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1988B - 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1988B
CN116341988B CN202310524278.8A CN202310524278A CN116341988B CN 116341988 B CN116341988 B CN 116341988B CN 202310524278 A CN202310524278 A CN 202310524278A CN 116341988 B CN116341988 B CN 1163419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arbon emission
base station
industrial park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242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41988A (zh
Inventor
方慧敏
陈晨
胡昊
王翔
陈朔
王艳龙
刘康健
章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242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19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41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1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41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1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4Relational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基本信息采集模块、电力使用结构层划分模块、限定工业园区碳排放监测模块、碳排放评定中心、管理提示云端和SQL库,本发明实现了针对限定工业园区的电力传输源、电网传输端和企业负荷端3个电力使用结构层进行电力碳排放监测和分析,能够有效反映出整体工业园区实际碳排放的合规情况,进而使相关人员能够针对工业园区的电力碳排放采取合理高效的管控举措,从而极大提高了碳排放管理响应的及时性,不仅有效减少了碳排放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和加剧,同时有利于推动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能源的消耗量也不断增涨,由此带来的碳排放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使城市实现能源低碳化和促进节能减排,需要实施城市碳排放减排措施,而城市能源的碳排放监测是实施城市碳排放减排措施、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是指通过对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监测和评估,以此了解城市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情况。
电力行业一直是碳减排的关键所在,工业园区作为城市电力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组织部分,一直是社会节能减排的关注焦点,当前针对工业园区的碳排放监测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具体可以体现为:1、首先,如今针对工业园区的碳排放监测大多只是判定园区内的企业是否存在大量的直观性碳排放运作模式,进而针对具有较大规模碳排放量的企业进行碳排放监测,监测的层次较为单一性,且不够具体,不仅对于电力碳排放这一层面的关注度不足,同时没有针对发电端以及输电端进行细致性的碳排放监测分析,导致碳排放监测分析的精准性不高,无法有效反映出整体工业园区的实际碳排放的合规情况,从而导致不能针对工业园区的电力碳排放进行合理高效的管控举措,降低了碳排放管理响应的及时性,进而不利于推动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2、其次,当前工业园区的碳排放监测匮乏于针对每个企业的电力设备应用状况进行细致剖析,而电力设备随着使用年限的增涨,其具体产生的碳排放也在不断递增,对这一层次进行分析的匮乏,会导致无法定位至具体的企业所产生的碳排放状况,不能够为企业的碳排放评估提供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支持依据,进而不利于为相关企业提出减少碳排放的相关解决方案,从而可能导致碳排放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和加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包括:基本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预设监测周期内限定工业园区的电力使用数据,并将限定工业园区中的各企业标定为各目标企业,进而采集各目标企业的特性参数。
电力使用结构层划分模块:用于对限定工业园区的电力使用结构层进行划分,得到电力传输源、电网传输端和企业负荷端。
限定工业园区碳排放监测模块:用于在预设监测周期内对限定工业园区进行碳排放监测,包括电力传输源监测单元、电网传输端监测单元和目标企业负荷端监测单元。
碳排放评定中心:用于分别评定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力传输源、电网传输端和目标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分别记为、/>和/>
管理提示云端:用于依据数据处理得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综合性合规标定值,据此筛分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异常电力使用结构层进行管理提示。
SQL库:用于存储各性质电力基站对应单位电力传输间距的折损电量,存储各性质电力基站对应单位初始发电量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和参照发电运行时长,存储各性质电力基站对应单位发电运行时长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存储各性质电力基站在各投运时长区间对应单位输电线路长度的碳排放影响因子,并存储各种产业属性所属企业对应单位用电量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定工业园区的电力使用数据包括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性质以及电能调取消耗量,g为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的编号,/>
所述各目标企业的特性参数包括产业属性、电力设备信息和历史应用数据,其中电力设备信息包括各电力设备的应用日期和功率,历史应用数据为各电力设备在各历史投运工作日的运转时长。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力传输源监测单元用于在预设监测周期内对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力传输源的碳排放状况进行监测,具体过程为:获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空间地理位置点,并提取限定工业园区所属区域位置中心点,据此提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距离限定工业园区的间距
根据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性质,进而与SQL库中的各性质电力基站对应单位电力传输间距的折损电量进行比对,筛分得到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对应单位电力传输间距的折损电量,同理筛分得到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对应单位初始发电量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和参照发电运行时长/>,并筛分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对应单位发电运行时长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
依据表达式计算得到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在预设监测周期内输往限定工业园区内的参照初始发电量/>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力传输源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具体的表达式为:/>,其中/>和/>分别为设定的初始发电量和发电运行时长对应的碳排放合规评定权重因子,/>为设定的电力传输源对应的碳排放合规修正值,e为自然常数。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网传输端监测单元用于在预设监测周期内对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网传输端的碳排放状况进行监测,具体过程为:获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输往限定工业园区的输电线路,记为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输电线路,进而获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输电线路的投运时间点,并以预设监测周期的终止时间点为基准时间点,进而提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输电线路的投运时间点与基准时间点之间的间隔时长,标定为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输电线路的参照投运时长。
提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输电线路长度,依据SQL库中的各性质电力基站在各投运时长区间对应单位输电线路长度的碳排放影响因子,从中筛分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对应单位输电线路长度的碳排放影响因子/>
基于公式计算得到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电力输送折损量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网传输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具体的表达式为:/>,其中/>为预设电力输送单位折损量对应的碳排放因子,/>为预设电网传输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修正值,/>和/>分别为预定义的输电线路长度和电力输送折损量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影响权值。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目标企业负荷端监测单元用于在预设监测周期内对各目标企业负荷端的碳排放状况进行监测,具体过程为:通过电量数据监测,进而获取预设监测周期内各目标企业的用电量,并依据各目标企业的产业属性,进而与SQL库中存储的各种产业属性所属企业对应单位用电量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进行匹配,得到各目标企业对应单位用电量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d为目标企业的编号,/>
依据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的应用日期,并根据当前监测所属日期,进而提取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的应用时长,并提取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的功率,进而与预定义的各功率区间的电力设备对应单位应用时长的自然电力损耗因子进行匹配,得到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的自然电力损耗因子,据此计算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对应碳排放合规影响系数,记为/>,其中j为各电力设备的编号,/>
根据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在各历史投运工作日的运转时长,通过均值处理得到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所属投运工作日的参照运转时长
基于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的功率,进而与预定义的各功率区间的电力设备对应单位运转时长的碳排放影响因子进行匹配,得到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对应单位运转时长的碳排放影响因子
统计预设监测周期内的各工作日,将其作为各目标企业的各参照运作工作日,进而统计各目标企业的参照运作工作日数目
初步计算限定工业园区所属各目标企业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其中/>、/>和/>分别为设定的用电量、电力设备对应碳排放合规影响系数以及电力设备运转时长对应的碳排放合规评定权重因子。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目标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具体的计算表达式为:/>,其中/>设定的目标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修正值。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综合性合规标定值的具体表达式为:/>,其中/>、/>和/>分别为设定的电力传输源、电网传输端和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综合性合规标定权重占比值。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通过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能够有效反映出整体工业园区实际碳排放的合规情况,从而使相关人员能够针对工业园区的电力碳排放采取合理高效的管控举措,极大提高了碳排放管理响应的及时性,进而有利于推动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2、本发明通过设置限定工业园区碳排放监测模块,实现了针对限定工业园区的电力传输源、电网传输端和企业负荷端3个电力使用结构层进行电力碳排放监测和分析,有效避免了当前技术仅针对具有较大规模碳排放量的企业进行碳排放监测而存在的弊端,进而使监测的层次较为丰富且具体,不仅提高了对于电力碳排放这一层面的关注度,同时针对发电端以及输电端进行细致性的碳排放监测分析,导致碳排放监测分析的精准性得到提升,为后续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综合性合规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基础。
3、本发明基于采集的各目标企业的特性参数,进而计算限定工业园区所属各目标企业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实现了针对每个企业的电力设备应用状况进行细致剖析,考虑到电力设备随着使用年限的增涨,其具体产生的碳排放也在不断递增,通过对这一层次进行分析,能够定位至具体的企业所产生的电力碳排放状况,不仅能够为企业的碳排放评估提供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支持依据,且有利于为相关企业提出减少碳排放的相关解决方案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有效减少碳排放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和加剧。
4、本发明最终筛分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异常电力使用结构层进行管理提示,能够直观地了解具体电力使用结构层的碳排放情况,使相关管控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合理地制定科学有效的碳减排策略,比如优化电力生产方等,进而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减轻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限定工业园区碳排放监测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力传输源、电网传输端和企业负荷端之间的结构衔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力传输源,2、电网传输端,3、企业负荷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包括:基本信息采集模块、电力使用结构层划分模块、限定工业园区碳排放监测模块、碳排放评定中心、管理提示云端和SQL库。
所述基本信息采集模块、电力使用结构层划分模块和SQL库均与限定工业园区碳排放监测模块相连接,碳排放评定中心与限定工业园区碳排放监测模块,管理提示云端与碳排放评定中心相连接。
所述基本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预设监测周期内限定工业园区的电力使用数据,并将限定工业园区中的各企业标定为各目标企业,进而采集各目标企业的特性参数。
需要解释的是,上述采集预设监测周期内限定工业园区的电力使用数据以及各目标企业的特性参数,具体可以分别从限定工业园区的电力使用管理中心以及企业信息管理中心进行采集调取。
具体地,所述限定工业园区的电力使用数据包括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性质以及电能调取消耗量,g为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的编号,/>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指的是预设监测周期内限定工业园区所使用的电力对应的归属发源基站,也就是通常所称作的发电站,由于每个发源基站的性质不同,进而导致各个发源基站的电力输出稳定性也存在差异,通常一个工业园区不会仅依赖一种性质的发源基站,而上述电力来源基站所属性质包括但不限于燃煤发电、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具体是以每个电力来源基站的发电方式为划分依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虽然归属于清洁能源,在实际的发电过程中不会直接产生碳排放,但由于在发电过程中会存在安装相关发电设备、建设输电线路等不可避免的维护举措,也会产生一定量的温室气体,进而对碳排放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述各目标企业的特性参数包括产业属性、电力设备信息和历史应用数据,其中电力设备信息包括各电力设备的应用日期和功率,历史应用数据为各电力设备在各历史投运工作日的运转时长。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产业属性包括但不限于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热力生产供应业、有色金属治练加工业、石油煤炭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等。
所述电力使用结构层划分模块用于对限定工业园区的电力使用结构层进行划分,得到电力传输源、电网传输端和企业负荷端。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电力传输源、电网传输端和企业负荷端之间的结构衔接可以参照图3所示。
所述限定工业园区碳排放监测模块用于在预设监测周期内对限定工业园区进行碳排放监测。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定工业园区碳排放监测模块,实现了针对限定工业园区的电力传输源、电网传输端和企业负荷端3个电力使用结构层进行电力碳排放监测和分析,有效避免了当前技术仅针对具有较大规模碳排放量的企业进行碳排放监测而存在的弊端,进而使监测的层次较为丰富且具体,不仅提高了对于电力碳排放这一层面的关注度,同时针对发电端以及输电端进行细致性的碳排放监测分析,导致碳排放监测分析的精准性得到提升,为后续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综合性合规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基础。
参照图2所示,限定工业园区碳排放监测模块包括电力传输源监测单元、电网传输端监测单元和目标企业负荷端监测单元。
具体地,所述电力传输源监测单元用于在预设监测周期内对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力传输源的碳排放状况进行监测,具体过程为:获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空间地理位置点,并提取限定工业园区所属区域位置中心点,据此提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距离限定工业园区的间距
根据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性质,进而与SQL库中的各性质电力基站对应单位电力传输间距的折损电量进行比对,筛分得到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对应单位电力传输间距的折损电量,同理筛分得到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对应单位初始发电量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和参照发电运行时长/>,并筛分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对应单位发电运行时长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
依据表达式计算得到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在预设监测周期内输往限定工业园区内的参照初始发电量/>
具体地,所述电网传输端监测单元用于在预设监测周期内对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网传输端的碳排放状况进行监测,具体过程为:获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输往限定工业园区的输电线路,记为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输电线路,进而获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输电线路的投运时间点,并以预设监测周期的终止时间点为基准时间点,进而提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输电线路的投运时间点与基准时间点之间的间隔时长,标定为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输电线路的参照投运时长。
提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输电线路长度,依据SQL库中的各性质电力基站在各投运时长区间对应单位输电线路长度的碳排放影响因子,从中筛分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对应单位输电线路长度的碳排放影响因子/>
基于公式计算得到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电力输送折损量
具体地,所述目标企业负荷端监测单元用于在预设监测周期内对各目标企业负荷端的碳排放状况进行监测,具体过程为:通过电量数据监测,进而获取预设监测周期内各目标企业的用电量,并依据各目标企业的产业属性,进而与SQL库中存储的各种产业属性所属企业对应单位用电量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进行匹配,得到各目标企业对应单位用电量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d为目标企业的编号,/>
依据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的应用日期,并根据当前监测所属日期,进而提取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的应用时长,并提取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的功率,进而与预定义的各功率区间的电力设备对应单位应用时长的自然电力损耗因子进行匹配,得到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的自然电力损耗因子,据此计算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对应碳排放合规影响系数,记为/>,其中j为各电力设备的编号,/>
需要解释的是,上述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对应碳排放合规影响系数的具体表达式为:,其中/>为第d个目标企业的第j个电力设备的自然电力损耗因子。
根据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在各历史投运工作日的运转时长,通过均值处理得到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所属投运工作日的参照运转时长
基于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的功率,进而与预定义的各功率区间的电力设备对应单位运转时长的碳排放影响因子进行匹配,得到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对应单位运转时长的碳排放影响因子
统计预设监测周期内的各工作日,将其作为各目标企业的各参照运作工作日,进而统计各目标企业的参照运作工作日数目
初步计算限定工业园区所属各目标企业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其中/>、/>和/>分别为设定的用电量、电力设备对应碳排放合规影响系数以及电力设备运转时长对应的碳排放合规评定权重因子。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基于采集的各目标企业的特性参数,进而计算限定工业园区所属各目标企业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实现了针对每个企业的电力设备应用状况进行细致剖析,考虑到电力设备随着使用年限的增涨,其具体产生的碳排放也在不断递增,通过对这一层次进行分析,能够定位至具体的企业所产生的电力碳排放状况,不仅能够为企业的碳排放评估提供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支持依据,且有利于为相关企业提出减少碳排放的相关解决方案提供数据支持,从而有效减少碳排放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和加剧。
所述碳排放评定中心用于分别评定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力传输源、电网传输端和目标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分别记为、/>和/>
具体地,所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力传输源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具体的表达式为:/>,其中/>和/>分别为设定的初始发电量和发电运行时长对应的碳排放合规评定权重因子,/>为设定的电力传输源对应的碳排放合规修正值,e为自然常数。
具体地,所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网传输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具体的表达式为:/>,其中/>为预设电力输送单位折损量对应的碳排放因子,/>为预设电网传输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修正值,/>和/>分别为预定义的输电线路长度和电力输送折损量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影响权值。
具体地,所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目标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具体的计算表达式为:/>,其中/>设定的目标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修正值。
所述管理提示云端用于依据数据处理得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综合性合规标定值,据此筛分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异常电力使用结构层进行管理提示。
具体地,所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综合性合规标定值的具体表达式为:,其中/>、/>和/>分别为设定的电力传输源、电网传输端和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综合性合规标定权重占比值。
需要解释的是,上述筛分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异常电力使用结构层进行管理提示具体为:将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综合性合规标定值与设定的碳排放综合性合规标定值区间进行比对,若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综合性合规标定值超出碳排放综合性合规标定值区间,则对限定工业园区进行碳排放异常管理提示,并继续执行以下步骤:(1)提取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力传输源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并与预定义的电力传输源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区间进行比对,若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力传输源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超出电力传输源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区间,则将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力传输源标定为异常电力使用结构层,并进行碳排放异常管理提示。
(2)提取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网传输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并与预定义的电网传输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区间进行比对,若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网传输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超出电网传输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区间,则将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网传输端标定为异常电力使用结构层,并进行碳排放异常管理提示。
(3)提取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目标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并与预定义的目标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区间进行比对,若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目标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超出目标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区间,则将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目标企业负荷端标定为异常电力使用结构层,并进行碳排放异常管理提示,同时进一步提取限定工业园区所属各目标企业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列,得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目标企业的碳排放管理次序,并通过管理提示云端进行显示。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最终筛分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异常电力使用结构层进行管理提示,能够直观地了解具体电力使用结构层的碳排放情况,使相关管控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合理地制定科学有效的碳减排策略,比如优化电力生产方等,进而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减轻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作为一种示例,以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力传输源为异常电力使用结构层作为示例,具体的提示文本可参照:检测出电能传输源的使用出现了异常的碳排放情况,为了避免电力能源使用对环境造成更多的影响,请尽快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
所述SQL库用于存储各性质电力基站对应单位电力传输间距的折损电量,存储各性质电力基站对应单位初始发电量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和参照发电运行时长,存储各性质电力基站对应单位发电运行时长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存储各性质电力基站在各投运时长区间对应单位输电线路长度的碳排放影响因子,并存储各种产业属性所属企业对应单位用电量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通过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能够有效反映出整体工业园区实际碳排放的合规情况,从而使相关人员能够针对工业园区的电力碳排放采取合理高效的管控举措,极大提高了碳排放管理响应的及时性,进而有利于推动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发明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本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预设监测周期内限定工业园区的电力使用数据,并将限定工业园区中的各企业标定为各目标企业,进而采集各目标企业的特性参数;
电力使用结构层划分模块:用于对限定工业园区的电力使用结构层进行划分,得到电力传输源、电网传输端和企业负荷端;
限定工业园区碳排放监测模块:用于在预设监测周期内对限定工业园区进行碳排放监测,包括电力传输源监测单元、电网传输端监测单元和目标企业负荷端监测单元;
碳排放评定中心:用于分别评定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力传输源、电网传输端和目标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分别记为、/>和/>
管理提示云端:用于依据数据处理得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综合性合规标定值,据此筛分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异常电力使用结构层进行管理提示;
SQL库:用于存储各性质电力基站对应单位电力传输间距的折损电量,存储各性质电力基站对应单位初始发电量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和参照发电运行时长,存储各性质电力基站对应单位发电运行时长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存储各性质电力基站在各投运时长区间对应单位输电线路长度的碳排放影响因子,并存储各种产业属性所属企业对应单位用电量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工业园区的电力使用数据包括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性质以及电能调取消耗量,g为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的编号,/>
所述各目标企业的特性参数包括产业属性、电力设备信息和历史应用数据,其中电力设备信息包括各电力设备的应用日期和功率,历史应用数据为各电力设备在各历史投运工作日的运转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传输源监测单元用于在预设监测周期内对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力传输源的碳排放状况进行监测,具体过程为:
获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空间地理位置点,并提取限定工业园区所属区域位置中心点,据此提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距离限定工业园区的间距
根据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性质,进而与SQL库中的各性质电力基站对应单位电力传输间距的折损电量进行比对,筛分得到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对应单位电力传输间距的折损电量,同理筛分得到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对应单位初始发电量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和参照发电运行时长/>,并筛分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对应单位发电运行时长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
依据表达式计算得到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在预设监测周期内输往限定工业园区内的参照初始发电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力传输源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具体的表达式为:,其中/>和/>分别为设定的初始发电量和发电运行时长对应的碳排放合规评定权重因子,/>为设定的电力传输源对应的碳排放合规修正值,e为自然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传输端监测单元用于在预设监测周期内对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网传输端的碳排放状况进行监测,具体过程为:
获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输往限定工业园区的输电线路,记为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输电线路,进而获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输电线路的投运时间点,并以预设监测周期的终止时间点为基准时间点,进而提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输电线路的投运时间点与基准时间点之间的间隔时长,标定为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输电线路的参照投运时长;
提取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输电线路长度,依据SQL库中的各性质电力基站在各投运时长区间对应单位输电线路长度的碳排放影响因子,从中筛分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对应单位输电线路长度的碳排放影响因子/>
基于公式计算得到各指定电力来源基站所属电力输送折损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电网传输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具体的表达式为:,其中/>为预设电力输送单位折损量对应的碳排放因子,/>为预设电网传输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修正值,/>和/>分别为预定义的输电线路长度和电力输送折损量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影响权值。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企业负荷端监测单元用于在预设监测周期内对各目标企业负荷端的碳排放状况进行监测,具体过程为:
通过电量数据监测,进而获取预设监测周期内各目标企业的用电量,并依据各目标企业的产业属性,进而与SQL库中存储的各种产业属性所属企业对应单位用电量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进行匹配,得到各目标企业对应单位用电量的碳排放合规评估因子/>,d为目标企业的编号,/>
依据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的应用日期,并根据当前监测所属日期,进而提取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的应用时长,并提取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的功率,进而与预定义的各功率区间的电力设备对应单位应用时长的自然电力损耗因子进行匹配,得到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的自然电力损耗因子,据此计算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对应碳排放合规影响系数,记为/>,其中j为各电力设备的编号,/>
根据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在各历史投运工作日的运转时长,通过均值处理得到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所属投运工作日的参照运转时长
基于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的功率,进而与预定义的各功率区间的电力设备对应单位运转时长的碳排放影响因子进行匹配,得到各目标企业的各电力设备对应单位运转时长的碳排放影响因子
统计预设监测周期内的各工作日,将其作为各目标企业的各参照运作工作日,进而统计各目标企业的参照运作工作日数目
初步计算限定工业园区所属各目标企业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其中/>、/>和/>分别为设定的用电量、电力设备对应碳排放合规影响系数以及电力设备运转时长对应的碳排放合规评定权重因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目标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值,具体的计算表达式为:/>,其中/>设定的目标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合规修正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工业园区所属碳排放综合性合规标定值的具体表达式为:,其中/>、/>和/>分别为设定的电力传输源、电网传输端和企业负荷端对应的碳排放综合性合规标定权重占比值。
CN202310524278.8A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 Active CN1163419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4278.8A CN116341988B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4278.8A CN116341988B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1988A CN116341988A (zh) 2023-06-27
CN116341988B true CN116341988B (zh) 2023-07-25

Family

ID=86886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24278.8A Active CN116341988B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19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2741B (zh) * 2023-07-25 2024-05-28 杭州超腾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园区碳排放的智能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7422004B (zh) * 2023-12-19 2024-04-02 武汉东方骏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神经网络的碳势预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01469A (ko) * 2013-02-08 2014-08-20 주식회사 휴디콤 소비요소별 탄소배출 목표관리 및 감축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14155128A (zh) * 2021-11-29 2022-03-08 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工业园区规划的碳排放监控系统
CN114330914A (zh) * 2021-12-31 2022-04-12 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碳排放管理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5600824A (zh) * 2022-12-09 2023-01-1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Cn) 一种碳排放的预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WO2023038579A2 (en) * 2021-09-10 2023-03-16 Envision Digital International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culating carbon intensitie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953074A (zh) * 2023-01-10 2023-04-11 杭州太阁未名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项式拟合的火电碳排放核算方法及其应用
CN115965110A (zh) * 2022-10-13 2023-04-14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面向产业园区的企业用能画像及碳排放精准测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01469A (ko) * 2013-02-08 2014-08-20 주식회사 휴디콤 소비요소별 탄소배출 목표관리 및 감축모니터링 시스템
WO2023038579A2 (en) * 2021-09-10 2023-03-16 Envision Digital International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culating carbon intensitie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155128A (zh) * 2021-11-29 2022-03-08 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工业园区规划的碳排放监控系统
CN114330914A (zh) * 2021-12-31 2022-04-12 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碳排放管理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5965110A (zh) * 2022-10-13 2023-04-14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面向产业园区的企业用能画像及碳排放精准测算方法
CN115600824A (zh) * 2022-12-09 2023-01-1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Cn) 一种碳排放的预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5953074A (zh) * 2023-01-10 2023-04-11 杭州太阁未名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项式拟合的火电碳排放核算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中 ; 姜龙 ; .智能电网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电工技术.2018,74-7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1988A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41988B (zh) 一种基于双碳目标的城市能源碳排放监测系统
CN111367241A (zh) 一种企业综合能源管控系统及方法
CN105373971A (zh) 基于大数据的建筑能效管理的方法
CN105426980B (zh) 一种配电网健康指数评估工程应用系统
CN112671831B (zh) 一种面向大型集团公司数字化智能供热平台的多级应用系统
CN104751376A (zh) 绿色建筑测评系统及方法
CN109283898A (zh) 一种厂区能耗监测管理系统
CN111709626A (zh) 水电气热综合数据异常分析方法、系统、存储介质、终端
CN110609249A (zh) 一种基于电能表采集信息的计量异常分析处理系统
CN106970558A (zh) 一种能效公共管理系统
CN116303391A (zh) 一种智能电表远传电能时间序列数据的处理方法
CN116266331A (zh) 电网公司区域内的电力能源结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6700057A (zh) 一种园区能碳双控数字管理系统
CN104281140A (zh) 制造企业能源监控系统
CN113725919B (zh) 新能源并网发电的节能电力系统及动态节能调度方法
CN116468302A (zh) 建筑园区能源结构评估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38537B (zh) 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358994A (zh) 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
CN113592561A (zh) 一种基于电力经济大数据的绿电指数生成方法
Li et al.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based on big data ecosystem in factory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 model
CN112271821A (zh) 基于云计算的用电终端降损节能智能化监测与分析系统
CN113837418A (zh) 一种电力电量平衡分析系统
CN117172625B (zh) 一种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综合化分析方法
CN212030632U (zh) 一种煤改气智能管控系统
Nie et 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