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1987A - 一种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1987A
CN116341987A CN202310381216.6A CN202310381216A CN116341987A CN 116341987 A CN116341987 A CN 116341987A CN 202310381216 A CN202310381216 A CN 202310381216A CN 116341987 A CN116341987 A CN 1163419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luation
configuration
data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812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41987B (zh
Inventor
吴昊
罗涵
丁捷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gov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gov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gov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gov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812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19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41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19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41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19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及其系统,其中,可配置的评价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和配置平台;其中,用户端:用于发送配置请求;通过评价应用系统执行评价任务,获得评价数据,并归档;配置平台:用于执行如下步骤:接收配置请求,并根据配置请求创建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构建评价应用系统;将评价应用系统配置至用户端内。本申请便于根据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评价系统进行配置,降低了配置成本,且提高了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开展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管理涉及部门众多、工作繁杂、影响深远,需要考核评价标准以指导和激励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各地追求高质量发展,对管理的要求也更为精细化,例如:住建部出台了“城市管理综合评价”、“乡村建设评价”等一系列评价标准,地方上也发布了“美丽城镇建设评价办法”、“环境卫生指数”等测评方案。因此,用户对考核评价方法和评价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评价系统具有如下问题:
(1)从发展角度来看:各地每年均需要调整工作目标,相应的,评价指标也在不停的迭代优化,而现有的评价系统不便于及时根据新的工作目标和评价指标进行配置。
(2)从用户特点来看:省、市、区县、村镇等各地的发展差异较大,而现有的评价系统均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结合当地特色配置评价标准。
(3)从组织形式来看:当前的评价方法较为多样化,包括:自评、互评、第三方考评和暗访等,因此,评价工作涉及的部门众多,部门间存在信息壁垒,信息交互效率低。
(4)从评价对象来看:对不同的评价对象(例如:城市、企业、政府单位、社区、街道、个人等)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均有所不同,现有的评价系统无法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而配置相应的评价方式。
(5)从数据来源来看:随着指标的细化,数据采集的工作量加重,现有的评价系统在数据获取方面对人工的依赖较大,且人工录入的数据容易出现错误。
(6)从指标内容来看:上级领导的主观评分、日常工作产生的客观数据、样本相关数据、居民评价等任务内容在不断拓展,相应的评价方式(即:数据采集方式)也在增加,现有的评价系统不便于及时对新增的指标内容进行配置。
因此,急需一种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及其系统,以解决现有评价方法和系统无法根据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评价系统进行配置,且配置成本高,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开展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及其系统,便于根据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评价系统进行配置,降低了配置成本,且提高了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开展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配置的评价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和配置平台;其中,用户端:用于发送配置请求;通过评价应用系统执行评价任务,获得评价数据,并归档;配置平台:用于执行如下步骤:接收配置请求,并根据配置请求创建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构建评价应用系统;将评价应用系统配置至用户端内。
如上的,其中,配置平台至少包括:通讯单元、配置单元和存储单元;其中,通讯单元:用于接收配置请求;配置单元:用于根据配置请求创建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构建评价应用系统,并将评价应用系统配置至用户端内;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模板数据库,模板数据库中包括多种模板,一种模板对应一种评价类型。
如上的,其中,评价应用系统至少包括:登录模块、数据获取模块、评价模块、展示模块、申诉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其中,登录模块:用于根据登录账户进行登录;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评价数据;评价模块:用于对待评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评分结果;展示模块:用于展示评分结果;申诉模块:当登录账户为审核人员时,用于接收申诉请求,并发送申诉结果;当登录账户为申诉人员时,用于发送申诉请求,并接收申诉结果;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将需要归档的评分结果和待评价数据作为评价数据进行存储。
如上的,其中,数据获取模块至少包括:收发子模块和处理子模块;其中,收发子模块:根据评价任务获取原始数据;处理子模块:创建评价表格,对原始数据进行自动识别,获得识别数据,并将识别数据写入评价表格获得待评价数据,并将待评价数据发送至评价模块。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置平台接收用户端发送的配置请求,并根据配置请求创建配置信息;配置平台根据配置信息构建评价应用系统;配置平台将评价应用系统配置至用户端内,用户端通过评价应用系统执行评价任务,获得评价数据,并归档。
如上的,其中,配置平台接收用户端发送的配置请求,并根据配置请求创建配置信息的子步骤如下:配置平台根据配置请求获取模板,并将模板发送至用户端,其中,模板至少包括:区域对象信息、配置项信息、发布方名称和评价简介;用户端对模板进行填写,将完成填写后的模板作为需求信息,并将需求信息发送至配置平台;配置平台接收需求信息,并根据需求信息创建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至少包括:角色信息、样本信息、指标、数据来源、计算公式和计分规则。
如上的,其中,配置平台根据配置信息构建评价应用系统的子步骤如下:构建评价应用系统的界面,其中,界面至少包括:登录界面和应用界面;根据配置信息构建任务流程,其中,任务流程所包含的步骤依次为:创建评价计划、下发评价任务、获取待评价数据、对待评价数据进行评分、查看评分结果、申诉和归档;根据配置信息对任务流程进行配置,获得评价应用系统。
如上的,其中,根据配置信息对任务流程进行配置的子步骤如下:根据配置信息中的角色信息对角色权限和审批流程进行配置;创建配置表单,并将配置信息中的样本信息、指标、数据来源、计算公式和计分规则与配置表单进行关联,完成配置。
如上的,其中,指标至少包括:城市建成区公厕设置密度、各级道路巡回保洁时间、万人城市文化建筑面积、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用户水龙头合格率、城市建成区公厕管理质量和满意度调查;数据来源至少包括:填报、问卷调查和/或实地考察。
如上的,其中,当指标为:城市建成区公厕设置密度时,数据来源为:填报;计算公式为:Mcs=Cs÷Scj,其中,Mcs为城市建成区的公厕设置密度,Cs为公厕数量,Scj为建成区面积;当公厕设置密度大于或等于4座/km2时,得0.5分,当公厕设置密度每比4座/km2降低0.1座/km2时,扣0.1分,直至将分数扣完为止。
本申请便于根据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评价系统进行配置,降低了配置成本,且提高了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开展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可配置的评价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配置的评价方法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配置的评价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110和配置平台120。
其中,用户端110:用于发送配置请求;通过评价应用系统执行评价任务,获得评价数据,并归档。
配置平台120: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配置请求,并根据配置请求创建配置信息;
根据配置信息构建评价应用系统;
将评价应用系统配置至用户端内。
进一步的,配置平台120至少包括:通讯单元、配置单元和存储单元。
其中,通讯单元:用于接收配置请求;发送配置指令。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配置请求创建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构建评价应用系统,并将评价应用系统配置至用户端内。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模板数据库,模板数据库中包括多种模板,一种模板对应一种评价类型。
进一步的,评价应用系统至少包括:登录模块、数据获取模块、评价模块、展示模块、申诉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
其中,登录模块:用于根据登录账户进行登录。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评价数据。
评价模块:用于对待评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评分结果。
展示模块:用于展示评分结果。
申诉模块:当登录账户为审核人员时,用于接收申诉请求,并发送申诉结果;当登录账户为申诉人员时,用于发送申诉请求,并接收申诉结果。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将需要归档的评分结果和待评价数据作为评价数据进行存储。
进一步的,数据获取模块至少包括:收发子模块和处理子模块。
其中,收发子模块:根据评价任务获取原始数据。
处理子模块:创建评价表格,对原始数据进行自动识别,获得识别数据,并将识别数据写入评价表格获得待评价数据,并将待评价数据发送至评价模块。
进一步的,数据获取模块还包括:查询模块,查询模块用于对共享的评价方案数据库进行访问,获取方案模板。
具体的,存储单元中还存储有评价方案数据库,评价方案数据库中包括多个方案模板。方案模板是由配置人员(研发人员)根据评价方案/评价方式预先设置的用于对评价方法进行配置的模板,便于用户端直接使用方案模板对评价应用系统进行重新配置,配置便捷且成本低。
进一步的,将评价应用系统配置至用户端内后,当用户端需要对评价应用系统进行重新配置时,用户端向配置平台发送查询指令,并接收根据查询指令获得的方案模板后,通过方案模板实现自定义配置。
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0:配置平台接收用户端发送的配置请求,并根据配置请求创建配置信息。
进一步的,配置平台接收用户端发送的配置请求,并根据配置请求创建配置信息的子步骤如下:
S2101:配置平台根据配置请求获取模板,并将模板发送至用户端,其中,模板至少包括:区域对象信息、配置项信息、发布方名称和评价简介。
具体的,配置平台根据配置请求对存储单元中的模板数据库进行访问,获取与配置请求中的评价类型相对应的模板,并将模板发送至用户端。
S2102:用户端对模板进行填写,将完成填写后的模板作为需求信息,并将需求信息发送至配置平台。
具体的,区域对象信息为:A区、A县、A直辖部门等。
配置项信息至少包括:角色信息、样本信息和指标信息;
其中,角色信息至少包括:多个角色名称,一个角色名称对应一个角色权限。
角色名称至少包括三类默认角色,三类默认角色分别为:管理员、评价人员和评价主体。具体的,管理员:负责系统设置。评价人员:负责收集待评价数据。评价主体:负责制定评价计划和下发评价任务。
进一步的,用户端在填写模板的过程中,可以自定义添加和/或修改角色名称,可以自定义添加和/或修改角色权限。
样本信息为:主次干道、公园、公共场地、农贸市场、居民楼、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等。具体的样本信息根据用户端的实际评价需求进行填写。
指标信息为:城市建成区公厕设置密度、各级道路巡回保洁时间、万人城市文化建筑面积、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用户水龙头合格率、城市建成区公厕管理质量、满意度调查等。具体的指标信息根据用户端的实际评价需求进行填写。
发布方名称为发布评价任务的单位或部门的具体名称,例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评价简介为介绍评价需求的字段,例如:目的在于建立适用于城市干净、整洁、有序、群众满意度评价的评价体系。
S2103:配置平台接收需求信息,并根据需求信息创建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至少包括:角色信息、样本信息、指标、数据来源、计算公式和计分规则。
具体的,指标为:城市建成区公厕设置密度、各级道路巡回保洁时间、万人城市文化建筑面积、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用户水龙头合格率、城市建成区公厕管理质量、满意度调查等。
数据来源至少包括:填报、问卷调查和/或实地考察。
其中,实地考察至少包括:抽样、巡查和/或复检。
其中,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综合抽样等。
具体的,作为一个实施例,对于有区域要求,并且用于计算数量值和比例值的评价计划,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检查样本点,从而根据对样本点的检查结果获得待评价数据。
对于需要划分样本等级的评价计划采用分层抽样确定检查样本点,从而根据对样本点的检查结果获得待评价数据。例如,作为一个实施例,道路具有不同的等级,其中,道路等级至少包括: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和四级道路,不同等级的道路抽样的数量不同。作为另一个实施例,道路具有不同的道路类别,其中,道路类别至少包括:主干道和次干道,不同道路类别的道路的抽样数量不同。作为再一个实施例,道路具有不同的宽度,不同的宽度的道路的抽样数量不同,例如:宽道路所需的抽样数量大于窄道路所需的抽样数量。
对于集中于某一个区域内的一种样本,选定属性(属性包括:面积大小、等级、上下级区域的层级关系和类型等)后,将该样本分为群体(例如:一个街道内的一个群体)的评价计划,采用整群抽样来确定检查样本点,从而根据对样本点的检查结果获得待评价数据。
巡查是指评价计划预先划定了范围,在划定的范围内进行检查以获取待评价数据。
复检是指对上一次考评的样本点中评分结果不好的样本点进行再次检查以获取待评价数据。
计算公式:用于对待评价数据中需要进行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以获得相应的值。配置信息中的计算公式根据实际评价需求设置。
进一步的,在不需要进行计算的情况下,将计算公式设置为无。
计分规则根据实际评价需求设置。
S220:配置平台根据配置信息构建评价应用系统。
进一步的,配置平台根据配置信息构建评价应用系统的子步骤如下:
S2201:构建评价应用系统的界面,其中,界面至少包括:登录界面和应用界面。
具体的,作为一个实施例,通过现有的应用系统构建工具或者配置人员根据需求信息对评价应用系统的界面进行设计。
应用界面至少包括:评价计划界面、评价结果界面、数据填报界面、实地考察界面、问卷调查界面和案件核查界面。
其中,评价计划界面:用于创建评价计划和下发评价任务。
评价结果界面:用于查看评分结果;用于对存在异议的评分结果进行申诉;用于对无异议的评分结果进行归档。
数据填报界面:用于获取通过填报方式采集的待评价数据。
实地考察界面:用于获取通过实地考察方式采集的待评价数据。例如:检查样本时,将上报问题(案件)作为待评价数据,并根据指标进行扣分,也可以将填报的表单作为待评价数据,并根据指标进行扣分。
问卷调查界面:用于获取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集的待评价数据。
案件核查界面:用于将对上报问题进行核查后得到的整改结果作为待评价数据。其中,整改结果为:检查上报问题是否按时整改后得到的结果,根据指标进行扣分。
S2202:根据配置信息构建任务流程,其中,任务流程所包含的步骤依次为:创建评价计划、下发评价任务、获取待评价数据、对待评价数据进行评分、查看评分结果、申诉和归档。
具体的,作为一个实施例,通过现有的应用系统构建工具或者配置人员根据需求信息对评价应用系统的任务逻辑和任务流程进行设计。
S2203:根据配置信息对任务流程进行配置,获得评价应用系统。
进一步的,根据配置信息对任务流程进行配置的子步骤如下:
S22031:根据配置信息中的角色信息对角色权限和审批流程进行配置。具体的,一个角色名称对应一个角色权限,一个角色名称对应至少一个登录账户,一个登录账户对应一个工作人员。
例如:角色名称为:管理员;对应的角色权限为:对系统进行设置。
角色名称为:评价主体;对应的角色权限为:制定评价计划和下发评价任务。
角色名称为:评价人员;对应的角色权限为:根据评价任务收集待评价数据和上传待评价数据。
角色名称为:审核人员;对应的角色权限为:根据存在异议的评分结果对相应的待评价数据进行重新审核。
角色名称为:申诉人员;对应的角色权限为:对评分结果存在异议时,发送申诉请求。具体的,被评价的角色/对象均能作为申诉人员。
审批流程至少涉及请求人员和审批人员。作为一个实施例,A部门的角色名称为请求人员,角色权限为向审批人员发送审批请求。B部门的角色名称为审批人员,角色权限为接收审批请求,进行审批和发送审批结果。
S22032:创建配置表单,并将配置信息中的样本信息、指标、数据来源、计算公式和计分规则与配置表单进行关联,完成配置。
具体的,实施例1:指标为:城市建成区公厕设置密度;数据来源为:填报;计算公式为:Mcs=Cs÷Scj,其中,Mcs为城市建成区的公厕设置密度,Cs为公厕数量,Scj为建成区面积;计分规则为:当公厕设置密度大于或等于4座/km2时,得0.5分,当公厕设置密度每比4座/km2降低0.1座/km2时,扣0.1分,直至将分数扣完为止。配置过程为:创建一个配置表单,用于填报数据;增加指标,并设置基础信息,设置好基础信息后,将指标关联至配置表单中;将计算公式以字段的形式设置于配置表单内;将计分规则设置于配置表单内,并选择自动计分,计算规则的语法可以为:当达到N时,得K分,每比N低M时,扣X分,也可以选择未达标扣分的计分模型。完成配置后,执行评价任务时,评价人员通过填报的方式填写待评价数据,评价应用系统获得待评价数据后,自动根据计算公式和计算规则获得得分,并将得分作为评分结果。
实施例2:指标为:各级道路巡回保洁时间;数据来源为:填报;计算公式为:此指标仅计分,无指标值;计分规则为:一级道路保洁时间低于16h时,每比16h降低1h,扣0.4分,直至扣完为止;二级道路保洁时间低于12h时,每比12h降低1h,扣0.4分,直至扣完为止;三级道路保洁时间低于10h时,每比10h降低1h,扣0.4分,直至扣完为止;四级道路保洁时间低于8h时,每比8h降低1h,扣0.4分,直至扣完为止;若城市尚未建立道路分级保洁制度,该项不得分。配置过程为:创建一个配置表单,用于收集数据;增加指标,并设置基础信息,设置好基础信息后,将指标关联至配置表单中;将计算方式选择为“不计算指标值”;设置计分规则,并以填写的待评价数据为条件,设置计分过程。完成配置后,执行评价任务时,评价人员通过填报的方式填写待评价数据,评价应用系统获得待评价数据后,自动根据计分规则获得得分,将得分作为评分结果。
实施例3:指标为:万人城市文化建筑面积;数据来源为:填报;计算公式为:市辖区内文化建筑总面积÷城市常驻人口数;计分规则为:万人城市文化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000平方米/人时,得1分,小于1000平方米/人,且大于或等于500平方米/人时,得0.8分,小于1000平方米/人,且大于或等于300平方米/人时,得0.6分,小于300平方米/人,且大于或等于200平方米/人时,得0.4分,小于200平方米/人时,不得分。配置过程为:创建一个配置表单,用于收集数据;增加指标,并设置基础信息,设置好基础信息后,将指标关联至配置表单中;将计算方式选择为“组合计算”,并配置相应的计算公式;设置计分规则,并以指标为判断条件设置计分过程。完成配置后,执行评价任务时,评价人员通过填报的方式填写待评价数据,评价应用系统获得待评价数据后,自动根据计算公式和计分规则获得得分,将得分作为评分结果。
实施例4:指标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数据来源为:填报;计算公式为:Swj÷Rcz,其中,Swj为市辖区内文化建筑总面积,Rcz为城市常驻人口数;计分规则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或近三年逐年提升时,得1分;每比70%降低3%时,扣0.2分,直至扣完为止。配置过程为:创建一个配置表单,用于收集数据;增加指标,并设置基础信息,设置好基础信息后,将指标关联至配置表单中;将计算方式选择为“组合计算”,并配置相应的计算公式;设置计分规则,并以指标的进步程度为判断条件设置计分过程。完成配置后,执行评价任务时,评价人员通过填报的方式填写待评价数据,评价应用系统获得待评价数据后,自动根据计算公式和计分规则获得得分,将得分作为评分结果。
实施例5:指标为:用户水龙头合格率;数据来源为:实地考察;计算公式为:统计检查的社区中居民的水龙头合格率;计分规则为:用户龙头水合格率为100%时,得1分;小于100%时,不得分。配置过程为:创建一个配置表单,用于收集检查的水龙头的合格情况;增加指标,并设置基础信息,设置好基础信息后,将指标关联至配置表单中;将计算方式选择为“统计”,并配置相应的统计方式;设置计分规则,并以指标为条件设置计分过程。完成配置后,执行评价任务时,评价人员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待评价数据,评价应用系统获得待评价数据后,自动根据计分规则获得得分,将得分作为评分结果。
实施例6:指标为:城市建成区公厕管理质量;数据来源为:实地考察;计算公式为:只计分;计分规则为:检查公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扣分,每发现一个问题扣N分,同一个问题只扣一次。配置过程为:创建一个配置表单,用于关联事项清单和设置检查的问题类型;增加指标,并设置基础信息,设置好基础信息后,将指标与检查的问题类型进行关联;将计算方式选择为“上报问题”,无需配置任何计算公式;设置计分规则,每一类问题对应至少一个分值,在每次考评中如果同一个问题被发现了多次,可以设置为只扣一次分,也可以设置为扣多次分,具体的扣分次数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且最终取各个样本的平均分还是取累计扣分也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即可。完成配置后,执行评价任务(该评价任务为上报案件)时,评价人员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待评价数据,将待评价数据(检查到的问题)上报至评价应用系统,评价应用系统自动根据计分规则进行扣分,从而获得得分,将得分作为评分结果。
实施例7:指标为:满意度调查;数据来源为:问卷调查;计算公式为:只计分;计分规则为:满意程度选项从高到低依次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五种,各满意程度选项依次赋值为:100分、80分、60分、40分和20分。同时增加“不了解”选项,避免居民对调查内容项目了解程度不够所造成的误答,当居民选择“不了解”选项时,则该居民的问卷不计入计算该指标平均值的样本量内。配置过程为:创建一个配置表单;增加指标,并设置基础信息,设置好基础信息后,将指标关联至配置表单中;问卷调查类指标,无需配置任何计算公式;设置计分规则,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对应一个计分权重和至少一个分值。完成配置后,执行评价任务时,评价人员发放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待评价数据,将待评价数据(完成填写的问卷)上传至评价应用系统,评价应用系统自动根据计分规则获得得分,将得分作为评分结果。
S230:配置平台将评价应用系统配置至用户端内,用户端通过评价应用系统执行评价任务,获得评价数据,并归档。
进一步的,配置平台将评价应用系统配置至用户端内的子步骤如下:
U1:配置平台向用户端发送配置指令,其中,配置指令至少包括:配置文件。
具体的,配置文件为加密后的安装或使用评价应用系统的相关文件,例如:评价应用系统的安装程序、操作说明等。对安装或使用评价应用系统的相关文件进行加密能够保证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U2:用户端接收配置指令,对配置指令进行解析,获得解析文件。
具体的,解析文件为对配置文件进行解密后获得的安装或使用评价应用系统的相关文件。
U3:确定配置位置,将解析文件移动至配置位置内,并根据解析文件在配置位置安装评价应用系统。
进一步的,用户端通过评价应用系统执行评价任务,获得评价数据,并归档的子步骤如下:
S2301:用户端通过评价应用系统创建评价计划,并根据评价计划下发至少一个评价任务。
S2302:将根据评价任务获取的待评价数据接入评价应用系统中,由评价应用系统对待评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评分结果。
进一步的,根据评价任务获取待评价数据的获取模式至少包括:人工填写模式和自动填写模式。
具体的,人工填写模式为:评价人员获得原始数据后,通过人工提取的方式从原始数据中获取计算公式和/或计分规则所需的数据作为待评价数据,并将待评价数据通过人工输入的方式输入至评价应用系统内。其中,原始数据至少包括图像数据、视频数据或文本数据(例如:表格、问卷等)中的一种。
自动填写模式为:评价人员获得原始数据后,直接将原始数据作为待评价数据输入至评价应用系统内,或直接从已有的信息化系统中接入原始数据,由评价应用系统自动识别原始数据,并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计算公式和/或计分规则所需的数据作为待评价数据,进行计算或计分。
进一步的,评价应用系统包括数据对接模块,通过数据对接模块直接从现有的信息化系统中,以接口的形式获取原始数据,该方式不需要评价人员进行填报。
进一步的,通过自动填写模式根据评价任务获取待评价数据的子步骤如下:
U1:根据评价任务获取原始数据,其中,原始数据至少包括图像数据、视频数据或文本数据中的一种。
具体的,根据评价计划中的指标确定评价任务需要获取的数据的内容,并根据评价计划中的数据来源进行数据采集,获得原始数据。
例如:指标为:城市建成区公厕设置密度,数据来源为填报,则通过填报的方式获取原始数据,原始数据至少包括:公厕数量和建成区面积。
指标为:满意度调;数据来源为:问卷调查,则通过分发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多个填写后的问卷作为原始数据,原始数据包括:问卷内容,问卷内容包括:问题和答案(例如: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五种)。
指标为:城市建成区公厕管理质量;数据来源为:实地考察,则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原始数据,原始数据至少包括:能够展示所发现的问题的视频数据或图像数据,以及对所发现的问题的文字描述。
U2:创建评价表格,其中,评价表格包括至少一个评价项单元,一个评价项单元对应一个内容单元。
具体的,一个评价项单元内填写一个评价对象。
例如:当指标为:各级道路巡回保洁时间,则一个评价项目单元内填写的内容为:x级道路a,与该评价项目单元对应的内容单元的内容为:ta,ta为x级道路a对应的实际的保洁时间。内容单元根据对原始数据进行识别获得。评价项单元的个数根据实际需要评价的道路的数量确定。
当指标为:万人城市文化建筑面积,则一个评价项目单元内填写的内容为:b市辖区内文化建筑总面积,与该评价项目单元对应的一个内容单元为:Sb,Sb为b市辖区内文化建筑总面积的实际面积值,与该评价项目单元对应的另一个内容单元为:Rb,Rb为b城市常驻人口数。一个评价项单元的具体个数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U3:对原始数据进行自动识别,获得识别数据,并将识别数据写入评价表格获得待评价数据。
进一步的,对原始数据进行自动识别,获得识别数据,并将识别数据写入评价表格获得待评价数据的子步骤如下:
U31:根据原始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识别模型,其中,识别模型至少包括:视频识别模型、图像识别模型和文本识别模型。
具体的,数据类型至少包括:视频类型、图像类型和文本类型。预先训练好的视频识别模型用于对视频类型的原始数据进行识别和特征提取。
预先训练好的图像识别模型用于对图像类型的原始数据进行识别和特征提取。
预先训练好的文本识别模型用于对文本类型的原始数据进行识别和特征提取。
U32:将原始数据输入至识别模型中,由识别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获得每个评价项单元对应的每个内容单元的内容作为识别数据。
U33:将识别数据填写于相应的内容单元中,并将完成填写的评价表格作为待评价数据。
进一步的,在将完成填写的评价表格作为待评价数据之前,需要对完成填写的评价表格进行准确性检查,获得检查结果,当检查结果为准确,则将完成填写的评价表格作为待评价数据,若检查结果为不准确,则重新获取一个新的完成填写的评价表格作为待评价数据。
进一步的,对完成填写的评价表格进行分析,获得检查值,若检查值大于预设的准确性阈值,则生成的检查结果为准确,若检查值小于预设的准确性阈值,则生成的检查结果为不准确。
进一步的,检查值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4172294460000161
其中,Jc为检查值;
Figure BDA0004172294460000171
表示评价表格中填写的所有内容中的第n0种字符的总个数;/>
Figure BDA0004172294460000172
表示评价表格中填写的第n1个内容中的第n0种字符的总个数,n1∈[1,N1],N1为评价表格中填写的内容的总个数;/>
Figure BDA0004172294460000173
表示识别模型提取的所有识别数据中的第n0种字符的总个数;/>
Figure BDA0004172294460000174
表示识别模型提取的第n2个识别数据中的第n0种字符的总个数,n2∈[1,N2],N2为识别模型提取的识别数据的总个数;n0∈[1,N0],N0为评价表格中填写的内容和识别模型提取的识别数据中所有字符种类的总数。
具体的,评价表格中填写的内容为:完成填写的评价表格中的内容单元中的内容。不同的文字、字母、符号和数字均为一个字符种类。在存在不准确的情况下,评价表格中填写的内容的个数与识别模型提取的识别数据的个数不等。在存在不准确的情况下,评价表格中填写的内容的种类也可能与识别模型提取的识别数据的种类存在不同。
当评价表格中填写的内容的字符种类与识别模型提取的识别数据的字符种类不同,且评价表格中填写的内容中包含的字符种类出现了至少一种与识别模型提取的识别数据中包含的字符种类不同的字符种类时,N0=Nμ+n′,其中,n′为不同的字符种类的总数,Nμ是准确的字符种类的总数,即:识别数据中包含的字符种类的总数。
当评价表格中填写的内容的种类与识别模型提取的识别数据的种类相同,或当评价表格中填写的内容的字符种类少于识别模型提取的识别数据的字符种类,且识别模型提取的识别数据的字符种类包含评价表格中填写的内容的所有字符种类时,N0=Nμ
S2303:评价应用系统对评分结果进行展示,若用户端对展示的评分结果存在异议,则发送申诉请求,执行S2304;若用户端对展示的评分结果无异议,则执行S2305。
S2304:评价应用系统接收申诉结果,若申诉结果为无异议,则执行S2305;若申诉结果为有异议,则对评分结果进行更正,完成更正后获得新的评分结果,执行S2305。
具体的,评价应用系统发送申诉请求,由审核人员对存在异议的评分结果的待分析数据进行重新审核,若审核结果与评分结果一致,则申诉结果为无异议,若审核结果与评分结果不一致,则申诉结果为有异议,并根据审核结果对评分结果进行更正,获得新的评分结果。
S2305:评价应用系统将评分结果和待评价数据作为评价数据,并归档。
本申请便于根据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评价系统进行配置,降低了配置成本,且提高了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开展效率。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可配置的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和配置平台;
其中,用户端:用于发送配置请求;通过评价应用系统执行评价任务,获得评价数据,并归档;
配置平台: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配置请求,并根据配置请求创建配置信息;
根据配置信息构建评价应用系统;
将评价应用系统配置至用户端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置的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配置平台至少包括:通讯单元、配置单元和存储单元;
其中,通讯单元:用于接收配置请求;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配置请求创建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构建评价应用系统,并将评价应用系统配置至用户端内;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模板数据库,模板数据库中包括多种模板,一种模板对应一种评价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配置的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评价应用系统至少包括:登录模块、数据获取模块、评价模块、展示模块、申诉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
其中,登录模块:用于根据登录账户进行登录;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评价数据;
评价模块:用于对待评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评分结果;
展示模块:用于展示评分结果;
申诉模块:当登录账户为审核人员时,用于接收申诉请求,并发送申诉结果;当登录账户为申诉人员时,用于发送申诉请求,并接收申诉结果;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将需要归档的评分结果和待评价数据作为评价数据进行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配置的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获取模块至少包括:收发子模块和处理子模块;
其中,收发子模块:根据评价任务获取原始数据;
处理子模块:创建评价表格,对原始数据进行自动识别,获得识别数据,并将识别数据写入评价表格获得待评价数据,并将待评价数据发送至评价模块。
5.一种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配置平台接收用户端发送的配置请求,并根据配置请求创建配置信息;
配置平台根据配置信息构建评价应用系统;
配置平台将评价应用系统配置至用户端内,用户端通过评价应用系统执行评价任务,获得评价数据,并归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平台接收用户端发送的配置请求,并根据配置请求创建配置信息的子步骤如下:
配置平台根据配置请求获取模板,并将模板发送至用户端,其中,模板至少包括:区域对象信息、配置项信息、发布方名称和评价简介;
用户端对模板进行填写,将完成填写后的模板作为需求信息,并将需求信息发送至配置平台;
配置平台接收需求信息,并根据需求信息创建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至少包括:角色信息、样本信息、指标、数据来源、计算公式和计分规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平台根据配置信息构建评价应用系统的子步骤如下:
构建评价应用系统的界面,其中,界面至少包括:登录界面和应用界面;
根据配置信息构建任务流程,其中,任务流程所包含的步骤依次为:创建评价计划、下发评价任务、获取待评价数据、对待评价数据进行评分、查看评分结果、申诉和归档;
根据配置信息对任务流程进行配置,获得评价应用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配置信息对任务流程进行配置的子步骤如下:
根据配置信息中的角色信息对角色权限和审批流程进行配置;
创建配置表单,并将配置信息中的样本信息、指标、数据来源、计算公式和计分规则与配置表单进行关联,完成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指标至少包括:城市建成区公厕设置密度、各级道路巡回保洁时间、万人城市文化建筑面积、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用户水龙头合格率、城市建成区公厕管理质量和满意度调查;数据来源至少包括:填报、问卷调查和/或实地考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指标为:城市建成区公厕设置密度时,数据来源为:填报;计算公式为:Mcs=Cs÷Scj,其中,Mcs为城市建成区的公厕设置密度,Cs为公厕数量,Scj为建成区面积;当公厕设置密度大于或等于4座/km2时,得0.5分,当公厕设置密度每比4座/km2降低0.1座/km2时,扣0.1分,直至将分数扣完为止。
CN202310381216.6A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及其系统 Active CN1163419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1216.6A CN116341987B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1216.6A CN116341987B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1987A true CN116341987A (zh) 2023-06-27
CN116341987B CN116341987B (zh) 2023-10-31

Family

ID=86887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1216.6A Active CN116341987B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198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6387A (zh) * 2015-01-07 2015-11-11 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城市监控中心综合分析子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9992576A (zh) * 2019-03-01 2019-07-09 苏州龙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政务数据质量评估和异常数据修复技术
CN111754259A (zh) * 2020-06-11 2020-10-09 贝壳技术有限公司 满意度评价任务获取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62323A (zh) * 2021-02-18 2021-05-28 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4792214A (zh) * 2022-06-24 2022-07-26 深圳市图元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管理的综合评价系统、方法、介质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6387A (zh) * 2015-01-07 2015-11-11 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城市监控中心综合分析子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9992576A (zh) * 2019-03-01 2019-07-09 苏州龙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政务数据质量评估和异常数据修复技术
CN111754259A (zh) * 2020-06-11 2020-10-09 贝壳技术有限公司 满意度评价任务获取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62323A (zh) * 2021-02-18 2021-05-28 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4792214A (zh) * 2022-06-24 2022-07-26 深圳市图元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管理的综合评价系统、方法、介质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1987B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ck et al. Mapping an invisible population: the uneven geography of second-home tourism
CN102591929B (zh) 一种图书馆数据处理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KR102538887B1 (ko) 산림경영 자동화시스템을 통한 임야탄소배출권 사업계획서비스 제공시스템
Nilsson et al. Uncertainties of a regional terrestrial biota full carbon account: A systems analysis
CN114817427B (zh) 适老小区筛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Muczyński et al. Supporting tenant relocation in social housing management: Development of the dedicated geoinformation system in Poland
CN116341987B (zh) 一种可配置的评价方法及其系统
Fodor et al.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s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Hungary)
CN103559585A (zh) 图书馆综合绩效评价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Krajčovičová et al. Local PM10 source apportionment for non-attainment areas in Slovakia
Alolote Ibim et al. Assessing the cost accuracy of electrical works towards sustainable procurement of building services
Mautjana et 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lans without development indicators: Results from Capricorn District Municipalities in South Africa
KR100856506B1 (ko) 인터넷을 통한 지방행정 종합정보의 관리방법
Parker Evaluating data journeys: climategate, synthetic data and the benchmarking of methods for climate data processing
Oyigbo et al. Appraisal of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n road infrastructure financed by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n Nigeria
CN114780608B (zh) 一种尾矿库数据在线调查系统
Twichell An appraisal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housing
Karimi et al. Spatial urban density modelling using the concept of carrying capacity: a case study of Isfahan, Iran
Krivorotko et al. AN ASSESSMENT OF THE OPENNESS AND TRANSPARENCY OF LOCAL BUDGETS IN BELARUS.
Aziz et al. Using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o enhance 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through data captured from mobile devices
CN110288201B (zh) 城市治理标准化工作平台
Korpal Decarbonization of the building sector: A systematic map of the roadmaps, strategies and action plans for Net-zero and Net-positive energy buildings around the world
Ibrahim et al. Prioritization of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s in Egyptian slums through an urban appraisal index
Chebon Development of Roa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 for Unpaved Roads in Kenya
Krivorotko et al. Online Openness and Transparency of Local Budgets in Belar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