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1353B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1353B
CN116321353B CN202310209175.2A CN202310209175A CN116321353B CN 116321353 B CN116321353 B CN 116321353B CN 202310209175 A CN202310209175 A CN 202310209175A CN 116321353 B CN116321353 B CN 1163213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uration
mobile terminal
access
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091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21353A (zh
Inventor
费宝光
丁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091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21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21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1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21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1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6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根据该网络接入方法,在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基于自身的运动状态和/或亮灭屏状态,来确定禁止接入该移动网络的时长。根据该网络接入方法,移动终端还可以基于为其提供移动网络业务的运营商,来确定禁止接入该移动网络的时长。这种网络接入方式可以满足用户对移动终端在不同场景下加速注网和降低功耗的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可以接入网络以获取网络分配的资源,从而开展移动电话、移动数据等移动业务。然而,在诸如网络堵塞、存在较大干扰等场景下,可能出现网络异常情况,移动终端可能会连续接入网络失败。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尝试接入该网络。这一段时间之后,移动终端再重新尝试接入网络。
例如,移动终端可能会连续接入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开始计时,并且不再尝试接入网络。一旦该计时时长超过一定时长(例如,PLMN+LTE禁用时长、T3402时长等),移动终端就可以重新尝试接入LTE网络。
可理解,该计时时长会直接影响移动终端接入网络(例如,LTE网络)的时间长短。一般来说,该计时时长是协议规定好的。若该计时时长较长,移动终端会间隔较长时间再重新尝试接入网络(例如,LTE网络),在一些用户急需使用网络的场景下,移动终端会花费较长时间才能接入网络(例如,LTE网络),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但是,若该计时时长较短,移动终端会间隔较短时间再重新尝试接入LTE网络,这样会导致移动终端尝试接入网络(例如,LTE网络)的频率增大,从而使得功耗增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根据该网络接入方法,在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基于自身的运动状态和/或亮灭屏状态,来确定禁止接入该移动网络的时长,移动终端还可以基于为其提供移动网络业务的运营商,来确定禁止接入该移动网络的时长。这种网络接入方式可以满足用户对移动终端在不同场景下加速注网和降低功耗的需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该网络接入方法可以包括: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在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一类网络异常,并且,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一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触发请求接入该移动网络。其中,第一类网络异常为协议中未规定有相应网络禁用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第一状态为基于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和/或亮灭屏状态确定的移动终端的整机状态。第一禁用时长大于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为预先设置的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对应的网络禁用时长。
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移动终端可以基于其自身的运动状态和/或亮灭屏状态确定其整机状态,并基于该整机状态和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具体类型来确定禁止接入移动网络的时长。具体地,在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一类网络异常,且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一禁用时长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触发请求接入该移动网络,即移动终端重新尝试接入该移动网络。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禁用时长大于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这种方式可以让处于第一状态的移动终端在较长时间内禁止接入该移动网络,从而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状态可以为微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状态可以为灭屏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状态可以为微动状态且灭屏状态,或者,第一状态可以为静止状态且灭屏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状态指的是移动终端处于除状态Z以外的其他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状态可以为微动状态且前后台无应用,或者,第一状态可以为静止状态且前后台无应用。可理解,前后台无应用指的是前台和后台均没有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状态可以为灭屏状态且前后台无应用。
可理解,第一状态还可以基于触摸事件等其他因素来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禁用时长可以为禁用时长T3。禁用时长T3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后文(例如,步骤S107和步骤S205),在此不展开说明。
可理解,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为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网络禁用时长。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可以预先设置。
可理解,网络禁用时长指的是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后禁止接入该移动网络的时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连续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次数已达到次数阈值。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采取相应策略来确定网络禁用时长,具体可以参考上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之后,该网络接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并且,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二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触发请求接入所述移动网络。其中,第二类网络异常为协议中规定有相应网络禁用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第二禁用时长大于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为协议中规定的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对应的网络禁用时长。
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在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且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二禁用时长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触发请求接入该移动网络,即移动终端重新尝试接入该移动网络。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禁用时长大于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这种方式可以让处于第一状态的移动终端在较长时间内禁止接入该移动网络,从而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禁用时长可以为禁用时长T2。禁用时长T2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后文(例如,步骤S106),在此不展开说明。
可理解,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为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为相关协议中已规定的网络禁用时长。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之后,该网络接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并且,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三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触发请求接入该移动网络。其中,第二状态为区别于第一状态的移动终端的整机状态。第三禁用时长小于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
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在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且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三禁用时长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触发请求接入该移动网络,即移动终端重新尝试接入该移动网络。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禁用时长小于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这种方式可以让处于第二状态的移动终端在较短时间内禁止接入该移动网络,也就意味着,移动终端可以较快的重新尝试接入该移动网络(即加快注网),用户也可以更快地上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状态可以为非微动非静止状态,或者亮屏状态。第二状态可以为状态Z。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状态可以为非微动非静止状态,并且,前台和/或后台有应用。第二状态还可以为亮屏状态,并且,前台和/或后台有应用。
可理解,第二状态还可以基于触摸事件等其他因素来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禁用时长可以为禁用时长T1。禁用时长T1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后文(例如,步骤S103),在此不展开说明。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之后,该网络接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触发请求接入该移动网络。
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在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一类网络异常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结合其整机状态来确定相应的网络禁用时长,而在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失败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直接采用相应的默认禁用时长。通过上述方式,对于协议中未规定相应网络禁用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即第一类网络异常),移动终端可以结合其整机状态采取相应的网络禁用时长,而针对协议中已规定网络禁用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移动终端可以采用协议中规定的网络禁用时长,不必采用其他的机制来确定网络禁用时长,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决策时间。
可理解,上述实现方式可以具体参考图2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展开说明。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之后,该网络接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一类网络异常,并且,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触发请求接入该移动网络。
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在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且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不采用禁用时长,而是直接重新尝试接入移动网络。这种方式可以让处于第二状态的移动终端不必禁止接入移动网络,而是继续尝试接入移动网络,可以加快注网,也使得用户能尽快使用移动网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该网络接入方法可以包括: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在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四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触发请求接入该移动网络。第四禁用时长为通过时长控制策略确定的时长。其中,时长控制策略可以包括:若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一类网络异常,第四禁用时长小于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或者若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第四禁用时长小于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第一类网络异常为协议中未规定有相应网络禁用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为预先设置的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对应的网络禁用时长。第二类网络异常为协议中规定有相应网络禁用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为协议中规定的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对应的网络禁用时长。
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针对采用目标运营商所提供的移动网络服务的移动终端,可以采取相应的时长控制策略来确定该移动终端禁止接入相应移动网络的时长。通过这种方式,对于采用目标运营商所提供的移动网络服务的移动终端来说,禁止接入移动网络的时间更短一些,这样,这些移动终端可以更快的注网,使得用户可以尽快使用相应移动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网络可以为LTE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移动网络为LTE网络的情况下,第四禁用时长可以为LTE网络禁用时长_1。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给移动终端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并且,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异常为第二类LTE网络异常。LTE网络禁用时长_1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后文(例如,步骤S305),在此不展开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移动网络为LTE网络的情况下,第四禁用时长可以为LTE网络禁用时长_2。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给移动终端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并且,若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异常为第二类LTE网络异常,则LTE网络禁用时长_2小于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即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若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异常为第一类LTE网络异常,则LTE网络禁用时长_2小于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即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LTE网络禁用时长_2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后文(例如,步骤S403),在此不展开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连续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次数已达到次数阈值。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采取相应时长控制策略来确定网络禁用时长。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时长控制策略包括若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一类网络异常,第四禁用时长小于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若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第四禁用时长等于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
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若当前给移动终端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且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一类网络异常,则移动终端采用的网络禁用时长小于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而若当前给移动终端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且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则移动终端采用的网络禁用时长为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通过这种方式,针对协议未规定网络禁用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移动终端可以采用比预设网络禁用时长更短的网络禁用时长,这样可以加快注网,使得用户得以尽快使用移动网络。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时长控制策略包括若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一类网络异常,第四禁用时长小于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若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第四禁用时长小于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
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若当前给移动终端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且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一类网络异常,则移动终端采用的网络禁用时长小于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而若当前给移动终端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且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则移动终端采用的网络禁用时长小于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通过这种方式,无论是针对协议未规定网络禁用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还是针对协议规定的网络禁用时长,移动终端都可以采用更短的网络禁用时长,这样可以加快注网,使得用户得以尽快使用移动网络。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时长控制策略包括若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第四禁用时长小于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若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一类网络异常,第四禁用时长等于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
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若当前给移动终端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且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一类网络异常,则移动终端采用的网络禁用时长等于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而若当前给移动终端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且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则移动终端采用的网络禁用时长小于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通过这种方式,针对协议规定的网络禁用时长,移动终端都可以采用更短的网络禁用时长,这样可以加快注网,使得用户得以尽快使用移动网络。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运营商为未提供2G、3G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
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若给终端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未提供2G、3G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则移动终端可以在不同网络异常情况下采取相应的缩短网络禁用时长的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在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加快接入LTE网络,从而减少移动终端断网的时长。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芯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芯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可理解,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五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第七方面提供的芯片,以及第九方面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上述第四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第六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存储介质、第八方面提供的芯片,以及第十方面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诸如网络堵塞、存在较大干扰等场景下,可能出现网络异常情况,移动终端无法成功接入移动网络。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尝试接入移动网络。可理解,移动终端不再尝试接入移动网络(例如,LTE网络),也可以理解为移动终端禁用该网络。该一段时间也可以理解为移动终端禁用该移动网络的时长(即网络禁用时长)。而该一段时间之后,移动终端可以继续尝试接入移动网络(例如,LTE网络)。
可理解,移动终端禁用该移动网络的时长越长,重新尝试接入该移动网络的时间就越晚,用户能够上网的时间也就越晚,而移动终端禁用该移动网络的时长越短,重新尝试接入该移动网络的时间越早,尝试接入该移动网络的频率就会变高,功耗也就相应增大。针对一些网络异常情况,相关协议规定了移动终端禁用该移动网络的时长,无法满足在不同场景下加速注网和降低功耗的需要。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根据该网络接入方法,在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下,可以基于自身的运动状态和/或亮灭屏状态,或者基于为其提供移动网络业务的运营商,来确定采用的禁用该移动网络的时长。这种网络接入方式可以满足用户对移动终端在不同场景下加速注网和降低功耗的需要。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将相关协议(例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制定的协议等)中并不存在相应规定的网络禁用时长的其他网络异常情况记为第一类网络异常,将第一类网络异常对应的网络禁用时长记为补充网络禁用时长,将相关协议中存在相应规定的网络禁用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记为第二类网络异常,将相关协议中规定的该第二类网络异常对应的网络禁用时长记为默认网络禁用时长。
针对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的场景,第一类网络异常可以包括第一类LTE网络异常,第二类网络异常可以包括第二类LTE网络异常,默认网络禁用时长可以包括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补充网络禁用时长可以包括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第一类LTE网络异常指的是相关协议中并不存在相应规定的禁用LTE网络的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第一类LTE网络异常对应的LTE网络禁用时长为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第二类LTE网络异常指的是相关协议中存在相应规定的禁用LTE网络的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第二类LTE网络异常对应的LTE网络禁用时长为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
可理解,第一类LTE网络异常可以包括若干具体的网络异常情况。例如,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注册失败、#27被拒导致的网络异常等。第二类LTE网络异常也可以包括若干具体的网络异常情况。例如,随机接入失败、网络连接超时无响应等。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具体类型的第一类LTE网络异常情况,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可能不一样,对于不同具体类型的第二类LTE网络异常情况,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可能不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是由相关协议规定的,其具体值可以基于该相关协议获取,而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的具体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类似的,针对移动终端接入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网络的场景,第二类网络异常可以包括第一类5G网络异常,第二类网络异常可以包括第二类5G网络异常,默认网络禁用时长可以包括默认5G网络禁用时长,补充网络禁用时长可以包括补充5G网络禁用时长。第一类5G网络异常指的是相关协议中并不存在相应规定的禁用5G网络的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第一类5G网络异常对应的5G网络禁用时长为补充5G网络禁用时长。第二类5G网络异常指的是相关协议中存在相应规定的禁用5G网络的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第二类5G网络异常对应的5G网络禁用时长为默认5G网络禁用时长。
可理解,第一类网络异常和第二类网络异常还可以包括移动终端接入其他类型的移动网络过程中的网络异常情况,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接入方法。
移动终端可以确定自身的运动状态和亮灭屏状态,以及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是第一类网络异常,还是第二类网络异常。在移动终端处于状态Z,且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是第二类网络异常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采用禁用时长T1。在移动终端处于状态Z,且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是第一类网络异常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不采用禁用时长,而是继续尝试接入移动网络。在移动终端不处于状态Z,且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是第二类网络异常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采用禁用时长T2。在移动终端不处于状态Z,且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是第一类网络异常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采用禁用时长T3。
可理解,状态Z为非微动非静止状态,或者亮屏状态。禁用时长T1小于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禁用时长T2大于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禁用时长T3大于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网络禁用时长。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图。该网络接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101:移动终端确定自身的运动状态和亮灭屏状态。
在本申请中,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可以包括静止状态、微动状态和非微动非静止状态。移动终端处于非微动非静止状态指的是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既不是微动,也不是静止。例如,移动终端处于正在移动的电梯、地铁、汽车、高铁、火车上时,移动终端就处于非微动非静止状态。移动终端的亮灭屏状态可以包括亮屏状态和灭屏状态。
可理解,移动终端可以通过传感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等)获取自身的运动信息(例如,在三个轴上的加速度大小,围绕三个轴的角速度等),并基于该运动信息确定自身的运动状态。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将其在三个轴上的加速度大小和其围绕三个轴的角速度来分别与相应预设阈值比较,从而确定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确定自身的运动状态。例如,在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每间隔t1确定一次自身的运动状态,而在移动终端处于灭屏状态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每间隔t2确定一次自身的运动状态。可理解,t1和t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t1小于t2。例如,t1可以为5秒,t2可以为5分钟。
S102:在移动终端处于状态Z的情况下,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是否为第二类网络异常。其中,状态Z为非微动非静止状态,或者亮屏状态。
移动终端可以确定自身的运动状态和亮灭屏状态。在移动终端处于状态Z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是否为第二类网络异常。
可理解,移动终端执行步骤S102之前,还可以确定接入该移动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是否达到次数阈值。若移动终端接入该移动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达到次数阈值,则移动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102,若移动终端接入该移动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未达到次数阈值,则移动终端可以继续尝试接入该移动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采用的次数阈值为相关协议中规定的相应阈值。例如,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制定的TS 24.301,在移动终端附着(Attach)失败且尝试Attach的次数达到了5次,或者移动终端跟踪区域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失败且尝试TAU的次数达到了5次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开启T3402定时器。也就是说,根据3GPP制定的TS 24.301,次数阈值可以为5次。
在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采用的次数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其具体值不作限制。
S103: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且,在计时时长达到禁用时长T1的情况下,重新尝试接入移动网络。禁用时长T1小于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
在移动终端处于状态Z的情况下,若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二类网络异常,移动终端可以采用禁用时长T1。具体地,移动终端可以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长达到禁用时长T1的情况下,重新尝试接入移动网络。
可理解,禁用时长T1小于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禁用时长T1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禁用时长T1可以设置为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的一半,在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为12分钟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禁用时长T1为6分钟。
S104:移动终端继续尝试接入移动网络。
在移动终端处于状态Z的情况下,若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不为第二类网络异常,则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一类网络异常。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继续尝试接入移动网络。
S105:在移动终端不处于状态Z的情况下,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是否为第二类网络异常。
在移动终端不处于状态Z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是否为第二类网络异常。可理解,移动终端不处于状态Z指的是移动终端既不处于非微动非静止状态,且不处于亮屏状态,即移动终端处于微动状态且灭屏状态,或者移动终端处于静止状态且灭屏状态。
S106: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且,在计时时长达到禁用时长T2的情况下,重新尝试接入移动网络。禁用时长T2大于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
在移动终端不处于状态Z的情况下,若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二类网络异常,移动终端可以采用禁用时长T2。具体地,移动终端可以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长达到禁用时长T2的情况下,重新尝试接入移动网络。
可理解,禁用时长T2大于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禁用时长T2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示例性的,网络异常A为第二类网络异常,网络异常A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为12分钟。若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网络异常A,则移动终端采用的禁用时长T2可以为20分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禁用时长T2可以等于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和t3的和。t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其具体数值不作限制。示例性的,t3可以为60分钟,网络异常A和网络异常B都属于第二类网络异常,并且,网络异常A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为12分钟,网络异常B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为20分钟。若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网络异常A,则移动终端采用的禁用时长T2为72分钟。若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网络异常B,则移动终端采用的禁用时长T2为80分钟。
S107: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且,在计时时长达到禁用时长T3的情况下,重新尝试接入移动网络。禁用时长T3大于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网络禁用时长。
在移动终端不处于状态Z的情况下,若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不为第二类网络异常,则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一类网络异常。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采用禁用时长T3。具体地,移动终端可以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长达到禁用时长T3的情况下,重新尝试接入LTE网络。
可理解,禁用时长T3大于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网络禁用时长,禁用时长T3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示例性的,网络异常C为第二类网络异常,网络异常C对应的补充网络禁用时长为6分钟。若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网络异常C,则移动终端采用的禁用时长T3可以为12分钟。
与步骤S106类似,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禁用时长T3可以等于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网络禁用时长和t3的和。示例性的,t3可以为40分钟,网络异常C和网络异常D都属于第二类网络异常,并且,网络异常C对应的补充网络禁用时长为6分钟,网络异常D对应的补充网络禁用时长为15分钟。若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网络异常C,则移动终端采用的禁用时长T3为46分钟。若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网络异常D,则移动终端采用的禁用时长T3为55分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二类网络异常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直接采用默认网络禁用时长。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的流程图,该网络接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201: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是否为第二类网络异常。
可理解,在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是否为第二类网络异常。
可理解,移动终端执行步骤S201之前,还可以确定接入该移动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是否达到次数阈值。若移动终端接入该移动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达到次数阈值,则移动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201,若移动终端接入该移动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未达到次数阈值,则移动终端可以继续尝试接入该移动网络。
S202: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且,在计时时长达到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重新尝试接入移动网络。
在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二类网络异常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采用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具体地,移动终端可以开始计时,并且,在计时时长达到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重新尝试接入移动网络。
S203:移动终端是否处于状态Z。其中,状态Z为非微动非静止状态,或者亮屏状态。
在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不为第二类网络异常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一类网络异常,并确定自身是否处于状态Z。可理解,状态Z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步骤S101和步骤S102,在此不再赘述。
S204:移动终端继续尝试接入移动网络。
在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不为第二类网络异常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一类网络异常,若移动终端确定当前处于状态Z,则移动终端可以继续尝试接入移动网络,而不必禁止接入该移动网络。
可理解,步骤S4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304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S205: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且,在计时时长达到禁用时长T3的情况下,重新尝试接入移动网络。禁用时长T3大于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网络禁用时长。
在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不为第二类网络异常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一类网络异常,若移动终端确定当前不处于状态Z,则移动终端可以继续尝试接入移动网络,而不必禁止接入该移动网络。
可理解,步骤S205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107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1-步骤S107和步骤S201-步骤S205中所提及的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可以具体指: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可以为:移动终端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网络异常。可理解,本申请将移动终端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所对应的LTE网络禁用时长记为PLMN+LTE禁用时长。
可理解,在移动终端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中,有一些网络异常对应的PLMN+LTE禁用时长已经在相关协议中规定。可理解,这些网络异常属于第二类LTE网络异常。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将这些网络异常对应的PLMN+LTE禁用时长记为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也就是说,本申请将相关协议中已经规定的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所对应的LTE网络禁用时长记为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
然而,在移动终端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中,有一些网络异常对应的PLMN+LTE禁用时长并没有在相关协议中规定。可理解,这些网络异常属于第一类LTE网络异常。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将这些网络异常对应的PLMN+LTE禁用时长记为补充PLMN+LTE禁用时长。也就是说,本申请将相关协议中未规定的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所对应的LTE网络禁用时长记为补充PLMN+LTE禁用时长。
可理解,补充PLMN+LTE禁用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补充PLMN+LTE禁用时长可以与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相同。例如,补充PLMN+LTE禁用时长和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都可以为12分钟。在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中,补充PLMN+LTE禁用时长可以小于或大于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例如,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可以为12分钟,而补充PLMN+LTE禁用时长可以为6分钟。
可理解,根据3GPP制定的相关协议,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可以为12分钟。在相关协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也可以为其他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上述步骤S101-步骤S107和步骤S201-步骤S205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中,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可以为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在这种情况下,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103、步骤S106和步骤S202)中所提及的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可以为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107和步骤S205)中所提及的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网络禁用时长可以为补充PLMN+LTE禁用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103)中所提及的禁用时长T1可以为基于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所设置的PLMN+LTE禁用时长,禁用时长T1小于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106)中所提及的禁用时长T2可以为基于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所设置的PLMN+LTE禁用时长,禁用时长T2大于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107和步骤S205)中所提及的禁用时长T3可以为基于补充PLMN+LTE禁用时长所设置的PLMN+LTE禁用时长,禁用时长T3大于补充PLMN+LTE禁用时长。
示例性的,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可以为12分钟,补充PLMN+LTE禁用时长可以为12分钟,则禁用时长T1可以为6分钟,禁用时长T3可以为60分钟,禁用时长T3可以为60分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采用不同的PLMN+LTE禁用时长(例如,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补充PLMN+LTE禁用时长、禁用时长T1、禁用时长T2和禁用时长T3等)可以具体通过改变相应定时器的时长来实现。
可理解,PLMN的英文全称为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指的是公共陆地移动网,由政府或它所批准的经营者,为公众提供陆地移动通信业务目的而建立和经营的网络。PLMN可以唯一标识一个通信运营商(可以简称为运营商)。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一个运营商可以对应一个PLMN。PLMN由移动国家码(Mobile Country Code,MCC)和移动网络码(Mobile Network Code,MNC)组成。PLMN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文档,在此不展开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可以为:移动终端Attach失败,以及移动终端TAU失败。可理解,3GPP制定的TS24.301中已经规定了上述两种网络异常情况对应的LTE网络禁用时长。这也就意味着,上述两种网络异常情况为第一类LTE网络异常。具体地,根据3GPP制定的TS24.301的定义,在移动终端Attach失败且尝试Attach的次数达到了5次,以及移动终端TAU失败且尝试TAU次数达到了5次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开启T3402定时器。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为12分钟。T3402定时器超时(即开启T3402定时器超过12分钟)后,移动终端再重新尝试接入LTE网络。可理解,在相关协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也可以为其他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上述步骤S101-步骤S107和步骤S201-步骤S205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中,次数阈值可以为5,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可以为移动终端Attach失败,或者移动终端TAU失败。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103、步骤S106和步骤S202)中所提及的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可以为相关协议中规定的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103)中所提及的禁用时长T1可以为基于相关协议中规定的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所设置的网络禁用时长,禁用时长T1小于该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106)中所提及的禁用时长T2可以为基于相关协议中规定的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所设置的网络禁用时长,禁用时长T2大于该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根据步骤S101-步骤S107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二类网络异常,在移动终端处于状态Z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采用禁用时长T1,且禁用时长T1小于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可以在禁用时长T1内不再接入移动网络,等超过禁用时长T1后再重新尝试接入移动网络,而在移动终端不处于状态Z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采用禁用时长T2,且禁用时长T2大于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可以在禁用时长T2内不再接入移动网络,等超过禁用时长T2后再重新尝试接入移动网络。
示例性的,相关协议中规定的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可以为12分钟,禁用时长T1可以为6分钟,禁用时长T2可以为30分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1-步骤S107和步骤S201-步骤S205中所提及的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可以具体指:移动终端接入5G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可以为:移动终端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5G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网络异常。可理解,本申请将移动终端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5G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所对应的5G网络禁用时长记为PLMN+RAT禁用时长。
可理解,在移动终端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中,有一些网络异常对应的PLMN+RAT禁用时长已经在相关协议中规定。可理解,这些网络异常属于第二类5G网络异常。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将这些网络异常对应的PLMN+RAT禁用时长记为默认PLMN+RAT禁用时长。也就是说,本申请将相关协议中已经规定的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所对应的5G网络禁用时长记为默认PLMN+RAT禁用时长。
然而,在移动终端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中,有一些网络异常对应的PLMN+RAT禁用时长并没有在相关协议中规定。可理解,这些网络异常属于第一类5G网络异常。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将这些网络异常对应的PLMN+RAT禁用时长记为补充PLMN+RAT禁用时长。也就是说,本申请将相关协议中未规定的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5G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所对应的5G网络禁用时长记为补充PLMN+RAT禁用时长。可理解,补充PLMN+RAT禁用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上述步骤S101-步骤S107和步骤S201-步骤S205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中,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可以为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5G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在这种情况下,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103、步骤S106和步骤S202)中所提及的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可以为默认PLMN+RAT禁用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107和步骤S205)中所提及的当前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网络禁用时长可以为补充PLMN+RAT禁用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103)中所提及的禁用时长T1可以为基于默认PLMN+RAT禁用时长所设置的PLMN+RAT禁用时长,禁用时长T1小于默认PLMN+RAT禁用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106)中所提及的禁用时长T2可以为基于默认PLMN+RAT禁用时长所设置的PLMN+RAT禁用时长,禁用时长T2大于默认PLMN+RAT禁用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107和步骤S205)中所提及的禁用时长T3可以为基于补充PLMN+RAT禁用时长所设置的PLMN+RAT禁用时长,禁用时长T3大于补充PLMN+RAT禁用时长。
可理解,RAT是一种无线接入技术,它适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础物理连接方法。现代移动终端可以在一个设备中支持多种无线接入技术(RAT)。例如,蓝牙、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以及3G、4G或LTE和5G。
可理解,上述步骤S101-步骤S107和步骤S201-步骤S205中所提及的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还可以具体指移动终端接入其他类型的网络,其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上文对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和移动终端接入5G网络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禁止接入移动网络的情况下,若移动终端检测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由微动状态或静止变态变成非微动非静止状态,或者移动终端由灭屏状态变成亮屏状态,移动终端可以清除数据卡,从而停止对移动网络的禁用。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可以停止计时,继续尝试接入移动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处于飞机上,并正处于禁止接入移动网络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若移动终端检测到飞机落地(例如,通过相应应用程序获取飞机落地信息),则其可以清除数据卡,从而停止对移动网络的禁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禁止接入移动网络的情况下,一旦移动终端触发搜网,其可以清除数据卡,从而停止对移动网络的禁用。
可理解,在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下,上述网络接入方法可以基于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和亮灭屏状态来控制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时的禁用时间,可以满足在不同场景下加速注网和降低功耗的需要。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接入方法。
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之后,可以确定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是否为目标运营商,还可以确定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是第一类网络异常,还是第二类网络异常。移动终端可以基于上述判断后的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时长控制策略。具体地,若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且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是第一类网络异常,移动终端可以采用小于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对应的补充网络禁用时长的网络禁用时长,然而,若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且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是第二类网络异常,移动终端可以采用小于该接入移动网络失败的情况对应的默认网络禁用时长的网络禁用时长。
下面以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阅图3,如图3所示,上述网络接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301:在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下,移动终端确定接入LTE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是否达到次数阈值。
可理解,移动终端可以发起LTE网络注册流程,一旦LTE网络注册异常,建链失败(即接入LTE网络失败),则移动终端可以确定接入LTE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并确定该接入LTE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是否达到次数阈值。若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达到次数阈值,则移动终端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302,否则,移动终端可以继续尝试接入LTE网络。
可理解,LTE网络注册流程可以包括PLMN选择、小区选择、小区驻留、随机接入和Attach请求等,具体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文档,在此不展开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采用的次数阈值为相关协议中规定的相应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采用的次数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其具体值不作限制。
可理解,移动终端可以记录接入LTE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在该连续失败次数达到次数阈值之后,移动终端可以重置记录的接入LTE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示例性的,次数阈值可以为5。在这种情况下,在移动终端记录接入LTE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达到5之后,移动终端可以将记录的接入LTE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由5重置为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可以在移动终端开机、用户全球识别卡(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插入等其他情况下重置其记录的接入LTE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
S302: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是否为第一类LTE网络异常。
可理解,在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达到次数阈值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是否属于第一类LTE网络异常。例如,若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为IMS注册失败,则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属于第一类LTE网络异常。再例如,若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为随机接入失败,则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不属于第一类LTE网络异常。
S303: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且,在计时时长达到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重新尝试接入LTE网络。
可理解,在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属于第一类LTE网络异常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采用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并开始计时。在计时时长达到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重新尝试接入LTE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计时时长达到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重置其记录的接入LTE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
S304: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是否为目标运营商。
可理解,若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不为第一类LTE网络异常,则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二类LTE网络异常。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为其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是否为目标运营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目标运营商可以为未提供2G、3G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当然,目标运营商还可以设置为其他运营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目标运营商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运营商。
S305: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且,在计时时长达到LTE网络禁用时长_1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重新尝试接入LTE网络。其中,LTE网络禁用时长_1小于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
若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移动终端可以采用LTE网络禁用时长_1,并开始计时。并且,在计时时长达到LTE网络禁用时长_1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重新尝试接入LTE网络。可理解,LTE网络禁用时长_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需要注意的是,LTE网络禁用时长_1小于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
S306: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且,在计时时长达到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重新尝试接入LTE网络。
若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不为目标运营商,移动终端可以采用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并开始计时。并且,在计时时长达到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重新尝试接入LTE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步骤S301-步骤S306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移动终端执行步骤S302之后,可以先确定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是否为目标运营商。若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则移动终端可以采用小于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的禁用时长,而不必采用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若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不为目标运营商,则移动终端可以采用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如步骤S30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情况可以为:移动终端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网络异常。根据上文,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所对应的LTE网络禁用时长为PLMN+LTE禁用时长。
在上述步骤S301-步骤S306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中,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可以为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在这种情况下,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303)中所提及的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可以为补充PLMN+LTE禁用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306)中所提及的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可以为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305)中所提及的LTE网络禁用时长_1可以为预先设置的PLMN+LTE禁用时长。并且,该预先设置的PLMN+LTE禁用时长小于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
示例性的,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可以为12分钟,该预先设置的PLMN+LTE禁用时长可以为6分钟。当然,该预先设置的PLMN+LTE禁用时长还可以为其他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情况可以为:移动终端Attach失败,以及移动终端TAU失败。
在上述步骤S301-步骤S306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中,次数阈值可以为5,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可以为移动终端Attach失败,或者移动终端TAU失败。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306)中所提及的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可以为相关协议中规定的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305)中所提及的LTE网络禁用时长_1可以为预先设置的T3402定时器的时长。并且,该预先设置的T3402定时器的时长小于相关协议中规定的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根据该网络接入方法,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二类LTE网络异常,并确定当前为其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是否为目标运营商,若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移动终端可以采用该预先设置的T3402定时器的时长,若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不为目标运营商,移动终端可以采用相关协议中规定的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
例如,相关协议中规定的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可以为12分钟,该预先设置的T3402定时器的时长可以为1分钟。当然,该预先设置的T3402定时器的时长还可以为其他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首先确定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是否为目标运营商,若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移动终端可以采用预先设置的LTE网络禁用时长,若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不为目标运营商,移动终端可以再确定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是第一类LTE网络异常,还是第二类LTE网络异常,并采用相应的LTE网络禁用时长。具体地,请参阅图4,如图4所示,该网络接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401:在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下,移动终端确定接入LTE网络的连续失败次数是否达到次数阈值。
可理解,步骤S40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301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S402: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是否为目标运营商。
可理解,步骤S4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304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S403: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且,在计时时长达到LTE网络禁用时长_2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重新尝试接入LTE网络。其中,在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一类LTE网络异常的情况下,LTE网络禁用时长_2小于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而在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二类LTE网络异常的情况下,LTE网络禁用时长_2小于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
若移动终端确定当前为其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移动终端可以采用LTE网络禁用时长_2,并开始计时。在计时时长达到LTE网络禁用时长_2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重新尝试接入LTE网络。
可理解,LTE网络禁用时长_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一类LTE网络异常的情况下,LTE网络禁用时长_2小于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而在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二类LTE网络异常的情况下,LTE网络禁用时长_2小于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
可理解,LTE网络禁用时长_1和LTE网络禁用时长_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值得注意的是,LTE网络禁用时长_1指的是在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二类LTE网络异常的情况下预先设置的LTE网络禁止时长,而LTE网络禁用时长_2可以为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一类LTE网络异常/第二类LTE网络异常的情况下预先设置的LTE网络禁止时长。
S404: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是否为第一类LTE网络异常。
若移动终端确定当前为其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不为目标运营商,则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是否为第一类LTE网络异常。若移动终端确定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一类LTE网络异常,则移动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405,否则,移动终端可以执行步骤S406。
可理解,步骤S4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302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S405: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且,在计时时长达到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重新尝试接入LTE网络。
可理解,步骤S405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303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S406: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且,在计时时长达到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重新尝试接入LTE网络。
可理解,步骤S406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306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步骤S401-步骤S406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中,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可以为针对不同运营商在接入LTE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异常。在这种情况下,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405)中所提及的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LTE网络禁用时长可以为补充PLMN+LTE禁用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406)中所提及的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可以为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403)中所提及的LTE网络禁用时长_2可以为预先设置的PLMN+LTE禁用时长。并且,若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二类LTE网络异常,该预先设置的PLMN+LTE禁用时长小于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PLMN+LTE禁用时长,若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为第一类LTE网络异常,该预先设置的PLMN+LTE禁用时长小于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补充PLMN+LTE禁用时长。
在上述步骤S401-步骤S406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中,次数阈值可以为5,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可以为移动终端Attach失败,或者移动终端TAU失败。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406)中所提及的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所对应的默认LTE网络禁用时长可以为相关协议中规定的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该网络接入方法(如步骤S403)中所提及的LTE网络禁用时长_2可以为预先设置的T3402定时器的时长。并且,该预先设置的T3402定时器的时长小于相关协议中规定的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根据该网络接入方法,具体地,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为其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是否为目标运营商,若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移动终端可以采用该预先设置的T3402定时器的时长,若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不为目标运营商,由于当前接入LTE网络失败的情况属于第二类LTE网络异常,则移动终端可以直接采用相关协议中规定的T3402定时器的默认时长。
可理解,针对采用的是目标运营商(例如,未部署有2G、3G网络的运营商)的移动终端而言,上述网络接入方法可以减少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失败时的禁用时间,移动终端更快地重新尝试接入LTE网络,提高了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的频率,使得移动终端能更快地接入LTE网络,在网络异常的情况下给用户提供了更迅速的上网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方法还可以应用在移动终端接入5G网络等其他网络的过程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装置。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外部存储器接口、内部存储器、音频模块、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耳机接口、显示屏、移动通信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的部件。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等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结构限定。
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处理器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移动终端可以通过GPU、显示屏和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显示屏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显示屏。
在本申请中,移动终端显示用户界面的能力,依赖于上述GPU、显示屏和应用处理器提供的显示功能。
内部存储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和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随机存取存储器可以由处理器直接进行读写,可以用于存储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可执行程序(例如,机器指令),还可以用于存储用户及应用程序的数据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存储可执行程序和存储用户及应用程序的数据等,可以提前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中,用于处理器直接进行读写。
在本申请中,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的代码可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上。在运行投屏应用时,移动终端可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代码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
外部存储器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外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实现扩展移动终端的存储能力。
移动终端可以通过音频模块、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耳机接口,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
音频模块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扬声器,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受话器,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麦克风,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耳机接口用于连接有线耳机。
显示屏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显示屏。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图形处理器、显示屏和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
移动通信模块可以提供应用在移动终端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受话器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与移动通信模块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提供应用在移动终端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例如,Wi-Fi网络),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可以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或将信号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其他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天线1可以和移动通信模块耦合,天线2可以和无线通信模块耦合,使得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移动终端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安卓(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移动终端的软件结构。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软件框架可以包括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库、运行时(Runtime)、硬件抽象层(HAL)和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例如,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设置、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和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一系列系统服务。系统服务是专注于特定功能的模块化组件。应用框架API所提供的功能可与系统服务通信,以访问底层硬件。例如,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和通知管理器等。这些功能模块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文档,在此不展开说明。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二维图形引擎(例如,SGL)等。这些功能模块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文档,在此不展开说明。这些功能模块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文档,在此不展开说明。
运行时(Runtime)负责系统的调度和管理。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
硬件抽象层(HAL)是位于操作系统内核与上层软件之间的接口层,其目的在于将硬件抽象化。硬件抽象层是设备内核驱动的抽象接口,用于实现向更高级别的Java API框架提供访问底层设备的应用编程接口。HAL可以提供标准界面,向更高级别的Java API框架显示设备硬件功能。HAL包含多个库模块,例如相机HAL、音频HAL等。其中每个库模块都为特定类型的硬件组件实现一个界面。为当系统框架层API要求访问便携设备的硬件时,操作系统将为该硬件组件加载库模块。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是Android操作系统的基础。内核层负责硬件的驱动程序、网络、电源、系统安全以及内存管理等功能。内核层是硬件与软件之间的一个中间层,其作用是将应用程序的请求传递给硬件。内核层可以包括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和传感器驱动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图6所示的移动终端的软件架构示意图仅作为一种示例,并不限定Android操作系统不同分层中的具体模块划分,具体可以参考常规技术中对Android操作系统软件架构的介绍。另外,本申请提供的网络接入方法还可以基于其他操作系统实现,本申请不再一一举例。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
在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一类网络异常,并且,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一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触发请求接入所述移动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类网络异常为协议中未规定有相应网络禁用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所述第一状态为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和亮灭屏状态确定的所述移动终端的整机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微动状态且灭屏状态,或者,所述第一状态为静止状态且灭屏状态;所述第一禁用时长大于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所述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为预先设置的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对应的网络禁用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并且,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二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触发请求接入所述移动网络;
其中,所述第二类网络异常为协议中规定有相应网络禁用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所述第二禁用时长大于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所述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为协议中规定的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对应的网络禁用时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并且,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三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触发请求接入所述移动网络;
其中,所述第二状态为区别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移动终端的整机状态;所述第三禁用时长小于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触发请求接入所述移动网络。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所述第一类网络异常,并且,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触发请求接入所述移动网络。
6.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接入移动网络失败;
在当前提供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为目标运营商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开始计时,并在计时时长达到第四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触发请求接入所述移动网络;所述第四禁用时长为通过时长控制策略确定的时长;
其中,所述时长控制策略包括:若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一类网络异常,所述第四禁用时长小于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或者若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所述第四禁用时长小于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所述第一类网络异常为协议中未规定有相应网络禁用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所述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为预先设置的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对应的网络禁用时长;所述第二类网络异常为协议中规定有相应网络禁用时长的网络异常情况;所述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为协议中规定的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对应的网络禁用时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长控制策略包括所述若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一类网络异常,所述第四禁用时长小于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还包括:若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所述第二类网络异常,所述第四禁用时长等于所述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长控制策略包括所述若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一类网络异常,所述第四禁用时长小于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还包括:若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所述第二类网络异常,所述第四禁用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长控制策略包括所述若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第二类网络异常,所述第四禁用时长小于第一默认网络禁用时长的情况下,还包括:若所述接入移动网络失败为所述第一类网络异常,所述第四禁用时长等于所述第一补充网络禁用时长。
10.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运营商为未提供2G、3G移动网络服务的运营商。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209175.2A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6321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9175.2A CN116321353B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9175.2A CN116321353B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1353A CN116321353A (zh) 2023-06-23
CN116321353B true CN116321353B (zh) 2023-11-24

Family

ID=86782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9175.2A Active CN116321353B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2135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125739A (ko) * 2009-05-21 2010-12-01 주식회사 케이티 패킷 교환 지원 노드 및 그의 위치 정보 갱신 방법
CN108200632A (zh) * 2018-01-18 2018-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接入lte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CN108282834A (zh) * 2018-01-18 2018-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接入lte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WO2020004773A1 (ko) * 2018-06-25 2020-0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에 액세스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2333792A (zh) * 2020-11-27 2021-02-05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失败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14040464A (zh) * 2021-11-16 2022-02-11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接入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071643A (zh) * 2020-07-30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2062627A1 (zh) * 2020-09-27 2022-03-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驻留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551111A (zh) * 2022-04-29 2022-12-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呼叫方法和装置
WO2023011226A1 (zh) * 2021-08-06 2023-02-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125739A (ko) * 2009-05-21 2010-12-01 주식회사 케이티 패킷 교환 지원 노드 및 그의 위치 정보 갱신 방법
CN108200632A (zh) * 2018-01-18 2018-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接入lte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CN108282834A (zh) * 2018-01-18 2018-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接入lte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WO2020004773A1 (ko) * 2018-06-25 2020-0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에 액세스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4071643A (zh) * 2020-07-30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2062627A1 (zh) * 2020-09-27 2022-03-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驻留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333792A (zh) * 2020-11-27 2021-02-05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失败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WO2023011226A1 (zh) * 2021-08-06 2023-02-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040464A (zh) * 2021-11-16 2022-02-11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接入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551111A (zh) * 2022-04-29 2022-12-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呼叫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1353A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86087A1 (en) 5G SA Network-Based Call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CN113676935B (zh) 一种提升通话质量的方法及终端
EP4228322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improving phone call success rate under sa network and user equipment
CN112738143B (zh) 一种账号绑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038593B (zh)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CN114938710A (zh) 侧行链路sidelink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356159B (zh) 一种驻网模式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696484A (zh) 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16321353B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CA2739027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vention of applications from initiating data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CN114125942A (zh) 一种网络资源的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4205994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操作状态同步的设备和方法
CN115226089A (zh) 通话能力监测方法、装置、终端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95698B (zh) 通话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528209B (zh) 蓝牙扫描方法、设备、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796120B (zh) 提供语音通话服务的装置和方法
CN115209491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20230345340A1 (en) Network-chan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EP4362578A1 (en) Resour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775986B (zh) 一种进程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567765A (zh) 数据转发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744346A (zh) 网络故障的处理方法、终端、接入网设备及核心网设备
CN116700915A (zh) 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7528600A (zh) 寻呼异常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8075863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