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5601A - 上行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5601A
CN116325601A CN202080105602.7A CN202080105602A CN116325601A CN 116325601 A CN116325601 A CN 116325601A CN 202080105602 A CN202080105602 A CN 202080105602A CN 116325601 A CN116325601 A CN 116325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carrier
transmission
carriers
uplink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56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丹
张旭
曲秉玉
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25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56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该方法通过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有效降低控制信令的开销。同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实现了终端设备在多个上行载波发送上行传输的目的。因此,本申请确保降低控制信令开销的同时,在多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达到利用多个上行频谱资源,提高上行容量的目的。

Description

上行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为5G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定义了三大类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以及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
其中,应用场景为eMBB的业务可以包括:超高清视频、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这些业务的主要特点是传输数据量大、传输速率很高。应用场景为URLLC的业务可以包括:工业制造或生产流程中的无线控制、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飞机的运动控制以及远程修理、远程手术等触觉交互类应用,这些业务的主要特点是要求超高可靠性、低延时,传输数据量较少以及具有突发性。应用场景为mMTC的业务可以包括: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智慧城市等,这些业务的主要特点是mMTC终端数量巨大、传输数据量较小、数据对传输时延不敏感,这些mMTC终端需要满足低成本和非常长的待机时间的需求。
随着用户对体验速率的更高要求,对极致峰值速率的追求,以及海量和低时延高可靠通信的需求,如何提升5G通信网络中的频谱宽带的利用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以实现提升5G通信网络中的频谱带宽的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位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下面以执行主体是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
如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该方法通过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有效降低控制信令的开销。同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实现了终端设备在多个上行载波发送上行传输的目的。因此,本申请确保降低控制信令开销的同时,在多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达到利用多个上行频谱资源,提高上行容量的目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终端设备根据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包括:第一上行载波上的P个第一资源,以及第二上行载波上的Q个第一资源,P和Q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如此,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该M个第一资源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第一资源的任意组合,该N个第一资源集合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第一资源的任意组合的集合,保证终端设备选择第一资源组合的自由度,充分利用终端设备的发射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第一预编码包括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与在第二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层数。该第一预编码对应的传输层数为上行传输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传输层数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传输层数之和。
如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收单个指示信息获取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预编码信息,从而能够实现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同时进行上行传输,降低终端设备信令检测的开销,节省功耗。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传输包括第一上行传输和/或第二上行传输。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具体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第一上行传输;或者,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的第一上行载波发送第一上行传输,且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的第二上行载波发送第二上行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一功率参数和第二功率参数,第一功率参数对应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一上行载波上的第一传输功率,第二功率参数对应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二上行载波上的第二传输功率。
如此,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不相同的功率控制参数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避免了由于两个上行载波上频域资源分配不同导致最大功率减小量MPR不同,影响上行传输的传输功率的确定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为以下至少一种情况:至少一个辅助上行SUL载波和至少一个非SUL载波;用于上行载波聚合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用于双链接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SUL载波;连续的上行载波。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位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下面以执行主体是网络设备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两个上行载波。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
如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通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有效降低控制信令的开销。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 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包括:第一上行载波上的P个第一资源,以及第二上行载波上的Q个第一资源,P和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此,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该M个资源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第一资源的任意组合,该N个第一资源集合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第一资源的任意组合的集合,保证终端设备选择第一资源组合的自由度,充分利用终端设备的发射能力。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第一预编码包括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与在第二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
如此,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接收单个指示信息对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预编码信息联合调度,从而能够实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上行传输并发调度,提高传输性能。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层数。该第一预编码对应的传输层数为上行传输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传输层数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传输层数之和。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一功率参数和第二功率参数,第一功率参数对应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一上行载波上的第一传输功率,第二功率参数对应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二上行载波上的第二传输功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为以下至少一种情况:至少一个辅助上行SUL载波和至少一个非SUL载波;用于上行载波聚合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用于双链接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辅助上行SUL载波;连续的上行载波。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或者为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电子设备,或者为包括终端设备的较大设备。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
如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通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实现了通信装置在多个上行载波发送上行传输的目的,有效降低控制信令的开销。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终端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根据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包括:第一上行载波上的P个第一资源,以及第二上行载波上的Q个第一资源,P和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此,网络设备为通信设备配置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该M个资源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第一资源的任意组合,该N个第一资源集合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第一资源的任意组合的集合,保证通信设备选择第一资源组合的自由度,充分利用终端设备的发射能力。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第一预编码包括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与在第二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层数。该第一预编码对应的传输层数为上行传输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传输层数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传输层数之和。
如此,通信设备可以通过接收单个指示信息获取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预编码信息,从而能够实现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同时进行上行传输,降低通信设备信令检测的开销,节省功耗。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传输包括第一上行传输和/或第二上行传输;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第一上行传输;或者,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的第一上行载波发送第一上行传输,且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的第二上行载波发送第二上行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一功率参数和第二功率参数,第一功率参数对应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一上行载波上的第一传输功率,第二功率参数对应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二上行载波上的第二传输功率。
如此,通信设备可以采用不相同的功率控制参数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避免了由于两个上行载波上频域资源分配不同导致MPR不同,影响上行传输的传输功率的确定问题。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为以下至少一种情况:至少一个辅助上行SUL载波和至少一个非SUL载波;用于上行载波聚合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用于双链接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SUL载波;连续的上行载波。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网络设备,或者为配置在网络设备中的电子设备,或者为包括网络设备的较大设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确定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
如此,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通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有效降低控制信令的开销。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 第二上行载波。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包括:第一上行载波上的P个第一资源,以及第二上行载波上的Q个第一资源,P和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如此,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该M个资源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第一资源的任意组合,该N个第一资源集合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第一资源的任意组合的集合,保证终端设备选择第一资源组合的自由度,充分利用终端设备的发射能力。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第一预编码包括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与在第二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
如此,通信设备可以通过接收单个指示信息对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预编码信息联合调度,从而能够实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上行传输并发调度,提高传输性能。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层数。该第一预编码对应的传输层数为上行传输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传输层数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传输层数之和。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一功率参数和第二功率参数,第一功率参数对应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一上行载波上的第一传输功率,第二功率参数对应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二上行载波上的第二传输功率。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为以下至少一种情况:至少一个辅助上行SUL载波和至少一个非SUL载波;用于上行载波聚合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用于双链接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辅助上行SUL载波;连续的上行载波。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处理器或将来自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芯片。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处理器或将来自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芯片。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其中,第一通信装置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第二通信装置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对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或类似语言的描述并不是暗示在任意的单个实施例中可以实现所有的特点和优点。相反,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特征或有益效果的描述意味着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因此,本说明书中对于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的描述并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进而,还可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无需特定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即可实现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没有体现所有实施例的特定实施例中识别出额外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TDD载波和SUL载波组合小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以下,“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中。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核心网设备110、网络设备120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中的终端设备130和终端设备140)。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与网络设备相连,网络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网络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网络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网络设备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1中未画出。
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该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通信系统100也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至少两个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其中,网络设备120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上行传输资源,并与终端设备130进行通信。终端设备130用于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上行传输资源,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或者上行控制传输。
本申请中的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系统以及未来演进系统或者多种通信融合系统。示例性的,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具体可应用于演进的全球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和下一代无线接入网(next generation-radio access network,NG-RAN)系统。
本申请中的网络设备为网络侧的一种用于发送信号,或者,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实体。网络设备可以为部署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为TRP、基站(例如,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下一代基站节点(next generation node base station,gNB)、下一代eNB(next generation eNB,ng-eNB)等)、各种形式的控制节点(例如,网络控制器、无线控制器(例如,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等。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也可以为基站的天线面板。所述控制节点可以连接多个基站,并为所述多个基站覆盖下的多个终端设备配置资源。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LTE系统中可以称为eNB或eNodeB,5G系统或NR系统中可以称为gNB,本申请对基站的具体名称不作限定。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或者,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实体。终端设备用于向用户提供语音服务和数据连通性服务中的一种或多种。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 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是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设备,例如,智能汽车(smart car或intelligent car)、数字汽车(digital car)、无人汽车(unmanned car或driverless car或pilotless car或automobile)、自动汽车(self-driving car或autonomous car)、纯电动汽车(pure EV或Battery EV)、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增程式电动汽车(range extended EV,RE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EV,PHEV)、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设备,例如,电表、水表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移动站(mobile station,MS)、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无人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绳电话、无线数据卡、平板型电脑、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终端设备还可以为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例如,5G系统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设备,NR系统中的终端设备等。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网络设备和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终端设备13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1、至少一个存储器302、至少一个收发器303。可选的,终端设备13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304和输入设备305。
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收发器303通过总线相连接。处理器3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处理器301也可以包括多个CPU,并且处理器301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或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3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 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30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301相连接。存储器302也可以和处理器301集成在一起。其中,存储器3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中所述协同传输的方法。
收发器303可以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收发器303包括发射机Tx和接收机Rx。
输出设备304和处理器3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304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305和处理器3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305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网络设备12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1、至少一个存储器202、至少一个收发器203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204。处理器201、存储器202、收发器203和网络接口204通过总线相连接。其中,网络接口204用于通过链路(例如S1接口)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链路(例如X2接口)与其它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口进行连接(图中未示出),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处理器201、存储器202和收发器203的相关描述可参考终端设备130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收发器30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阐述的方法,先对本申请涉及的两种形式的上行传输进行说明。
第一种,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
NR系统允许网络设备(如基站)为用于非码本上行传输方案的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资源集配置一个用于信道测量的关联非零功率(non-zero power,NZP)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资源。终端设备(如UE)根据该关联NZP CSI-RS资源获得用于非码本上行传输方案的SRS资源集的SRS信号传输的预编码。
基站为UE配置多个用于下行信道的解调的下行参考信号,该下行参考信号包括CSI-RS,或者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其中,CSI-RS可用于波束管理、下行CSI测量。UE可以根据下行参考信号获得候选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基站可以为UE配置1个用于上行传输的SRS资源集,该SRS资源集包含1-4个SRS资源,每个SRS资源包含1个SRS端口。基站可以通过探测参考信号指示(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dication,SRI)指示一个或多个用于确定(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预编码的SRS资源。SRI指示的SRS资源数即为PUSCH在上行载波上的传输层数。
在基于非码本上行传输时,SRI字段的大小可以为: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01
比特,其中N SRS为基站为UE配置的SRS资源集合中的SRS资源数。L max为PUSCH在上行载波上的最大传输层数,该Lmax可以由高层参数maxMIMO-Layers配置。
当最大传输层数为2时,基于非码本的PUSCH传输的SRI指示,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02
例如,当基站为UE配置的SRS资源集中有3个SRS资源时,SRI字段的值为4,对应的SRS资源的索引为0,2。那么index=0和2的两个SRS资源对应的SRS端口为PUSCH传输的天线端口,即PUSCH传输对应2个SRS端口。同时,由于SRI指示了2个SRS资源,所以PUSCH传输在上行载波上的传输层数为2。UE根据SRI指示的上行传输的SRS资源,即可确定数据的预编码矩阵,以对数据进行编码。
图4为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的具体实现流程为:
S401、UE根据下行参考信号,获得候选的上行预编码矩阵。UE根据候选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和关联NZP CSI-RS资源,获得探测参考信号SRS。
S402、UE将探测参考信号SRS发送给基站,相应的,基站接收UE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
S403、基站根据探测参考信号SRS进行上行信道检测,确定上行传输的SRS资源和上行传输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等级。
S404、基站向UE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指示SRI和MCS等级,该SRI用于指示UE进行上行传输的SRS资源。
S405、UE接收MCS和SRI,并根据SRI指示的上行传输的SRS资源确定数据的预编码和传输层数,及根据MCS对数据进行调制编码。
S406、UE在上行载波上发送数据。
该数据可以属于上行传输的一部分。
第二种,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
NR系统中,基站可以为UE配置多个SRS(sounding reference resource,探测参考信号)资源,一个SRS资源中可配置1,2,4个SRS端口。
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的SRI、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transmission precoding matrix information,TPMI)和层数指示(number of layer)指示UE确定PUSCH传输的预编码,以辅助UE根据基站选择的SRS资源确定PUSCH传输所使用的天线和模拟波束赋形等。当然,SRI、TPMI与层数指示也可以是由高层参数srs-ResourceIndicator和precodingAndNumberOfLayers配置的。
其中,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SRI用于向UE指示在上行载波上传输PUSCH所使用的SRS资源,SRI选定的SRS资源对应的SRS端口数与PUSCH传输对应的端口数相同。其中,SRS资源对应的SRS端口数是由用于配置SRS的高层参数SRS-Config中的字段nrofSRS-Ports指示的。
在基于码本上行传输时,SRI字段的大小为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03
N SRS表示基站为PUSCH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所配置的SRS资源数。当基站为UE的一个上行传输模式只配置了一个SRS资源时,该上行传输方案下的PUSCH对应于该SRS资源,上行调度信息中不存在SRI字段。
其中,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TPMI用于指示应用于{0…ν-1}层的预编码。例如,如果只配置了1个SRS资源,TPMI用于指示应用于v层的预编码,v层对应于SRI指示的一个SRS资源。同时,TPMI还用于指示PUSCH传输在上行载波上的传输层数。表2为“预编码信息和传输层数”的码位表示,如表2所示。
表2 预编码和传输层数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04
表3为两天线端口的单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W-1,如表3所示:
表3 预编码矩阵W-1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05
表4为四天线端口的单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W-2,如表4所示:
表4 预编码矩阵W-2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06
表5为两天线端口的两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W-3,如表5所示:
表5 预编码矩阵W-3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07
图5为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的具体实现流程为:
S501、UE根据码本的上行传输方案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探测参考信号SRS。
S502、UE向基站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相应的,基站接收UE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
S503、基站根据探测参考信号SRS进行上行信道检测,确定上行传输的SRS资源、上行传输的传输层数和预编码矩阵。
S504、基站向UE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指示SRI、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和MCS等级。
S505、UE接收MCS、TPMI和SRI,并根据SRI指示的上行传输的SRS资源和TPMI指示应用于v层的预编码,确定数据的预编码矩阵,及根据MCS对数据进行调制编码。
S506、UE在上行载波上发送数据。
为了增强上行覆盖,5G NR引入了辅助上行载波(Supplementary Uplink carrier,SUL)。5G NR的主要工作频段在C-band 3.5GHz,与LTE的典型频段1.8GHz、700MHz相比,5G NR的工作频率更高,上行信号传输的穿透损耗和距离损耗更大,其上行覆 盖比下行覆盖小14dB左右。这会降低小区边缘用户接入小区的成功率。
图6为TDD(Time Division Duplex)载波和辅助上行(supplementary uplink,SUL)载波组合小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现有技术通过5G NR针对SUL载波与TDD载波组合,定义了一种全新的小区类型,该小区包括一个下行载波和两个上行载波。利用载波集合技术将同频带或异频带不同的分量载波聚合得到更大的带宽,成倍地增加用户峰值速率。但是,每个上行载波支持各自独立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实体,所以两个载波的上行传输是由不同下行控制信息DCI分别调度的,导致控制信令开销较大。
为了UE能够在两个上行载波上同时发送上行传输,在降低控制信令开销的同时,达到利用多个上行频谱资源,提高上行容量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该方法通过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有效降低控制信令的开销。同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实现了终端设备在多个上行载波发送上行传输的目的。因此,本申请确保降低控制信令开销的同时,在多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达到利用多个上行频谱资源,提高上行容量的目的。
以下实施例中的方法均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结构的设备(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30和终端设备140)中实现。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上行传输方法包括:
S701、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可以理解为,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频域资源。
其中,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为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第一种,至少一个辅助上行SUL载波和至少一个非SUL载波。
其中,非SUL载波,可称为non-SUL载波,也可称为NUL(normal uplink)载波。
可选的,一个SUL载波和一个非SUL载波属于同一个服务小区,或者,一个SUL载波和一个非SUL载波由同一个系统信息块1SIB1配置。
可选的,一个SUL载波和一个非SUL载波对应的是同一个网络设备,即同站址(co-located site)部署,或者,一个SUL载波和一个非SUL对应的是两个不同的网络设备,即异站址(different-located sites)部署的。
可选的,多个SUL载波和一个非SUL载波属于同一个服务小区,或者多个SUL载波和一个非SUL载波由同一个系统信息块1SIB1配置。例如,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一个non-SUL载波,两个SUL载波,终端设备支持4个射频链,即4发射天线。其中2个射频链置于non-SUL载波,两个SUL载波上各置一个射频链。或者说,non-SUL载波上的上行传输采用两天线发送,两个SUL载波上的上行传输均用一天线发送。
第二种,用于上行载波聚合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该用于上行载波聚合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可以为一个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载波,和至少一个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载波。其中,PCell和SCell可以为 TDD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或FDD UL频分双工上行载波(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Uplink)。
第三种,用于双链接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该用于双链接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可以为主小区组MCG(Master cell group),和辅小区组SCG(Secondary cell group)。其中,一个MCG包括至少一个上行载波,一个SCG也包含至少一个上行载波。
第四种,SUL载波。
应理解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均为SUL载波,该SUL载波数不小于2。可选地,多个SUL载波属于同一个服务小区,或者多个SUL载波由同一个系统信息块1SIB1配置。
第五种,连续的上行载波。
应理解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为连续的上行载波。
例如,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第二上行载波、第三上行载波、第四上行载波和第五上行载波。
其中,第一上行载波至第五上行载波的频段依次为CC#1~CC#5,CC#1和CC#2是邻频载波,CC#2和CC#3是邻频载波,CC#3和CC#4是邻频载波,CC#,4和CC#5是邻频载波。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两个上行载波的具体类型可以是以上示例的中任意一种,也可以是以上示例中的任意结合,并且,以上至少两个上行载波的具体类型仅仅是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还可以是其他类型及组合,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针对基于非码本上行传输和基于码本上行传输,相应的,第一指示信息的指示内容不同,具体如下所述:
第一、基于非码本上行传输。
假设,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可以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
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用于并发上行传输。
其中,并发(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也可称为同时发送(Concurrent Transmission),是指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上同时发送上行传输。可选的,该上行传输在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上所占的时域资源至少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可选的,终端设备接收到单个下行控制信息DCI,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
具体的,第一上行载波上最大可配置p个第一资源,第二上行载波上最大可配置q个第一资源,其中,p和q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具体的,该第一资源可以为SRS资源。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SRI,那么该SRI字段包含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08
个比特。
或者,该SRI字段包含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09
个比特。
基于非码本上行传输,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该M个第一资源可以为M个SRS资源,N个第一资源集合可以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SRS资源的任意组合的集合。
以M个第一资源为例,终端设备通过M个第一资源确定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也即M个第一资源为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第一预编码所依据的共用的资源。
那么,该SRI字段包含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10
个比特。或者,该SRI字段包含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11
个比特。
进一步的,该M个第一资源可以包括:第一上行载波上的P个第一资源,以及第二上行载波上的Q个第一资源,P和Q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或者,该N个第一资源集合可以包括:第一上行载波上的P个第一资源,以及第二上行载波上的Q个第一资源。其中,P个第一资源为第一指示信息从p个第一资源中指示的,Q个第一资源为第一指示信息从q个第一资源中指示的。
终端设备根据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
应理解为,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共用的M个第一资源,M个第一资源包含第一上行载波上的P个第一资源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Q个第一资源。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上行载波上的P个第一资源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Q个第一资源,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其中,该数据属于上行传输的一部分。
其中,上行传输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最大传输层数为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SRS资源的数量。
示例1、假设p=4,q=4,M=2,即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且第一上行载波上最大可配置4个SRS资源,第二上行载波上最大可配置4个SRS资源。网络设备共配置8个SRS资源给终端设备,即N SRS=8。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其中的2个SRS资源,此时M为2,上行传输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最大传输层数为2。
那么,该SRI字段包含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12
个比特。或者,该SRI字段包含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13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14
个比特。
假设索引为0,1,2,3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索引为4,5,6,7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当SRI指示SRS资源索引组合为0/4,或者0/5,0/6,0,7,1/4,1/5,1/6,1/7,2/4,2/5,2/6,2/7,3/4,3/5,3/6,3/7时,终端设备根据这些SRS资源索引组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
示例2、假设p=4,q=2,M=2,即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且第一上行载波上最大可配置4个SRS资源,第二上行载波上最大可配置2个SRS资源。网络设备共配置6个SRS资源给终端设备,即N SRS=6。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其中的2个SRS资源,此时M为2,上行传输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最大传输层数为2。
表6.1为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SRI指示,如表6.1所示,假设索引为0,1,2,3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索引为4,5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当SRI指示SRS资源索引组合为0/4,或者0/5,1/4,1/5,2/4,2/5,3/4,3/5时,终端设备根据这些SRS资源索引组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
表6.1 N SRS=6,Lmax=2
Bit field mapped to index SRI(s),N SRS=6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0,1
7 0,2
8 0,3
9 0,4
10 0,5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2,3
16 2,4
17 2,5
18 3,4
19 3,5
20 4.5
21~31 reserved
如果终端设备不支持在SUL载波上用两个SRS端口发送上行传输,那么N SRS=6时,基于非码本的PUSCH传输SRI指示如表6.2所示:
表6.2,N SRS=6,Lmax=2
Bit field mapped to index SRI(s),N SRS=6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0,1
7 0,2
8 0,3
9 0,4
10 0,5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2,3
16 2,4
17 2,5
18 3,4
19 3,5
20~31 reserved
示例3、假设p=3,q=2,M=2,即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且第一上行载波上最大可配置3个SRS资源,第二上行载波上最大可配置2个SRS资源。网络设备共配置5个SRS资源给终端设备,即N SRS=5。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其中的2个SRS资源,此时M为2,上行传输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最大传输层数为2。
表7.1为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SRI指示,如表7.1所示,假设索引为0,1,2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索引为3,4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当SRI指示SRS资源索引组合为0/3,或者0/4,1/3,1/4,2/3,2/4时,终端设备根据这些SRS资源索引组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
表7.1 N SRS=5,Lmax=2
Bit field mapped to index SRI(s),N SRS=5
0 0
1 1
2 2
3 3
4 4
5 0,1
6 0,2
7 0,3
8 0,4
9 1,2
10 1,3
11 1,4
12 2,3
13 2,4
14 3,4
15 reserved
如果终端设备不支持在SUL载波上用两个SRS端口发送上行传输,那么N SRS=5时,基于非码本的PUSCH传输SRI指示如表7.2所示:
表7.2 N SRS=5,Lmax=2
Bit field mapped to index SRI(s),N SRS=5
0 0
1 1
2 2
3 3
4 4
5 0,1
6 0,2
7 0,3
8 0,4
9 1,2
10 1,3
11 1,4
12 2,3
13 2,4
14-15 reserved
示例4、假设p=2,q=2,M=2,即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且第一上行载波上配置2个SRS资源,第二上行载波上配置2个SRS资源。网络设备共配置4个资源给终端设备,即N SRS=4。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其中的2个SRS资源,此时M为2,上行传输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最大传输层数为2。
表8.1为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SRI指示,如表8.1所示,假设索引为0,1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索引为2,3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当SRI指示SRS资源索引组合为0/2,或者0/3,1/2,1/3时,终端设备根据这些SRS资源索引组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
表8.1 N SRS=4,Lmax=2
Bit field mapped to index SRI(s),N SRS=4
0 0
1 1
2 2
3 3
4 0,1
5 0,2
6 0,3
7 1,2
8 1,3
9 2,3
10-15 reserved
如果终端设备不支持在SUL载波上用两个SRS端口发送上行传输,那么N SRS=4时,基于非码本的PUSCH传输SRI指示如表8.2所示:
表8.2 N SRS=4,Lmax=2
Bit field mapped to index SRI(s),N SRS=4
0 0
1 1
2 2
3 3
4 0,1
5 0,2
6 0,3
7 1,2
8 1,3
如果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如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发送(并发)上行传输,第一上行载波上配置了x个SRS资源,x为大于1的正整数,第二上行载波上配置了1个SRS资源。在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有一个上行载波上仅配置了一个SRS资源,则SRI字段的比特数不根据该仅配置了一个SRS资源的上行载波确定,SRI字段的比特数为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15
进一步地,有y个上行载波上仅配置了一个SRS资源,SRI字段的比特数为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16
具体如示例5-示例7所述:
示例5、假设p=4,q=1,M=2,即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且第一上行载波上配置4个SRS资源,第二上行载波上配置1个SRS资源。网络设备共配置5个SRS资源给终端设备,即N SRS=5。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其中的2个SRS资源,此时M为2,上行传输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最大传输层数为2。
表9.1为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SRI指示,如表9.1所示,假设索引为0,1,2,3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索引为4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当SRI指示SRS资源索引组合为0/4或者1/4,2/4,3/4时,终端设备根据这些SRS资源索引组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
表9.1 N SRS=5,Lmax=2
Bit field mapped to index SRI(s),N SRS=5
0 0
1 1
2 2
3 3
4 0,1
5 0,2
6 0,3
7 0,4
8 1,2
9 1,3
10 1,4
11 2,3
12 2,4
13 3,4
14-15 reserved
由于第二上行载波上仅配置了一个SRS资源,若终端设备仅需要利用第二上行载波上的一个SRS端口发送上行传输,上行授权信令中SRI字段可能为0比特,而是采用载波指示字段或者non-SUL/SUL指示字段指示终端设备在单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所以在SRI表格中不存在指示第二上行载波单SRS资源索引的码位。
示例6、假设p=3,q=1,M=2,即网络设备为网络设备配置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且第一上行载波上配置3个SRS资源,第二上行载波上配置1个SRS资源。网络设备共配置4个资源给终端设备,即N SRS=4。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其中的2个SRS资源,此时M为2,上行传输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最大传输层数为2。
表10.1和10.2为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SRI指示,如表10.1和表10.2所示,假设索引为0,1,2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索引为3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当SRI指示SRS资源索引组合为0/3或者1/3,2/3时,终端设备根据这些SRS资源索引组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
表10.1 N SRS=4,Lmax=2
Bit field mapped to index SRI(s),N SRS=4
0 0
1 1
2 2
3 3
4 0,1
5 0,2
6 0,3
7 1,2
8 1,3
9 2,3
10-15 reserved
表10.2 N SRS=4,Lmax=2
Bit field mapped to index SRI(s),N SRS=4
0 0
1 1
2 2
3 3
4 0,1
5 0,2
6 0,3
7 1,2
8 1,3
示例7、假设p=2,q=1,M=2,即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且第一上行载波上配置2个SRS资源,第二上行载波上配置1个SRS资源。网络设备共配置3个资源给终端设备,即N SRS=3。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其中的2个SRS资源,此时M为2,上行传输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最大传输层数为2。
表11.1为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SRI指示,如表11.1所示,假设索引为0,1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索引为2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当SRI指示SRS资源索引组合为0/2或者1/2时,终端设备根据这些SRS资源索引组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
表11.1 N SRS=3,Lmax=2
Bit field mapped to index SRI(s),N SRS=3
0 0
1 1
2 2
3 0,1
4 0,2
5 1,2
6-7 reserved
示例8、假设p=4,q=2,M=3,即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且第一上行载波上配置4个SRS资源,第二上行载波上配置2个SRS资源。网络设备共配置6个资源给终端设备,即N SRS=6。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其中的3个SRS资源,此时M为3,上行传输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最大传输层数为3。
表12.1为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SRI指示,如表12.1所示,假设索引为0,1,2,3的 SRS资源配置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索引为4,5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当SRI指示SRS资源索引组合为0,1,4、0,1,5、0,2,4、0,2,5、0,3,4、0,3,5、1,2,4、1,2,5、1,3,4、1,3,5、2,3,4、2,3,5时,终端设备根据这些SRS资源索引组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
表12.1 N SRS=6,Lmax=3
Bit field mapped to index SRI(s),N SRS=6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0,1
7 0,2
8 0,3
9 0,4
10 0,5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2,3
16 2,4
17 2,5
18 3,4
19 3,5
20 4.5
21 0,1,2
22 0,1,3
23 0,1,4
24 0,1,5
25 0,2,3
26 0,2,4
27 0,2,5
28 0,3,4
29 0,3,5
30 0,4,5
31 1,2,3
32 1,2,4
33 1,2,5
34 1,3,4
35 1,3,5
36 1,4,5
37 2,3,4
38 2,3,5
39 2,4,5
40 3,4,5
41~63 reserved
当SRI指示SRS资源索引组合为0/4/5,1/4/5,2/4/5,3/4/5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以一天线端口、第二上行载波上以两天线端口并发PUSCH。网络设备指示UE在两载波并发,最大层数为3,基于非码本的PUSCH传输SRI指示表格为表12.1的子集。
示例9、假设p=4,q=1,M=3,即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配置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且第一上行载波上配置4个SRS资源,第二上行载波上配置1个SRS资源。网络设备共配置5个资源给终端设备,即N SRS=5。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其中的3个SRS资源,此时M为3,上行传输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最大传输层数为3。
表13.1为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SRI指示,如表13.1所示,假设索引为0,1,2,3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索引为4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当SRI指示SRS资源索引组合为0,1,4、0,2,4、0,3,4、1,2,4、1,3,4 2,3,4时,终端设备根据这些SRS资源索引组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
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在两上行载波并发,最大层数为3,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SRI指示表格为表13.1的子集。
表13.1 N SRS=5,Lmax=3
Bit field mapped to index SRI(s),N SRS=5
0 0
1 1
2 2
3 3
4 4
5 0,1
6 0,2
7 0,3
8 0,4
9 1,2
10 1,3
11 1,4
12 2,3
13 2,4
14 3,4
15 0,1,2
16 0,1,3
17 0,1,4
18 0,2,3
19 0,2,4
20 0,3,4
21 1,2,3
22 1,2,4
23 1,3,4
24 2,3,4
25~31 reserved
或者,当网络设备为第二上行载波仅配置了一个SRS资源,且配置了PUSCH传输在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上并发,当第一上行载波上配置的SRS资源数大于1,上行授权信令中的SRI字段仅指示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应用于PUSCH传输的SRS资源。
示例10、假设p=4,q=1,o=1,M=4,即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上行载波、第二上行载波和第三上行载波,且第一上行载波上配置4个SRS资源,第二上行载波上配置2个SRS资源,第三上行载波上配置2个SRS资源。网络设备共配置8个资源给终端设备,即N SRS=8。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其中的4个SRS资源,此时M为4,上行传输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最大传输层数为4。
表14.1为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SRI指示,如表14.1所示,假设索引为0,1,2,3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索引为4,5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二上行载波上,索引为6,7的SRS资源配置在第三上行载波上。为了实现在第一上行载波采用2个SRS端口、在第二上行载波采用1个SRS端口、在第三上行载波采用1个SRS端口并发PUSCH。基于非码本的并发上行传输SRI指示如表14.1所示。或者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在三个上行载波并发,且个SRS端口组合为2+1+1,最大传输层数为4,基于非码本的并发PUSCH传输SRI指示表格为表14.1的子集。
表14.1 N SRS=8,Lmax=4
Bit field mapped to index SRI(s),N SRS=8
0 0,1,4,6
1 0,1,5,6
2 0,1,4,7
3 0,1,5,7
4 0,2,4,6
5 0,2,5,6
6 0,2,4,7
7 0,2,5,7
8 0,3,4,6
9 0,3,5,6
10 0,3,4,7
11 0,3,5,7
12 1,2,4,6
13 1,2,5,6
14 1,2,4,7
15 1,2,5,7
16 1,3,4,6
17 1,3,5,6
18 1,3,4,7
19 1,3,5,7
20 2,3,4,6
21 2,3,5,6
22 2,3,4,7
23 2,3,5,7
24-31 reserved
第二,基于码本上行传输。
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该第一预编码可以包括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与在第二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也即,第一预编码可以理解为一个预编码的集合,其中包括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每个上行载波上的预编码。当然,第一预编码也可以理解为基于每个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生成的联合预编码。
示例性的,第一指示信息为TPMI,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一个SUL载波和一个NUL载波,TPMI指示终端设备在该一个NUL载波上应用于2层的预编码A,及在该一个SUL载波上应用于1层的预编码B,并发上行传输。其中,该2层对应于SRI指示的2个SRS端口。该1层对应于SRI指示的2个SRS端口。故第一预编码包括预编码A和预编码B,则第一预编码如下所示: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17
其中,
Figure PCTCN2020124564-APPB-000018
另外,该第一预编码对应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每个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进一步的,当第一预编码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时,此时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或者,当第一预编码对应多个预编码矩阵时,此时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对应多个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上行传输对应的传输层数。该第一预编码对应的传输层数为所述上行传输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传输层数和所述第二上行载波 上的传输层数之和。
S702、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
该上行传输可以包括上行DMRS和/或上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端需要对不同的上行传输进行独立的信道估计,从而解调和译码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包括有效信息和冗余信息,所述上行数据承载于PUSCH上。
该上行传输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该至少一个上行传输可以包括第一上行传输和/或第二上行传输。具体的,该上行传输可以是一个上行传输,此时,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一个上行传输。该上行传输也可以是多个上行传输,此时,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不同的多个上行传输。
S702具体可实现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第一上行传输。
应理解为,此时,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一个上行传输,以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为例,第一上行载波上的上行传输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上行传输属于一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终端设备将该一个TB中的部分比特映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将该一个TB中其余比特映射在第二上行载波上。换种说法,用于承载上行传输的部分资源块(Recource Block,RB)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其余RB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上行载波上映射的部分TB中包含至少一个编码块组(Code Block Group,CBG),在第二上行载波上映射的其余部分TB中也包含至少一个编码块组CBG,第一上行载波相关的CBG与第二上行载波相关的CBG不同。
示例性的,该第一上行传输可以为上行共享信道PUSCH,或者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者探测参考信号SRS,或者上行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
另一种实现方式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的第一上行载波发送第一上行传输,且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的第二上行载波发送第二上行传输。
应理解为,此时,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多个上行传输,以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为例,第一上行载波的第一上行传输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第二上行传输为(属于)两个相互独立的传输块TB。终端设备将第一上行传输(第一TB)映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第二上行传输(第二TB)映射在第二上行载波上。换种说法:用于承载第一上行传输的资源块RB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第二上行传输的RB在第二上行载波上。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发送PUSCH,同时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发送PUCCH;或者,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发送PUSCH,同时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发送PRACH;或者,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发送PUSCH,同时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发送SRS;或者,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发送PUCCH,同时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发送SRS;或者,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发送PUCCH,同时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发送 PRACH;或者,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发送PRACH,同时在第二上行载波上发送SRS。
另外,示例性的,若上行传输在三个上行载波上并发,则网络设备为第一上行载波分配两个射频链,即两个SRS端口,为第二上行载波和第三上行载波各分配一个射频链,即一个SRS端口。终端设备可以利用四个SRS端口在三个上行载波上并发。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该上行传输方法包括:
S801、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该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
S8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
其中,该M个第一资源可以为M个SRS资源,N个第一资源集合可以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SRS资源的任意组合的集合。
进一步的,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功率参数和第二功率参数,第一功率参数对应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一上行载波上的第一传输功率,第二功率参数对应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二上行载波上的第二传输功率,也即,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以及每个上行载波对应的传输功率,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每个上行载波对应的传输功率相互独立,避免了由于不同载波上频域资源分配不同导致的最大功率减小量不同,影响上行传输的传输功率的确定问题。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预先配置/定义第一功率参数与第一上行载波上的第一传输功率的对应关系,及第二功率参数与第二上行载波上的第二传输功率的对应关系。此时,网络设备通过上行授权信令中的“调度的上行传输的传输功率控制命令”(TPC command for scheduled PUSCH)字段对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的传输功率独立指示。
或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上行载波上的第一传输功率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第二传输功率是由SRI参数配置,例如,一个SRI码位对应两套开环功率控制参数(P0,alpha)分别对应两个上行载波。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SRI参数,根据SRI参数可确定第一上行载波上的第一传输功率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第二传输功率。
如此,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传输的上行传输对应的功率不同,避免了由于两个上行载波上频域资源分配不同导致最大功率减小量(Maximum Power Reduction,MPR)不同,影响上行传输的传输功率的确定问题。
S803、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S804、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
其中,S803至S804与上述S701至S702相似,可参考上述S701至S702中的相关描述。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基于码本 的上行传输,该上行传输方法包括:
S901、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该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
S9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
该第一预编码可以包括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与在第二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
进一步的,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功率参数和第二功率参数,第一功率参数对应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一上行载波上的第一传输功率,第二功率参数对应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二上行载波上的第二传输功率,也即,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以及每个上行载波对应的传输功率,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每个上行载波对应的传输功率相互独立,避免了由于不同载波上频域资源分配不同导致的最大功率减小量不同,影响上行传输的传输功率的确定问题。
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上述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S903、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S904、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
其中,S903至S904与上述S701至S702相似,可参考上述S701至S702中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方案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均可以进行结合。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记为通信装置1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00包括处理单元1001和通信单元1002,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003。图10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结构。
当图10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001用于对终端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控制终端设备执行图7中的S701和S702,图8中的S803和S804,图9中的S903和S904,图10中的S1003和S1004,和/或本申请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0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0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图3中示出的网络设备通信。存储单元1003用于存储终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0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时,通信装置1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
当图10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结构时,处理单元1001用于对网络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控制网络设备执行图8中的S801和S802,图9中的S901和S902,图10中的S1001和S1002,和/或本申请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001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002与其他网络实体通信,例如,与图1-图3中示出的终端设备通信。存储单元1003用于存储网络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10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示意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的结构时,通信装置1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内的芯片。
其中,当通信装置100为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时,处理单元10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单元1002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机、收发电路、收发装置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存储单元1003可以是存储器。当通信装置100为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时,处理单元10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单元1002可以是输入接口和/或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存储单元1003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其中,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通信装置100中的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可以视为通信装置100的通信单元1002,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可以视为通信装置100的处理单元1001。可选的,通信单元1002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可以视为接收单元,接收单元用于执行本申请中的接收的步骤,接收单元可以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
在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申请中的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人工智能处理器等各类运行软件的计算设备,每种计算设备可包括 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该处理器可以是个单独的半导体芯片,也可以跟其他电路一起集成为一个半导体芯片,例如,可以跟其他电路(如编解码电路、硬件加速电路或各种总线和接口电路)构成一个SoC(片上系统),或者也可以作为一个ASIC的内置处理器集成在所述ASIC当中,该集成了处理器的ASIC可以单独封装或者也可以跟其他电路封装在一起。该处理器除了包括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
本申请中的存储器,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类型: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nly memory,EEPROM)。在某些场景下,存储器还可以是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该处理器用于通过接收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使得该装置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和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该接口电路用于与该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M个第一资源或所述N个第一资源集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
    所述M个第一资源或所述N个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P个第一资源,以及所述第二上行载波上的Q个第一资源,P和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所述第一预编码包括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与在所述第二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传输包括第一上行传输和/或第二上行传输;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上行传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的第一上行载波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且在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的第二上行载波发送所述第二上行传输。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一功率参数和第二功率参数,所述第一功率参数对应所述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一上行载波上的第一传输功率,所述第二功率参数对应所述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二上行载波上的第二传输功率。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为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至少一个辅助上行SUL载波和至少一个非SUL载波;
    用于上行载波聚合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用于双链接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SUL载波;
    连续的上行载波。
  8.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
    所述M个第一资源或所述N个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P个第一资源,以及所述第二上行载波上的Q个第一资源,P和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所述第一预编码包括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与在所述第二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
  12. 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一功率参数和第二功率参数,所述第一功率参数对应所述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一上行载波上的第一传输功率,所述第二功率参数对应所述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二上行载波上的第二传输功率。
  13. 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为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至少一个辅助上行SUL载波和至少一个非SUL载波;
    用于上行载波聚合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用于双链接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辅助上行SUL载波;
    连续的上行载波。
  14.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M个第一资源或所述N个第一资源集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
    所述M个第一资源或所述N个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P个第一资源,以及所述第二上行载波上的Q个第一资源,P和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 编码;所述第一预编码包括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与在所述第二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传输包括第一上行传输和/或第二上行传输;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的第一上行载波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传输,且在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的第二上行载波发送所述第二上行传输。
  19. 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一功率参数和第二功率参数,所述第一功率参数对应所述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一上行载波上的第一传输功率,所述第二功率参数对应所述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二上行载波上的第二传输功率。
  20. 根据权利要求14-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为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至少一个辅助上行SUL载波和至少一个非SUL载波;
    用于上行载波聚合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用于双链接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SUL载波;
    连续的上行载波。
  21.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上的M个第一资源或N个第一资源集合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
    所述M个第一资源或所述N个第一资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P个第一资源,以及所述第二上行载波上的Q个第一资源,P和Q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4.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包括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用于数据发送的第一预编码;所述第一预编码包括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与在所述第二上行载波上用于发送数据的预编码。
  25. 根据权利要求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一功率参数和第二功率参数,所述第一功率参数对应所述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一上行载波上的第一传输功率,所述第二功率参数对应所述上行传输在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中第二上行载波上的第二传输功率。
  26. 根据权利要求21-2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载波为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至少一个辅助上行SUL载波和至少一个非SUL载波;
    用于上行载波聚合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用于双链接的至少两个上行载波;
    辅助上行SUL载波;
    连续的上行载波。
  27.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及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或数据的输入或输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上述指令时,使得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或权利要求8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调用时,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8至13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被执行。
  29. 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调用时,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8至13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被执行。
CN202080105602.7A 2020-10-28 2020-10-28 上行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63256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24564 WO2022087931A1 (zh) 2020-10-28 2020-10-28 上行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5601A true CN116325601A (zh) 2023-06-23

Family

ID=81383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5602.7A Pending CN116325601A (zh) 2020-10-28 2020-10-28 上行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76453A1 (zh)
EP (1) EP4236150A4 (zh)
CN (1) CN116325601A (zh)
WO (1) WO202208793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7589B (zh) * 2017-08-11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91883B (zh) * 2018-04-18 2021-09-07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557821B (zh) * 2018-06-04 2022-05-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EP4236597A3 (en) * 2018-06-19 2023-11-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User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534888B (zh) * 2018-08-09 2023-10-10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传输功率分配
EP3857992A1 (en) * 2018-09-25 2021-08-04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ower headroom report for multiple uplink carriers
CN110381576A (zh) * 2019-06-10 2019-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76453A1 (en) 2023-08-31
EP4236150A4 (en) 2023-11-29
EP4236150A1 (en) 2023-08-30
WO2022087931A1 (zh) 2022-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79294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115641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KR101813822B1 (ko) D2d 발견 신호의 송신 방법과 송신 장치
CN109156030B (zh) Pucch资源分配
WO2015117499A1 (zh) 资源调度信息的指示、分配方法及装置
US11456843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for sub-PRB uplink transmission
US11653367B2 (en) Integrated access-backhaul operation
WO2019096253A1 (zh)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
CN113518413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20287008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utilization of released resource
CN115516810A (zh) 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14375040A (zh) 部分带宽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845312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系统
CN11453140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495967A (zh) 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CN113993142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25315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087931A1 (zh) 上行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1188852A1 (en) Ue-based energy efficient uplink data split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13938902A (zh) 小区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14615743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24032064A1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179412A1 (zh) 多面板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141824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021442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