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30925A -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以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以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30925A
CN116330925A CN202310135652.5A CN202310135652A CN116330925A CN 116330925 A CN116330925 A CN 116330925A CN 202310135652 A CN202310135652 A CN 202310135652A CN 116330925 A CN116330925 A CN 116330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temperature
node
vehicle control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356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30925B (zh
Inventor
陈星龙
曹飞
阮先轸
郑梓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356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309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30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0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30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0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85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 B60H1/004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for vehicles having a combustion engine and electric drive means, e.g.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1/00885Controlling the flow of heating or cooling liquid, e.g. valves or pu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以及介质。该车辆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环境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用于表征所述环境温度的冷热程度;获取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将发动机的水温与所述温度节点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对结果调节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处于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水温区间。本申请通过将环境温度作为控制发动机运行以满足乘员舱采暖需求的参考因素,以使车辆在不同环境下能够基于对应的温度节点控制发动机启停,从而达到合理控制发动机运行的目的。

Description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以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以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混动车型,通常采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热水进行乘员舱采暖,即通过发动机运行使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水温度上升,然后将高温冷却水流入暖风支路,从而为乘员舱的空调出风提供热量。
然而,应用于上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现有控制方案,无法满足车辆处于不同环境下的工况需求,从而导致发动机频繁启停,不利于发动机寿命,以及造成了整车能耗浪费。
因此,如此对基于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乘员舱采暖的控制方案进行优化,以使车辆基于不同环境下的工况需求,合理控制发动机运行满足乘员舱采暖需求,是目前车辆控制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以及介质,旨在通过将环境温度作为控制发动机启停以满足乘员舱采暖需求的参考因素,以使车辆在不同环境下能够基于对应的温度节点控制发动机启停,从而达到合理控制发动机运行的目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环境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用于表征所述环境温度的冷热程度;
获取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
将发动机的水温与所述温度节点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比对结果调节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处于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水温区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温度节点包括发动机启动节点和发动机停止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比对结果调节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低于所述发动机启动节点时,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发动机启动;以及,
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高于所述发动机停止节点时,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发动机停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温度节点还包括发动机提升节点和发动机非提升节点,所述发动机提升节点高于所述发动机启动节点、并且低于所述发动机停止节点,所述发动机非提升节点高于所述发动机提升节点、并且低于所述发动机停止节点,
根据所述第一比对结果调节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还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低于所述发动机提升节点时,控制所述发动机基于第一转速运行;以及,
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高于所述发动机非提升节点时,控制所述发动机基于第二转速运行,所述第二转速低于所述第一转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温度高低顺序划分多个预设温度区间,所述多个预设温度区间用于确定与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目标温度区间;
根据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环境温度的冷热程度,确定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间距;
基于所述温度节点间距确定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乘员舱的空调出风温度;
将所述空调出风温度与预设出风节点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比对结果调节水泵的运行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预设出风节点包括水泵启动节点和水泵停止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比对结果调节水泵的运行状态,包括:
当所述空调出风温度高于所述水泵启动节点时,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水泵启动;以及,
当所述空调出风温度低于所述水泵停止节点时,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泵停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在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水泵启动之后,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发动机转速;
将所述发动机转速与预设转速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三比对结果;
根据所述第三比对结果调节所述水泵的运行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辆控制装置,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环境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用于表征所述环境温度的冷热程度;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
比对模块,被配置为将发动机的水温与所述温度节点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
调节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比对结果调节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处于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水温区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如以上技术方案中的车辆控制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车辆控制方法,根据车辆外的环境温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温度区间,并且获取该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由于目标温度区间用于表征环境温度的冷热程度,因此在将该温度节点与发动机的水温进行比对的过程中,实际上等同于将环境温度也同时作为控制发动机启停的参考因素;在此基础上,该温度节点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进行确定,即可以在高温环境或者低温环境下对应调节温度节点,以使温度节点与环境温度适配,最终根据发动机的水温与温度节点之间的比对结果控制发动机启停,能够使得针对发动机的控制过程适配于车辆当下所处环境的工况需求,克服了现有方案基于单一水温阈值控制发动机运行,从而导致发动机频繁启停的缺陷。
如此,本申请通过将环境温度作为控制发动机运行以满足乘员舱采暖需求的参考因素,以使车辆在不同环境下能够基于对应的温度节点控制发动机启停,从而达到合理控制发动机运行的目的。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辆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示出了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控制发动机运行的应用流程图。
图3示出了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控制水泵运行的应用流程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提供的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以及介质等技术方案做出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辆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车辆控制方法主要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S100至步骤S400。
步骤S100,根据环境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用于表征所述环境温度的冷热程度。
步骤S200,获取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
步骤S300,将发动机的水温与所述温度节点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
步骤S400,根据所述第一比对结果调节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处于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水温区间。
本申请提供的车辆控制方法,根据车辆外的环境温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温度区间,并且获取该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由于目标温度区间用于表征环境温度的冷热程度,因此在将该温度节点与发动机的水温进行比对的过程中,实际上等同于将环境温度也同时作为控制发动机启停的参考因素;在此基础上,该温度节点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进行确定,即可以在高温环境或者低温环境下对应调节温度节点,以使温度节点与环境温度适配,最终根据发动机的水温与温度节点之间的比对结果控制发动机启停,能够使得针对发动机的控制过程适配于车辆当下所处环境的工况需求,克服了现有方案基于单一水温阈值控制发动机运行,从而导致发动机频繁启停的缺陷。
如此,本申请通过将环境温度作为控制发动机运行以满足乘员舱采暖需求的参考因素,以使车辆在不同环境下能够基于对应的温度节点控制发动机启停,从而达到合理控制发动机运行的目的。
下面分别对车辆控制方法中的各个方法步骤做详细说明。
步骤S100,根据环境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用于表征所述环境温度的冷热程度。
具体地,现有控制方案在车辆处于不同环境下,均采用单一水温阈值控制发动机运行,因此会导致发动机频繁启停。在本实施例中,存在分别与不同环境对应的多个预设温度区间,根据车辆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温度从该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中确定目标温度区间,从而能够将环境温度作为控制发动机运行的参考因素。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例如,将环境温度高于10℃定义为常温区间,将环境温度处于-10℃和10℃之间定义为低温区间,将环境温度低于-10℃定义为超低温区间。
可以理解,上述预设温度区间的划分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200,获取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
具体地,每个预设温度区间分别对应的温度节点是不同的,因此在确定目标温度区间后,获取该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相当于是根据环境温度确定对应的温度节点,以使温度节点能够适配于当前环境下针对发动机运行的控制过程。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例如,高于10℃的常温区间对应的发动机启动节点为60℃,而处于-10℃和10℃的低温区间对应的发动机启动节点为64℃,若环境温度为5℃,则此时确定环境温度对应的目标温度区间为低温区间,采用发动机启动节点为64℃。
步骤S300,将发动机的水温与所述温度节点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
具体地,获取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并将该实时水温与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进行比对,以判断是否需要调节发动机运行状态以满足乘员舱的采暖需求。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例如,若目标温度区间为低温区间,低温区间对应的发动机启动节点为64℃,而发动机的实时水温为60℃,即发动机的实时水温低于发动机启动节点,即使发动机冷却系统对于暖风支路提供的热量不足,存在控制发动机启动以提高发动机水温,使得发动机水温能够满足采暖需求。
步骤S400,根据所述第一比对结果调节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处于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水温区间。
具体地,根据发动机的实时水温与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之间的比对结果,调节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以使发动机水温在过低时能够得到提升,或者当发动机水温在过高时停止发动机运行,以节省整车能耗,从而使得发动机水温能够处于预设水温区间以满足采暖需求,同时又能避免发动机频繁启停,以及降低整车能耗。
进一步地,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温度节点包括发动机启动节点和发动机停止节点,上述步骤S400中的根据所述第一比对结果调节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包括如下的步骤S401和步骤S402。
步骤S401,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低于所述发动机启动节点时,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发动机启动。
具体地,当发动机的实时水温低于发动机启动节点时,此时发动机的实时水温过低,致使发动机冷却系统无法对暖风支路提供足够热量,因此需求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发动机启动运行,在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时发动机水温会升高,从而能够满足采暖需求。
例如,若目标温度区间为常温区间,发动机启动节点为60℃,当发动机水温低于60℃时,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发动机启动运行。
若目标温度区间为低温区间,发动机启动节点为64℃,当发动机水温低于64℃时,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发动机启动运行。
若目标温度区间为超低温区间,发动机启动节点为66℃,当发动机水温低于66℃时,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发动机启动运行。
步骤S402,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高于所述发动机停止节点时,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发动机停止。
当发动机的实时水温高于发动机启动节点时,此时发动机的实时水温足够高,发动机冷却系统已经能够对暖风支路提供足够热量,并且具备一定的发动机水温下降的冗余空间,若继续控制发动机运行只会增加整车能耗,导致资源浪费,因此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发动机停止。
例如,若目标温度区间为常温区间,发动机停止节点为66℃,当发动机水温高于66℃时,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发动机停止。
若目标温度区间为低温区间,发动机启动节点为72℃,当发动机水温高于72℃时,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发动机停止。
若目标温度区间为超低温区间,发动机启动节点为76℃,当发动机水温高于76℃时,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发动机停止。
进一步地,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温度节点还包括发动机提升节点和发动机非提升节点,所述发动机提升节点高于所述发动机启动节点、并且低于所述发动机停止节点,所述发动机非提升节点高于所述发动机提升节点、并且低于所述发动机停止节点,上述步骤S400中的根据所述第一比对结果调节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还包括如下的步骤S403和步骤S404。
步骤S403,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低于所述发动机提升节点时,控制所述发动机基于第一转速运行。
具体地,在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时,若发动机的实时水温低于发动机提升节点,说明发动机的实时水温过低,为了使发动机水温能够加快回升以满足采暖需求,因此需要提高发动机的转速,从而提高发动机水温的升温速度。
例如,若目标温度区间为低温区间,发动机提升节点为66℃,当发动机水温低于66℃时,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发动机提升转速运行,即常规情况下发动机以转速1000r/min运行,在提升转速情况下发动机以转速1400r/min运行。
又如,若目标温度区间为超低温区间,发动机提升节点为68℃,当发动机水温低于68℃时,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发动机提升转速运行,即常规情况下发动机以转速1000r/min运行,在提升转速情况下发动机以转速1400r/min运行。
步骤S404,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高于所述发动机非提升节点时,控制所述发动机基于第二转速运行,所述第二转速低于所述第一转速。
具体地,在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时,若发动机的实时水温高于发动机非提升节点,说明发动机的实时水温较高,由于此时发动机水温已经能够满足采暖需求,并且在发动机的持续运行下发动机水温还会继续升高,因此可以控制发动机降低转速运行,从而节省整车能耗。
例如,若目标温度区间为低温区间,发动机非提升节点为70℃,当发动机水温高于70℃时,控制处于提升转速状态的发动机降低转速运行;即在提升转速情况下发动机以转速1400r/min运行,在发动机水温高于70℃时,发动机以常规转速1000r/min运行。
又如,若目标温度区间为超低温区间,发动机非提升节点为74℃,当发动机水温高于74℃时,控制处于提升转速状态的发动机降低转速运行;即在提升转速情况下发动机以转速1400r/min运行,在发动机水温高于74℃时,发动机以常规转速1000r/min运行。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控制发动机运行的应用流程图,包括如下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3。
步骤S201,若检测到车辆的外温,即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10℃,确定目标温度区间为常温,此时乘员舱对于采暖需求不高,发动机水温无需保持较高水平,且水温下降较慢,因此设置水温停止点较低,当发动机水温升高至该水温停止点时,控制发动机停止运行,同时用于控制发动机启动的水温启动点与上述水温停止点的温差间距设置较小。
步骤S202,若检测到车辆的外温小于或者等于-10℃,确定目标温度区间为超低温,此时乘员舱对采暖需求、发动机水温要求较高,且水温下降较快,需要发动机以较高转速启动运行,以实现采暖补给,在该情况下,因此设置水温停止点较高,以及用于控制发动机启动的水温启动点与上述水温停止点的温差间距设置较大,以延长发动机的运行时间。
步骤S203,当车辆的外温处于-10℃与10℃之间,确定目标温度区间为常温,此时乘员舱对采暖需求较高,且水温下降较快,需要发动机以较高转速启动运行,以实现采暖补给,在该情况下,因此设置水温停止点较高,以及用于控制发动机启动的水温启动点与上述水温停止点的温差间距设置较大,以延长发动机的运行时间。其中水温停止点,以及该温差间距相对于超低温区间可适当降低。
进一步地,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的步骤S501至步骤S503。
步骤S501,根据温度高低顺序划分多个预设温度区间,所述多个预设温度区间用于确定与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目标温度区间。
步骤S502,根据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环境温度的冷热程度,确定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间距。
步骤S503,基于所述温度节点间距确定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
具体地,在根据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对应的目标温度区间之前,需要划分多个预设温度区间,例如10℃以上为常温区间,-10℃至10℃之间为低温区间,以及-10℃以下为超低温区间等。在完成上述预设温度区间的划分后,每个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间距和温度节点均不相同;如常温区间,发动机启动节点60℃,发动机停止节点66℃,两者之间的节点间距为6℃;低温区间,发动机启动节点64℃,发动机停止节点72℃,两者之间的节点间距为8℃;超低温区间,发动机启动节点66℃,发动机停止节点76℃,两者之间的节点间距为10℃。
其原因在于,各预设温度区间分别表征环境温度的冷热程度不同,如常温区间下,采暖需求低,发动机水温的升温速度快、降温速度慢,因此采用相对较低的发动机启动节点和发动机停止节点,节点间距较短,缩短发动机运行时间,节省整车能耗。同理,对于低温区间和超低温区间,采暖需求高,发动机水温的升温速度慢、降温速度快,因此采用相对较高的发动机启动节点和发动机停止节点,节点间距较长,更容易触发发动机启动运行,并且延长发动机运行时间,以确保能够及时满足采暖需求。
可以理解,上述涉及的温度节点和温度节点间距,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的步骤S601至步骤S603。
步骤S601,获取乘员舱的空调出风温度。
步骤S602,将所述空调出风温度与预设出风节点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
步骤S603,根据所述第二比对结果调节水泵的运行状态。
具体地,由于车辆的采暖需求基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水在升温后,流向暖风支路为暖风芯体提供热量,进而使得暖风芯体能够为乘员舱的空调提供热量以制造热风,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冷却水的流量进行控制,即通过水泵控制调节冷却水的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乘员舱的空调出风温度,判断乘员舱的空调是否制造热风,从而确定是否存在采暖需求,进而根据采暖需求控制水泵启动运行或者停止,以确保在水泵的控制调节下,冷却水的流量能够满足采暖需求,以及当不存在采暖需求时,控制水泵停止以降低整车能耗。
进一步地,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预设出风节点包括水泵启动节点和水泵停止节点,上述步骤S603中的根据所述第二比对结果调节水泵的运行状态,包括如下的步骤S6031和步骤S6032。
步骤S6031,当所述空调出风温度高于所述水泵启动节点时,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水泵启动。
具体地,当空调出风温度高于水泵启动节点时,此时乘员舱的空调在制造热风,即整车存在采暖需求,因此需求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水泵启动运行,确保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水流量能够满足采暖需求。
例如,假定水泵启动节点为30℃,若检测到空调出风温度为32℃,即空调出风温度高于水泵启动节点,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水泵启动运行。
可以理解,上述水泵启动节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6032,当所述空调出风温度低于所述水泵停止节点时,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泵停止。
具体地,当空调出风温度低于水泵停止节点时,此时乘员舱的空调未制造热风,即整车不存在采暖需求,因此需求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泵停止,从而节省整车能耗。
例如,假定水泵停止节点为23℃,若检测到空调出风温度为20℃,即空调出风温度低于水泵停止节点,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泵停止。
可以理解,上述水泵停止节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上述步骤S6031中的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水泵启动之后,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6033至步骤S6035。
步骤S6033,获取发动机转速。
步骤S6034,将所述发动机转速与预设转速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三比对结果。
步骤S6035,根据所述第三比对结果调节所述水泵的运行状态。
具体地,当整车存在采暖需求,水泵处于运行状态时,通过获取发动机转速以判断当前暖风支路的冷却水流量情况,进而根据暖风支路的冷却水流量情况控制水泵以高功率运行或者低功率运行,从而在满足采暖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整车能耗。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例,当发动机转速高于60rmp时,确定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由于发动机运行时具有一定的冷却水流量,水泵对应的流量需求较小,控制水泵运行的占空比为30%,即控制水泵以低功率运行,降低整车能耗;当发动机转速低于50rmp时,确定发动机处于停机状态,水泵对应的流量需求较大,控制水泵运行的占空比为70%,即控制水泵以高功率运行,确保采暖需求得到满足。
可以理解,上述预设转速阈值和水泵运行的占空比,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控制水泵运行的应用流程图,包括如下的步骤S301至步骤S303。
步骤S301,检测乘员舱的空调出风温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30℃,若否,则确定无采暖需求,水泵保持停机状态,或者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泵停止。
步骤S302,若乘员舱的空调出风温度大于或者等于30℃,存在采暖需求,进一步检测发动机转速是否大于或者等于60rmp,若否,确定此时水泵对应的流量需求较大,调节水泵运行的占空比为70%,以提高水泵的输出功率。
步骤S303,若发动机转速大于或者等于60rmp,由于发动机运行能够提供一定的冷却水流量,此时水泵对应的流量需求较小,调节水泵运行的占空比为30%,以降低整车能耗。
以下介绍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辆控制方法。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车辆控制装置400包括:
确定模块410,被配置为根据环境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用于表征所述环境温度的冷热程度;
获取模块420,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
比对模块430,被配置为将发动机的水温与所述温度节点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
调节模块440,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比对结果调节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处于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水温区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实施例,调节模块包括:
发动机启停调节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低于所述发动机启动节点时,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发动机启动;以及,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高于所述发动机停止节点时,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发动机停止。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实施例,调节模块还包括:
发动机转速调节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低于所述发动机提升节点时,控制所述发动机基于第一转速运行;以及,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高于所述发动机非提升节点时,控制所述发动机基于第二转速运行,所述第二转速低于所述第一转速。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实施例,车辆控制装置还包括:
温度区间划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温度高低顺序划分多个预设温度区间,所述多个预设温度区间用于确定与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目标温度区间;以及,根据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环境温度的冷热程度,确定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间距;以及,基于所述温度节点间距确定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实施例,车辆控制装置还包括:
水泵调节模块,被配置为获取乘员舱的空调出风温度;以及,将所述空调出风温度与预设出风节点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比对结果调节水泵的运行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实施例,水泵调节模块包括:
水泵启停调节模块,被配置为当所述空调出风温度高于所述水泵启动节点时,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水泵启动;以及,当所述空调出风温度低于所述水泵停止节点时,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泵停止。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实施例,水泵调节模块还包括:
水泵功率调节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发动机转速;以及,将所述发动机转速与预设转速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三比对结果;以及,根据所述第三比对结果调节所述水泵的运行状态。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结构框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5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5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计算机系统500包括中央处理器501(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502(Read-Only Memory,ROM)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503(Random Access Memory,RAM)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随机访问存储器5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中央处理器501、在只读存储器502以及随机访问存储器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接口505(Input/Output接口,即I/O接口)也连接至总线504。
以下部件连接至输入/输出接口5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5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5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508;以及包括诸如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509。通信部分5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5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输入/输出接口505。可拆卸介质5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5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5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各个方法流程图中所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5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器5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环境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用于表征所述环境温度的冷热程度;
获取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
将发动机的水温与所述温度节点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比对结果调节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处于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水温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节点包括发动机启动节点和发动机停止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比对结果调节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低于所述发动机启动节点时,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发动机启动;以及,
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高于所述发动机停止节点时,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发动机停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节点还包括发动机提升节点和发动机非提升节点,所述发动机提升节点高于所述发动机启动节点、并且低于所述发动机停止节点,所述发动机非提升节点高于所述发动机提升节点、并且低于所述发动机停止节点,
根据所述第一比对结果调节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还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低于所述发动机提升节点时,控制所述发动机基于第一转速运行;以及,
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高于所述发动机非提升节点时,控制所述发动机基于第二转速运行,所述第二转速低于所述第一转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温度高低顺序划分多个预设温度区间,所述多个预设温度区间用于确定与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目标温度区间;
根据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环境温度的冷热程度,确定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间距;
基于所述温度节点间距确定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乘员舱的空调出风温度;
将所述空调出风温度与预设出风节点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比对结果调节水泵的运行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出风节点包括水泵启动节点和水泵停止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比对结果调节水泵的运行状态,包括:
当所述空调出风温度高于所述水泵启动节点时,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水泵启动;以及,
当所述空调出风温度低于所述水泵停止节点时,控制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泵停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处于停机状态的水泵启动之后,所述车辆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发动机转速;
将所述发动机转速与预设转速阈值进行比对,得到第三比对结果;
根据所述第三比对结果调节所述水泵的运行状态。
8.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环境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用于表征所述环境温度的冷热程度;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节点;
比对模块,被配置为将发动机的水温与所述温度节点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
调节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比对结果调节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以使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处于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水温区间。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车辆控制程序,所述车辆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控制方法。
CN202310135652.5A 2023-02-17 2023-02-17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以及介质 Active CN1163309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5652.5A CN116330925B (zh) 2023-02-17 2023-02-17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以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5652.5A CN116330925B (zh) 2023-02-17 2023-02-17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以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0925A true CN116330925A (zh) 2023-06-27
CN116330925B CN116330925B (zh) 2024-02-13

Family

ID=86884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5652.5A Active CN116330925B (zh) 2023-02-17 2023-02-17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以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3092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2106A (zh) * 2021-06-18 2021-08-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空调采暖系统、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WO2022135104A1 (zh) * 2020-12-24 2022-06-3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暖风控制方法、装置、暖风系统以及车辆
CN114763761A (zh) * 2021-01-11 2022-07-1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水温的控制方法、冷却系统和车辆
CN115492674A (zh) * 2022-09-26 2022-12-2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水泵和散热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503678A (zh) * 2021-06-07 2022-12-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动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35104A1 (zh) * 2020-12-24 2022-06-3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暖风控制方法、装置、暖风系统以及车辆
CN114763761A (zh) * 2021-01-11 2022-07-1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水温的控制方法、冷却系统和车辆
CN115503678A (zh) * 2021-06-07 2022-12-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动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212106A (zh) * 2021-06-18 2021-08-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空调采暖系统、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5492674A (zh) * 2022-09-26 2022-12-2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水泵和散热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0925B (zh)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6820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utput flow of parallel connected blowers
WO2019210807A1 (zh) 中央空调系统的冷水主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556241B (zh) 一种水系统空调控制方法
CN108151250B (zh) 变频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135618A (zh) 一种变频空调的升频方法及系统
CN108224697A (zh) 空调电子膨胀阀调节方法、计算机装置、存储介质
CN111422023A (zh) 车辆的空调控制系统及方法、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6330925B (zh)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终端以及介质
CN112303807A (zh) 压缩机加载控制方法、多联机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926071A (zh) 热泵系统的智能除霜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639110A (zh) 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64373A (zh) 一种控制空调温度补偿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3942424A (zh)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5158004A (zh) 温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352246A (zh) 电子膨胀阀开度确定方法、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05135619A (zh) 一种变频空调的升频方法及系统
CN114537080B (zh) 汽车空调自学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619391B (zh)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和电源管理器
CN113650475A (zh) 车辆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621773A (zh) 车载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5978745A (zh) 空调器的启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Qin Research on Energy Consumption Model of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Based on Digital Technology
KR101943170B1 (ko) 열원 제어 장치, 열원 시스템 및 열원 제어 방법
CN117261547A (zh) 空调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548530A (zh) 电池温度调节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