300与基座组件100进行配合,来实现不同维护模式中的自清洁模式和/或清洁液体补充模式。将清洁组件300与基座组件100进行组合后,可以实现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的自清洁和/或可以实现向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液体容纳部补充清洁液体。另外,如图3所示,也可以将排尘组件200、清洁组件300与基座组件100进行配合,来实现不同维护模式中的自排空模式、自清洁模式、和/或液体补充模式。具体地,可以通过排尘组件200抽吸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从而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排空,可以通过清洁组件300向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液体容纳部补充清洁液体和/或提供清洁液体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洁。另外,也可以单独使用基座组件100,从而实现表面清洁装置的充电,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在基座组件100与排尘组件200和/或清洁组件300进行组合后,在选择排尘组件200和/或清洁组件300的相应模式后也可以同时选择充电模式。虽然在本公开中明确限定了排尘组件200和清洁组件300的作用,但是在此仅为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选择具有其他功能的维护组件来搭配基座组件使用或者采用单一功能的维护组件或者采用功能集成的维护组件等。
根据本公开的可组合式基站,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不同的组件,从而搭配相应的表面清洁装置,例如排尘组件200和/或清洁组件300可拆卸地附接至基座组件100。例如对于仅进行干式清洁的表面清洁装置,可以选择基座组件100为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充电,如果需要对该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进行排空,也可以选择排尘组件200并且与基座组件100相配合来排空该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从而可以进行自排空模式和/或充电模式。例如在不需要对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进行排空的情况下,可以仅选择清洁组件300和基座组件100,仅进行自清洁模式、液体补充模式和/或充电模式。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可组合式基站,后期如果某个组件被更新后,用户可以容易地替换之前的组件来使用更新的组件。现有的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通常功能单一,而对于多功能的基站,体积比较大,用户使用成本较高,并且无法根据用户需求来对基站进行切换。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可组合式基站,可以解决现有基站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允许用户通过硬件的选择来对某些功能进行取舍。
根据本公开的可组合式基站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基座组件100可以设计成设置在下部,排尘组件200可以设计成设置中部,而清洁组件300可以设计成设置在上部。但是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变换设置位置。此外排尘组件200和清洁组件300分别设置有与基座组件100组合的组合部分。另外,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设置有其他的功能组件来实现其他工作模式。
此外,虽然在图4和图5中示出了使用排尘组件200和清洁组件300的外观示意图,也就是说二者可以容纳在不同壳体中。但是在本公开中,排尘组件200和清洁组件300可以共用一个组件壳体。排尘组件200和清洁组件300均安装至该组件壳体中。这样当用户仅需要排尘组件200的情况下,可以仅在组件壳体中组装排尘组件200,仅需要清洁组件300的情况下,可以仅在组件壳体中组装清洁组件300,需要排尘组件200和清洁组件300时,可以在组件壳体中组装排尘组件200和清洁组件300。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产品交付至用户之前进行组装,从而避免用户在组装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可以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功能。
为了允许维护组件可靠地设置在基座组件100上,可以在与基座组件100及与其对接的功能组件设置安装结构。例如在排尘组件200和清洁组件300分别设置独立的壳体的情况下则可以排尘组件200或清洁组件300上设置安装结构。当排尘组件200和清洁组件300共用组件壳体时,则可以在组件壳体上设置安装结构。作为一个示例,该安装结构可以包括插入件和锁止件,并且插入件可以设置在维护组件而锁止件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如图7所示,在基座组件100上可以设置有插入口611,该插入口611可以供维护组件所设置的插入件插入。并且在插入件插入之后可以通过锁止件612将插入件锁定。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在基座组件设置插入件,并且在维护组件设置插入口,另外锁止件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或维护组件上。此外通过将基座组件与维护组件进行锁定,这样可以便于用户对基站进行搬运。而且在排尘组件200和清洁组件300共用组件壳体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减小基座的体积。
<基座组件>
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基座组件100的正视图和立体图。参照图6和图7,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基座壳体以便形成容纳表面清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空间。其中基座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1(图6所示的后侧壳体)、第二壳体112(图6所示的左侧壳体)和第三壳体113(图6所示的右侧壳体)。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形成半包围空间并且可以一体成型,当表面清洁装置停靠至基座组件100后,表面清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进入该半包围空间中,其中至少表面清洁装置的设置有拖洗件的后侧的一部分进入该半包围空间中。进一步地,基座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四壳体114(图7所示的下侧壳体)。第四壳体114可以包括支撑部115和坡道部116。支撑部115可以用于至少支撑表面清洁装置后侧的一部分。坡道部116可以提供允许表面清洁装置进入该半包围空间的通道。
该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充电接口120。当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中停靠到位时,设置在表面清洁装置的充电接口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的充电接口120相接触,并且通过与外部电源等供电装置连接的充电接口120为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充电。其中充电接口120可以弹性伸缩,以便更好地与表面清洁装置的充电接口紧密抵接。充电接口120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或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中示出了充电接口120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的内侧面上。并且充电接口120设置在支撑部115之上的预定高度位置处,这样可以避免在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洗时液体对充电造成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抽吸接口130,该抽吸接口130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的抽吸口15(如图1所示)相对接,这样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相连通,从而在使用排尘组件200进行自排空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相对接的抽吸接口130与抽吸口15,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成部的垃圾经由接口131抽吸至排尘组件200中。抽吸接口130的外侧可以设置有抽吸密封部,其中抽吸密封部可以环绕在抽吸接口130的外侧并且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便当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停靠到位时,抽吸口15与抽吸接口130抵接形成气动接合时,形成气体通道的密封。可选地,抽吸接口130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或者第二壳体112或者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6和图7中示出了抽吸接口130设置在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
可选地,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补液接口140,其中补液接口140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并且有柔性材料制成,在受到一定的压力时,补液接口140可以进行弯曲。这样当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或者第二壳体112或者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6和图7中示出了抽吸接口130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的内侧面。补液接口140可以从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的表面向外延伸预定长度,其可以由弹性材料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停靠后,补液接口140可以进行伸缩以便插入表面清洁装置上设置的补液口中。由于补液接口140为柔性的,因此当补液接口140与表面清洁装置的补液口未对准时,补液接口140在插入的过程中可以弯曲以便防止对表面清洁装置造成损伤,而且由于补液接口140能够弯曲也可以保证补液接口140在伸缩的过程中很好地插入表面清洁装置的补液口中。补液接口140可以通过管道与清洁组件300流体连通,以便将清洁组件300的清洁液体提供至表面清洁装置中以达到清洁液体补充的目的。在本公开中,优选地,补液接口140和抽吸接口130分别设置在充电接口120的两侧。
在本公开中,充电模式与其他维护模式可以同时进行,也就是说在进行其他维护模式的同时来进行充电模式。例如在进行自排空模式、自清洁模式、和/或液体补充模式的同时来启动充电模式。
可选地,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引导轮150。当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基座组件100时,引导轮150可以接触表面清洁装置的侧面并且引导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容纳表面清洁装置的容纳空间中。在本公开中,引导轮15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两个引导轮150分别设置在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引导轮150的位置可以处于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靠外侧的位置处,以便当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容纳空间时,表面清洁装置首先接触引导轮150,通过引导轮150的引导使得表面清洁装置在容纳空间中停靠到位。
基座组件100的支撑部115上可以设置有清洗部。支撑部115上可以形成一个四周及底面封闭的凹陷的清洗空间,在该封闭的清洗空间中可以存储回收液体。图8示出了根据图6所示A-A剖面得到的剖面图。如图8所示,清洗部可以包括液体通道1155和排液口1152。液体通道1155可以接收通过管路来自清洁组件300的液体,并且将液体引导至清洗部来清洗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排液口1152可以将清洗后的回收液体通过管道提供至清洁组件300以实现回收液体的回收功能,其中在排液口1152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过滤装置。此外,清洗部还可以包括刷洗件1153,刷洗件1153的数量和位置可以表面清洁装置的旋转件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在本公开中,刷洗件115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在旋转件进行旋转时,通过刷洗件1153对拖洗件进行刷洗,从而达到拖洗件的自清洁功能。在清洗部的位置还可以设置引导部1156,当表面清洁装置进入时,可以通过引导部1156对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引导,也能起到对表面清洁装置支撑的作用。例如如图2所示,表面清洁装置10的滚轮16可以沿着引导部1156移动并且被支撑。
此外清洗部还可以包括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烘干的烘干口1154,烘干口1154可以设置在与拖洗件相对应的位置处。在本公开中,优选地可以将烘干口1154设置在第四壳体114(图7所示的下侧壳体)上,并且烘干口1154相对于第四壳体114的底面具有预定高度,以便防止液体进入。烘干口1154可以占据一定面积并且可以从拖洗件的底部来提供热气流,这样可以实现更好的烘干效果。烘干口1154可以通过管道与清洁组件300气体连通,以从清洁组件300接收气流并且在基座组件进行加热后生成热气流提供至拖洗件,从而实现拖洗件的烘干功能。在本公开中,烘干口1154设置的位置可以相对于清洗空间的底部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且烘干口的数量可以一个或者多个。烘干口的形式设计成在拖洗件的径向方向上延伸以便覆盖拖洗件的更大的面积。例如,烘干口可以设置成长条状,该长条状相对于拖洗件的径向延伸,或者也可以将烘干口的数量设置成多个,多个烘干口沿着拖洗件的径向分布。多个烘干口的排布可以设置扇形排布的形式。
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基座组件100的正视图和立体图。参照图9和图10,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基座壳体以便形成容纳表面清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空间。其中基座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1(图9所示的后侧壳体)、第二壳体112(图9所示的左侧壳体)和第三壳体113(图9所示的右侧壳体)。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形成半包围空间并且可以一体成型,当表面清洁装置停靠至基座组件100后,表面清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进入该半包围空间中,其中至少表面清洁装置的设置有拖洗件的后侧的一部分进入该半包围空间中。进一步地,基座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四壳体114(图10所示的下侧壳体)。第四壳体114可以包括支撑部115和坡道部116。支撑部115可以用于至少支撑表面清洁装置后侧的一部分。坡道部116可以提供允许表面清洁装置进入该半包围空间的通道。
该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充电接口120。当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中停靠到位时,设置在表面清洁装置的充电接口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的充电接口120相接触,并且通过与外部电源等供电装置连接的充电接口120为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充电。其中充电接口120可以弹性伸缩,以便更好地与表面清洁装置的充电接口紧密抵接。充电接口120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或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中示出了充电接口120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的内侧面上。并且充电接口120设置在支撑部115之上的预定高度位置处,这样可以避免在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洗时液体对充电造成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抽吸接口130,该抽吸接口130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的抽吸口15(如图1所示)相对接,这样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相连通,从而在使用排尘组件200进行自排空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相对接的抽吸接口130与抽吸口15,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成部的垃圾经由接口131抽吸至排尘组件200中。抽吸接口130的外侧可以设置有抽吸密封部,其中抽吸密封部可以环绕在抽吸接口130的外侧并且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便当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停靠到位时,抽吸口15与抽吸接口130抵接形成气动地接合时,形成气体通道的密封。可选地,抽吸接口130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或第二壳体112或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9和图10中示出了抽吸接口130设置在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
可选地,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补液接口140,其中补液接口140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或者第二壳体112或者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9和图10中示出了抽吸接口130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的内侧面。补液接口140可以从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的表面向外延伸预定长度,其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在受到一定的压力时,补液接口140可以进行弯曲。这样当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停靠后,补液接口140可以进行伸缩以便插入表面清洁装置上设置的补液口中。由于补液接口140为柔性的,因此当补液接口140与表面清洁装置的补液口未对准时,补液接口140在插入的过程中可以弯曲以便防止对表面清洁装置造成损伤,而且由于补液接口140能够弯曲也可以保证补液接口140在伸缩的过程中很好地插入表面清洁装置的补液口中。补液接口140可以通过管道与清洁组件300流体连通,以便将清洁组件300的清洁液体提供至表面清洁装置中以达到清洁液体补充的目的。优选地,补液接口140和抽吸接口130分别设置在充电接口120的两侧。
在本公开中,充电模式与其他维护模式可以同时进行,也就是说在进行其他维护模式的同时来进行充电模式。例如在进行自排空模式、自清洁模式、和/或液体补充模式的同时来启动充电模式。
可选地,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引导轮150。当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基座组件100时,引导轮150可以接触表面清洁装置的侧面并且引导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容纳表面清洁装置的容纳空间中。在本公开中,引导轮15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两个引导轮150分别设置在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引导轮150的位置可以处于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靠外侧的位置处,以便当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容纳空间时,表面清洁装置首先接触引导轮150,通过引导轮150的引导使得表面清洁装置在容纳空间中停靠到位。
基座组件100的支撑部115上可以设置有清洗部。支撑部115上可以形成有一个四周及底面封闭的凹陷的封闭空间,在该封闭空间中可以存储回收液体。图11示出了根据图9所示A-A剖面得到的剖面图。如图11所示,清洗部可以包括出液口1151和排液口1152。出液口1151可以与清洁组件300流体连通,清洁组件300提供的清洁液体可以从出液口1151喷出,以便将清洁液体提供至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排液口1152可以将清洗后的回收液体通过管道提供至清洁组件300以实现回收液体的回收功能。此外,清洗部还可以包括刷洗件1153,刷洗件1153的数量和位置可以表面清洁装置的旋转件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在本公开中,刷洗件115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在旋转件进行旋转时,通过刷洗件1153对安装在旋转件的拖洗件进行刷洗,从而达到拖洗件的自清洁功能。此外清洗部还可以包括对拖洗件进行烘干的烘干口1154,烘干口1154可以设置在与拖洗件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设置在与支撑部115的底面距离预定高度的位置处。烘干口1154可以通过管道与清洁组件300气体连通,以便从清洁组件300接收烘干气体并且提供至拖洗件,从而实现拖洗件的烘干功能。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在坡道部116上设置有密封结构1161。其中密封结构1161可以相对于坡道部116的表面凹陷,并且密封结构1161的形状设置为与表面清洁装置的滚刷部的相应形状相匹配,从而当表面清洁装置停靠在基座组件100后,密封结构1161可以气密地封闭滚刷部的开口。当密封之后,相当于将滚刷部处对碎屑进行抽吸的吸嘴密封。此时在表面清洁装置内部,从滚刷部附近的吸嘴到集尘部的第一气流路径被堵塞,从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到抽吸口15的第二气流路径被打开。通过将第一气流路径封闭,可以提供形成更大的抽吸力从而可以对集尘部中的碎屑等垃圾进行更好地排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可以在基座组件100的与滚刷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弹性挡板,这样当表面清洁装置回到基座组件100后,弹性挡板可以弹起从而关闭滚刷部的吸嘴等。
<排尘组件>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排尘组件的外部示意图。排尘组件200的主要功能用于对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中所收集的灰尘、碎屑等垃圾进行抽吸,并且将抽吸的垃圾进行存储。并且,排尘组件200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组合使用,另外也可以配合清洁组件300来进行使用。例如,排尘组件200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的上表面可拆卸地连接,连接后排尘组件200可以与基座组件100形成为一体。
如图12所示,排尘组件200可以包括排尘组件壳体210及回收装置220。其中,排尘组件壳体210的侧部设置有开口,并且回收装置220可以经由该开口可拆卸地安装至排尘组件壳体210中。其中,回收装置220相对于排尘组件壳体210的可拆卸方向与设置该基站的地面方向大体平行。安装有回收装置220的排尘组件200当被组合至基座组件100之后,回收装置220与基座组件100的抽吸接口130通过管道实现流体连通。这样可以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中的垃圾抽吸至回收装置220的存储空间中从而实现集尘部的排空。在本公开中可选地,回收装置220的容纳体积可以设置成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容纳体积的至少三倍以上。当需要将回收装置220从排尘组件壳体210脱离时,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按压,通过弹力的作用使得回收装置220弹出。
图13示出了将如图12所示的排尘组件200的外壳体拆除后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排尘组件200可以包括第一抽吸源230,该第一抽吸源230可以为风机的形式,并且设置在排尘组件壳体210的内部。在本公开中,第一抽吸源230与回收装置220可以在排尘组件壳体210左右设置。通过第一抽吸源230形成抽吸气流,从而通过抽吸气流形成负压状态使得尘屑等垃圾从表面清洁装置经由抽吸接口及相应管道进入回收装置220的抽吸通道,例如抽吸通道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的上表面所设置的管道口进行对接。然后,尘屑等垃圾通过抽吸进入口进入回收装置220的壳体所限定的内部空间中。
图14示出了回收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其中,回收装置220通过其壳体限定出接收及容纳垃圾的接收空间。回收装置220可以包括抽吸进入口226,其中抽吸进入口226可以通过管道与抽吸接口130连通,以便使得灰尘、碎屑等垃圾进入回收装置220的内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图15所示,回收装置220还可以包括第一集尘出口227和第二集尘出口228。其中在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中,抽吸进入口226设置在回收装置220的壳体的一个侧面,而第一集尘出口227和第二集尘出口228可以设置在回收装置220的壳体的另一侧面。该一个侧面与该另一侧面可以为回收装置220的壳体的两个相对侧面。并且抽吸进入口226和第一集尘出口227相对于回收装置220的中心线可以向左偏离,第二集尘出口228相对于回收装置220的中心线可以向右偏离。
如图15所示,回收装置220还可以包括切换部250。在图13中示出了切换部250安装至回收装置220的壳体的情况,图15中示出了切换部250与回收装置220的壳体分离的情况。切换部250可以为风道切换的结构,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中,切换部250可以使得第一集尘出口227开放并且使得第二集尘出口228封闭,在第二状态中,切换部250可以使得第一集尘出口227封闭并且使得第二集尘出口228开放。在本公开中,第一集尘出口227可以设置在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较近的位置处。可选地,第一集尘出口227的轴线可以与抽吸进入口226的轴线重合,或者第一集尘出口227的轴线可以与抽吸进入口226的轴线近乎重合,或者第一集尘出口227的轴线可以与抽吸进入口226的轴线平行地位于与回收装置220的底侧面相垂直的平面中。例如第一集尘出口227可以设置在前侧面与抽吸进入口226较近的位置处。相对于第一集尘出口227与抽吸进入口226之间的距离,第二集尘出口228可以设置在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较远的位置处,例如作为示例,第二集尘出口228与抽吸进入口226可以以近乎对角线的形式设置,例如第二集尘出口的中心轴线与抽吸进入口的中心轴线略小于接收空间的长度。
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回收装置220的容纳空间可以设置有旋风分离器或尘袋。也就是说,回收装置220可以采用旋风分离器和尘袋的互换结构。图16示出了回收装置220的端盖部270被移除以便示出回收装置220的内部空间的示意图。在图16中示出了安装有旋风分离器的情况,在回收装置220的内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安装结构241,旋风分离器240和尘袋可以通过安装结构241安装至回收装置220的容纳空间中,旋风分离器或尘袋的入口均与抽吸进入口226相对接以实现流体连通。这样尘屑等垃圾通过抽吸进入口226进入旋风分离器或尘袋。作为一个示例,安装结构241可以设置在抽吸进入口226的相对两侧,并且在对旋风分离器进行安装时,可以将旋风分离器卡合至两侧的安装结构241,在安装尘袋时,可以将尘袋所设置的安装板插入该安装结构241中。在本公开中,第一集尘出口227作为使用旋风分离器时的出风口,第二集尘出口228作为使用尘袋时的出风口。在使用旋风分离器时,选择第一集尘出口227来选择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近的风道,尘屑等垃圾被旋风分离器甩到回收装置220的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中,而空气则通过与旋风分离器的出口对接的第一集尘出口227排出。在使用尘袋的情况下,选择第二集尘出口228来选择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远的风道,尘屑等垃圾被留在设置在容纳空间的尘袋中,而空气则通过第二集尘出口228排出。在使用旋风分离器时,旋风分离器占据容纳空间的一部分空间,例如可以占据三分之一的空间,而其余空间则作为存放垃圾的空间。在使用尘袋时,通过选择第二集尘出口228从而选择距离远的风道,可以在气流流过尘袋时,使得尘袋充满整个容纳空间,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该容纳空间。如图15所示,该切换部250可以设置有第一开口251和第二开口252。切换部250可以相对于回收装置220的外侧侧面进行滑动,从而根据旋风分离器或尘袋的使用情况使得第一集尘出口227和第二集尘出口228中的一个出风口作为空气排出口。当使用旋风分离器的情况下,切换部250滑动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中,切换部250的第一开口251位于第一集尘出口227的位置处,从而使得第一集尘出口227作为回收气流的空气排出口,而第二集尘出口228则被切换部250堵塞。在使用尘袋的情况下,切换部250滑动至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中,切换部250的第二开口252位于第二集尘出口228的位置处,从而使得第二集尘出口228作为回收气流的空气排出口,而第一集尘出口227则被切换部250堵塞。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上面的描述中以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切换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切换部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只要在切换部切换的过程中,其能够堵塞第一集尘出口和第二集尘出口的一个且开放另一个即可。例如,切换部可以设置为无开口的板状,并且其长度根据第一集尘出口和第二集尘出口的间距来进行设计,同样也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
可选地,回收装置220可以包括排出部223,该排出部223能够被闭合以形成封闭的垃圾容纳空间,也能够被打开以便于用户倒出容纳空间中的垃圾(通过旋风分离器的方式所收集的垃圾)。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排出部223可以为一个排出门的形式,并且该排出门的一侧可以绕着回收装置220的一侧壳体进行转动以便被打开或者被关闭。另外在排出门的另一侧相对应的回收装置220的另一侧壳体可以设置有锁定件224。作为一个示例但是不限于,该锁定件224可以为按压按键的形式。锁定件224可以将排出门进行锁定以形成封闭的垃圾容纳空间。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该锁定件224,使得排出部223被打开,从而用于排出尘屑等垃圾。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排出部223可以设置在回收装置220的一个侧面,而端盖部270可以设置在回收装置220的另一侧面,其中该一个侧面与该另一侧面为相对的侧面,并且这两个侧面为第一集尘出口227、第二集尘出口228和抽吸进入口226所处的侧面相邻的侧面。
图17示出了回收装置220的一个剖面示意图。在图17中示出了切换部250的自动切换结构。其中该自动切换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弹簧229。其中该第一弹簧229可以设置在回收装置220的壳体形成的内腔中,当第一弹簧229被施加一定的压力时第一弹簧229被压缩,即切换部250可以朝向第二集尘出口228(向左)的方向移动,当第一弹簧229的压力被释放后,切换部250可以朝向第一集尘出口227(向右)的方向移动。通过这种方式,当需要将旋风分离器240安装至回收装置220中时,通过旋风分离器240的结构使得切换部250向左移动,并且旋风分离器240安装到位后,切换部250保持在使得第一开口251开放第一集尘出口227的第一状态的位置处。当拆下旋风分离器240后,第一弹簧229的张力使得切换部250向右移动,这样在没有安装旋风分离器240的情况下,切换部250的位置可以移动至第二状态,在该第二状态中,第一开口251被封闭,而第二集尘出口228则被第二开口252开放。通过该方式,可以避免如果采用手动方式来对切换部250进行切换的情况下,用户在对旋风分离器和尘袋进行更换时,忘记拨动切换部而使得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错误的情况。如图17所示,在回收装置220的壳体内侧可以设置有第一凹槽2201,旋风分离器240上设置有相应的卡合部2401。在将旋风分离器240安装至安装结构241之后,卡合部2401可以卡合至第一凹槽2201中以便固定旋风分离器240从而防止旋风分离器240移位。当需要将旋风分离器240从回收装置220取出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操作卡合部2401使得卡合部2401与第一凹槽2201脱离从而取出旋风分离器240。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回收装置220可以通过按压卡合的方式来取出或安装至排尘组件200的壳体的内部。下面将参照图19至图24来详细地说明一个实施例的自锁结构。
在回收装置220的外侧面可以设置有第一凸出部2202,其中在第一凸出部2202所处的壳体周围,第一凸出部2202为相对于其他部分呈凸起的形式。例如,第一凸出部2202可以与回收装置220的壳体齐平。
自锁结构还可以包括锁止件222。锁止件可以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其中本体部可以设置在容纳件中并且沿其移动,而延伸部则从本体部进行延伸,并且在受到压力时能够朝向本体部弯曲。其中锁止件222可以与第一凸出部2202对应地设置有第一凹入部2221,例如设置在延伸部上。在锁定状态下,第一凸出部2202可以插入第一凹入部2221中以将回收装置220锁止在排尘组件200的壳体。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24所示,锁止件222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凹入部2222,以便使得延伸部能够弹性变形,或者使得第一凹入部2221弹性变形。其中,锁止件222可以设置在容纳件280中并且相对于容纳件280可以滑动,并且限制为仅能在如图23所示的左右方向中移动。容纳件280可以紧固在排尘组件200的壳体上。
自锁结构可以包括复位拉簧2801和复位杆2802,其中复位拉簧2801的一端可以固定连接在容纳件280,而另一端可以固定在锁止件222。复位杆2802的一端可以设置在容纳件280,而另一端(自由端)可以设置在锁止件222。复位杆2802可以为复位钢丝,例如刚性的带勾杆。锁止件222中可以设置有进入槽2223。其中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可以在进入槽2223中进行滑动,并且受到进入槽2223的壁面的引导,进入锁止槽位2225中。当复位杆2802处于进入锁止槽位2225的状态时,回收装置220处于锁定状态。当从锁定状态解锁时,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可以进入退出槽2224,并且通过退出槽的壁面的引导,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可以进入连通槽2226中。并且再次需要锁止时,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可以再次进入进入槽2223,直至处于锁止槽位2225。在图23中示出了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位于锁止槽位2225中且处于锁止状态。
下面将结合锁止和解锁过程来进行详细的描述。当进行锁止时,用户可以在将回收装置220放入壳体中后,按压端盖部270。回收装置220的第一凸出部2202通过锁止件222的第一引导面2227的引导,进入第一凹入部2221中。同时,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可以沿着连通槽2226进入进入槽2223,并且通过进入槽2223的壁面的引导,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处于锁止槽位2225中,限制锁止件的移动,这时,复位拉簧2801处于拉伸状态。在解锁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再次按压端盖部270,此时,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将与锁止槽位2225脱离接触,并且进入退出槽2224,然后复位杆2802的自由端沿着退出槽2224进入连通槽2226。此时由于复位拉簧2801的拉力(复位杆2802不位于锁止槽位2225,没有复位杆2802的约束作用),使得锁止件222与回收装置220一起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锁止件222的第一引导面2227可以与容纳件280上对应设置的干涉面2803相接触,由于容纳件280具有向下延伸的斜面,因此干涉面2803可以将第一引导面2227向下挤压,从而使得第一凸出部2202可以从第一凹入部2221脱离,回收装置220可以向左侧弹出。之后用户可以将回收装置220拉出。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排尘组件的外部示意图。排尘组件200的主要功能用于对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中所收集的灰尘、碎屑等垃圾进行抽吸,并且将抽吸的垃圾进行存储。并且,排尘组件200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组合使用,另外也可以配合清洁组件300来进行使用。例如,排尘组件200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的上表面可拆卸地连接,连接后排尘组件200可以与基座组件100形成为一体。
如图26所示,排尘组件200可以包括排尘组件壳体210及回收装置220。其中,排尘组件壳体210的侧部设置有开口,并且回收装置220可以经由该开口可插拔地插入排尘组件壳体210中。其中,回收装置220相对于排尘组件壳体210的可插拔方向与设置该基站的地面方向大体平行。安装有回收装置220的排尘组件200当被组合至基座组件100之后,回收装置220与基座组件100的抽吸接口130通过管道实现流体连通。这样可以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中的垃圾抽吸至回收装置220的存储空间中从而实现集尘部的排空。在本公开中可选地,回收装置220的容纳体积可以设置成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容纳体积的至少三倍以上。
图27示出了将如图26所示的排尘组件200的侧面壳体和下面壳体拆除后的示意图。如图27所示,排尘组件200还可以包括第一抽吸源230,该第一抽吸源230可以为风机的形式,并且设置在排尘组件壳体210的内部。在本公开中,第一抽吸源230与回收装置220可以在排尘组件壳体210左右设置。通过第一抽吸源230形成抽吸气流,从而通过抽吸气流使得尘屑等垃圾从表面清洁装置经由抽吸接口130及相应管道进入回收装置220的抽吸通道221,例如抽吸通道221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的上表面所设置的管道口进行对接。然后,尘屑等垃圾通过抽吸进入口进入回收装置220的壳体所限定的内部空间中。
图28和图29示出了回收装置的不同角度的示意图。其中,回收装置220通过其壳体限定出接收及容纳垃圾的接收空间。回收装置220可以包括把手部260,把手部260设置在回收装置220的一个侧面。用户可以通过该把手部260来将回收装置220插入排尘组件壳体210中或者将回收装置220从排尘组件壳体210中取出。
图30至图3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把手部26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把手部26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261、第二部分262和第三部分263。其中第二部分262和第三部分263可以嵌合在一起并且第一部分261可以位于第二部分262和第三部分263之间。第一部分261可以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并且该两个独立部分可以分别包括第一斜面2611和第二斜面2612。在将回收装置220插入排尘组件壳体210中时,第一斜面2611和第二斜面2612可以与排尘组件壳体210的壳体抵接,并且因为用户施加的推力,第一斜面2611和第二斜面2612将会回缩,将会允许回收装置220完全插入排尘组件壳体210中,在完全插入后,第一斜面2611和第二斜面2612将会回弹并且延伸至排尘组件壳体210的相应安装孔中,从而将排尘组件壳体210。第一部分261的第一部件可以设置有第三斜面2613,第一部分261的第二部件可以设置第四斜面2614。相应地,在第二部分262中可以设置有第五斜面2621和第六斜面2622。第三斜面2613和第五斜面2621相互配合并且第四斜面2614与第六斜面2622相互配合。从而用户对第二部分262进行捏合时,第二部分262的第五斜面2621可以滑入第三斜面2613中,通过第三斜面2613和第五斜面2621的配合使得第一斜面2611从排尘组件壳体210的相应安装孔脱离;第二部分262的第六斜面2622可以滑入第四斜面2614中,通过第四斜面2614和第六斜面2622的配合使得第二斜面2612从排尘组件壳体210的相应安装孔脱离,这样用户可以从排尘组件200取出回收装置220。第三部分263可以用于承载第一部分261,例如可以为第一部分261的移动提供引导等。此外,在第二部分262和第三部分263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弹性部件,以便用户在捏合之后使得第二部分262相对于第三部分263恢复至原位置。
可选地,回收装置220可以包括排出部223,该排出部223能够被闭合以形成封闭的垃圾容纳空间,也能够被打开以便于用户倒出容纳空间中的垃圾。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排出部223可以为一个排出门的形式,并且该排出门的一侧可以绕着回收装置220的一侧壳体进行转动以便被打开或者被关闭。另外在排出门的另一侧相对应的回收装置220的另一侧壳体可以设置有锁定件224。作为一个示例但是不限于,该锁定件224可以为按压按键的形式。锁定件224可以将排出门进行锁定以形成封闭的垃圾容纳空间。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该锁定件224,使得排出部223被打开,从而用于排出尘屑等垃圾。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排出部223可以设置在回收装置220的一个侧面,而把手部260可以设置在回收装置220的另一侧面,其中该一个侧面与该另一侧面为相对的侧面。
可选地,回收装置220可以包括维护盖部225。图33示出了维护盖部225被移除的示意图。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回收装置220的容纳空间可以设置有旋风分离器或者尘袋。也就是说,回收装置220采用了旋风分离器和尘袋的互换结构。在图33中示出了安装有旋风分离器240的示意图。其中旋风分离器240可以通过安装结构241安装至回收装置220的容纳空间中。安装结构241可以设置在形成抽吸通道221的壳体上。并且旋风分离器和尘袋均可以通过该安装结构241可拆卸地安装至该容纳空间中。旋风分离器或尘袋的入口均与如图34所示的抽吸进入口226相对接以实现流体连通。这样尘屑等垃圾通过抽吸进入口226进入旋风分离器或尘袋。作为一个示例,安装结构241可以设置在抽吸进入口226的相对两侧,并且在对旋风分离器进行安装时,可以将旋风分离器卡合至安装结构241,在安装尘袋时,可以将尘袋所设置的安装板插入该安装结构241中。
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旋风分离器或尘袋的作用,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切换部250。在使用旋风分离器的情况下,切换部250可以设置在第一状态,而在使用尘袋的情况下,切换部可以设置在第二状态。
在本公开中,优选地,排出部223可以设置在回收装置220的第一侧面(左侧面),把手部260可以设置在回收装置220的第二侧面(右侧面),维护盖部225可以设置在回收装置220的第三侧面(上侧面),抽吸通道221的入口可以设置在回收装置220的第四侧面(下侧面)并且可以设置在临近回收装置220的第五侧面(后侧面)的位置处,切换部250可以设置在回收装置220的第六侧面(前侧面)。
切换部250可以为风道切换的结构。在图35中示出了切换部移除的示意图。图36示出了切换部设置在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37示出了切换部设置在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35所示,在回收装置220的侧面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集尘出口227和第二集尘出口228。在本公开中可选地,抽吸进入口226可以设置在与回收装置220的后侧面相邻的位置处,第一集尘出口227和第二集尘出口228可以设置在回收装置220的前侧面的位置处。例如图37所示,第一集尘出口227可以设置在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较近的位置处,第二集尘出口228可以设置在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较远的位置处。第一集尘出口227和第二集尘出口228可以间隔预定距离设置。在本公开中优选地,第一集尘出口227的轴线可以与抽吸进入口226轴线重合,例如第一集尘出口227可以设置在前侧面与抽吸进入口226最近的位置处。
在本公开中,第一集尘出口227作为使用旋风分离器时的出风口,第二集尘出口228作为使用尘袋时的出风口。在使用旋风分离器时,选择第一集尘出口227来选择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近的风道,尘屑等垃圾被旋风分离器甩到容纳空间中,而空气则通过与旋风分离器的出口对接的第一集尘出口227排出。在使用尘袋的情况下,选择第二集尘出口228来选择与抽吸进入口226距离远的风道,尘屑等垃圾被留在设置在容纳空间的尘袋中,而空气则通过第二集尘出口228排出。在使用旋风分离器时,旋风分离器占据容纳空间的一部分空间,例如可以占据三分之一的空间,而其余空间则作为存放垃圾的空间。在使用尘袋时,通过选择第二集尘出口228从而选择距离远的风道,可以在气流流过尘袋时,使得尘袋充满整个容纳空间,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该容纳空间。
图3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切换部250的示意图。该切换部250可以设置有第一开口251和第二开口252。切换部250可以相对于回收装置220的前侧面进行滑动,例如当回收装置220被取出时,用户可以手动地对切换部250进行拨动,从而根据旋风分离器或尘袋的使用情况使得第一集尘出口227和第二集尘出口228中的一个出风口作为空气排出口。当使用旋风分离器的情况下,切换部250滑动至如图35所示的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中,切换部250的第一开口251位于第一集尘出口227的位置处,从而使得第一集尘出口227作为回收气流的空气排出口,而第二集尘出口228则被切换部250堵塞。在使用尘袋的情况下,切换部250滑动至如图36所示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中,切换部250的第二开口252位于第二集尘出口228的位置处,从而使得第二集尘出口228作为回收气流的空气排出口,而第一集尘出口227则被切换部250堵塞。
可选地,如图39所示,在第二集尘出口228位置处或者附近可以设置有阻隔部2281,其中阻隔部2281具有预设的倾斜角度,其中该倾斜角度设置成相对于第一集尘出口227远离地延伸。通过阻隔部2281可以防止尘袋从第二集尘出口228向外突出并且对从第二集尘出口228排出的气流起到阻隔作用。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上述设计,在使用旋风分离器时,使用第一集尘出口227,风道距离短,尘屑等垃圾被甩至左侧的容纳空间,并且便于从左侧来倾倒垃圾。在使用尘袋时,利用第二集尘出口228,气流从抽吸进入口226流至第二集尘出口228,风道距离长,从而使得尘袋在容纳空间中充分展开,则可以充分利用容纳空间。
<清洁组件>
如图5所示,清洁组件300可以包括侧壳体310和上壳体320。侧壳体310形成清洁组件300的收纳空间。上壳体320可以被打开或关闭。并且在上壳体320上可以设置有诸如触摸屏等的显示控制部330。虽然在附图中示出了,显示控制部设置在上壳体320,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也可以设置在侧壳体310上,例如可以设置在前侧壳体。显示控制部330可以显示基站和/或表面清洁装置的工作状态等,并且还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来实现相应的控制。例如,显示控制部330可以与基站的处理器组件和/或表面清洁装置的处理器组件进行通信。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显示控制部可以被永久地安装在基站上,并且可以包括以下各种指示功能和/或控制功能中的一种或多种:电源开关;基站中碎屑等垃圾充满指示;基站的清洁液体存储部、清洁剂存储部和/或回收液体存储部的液满/液空指示;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状态指示;调遣表面清洁装置返回基站进行维护的控制、暂停/恢复维护的控制等等。
另外在上壳体320还可以设置开口,以便供清洁剂存储部340插入清洁组件300的收纳空间中,并且用户可以按压清洁剂存储部340将其的至少一部分压入收纳空间中,并且用户可以再次按压清洁剂存储部340并且通过弹性将其使其至少一部分弹出收纳空间。
图40示出了上壳体320被移除后的清洁组件300的示意图。清洁组件300的收纳空间中可以收纳清洁液体存储部350和回收液体存储部360。清洁液体存储部350可以用于存储诸如清洁用水等的清洁液体,并且清洁液体可以与清洁剂存储部340中存储的诸如洗涤剂等的清洁剂相混合,并且混合后的混合液体可以通过至基座组件100,进而该混合液体可以提供至表面清洁装置和/或用于清洗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等。
图4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清洁液体存储部的示意图。其中清洁液体存储部350的形状可以为圆筒状、方桶状等合适的形状,并且可以包括第一侧壁、第一底壁和第一盖部。第一盖部351设置有第一提手部352,用于可以在打开清洁组件300的上壳体320之后,通过第一提手部352将清洁液体存储部350从清洁组件300中取出,并且通过打开第一盖部351来为清洁液体存储部350补充清洁液体。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诸如卡扣等结构的第一锁止部353来将第一盖部351锁定在关闭状态,并且通过解锁第一锁止部535来打开第一盖部351。
图42示出了第一盖部移除后的清洁液体存储部的示意图。如图42所示,第一侧壁354和第一底壁355形成存储诸如清洁用水的清洁液体的空间。清洁液体存储部350内部可以设置有第一浮子部356,第一浮子部356设置在第一底壁355的附近。第一浮子部356可以设置有磁体或者由磁性材料形成。当清洁液体存储部350中不存在清洁液体时,第一浮子部356可以落下,例如可以接触第一底壁355,当清洁液体存储部350存在清洁液体时,第一浮子部356可以由于液体浮力而升起。其中,第一浮子部356的行程可以设置为预定距离,例如该预定距离为距离第一底部355的预定高度。此外,为了限制第一浮子部356的行程,在第一浮子部356的外围可以设置有第一行程限制部357。此外为了检测第一浮子部356所处的位置,可以在清洁液体存储部350的外部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有诸如霍尔传感器的磁场检测部,此外也可以根据磁场检测部的检测信息通过显示控制部330来提示用户。在本公开中,第一浮子部356的作用可以仅设置成用于检测在清洁液体存储部350是否存在清洁液体,因此第一浮子部356的行程可以仅设置成相对于第一底壁355能够移动较短的距离即可。另外,清洁液体存储部350内部可以设置有第一过滤部358,第一过滤部358设置在临近第一底壁355的位置处。第一过滤部358用于对清洁液体存储部350向外提供的清洁液体进行过滤。
图4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回收液体存储部的示意图。其中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形状可以为圆筒状、方桶状等合适的形状,并且可以包括第二侧壁、第二底壁和第二盖部。第二盖部361设置有第二提手部362,用于可以在打开清洁组件300的上壳体320之后,通过提手部362将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从清洁组件300中取出,并且通过打开第二盖部361来倾倒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中的回收液体。在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诸如卡扣等结构的第二锁止部363来将第二盖部361锁定在关闭状态,并且通过解锁第二锁止部536来打开第二盖部361。
图44示出了第二盖部移除后的回收液体存储部的示意图。如图44所示,第二侧壁364和第二底壁365形成存储回收液体的空间。回收液体存储部360内部可以设置有第二浮子部366,第二浮子部366设置在临近第二盖部361的位置处。第二浮子部366可以设置有磁体或者由磁性材料形成。当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中的回收液体达到液位阈值时,第二浮子部366可以通过回收液体的浮力而升起。此外,还可以包括封堵部367,其中封堵部367与第二浮子部366连接以便二者联动,具体地,当第二浮子部366的位置升高时,封堵部367的位置降低,这样在回收液体达到液位阈值时,可以通过封堵部367将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排气口368进行封堵,从而阻止回收液体继续进入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中以免回收液体从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中溢出。当第二浮子部366的位置降低时,封堵部367的位置升高,这样封堵部367将不会对排气口368进行封堵。此外,第二浮子部366可以通过其与封堵部367之间的连接部分悬在预定高度。为了检测第二浮子部366所处的位置,可以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外部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有诸如霍尔传感器的磁场检测部。在本公开中,第二浮子部366的作用可以仅设置成用于检测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中的回收液体是否达到液位阈值,当达到液位阈值时,可以通过显示控制部330的显示来提示用户。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中设置有进液口369,回收液体可以通过进液口369进入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内部。具体地,在排气口368的下游可以设置有真空泵,并且通过真空泵的抽吸使得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内部形成真空状态,这样回收液体可以根据该真空状态经由进液口369进入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内部。当回收液体达到液位阈值时,封堵部367将排气口368进行封堵,这样回收液体将不能通过进液口369继续进入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相对于回收液体存储部360可以设置有杀菌消毒装置。图45示出了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中设置的杀菌消毒装置的示意图。杀菌消毒装置可以包括光源,在图28中示出了光源为灯管381的形式,其中该灯管381可以设置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底端附近、或者设置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侧壁附近。灯管38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灯管381用于发射诸如紫外光等的消毒杀菌光线,以对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中所容纳的液体进行消毒处理。导光部382可以与灯管381相对应地设置,导光部382可以设置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内底端或者设置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内壁上,当灯管381设置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底端附近时,导光部382可以设置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内底面,并且沿着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纵向方向延伸,引导光线均匀分布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内;当灯管381设置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外侧面附近时,导光部382可以设置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内侧壁上,并且沿着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横向方向延伸,引导光线均匀分布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内,提高杀菌消毒的覆盖面。导光部38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当导光部382的数量为一个时,导光部382安装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底端或者侧壁的中心位置;当导光部38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导光部382均匀或者对称安装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底端或者侧壁的中心位置。对称或者均匀安装有助于导光部382引导光线均匀分布,进而有效提高杀菌消毒的覆盖面。
导光部382可以为圆柱体、棱柱体(三棱柱、四棱柱等)、方柱体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导光部382与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一体成型或者导光部382可拆卸地安装至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上。在导光部382可拆卸地安装至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上的情况下,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上设置有供导光部382安装的安装结构。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上具有安装柱,导光部382端口具有安装空腔,安装空腔设置在导光部382的一端,或者导光部382为中空结构并且在导光部382一端的中空结构作为安装空腔,安装空腔可以放置在安装柱上,安装柱和安装空腔配合使用使得导光部382安装至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上,导光部382与回收液体存储部360连接的一端密封,导光部382无连接端也需要密封,防止污水进入导光部382,难以清洁。回收液体存储部360内设置连接件,连接件将导光部382与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侧壁连接起来,对导光部382进行固定。连接件可以设置成连接杆或者连接臂,连接件采用不易沾污且不会遮挡紫外线的刚性或柔性细材。导光结构的材料可以选用ABS、AS(SAN)、PC、PMMA,导光结构的材料具有高透光性,与导光结构连接的回收液体存储部360底端可以是高透光材质的材料。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光源为灯管的形式,但是其也可以为灯珠等的形式。例如为灯珠形式时,灯珠安装在安装板上,设置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底端附近,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的下表面具有向回收液体存储部360内部凹入的凹部,凹部相对于下内表面向内突出,以形成相对于下内表面凸出的凸部,导光部382设置安装空腔,安装空腔嵌套至凸部将导光部382安装至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上。灯珠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灯珠用于发射诸如紫外光等的消毒杀菌光线,以对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中所容纳的液体进行消毒处理。通过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在基站的回收液体存储部360内设置导光结构,对紫外线的传播方向进行引导,进而有效地提高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和辐射面,使得在产品空间一定的情况下,不增加额外成本,解决水箱内杀菌消毒覆盖面低、效果差的问题,解决箱体的异味问题。
图46和图47分别示出了清洁组件的壳体被去除后示出内部构造的示意图。下面将参照图46和图47来详细说明基站的液体分配系统。
液体分配系统可以包括第一液体分配结构,其中,第一液体分配结构可以第一管道411及第一泵送部412,通过第一泵送部412的作用,可以将清洁液体存储部350中容纳的清洁液体输送至混合仓370中。在本公开中第一泵送部412优选为电磁泵。液体分配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液体分配结构,第二液体分配结构可以包括第二管道421,其中第二管道421可以将清洁剂存储部340中的清洁剂提供至混合仓370中,另外液体分配系统可以包括第二泵送部422,在本公开中第二泵送部422优选为蠕动泵的形式。在本公开中,混合仓370可以对来自清洁液体存储部350的清洁液体和来自清洁剂存储部340的清洁剂进行混合,并且将混合液体提供至基座组件100,从而可以通过混合液体来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洗和/或向表面清洁装置提供混合液体以便对清洁表面进行清洗。此外,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也可以通过第一液体分配结构向基座组件100直接提供来自清洁液体存储部350的清洁液体以供给至表面清洁装置。作为示例,来自清洁液体存储部350的清洁液体和来自清洁剂存储部340的清洁剂可以通过各自的管道分别提供至混合仓370中,也可以通过一部分共用管道一起提供至混合仓370中。优选地,在本公开中,可以通过管道分别接收清洁液体和清洁剂并且将清洁剂和清洁液体一起提供至混合部370中,例如可以通过三通阀(例如图的A区域所示)接收清洁剂和清洁液体并且将二者通过进入管道一同提供至混合部370。另外通过第三液体分配结构可以将混合部370的混合液体提供至基座组件100,其中第三液体分配结构可以包括第三管道431、第三泵送部432、混合供液口433和供给管道434。第三管道431可以与混合部370的出口接口376连通,经由第三管道431通过第三泵送部432的抽取作用将混合液体经由供给管道434提供至混合供液口433,并且通过混合供液口433与基座组件100相应部分的对接来将混合液体提供至基座组件100,本公开第三泵送部432优选采用隔膜泵。此外,还可以设置有清洁剂存储部检测装置451,其中清洁剂存储部检测装置451可以用于检测清洁剂存储部是否处于相应位置,也就是检测是否能够提供清洁剂。清洁剂存储部检测装置451可以设置在清洁剂存储部的下方,并且可以采用光电传感器的形式。第四液体分配结构可以包括第四管道441,第四管道441可以通过第四进液口442与基座组件100连通,以便从基座组件100抽取基座组件100中对拖洗件进行清洗后的回收液体。此外,第四液体分配结构还可以包括第四泵送装置,其中第四泵送装置例如可以是真空泵443。排气管道444可以与真空泵443连通。通过真空泵443的工作,可以使得回收液体存储部360成为真空状态,这样回收液体可以通过第四管道441被抽取至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中,并且通过排气管道444将抽取的气体排出,而回收液体则留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中。
图48至图5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混合仓37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混合仓370可以包括第一叶轮部371、第二叶轮部372及传动轴373。第一叶轮部371、第二叶轮部372及传动轴373容纳在混合仓370的壳体中。如图47所示,混合部370可以通过管道接收来自三通阀的清洁剂和清洁液体。通过第三管道431可以将混合部370中的混合液体提供至基座组件100和/或表面清洁装置。例如可以在混合部370的壳体上设置有入口接口375和出口接口376,其中该入口接口375可以接收清洁剂和清洁液体,并且出口接口376可以将混合液体提供至第三管道。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不采用如上所述的三通阀的形式,而是混合部370可以设置有分别接收清洁剂和清洁液体的单独入口。
在本公开中,入口接口375可以与第一叶轮部371对应设置。如图49(示出内部结构)所示,第一叶轮部37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叶片,其中第一叶片的叶面可以设置成圆弧面,承受入口接口375进入的液体的冲击力和/或重力,这样可以通过来自入口接口375的液体使得第一叶轮部371进行转动。第一叶轮部371可以固定套设在传动轴373上,并且第二叶轮部372也固定套设在传动轴373上。当第一叶轮部371转动时将会带动传动轴373进行转动,从而第二叶轮部372也进行转动。在本公开中,第一叶轮部371可以视为转动主动部,而第二叶轮部372则可以视为转动从动部。通过第二叶轮部372的转动,来对进入混合仓370的诸如清洁用水等的清洁液体和诸如洗涤剂等的清洁剂进行混合,因此,第二叶轮部372作为一个搅拌装置。可以在混合充分后通过设置在混合仓370的底部附近的第三管道431向外提供混合液体。
传动轴373可以通过第一轴承3731支撑在混合仓370的顶面,并且通过第二轴承3732支撑在混合仓370的底面,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转动阻力和避免产生噪音。第一叶轮部371和第二叶轮部372可以分别通过轴向紧固装置和径向紧固装置固定至传动轴373。作为一个示例,第一叶轮部371可以通过第一轴向卡簧3733和第一径向卡槽3734固定在传动轴373上,第二叶轮部372可以通过第二轴向卡簧3735和第二径向卡槽3736固定在传动轴373上。通过该固定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工作过程中,第一叶轮部371和第二叶轮部372出现径向和轴向跳动的问题。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固定方式。根据本公开的混合仓的内部设置方式,可以实现紧凑、低噪音、低成本等诸多优点。
在本公开中,从入口接口375进入混合仓370的流体F冲击方向可以为叶片的径向,例如参见图50和图51。可选地,第一叶轮部371的每个叶片所受到流体冲击力的受力点可以位于叶片中部位置,这样第一叶轮部371可以很好地通过流体冲击来进行转动,并且流体的冲击方向可以大致为叶片的径向方向。第一叶轮部371的每个叶片成弧面,并且弧形叶片的轴向夹角范围可以为5°~85°。例如从弧形叶片的下部部分到弧形叶片的上部部分(此处所说的上下是指弧形叶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处状态的上下),相对于传动轴的轴向,弧形叶片的角度逐渐减小。这样,相对于与传动轴的轴向相垂直的方向,弧形叶片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并且第一叶轮部371的每个叶片从叶片下部至叶片上部,顺着转动方向倾斜。
在本公开中,除了将入口接口375设置在混合仓370的上侧壁之外,也可以将入口接口375设置在混合仓370的顶部处,并且进入的流体可以对准叶片,例如如上所述的方式,通过流体的动能和势能来使得第一叶轮部371进行转动。
第二叶轮部372的每个叶片呈弧面,并且弧形叶片的轴向夹角范围可以为5°~85°。例如从弧形叶片的上部部分到弧形叶片的下部部分(此处所说的上下是指弧形叶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处状态的上下),相对于传动轴的轴向,弧形叶片的角度逐渐减小。这样,相对于与传动轴373的轴向相垂直的方向,弧形叶片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并且第二叶轮部372的每个叶片从叶片上部至叶片下部,逆着转动方向倾斜,这样可以通过作为搅拌装置的第二叶轮部372对清洁剂和清洁液体进行更充分的搅拌。
根据本公开的混合仓370,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进入的清洁液体的动能和势能,完成混合液体的搅拌混合,从而实现噪音小、成本低等各种优点。因此在本公开的混合仓中可以在不使用电机和减速装置的情况下,实现很好的搅拌效果。
此外,在第二维护组件300中,还可以设置有气流生成装置,其中该气流生成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气流生成装置510和第二气流生成装置520。第一气流生成装置510提供的气流经由第一气流口511输送至基座组件100的第一入口512,并且可以在第一入口512附近可以设置有诸如PTC加热器形式的加热器件,以便通过加热器对气流加热形成热气流来进行烘干处理。第二气流生成装置520提供的热气流经由第二气流口521输送至基座组件100的第二入口522,并且可以在第二入口522附近可以设置有诸如PTC加热器形式的加热器件,以便通过加热器对气流加热形成热气流来进行烘干处理。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混合仓370中还可以设置液位检测装置374,其中液位检测装置374可以用于检测混合仓370中的液位的高度。其中,液位检测装置374可以用于检测混合仓370中的较低液位阈值和较高液位阈值。该液位检测装置374可以通过一个检测器形成,也可以通过两个以上的检测器形成以便检测较低液位阈值和较高液位阈值。其中在这里,示出了三个液位检测装置,其中,第一个液位检测装置可以用于较低液位阈值的检测,第二个液位检测装置可以用于较高液位阈值的检测,而第三液位检测装置可以分别与第一个液位检测装置和第二个液位检测装置相配合使用以进行验证等。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清洁剂存储部340相对于清洁组件300为可拆卸的结构,用户可以对清洁剂存储部340进行更换。如图52所示,其中在清洁组件300上可以容纳清洁剂存储部340的壳体3410,清洁剂存储部340也可插入该壳体3410中,例如该壳体3410可以设置有供清洁剂存储部340插入的开口(例如可以设置在清洁组件300的上部)。为了允许清洁剂存储部340的锁止和非锁止,作为一个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复位锁扣3420,其中通过该复位锁扣3420与下面所描述的清洁剂存储部340的锁止结构的配合来实现清洁剂存储部340锁止和非锁止。此外,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清洁剂存储部340来使其插入固定或者弹出非锁止,根据一个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复位弹簧3430,该复位弹簧3430至少可以用于将清洁剂存储部340弹出。此外,复位弹簧3430可以直接与复位锁扣3420直接接触,优选地,可以设置有顶出件3440,其中该顶出件3440可以设置在复位弹簧3430与复位锁扣3420之间,以便在清洁剂存储部340处于非锁止状态时,通过复位弹簧3430的弹力将复位锁扣3420顶起,例如可以通过施加至顶出件3440的弹力将复位锁扣3420顶起。在本公开中,还可以设置有顶出弹簧3450,顶出弹簧3450可以与顶起件3460相配合,从而将清洁剂存储部340从壳体3410顶出。
下面将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清洁剂存储部340的自锁回弹结构进行具体描述。
图52中示出了清洁剂存储部340放置至壳体3410中的情况。其中,壳体3410的下部可以设置有开口3411,并且清洁剂存储部340的出口端3401可以穿过该开口3411,以便与复位锁扣3420配合并且可以将清洁剂提供至混合仓。如图53所示,出口端3401的结构可以设置成包括引导通道及凹槽,其中出口端3401的结构可以与复位锁扣3420的凸起部3421相配合来实现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的切换。出口端3401可以包括缺口3402,其中该缺口3402可以供凸起部3421进入。
如图54所示,出口端3401还可以包括第一引导通道3403和限位凹槽3404。其中第一引导通道3403用于连接缺口3402和限位凹槽3404,以便在清洁剂存储部340被按下的情况下,从缺口3402进入凸起部3421的将会沿着第一引导通道3403滑入限位凹槽3404中,例如可以沿着第一引导通道3403的引导壁滑入限位凹槽3404。其中限位凹槽3404的高度高于缺口3402的高度,并且第一引导通道3403从缺口3402向上延伸至限位凹槽3404,其可以为弧面形状并且可以包括两个侧壁来形成通道。第一侧壁3403a可以以位于缺口3402的上方(与缺口3402间隔一定距离,第一侧壁3403a的一端可以缺口3402的中心位置相偏离,例如在远离限位凹槽3404的方向偏离)的一端为起点,并且终点设置至限位凹槽3404。第二侧壁3403b以缺口3402为起点,并且终点可以设置在限位凹槽3404的下方(与限位凹槽3404间隔一定距离)。与第一侧壁3403a对应的凹槽的第三侧壁3404a可以设置成直面(与缺口的边界所处的水平面垂直),以便将凸起部3421位置限定。需要注意的是,在凸起部3421滑入限位凹槽3404的过程中,由于清洁剂存储部340是固定不动的,复位锁扣3420是进行转动的。
出口端3401还可以包括第二引导通道3405,第二引导通道3405包括第四侧壁3405a、第五侧壁3405b和第六侧壁3405c,并且大致呈V形。并且在第四侧壁3405a与第五侧壁3405b之间设置有锁止凹槽3405d。当凸起部进入锁止凹槽之后,由于下面描述的复位弹簧的弹力,使得凸起部抵靠在锁止凹槽中,从而使得清洁剂存储部340被锁止。出口端3401还可以包括非限制凹槽3406,其中第四侧壁3405a的一端与第二侧壁3403b的一端相接,并且第四侧壁3405a的另一端与第五侧壁3405b的一端相接。第四侧壁3405a的一端所处的高度高于第四侧壁3405a的另一端所处的高度。并且第五侧壁3405b的另一端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五侧壁3405b的一端所处的高度。第六侧壁3405c的一端与第三侧壁3404a的一端相接,并且另一端延伸至非限制凹槽3406,第六侧壁3405c的一端所处的高度低于第六侧壁3405c的另一端所处的高度。当凸起部3421位于限位凹槽3404中并且清洁剂存储部340处于锁止状态时,用于如果再次按下清洁剂存储部340,清洁剂存储部340将会带动复位锁扣3420一起向下移动。当用户按压完成之后,由于复位锁扣3420的转动以及复位弹簧3430的弹力,将会使得凸起部3421进入第二引导通道3405,并且通过第二引导通道的侧壁的引导作用,随着复位锁扣3420的转动,凸起部3421将会进入非限制凹槽3406中。这时清洁剂存储部340将会向上提升预定高度。
之后,用户可以将清洁剂存储部340取出。在取出的过程中,凸起部3421可以沿着第三引导通道3407进行滑动,直至凸起部3421移动至下一缺口,从而能够将清洁剂存储部340与复位锁扣3420相脱离。第三引导通道3407可以包括第七侧壁3407a和第八侧壁3407b,其中第七侧壁3407a的一端可以与第五侧壁3405b的另一端相接,而第七侧壁3407a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下一个缺口。第八侧壁3407b的一端可以与非限制凹槽3406相接,并且另一端可以与下一个自锁回弹结构的第一侧壁相接。
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描述了自锁回弹结构的中的一个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绕着出口端3401进行圆周排布,以便使得凸起部3421可以从一个结构进入另一个结构中,这样可以重复进行自锁回弹操作。在本公开中,可以绕着出口端3401的圆周设置有四个结构,这样当复位锁扣3420旋转90°的情况下,就可以从一个结构切换至另一个结构中,从而可以允许再次进行自锁回弹操作。但是结构也可以为其他数量,例如可以为六个结构,在六个结构的情况下,复位锁扣3420每次旋转60℃来进行下一次的自锁回弹操作。此外,在四个结构的情况下,则在复位锁扣3420上对应设置有四个凸起部3421,在六个结构的情况下,则在复位锁扣3420上对应设置有六个凸起部3421,二者的数量可以对应设置。其中,该结构可以设置有N个,并且凸起部也可以设置为N个,也可以设置成其他数量,每次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的切换过程中,复位锁扣3420每次可以转动360°/N的角度。
在复位锁扣3420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复位弹簧3430的弹力,因此,当用户按下清洁剂存储部340后松开清洁剂存储部340,由于复位弹簧3430的弹力作用,使得复位锁扣3420受到向上的弹力作用,并且被向上顶起(例如可以通过顶出件3440而作用至复位锁扣3420),这样在凸起部3421与锁止凹槽脱离后,由于复位弹簧3430的作用力,使得凸起部3421进入第三引导通道中,并且随着复位锁扣3420的转动,凸起部3421进入非限制凹槽3406中。
此外,还可以设置有顶出弹簧3450和顶起件3460,其中顶出弹簧3450与顶起件3460相配合,用于将清洁剂存储部340的至少一部分顶出至壳体的外部。其中,顶起件3460可以与清洁剂存储部340的底面相接触,并且可以穿过壳体3410。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复位锁扣3420可以为环状结构,例如图54所示,凸起部3421可以位于复位锁扣3420的内环面。并且在复位锁扣3420上还可以设置有卡止结构3422。该卡止结构3422可以与在壳体3410设置的卡止凹槽3412相对应。作为一个示例,可以在壳体3410的底部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卡止结构3422相对应的卡止凹槽3412。如图54所述,卡止结构3422可以设置在复位锁扣3420的外环面,并且可以为从外环面延伸的臂部,在该臂部的端部可以设置有卡止凸起。例如至少当清洁剂存储部340处于锁止状态时,卡止凸起可以滑动到卡止凹槽3412中,以便限制复位锁扣3420的转动。
虽然在本公开中结合基站的情况,对上述回弹锁止结构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该回弹锁止结构也可以用于其他方面,并不限定在本公开所描述的基站中。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清洁剂存储部340与清洁液体存储部350和回收液体存储部360单独设置并且设置在清洁液体存储部350和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相邻位置的后侧。用户可以仅按压清洁剂存储部340就可以进行锁止,并且再次按压可以进行解锁。这样无需增加释放按键等。
通常清洁剂存储部340可以被更换以便插入清洁组件300中,但是在清洁剂存储部340可能存在渗漏等情况的发生。
在本公开中,在清洁剂存储部340的出口端3401的内部可以设置有两级单向阀。两级单向阀可以设置在流体的上下游。其中第一级单向阀可以设置在流体的上游,而第二级单向阀可以设置在流体的下游。这样通过两级密封结构可有效地防止泄漏情况的发生。
在本公开中可选择合适的单向阀来防止泄漏的发生。在本公开中优选地,第一级单向阀可以为鸭嘴阀,其中鸭嘴阀可以由软性材料制成,例如由软胶制成。第二级单向阀可以采用珠状单向阀。珠状单向阀可以包括密封珠以及支撑体,密封珠可以容纳在支撑体中,支撑体可以容纳在出口端3401的内部。
图55中示出了清洁剂存储部340的分解示意图,图56示出了清洁剂存储部340的剖面图。例如鸭嘴阀形式的第一级单向阀3471可以设置在出口端3401的内部,并位于上游位置,例如临近出口端3401的入口。而密封珠形式的第二级单向阀可以设置在下游位置,例如临近出口端3401的出口。第二级单向阀3472可以包括密封珠3473和支撑体3474。密封珠3473可以采用玻璃等材料制成。支撑体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设置在支撑体内部的密封珠3473可以在支撑体3474的内部移动。在本公开中支撑体3474可以设计成具有缺口的形式,例如图55所示,支撑体3474能够开合从而允许密封珠3473进行移动。此外,在支撑体3474的内侧还可以设置有封堵结构,密封珠3473抵接在封堵结构3476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单向密封的功能。该封堵结构可以设置在支撑体的下部位置。支撑体3474可以设计成限制密封珠3473的移动行程。例如可以设置有限位结构3477,其中该限位结构3477可以设置成当密封珠被顶起时,密封珠可以朝向上游移动。而密封珠不被顶起时,限位结构3477可以向密封珠3473施加朝向下游的压力,使得密封珠3473与封堵结构相抵接,从而实现密封的效果。
当清洁剂存储部340安装至清洁组件300后,清洁组件300所设置的对接口或在对接口处设置的顶起结构可以将密封珠3473顶起,使得密封珠3473向上游移动,密封珠3473与封堵结构脱离,从而可以允许液体排出。此外在基站中可以设置有诸如蠕动泵的泵装置,以便将液体从清洁剂存储部340中抽出。将清洁剂存储部340取出时,密封球还可以实现密封功能以防止残留液体流出。
通常,在清洁剂存储部340在倒置时或受到挤压时都会存在泄漏的风险。本公开的方案通过两级密封形式,假如液体从第一级密封泄漏,由于第二级密封的存在,将会极大地降低泄漏风险。而且在放入基站后,通过将密封珠顶起,不会影响液体排出。
下面将对表面清洁装置与基站的配合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表面清洁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表面清洁装置的电池的电量、集尘部中所收集的垃圾情况、拖洗件的清洁程度等来决定表面清洁装置是否返回基站。例如,在表面清洁装置的电量不足时,表面清洁装置也可以被控制为回到基站进行充电。另外,当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液体不足时,可以控制表面清洁装置回到基站并且启动液体补充模式。另外,在表面清洁装置回到基站之后,也可以启动自清洁模式,从而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洗,并且从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清洗和收集污垢。当表面清洁装置与基站对接完成后,表面清洁装置的驱动轮就会停止转动。并且二者的充电触点可以耦合,以便对表面清洁装置的电池进行充电。一旦对接,可以启动自清洁模式、液体补充模式、和/或自排空模式。
表面清洁装置可以用于对清洁表面进行干式清洁和/或湿式清洁。在干式清洁的过程中,通过滚刷部和边刷部的相互配合,来将碎屑等垃圾收集到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中。其中集尘部的腔室限定了收纳空间,收纳空间用于存储表面清洁装置所吸取的碎屑等垃圾,并且垃圾因为重力的作用而积聚在收纳空间中。当集尘部充满碎屑等垃圾时,可以指示集尘盒已满,并且集尘盒中的气流可以被限制自由流动。可选地,在集尘部中或者在集尘部的排气通道中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容量传感器,该容量传感器用于检测集尘部的充满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传感器可以包括光发射器/检测器,光发射器/检测器布置成检测集尘部内的碎屑何时积聚到指示充满状态的阈值水平。当碎屑积聚在集尘部内并达到集尘部充满状态时,碎屑至少部分地阻挡空气流,导致集尘部内的压力下降和气流的速度降低。在另一些示例中,容量传感器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集尘部内的压力,并检测发生阈值压力下降时的收集仓充满状态。在一些示例中,容量传感器可以包括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集尘部内的气流速度,并且检测气流速度低于阈值速度时的收集仓充满状态。在其他示例中,容量传感器可以包括超声波传感器,其信号根据集尘部内碎屑的密度的增加而改变,使得仅当碎屑在集尘部中压实时才发出充满信号。这样防止当集尘部内从顶部到底部延伸的较轻蓬松的碎屑触发充满状态,而实际上还有大量体积可用于收集碎屑等垃圾的情况。当集尘部充满(例如,检测到充满状态)时,可以回到基站上,启动自排空模式。可以打开碎屑排出的抽吸口15以将碎屑清空到排尘组件200(例如基座组件100与排尘组件200组合使用时)中。在一些示例中,当停靠至基站时,基座组件100的后壁侧面位置限定的自排空的抽吸接口130对接表面清洁装置的抽吸口15,并且设置在坡道部116的密封结构可以将表面清洁装置的滚刷部的相应位置密封,从而将滚刷部的吸嘴密封。此时,在表面清洁装置内部,从吸嘴到集尘部的气流路径被堵死,从集尘部到抽吸口15的气流路径被打开,以允许碎屑等垃圾排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可以在基座组件100的与滚刷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弹性挡板,这样当表面清洁装置回到基座组件100后,弹性挡板可以弹起从而关闭滚刷部的吸嘴等。
在启动自排空模式之前,表面清洁装置可以向基站发送确认信号,表明表面清洁装置已经成功对接,并且准备开始自排空。例如,射频信号可以从表面清洁装置发送到基站并且再返回到表面清洁装置;或者脉冲信号可以通过充电触点之间的充电通道发送和接收。作为另一种选择,可以通过表面清洁装置发送红外信号至基站的红外接收器。自排空模式可以通过用户手动启动,用户通过按下显示控制部的按钮来启动该模式。当表面清洁装置未停靠时或者为对接成功时,自排空模式可由处理器/控制器锁定,以防止无意中启动自排空模式。或者,自排空模式可以是自动的,以便自排空模式由处理器/控制器控制并且表面清洁装置停靠且成功对接就自动启动。例如,自排空模式可以设计为默认设置,配置为在表面清洁装置的每次清洁操作之后;或者在预定的运行时间之后;或者当表面清洁装置的电池电量达到较低阈值时就运行。此外自排空模式可以在表面清洁装置与基站对接之前启动,并且表面清洁装置与基站进入对接关系的运动可以被视为自排空模式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按下可操作的按钮或开关,以启动自排空模式,表面清洁装置被驱动至基站并且与基站对接。
在启动自清洁模式之前,表面清洁装置可以向基站发送确认信号,表明表面清洁装置已经成功对接,并且准备开始自清洁。例如,射频信号可以从表面清洁装置发送到基站并且再返回到表面清洁装置;或者脉冲信号可以通过充电触点之间的充电通道发送和接收。作为另一种选择,可以通过表面清洁装置发送红外信号至基站的红外接收器。自清洁模式可以通过用户手动启动,用户通过按下显示控制部的按钮来启动该模式。当表面清洁装置未停靠时或者为对接成功时,自清洁模式可由处理器/控制器锁定,以防止无意中启动自清洁模式。或者,自清洁模式可以是自动的,以便自清洁模式由处理器/控制器控制并且表面清洁装置停靠且成功对接就自动启动。例如,自清洁模式可以设计为默认设置,配置为在表面清洁装置的每次清洁操作之后;或者在预定的运行时间之后;或者当表面清洁装置的电池电量达到较低阈值时就运行。此外自清洁模式可以在表面清洁装置与基站对接之前启动,并且表面清洁装置与基站进入对接关系的运动可以被视为自清洁模式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按下可操作的按钮或开关,以启动自清洁模式,表面清洁装置被驱动至基站并且与基站对接。
启动液体补充模式时,表面清洁装置回到基站并且对接成功后,处理器/控制器可以启动该液体补充模式。可伸缩的柔性的补液接口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的补液口对接来实现液体补充模式。在启动液体补充模式之前,表面清洁装置可以向基站发送确认信号,表明表面清洁装置已经成功对接,并且准备开始补充液体。例如射频信号可以从表面清洁装置发送到基站再返回到表面清洁装置;脉冲信号可以通过充电触点之间的充电通道发送和接收。作为另一种选择,可以通过表面清洁装置发送红外信号至基站的红外接收器。液体补充模式可以手动启动,用户通过按下显示控制部的按钮等来启动该模式。当表面清洁装置未停靠或未对接成功时,液体补充模式可由处理器/控制器锁定,以防止无意中启动液体补充模式。或者,液体补充模式可以是自动的,以便液体补充模式由处理器/控制器控制并且表面清洁装置停靠在基站中就自动启动。例如,液体补充模式可以设计为默认设置,配置为在表面清洁装置的每次清洁操作之后;或者在预定的运行时间之后;或者当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液体的液位达到较低的阈值或者当表面清洁装置的电池电量达到较低的阈值时运行。液体补充模式可以在表面清洁装置与基站对接之前启动,并且表面清洁装置与基站进入对接关系的运动可以被视为液体补充模式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按下用户可操作的按钮或开关,以启动液体补充模式,表面清洁装置被驱动到基站并与之对接进行液体补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站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用回收装置用于供表面清洁装置停靠的基站中,并且能够回收表面清洁装置中所收集的垃圾,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容纳空间,并且所述容纳空间设计成能够至少容纳第一类型集尘装置或第二类型集尘装置;
集尘入口,所述集尘入口提供将表面清洁装置所收集的垃圾回收至所述壳体中的开口;
集尘出口,所述集尘出口作为将气体排出所述壳体的开口,至少包括第一集尘出口和第二集尘出口,所述集尘入口与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形成第一气流路径,所述集尘入口与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形成第二气流路径;以及
切换部,所述切换部能够对第一集尘出口和第二集尘出口进行切换,以便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集尘装置或第二类型集尘装置来选择第一气流路径或第二气流路径,当所述第一类型集尘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时则选择第一气流路径,当所述第二类型集尘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时则选择第二气流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路径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气流路径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个侧面,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和第二集尘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面,其中所述一个侧面和所述另一侧面为两个相对的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在所述另一侧面的位置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气流路径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所述一个侧面与所述另一侧面的垂直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在所述另一侧面的位置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二气流路径的长度等于或略小于所述一个侧面与所述另一侧面的对角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集尘出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集尘入口的中心轴线重合或者邻近,或者,所述第一集尘出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集尘入口的中心轴线平行地位于与所述一个侧面和另一侧面相垂直的平面中或者该平面附近,并且所述平面与所述基站用回收装置使用时所处的水平面垂直;
可选地,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中心线,所述集尘入口在第一方向中与所述中心线偏离设置,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中与所述中心线偏离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在第二方向中与所述中心线偏离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对于所述中心线的相反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为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能够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面上进行滑动,所述滑动件能够进行滑动以封闭第一集尘出口且开放第二集尘出口,并且能够进行滑动以封闭第二集尘出口且开放第一集尘出口;
可选地,所述滑动件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便当选择所述第一气流路径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开放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并且通过所述滑动件的本体封闭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当选择所述第二气流路径时,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开放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并且通过所述滑动件的本体封闭所述第一集尘出口。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型集尘装置为旋风分离器,其中在所述旋风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情况下,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集尘入口相对应,所述第一集尘出口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相对应,并且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封闭;
所述第二类型集尘装置为尘袋,其中在所述尘袋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情况下,所述尘袋的入口与所述集尘入口相对应,所述第二集尘出口作为气体出口,并且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封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集尘入口附近,所述旋风分离器和所述尘袋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安装部,以使得所述所述旋风分离器和所述尘袋的入口与所述集尘入口相对接;
可选地,在所述旋风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情况下,所述旋风分离器占据所述容纳空间的一部分空间,而所述容纳空间的另一部分空间则作为垃圾存放空间;在所述尘袋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情况下,所述尘袋占据所述容纳空间的整个空间;
可选地,包括维护盖部,所述维护盖部能够被打开,以便将所述旋风分离器和所述尘袋从所述安装部拆除或者能够安装至所述安装部;
可选地,还包括排出部,所述排出部能够被打开和关闭,当所述排出部关闭时能够与所述壳体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当所述排出部被打开时,能够通过所述排出部至少排出通过所述旋风分离器收集的垃圾;
可选地,所述基站用回收装置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配置成:当所述旋风分离器安装至所述容纳空间时,所述弹性部件控制所述切换部以使得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开放且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封闭,当所述旋风分离器从所述容纳空间拆离时,所述弹性部件控制所述切换部以使得所述第二集尘出口开放且所述第一集尘出口封闭。
8.一种排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组件用于接收所述表面清洁装置中的垃圾,包括:
外壳;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用回收装置,并且所述基站用回收装置容纳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以及
抽吸源,所述抽吸源设置在所述基站用回收装置的外部及所述外壳的内部,通过所述抽吸源的抽吸使得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集尘出口或第二集尘出口排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用回收装置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外壳上。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排尘组件;以及
基座组件,所述排尘组件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基座组件,并且所述基座组件设置有与所述表面清洁装置对接的抽吸接口,以便在对所述表面清洁装置中的垃圾进行排空时,通过所述抽吸接口及管道将所述垃圾输送至所述基站用回收装置。
CN202111381397.XA 2021-11-21 2021-11-21 基站用回收装置、排尘组件及基站 Pending CN1161386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1397.XA CN116138678A (zh) 2021-11-21 2021-11-21 基站用回收装置、排尘组件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1397.XA CN116138678A (zh) 2021-11-21 2021-11-21 基站用回收装置、排尘组件及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8678A true CN116138678A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39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1397.XA Pending CN116138678A (zh) 2021-11-21 2021-11-21 基站用回收装置、排尘组件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386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92931B1 (en) Dust collector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CN115089055A (zh) 用于机器人清洁器的对接站和清洁系统
CN216535171U (zh) 清洁系统及基站
CN216569815U (zh) 用于机器人清洁器的对接站、机器人清洁器以及系统
CN217039984U (zh) 拖布盘装卸机构及清洁系统
CN113827143B (zh) 用于处理主动湿式表面清洁设备的方法、系统和接口底座
CN116138678A (zh) 基站用回收装置、排尘组件及基站
CN113925407B (zh) 一种湿式表面清洁系统的集成站和表面清洁系统
CN216933058U (zh) 可组合式基站
CN116138676A (zh) 自锁回弹结构、液体供给装置及基站
CN217066288U (zh) 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US20230371766A1 (en) Station for cleaner
CN216933060U (zh) 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CN216907865U (zh) 基站用集尘装置及基站
CN218132602U (zh) 集尘分离器、集尘装置及基站
KR101256103B1 (ko) 로봇청소기 시스템
CN216933059U (zh) 液体容器、清洁剂供给装置及基站
CN216984771U (zh) 风道切换装置、集尘装置及基站
CN116138677A (zh) 自锁机构及基站
CN217288119U (zh) 混合装置及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EP4382014A1 (en) Dust collecting device, cleaner, and cleaner station
CN217310123U (zh) 一种湿式表面清洁系统的集成站和表面清洁系统
US20240065499A1 (en) Cleaner station, cleane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216652196U (zh) 湿式表面清洁系统和接口底座
CN220554475U (zh) 抽吸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