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8994A - 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8994A
CN114358994A CN202111591540.8A CN202111591540A CN114358994A CN 114358994 A CN114358994 A CN 114358994A CN 202111591540 A CN202111591540 A CN 202111591540A CN 114358994 A CN114358994 A CN 114358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arbon emission
electrically connected
enterprise
in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15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国辉
邱强明
伍志南
高小冬
莫凡
蒋均恒
李冰
陆可飞
周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van Low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van Low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van Low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van Low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154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89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8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89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处理模块、扫码查询模块和结果处理模块;本发明平台能够实时有效的掌控高能耗重点企业的碳排放与新能源消纳情况;监测企业碳配额的使用进度,以“碳和码”的形式通过“自动对标”方式,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分级可视化预警提示,通过“绿能码”程序,可以直观、快捷的统计、显示新能源消纳量的完成情况,有效促进政府对可再生能源消纳量的跟踪监测与监管,因此,本平台的开发,对实时掌控重点企业碳排放、新能源消纳、能效提升空间以及未来对碳中和愿景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排放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的进步,许多企业都建设起了自己的工厂,企业工厂是生产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在企业工厂进行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带来的大量的碳排放,环境逐渐产生了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温度升高,且近年来,温室效应效果加剧,为了便于对于碳排放进行有效控制,出现了碳排放和新能源消纳监测技术,用于对于碳排放进行监管。
当前存在的碳排放和新能源消纳监测技术,仅仅是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展示,而并未对于数据进行集中整理分析,无法对于碳排放数据进行管控,导致该监测技术使用效果并不好,同时,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碳排放管理数据平台(CN201910527382.6),包括碳排放数据获取模块、碳排放数据分析模块、碳排放对标分析模块和挖潜分析模块,实现了对企业碳排放数据的分析,建立包括碳排放综合指标、碳排放结构指标和工序指标的科学、有效、符合钢铁企业需求的节能低碳指标体系。同时,依据碳排放数据分析模块与碳排放对标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确定企业的碳排放优化路径,并对相应的预期效果进行预测,指导钢铁企业进行碳排放路径优化,实现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目的,但该碳排放管理数据平台并未创造性地使用二维码设计,在进行审查时,政府无法对企业数据有一个快速且直观的掌握和了解,需要进行一定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碳排放管理数据平台并未创造性地使用二维码设计,在进行审查时,政府无法对企业数据有一个快速且直观的掌握和了解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处理模块、扫码查询模块和结果处理模块,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的输出端与能源大数据中心的输入端之间通过5G网络连接,所述能源大数据中心的输出端与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的输出端与碳排放量核算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碳排放量核算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出端与碳排放核算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碳排放核算模块及碳排放标准构建模块的输出端均与碳排放标准构建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碳排放标准构建模块的输出端与一级对比分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消纳责任权重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二级对比分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一级对比分析模块及二级对比分析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判别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判别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结果处理模块及二维码生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扫码查询模块的输出端与二维码生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由气体排放源记录模块、燃料数据收集模块与碳排放因子收集模块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气体排放源记录模块与燃料数据收集模块双向电性连接,所述燃料数据收集模块与碳排放因子收集模块双向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由大型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中小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与重点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大型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与中小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的输出端均与重点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大型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与中小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双向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消纳责任权重处理模块由消纳责任权重分解分配模块、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消纳责任权重分解分配模块的输出端与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的输出端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结果处理模块由碳排放水平评价模块、碳排放趋势预测预警模块、针对性决策模块与企业方针制定模块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碳排放水平评价模块的输出端与碳排放趋势预测预警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碳排放趋势预测预警模块的输出端与针对性决策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针对性决策模块的输出端与企业方针制定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平台能够实时有效的掌控高能耗重点企业的碳排放与新能源消纳情况;监测企业碳配额的使用进度,以“碳和码”的形式通过“自动对标”方式,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分级可视化预警提示,通过“绿能码”程序,可以直观、快捷的统计、显示新能源消纳量的完成情况,有效促进政府对可再生能源消纳量的跟踪监测与监管。因此,本平台的开发,对实时掌控重点企业碳排放、新能源消纳、能效提升空间以及未来对碳中和愿景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本平台设置有最终数据处理过程,可对于最终判别后的碳排放水平进行评价,同时还可对于后续碳排放趋势进行预测,警示企业进行改进,同时,也可针对性地决议制定出适合不同企业的碳排放方针,使该平台不仅有监测管理功能,还具有有效地方针制定效果,可有效辅助企业进行整改,提高平台的整体功能性与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的系统模块结构结构图。
图2为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中数据获取模块子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中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子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中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处理模块子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数据获取模块;2、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3、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处理模块;4、结果处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包括数据获取模块1、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 2、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处理模块3、扫码查询模块和结果处理模块4,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的输出端与能源大数据中心的输入端之间通过5G网络连接,所述能源大数据中心的输出端与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2的输出端与碳排放量核算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碳排放量核算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出端与碳排放核算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碳排放核算模块及碳排放标准构建模块的输出端均与碳排放标准构建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碳排放标准构建模块的输出端与一级对比分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消纳责任权重处理模块3的输出端与二级对比分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一级对比分析模块及二级对比分析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判别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判别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结果处理模块4及二维码生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扫码查询模块的输出端与二维码生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由气体排放源记录模块、燃料数据收集模块与碳排放因子收集模块组成,所述气体排放源记录模块与燃料数据收集模块双向电性连接,所述燃料数据收集模块与碳排放因子收集模块双向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有数据获取模块1,数据获取模块1由气体排放源记录模块、燃料数据收集模块与碳排放因子收集模块组成,根据此些模块可对于碳足迹进行追踪与计算,其中排放源及燃料中天然气、原煤、蒸汽、水和用电量,用电产生的碳排放属于间接碳排放,其余属于直接碳排放,其中,直接碳排放量=每年的某能源用量×某能源的碳排放因子,间接碳排放量=年用电量×电的碳排放因子;
所述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2由大型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中小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与重点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组成,所述大型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与中小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的输出端均与重点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大型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与中小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双向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有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2,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2由大型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中小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与重点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组成,可对于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碳排放进行分类,从而适用于不同的标准进行判别,同时可划分出一些重点企业,使数据更有代表性;
所述消纳责任权重处理模块3由消纳责任权重分解分配模块、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组成,所述消纳责任权重分解分配模块的输出端与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的输出端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有消纳责任权重处理模块3,消纳责任权重处理模块3由消纳责任权重分解分配模块、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组成,其中,地市级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预计地市级生产且消纳年可再生能源电量+预计年净输入可再生能源电量÷预计地市级年全社会用电量,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企业内生产且消纳的可再生能源电量+企业外输入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其他企业消纳量净受让量之和+绿证认购量之和-免于考核电量对应的可再生能源电量)÷企业用电量-免于考核电量);
所述结果处理模块4由碳排放水平评价模块、碳排放趋势预测预警模块、针对性决策模块与企业方针制定模块组成,所述碳排放水平评价模块的输出端与碳排放趋势预测预警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碳排放趋势预测预警模块的输出端与针对性决策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针对性决策模块的输出端与企业方针制定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有结果处理模块4,结果处理模块4由碳排放水平评价模块、碳排放趋势预测预警模块、针对性决策模块与企业方针制定模块组成。
本实施例中涉及的一级对比分析模块与二级对比分析模块进行说明:
其中,一级对比分析模块为,按照工业总产值比例分配规模以上企业碳排放总量=2021年碳排放总量*工业排放占比*规上企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根据各企业综合能耗(吨标煤)分配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标准进行对比;
其中,二级对比分析模块为,测算出的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与国家下达的市级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进行对比,若地市级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市级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则地市级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可选择采用市级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若地市级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市级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则地市级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采用实际测算出的权重值,所得的企业完成消纳责任权重与地市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进行对比,若企业完成消纳责任权重<地市级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则企业未达标;若企业完成消纳责任权重>地市级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则企业达标。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给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包括数据获取模块(1)、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2)、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处理模块(3)、扫码查询模块和结果处理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的输出端与能源大数据中心的输入端之间通过5G网络连接,所述能源大数据中心的输出端与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2)的输出端与碳排放量核算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碳排放量核算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出端与碳排放核算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碳排放核算模块及碳排放标准构建模块的输出端均与碳排放标准构建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碳排放标准构建模块的输出端与一级对比分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消纳责任权重处理模块(3)的输出端与二级对比分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一级对比分析模块及二级对比分析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判别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判别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结果处理模块(4)及二维码生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扫码查询模块的输出端与二维码生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由气体排放源记录模块、燃料数据收集模块与碳排放因子收集模块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排放源记录模块与燃料数据收集模块双向电性连接,所述燃料数据收集模块与碳排放因子收集模块双向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放量智能分析模块(2)由大型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中小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与重点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型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与中小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的输出端均与重点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大型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与中小企业碳排放分类模块双向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纳责任权重处理模块(3)由消纳责任权重分解分配模块、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纳责任权重分解分配模块的输出端与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的输出端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计算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果处理模块(4)由碳排放水平评价模块、碳排放趋势预测预警模块、针对性决策模块与企业方针制定模块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放水平评价模块的输出端与碳排放趋势预测预警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碳排放趋势预测预警模块的输出端与针对性决策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针对性决策模块的输出端与企业方针制定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CN202111591540.8A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 Pending CN1143589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1540.8A CN114358994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1540.8A CN114358994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8994A true CN114358994A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02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1540.8A Pending CN114358994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899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59120A (zh) * 2022-10-12 2023-01-31 湖南能源大数据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
CN117557284A (zh) * 2024-01-11 2024-02-13 广东埃文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排放智能监测与管控平台
CN117557284B (zh) * 2024-01-11 2024-06-04 广东埃文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排放智能监测与管控平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59120A (zh) * 2022-10-12 2023-01-31 湖南能源大数据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
CN117557284A (zh) * 2024-01-11 2024-02-13 广东埃文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排放智能监测与管控平台
CN117557284B (zh) * 2024-01-11 2024-06-04 广东埃文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排放智能监测与管控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China’s renewable energy strategy and industrial adjustment policy
Wang et al. Capacity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business park-leve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based on investment constraints
CN111291963B (zh) 一种协调经济性与可靠性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
CN113191542A (zh) 一种智慧环保碳排放管理服务平台
CN114091785A (zh) 一种基于能源大数据的碳排放监测方法
CN114860704A (zh) 一种面向数据中心的能耗监测和碳排放核算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56344A (zh) 一种计及绿证与碳交易制度的“源-荷”协调优化调度方法
CN115659120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
CN115186434A (zh) 园区能源站多能协同运行系统、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Ma et al. Economic operation evaluation of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fuzzy Borda method
Fu et al. Viewpoints on the theory of agricultural energy internet
CN114358994A (zh) 一种依托绿码的碳排放智慧物联网监测方法
CN115115193A (zh) 一种工业园区低碳分析及优化规划方法
CN114971940A (zh) 一种变电站运维阶段碳排放评价方法
CN109802447A (zh) 一种cchp系统调度评价方法
CN116862738A (zh) 一种能源碳排放预测预警系统
CN116700057A (zh) 一种园区能碳双控数字管理系统
CN116914836A (zh) 一种基于新型能源体系的可移动零碳空间系统
CN115965291A (zh) 一种智能配电网绿色性评估方法
Cao et al.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the water‒energy‒carbon system in three provinces of Northeastern China
CN114266471A (zh) 一种面向冷热电多能流耦合综合能源的能效评价方法
Lin et al.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energy planning scheme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CN113592561A (zh) 一种基于电力经济大数据的绿电指数生成方法
Li et al. Low‐carbon economic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based on life cycle assessment and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technologies
Li et al. Optimal allocation method of multi-energy system based on hybri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