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37658A - 韧性测试机构及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韧性测试机构及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37658A
CN116337658A CN202310276228.2A CN202310276228A CN116337658A CN 116337658 A CN116337658 A CN 116337658A CN 202310276228 A CN202310276228 A CN 202310276228A CN 116337658 A CN116337658 A CN 116337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part
testing mechanism
toughness testing
toughness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762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艳伟
张宗发
岳高超
康芝风
员晓东
麻景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Luoya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Luoya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Luoya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02762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376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37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76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32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repeated or pulsating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2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bending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韧性测试机构及测试装置,涉及性能测试装置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的方式检测线扎的韧性,存在劳动强度大、数据精准性差的技术问题。该机构包括第一移动部、第二移动部、移动驱动结构、拨动换向结构,移动驱动结构与第一移动部和/或第二移动部相连接,拨动换向结构用于拨动夹固在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上的待测物,以便于在移动驱动结构的带动下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间距减小时导向待测物的弯曲方向。采用韧性测试机构取代人工操作,避免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可消除人的手臂对线扎样品每次施加力不相同造成角度差异因素的干扰。

Description

韧性测试机构及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性能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用于线扎的韧性测试机构及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线扎入厂检验线扎韧性时,传统的测试方式是采用人工检测,即用手在同一位置将线扎对折成90°左右,再反向对折成90°左右,对折10次后,线扎不出现开裂即为合格。
人工检测线扎过程中存在多个干扰因素,影响实验数据结果的精准性:
1、人工机械式往返操作10次劳动强度相对较大,需要人工计数无定量的数据输出;
2、手动操作对于频率、运行距离难易定量的输出,无法保证测试的一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韧性测试机构及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的方式检测线扎的韧性,存在劳动强度大、数据精准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韧性测试机构,包括第一移动部、第二移动部、移动驱动结构以及拨动换向结构,其中,所述移动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部相连接,所述拨动换向结构用于拨动夹固在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二移动部上的待测物,以便于在所述移动驱动结构的带动下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二移动部间距减小时导向所述待测物的弯曲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拨动换向结构包括位置调节装置和用以拨动所述待测物的拨动杆,所述拨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二移动部之间,所述拨动杆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相连接,通过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能调整所述拨动杆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升降装置和转动驱动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相连接且所述升降装置能带动所述转动驱动装置上下移动,所述转动驱动装置与所述拨动杆相连接,所述转动驱动装置能带动所述拨动杆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撑架体和连接板,所述升降装置支撑在所述支撑架体上,所述升降装置的伸缩轴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穿过所述支撑架体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转轴穿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拨动杆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拨动杆包括水平部和竖向部,所述水平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竖向部和所述位置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驱动结构为正反丝杠装置,所述移动驱动结构能带动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二移动部同时向靠近或同时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导向结构、正反丝杠以及设置在所述正反丝杠上的移动滑块,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正反丝杠相连接,所述正反丝杠上的两个所述移动滑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二移动部相连接,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二移动部上均连接所述导向结构的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第二移动部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移动部和所述第二移动部上均包括用以夹固待测物的夹爪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部包括底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所述夹爪装置且所述夹爪装置的夹爪通过所述开孔伸出所述支撑板。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包括壳体、控制装置以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韧性测试机构,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韧性测试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韧性测试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放料口,所述放料口与所述韧性测试机构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人机交互显示屏,所述人机交互显示屏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
本发明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种韧性测试机构检测线扎样品韧性时,先调整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两者之间的间距,然后将线扎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上,此时线扎呈水平拉直状态,然后通过移动驱动结构带动第一移动部和/或第二移动部移动,使得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两者间距减小,与此同时,拨动换向结构动作,拨动换向结构可拨动线扎,使得线扎向一侧的方向发生弯曲,通过韧性测试机构可实现将线扎对折成测试角度。然后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复位,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再靠近,此时拨动换向结构动作,使得线扎向相反一侧的方向发生弯曲。通过上述操作,可实现线扎反复弯折。根据需要检测弯折的次数,可反复操作上述过程,实现对线扎韧性性能的检测。采用韧性测试机构取代人工操作,避免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可消除人的手臂对线扎样品每次施加力不相同造成角度差异因素的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韧性测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韧性测试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拨动换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移动部;101、底板;102、支撑板;2、第二移动部;3、夹爪装置;4、拨动杆;401、水平部;402、竖向部;5、升降装置;6、转动驱动装置;7、支撑架体;8、连接板;9、驱动电机;10、导向结构;11、正反丝杠;12、移动滑块;13、壳体;14、人机交互显示屏;15、扇热风扇;16、按钮盒;17、放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韧性测试机构,包括第一移动部1、第二移动部2、移动驱动结构以及拨动换向结构,其中,移动驱动结构与第一移动部1和/或第二移动部2相连接,优选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均与移动驱动结构相连接,移动驱动结构带动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沿直线方向移动,拨动换向结构用于拨动夹固在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上的待测物,以便于在移动驱动结构的带动下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间距减小时导向待测物的弯曲方向。
待测物可为线扎,使用时,调整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两者之间的间距,然后将线扎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的上,此时线扎呈水平拉直状态,然后通过移动驱动结构带动第一移动部1和/或第二移动部2移动,使得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两者靠近(间距减小),与此同时,拨动换向结构动作,拨动换向结构可拨动线扎,使得线扎向一侧的方向发生弯曲,通过韧性测试机构可实现将线扎对折成成测试角度。然后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复位,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再靠近,此时拨动换向结构动作,使得线扎向相反一侧的方向发生弯曲。通过上述操作,可实现线扎反复弯折。根据需要检测弯折的次数,可反复操作上述过程,实现对线扎韧性性能的检测。
采用韧性测试机构取代人工操作,避免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可消除人的手臂对线扎样品每次施加力不相同造成角度差异因素的干扰。
关于拨动换向结构,具体结构可如下:拨动换向结构包括位置调节装置和用以拨动待测物的拨动杆4,拨动杆4设置于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之间,拨动杆4与位置调节装置相连接,通过位置调节装置能调整拨动杆4的位置。比如,当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靠近,此时位置调节装置带动拨动杆4向一侧(比如左侧)拨动线扎,使得线扎向左侧的方向发生弯曲。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复位,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再靠近,此时位置调节装置带动拨动杆4向另一侧(右侧)拨动线扎,使得线扎向右侧的方向发生弯曲。
关于位置调节装置,具体结构优选如下: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升降装置5和转动驱动装置6,升降装置5与转动驱动装置6相连接且升降装置5能带动转动驱动装置6上下移动,转动驱动装置6与拨动杆4相连接,转动驱动装置6能带动拨动杆4转动。
升降装置5带动转动驱动装置6以及拨动杆4上下移动,转动驱动装置6能带动拨动杆4转动。当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靠近时,转动驱动装置6带动拨动杆4转动以拨动线扎,使得线扎向一侧的方向发生弯曲,然后升降装置5带动转动驱动装置6以及拨动杆4向下移动,此时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继续靠近以弯折线扎;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复位,升降装置5带动转动驱动装置6以及拨动杆4向上移动,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再靠近,此时转动驱动装置6带动拨动杆4转动以拨动线扎,使得线扎向另一侧的方向发生弯曲。
升降装置5优选为气缸,转动驱动装置6为电机,关于升降装置5以及驱动装置6的位置连接情况,优选如下,参见图3,位置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撑架体7和连接板8,升降装置5支撑在支撑架体7上,升降装置5的伸缩轴与连接板8通过浮动接头相连接,转动驱动装置6穿过支撑架体7与连接板8固定连接,转动驱动装置6的转轴穿过连接板8与拨动杆4相连接。升降装置5带动连接板8和转动驱动装置6上下移动,转动驱动装置6带动拨动杆4转动。
关于拨动杆4,参见图3和图5,拨动杆4包括水平部401和竖向部402,水平部401的两端分别连接竖向部402和转动驱动装置6相连接。当转动驱动装置6转动时,可通过竖向部402与线扎接触拨动线扎,改变线扎的弯曲方向。
当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靠近时,此时竖向部402位于线扎左侧,转动驱动装置6带动拨动杆4转动以使竖向部402向右拨动线扎,使得线扎向右侧的方向发生弯曲,然后升降装置5带动转动驱动装置6以及拨动杆4向下移动,此时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继续靠近以弯折线扎;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复位,升降装置5带动转动驱动装置6以及拨动杆4向上移动,此时竖向部402位于线扎右侧,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再靠近,此时转动驱动装置6带动拨动杆4转动以使竖向部402向左拨动线扎,使得线扎向另一侧的方向发生弯曲。
关于移动驱动结构,移动驱动结构优选为正反丝杠11装置,移动驱动结构能带动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同时向靠近或同时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具体地,参见图3和图4,移动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9、导向结构10、正反丝杠11以及设置在正反丝杠11上的移动滑块12,驱动电机9与正反丝杠11相连接,正反丝杠11上的两个移动滑块12分别与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相连接,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上均连接导向结构10的滑块。通过驱动电机9正反转动作,可实现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同时向靠近或同时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
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上均包括用以夹固待测物的夹爪装置3。参见图3,示意出了夹爪装置3,关于夹爪装置3,采用现有技术即可,本发明不做具体赘述。
关于第一移动部1与第二移动部2,优选两者的结构相同。具体地,参见图3,第一移动部1包括底板101和支撑板102,支撑板102设置在底板101上,支撑板102上设置有开孔,夹爪装置3支撑在底板101上且夹爪装置3的夹爪通过开孔伸出支撑板102。底板101底部的中间位置与正反丝杠11上的移动滑块相连接,底部101底部的两侧分别与对应侧的导向结构10的滑块相连接。关于支撑板102,参见图3,支撑板102的形状呈U型框状,夹爪装置3穿过支撑板102的水平板。
一种测试装置,包括壳体13、控制装置以及韧性测试机构,控制装置以及韧性测试机构安装于壳体13,韧性测试机构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壳体13的顶部设置有放料口17,放料口10与韧性测试机构相配合。
参见图1和图2,示意出了测试装置。控制装置以及韧性测试机构安装于壳体13内,控制装置位于韧性测试机构的下方。壳体13的顶部设置有放料口17,韧性测试机构正对放料口10,通过放料口17可以将线扎样品夹固在第一移动部1和第二移动部2的夹爪装置3上。韧性测试机构的移动驱动结构、拨动换向结构以及夹爪装置3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移动驱动结构、拨动换向结构以及夹爪装置3的动作。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测试装置,取代人工测试,实现了实验数据的精准化和智能化管理,保证了检验的准确性、严谨性。
壳体13上还设置有人机交互显示屏14以及按钮盒16,人机交互显示屏14以及按钮盒16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通过人机界面可设定各项测试参数要求,按下按钮盒16的启动按钮,可自动开展测试,打破了传统测试方法,实现自动测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人机交互显示屏14设置测试的运行次数(线扎样品向左向右各弯曲一次计运行一次),有效控制实验测试的次数准确性,测试的次数在显示屏上输出数据,取代人工数据统计分析,保证了实验运行次数的准确性、严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韧性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动部(1)、第二移动部(2)、移动驱动结构以及拨动换向结构,其中,
所述移动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一移动部(1)和/或所述第二移动部(2)相连接,所述拨动换向结构用于拨动夹固在所述第一移动部(1)和所述第二移动部(2)上的待测物,以便于在所述移动驱动结构的带动下所述第一移动部(1)和所述第二移动部(2)间距减小时导向所述待测物的弯曲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韧性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换向结构包括位置调节装置和用以拨动所述待测物的拨动杆(4),所述拨动杆(4)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部(1)和所述第二移动部(2)之间,所述拨动杆(4)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相连接,通过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能调整所述拨动杆(4)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韧性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升降装置(5)和转动驱动装置(6),所述升降装置(5)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6)相连接且所述升降装置(5)能带动所述转动驱动装置(6)上下移动,所述转动驱动装置(6)与所述拨动杆(4)相连接,所述转动驱动装置(6)能带动所述拨动杆(4)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韧性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撑架体(7)和连接板(8),所述升降装置(5)支撑在所述支撑架体(7)上,所述升降装置(5)的伸缩轴与所述连接板(8)相连接,所述转动驱动装置(6)穿过所述支撑架体(7)与所述连接板(8)相连接,所述转动驱动装置(6)的转轴穿过所述连接板(8)与所述拨动杆(4)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韧性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杆(4)包括水平部(401)和竖向部(402),所述水平部(40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竖向部(402)和所述位置调节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韧性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驱动结构为正反丝杠(11)装置,所述移动驱动结构能带动所述第一移动部(1)和所述第二移动部(2)同时向靠近或同时向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韧性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9)、导向结构(10)、正反丝杠(11)以及设置在所述正反丝杠(11)上的移动滑块(12),所述驱动电机(9)与所述正反丝杠(11)相连接,所述正反丝杠(11)上的两个所述移动滑块(12)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部(1)和所述第二移动部(2)相连接,所述第一移动部(1)和所述第二移动部(2)上均连接所述导向结构(10)的滑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韧性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部(1)与所述第二移动部(2)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移动部(1)和所述第二移动部(2)上均包括用以夹固待测物的夹爪装置(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韧性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部(1)还包括底板(101)和支撑板(102),所述支撑板(102)设置在所述底板(101)上,所述支撑板(102)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底板(101)上设置所述夹爪装置(3)且所述夹爪装置(3)的夹爪通过所述开孔伸出所述支撑板(102)。
10.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3)、控制装置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韧性测试机构,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韧性测试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13),所述韧性测试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壳体(13)的顶部设置有放料口(17),所述放料口(17)与所述韧性测试机构相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3)上还设置有人机交互显示屏(14),所述人机交互显示屏(14)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
CN202310276228.2A 2023-03-20 2023-03-20 韧性测试机构及测试装置 Pending CN1163376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6228.2A CN116337658A (zh) 2023-03-20 2023-03-20 韧性测试机构及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6228.2A CN116337658A (zh) 2023-03-20 2023-03-20 韧性测试机构及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7658A true CN116337658A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85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6228.2A Pending CN116337658A (zh) 2023-03-20 2023-03-20 韧性测试机构及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3765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36141U (zh) 一种多工位电缆弯曲试验机
CN116337658A (zh) 韧性测试机构及测试装置
CN210411598U (zh) 一种基于电阻值检测的自动分拣的装置
CN116754297A (zh) 一种城镇水体检测用取样装置及取样方法
CN106816800B (zh) 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生产的开线装置
CN214224822U (zh) 一种耐弯曲电线测试机
CN206460141U (zh) 连接器pcb板功能测试机
CN211317967U (zh) 一种软排线检测装置
CN111537554B (zh) 基于折叠展开法测试复合型电响应高分子材料形状记忆性能的装置和方法
CN219335468U (zh) 一种钣金件多角度精密折弯装置
CN112540255A (zh) 一种新材料生产用导电检测装置
CN102062782B (zh) 用于工业分析仪的送取样机械手
CN216350070U (zh) 一种pvc钢丝增强软管用抗压检测装置
CN107941169B (zh) Fk辅助开关通断角度检测仪
CN220992413U (zh) 一种折弯机
CN220323332U (zh) 一种炼钢炉前试样快速自动分析装置
CN219292462U (zh) 一弯弯管机
CN110836751B (zh) 一种精密三通阀门气密性检测用下部开关阀门装置
CN209673410U (zh) 一种板材取样机
CN116276920B (zh) 一种便于触摸屏操作的机械手
CN216349276U (zh) 一种温控阀马达减速箱推杆推力的测试装置
CN218496742U (zh) 一种用于激光超声检测的探头位置调整装置
CN210489369U (zh) 一种绕组温度计用互感器安装结构
CN221006291U (zh) 一种铝合金型材平面度检测工装
CN218271682U (zh) 一种材料拉力性能试验机用牵拉夹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