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9306A - 设备部署方法、设备部署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部署方法、设备部署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9306A
CN116319306A CN202310313217.7A CN202310313217A CN116319306A CN 116319306 A CN116319306 A CN 116319306A CN 202310313217 A CN202310313217 A CN 202310313217A CN 116319306 A CN116319306 A CN 116319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c
index value
dynamic
index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132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涛
曲兰鹏
张世瑛
谭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to CN20231031321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93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9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93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设备部署方法、设备部署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设备的部署策略,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设备指标和配置信息,设备指标包括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基于指标值,确定目标区域内的N个备选机位,N≥2;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动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生成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N个动态仿真方案;根据N个动态仿真方案,从N个备选机位中确定目标机位,以便在目标机位上部署目标设备。

Description

设备部署方法、设备部署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备部署方法、设备部署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针对部署计算机设备的应用场景,业务人员根据经验在机房内确定设备的部署机位。在将完成设备部署之后,通过检测实际运行情况对设备位置进行调整。在设备位置的调整过程中,依赖于业务人员的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优化设备的部署位置。
但是,上述设备位置的调整方案为事后评估方法,存在设备部署机位调整流程时间长、调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此外,在调整设备部署机位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人工、计算机资源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从而导致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设备部署方法、设备部署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部署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设备的部署策略,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设备指标和配置信息,设备指标包括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
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空闲机位用于放置目标设备;
基于指标值,确定目标区域内的N个备选机位,N≥2;
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动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生成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N个动态仿真方案;以及
根据N个动态仿真方案,从N个备选机位中确定目标机位,以便在目标机位上部署目标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第一静态指标值包括第一静态空间指标值、第一静态功耗指标值、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配置信息包括设备型号,第二静态指标值包括第二静态空间指标值、第二静态功耗指标值、第二静态散热指标值,位置信息包括位置坐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包括:
根据第一静态空间指标值和第二静态空间指标值之间的比较关系,确定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
根据第一静态功耗指标值和第二静态功耗指标值之间的比较关系,确定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
根据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和第二静态散热指标值之和,确定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
根据设备型号和位置坐标,确定环境到位时长,环境到位时长表征完成部署目标设备所需的时长;以及
根据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指标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根据设备型号和位置坐标,确定环境到位时长,包括:
根据位置坐标,确定空闲机位的当前配置信息和环境准备时长,环境准备时长表征部署设备所需的基本时长;
根据当前配置信息和设备型号,确定环境调整时长,环境调整时长表征调整空闲机位的环境以满足设备型号所需的时长;以及
根据环境准备时长和环境调整时长,确定环境到位时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根据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指标值,包括:
获取服务等级协议中最长的设备安装时长,服务等级协议包括多个设备型号,每个设备型号对应多个设备安装时长;
计算最长的设备安装时长和环境到位时长之间的差值;以及
将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差值的乘积作为指标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还包括:
根据位置坐标和位置配置策略,确定位置调节系数;
根据设备型号和数量配置策略,确定数量调节系数;
根据位置调节系数和/或数量调节系数,确定总调节系数;以及
根据总调节系数、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指标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配置信息还包括配置起始时刻,动态仿真方案包括资源动态变化信息;第一动态指标值包括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值,第二动态指标值包括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值和动态散热指标值;
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动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生成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N个动态仿真方案,包括:
获取环境到位时长,环境到位时长是根据位置坐标和设备型号确定的;
根据配置起始时刻和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有序时间序列;
利用有序时间序列处理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值、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值和动态散热指标值,得到符合有序时间序列的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以及
根据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生成资源动态变化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根据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生成资源动态变化信息,包括:
根据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确定动态功耗指标计算值;
根据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确定动态散热指标计算值;以及
根据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动态功耗指标计算值和动态散热指标计算值,生成与资源动态变化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
将动态仿真方案展示于目标终端设备的可视化页面,可视化页面内包括时间标尺,以便用户通过操作时间标尺获取多个时刻的资源动态变化情况,时间标尺是根据有序时间序列确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根据N个动态仿真方案,从N个备选机位中确定目标机位,包括:
根据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资源动态变化信息,从N个备选机位中确定目标机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动态仿真方案包括位置视图;
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动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生成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N个动态仿真方案,还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三维视图和备选机位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
在三维视图中的目标位置坐标处,生成与设备型号对应的预设标识,以得到位置视图。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部署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设备的部署策略,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设备指标和配置信息,设备指标包括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空闲机位用于放置目标设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指标值,确定目标区域内的N个备选机位,N≥2;
仿真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动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生成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N个动态仿真方案;以及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N个动态仿真方案,从N个备选机位中确定目标机位,以便在目标机位上部署目标设备。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设备部署方法。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上述设备部署方法。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设备部署方法。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目标设备的第一静态指标值和目标区域的第二静态指标值计算指标值,进行初步筛选,从多个空闲机位中确定N个备选机位,在静态角度实现了部署机位的初步筛选,能够降低指标计算难度、提高计算效率。通过使用第一动态指标值和第二动态指标值从多个备选机位中进一步确定目标机位,在动态角度实现了部署机位的二次筛选,能够进一步提升目标机位的选取准确度。本公开的实施例结合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能够实现不同颗粒度的设备部署机位规划,提高了部署效率、减少了计算工作量。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仿真预测目标区域从开始部署到完成部署的运行情况,将目标设备运行效果的检测和调整操作均提前至规划阶段,无需在实际部署出现问题后返工调整,提高了部署效率、减少了部署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内容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部署方法的应用场景;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部署方法的流程图;
图3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指标值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3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资源动态变化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具体实施例的动态功耗指标值的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仿真模型的架构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仿真计算模块的架构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部署装置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设备部署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数据(如包括但不仅限于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和应用等处理,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了必要保密措施,且不违背公序良俗。
在数据中心的机房部署设备的场景中,针对相同配置的服务器设备,在机房内不同的安装机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将待部署设备直接安装在空机柜中,虽然简单可行,但是由于待部署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距离较远,使得光纤等信息传输介质增加,导致资源浪费。如果安装在已经放置设备的机柜中,如果匹配不合适,使得机柜局部热点超过电力负荷,导致机柜掉电,影响设备运行。
在传统模式中,上述机房资源的使用效果一般是通过事后评估的方法确定的,即先部署设备,然后根据实际使用结果做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调整机位解决问题。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设备部署机位调整流程时间长、调整效率低。
此外,在上述事后评估方法中,设备机位的调整效果依赖于业务人员的实际操作经验。针对包括上万态设备的大型数据中心,仅依靠业务人员的实际操作经验实现设备部署机位的最优化,会导致工作量庞大、调整效率非常低、且调整效果不佳。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部署方法,包括:根据目标设备的部署策略,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设备指标和配置信息,设备指标包括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空闲机位用于放置目标设备;基于指标值,确定目标区域内的N个备选机位,N≥2;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动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生成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N个动态仿真方案;以及根据N个动态仿真方案,从N个备选机位中确定目标机位,以便在目标机位上部署目标设备。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部署方法的应用场景。需要注意的是,图1所示仅为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的技术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本公开实施例不可以用于其他设备、系统、环境或场景。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应用场景100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服务器104、网络105、第一传感器106、第二传感器107和第三传感器108。网络105用以在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服务器104、第一传感器106、第二传感器107和第三传感器108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5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和服务器104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网络105与第一传感器106、第二传感器107和第三传感器108中的至少一个进行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
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购物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仅为示例)。
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104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第一传感器106、第二传感器107和第三传感器108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的后台管理服务器(仅为示例)。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传感器数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例如根据用户请求获取或生成的网页、信息、或数据等)反馈给终端设备。
传感器106、107、108可以是各种用于监测机房区域环境信息的传感设备,如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机房内的散热情况;如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机柜的承重情况。传感器还包括功率计、摄像头、实时设备监测组件等通过编程实现的具有数据检测功能的监测单元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部署方法一般可以由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和/或服务器104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部署装置一般可以设置于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和/或服务器104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部署方法也可以由不同于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和/或服务器104且能够与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和/或服务器104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部署装置也可以设置于不同于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和/或服务器104且能够与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和/或服务器104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中。
例如,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第二静态指标值、第二动态指标值等可以由传感器106、107、108其中任意至少之一提供,并传输给第一终端设备101、第二终端设备102、第三终端设备103和/或服务器104(如第一终端设备101)。然后,第一终端设备101可以在本地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部署方法,或者将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第二静态指标值、第二动态指标值等发送到其他终端设备、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并由接收该些指标信息的其他终端设备、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来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部署方法。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设备部署方法、设备部署装置、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可用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领域,也可用于除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领域之外的任意领域,本公开设备部署方法、设备部署装置、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应用领域不做限定。
以下将基于图1描述的场景,通过图2~图4对公开实施例的设备部署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部署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方法200包括操作S210~S250。
在操作S210,根据目标设备的部署策略,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设备指标和配置信息,设备指标包括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目标设备包括用于获取、处理、传输计算机信息的服务器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部署策略的形式包括业务工单。业务人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获取业务工单,并将获取的业务工单输入设备部署系统/装置,以便设备部署系统/装置根据业务工单确定待部署的目标设备的目标机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对目标设备的设备指标和目标区域的区域指标进行分析,可以从目标区域内确定待部署目标设备的位置。目标区域为待部署目标区域的区域。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设备指标包括与设备对应的标准指标的指标值。区域指标包括机房内待部署设备的区域对应的标准指标的指标值。标准指标包括:空间指标、功耗指标和散热指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针对设备,空间指标包括设备的重量和物理空间(单位为U);功耗指标包括设备的使用功耗;散热指标包括设备的散热情况。
针对区域,空间指标包括区域内每个机柜的承重、已占用的物理空间等;功耗指标包括区域内每个机柜的使用功耗;散热指标包括整个区域的散热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配置信息用于表征目标设备的硬件配置信息,包括接口数量、设备类型等。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目标设备的第一静态指标值为单一固定值,表征目标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设备指标的平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与设备的运行时段、运行负载相关,是一个动态的波动曲线。
例如,针对功耗指标,第一静态指标值包括设备的平均功耗值,第一动态指标值包括设备功率随时间、随负载变化的波动规律。
在操作S220,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目标区域可以以机房为单位、以机柜为单位或者以楼层为单位。目标区域内包括多个空闲机位和多个占用机位,占用机位表示该机位上已经部署有设备。空闲机位可以用于部署目标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与目标区域对应的位置信息包括目标区域内多个机柜、每个机柜内的多个机位的位置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静态指标值为目标区域内与区域指标对应的单一固定值,表征目标区域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区域指标的平均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指标值表征目标区域内机房资源的使用情况。例如,指标值越高表征机房资源的使用效率越高,指标值越低表征机房资源的使用效率越低。
将目标设备的第一静态指标值和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结合,可以计算将目标设备部署在目标区域内任意一个空闲机位后的指标值,以便通过指标值表征该空闲机位是否是目标设备的最优部署机位。
在操作S230,基于指标值,确定目标区域内的N个备选机位,N≥2。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之后,在指标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从目标区域内的多个空闲机位中确定N个备选机位。
例如,将可以指标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从最大的指标值开始向指标值减小的方向依次选取N个指标值,并与N个指标值对应的N个空闲机位确定为N个备选机位。
在操作S240,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动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生成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N个动态仿真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从目标区域的多个空闲机位中确定N个备选机位之后,针对N个备选机位中的每个备选机位,利用仿真模型仿真计算从开始部署到完成部署过程中机房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生成N个动态仿真方案,以便根据动态仿真方案确定一个最优的目标机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仿真模型的输入可以包括:目标设备的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和配置信息、以及目标区域的第二动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仿真模型根据输入仿真预测目标区域在未来时段内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其中,未来时段包括部署前、部署中和部署后三个阶段。
在操作S250,根据N个动态仿真方案,从N个备选机位中确定目标机位,以便在目标机位上部署目标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目标设备的设备指标会随着时间和设备负载发生变化。由此,在部署目标设备的过程中,设备指标并非固定不变,通过采用目标设备的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以及目标区域的第二动态指标值等信息,可以在时间维度模拟出备选机位的具体变化信息,以便确定最优的部署机位。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目标设备的第一静态指标值和目标区域的第二静态指标值计算指标值,进行初步筛选,从多个空闲机位中确定N个备选机位,在静态角度实现了部署机位的初步筛选,能够降低指标计算难度、提高计算效率。通过使用第一动态指标值和第二动态指标值从多个备选机位中进一步确定目标机位,在动态角度实现了部署机位的二次筛选,能够进一步提升目标机位的选取准确度。本公开的实施例结合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能够实现不同颗粒度的设备部署机位规划,提高了部署效率、减少了计算工作量。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仿真预测目标区域从开始部署到完成部署的运行情况,将目标设备运行效果的检测和调整操作均提前至规划阶段,无需在实际部署出现问题后返工调整,提高了部署效率、减少了部署资源的浪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静态指标值包括第一静态空间指标值、第一静态功耗指标值、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配置信息包括设备型号,第二静态指标值包括第二静态空间指标值、第二静态功耗指标值、第二静态散热指标值,位置信息包括位置坐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第一静态空间指标值和第二静态空间指标值之间的比较关系,确定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
根据第一静态功耗指标值和第二静态功耗指标值之间的比较关系,确定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
根据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和第二静态散热指标值之和,确定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
根据设备型号和位置坐标,确定环境到位时长,环境到位时长表征完成部署目标设备所需的时长。
根据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指标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表征物理空间维度上,目标设备是否可以安装在机房内的某个空闲机位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静态空间指标值包括设备规格,可以通过目标设备上的厂商测量标签确定。第二静态空间指标值包括机柜剩余空间。第一静态空间指标值和第二静态空间指标值之间的比较关系包括设备规格是否小于机柜剩余空间。
例如,如果机柜剩余空间大于设备规格,则表示该机柜在物理规格上可承载目标设备,对应的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为1;反之,如果机柜剩余空间小于等于设备规格,表明机柜承载目标设备后会超重,使得机柜存在倒塌的风险,此时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为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表征功耗维度上,目标设备是否可以安装在机房内的某个空闲机位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静态功耗指标值包括目标设备的平均电量(或者平均耗电),可以基于对相同类型或相同用途的设备的历史测量结果确定。第二静态空间指标值包括机柜剩余电量。第一静态功耗指标值和第二静态功耗指标值之间的比较关系包括平均电量是否小于机柜剩余电量。
例如,如果机柜剩余电量大于平均电量,则表示该机柜在用电标准上上可承载目标设备,对应的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为1;反之,如果机柜剩余电量小于等于平均电量,表明机柜承载目标设备后用电量会超出用电规格,使得机柜的用电插座存在超负荷运行的风险,此时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为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表征散热维度上,目标设备是否可以安装在机房内的某个空闲机位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以常见的机柜下送风机房为例,所有的机柜冷量都来自于地板之下。由此,位于机柜下部的设备,不仅更容易得到来自空调的冷量,散热效果好,而且由于冷量传导距离短,热量损耗会相对更少,制冷效率会更高,机房资源利用率就越高。由此,根据目标设备部署在机柜的位置,可以确定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
例如,以1个6层机柜为例,机柜最下层空间部署的设备的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为1.5,往上依次是1.3、1.2、1.1、1.0、0.8,具体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分布可以按照机柜散热模型来使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散热指标值表征目标区域的静态散热信息,考虑到目标区域的散热情况随着时间、季节等信息而变化。由此,在计算静态散热指标值的情况下,第二散热指标值可以为当前季节下白天时段的平均散热量,可以有区域散热模型来使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机房部署规划需要考虑时间因素,需要结合设备能够到位使用的时间,来确定某一个空闲机位是否为最合适的机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环境到位时长表征完成部署目标设备所需的时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设备型号和位置坐标,确定环境到位时长,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位置坐标,确定空闲机位的当前配置信息和环境准备时长,环境准备时长表征部署设备所需的基本时长。
根据当前配置信息和设备型号,确定环境调整时长,环境调整时长表征调整空闲机位的环境以满足设备型号所需的时长。
根据环境准备时长和环境调整时长,确定环境到位时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环境准备时长是指数据中心各个部门部署一个设备必须执行的工作耗时,所有机位的环境准备时长都是相同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前配置信息表征空闲机位当前的网络资源配置情况,包括是否配置光纤、网线以及配置的数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每个空闲机位的配置情况不同,例如,空闲机位A已经配置有网线,空闲机位B没有配置网线。
针对不同设备型号,所需的环境资源也不同。例如,C设备型号需要1根网线,D设备型号需要2根网线。由此,多个设备型号和多个坐标位置对应多个环境到位时长。因此,根据设备型号和空闲机位的当前配置信息,可以确定环境调整时长。
例如,对于第1排第2个装机位置的机位(1,2),当前配置信息为配置1根网线,没有配置光纤。A设备型号的目标设备需要2根网线和3根光纤,B设备型号的目标设备需要1根网线和3根光纤。由此,B设备型号的环境调整时长小于A型号的环境调整时长,使得B设备型号的环境到位时长小于A型号的环境到位时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确定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环境到位时长之后,可以根据上述信息确定某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
本公开的实施例,由于部署时间也会影响部署效率,因此,在确定每个空闲机位是否为最合适的机位时,不仅考虑空间、功耗、散热等静态资源,还创造性地将设备能够到位使用的时间考虑在内,同时在空间和时间维度进行位置规划,可以提高机位部署的准确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指标值,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服务等级协议中最长的设备安装时长,服务等级协议包括多个设备型号,每个设备型号对应多个设备安装时长。
计算最长的设备安装时长和环境到位时长之间的差值。
将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差值的乘积作为指标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Level Agreement,SLA)是关于网络服务供应商和客户间的协议,定义了服务类型、服务质量和客户付款等。服务等级协议包括多个设备型号,每个设备型号对应多个设备安装时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将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作为X,将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作为Y、将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作为Z,将环境到位时长作为T,将最长的设备安装时长确定为N,可以根据X、Y、Z、T、N计算空闲机位的指标值。
计算指标值的过程满足公式:
P(a,b)=X*Y*Z*(N-T) (1)
其中,P(a,b)表示第a排,第b个装机位置的空闲机位的指标值。
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比较环境到位时长和之前安装设备的时长,可以将历史因素考虑内,更好地确定备选机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位置坐标和位置配置策略,确定位置调节系数。
根据设备型号和数量配置策略,确定数量调节系数。
根据位置调节系数和/或数量调节系数,确定总调节系数。
根据总调节系数、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指标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位置配置策略表征基于空闲机位位置的调节策略,数量配置策略表征基于数量的调节策略。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位置配置策略和数量配置策略可以实时从配置库内获取。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位置配置策略包括:针对多个机柜,优先摆放空闲机位少的机位。
例如,空闲机位A为(1,1,2),表征第1个机柜的第1排第2个机位;空闲机位B为(2,1,2)表征第2个机柜的第1排第2个机位。由于第1个机柜内存在3个空闲机位,第2个机柜内存在5个空闲机位,空闲机位A的位置调节系数大于空闲机位B的位置调节系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位置配置策略还包括:优先摆放设备资源丰富发机位。
例如,空闲机位A为(1,1,2)内配置有1根网线和1根光纤;空闲机位B为(2,1,2)内配置有1根网线。空闲机位A的位置调节系数大于空闲机位B的位置调节系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位置配置策略还包括:未处于维护状态的机位优先。在维护机位时,安装目标设备需要等到机位维护完成之后才能开始部署,导致部署目标设备浪费额外的等待时长,从而影响配置效率。由此,未处于维护状态的机位的位置调节系数大于处于维护状态的机位的位置调节系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数量配置策略包括:优先安装数量最多的设备类型。
例如,在第一目标设备的设备类型为X时,由于设备类型X的设备在整个机房内的数量最多,由此,第一目标设备的数量调节系数大于设备类型为Y的第二目标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将位置调节系数或数量调节系数确定为总调节系数;或者将位置调节系数和数量调节系数的乘积作为总调节系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总调节系数、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指标值的过程满足公式:
P(a,b)=K*X*Y*Z*(N-T) (2)
其中,K表示总调节系数,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作为X,将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作为Y、将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作为Z,将环境到位时长作为T,将最长的设备安装时长确定为N。
由于部署时间也会影响部署效率,本公开的实施例不仅考虑空间、功耗、散热、时间,还考虑到机房实际维护情况、机柜摆放情况等实际因素,通过位置配置策略和/或数量配置策略确定总调节系数,灵活、符合实际情况地确定备选机位,从而提高确定目标机位的准确性。
图3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指标值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A所示,应用场景300A包括利用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二静态指标值、位置信息和配置信息确定指标值的过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目标设备的第一静态指标值包括第一静态空间指标值3201、第一静态功耗指标值3203、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3205,配置信息包括设备型号3207。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目标区域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包括第二静态空间指标值3202、第二静态功耗指标值3204、第二静态散热指标值3208,位置信息包括位置坐标3208。
根据第一静态空间指标值3201和第二静态空间指标值3202,确定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3209。
根据第一静态功耗指标值3203和第二静态功耗指标值3204,确定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3210。
根据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3205和第二静态散热指标值3206,确定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3211。
根据设备型号3207和位置坐标3208,确定环境等待时长3212。
根据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3209、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3210、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3211和环境等待时长3212,确定指标值3213。
作为本公开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还可以根据设备型号3207确定数量调节系数,根据位置坐标确定位置调节系数,根据数量调节系数和/或位置调节系数确定总调节系数。根据总调节系数、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3209、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3210、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3211和环境等待时长3212,确定指标值3213。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动态仿真方案包括资源动态变化信息。
配置信息还包括配置起始时刻,第一动态指标值包括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值,第二动态指标值包括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值和动态散热指标值。
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动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生成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N个动态仿真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环境到位时长,环境到位时长是根据位置坐标和设备型号确定的;
根据配置起始时刻和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有序时间序列;
利用有序时间序列处理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值、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值和动态散热指标值,得到符合有序时间序列的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以及
根据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生成资源动态变化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环境到位时长可以是在计算上述指标值的过程中确定并作为必选参数存储的。在此,可以通过直接获取得到环境到位时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环境到位时长还可以是根据位置坐标和设备型号再次确定的,具体确定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确定配置起始时刻和环境到位时长之后,可以从配置起始时刻开始,生成一个沿着时间变化的有序时间序列。其中,有序时间序列包括三个时间段:部署前阶段、部署中阶段和部署后阶段,部署中阶段的时长为环境到位时长,部署前阶段的时长为第一预设时长,部署后阶段的时长为第二预设时长。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第一预设时长为环境到位时长的三分之一,第二预设时长为环境到位时长的三分之一。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包括三个时间段的有序时间序列,可以生成从部署前到部署中、从部署中到部署后整个目标区域的资源动态变化情况,清楚、明确地表征该备选机位的使用对整个机房的影响,从而根据动态信息更准确地确定目标机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值、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值和动态散热指标值可以是24h内或4个季节中的功耗和散热的动态变化曲线/规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利用有序时间序列处理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值、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值和动态散热指标值包括:从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值、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值和动态散热指标值中选取与有序时间序列相匹配的时间段,并确定与该时间段对应的指标值,形成符合有序时间序列的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目标设备的散热情况的浮动很小,但是目标区域的散热情况与机房内外环境、天气等原因都有关。由此,在生成资源动态变化信息的过程中,根据目标设备的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和目标区域的动态散热指标序列来确定目标区域的动态散热情况。然后根据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生成资源动态变化信息
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生成有序时间序列,并基于多个指标,生成仿真方案,可以确定有序时间序列内机房的资源仿真变化,有助于从备选机位中更准确地确定目标机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生成资源动态变化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确定动态功耗指标计算值;
根据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确定动态散热指标计算值;以及
根据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动态功耗指标计算值和动态散热指标计算值,生成与资源动态变化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都是基于有序时间序列进行变化的。在任意一个时间点,将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中该时间点下的功耗指标值减去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中该时间点下的功耗指标值,即可得到该时间点下的动态功耗指标计算值,从而生成基于有序时间序列的动态功耗指标计算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是固定的,由此,可以将动态散热指标序列中每一个时刻的动态散热指标增加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即可得到符合有序时间序列的动态散热指标计算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动态功耗指标计算值和动态散热指标计算值,生成与资源动态变化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在有序时间序列的每个时刻,都按照公式(1)计算当前时刻下的指标值。在确定有序时间序列中每个时刻的指标值之后,即可按照有序时间序列形成资源动态变化信息。
图3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资源动态变化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B所示,应用场景300B包括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配置信息、第二动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生成资源动态变化信息的过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环境等待时长3212是根据设备型号3207和位置坐标3208确定的。
根据环境到位时长3212和配置起始时刻3401,可以确定有序时间序列3403。利用有序时间序列3403分别处理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值3402、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值3404和动态散热指标值3405,分别得到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3406、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3407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3408。
通过比较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3406和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3407,可以计算得到动态功耗指标值3410。
通过比较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3409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3408,计算得到动态散热指标计算值3411。
根据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3209、动态功耗指标值3410和动态散热指标计算值3411,生成资源动态变化信息3412。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动态功耗值与设备负载和设备使用时刻相关。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具体实施例的动态功耗指标值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应用场景400表征高负载状态和低负载状态下,同一个设备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如图4所述,高负载状态下,设备的功率均高于低负载状态下的功率。10:00~24:00时段内,高负载状态下设备的功耗值在0.6kw附近浮动,低负载状态下设备的功耗值在0.5kw附近浮动;00:00~10:00时段内,高负载状态下设备的功耗值在0.525kw附近浮动,低负载状态下设备的功耗值在0.475kw附近浮动。
由此,高负载状态的功率均高于低负载状态的功率;10:00~24:00时段内的功率均大于00:00~10:00时段内的功耗。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基于对功耗的实际检测数据确定第一动态功耗值,例如,通过20%的变化系数对基准线(如0.6kw、0.5kw、0.525kw、0.475kw)进行处理,得到变化的第一动态功耗值。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电源分配单元(Power Distribution Unit,PDU),也称为机柜用电源分配插座确定功耗情况。但是,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一动态功耗值与时间存在变化关系,通过PDU无法检测到功耗与时间的变化情况,因此,可以通过设备检测插件获取动态功耗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确定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资源动态变化信息之后,可以将N个资源动态变化信息展示于目标终端设备的可视化页面,可视化页面内包括时间标尺,以便用户通过操作时间标尺获取多个时刻的资源动态变化情况,时间标尺是根据有序时间序列确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将N个备选机位的指标值展示于可视化界面,使得用户可以直观的看到推荐的N个备选机位的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拖动可视化界面内的时间标尺,看到未来不同时间段机房资源的变化情况。需要说明的是,配置起始时刻通常在当前时刻之后,由此,部署前、部署中和部署后目标区域的资源动态变化均为仿真确定的。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基于时间和空间仿真模拟出部署过程资源的变化情况,不仅能够解决设备放在哪里合适的问题还能推演未来可选时间点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情况,有助于后续对机房容量进行系统风险分析、无需重新测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资源动态变化信息,从N个备选机位中确定目标机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从N个备选机位中选取动态功耗指标计算值最大的备选机位,并将该备选机位确定为目标机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从N个备选机位中选取动态散热指标计算值最大的备选机位,并将该备选机位确定为目标机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将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资源动态变化信息真实与目标终端设备,通过响应于用户的预设操作,确定目标机位。
例如,响应于用户对第n个备选机位的选择操作,将第n个备选机位确定为目标机位,n大于等于1,且n小于等于N。
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根据静态资源确定备选机位之后,再依据动态变化情况确定目标机位,结合动态资源和静态资源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目标机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动态仿真方案包括位置视图。
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动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生成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N个动态仿真方案,还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三维视图和备选机位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
在三维视图中的目标位置坐标处,生成与设备型号对应的预设标识,以得到位置视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动态仿真方案包括资源动态变化信息和位置视图,在确定资源动态变化信息之前、之后或同时,可以确定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位置视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目标区域的3D视图可以作为模板存储于仿真模型中,例如,以机房为单位形成模板。目标设备的视图也可以作为预设标识存储于仿真模型中,例如,带有文字标识的长方体块。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获取目标区域的三维视图之后,在三维视图中的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处生成预设标识,以便将N个备选机位均展示于同一个三维视图中,减小资源占用量和资源处理量。
例如,在目标区域的3D视图中的N个目标位置坐标处,生成与设备型号对应的预设标识,得到包括N个备选机位的3D视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动态仿真方案还包括交付时间预估,可以作为参数与资源动态变化信息共同进行展示于目标终端设备的可视化页面。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仿真模型的架构图。
如图5所示,仿真模型的架构500包括输出模块501、仿真计算模块502、配置模块503、3D建模模块504、设备能耗模块505、机柜能耗模块506和工单模块507。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输出模块501用于输出确定的备选机位和/或目标机位的位置坐标,以及动态仿真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配置模块503是数据中心静态信息汇总的模块,信息来源包括机房、设备以及维护提供信息。其中,机房信息包括机房整体的物理空间规格、每一个机柜的承重设计、物理空间(以U为单位)、机柜内部已经具备的网络条件(是否具备光纤、网线以及对应数量)以及每个机柜已经使用的机柜空间。
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在采购阶段明确的物理规格(以U为单位)、设备的硬件配置。
维护信息包括应数据中心在环境准备阶段的SLA的情况,例如,硬件上架时间、网络部署时间、系统安装时间以及如遇资源不足需要调整资源所用的时间(例如增加网络跳线、调整机柜电源的时间)。其中,硬件上架时间、网络部署时间、系统安装时间用于确定环境准备时长,资源不足需要调整资源所用的时间为环境调整时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3D建模模块504包括数据中心机房的等比例模型,用于仿真实现机房资源的动态展示和3D模型的展示。3D建模模块504支持从数据中心-机房-模块-机柜-设备的逐层选择和展示,真实反映机房内部布局,以及机房基础设施使用情况。
设备能耗模块505包括第一功耗单元和第一散热单元。第一功耗单元用于检测和统计多个型号的设备的功耗信息,第一散热单元用于通过热成像设备对设备在机房内的散热信息进行采集,并形成该配置的设备散热模型用于后续的计算。
机柜能耗模块506的模式与设备能耗模块505类似,但是关注的范围是以机柜为单位。机柜能耗模块506包括第二功耗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第二功耗单元用于检测和统计多个机柜的功耗信息,散热单元用于通过热成像设备对机柜在机房内的散热信息进行采集,并形成该机柜散热模型用于后续的计算。
机柜能耗模块506还用于获取供电指标。供电指标是指该机柜在设计阶段就固定的,是指该机柜最多能承载的供电上限。例如目前中密度机房的机柜用电一般为5KW,机柜中所有机器的用电和不能超过5KW。
工单模块507是数据中心待部署设备的信息提供单元。目标设备的部署策略可以以工单的形式输入工单模块507。工单模块507包括设备型号、配置信息、配置起始时刻和就位时刻要求等输入信息。在仿真阶段,这些信息将用于仿真模型的计算输入。
仿真计算模块502综合运用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进行计算和仿真。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仿真计算模块的架构图。
如图6所示,仿真计算模块的架构600包括空间仿真计算单元601、性能仿真计算单元602和时效仿真计算单元603。
空间仿真计算单元601用于根据第一静态空间指标值和第二静态空间指标值之间的比较关系,确定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
性能仿真计算单元602用于根据第一静态功耗指标值和第二静态功耗指标值之间的比较关系,确定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以及根据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和第二静态散热指标值之和,确定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
性能仿真计算单元602还用于根据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确定动态散热指标计算值;以及根据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确定动态功耗指标计算值。
时效仿真计算单元603用于根据设备型号和位置坐标,确定环境到位时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空间仿真计算单元601、性能仿真计算单元602和时效仿真计算单元603之间互相进行信息传输,其中任意一个仿真计算单元都可以接收来自另外两个仿真计算单元的信息,并计算指标值或生成动态仿真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仿真计算模块的架构600还包括综合仿真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空间仿真计算单元601、性能仿真计算单元602和时效仿真计算单元603的静态指标计算值和/或动态指标计算值,并生成指标值和/或动态仿真方案。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设备部署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设备部署装置70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710、计算模块720、第二确定模块730、仿真计算模块740和第三确定模块750。
第一确定模块710,用于根据目标设备的部署策略,确定与目标设备对应的设备指标和配置信息,设备指标包括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71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10,在此不再赘述。
计算模块720,用于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空闲机位用于放置目标设备。在一实施例中,计算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20,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确定模块730,用于基于指标值,确定目标区域内的N个备选机位,N≥2。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73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30,在此不再赘述。
仿真计算模块740,用于根据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动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生成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N个动态仿真方案。在一实施例中,仿真计算模块74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40,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确定模块750,用于根据N个动态仿真方案,从N个备选机位中确定目标机位,以便在目标机位上部署目标设备。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确定模块75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50,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静态指标值包括第一静态空间指标值、第一静态功耗指标值、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配置信息包括设备型号,第二静态指标值包括第二静态空间指标值、第二静态功耗指标值、第二静态散热指标值,位置信息包括位置坐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模块720包括第一计算单元、第二计算单元、第三计算单元、第四计算单元和第五计算单元。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静态空间指标值和第二静态空间指标值之间的比较关系,确定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静态功耗指标值和第二静态功耗指标值之间的比较关系,确定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和第二静态散热指标值之和,确定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设备型号和位置坐标,确定环境到位时长,环境到位时长表征完成部署目标设备所需的时长。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指标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四计算单元包括第一时长计算子单元、第二时长计算子单元和第三时长计算子单元。
第一时长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位置坐标,确定空闲机位的当前配置信息和环境准备时长,环境准备时长表征部署设备所需的基本时长。
第二时长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当前配置信息和设备型号,确定环境调整时长,环境调整时长表征调整空闲机位的环境以满足设备型号所需的时长。
第三时长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环境准备时长和环境调整时长,确定环境到位时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五计算单元包括第一指标计算子单元、第二指标计算子单元和第三指标计算子单元。
第一指标计算子单元用于获取服务等级协议中最长的设备安装时长,服务等级协议包括多个设备型号,每个设备型号对应多个设备安装时长。
第二指标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最长的设备安装时长和环境到位时长之间的差值。
第三指标计算子单元用于将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差值的乘积作为指标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模块720还包括第六计算单元、第七计算单元、第八计算单元和第九计算单元。
第六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位置坐标和位置配置策略,确定位置调节系数。
第七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设备型号和数量配置策略,确定数量调节系数。
第八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位置调节系数和/或数量调节系数,确定总调节系数。
第九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总调节系数、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指标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配置信息还包括配置起始时刻,动态仿真方案包括资源动态变化信息。仿真计算模块740包括第一仿真计算单元、第二仿真计算单元、第三仿真计算单元和第四仿真计算单元。
第一仿真计算单元用于获取环境到位时长,环境到位时长是根据位置坐标和设备型号确定的。
第二仿真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配置起始时刻和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有序时间序列。
第三仿真计算单元用于利用有序时间序列处理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值、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值和动态散热指标值,得到符合有序时间序列的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
第四仿真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生成资源动态变化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四仿真计算单元包括第一仿真计算子单元、第二仿真计算子单元和第三仿真计算子单元。
第一仿真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确定动态功耗指标计算值。
第二仿真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确定动态散热指标计算值。
第三仿真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动态功耗指标计算值和动态散热指标计算值,生成与资源动态变化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设备部署装置700还包括展示模块,用于将动态仿真方案展示于目标终端设备的可视化页面,可视化页面内包括时间标尺,以便用户通过操作时间标尺获取多个时刻的资源动态变化情况,时间标尺是根据有序时间序列确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三确定模块750包括机位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与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资源动态变化信息,从N个备选机位中确定目标机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动态仿真方案还包括位置视图。仿真计算模块740包括第五仿真计算单元。第五仿真计算单元包括第四仿真计算子单元和第五仿真计算子单元。
第四仿真计算子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三维视图和备选机位的目标位置坐标。
第五仿真计算子单元用于在三维视图中的目标位置坐标处,生成与设备型号对应的预设标识,以得到位置视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确定模块710、计算模块720、第二确定模块730、仿真计算模块740和第三确定模块750中的任意多个模块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或者,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确定模块710、计算模块720、第二确定模块730、仿真计算模块740和第三确定模块75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第一确定模块710、计算模块720、第二确定模块730、仿真计算模块740和第三确定模块75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设备部署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如图8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处理器801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例如CPU)、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801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801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在RAM 803中,存储有电子设备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801、ROM802以及RAM 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处理器801通过执行ROM 802和/或RAM 803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需要注意,所述程序也可以存储在除ROM 802和RAM 8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处理器801也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设备8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805,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电子设备8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输入/输出I/O接口805的以下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8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8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8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809。通信部分8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8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805。可拆卸介质8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8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808。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装置/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装置/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上文描述的ROM 802和/或RAM 803和/或ROM 802和RAM 8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时,该程序代码用于使计算机系统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上述方法。
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8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装置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依托于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等有形存储介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也可以在网络介质上以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分发,并通过通信部分809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811被安装。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网络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8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8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设备、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具体地,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诸如Java,C++,python,“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设备部署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设备的部署策略,确定与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设备指标和配置信息,所述设备指标包括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
根据所述第一静态指标值、所述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所述空闲机位用于放置所述目标设备;
基于所述指标值,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内的N个备选机位,N≥2;
根据所述第一静态指标值、所述第一动态指标值、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动态指标值和所述位置信息,生成与所述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N个动态仿真方案;以及
根据所述N个动态仿真方案,从所述N个备选机位中确定目标机位,以便在所述目标机位上部署所述目标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静态指标值包括第一静态空间指标值、第一静态功耗指标值、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设备型号,所述第二静态指标值包括第二静态空间指标值、第二静态功耗指标值、第二静态散热指标值,所述位置信息包括位置坐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静态指标值、所述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静态空间指标值和所述第二静态空间指标值之间的比较关系,确定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
根据所述第一静态功耗指标值和所述第二静态功耗指标值之间的比较关系,确定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
根据所述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和所述第二静态散热指标值之和,确定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
根据所述设备型号和所述位置坐标,确定环境到位时长,所述环境到位时长表征完成部署所述目标设备所需的时长;以及
根据所述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所述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所述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所述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所述指标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设备型号和所述位置坐标,确定环境到位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坐标,确定所述空闲机位的当前配置信息和环境准备时长,所述环境准备时长表征部署设备所需的基本时长;
根据所述当前配置信息和所述设备型号,确定环境调整时长,所述环境调整时长表征调整所述空闲机位的环境以满足所述设备型号所需的时长;以及
根据所述环境准备时长和所述环境调整时长,确定所述环境到位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所述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所述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所述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所述指标值,包括:
获取服务等级协议中最长的设备安装时长,所述服务等级协议包括多个设备型号,每个设备型号对应多个设备安装时长;
计算所述最长的设备安装时长和所述环境到位时长之间的差值;以及
将所述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所述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所述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所述差值的乘积作为所述指标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静态指标值、所述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还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坐标和位置配置策略,确定位置调节系数;
根据所述设备型号和数量配置策略,确定数量调节系数;
根据所述位置调节系数和/或所述数量调节系数,确定总调节系数;以及
根据所述总调节系数、所述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所述静态功耗指标计算值、所述静态散热指标计算值和所述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所述指标值。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配置起始时刻,所述动态仿真方案包括资源动态变化信息;所述第一动态指标值包括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值,所述第二动态指标值包括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值和动态散热指标值;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静态指标值、所述第一动态指标值、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动态指标值和所述位置信息,生成与所述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N个动态仿真方案,包括:
获取环境到位时长,所述环境到位时长是根据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设备型号确定的;
根据所述配置起始时刻和所述环境到位时长,确定有序时间序列;
利用所述有序时间序列处理所述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值、所述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值和所述动态散热指标值,得到符合所述有序时间序列的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动态散热指标序列;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所述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所述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所述动态散热指标序列,生成所述资源动态变化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所述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所述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所述动态散热指标序列,生成所述资源动态变化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动态功耗指标序列和所述第二动态功耗指标序列,确定动态功耗指标计算值;
根据所述第一静态散热指标值和所述动态散热指标序列,确定动态散热指标计算值;以及
根据所述静态空间指标计算值、所述动态功耗指标计算值和所述动态散热指标计算值,生成与所述资源动态变化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动态仿真方案展示于目标终端设备的可视化页面,所述可视化页面内包括时间标尺,以便用户通过操作所述时间标尺获取多个时刻的资源动态变化情况,所述时间标尺是根据所述有序时间序列确定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N个动态仿真方案,从所述N个备选机位中确定目标机位,包括:
根据与所述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资源动态变化信息,从所述N个备选机位中确定目标机位。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动态仿真方案还包括位置视图;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静态指标值、所述第一动态指标值、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动态指标值和所述位置信息,生成与所述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N个动态仿真方案,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视图和所述备选机位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
在所述三维视图中的所述目标位置坐标处,生成与所述设备型号对应的预设标识,以得到所述位置视图。
12.一种设备部署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设备的部署策略,确定与所述目标设备对应的设备指标和配置信息,所述设备指标包括第一静态指标值、第一动态指标值;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静态指标值、所述配置信息、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静态指标值和位置信息,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闲机位的指标值,所述空闲机位用于放置所述目标设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指标值,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内的N个备选机位,N≥2;
仿真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静态指标值、所述第一动态指标值、所述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二动态指标值和所述位置信息,生成与所述N个备选机位对应的N个动态仿真方案;以及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N个动态仿真方案,从所述N个备选机位中确定目标机位,以便在所述目标机位上部署所述目标设备。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313217.7A 2023-03-28 2023-03-28 设备部署方法、设备部署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3193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3217.7A CN116319306A (zh) 2023-03-28 2023-03-28 设备部署方法、设备部署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3217.7A CN116319306A (zh) 2023-03-28 2023-03-28 设备部署方法、设备部署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9306A true CN116319306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23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13217.7A Pending CN116319306A (zh) 2023-03-28 2023-03-28 设备部署方法、设备部署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930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52761B2 (en) Non-intrusive fine-grained power monitoring of datacenters
JP6564916B2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倉庫保管管理方法、装置、システム、及び無人インテリジェント倉庫保管機器
US20190207869A1 (en) Intelligent Placement within a Data Center
US1142291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data center operating system
US8756441B1 (en) Data center energy manager for monitoring power usage in a data storage environment having a power monitor and a monitor module for correlating associative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power consumption
US8880925B2 (en) Techniques for utilizing energy usage information
US11405760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nsing, recording, analyzing and report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data centers and similar facilities
US20200136392A1 (en) Energy flow prediction for electric systems including photovoltaic solar systems
US11784489B2 (en) Supply and demand adjustment monitoring device of power grid and supply and demand adjustment monitoring method for power grid
US11284544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nsing, recording, analyzing and report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data centers and similar facilities
US10546313B2 (en) Determining sensor placement and a reward sharing mechanism based on shared energy forecasting information
JPWO2017029755A1 (ja) 空調運転解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088747A (zh) 云计算系统中资源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US20140316720A1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 with real-time data center air flow simulator
CN209821878U (zh) 建筑信息的管理系统
CN105872061A (zh) 一种服务器集群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558248A (zh) 一种用于确定面向海洋模式计算的资源分配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US11461210B2 (en) Real-time calculation of data center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CN113094325B (zh) 设备部署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184435A (zh) 一种外勤人员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580881A (zh) 营业网点选址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696222B1 (ko) 송전선로 허용 열용량 산정 및 전력계통 해석 시스템
Kim et al. Real time building data collecting using IoT and BIM
CN116319306A (zh) 设备部署方法、设备部署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568502B2 (en) Visual analytics of spatial time series data using a pixel calendar tre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