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5924A - 传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传输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15924A CN116315924A CN202310247678.9A CN202310247678A CN116315924A CN 116315924 A CN116315924 A CN 116315924A CN 202310247678 A CN202310247678 A CN 202310247678A CN 116315924 A CN116315924 A CN 1163159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 protrusion
- connector
- transmission structure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01R27/02—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1—Pads for surface mounting, e.g. lay-o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传输结构,包括电缆;具有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二电路板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绝缘件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若干导电元件,所述若干导电元件包括第一导电端、第二导电端和第三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与所述电缆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本发明揭示的传输结构中一条电缆可以通过转接件向多个连接器传输电力和/或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结构,属于数据传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相关的传输结构中,通常包括一根电缆、连接在前述电缆一端的USB公连接器以及连接在前述电缆另一端的某一类型的连接器。前述某一类型的连接器可以是包括Lighting端的连接器、包括Type-C端的连接器、包括Micro-B端的连接器等。由其结构可知,这种传输结构只能连接具有特定接口类型的设备。当需要同时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设备,或者,需要连接接口类型不同的设备时,一条传输结构则无法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个连接端的传输结构。这一传输结构能够同时向多个设备传输数据和/或电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输结构,其包括:电缆;具有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二电路板的第二连接器;以及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绝缘件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若干导电元件,所述若干导电元件包括第一导电端、第二导电端和第三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与所述电缆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件为注塑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转接件包括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包括第一组导电片和第二组导电片;所述第一组导电片的一端为所述第一导电端,所述第一组导电片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二组导电片的一端为所述第三导电端,所述第二组导电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组导电片中相应导电片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焊盘接触连接,和/或,所述第三导电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焊盘接触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件具有第一外表面以及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自所述第一外表面向外凸伸,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限定出第一对接空间;所述第一电路板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对接空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具有“U”型凹槽,且,所述第一凸起的所述“U”型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二凸起的所述“U”型凹槽的槽口相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还包括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均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且,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件具有第二外表面和第四外表面;所述第四外表面垂直所述第二外表面延伸,所述第四外表面上凹陷形成有凹槽,自所述第二外表面向外延伸的所述第一导电端收容于所述凹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件具有第三外表面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自所述第三外表面向外凸伸,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限定出第二对接空间;所述第二电路板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对接空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遮蔽于所述转接件、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器以及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外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壳体抱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遮蔽壳体,和/或,所述保护壳体抱箍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遮蔽壳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充盈于所述保护壳体和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以及所述转接件之间;且,所述第二绝缘件包覆部分所述电缆、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器、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器、至少部分所述保护壳体以及所述转接件,进而将所述电缆、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保护壳体以及所述转接件连接为一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包覆于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外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揭露的传输结构中,一条电缆通过转接件连接多个连接器。这使得一个传输结构可对接多个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传输结构的图示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传输结构的图示实施方式在一个角度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传输结构的图示实施方式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部分结构(电缆、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转接件)在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部分结构(电缆、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转接件)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转接件在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转接件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转接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第一绝缘件的主视图以及多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第二连接器在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第二连接器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第一连接器在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第一连接器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部分结构(电缆、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转接件以及保护壳体)在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部分结构(电缆、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转接件以及保护壳体)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保护壳体在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和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7是保护壳体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和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8是部分结构(本发明传输结构的图示实施方式中,传输结构去除绝缘外壳后剩余的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发明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发明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附图中A1-A1方向、A2-A2方向以及A3-A3方向彼此相互垂直。为便于理解,在下文中,A1-A1方向将描述为左右方向,A2-A2方向将描述为前后方向,A3-A3方向将描述为上下方向。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传输结构10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输结构100包括电缆1、第一连接器2、第二连接器3以及转接件4。
请参见图2和图3。所述电缆1为USB电缆。所述电缆1的一端连接USB公连接器(未图示),另一端通过所述转接件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2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3。
所述电缆1中包括四条线缆,分别是电源正极线缆、电源负极线缆、第一数据线缆以及第二数据线缆。此为公众已知的信息,便不再展开叙述。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缆1也可以为其他规格的电缆,只要能够与连接器适配即可。
请主要参见图1至图5以及图10至图12。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器2为具有Lighting端的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3为具有Type-C端的连接器。由于Lighting连接器和Type-C连接器均是本领域中已知的连接器,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文将先对图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连接器2以及第二连接器3进行简要介绍。
参见图12,所述第一连接器2包括第一遮蔽壳体21、贯穿所述第一遮蔽壳体21的通孔22、被配置在所述通孔22中的触点组件23以及与所述触点组件23中的触点232电性连接的第一电路板24。
所述第一遮蔽壳体21包括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所述第一面211与所述第二面212相对设置。所述通孔22沿A3-A3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遮蔽壳体21,进而,在所述第一面211上形成第一开口2111,在所述第二面212上形成第二开口2121。所述第一遮蔽壳体21还具有对接槽(未图示)。所述对接槽沿A1-A1方向延伸。所述对接槽贯穿所述第一遮蔽壳体21的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24的端面。
所述第一遮蔽壳体21还包括凸缘部213。沿A1-A1方向,所述第一面211和所述第二面21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凸缘部213,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传输结构100的末端。
所述触点组件23设置有两个,每一触点组件23中均包括支撑件231和均布排列且部分外露于所述支撑件231的触点232。所述支撑件231为所述触点232提供支撑和绝缘环境。
在靠近所述第一遮蔽壳体21的末端位置,一个所述触点组件23被安装于所述第一开口2111中。安装后,所述触点组件23中的触点232的一端暴露向外界空气,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开口2121。另一个所述触点组件23被安装于所述第二开口2121中,安装后,所述触点组件23的触点232的一端暴露向外界空气,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开口2111。
所述第一电路板24包括第一基板241、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241一端的第一焊盘242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241相对端的第二焊盘(未图示)。所述第一焊盘242和所述第二焊盘可以,例如通过成型在所述第一基板241上的迹线,彼此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电路板24通过所述对接槽伸入所述第一遮蔽壳体21内部。所述第一基板241相对端位于两个所述触点组件23之间。所述触点232与所述第二焊盘焊接。
所述第一连接器2还包括电子器件部25。所述电子器件部25包括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路板24的电子器件以及包裹在所述电子器件外围的保护性密封材料。
请参见图10和图11。所述第二连接器3包括第二遮蔽壳体31、收容于所述第二遮蔽壳体31腔体内的绝缘壳体32、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32腔体内的导电端子33以及与所述导电端子33的一端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路板34。
类似的,所述第二电路板34具有第二基板341、布置在所述第二基板341一端的第三焊盘342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二基板341相对端的第四焊盘(未图示)。所述第三焊盘342和所述第四焊盘可以,例如通过成型在所述第二基板341上的迹线,彼此电性连接。
参见图10,所述导电端子33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焊盘焊接。
请主要参见图6至图9。所述转接件4包括第一绝缘件41以及导电片42。
所述导电片42包括第一组导电片421以及第二组导电片422。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导电片421包括四个大致沿A1-A1方向延伸的导电片:第一导电片4211、第二导电片4212、第三导电片4213以及第四导电片4214。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位于外侧的所述第一导电片4211和所述第四导电片4214分别连接所述电源正极线缆和所述电源负极线缆。位于内侧的所述第三导电片4213和所述第四导电片4214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数据线缆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缆。
第二组导电片422包括两个大致沿A2-A2方向延伸的导电片:第五导电片4221以及第六导电片4222。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导电片422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4211以连通电源正极。所述第五导电片4221的另一端沿所述A2-A2方向向外延伸。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片4211和所述第五导电片4221通过切割、折弯金属片一体成型。
所述第六导电片42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导电片4214以连通电源负极。所述第六导电片4222的另一端沿所述A2-A2方向向外延伸。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导电片4214和所述第六导电片4222通过切割、折弯金属片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片4211和所述第五导电片4221以及所述第四导电片4214和所述第六导电片422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焊接,相互固定。
如图8中所示,所述第六导电片4222具有相互连接的架高段4222a、避让段4222b、回落段4222c以及伸出段4222d。
所述架高段4222a沿A3-A3方向延伸,这使得所述避让段4222b能够在所述第一导电片4211、所述第二导电片4212、所述第三导电片4213以及第四导电片4214的上侧延伸,避免因与这些导电片接触而出现短路或信号串扰。
所述回落段4222c沿所述A3-A3方向延伸,以便于在A3-A3方向上,所述伸出段4222d与所述第二连接器3的位置能够适配(可参考图3)。
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回落段4222c可以不存在。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导电片4222还包括延伸在所述回落段4222c和所述伸出段4222d之间的连接段4222e。同样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段4222e也可以不存在。所述回落段4222c以及所述连接段4222e的存在与否取决于如下因素:所述第二连接器3和所述转接件4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第一组导电片421在所述转接件4中的位置以及所述架高段4222a和所述避让段4222b的走向等。
所述第六导电片4222的设置形式给出了这样的启示:为避免导电片之间的接触,可在立体空间内将导电片进行分隔。这使得转接件4结构更紧凑。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片42是由金属片制成。金属片易于折弯的特点使得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2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与所述转接件4之间的匹配位置易于调节。
所述第一绝缘件41为注塑件,其通过注塑成型。成型后的所述第一绝缘件41包裹部分所述导电片42。
参见图8和图9,所述第一绝缘件41具有第二外表面411、与所述第二外表面411相对的第一外表面412以及垂直所述第二外表面411和所述第一外表面412延伸的第三外表面413。
参见图8和图6,所述第一组导电片421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外表面411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第一导电端4215。
所述第一绝缘件41还包括第四外表面414,参见图8和图9。所述第四外表面414垂直所述第二外表面411延伸。在所述第四外表面414上向下凹陷形成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凹槽4141、第二凹槽4142、第三凹槽4143以及第四凹槽4144。
四个所述第一导电端4215分别被收容在所述第一凹槽4141、所述第二凹槽4142、所述第三凹槽4143以及所述第四凹槽4144内。四个所述第一导电端4215的上表面暴露向外界空气。所述电缆1中的四根线缆分别焊接固定至四个所述第一导电端4215的上表面。进而,将数据或电源接入所述转接件4。
所述第一组导电片421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外表面412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第二导电端4216,结合参考图6和图8。
如图6中所示,每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端4216均包括第一伸出段4216a、第一弯折段4216b以及第一自由端4216c。所述第一伸出段4216a自所述第一外表面412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弯折段4216b延伸在所述第一伸出段4216a和所述第一自由端4216c之间。所述第一自由端4216c通过所述第一折弯段4216b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24的第一焊盘242。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端4216通过其自身弹力抵压于所述第一焊盘242,进而实现所述第二导电端4216与所述第一焊盘242的电性连接。在这种实施方式下,所述传输结构100的制造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简化。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端4216与所述第一焊盘242焊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二导电端4216与所述第一焊盘242的电性连接。参见图4和图5。在这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二导电端4216与所述第一焊盘242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定。
在本文行文中,前述弹性抵压连接和焊接连接均属于接触连接(或直接连接)。
如前文中所述,所述第二组导电片4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组导电片421中的相应导电片固定连接。请主要参见图4至图6,所述第二组导电片422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三外表面413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第三导电端4223。所述第三导电端4223包括第二伸出段4223a、第二弯折段4223b以及第二自由端4223c。所述第二伸出段4223a自所述第三外表面413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弯折段4223b延伸在所述第二伸出段4223a和所述第二自由端4223c之间。所述第二自由端4223c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34的第三焊盘342。
应当理解,对于第五导电片4221而言,所述第三导电端4223是所述第五导电片4221的部分。对于所述第六导电片4222而言,所述第三导电端4223是所述伸出段4222d的至少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电端4223通过其自身的弹力抵压于所述第三焊盘342。进而实现所述第三导电端4223与所述第三焊盘342的电性连接。应当理解,这种实施方式下,所述传输结构100的制造过程将相对简化。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电端4223与所述第三焊盘342焊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三导电端4223与所述第三焊盘342的电性连接。应当理解,在这种情形下,所述第三导电端4223与所述第三焊盘342的连接关系更稳定。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组导电片421包括四个导电片,其是为了适配所述电缆1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器2。所述第二组导电片422包括两个导电片,其是为了适配第二连接器3。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器2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连接器,比如:具有Type-C端的连接器、具有Micro-B端的连接器等。当使用其他类型的连接器时,只需要根据连接器的类型选择凸伸出所述第一绝缘件41的所述导电片42的数量和类型即可。
同样的,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器3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连接器,比如具有Lighting端的连接器、具有Micro-B端的连接器等。当使用其他类型的连接器时,只需要根据连接器的类型选择凸伸出所述第一绝缘件41的所述导电片42的数量和类型即可。
参见图9。所述第一绝缘件41还包括第一限位凸起415。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15自所述第一外表面412向外凸伸。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15限定第一对接空间416。所述第一连接器2的第一电路板24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对接空间416内。
在所述传输结构100制造时,所述第一电路板24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对接空间416。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15能够起到导向和定位的作用。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15能够实现A2-A2方向和A3-A3方向的定位;所述第一外表面412能够实现A1-A1方向的定位。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1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起4151和第二凸起4152。所述第一凸起4151和所述第二凸起4152均具有“U”型凹槽。且,所述第一凸起4151的“U”型凹槽与所述第二凸起4152的“U”型凹槽相对设置(即槽口相对)。
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15还包括第三凸起4153和第四凸起4154。
所述第三凸起415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凸起4153沿A2-A2方向分布在所述第一凸起4151和所述第二凸起4152之间。所述第三凸起4153的下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电路板24的上表面。
所述第四凸起4154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四凸起4154沿A2-A2方向分布在所述第一凸起4151和所述第二凸起4152之间。所述第四凸起4154的上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电路板24的下表面。
为了方便所述第一电路板24插入所述第一对接空间416,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15中的各凸起可设置倒角。
所述第一绝缘件41还包括第二限位凸起417。所述第二限位凸起417自所述第三外表面413向外凸伸。所述第二限位凸起417限定第二对接空间418。所述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电路板34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对接空间418内。
在所述传输结构100制造时,所述第二电路板34部分插入所述第二对接空间418。所述第二限位凸起417能够起到导向和定位的作用。具体的,所述第二限位凸起417能够实现A2-A2方向和A3-A3方向的定位;所述第三外表面413能够实现A1-A1方向的定位。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凸起41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凸起4171和第六凸起4172。第五凸起4171和所述第六凸起4172均具有“U”型凹槽。且,所述第五凸起4171的“U”型凹槽与所述第六凸起4172的“U”型凹槽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限位凸起417还包括第七凸起4173和第八凸起4174。
所述第七凸起4173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七凸起4173位于所述第五凸起4171和所述第六凸起4172之间。所述第七凸起4173的下表面朝向所述第二电路板34的上表面。
所述第八凸起4174延伸在所述第五凸起4171和所述第六凸起4172之间,且,所述第八凸起417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凸起4171和所述第六凸起4172。所述第八凸起4174的上表面朝向所述第二电路板34的下表面。
为了方便所述第二电路板34插入所述第二对接空间418,所述第二限位凸起417中的各凸起可设置倒角。
所述第一绝缘件41为所述导电片提供了固定支撑、缓冲保护(尤其当所述第一绝缘件41具有一定弹性时)和绝缘环境。由所述第一绝缘件41和所述导电片42,尤其是具有弹性的所述导电片42(如金属制成的所述导电片42),制成的转接件4传输质量高、环境适应性好、外力作用下不易损坏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所述转接件4通过所述导电片42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4、所述第二电路板34直接连接。相比于使用线缆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下传输质量更高、结构更紧凑。
在本发明的前文中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一个电缆1连接两个连接器: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一个电缆1也可以连接多个(此处指多于两个)连接器。例如:所述传输结构100还包括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器3的相对侧。相应的,所述导电片42还包括第三组导电片。所述第三组导电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组导电片421中的相应导电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组导电片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件41且与所述第三连接器电性连接。
沿A3-A3方向观察,所述第一电路板24和所述第二电路板34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内,也可以位于不同平面内。也可以表述为:沿A3-A3方向观察,所述第一连接器2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内,也可位于不同的平面内。
前文中所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15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417位于不同外表面上。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15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417也可以位于同一外表面上。
当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15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417位于不同外表面上,整体结构一般会更紧凑。
请主要参见图2、图3以及图14至图17。所述传输结构100还包括保护壳体5。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壳体5为分体式保护壳体。其包括第一壳体51、第二壳体52、第三壳体53和第四壳体54。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相互扣合,遮蔽于所述转接件4和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器2的外侧。所述第三壳体53和所述第四壳体54相互扣合,遮蔽于所述转接件4和部分所述第三连接器3的外侧。
所述第一壳体51包括截面呈“U”型的第一主体部511和截面呈“U”型的第一抵接部512。应当理解,这里的截面呈“U”型是指第一主体部511的主体部分大致呈“U”型,第一抵接部512的主体部分大致呈“U”型。
所述第一抵接部512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一端。所述第一抵接部512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遮蔽壳体21的凸缘部213的外壁,进而实现接地。
所述第一壳体51还包括第一定位凸起513、第一对接部514以及第一定位凹槽515。
所述第一定位凸起51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51的中部区域。所述第一定位凸起513自所述第一主体部511向所述第二壳体52凸伸。
所述第一定位凹槽515也位于所述第一壳体51的中部区域。所述第一定位凹槽515自所述第一主体部511向远离所述第二壳体52的方向凹陷。
所述第一定位凸起513和所述第一定位凹槽515分别位于所述“U”型的第一主体部511的相对的两臂。
所述第一对接部514位于所述第一壳体51的另一端。也即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与所述第一抵接部512相对的那一端。所述第一对接部514为一凸出于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片状件。所述片状件自所述第一主体部511向内而后向所述第二壳体52延伸。前述向内方向为向所述第一壳体51的内部的方向,也可以描述为向被所述第一壳体51包围的所述电缆1的方向。
所述第二壳体52包括截面均呈“U”型的第二主体部521和第二抵接部522。
同样的,这里的截面呈“U”型是指第二主体部521的主体部分大致呈“U”型,第二抵接部522的主体部分大致呈“U”型。
所述第二抵接部522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一端。所述第二抵接部522的内壁抵接所述凸缘部213的外壁。所述第二壳体52借此实现接地。
所述第二壳体52还包括第二定位凸起523、第二对接部524以及第二定位凹槽525。
所述第二定位凸起523位于所述第二壳体52的中部区域。所述第二定位凸起523自所述第二主体部521向所述第一壳体51凸伸。
所述第二定位凹槽525也位于所述第二壳体52的中部区域。所述第二定位凹槽525自所述第二主体部521向远离所述第一壳体51的方向凹陷。
所述第二定位凸起523和所述第二定位凹槽525分别位于所述“U”型的第二主体部521的相对的两臂。
所述第一定位凸起513和所述第二定位凹槽525相匹配。所述第一定位凹槽515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523相匹配。
所述第一壳体51和所述第二壳体52扣合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513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523内。所述第二定位凸起523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515内。
所述第二对接部524位于所述第二壳体52的另一端。也即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与所述第二抵接部522相对的那端。所述第二对接部524为一凸出于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片状件。所述片状件自所述第二主体部521向内而后向所述第一壳体51延伸。前述向内方向为向所述第二壳体52的内部的方向,也可以描述为向被所述第二壳体52包围的所述电缆1的方向。
所述第一壳体51和所述第二壳体52扣合后形成无底的桶状件。所述第一抵接部512和所述第二抵接部522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遮蔽壳体21的凸缘部213。由于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件41和所述电子器件部25的高度高于所述凸缘部213的高度,所以,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512和所述第二抵接部522)的截面比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511和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截面小。进而,所述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512和所述第二抵接部522)呈扣箍于所述凸缘部213的状态。
所述第一壳体51和所述第二壳体52扣合后,所述第一对接部514和所述第二对接部524位于相对的两侧。即,扣合后,所述第一对接部514伸入所述第二主体部521内。可选的,所述第一对接部514的外壁面抵靠所述第二主体部521的内壁面。所述第二对接部524伸入所述第一主体部511内。可选的,所述第二对接部524的外避面抵靠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内壁面。
此外,所述第二壳体52还具有一第一避让开口526。当所述第一壳体51和所述第二壳体52沿A2-A2方向相向扣合时,所述第二连接器3从所述第一避让开口526中穿过。
所述第三壳体53包括截面均呈“U”型的第三主体部531和第三抵接部532。应当理解,这里的截面呈“U”型是指第三主体部531的主体部分大致呈“U”型,第三抵接部532的主体部分大致呈“U”型。
所述第三抵接部532连接于所述第三主体部531的一端。所述第三抵接部532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遮蔽壳体31的外壁。
所述第三壳体53还包括第三定位凸起533和第二避让开口534。
所述第三定位凸起533位于所述第三壳体53的中部区域。所述第二定位凸起533自所述第三主体部531向所述第四壳体54延伸。
所述第三定位凸起53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凸起533分别位于所述“U”型的第三主体部531的相对的两臂。
所述第二避让开口534将所述第三壳体53的部分沿A1-A1方向打开。所述第二避让开口534沿所述A2-A2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第三主体部531的另一端。这里的“另一端”也即所述第三主体部531的与所述第三抵接部532相对的那一端。
所述第四壳体54包括截面均呈“U”型的第四主体部541和第四抵接部542。应当理解,这里的截面呈“U”型是指第四主体部541的主体部分大致呈“U”型,第四抵接部542的主体部分大致呈“U”型。
所述第四抵接部542连接于所述第四主体部541的一端。所述第四抵接部542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遮蔽壳体31的外壁。
所述第四壳体54还包括第三定位凹槽543和第三避让开口544。
所述第三定位凹槽543位于所述第四壳体51的中部区域。所述第二定位凹槽543自所述第四主体部541向远离所述第三壳体53的方向凹陷。
所述第三定位凹槽54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凹槽543分别位于所述“U”型的第四主体部541的相对的两臂。
所述第三避让开口544将所述第四壳体54的部分沿A1-A1方向打开。所述第三避让开口544沿所述A2-A2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第四主体部541的另一端。这里的“另一端”也即所述第四主体部541的与所述第四抵接部542相对的那一端。
所述第三壳体53和所述第四壳体54扣合后形成带尾翼的无底的桶状件。所述第三抵接部532和所述第四抵接部542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遮蔽壳体31的外壁。同样的,由于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件4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遮蔽壳体31的高度,所以,抵接部(所述第三抵接部532和所述第四抵接部542)的截面比主体部(所述第三主体部531和所述第四主体部541)的截面小。进而,所述抵接部(所述第三抵接部532和所述第四抵接部542)呈扣箍于所述第二遮蔽壳体31的状态。
所述第三壳体53和所述第四壳体54通过抵接所述第二遮蔽壳体31接地。
当所述第三壳体53和所述第四壳体54扣合后,所述第三定位凸起533和所述第三定位凹槽543匹配卡合。所述第三壳体53和所述第四壳体54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器3的那端贴靠于所述第一壳体51和所述第二壳体52的外壁。
所述保护壳体5能够起到接地、屏蔽以及支撑的作用。且本发明中的保护壳体5设计较为精巧、安装方便、卡合效果良好。
所述传输结构100还包括第二绝缘件6。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绝缘件6也为注塑件。请结合参考图14、图15以及图18,所述第二绝缘件6充盈于所述保护壳体5和所述第一连接器2、所述第二连接器3以及所述转接件4之间。且,所述第二绝缘件6包覆部分所述电缆1、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器2、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器3、至少部分所述保护壳体5以及所述转接件4,进而将所述电缆1、所述第一连接器2、所述第二连接器3、所述保护壳体5以及所述转接件4连接为一体。
所述第二绝缘件6为部分所述电缆1、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器2、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器3、所述转接件4以及它们的连接处提供力量缓冲、加固功能以及绝缘环境。
参见图1,所述传输结构100还包括绝缘外壳7。所述绝缘外壳7包覆在所述第二绝缘件6的外部,以进一步保护所述电缆1、所述第一连接器2、所述第二连接器3以及所述转接件4。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发明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传输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缆(1);
具有第一电路板(24)的第一连接器(2);
具有第二电路板(34)的第二连接器(3);以及
转接件(4),所述转接件(4)包括第一绝缘件(4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件(41)的若干导电元件,所述若干导电元件包括第一导电端(4215)、第二导电端(4216)和第三导电端(4223);
所述第一导电端(4215)与所述电缆(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4216)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4)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端(4223)与所述第二电路板(34)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1)为注塑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4)包括导电片(42);
所述导电片(42)包括第一组导电片(421)和第二组导电片(422);所述第一组导电片(421)的一端为所述第一导电端(4215),所述第一组导电片(421)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导电端(4216);所述第二组导电片(422)的一端为所述第三导电端(4223),所述第二组导电片(4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组导电片(421)中相应导电片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4216)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4)的第一焊盘(242)接触连接,和/或,所述第三导电端(4223)与所述第二电路板(34)的第二焊盘(342)接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41)具有第一外表面(412)以及第一限位凸起(415);
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15)自所述第一外表面(412)向外凸伸,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15)限定出第一对接空间(416);
所述第一电路板(24)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对接空间(4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1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起(4151)和第二凸起(4152);
所述第一凸起(4151)和所述第二凸起(4152)均具有“U”型凹槽,且,所述第一凸起(4151)的所述“U”型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二凸起(4152)的所述“U”型凹槽的槽口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15)还包括第三凸起(4153)和第四凸起(4154);
所述第三凸起(4153)和所述第四凸起(4154)均位于所述第一凸起(4151)和所述第二凸起(4152)之间,且,所述第三凸起(4153)和所述第四凸起(415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4)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41)具有第二外表面(411)和第四外表面(414);
所述第四外表面(414)垂直所述第二外表面(411)延伸,所述第四外表面(414)上凹陷形成有凹槽(4141、4142、4143、4144),自所述第二外表面(411)向外延伸的所述第一导电端(4215)收容于所述凹槽(4141、4142、4143、414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41)具有第三外表面(413)和第二限位凸起(417);
所述第二限位凸起(417)自所述第三外表面(413)向外凸伸,所述第二限位凸起(417)限定出第二对接空间(418);
所述第二电路板(34)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对接空间(41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结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壳体(5);
所述保护壳体(5)遮蔽于所述转接件(4)、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器(2)以及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器(3)的外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5)抱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2)的第一遮蔽壳体(21),和/或,所述保护壳体(5)抱箍于所述第二连接器(3)的第二遮蔽壳体(3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结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绝缘件(6);
所述第二绝缘件(6)充盈于所述保护壳体(5)和所述第一连接器(2)、所述第二连接器(3)以及所述转接件(4)之间;且,所述第二绝缘件(6)包覆部分所述电缆(1)、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器(2)、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器(3)、至少部分所述保护壳体(5)以及所述转接件(4),进而将所述电缆(1)、所述第一连接器(2)、所述第二连接器(3)、所述保护壳体(5)以及所述转接件(4)连接为一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输结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外壳(7);
所述绝缘外壳(7)包覆于所述第二绝缘件(6)的外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47678.9A CN116315924A (zh) | 2023-03-08 | 2023-03-08 | 传输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47678.9A CN116315924A (zh) | 2023-03-08 | 2023-03-08 | 传输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15924A true CN116315924A (zh) | 2023-06-23 |
Family
ID=86792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47678.9A Pending CN116315924A (zh) | 2023-03-08 | 2023-03-08 | 传输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315924A (zh) |
-
2023
- 2023-03-08 CN CN202310247678.9A patent/CN11631592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20077632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ool-proof function | |
US10741972B2 (en) | Connector including shield case, body, and cover portion for improve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 |
CN105356163B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101615749B (zh) |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 |
EP3591767A1 (en) | Wire harness with cabl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ignal cables | |
US8961230B2 (en) | Connector | |
US20050048846A1 (en) |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joint-type connector | |
KR101958063B1 (ko) | 전기 커넥터 | |
US827725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
JP3025924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6966797B2 (en) | High-speed cable assembly | |
US20220416457A1 (en) |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power supply function | |
US8696380B2 (en) | Cable assembly with removable fastening module | |
US6863546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positioning structure | |
CN111370943A (zh) | 电连接器 | |
JPWO2008001453A1 (ja) |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
US12003061B2 (en) | Ground structure for a cable card assembly of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16315924A (zh) | 传输结构 | |
TWI854752B (zh) | 傳輸結構 | |
WO2011140988A1 (zh) | 电连接器插头 | |
CN110581408B (zh) | 电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14914749A (zh) |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 |
JP6135147B2 (ja) | 同軸コネクタ | |
CN110808493B (zh) | 电连接器 | |
TW202437622A (zh) | 傳輸結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