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39201B - 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39201B
CN116339201B CN202310272447.3A CN202310272447A CN116339201B CN 116339201 B CN116339201 B CN 116339201B CN 202310272447 A CN202310272447 A CN 202310272447A CN 116339201 B CN116339201 B CN 1163392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cquisition
working data
frequency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724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39201A (zh
Inventor
谢国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iy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iy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iy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iy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724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392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39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9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39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9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4Pc safety
    • G05B2219/24215Scada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数据采集的领域,提供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来自所述主设备的第一工作数据;针对每个所述从采集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生成配置信息;向所述从采集装置发送对应的所述配置信息,以触发所述从采集装置按照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接收来自所述从采集装置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并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目标数据,以及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预设的目的端。本申请能够使得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先行聚合于主采集装置中,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还能够通过参数配置的方式提升数据协同的效果,降低数据协同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采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装置及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离散制造的生产作业过程中,用于产出产品的主设备需要连续生产多个单件产品,而每一个单件产品从主设备上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同时需要一系列的辅助设备协同作用于主设备的生产产品,以满足特定的工艺或产品品质要求。因此,上述的主设备与其对应的各辅助设备构成了一个生产单元的分布式设备组。例如,在注塑加工生产过程中,注塑机作为上述的主设备,用于通过成型工艺完成连续多个单件产品的加工。而在加工过程中,同时还需要模温机、冷水机、除湿干燥机、混色搅拌机等各种辅机设备的协作,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符合工艺要求。
因此,若针对上述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从而获得完整的生产数据,则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并且,在对生产过程进行数据采集监控的过程中还需要主设备与辅机设备的数据协同,从而及时的将主设备的工艺采集数据与各种辅机设备的采集数据匹配起来,以准确反应出对应产品的完整工艺数据。
具体地,上述的数据采集过程存在以下特点:主设备的数据采集频率并不固定,而是依照不同产品的生产频率而生产,也即主设备的采集装置处于待机状态,待到主设备产出单件产品时即被动获取一个对应的主设备数据;辅助设备的数据采集频率需要由对应的采集设备预先设定,并按照预先设定的采集频率主动获取来自对应采集设备的辅助设备数据。而目前采用的数据协同采集的方法为:使用多个采集装置分别对主设备和多个辅助设备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将这些数据及对应的时间戳全部发送至数据服务器中,由数据服务器判断上述的各项数据是否对应同一单件产品,并将对应好的一组数据进行存储。
因此,若采用上述方法实现理想的数据协同,则需要由数据服务器接收大量的数据信息,并且根据时间戳信息判别所述同一单件产品的主设备数据和对应的从设备数据。因此,在需要实现数据协同的情况下,上述的数据服务器就需要承担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百台、千台主设备同时工作的情况,并且平均每台主设备需要配备多台辅助设备,此情况下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将会非常大。
针对上述情况,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装置及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以在能够实现数据协同效果的基础上,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处理压力。
发明内容
为了在能够实现数据协同效果的基础上,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处理压力,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装置及系统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用于与设备群组相关联的主采集装置,其中,所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辅设备分别与对应的从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来自所述主设备的第一工作数据;
针对每个所述从采集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生成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向所述从采集装置发送对应的所述配置信息,以触发所述从采集装置按照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所述从采集装置相关联的所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
接收来自所述从采集装置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并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目标数据,以及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预设的目的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主采集装置能够作为主设备工作数据的采集装置,还能够作为主设备工作数据与从设备工作数据的汇总装置,从而完成两类工作数据的聚合工作,再对聚合后的整组数据上报至预设的目的端。在本方案中,预设的目标端可以为数据服务器,将两类数据进行聚合之后再行上传至数据服务器,即可减少由数据服务器判断数据归属步骤,从而减少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
更重要的是,主设备产出单件产品时,主采集装置即被动获取一个对应的主设备数据,而从采集装置按照设定的采集频率主动获取来自对应辅设备的数据。因此,采用上述方案,针对每个从采集装置,基于上述的第一工作数据确定主采集装置被动获取第一工作数据的频率,也即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并且将包含这一参数的配置信息下发至从采集设备,即可使得从采集装置按照上述的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确定主动采集的频率,从而实现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相匹配,也即优化了数据协同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得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先行聚合于主采集装置中,省去数据服务器的判别过程,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够通过参数配置的方式提升数据协同的效果,降低数据协同的成本。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生成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持续检测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的采集时间以得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
根据所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启用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并基于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生成所述配置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持续检测采集时间能够获取多个采集时间的时间间隔,从而获得周期序列,由于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导致上述的时间间隔并非真正用于生产单件产品,因此此类数据应当从上述周期序列中滤除。因此,通过有效采集周期序列得到的目标采集频率参数更加准确。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中的所有有效采集周期的平均值以得到平均周期;
根据预置的频率调节参数和所述平均周期计算实时动态频率;
在不存在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实时动态频率的值作为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在存在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实时动态频率的值与所述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设备每生产出一个单件产品,随即将产生一个对应的第一工作数据。第一工作数据的生成时间,也即主采集装置获取第一工作数据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并且针对同一种产品,相邻两采集时间的时间间隔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因此,取有效采集周期的平均值来计算实时动态频率,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将当前的目标采集频率参数进行更新。能够使得从采集装置的采集频率在生产过程中动态的持续更新,进一步地提升了数据协同采集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在存在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实时动态频率的值与所述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包括:
计算所述实时动态频率与所述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的差值的绝对值;
计算所述实时动态频率与预设的比例数值的乘积;
比较所述绝对值和所述乘积;
在所述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乘积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的值继续有效;
在所述绝对值大于所述乘积的情况下,将所述实时动态频率的值作为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先设定一个比例数值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上述的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调整上述预设的比例数值,从而兼顾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数据分析的运行成本。
可选的,所述持续检测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的采集时间以得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包括:
持续检测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的采集时间,以得到相邻采集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
比较所述时间间隔与预设的最大时间跨度值;
在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时间跨度值的情况下,将符合预设阈值条件的所述时间间隔作为有效采集周期加入当前的有效采集周期序列;
在所述时间间隔大于所述最大时间跨度值的情况下,清除当前的所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并创建新的所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的主设备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而受材质、尺寸大小、结构设计等因素影响,不同产品的单件生产周期会有很大差别。因此,当主设备切换产品进行生产之后,前一个产品的生产周期将不在适用,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即可在切换产品之后重新计算周期,避免由于切换产品导致上述平均周期的计算错误,从而使得重新计算的周期能够符合新产品生产节奏,进而使得从采集装置能够按照正确的采集频率完成辅设备数据的采集与上报。采用上述方案能够自动适配产品切换,增强采集装置的自适应性,在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的同时,拓宽了应用范围。
可选的,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所述第二工作数据以及所述目标数据的格式彼此均不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不同数据格式的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在主采集装置内进行格式转换,使得主设备的工作数据和辅设备的工作数据协同性更强。
可选的,所述接收来自所述从采集装置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并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目标数据包括:
在接收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工作数据之间的时间段内,在接收到来自同一从采集装置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时,使用新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覆盖上一个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以及
在每次接收到所述第一工作数据后,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与当前最新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所述目标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被记录下来的一组数据包括一个单件产品对应的主设备的生产数据,还包括这一主设备对应的辅助设备的工作数据,其中,上述辅助设备的工作数据应当为对应于这一单件产品生产时间内的工作数据。而这样的第二工作数据往往只需要唯一的一组。
在之前的方案中,判断被使用的第二工作数据的主体为数据服务器。而在上述方案中,由上述的主采集装置对这样一组第二工作数据进行截取,使用新的第二工作数据对历史的第二工作数据进行覆盖,当第一工作数据产生时,即可将最新的一组第二工作数据与第一工作数据进行聚合,以达到向目标端,例如数据服务器,输出完整目标数据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装置信息和参数信息,所述装置信息与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从采集装置的属性相关联并至少包括从采集装置标识信息、所述采集频率参数和通讯协议类型信息,所述参数信息与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辅设备相关联并至少包括设备数据地址信息和设备数据类型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辅设备通常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多个辅设备使用的通讯协议类型等互不相同,在数据协同采集的过程中会造成诸多不便。因此,采用上述方案将以上几个维度的参数配置给从采集装置,即可提升数据采集过程的协同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用于与设备群组相关联的从采集装置,其中,所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所述至少一个辅设备分别与对应的从采集装置相关联,所述主设备与对应的主采集装置相关联,并且所述从采集装置与主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来自所述主采集装置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按照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所述从采集装置相关联的所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
向所述主采集装置发送所述第二工作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采集装置作为辅设备工作数据的采集装置,将采集到的第二工作数据上报给主采集装置,从而使得第二工作数据与主采集装置接收的第一工作数据相聚合,再对聚合后的整组数据上报至预设的目的端。在本方案中,预设的目标端可以为数据服务器,将两类数据进行聚合之后再行上传至数据服务器,即可减少由数据服务器判断数据归属步骤,从而减少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
更重要的是,从采集装置按照设定的采集频率主动获取来自对应辅设备的数据。针对每个从采集装置,基于上述的第一工作数据确定主采集装置被动获取第一工作数据的频率,也即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并且将包含这一参数的配置信息下发至从采集设备,即可使得从采集装置按照上述的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确定主动采集的频率,从而实现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相匹配,也即优化了数据协同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得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先行聚合于主采集装置中,省去数据服务器的判别过程,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够通过参数配置的方式提升数据协同的效果,降低数据协同的成本。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用于与设备群组相关联的主采集装置和从采集装置,其中,所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主采集装置接收来自所述主设备的第一工作数据;
所述主采集装置针对每个所述从采集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生成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所述主采集装置向所述从采集装置发送对应的所述配置信息;
所述从采集装置在接收到所述配置信息后按照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并向所述主采集装置发送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所述从采集装置相关联的所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
所述主采集装置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目标数据,以及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预设的目的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方案中,预设的目标端可以为数据服务器,将两类数据进行聚合之后再行上传至数据服务器,即可减少由数据服务器判断数据归属步骤,从而减少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
更重要的是,主设备产出单件产品时,主采集装置即被动获取一个对应的主设备数据,而从采集装置按照设定的采集频率主动获取来自对应辅设备的数据。因此,采用上述方案,针对每个从采集装置,基于上述的第一工作数据确定主采集装置被动获取第一工作数据的频率,也即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并且将包含这一参数的配置信息下发至从采集设备,即可使得从采集装置按照上述的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确定主动采集的频率,从而实现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相匹配,也即优化了数据协同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得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先行聚合于主采集装置中,省去数据服务器的判别过程,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够通过参数配置的方式提升数据协同的效果,降低数据协同的成本。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协同采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数据协同采集的主采集装置,用于设备群组,其中,所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辅设备分别与对应的从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主采集装置与所述主设备相关联并且包括数据接收模块、信息配置模块、配置下发模块和数据聚合模块;
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设备的第一工作数据;
所述信息配置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从采集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生成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所述配置下发模块用于向所述从采集装置发送对应的所述配置信息,以触发所述从采集装置按照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所述从采集装置相关联的所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
所述数据聚合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从采集装置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并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目标数据,以及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预设的目的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先行聚合于主采集装置中,省去数据服务器的判别过程,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够通过参数配置的方式提升数据协同的效果,降低数据协同的成本。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协同采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数据协同采集的从采集装置,用于设备群组,其中,所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所述主设备与对应的主采集装置相关联,所述从采集装置与对应的辅设备以及所述主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从采集装置包括配置接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上报模块;
所述配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采集装置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所述从采集装置相关联的所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
所述数据上报模块用于向所述主采集装置发送所述第二工作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先行聚合于主采集装置中,省去数据服务器的判别过程,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够通过参数配置的方式提升数据协同的效果,降低数据协同的成本。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协同采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协同采集系统,用于设备群组,其中,所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所述系统包括如第四方面所述的主采集装置和如第五方面所述的从采集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方案中,预设的目标端可以为数据服务器,将两类数据进行聚合之后再行上传至数据服务器,即可减少由数据服务器判断数据归属步骤,从而减少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
更重要的是,主设备产出单件产品时,主采集装置即被动获取一个对应的主设备数据,而从采集装置按照设定的采集频率主动获取来自对应辅设备的数据。因此,采用上述方案,针对每个从采集装置,基于上述的第一工作数据确定主采集装置被动获取第一工作数据的频率,也即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并且将包含这一参数的配置信息下发至从采集设备,即可使得从采集装置按照上述的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确定主动采集的频率,从而实现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相匹配,也即优化了数据协同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得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先行聚合于主采集装置中,省去数据服务器的判别过程,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够通过参数配置的方式提升数据协同的效果,降低数据协同的成本。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方案中,预设的目标端可以为数据服务器,将两类数据进行聚合之后再行上传至数据服务器,即可减少由数据服务器判断数据归属步骤,从而减少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
更重要的是,主设备产出单件产品时,主采集装置即被动获取一个对应的主设备数据,而从采集装置按照设定的采集频率主动获取来自对应辅设备的数据。因此,采用上述方案,针对每个从采集装置,基于上述的第一工作数据确定主采集装置被动获取第一工作数据的频率,也即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并且将包含这一参数的配置信息下发至从采集设备,即可使得从采集装置按照上述的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确定主动采集的频率,从而实现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相匹配,也即优化了数据协同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得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先行聚合于主采集装置中,省去数据服务器的判别过程,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够通过参数配置的方式提升数据协同的效果,降低数据协同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的整体步骤流程图1。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的子步骤S02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的子步骤S021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主采集装置与从采集装置获取数据的时序示意图1。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的子步骤S022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的子步骤S041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主采集装置与从采集装置获取数据的时序示意图2。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的整体步骤流程图2。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的整体步骤流程图3。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协同采集装置的逻辑连接图1。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协同采集装置的逻辑连接图2。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协同采集系统的逻辑连接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协同采集系统的工作情况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采集装置;11、数据接收模块;12、信息配置模块;13、配置下发模块;14、数据聚合模块;20、从采集装置;21、配置接收模块;22、数据采集模块;23、数据上报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发明构思的彻底理解。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本公开的附图中的一些附图以框图形式表示结构和设备,以避免使所公开的原理复杂难懂。为了清晰起见,实际具体实施的并非所有特征都有必要进行描述。在本公开中对“一个具体实施”或“具体实施”的提及意指结合该具体实施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至少一个具体实施中,并且对“一个具体实施”或“具体实施”的多个提及不应被理解为必然地全部是指同一具体实施。
除非明确限定,否则术语“一个”、“一种”和“该”并非旨在指代单数实体,而是包括其特定示例可以被用于举例说明的一般性类别。因此,术语“一个”或“一种”的使用可以意指至少一个的任意数目,包括“一个”、“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和“一个或不止一个”。术语“或”意指可选项中的任意者以及可选项的任何组合,包括所有可选项,除非可选项被明确指示是相互排斥的。短语“中的至少一者”在与项目列表组合时是指列表中的单个项目或列表中项目的任何组合。所述短语并不要求所列项目的全部,除非明确如此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参照图1,上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用于主采集装置,其中,主采集装置与一个设备群组相关联,上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并且上述至少一个辅设备分别与对应的从采集装置通信连接。
具体地,上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0.获取初始化配置信息;
具体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主采集装置在投入使用的初期阶段,操作人员可能需要根据与其相关联设备群组的客观需求、相关人员的主观要求等因素对主采集装置进行初始化配置。因此,在此情况下,上述的主采集装置需要先行获取来自操作人员的初始化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初始化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信息及数据。作为示例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初始化配置信息包括主设备、辅设备的采集协议类型、待采集数据信息(采集地址、数据类型、数据精度等信息)、数据接收方(如上位机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等)地址、数据分发传输方式(如HTTP协议、MQTT协议、OPC UA等)以及数据格式(如xml、json等)。
S01.接收来自上述主设备的第一工作数据。
作为示例地,在注塑加工生产过程中,上述的主设备可以为注塑机,注塑机用于通过成型工艺完成产品的注塑加工过程,但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模温机、冷水机、除湿干燥机、混色搅拌机等各种辅机设备的协作来保证符合工艺要求的稳定生产。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工作数据由主设备产生,并且由主采集装置在每产生一个第一工作数据时接收一次,接收第一工作数据的时间点由主设备产出单件产品的时间决定,由主采集装置被动获取。
具体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工作数据可以包括上述主设备不同类型的工作数据。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工作数据可包括主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生产数据、工艺数据、报警信息数据等以及与上述各类数据相对应的时间戳信息。
对应地,上述的从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第二工作数据,而上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上述从采集装置相关联的上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具体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工作数据可以包括上述辅设备不同类型的工作数据。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工作数据可包括辅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工艺数据、报警信息数据等以及与上述各类数据相对应的时间戳信息。
S02.针对每个上述从采集装置,基于上述第一工作数据生成配置信息,其中,上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具体地,主设备产出单件产品时,主采集装置即被动获取一个对应的主设备数据,而从采集装置按照设定的采集频率主动获取来自对应辅设备的数据。因此,采用上述方案,针对每个从采集装置,基于上述的第一工作数据确定主采集装置被动获取第一工作数据的频率,也即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并且将包含这一参数的配置信息下发至从采集设备,即可使得从采集装置按照上述的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确定主动采集的频率,从而实现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相匹配,也即优化了数据协同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配置信息包括装置信息和参数信息,上述装置信息与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从采集装置的属性相关联并至少包括从采集装置标识信息、上述采集频率参数和通讯协议类型信息,上述参数信息与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辅设备相关联并至少包括设备数据地址信息和设备数据类型信息。
由于辅设备通常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多个辅设备使用的通讯协议类型等互不相同,在数据协同采集的过程中会造成诸多不便。因此,采用上述方案将以上几个维度的参数配置给从采集装置,即可提升数据采集过程的协同性。
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生成上述的配置信息,本实施例具体但非限定地提供一种方案,如下子步骤S021-S023所示:
S021.持续检测上述第一工作数据的采集时间以得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
上述的主设备需要生产不同的产品,而受材质、尺寸大小、结构设计等因素影响,不同产品的单件生产周期会有很大差别。因此,当主设备切换产品进行生产之后,前一个产品的生产周期将不在适用。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由于产品本身或主设备造成的单件产品生产时间稍长,而这样的情况属于异常情况,不应被纳入到上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的计算之中,而应当被视为无效数据。
参照图2和图3,具体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上述的有效采集周期序列,本实施例具体但非限定地提供一种方案,如下子步骤S0211-S0213所示:
S0211.持续检测上述第一工作数据的采集时间,以得到相邻采集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
具体地,当每个单件产品产出时,主采集装置即可接收到对应的一个第一工作数据,相邻时间点的两个工作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即为一个采集周期,若该采集周期满足有效采集周期的条件,即可将其纳入到上述的有效采集周期序列中。
S0212.比较上述时间间隔与预设的最大时间跨度值。
具体地,上述的最大时间跨度值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的需求预先设定,不同的产品受到材质、尺寸大小、结构设计等因素影响,其单件生产周期会有很大差别。当主设备切换产品进行生产之后,前一个产品的生产周期将不在适用。
而在进行不同产品之间的切换生产时,往往会伴随着设备调机,更换配套辅助工具(如刀具、工装夹具、模具等)等准备工作,此准备工作的时间跨度往往很长。因此,重新计算周期的时间点可以通过预先设定最大时间跨度值的方式使得主采集装置自动做出调整。
进一步地,步骤S0213包含以下两种情况:
S0213A.在上述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上述最大时间跨度值的情况下,将符合预设阈值条件的上述时间间隔作为有效采集周期加入当前的有效采集周期序列。
具体地,当上述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上述最大时间跨度值时,可以认定当前没有经历更换配套辅助工具等准备工作,因此能够判定,在这一时间间隔中,并没有经历更换产品,进而确定接下来无需重新获取有效采集周期序列。
进一步地,在同一产品的采集周期序列内,同样存在着某些时间间隔,由于特殊情况而不应作为有效采集周期。因此,本实施例采用设定阈值的方式来滤除这些无效的采集周期。
具体但非限定地,预先设定有效周期偏差阈值为δ,在生产过程中,计算当前获取的时间间隔长度与当前参与确定上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的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当上述差值在上述参考值中所占比例小于上述有效周期偏差阈值为δ时,才可认定当前获取的时间间隔长度能够作为有效采集周期,纳入到上述的有效采集周期序列中。
S0213B.在上述时间间隔大于上述最大时间跨度值的情况下,清除当前的上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并创建新的上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即可在切换产品之后重新计算周期,避免由于切换产品导致上述平均周期的计算错误,从而使得重新计算的周期能够符合新产品生产节奏,进而使得从采集装置能够按照正确的采集频率完成辅设备数据的采集与上报。采用上述方案能够自动适配产品切换,增强采集装置的自适应性,在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的同时,拓宽了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持续检测采集时间能够获取多个采集时间的时间间隔,从而获得周期序列,由于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导致上述的时间间隔并非真正用于生产单件产品,因此此类数据应当从上述周期序列中滤除。因此,通过有效采集周期序列得到的目标采集频率参数更加准确。
S022.根据上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确定上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参照图4和图5,具体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确定上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本实施例具体但非限定地提供一种方案,如下子步骤S0221-S0223所示:
S0221.计算上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中的所有有效采集周期的平均值以得到平均周期。
作为解释地,计算上述平均周期的过程具体为:设定一个可变参数为n,主采集装置每获取一个第一工作数据,随即将可变参数n的数值加一,并将当前的平均周期与最新的有效采集周期相加之和除以可变参数n即可得出新的平均周期,不断以此方法计算,直至完成对应产品的生产为止。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均周期还可以是有效采集周期序列中最后一次采集周期。
S0222.根据预置的频率调节参数和上述平均周期计算实时动态频率。
具体地,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以下情况:即使针对同一种产品,主设备连续产出的多个单件产品的周期也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从采集装置采集第二工作数据并上报至主采集装置的过程中,若第二工作数据的采集频率与上述的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完全相同,则一旦出现一个采集周期与其他采集周期稍有不同,就很容易出现两类工作数据的频率相同而时序刚好错开的情况,进而很容易导致主采集装置向目标端发送的一组数据中缺少某一项或某几项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较为直接的解决方式是增大上述第二工作数据的采集频率,但是,若这一采集频率过大,则会产生较大的数据分析成本。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预置的频率调节参数作为平衡数据采集实时性与数据分析成本。
具体但非限定地,本实施例将上述平均周期数值除以预置的频率调节参数,以得到上述的实时动态频率,其中,实时动态频率是调整后的第二数据的采集频率。在不同的生产环境下,对上述预置的频率调节参数存在不同的需求,本实施例具体但非限定地总结为以下两点:第一,在需要数据采集实时性较低的生产环境下,预置较小的频率调节参数,以获得较小的实时动态频率和较大的采集周期,从而使得采集间隔时间延长而减小成本;第二,在需要数据采集实时性较高的生产环境下,预置较大的频率调节参数,以获得较大的实时动态频率和较小的采集周期,从而使得采集间隔时间缩短而提高数据采集实时性。
对应地,在本实施例中,为实现上述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相匹配,具体但非限定地提供以下两种方案:第一,上述的实时动态频率与上述第一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相同或相近;第二,上述的实时动态频率与上述第一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依照预置的频率调节参数成比例设置。
具体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频率调节参数可以取不同数值。作为示例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平均周期记为f1,频率调节参数记为X,上述第二工作数据的采集周期记为fs,三者关系可以表示为:fs=f1/X。其中,为有效提高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同时也不会过于频繁地采集数据,X的取值范围可以是50-2000。
针对上述第一种情况,进一步地,在需要数据采集实时性较低的生产环境下,如图4中的A情况所示,以其中一个从采集装置F1和与其相关联的主采集装置M为例,当从采集装置F1采集上述第二工作数据的周期fs较大时(例如fs=20s),其对应的频率调节参数较小。此时,由于上述第一工作数据的产生频率存在波动,fs与主采集装置M接收第一工作数据的频率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能会出现图中的采集延迟现象,并且最大延迟时间接近fs的长度(例如fs=20s)。
针对上述第二种情况,进一步地,在需要数据采集实时性较高的生产环境下,如图4中的B 情况所示,同样以其中一个从采集装置F1和与其相关联的主采集装置M为例,当从采集装置F1采集上述第二工作数据的周期fs较小时(例如fs=5s),其对应的频率调节参数较大。此时,由于上述第一工作数据的产生频率存在波动,fs与主采集装置M接收第一工作数据的频率近似成固定比例,可能会出现图中的采集延迟现象,并且最大延迟时间接近fs的长度(例如fs=5s)。
综上所述,当频率调节参数较小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最大延迟时间较大;当频率调节参数较大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最大延迟时间较小。因此,在不同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确定频率调节参数的数值。作为示例地,在本实施例中,设定频率调节参数为1000(相当于上述X=1000),当上述的平均周期为 60s时,对应的实时动态频率为1/60(次/ms);当上述的平均周期为30s,对应的实时动态频率为1/ 30(次/ms)。此时,平均周期越小,实时动态频率越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同一个主采集装置相关联的不同从采集装置,其频率调节参数可以不同,以更好地匹配对应的辅设备的工作特性。作为示例地,当主采集装置M的平均周期为 60s时,针对第一从采集装置F1,预置的频率调节参数为X1;针对第二从采集装置F2,预置的频率调节参数为X2。当第一辅设备的工作数据变化速度大于第二辅设备的工作数据变化速度时,X1大于X2。作为解释地,第一从采集装置F1上报的第二工作数据包括压力类参数,从采集装置F2上报的第二工作数据包括温度类参数,当上述压力类参数的变化速度大于上述温度类参数的变化速度时,为了使采集的压力类参数具有更好的实时性,X1应大于X2。
进一步地,步骤S0223包含以下两种情况:
S0223A.在不存在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的情况下,将上述实时动态频率的值作为上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作为解释地,在每个产品的生产初期,其对应的采集频率参数还未启用,需要通过上述过程先行计算对应的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S0223B.在存在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的情况下,将上述实时动态频率的值与上述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上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具体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上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本实施例具体但非限定地提供一种方案,如下子步骤S0224-S0227所示:
S0224.计算上述实时动态频率与上述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的差值的绝对值。
S0225.计算上述实时动态频率与预设的比例数值的乘积。
S0226.比较上述绝对值和上述乘积。
具体地,上述的步骤S0224-S0226为当前的采集频率参数是否需要更新的判断过程。若每一次产生新的实时动态频率,都会更新上述的采集频率参数,可能由于数据稳定性问题而提高运行错误的概率,并且如此实施也会导致数据分析成本增大。
因此,本实施例具体但非限定地预设一个比例数值,从而避免过频繁的更新上述采集频率参数。进一步地,步骤S0227包含以下两种情况:
S0227A.在上述绝对值小于或等于上述乘积的情况下,保持上述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的值继续有效。
S0227B.在上述绝对值大于上述乘积的情况下,将上述实时动态频率的值作为上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通过预先设定一个比例数值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上述的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调整上述预设的比例数值,从而兼顾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数据分析的运行成本。
综上所述,主设备每生产出一个单件产品,随即将产生一个对应的第一工作数据。第一工作数据的生成时间,也即主采集装置获取第一工作数据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并且针对同一种产品,相邻两采集时间的时间间隔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因此,取有效采集周期的平均值来计算实时动态频率,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将当前的目标采集频率参数进行更新。能够使得从采集装置的采集频率在生产过程中动态的持续更新,进一步地提升了数据协同采集的效果。
S023.启用上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并基于上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生成上述配置信息。
S03.向上述从采集装置发送对应的上述配置信息,以触发上述从采集装置按照上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
具体地,上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上述从采集装置相关联的上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
S04.接收来自上述从采集装置的上述第二工作数据,并将上述第一工作数据与上述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目标数据,以及将上述目标数据发送至预设的目的端。
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得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先行聚合于主采集装置中,省去数据服务器的判别过程,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够通过参数配置的方式提升数据协同的效果,降低数据协同的成本。
具体地,上述第一工作数据、上述第二工作数据以及上述目标数据的格式彼此均不相同。能够将不同数据格式的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在主采集装置内进行格式转换,使得主设备的工作数据和辅设备的工作数据协同性更强。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目标端为数据服务器。
参照图6和图7,具体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上述的目标数据,本实施例具体但非限定地提供一种方案,如下子步骤S041-S042所示:
S041.在接收到相邻的两个上述第一工作数据之间的时间段内,在接收到来自同一从采集装置的上述第二工作数据时,使用新接收到的上述第二工作数据覆盖上一个接收到的上述第二工作数据。
具体地,在图7中,上述从采集装置F1以频率fs1对与其相关联的辅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从采集装置F2以fs2频率对与其相关联的辅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从采集装置F3以fs3频率对与其相关联的辅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主设备以fm频率上报上述的第一工作数据,使得其对应的主采集装置M以fm频率接收上述的第一工作数据,并且上述的从采集装置F1、F2和F3均与上述的主采集装置M相关联。图中F1DS1代表从采集装置在一个周期内采集到的一个数据组,其中包括F1P1、F1P2、F1P3和F1P4。(图中另外的数据组以及数据的符号不再作过多解释)
如图7 所示,在T1时刻,主采集装置M将接收到一笔最新的第一工作数据,即为图7中的MP1-MP6和Time,其中,MP1-MP6表示对应的第一工作数据,Time表示第一工作数据中包含的时间戳信息。与此同时,图中的从采集装置F1所对应的最新的第二工作数据为F1DS2,从采集装置F2所对应的最新的第二工作数据为F2DS3,从采集装置F3所对应的最新的第二工作数据为F3DS3。
作为解释地,由于从采集装置完成每一组数据的采集任务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图中从采集装置F2所对应的数据组F2DS4在T1时刻来临时尚未完成当前周期的采集工作,不会作为上述最新的第二工作数据,不会覆盖数据组F2DS3。
S042.在每次接收到上述第一工作数据后,将上述第一工作数据与当前最新的上述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上述目标数据。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被记录下来的一组数据包括一个单件产品对应的主设备的生产数据,还包括这一主设备对应的辅助设备的工作数据,其中,上述辅助设备的工作数据应当为对应于这一单件产品生产时间内的工作数据。而这样的第二工作数据往往只需要唯一的一组。
在之前的方案中,判断被使用的第二工作数据的主体为数据服务器。而在上述方案中,由上述的主采集装置对这样一组第二工作数据进行截取,使用新的第二工作数据对历史的第二工作数据进行覆盖,当第一工作数据产生时,即可将最新的一组第二工作数据与第一工作数据进行聚合,以达到向目标端,例如数据服务器,输出完整目标数据的效果。
综上所述,上述主采集装置能够作为主设备工作数据的采集装置,还能够作为主设备工作数据与从设备工作数据的汇总装置,从而完成两类工作数据的聚合工作,再对聚合后的整组数据上报至预设的目的端。在本方案中,预设的目标端可以为数据服务器,将两类数据进行聚合之后再行上传至数据服务器,即可减少由数据服务器判断数据归属步骤,从而减少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参照图8,上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用于从采集装置,其中,从采集装置与一个设备群组相关联,上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上述的主设备与主采集装置相关联,上述至少一个辅设备分别与对应的从采集装置通信连接,并且上述的主采集装置与从采集装置通讯连接。
参照图8,具体地,上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接收来自上述主采集装置的配置信息,上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S12.按照上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其中,上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上述从采集装置相关联的上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
S13.向上述主采集装置发送上述第二工作数据。
从采集装置作为辅设备工作数据的采集装置,将采集到的第二工作数据上报给主采集装置,从而使得第二工作数据与主采集装置接收的第一工作数据相聚合,再对聚合后的整组数据上报至预设的目的端。更重要的是,从采集装置按照设定的采集频率主动获取来自对应辅设备的数据。针对每个从采集装置,基于上述的第一工作数据确定主采集装置被动获取第一工作数据的频率,也即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并且将包含这一参数的配置信息下发至从采集设备,即可使得从采集装置按照上述的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确定主动采集的频率,从而实现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相匹配,也即优化了数据协同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得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先行聚合于主采集装置中,省去数据服务器的判别过程,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够通过参数配置的方式提升数据协同的效果,降低数据协同的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参照图9,上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用于与设备群组相关联的主采集装置和从采集装置,其中,上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上述的主设备与主采集装置相关联,从采集装置与一个设备群组相关联,并且上述的主采集装置与从采集装置通讯连接。
参照图9,具体地,上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主采集装置获取初始化配置信息;
具体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主采集装置在投入使用的初期阶段,操作人员可能需要根据与其相关联设备群组的客观需求、相关人员的主观要求等因素对主采集装置进行初始化配置。因此,在此情况下,上述的主采集装置需要先行获取来自操作人员的初始化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初始化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信息及数据。作为示例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初始化配置信息包括数据接收方(如上位机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等)地址、数据分发传输方式(如HTTP协议、MQTT协议、OPC UA等)以及数据格式(如xml、json等)。
S21.上述主采集装置接收来自上述主设备的第一工作数据。
S22.上述主采集装置针对每个上述从采集装置,基于上述第一工作数据生成配置信息,其中,上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S23.上述主采集装置向上述从采集装置发送对应的上述配置信息。
具体地,主采集装置与从采集装置通过以太网连接,以自定义的私有数据协议通过TCP方式进行数据通讯。从采集装置按照上述的目标采集频率向主采集装置发送第二工作数据,主采集装置收到第二工作数据后返回应答报文,在应答报文中携带上述的配置信息,从采集装置收到应答报文和对应的配置信息后,可动态判断或更新已有的配置信息。
S24.上述从采集装置接收上述配置信息。
S25.上述从采集装置按照上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
具体地,上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上述从采集装置相关联的上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
S26.上述从采集装置向上述主采集装置发送上述第二工作数据。
S27.上述主采集装置接收来自上述从采集装置的上述第二工作数据,并将上述第一工作数据与上述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目标数据,以及将上述目标数据发送至预设的目的端。
在本方案中,预设的目标端可以为数据服务器,将两类数据进行聚合之后再行上传至数据服务器,即可减少由数据服务器判断数据归属步骤,从而减少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针对每个从采集装置,基于上述的第一工作数据确定主采集装置被动获取第一工作数据的频率,也即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并且将包含这一参数的配置信息下发至从采集设备,即可使得从采集装置按照上述的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确定主动采集的频率,从而实现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相匹配,也即优化了数据协同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得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先行聚合于主采集装置中,省去数据服务器的判别过程,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够通过参数配置的方式提升数据协同的效果,降低数据协同的成本。
具体实施过程及原理与上述的用于主采集装置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数据协同采集的主采集装置。参照图10,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主采集装置10用于设备群组,其中,上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并且上述至少一个辅设备分别与对应的从采集装置20通信连接,上述主采集装置10主采集装置与上述主设备相关联,并且包括数据接收模块11、信息配置模块12、配置下发模块13和数据聚合模块14。
参照图10,具体地,上述数据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来自上述主设备的第一工作数据;上述信息配置模块12用于针对每个上述从采集装置20,基于上述第一工作数据生成配置信息,其中,上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目标采集频率参数;上述配置下发模块13用于向上述从采集装置20发送对应的上述配置信息,以触发上述从采集装置20按照上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其中,上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上述从采集装置20相关联的上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上述数据聚合模块14用于接收来自上述从采集装置20的上述第二工作数据,并将上述第一工作数据与上述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目标数据,以及将上述目标数据发送至预设的目的端。
本实施例能够使得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先行聚合于主采集装置10中,省去数据服务器的判别过程,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够通过参数配置的方式提升数据协同的效果,降低数据协同的成本。
具体实施过程及原理与上述的用于主采集装置10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数据协同采集的从采集装置。参照图1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从采集装置20用于设备群组,其中,上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上述主设备与对应的主采集装置10相关联,上述从采集装置20与对应的辅设备以及上述主采集装置10通信连接,包括配置接收模块21、数据采集模块22和数据上报模块23。
具体地,上述配置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来自上述主采集装置10的配置信息,上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目标采集频率参数;上述数据采集模块22用于按照上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其中,上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上述从采集装置20相关联的上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上述数据上报模块23用于向上述主采集装置10发送上述第二工作数据。
本实施例能够使得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先行聚合于主采集装置10中,省去数据服务器的判别过程,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够通过参数配置的方式提升数据协同的效果,降低数据协同的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数据协同采集系统。参照图1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协同采集系统用于设备群组,其中,上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上述系统包括上述的主采集装置10和上述的从采集装置20。
在本方案中,预设的目标端可以为数据服务器,将两类数据进行聚合之后再行上传至数据服务器,即可减少由数据服务器判断数据归属步骤,从而减少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主设备产出单件产品时,主采集装置10即被动获取一个对应的主设备数据,而从采集装置20按照设定的采集频率主动获取来自对应辅设备的数据。
因此,本实施例针对每个从采集装置20,基于上述的第一工作数据确定主采集装置10被动获取第一工作数据的频率,也即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并且将包含这一参数的配置信息下发至从采集设备,即可使得从采集装置20按照上述的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确定主动采集的频率,从而实现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相匹配,也即优化了数据协同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得第一工作数据和第二工作数据先行聚合于主采集装置10中,省去数据服务器的判别过程,减小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够通过参数配置的方式提升数据协同的效果,降低数据协同的成本。
参照图13,值得注意地,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百台、千台主设备同时工作的情况,并且平均每台主设备需要配备多台辅助设备,此情况下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采用主采集装置先行将上述的第一工作数据和上述的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完整的目标数据,再行将目标数据发送至上述的目标端,例如数据服务器。
因此,即使在大量主设备及对应辅设备同时工作并需要记录完整目标数据的情况下,采用本方案能够大量减轻数据服务器的工作压力,并且更大程度上地优化数据协同效果。
具体实施过程及原理与上述的用于主采集装置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存储介质,上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上述至少一条指令、上述至少一段程序、上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
具体实施过程及原理与上述的用于主采集装置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用于与设备群组相关联的主采集装置,其中,所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辅设备分别与对应的从采集装置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来自所述主设备的第一工作数据;
针对每个所述从采集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生成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向所述从采集装置发送对应的所述配置信息,以触发所述从采集装置按照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所述从采集装置相关联的所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
接收来自所述从采集装置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并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目标数据,以及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预设的目的端,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的采集周期与所述主设备生产产品的时间相关,采集所述第二工作数据的采集频率与第一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依照预置的频率条件参数成比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生成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持续检测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的采集时间以得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
根据所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启用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并基于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生成所述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中的所有有效采集周期的平均值以得到平均周期;
根据预置的频率调节参数和所述平均周期计算实时动态频率;
在不存在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实时动态频率的值作为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在存在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实时动态频率的值与所述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存在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的情况下,将所述实时动态频率的值与所述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包括:
计算所述实时动态频率与所述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的差值的绝对值;
计算所述实时动态频率与预设的比例数值的乘积;
比较所述绝对值和所述乘积;
在所述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乘积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已启用的采集频率参数的值继续有效;在所述绝对值大于所述乘积的情况下,将所述实时动态频率的值作为所述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持续检测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的采集时间以得到有效采集周期序列包括:
持续检测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的采集时间,以得到相邻采集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
比较所述时间间隔与预设的最大时间跨度值;
在所述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时间跨度值的情况下,将符合预设阈值条件的所述时间间隔作为有效采集周期加入当前的有效采集周期序列;
在所述时间间隔大于所述最大时间跨度值的情况下,清除当前的有效采集周期序列,并创建新的有效采集周期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数据、所述第二工作数据以及所述目标数据的格式彼此均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来自所述从采集装置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并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目标数据包括:
在接收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工作数据之间的时间段内,在接收到来自同一从采集装置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时,使用新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覆盖上一个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以及
在每次接收到所述第一工作数据后,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与当前最新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所述目标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装置信息和参数信息,所述装置信息与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从采集装置的属性相关联并至少包括从采集装置标识信息、所述采集频率参数和通讯协议类型信息,所述参数信息与该配置信息所对应的辅设备相关联并至少包括设备数据地址信息和设备数据类型信息。
9.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用于与设备群组相关联的从采集装置,其中,所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所述至少一个辅设备分别与对应的从采集装置相关联,所述主设备与对应的主采集装置相关联,并且所述从采集装置与主采集装置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来自所述主采集装置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目标采集频率参数;按照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所述从采集装置相关联的所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
向所述主采集装置发送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所述配置信息是所述主采集装置根据来自所述主设备的第一工作数据生成,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的采集周期与所述主设备生产产品的时间相关,采集所述第二工作数据的采集频率与第一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依照预置的频率条件参数成比例设置。
10.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用于与设备群组相关联的主采集装置和从采集装置,其中,所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主采集装置接收来自所述主设备的第一工作数据;
所述主采集装置针对每个所述从采集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生成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所述主采集装置向所述从采集装置发送对应的所述配置信息;
所述从采集装置在接收到所述配置信息后按照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并向所述主采集装置发送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所述从采集装置相关联的所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
所述主采集装置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目标数据,以及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预设的目的端;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的采集周期与所述主设备生产产品的时间相关,采集所述第二工作数据的采集频率与第一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依照预置的频率条件参数成比例设置。
11.一种用于数据协同采集的主采集装置,用于设备群组,其中,所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辅设备分别与对应的从采集装置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采集装置与所述主设备相关联并且包括数据接收模块、信息配置模块、配置下发模块和数据聚合模块;
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设备的第一工作数据;
所述信息配置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从采集装置,基于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生成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所述配置下发模块用于向所述从采集装置发送对应的所述配置信息,以触发所述从采集装置按照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所述从采集装置相关联的所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
所述数据聚合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从采集装置的所述第二工作数据,并将所述第一工作数据与所述第二工作数据聚合为目标数据,以及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预设的目的端;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的采集周期与所述主设备生产产品的时间相关,采集所述第二工作数据的采集频率与第一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依照预置的频率条件参数成比例设置。
12.一种用于数据协同采集的从采集装置,用于设备群组,其中,所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所述主设备与对应的主采集装置相关联,所述从采集装置与对应的辅设备以及所述主采集装置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从采集装置包括配置接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上报模块;
所述配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采集装置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目标采集频率参数;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的模式采集第二工作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是与所述从采集装置相关联的所述辅设备的工作数据;
所述数据上报模块用于向所述主采集装置发送所述第二工作数据;所述配置信息是所述主采集装置根据来自所述主设备的第一工作数据生成,所述第一工作数据的采集周期与所述主设备生产产品的时间相关,采集所述第二工作数据的采集频率与第一工作数据的生成频率依照预置的频率条件参数成比例设置。
13.一种数据协同采集系统,用于设备群组,其中,所述设备群组包括主设备和至少一个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主采集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从采集装置。
14.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协同采集方法。
CN202310272447.3A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3392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2447.3A CN116339201B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2447.3A CN116339201B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9201A CN116339201A (zh) 2023-06-27
CN116339201B true CN116339201B (zh) 2024-04-19

Family

ID=86885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2447.3A Active CN116339201B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3920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77892U (zh) * 2010-12-14 2011-06-22 浙江省电力公司 配变箱数据传输装置
CN102175269A (zh) * 2011-01-24 2011-09-07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可改变采样频率的传感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84422A (zh) * 2013-07-02 2015-01-14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自适应选择的载波频率的传感器系统和方法
CN104678912A (zh) * 2013-11-28 2015-06-03 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由多个传感器构成的测量系统
CN111245633A (zh) * 2018-11-29 2020-06-05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微电网主设备的配置文件及其运行方法
WO2020257983A1 (zh) * 2019-06-24 2020-12-30 西门子股份公司 主从模块配对处理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14063703A (zh) * 2021-10-12 2022-02-18 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数据处理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086381A (zh) * 2022-07-25 2022-09-20 东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数据采集方法、装置、采集设备及标签数据采集系统
CN115343049A (zh) * 2022-08-12 2022-11-1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数据采集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37943B2 (en) * 2017-05-26 2020-11-17 Allegro Microsystems, Llc Magnetic field sensor with error calculatio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77892U (zh) * 2010-12-14 2011-06-22 浙江省电力公司 配变箱数据传输装置
CN102175269A (zh) * 2011-01-24 2011-09-07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可改变采样频率的传感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84422A (zh) * 2013-07-02 2015-01-14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自适应选择的载波频率的传感器系统和方法
CN104678912A (zh) * 2013-11-28 2015-06-03 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由多个传感器构成的测量系统
CN111245633A (zh) * 2018-11-29 2020-06-05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微电网主设备的配置文件及其运行方法
WO2020257983A1 (zh) * 2019-06-24 2020-12-30 西门子股份公司 主从模块配对处理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14063703A (zh) * 2021-10-12 2022-02-18 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数据处理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086381A (zh) * 2022-07-25 2022-09-20 东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数据采集方法、装置、采集设备及标签数据采集系统
CN115343049A (zh) * 2022-08-12 2022-11-1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数据采集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CCP协议的电控发动机监控标定系统开发;林志华;王东亮;王银辉;黄开胜;;汽车科技;20110325(02);第58-6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9201A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27130A1 (en) Methods, control node, network element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network events in a telecomunications network
US1146331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collection,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ynthetic metrics for computer system management
CN109120477B (zh) 基于modbus协议的动态解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6527718A (zh) 一种工业物联网网关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其系统
CN116339201B (zh) 一种数据协同采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0484032C (zh) 一种处理主机异常翻转的方法
CN113645656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运行环境监测系统
CN102970278B (zh) 用于在工业信息系统间处理和推送报警信息的系统
CN110805991A (zh) 一种控制终端与中央空调的状态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EP2403183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FI123505B (fi) Menetelmä ja laite kellosignaalilähteen ohjaamiseksi
CN104348662B (zh) 一种设备状态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10603799A (zh) 从设备到数据管理装置的数据传输的方法,交换单元,设备和系统
CN106533730B (zh) Hadoop集群组件指标的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10119906B (zh) 一种管理产品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264079A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collection,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ynthetic metrics for computer system management
CN111183688B (zh) 用于无线接入网的无线接入网控制器和相关方法
CN103023701B (zh) 网络管理系统中性能参数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2468990A (zh) 获取数据速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17240789B (zh) 基于智能交换机模型的状态管理方法、装置及交换机
CN116880426B (zh) 一种生产线变量调节方法及系统
KR101826061B1 (ko) Sdn 상의 네트워크 상태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4826867B (zh) 处理数据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EP4319100A1 (en) Messaging protocol for configuring remote terminal unit
KR20000033847A (ko) Snmp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수집 주기 최적화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