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5273A - 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5273A
CN116315273A CN202310345633.5A CN202310345633A CN116315273A CN 116315273 A CN116315273 A CN 116315273A CN 202310345633 A CN202310345633 A CN 202310345633A CN 116315273 A CN116315273 A CN 116315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torage system
cluster
battery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456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静
吴细彬
周雷军
卜相楠
代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456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52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5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52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1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parameters specified by a numeric value or mathematical formula, e.g. ratios, sizes or concentrations
    • H01M10/652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parameters specified by a numeric value or mathematical formula, e.g. ratios, sizes or concent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gradi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方法包括: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和工作模式,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并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由此,可以自动识别需要流量控制的目标电池簇,并可以有效对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进行控制,有效改善电池簇之间的温差。

Description

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技术的经济性的不断提升,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电池储能系统是当今实现储能技术的主流产品。
电池储能系统一般由多个电池单体所组成,且电池储能系统中的电池单体具有容量大且功率高的特点,以能够达到高功率密度的目的。然而,高功率密度的优势使得电池储能系统对散热要求较高,但是电池储能系统内部容易发生电池单体发热的问题。对电池储能系统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提高电池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分配电池储能系统的液冷管路中的冷却液流量,来辅助控制电池储能系统中的多个电池单体的温度达到均温的要求。如何对电池储能系统的液冷管路进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公开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以可以实现基于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各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自动识别需要流量控制的目标电池簇,并可以有效对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进行控制,有效改善电池簇之间的温差。
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包括:
对所述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所述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所述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
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和所述工作模式,确定所述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并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响应于所述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所述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所述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通过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和工作模式,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并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由此,可以实现基于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各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自动识别需要流量控制的目标电池簇,并可以有效对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进行控制,有效改善电池簇之间的温差。
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监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所述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所述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和所述工作模式,确定所述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所述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所述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装置,通过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和工作模式,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并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由此,可以实现基于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各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自动识别需要流量控制的目标电池簇,并可以有效对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进行控制,有效改善电池簇之间的温差。
本公开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公开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所提供的电池储能系统的液冷管路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三所提供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四所提供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所提供的电池储能系统的液冷管路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五所提供的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电池储能系统的内部由多个电池簇并联组成,且每个电池簇由多个电池模组组成。在对电池储能系统的液冷管路进行控制时,液冷管路的冷却液流量通常会根据电池均温的要求进行液冷管路中的冷却液流量的分配。但由于电池储能系统的液冷管路是根据电池模组满配及电池状态一致进行的均温设计,当面对不同用户对电池储能系统容量的定制化需求,比如需要对某个电池簇减配单个或若干个电池模组,或者需要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扩容等,此时,每个电池簇对制冷或散热的需求不再一致,这就使得原设计的液冷管路中的流量分配将对电池单体的均温产生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公开实施例以该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被配置于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装置中来举例说明,该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装置可以应用于任一电子设备中,以使该电子设备可以执行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功能。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任一具有计算能力的设备,例如可以为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简称PC)、移动终端、服务器等,移动终端例如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穿戴式设备等具有各种操作系统、触摸屏和/或显示屏的硬件设备。
如图1所示,该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池储能系统的电池簇的数量可以为但不限于为一个,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池储能系统中每个电池簇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体。需要说明的是,各电池簇所包括的电池单体的数量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相同,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工作模式可以包括静置模式、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从而,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可以为静置模式,或者也可以为充电模式,或者也可以为放电模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从而可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并可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任一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
步骤102,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和工作模式,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并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和工作模式,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并可以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步骤103,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任一电池簇可以有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作为一种示例,电池储能系统的液冷管路如图2所示。如图2所示,图2中标记21为液冷机组,图2中标记22为液冷出水管路,图2中标记23为液冷回水管路,图2中标记24为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图2中标记25为1#电池簇,图2中标记26为2#电池簇,图2中标记27为3#电池簇,图2中标记28为4#电池簇,图2中标记29为4#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时,可以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热管理方式,确定需要流量控制的目标电池簇,并可以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通过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和工作模式,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并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由此,可以实现基于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各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自动识别需要流量控制的目标电池簇,并可以有效对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进行控制,有效改善电池簇之间的温差。
为了清楚说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中,是如何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工作模式,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的,本公开还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
步骤301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本公开任一实施例的执行过程,在此不作赘述。
步骤302,根据各电池簇中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一目标特征;其中,第一目标特征包括第一电池单体最高温度、第一电池单体最低温度、第一电池系统平均温度、电池系统最小温差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单体最高温度可以指示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的最大值。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单体最低温度可以指示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的最小值。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池系统平均温度可以指示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的平均值。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池系统最小温差可以指示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单体之间的最小温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各电池簇中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一目标特征,其中,第一目标特征可以包括第一电池单体最高温度、第一电池单体最低温度、第一电池系统平均温度、电池系统最小温差中的至少一个。
步骤303,根据第一目标特征和工作模式,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开启热管理。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目标特征和工作模式,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开启热管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第一目标特征和工作模式,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条件;当电池储能系统满足设定条件时,可以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开启热管理。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设定条件可以为预先设定的。
作为一种示例,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设定条件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设定条件
Figure SMS_1
如表1所示,当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静置模式时,在电池储能系统满足第一电池单体最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20℃且第一电池系统平均温度小于或者等于-10℃,或者,满足第一电池单体最高温度大于或者等于45℃且第一电池系统平均温度大于或者等于35℃,或者,满足电池系统最小温差大于或者等于15℃时,可以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开启热管理。
当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充电模式时,在电池储能系统满足第一电池单体最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10℃且第一电池系统平均温度小于或者等于20℃,或者,满足第一电池单体最高温度大于或者等于45℃且第一电池系统平均温度大于或者等于35℃,或者,满足电池系统最小温差大于或者等于15℃时,可以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开启热管理。
当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为放电模式时,在电池储能系统满足第一电池单体最低温度小于或者等于5℃且第一电池系统平均温度小于或者等于15℃,或者,满足第一电池单体最高温度大于或者等于45℃且第一电池系统平均温度大于或者等于35℃,或者,满足电池系统最小温差大于或者等于15℃时,可以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开启热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设定条件的设置仅是示例性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第一设定条件进行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304,在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开启热管理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并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热管理方式可以为加热管理,或者冷却管理,或者自循环管理。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开启热管理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开启热管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电池储能系统满足的第一设定条件和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
仍以上述示例进行说明,不同工作模式和第一设定条件下,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如表2所示:
表2不同工作模式和第一设定条件对应的热管理方式
Figure SMS_2
Figure SMS_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不同工作模式和第一设定条件下,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的示例仅是示例性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对开启的热管理方式进行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可以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步骤305,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步骤305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本公开任一实施例的执行过程,在此不作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通过根据各电池簇中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一目标特征;其中,第一目标特征包括第一电池单体最高温度、第一电池单体最低温度、第一电池系统平均温度、电池系统最小温差中的至少一个;根据目标特征和工作模式,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开启热管理;在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开启热管理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由此,可以基于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一目标特征和工作模式,有效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
在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为了清楚说明是如何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的,本公开还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三所提供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
步骤402,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和工作模式,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
步骤401至步骤402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本公开任一实施例的执行过程,在此不作赘述。
步骤403,针对任一电池簇,根据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确定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针对任一电池簇,可以根据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确定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比如,可以对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进行加权平均,以获取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
步骤404,根据各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各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判断电池储能系统中是否存在第一电池簇对;其中,第一电池簇对中的第一电池簇的第一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值;第一温差指示第一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之间的差;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中存在第一电池簇对,可以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设定值可以为预先设定的,比如,可以为10℃、11℃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池簇对中的第一电池簇的第一温差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值。
其中,第一电池簇可以为第一电池簇对中的电池簇。
其中,第一温差可以指示第一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之间的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温差可以为第一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之间的差,也可以为第一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从而本公开中,可以根据各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判断电池储能系统中是否存在第一电池簇对;当电池储能系统中存在第一电池簇对时,可以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步骤405,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步骤405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本公开任一实施例的执行过程,在此不作赘述。
在确定热管理方式为加热管理的情况下,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可以根据各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从各电池簇中确定第一平均温度最大的目标电池簇;并可以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作为一种示例,在确定热管理方式为加热管理的情况下,假设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电池储能系统包括电池簇1、电池簇2、电池簇3、电池簇4,电池簇1的第一平均温度为a、电池簇2的第一平均温度为b、电池簇3的第一平均温度为c、电池簇4的第一平均温度为d,根据各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可以从各电池簇中确定第一平均温度最大的目标电池簇,比如,当确定第一平均温度最大的目标电池簇为电池簇2时,可以开启该目标电池簇即电池簇2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在确定热管理方式为冷却管理的情况下,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根据各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从各电池簇中确定第一平均温度最小的目标电池簇;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作为一种示例,在确定热管理方式为冷却管理的情况下,假设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电池储能系统包括电池簇1、电池簇2、电池簇3、电池簇4,电池簇1的第一平均温度为a、电池簇2的第一平均温度为b、电池簇3的第一平均温度为c、电池簇4的第一平均温度为d,根据各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可以从各电池簇中确定第一平均温度最大的目标电池簇,比如,当确定第一平均温度最小的目标电池簇为电池簇4时,可以开启该目标电池簇即电池簇4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在确定热管理方式为自循环管理的情况下,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储能系统无需执行后续的流量控制。
由此,可以实现对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有效控制。
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通过针对任一电池簇,根据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确定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根据各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由此,可以基于各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实现对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的判断。
可以理解的是,在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之后,还可以根据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簇的温度的变化,确定电池储能系统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是否关闭。下面结合图4,对上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四所提供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
步骤502,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和工作模式,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并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步骤503,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步骤501至步骤503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本公开任一实施例的执行过程,在此不作赘述。
步骤504,继续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继续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
步骤505,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
在热管理方式为加热管理或者冷却管理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针对任一电池簇,根据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确定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根据各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针对任一电池簇,可以根据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确定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比如,可以对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进行加权平均,以获得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各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针对任两电池簇,可以根据任两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获取第二温差;其中,第二温差可以指示任两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之间的差;响应于各第二温差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值,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温差可以是任两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之间的差,或者也可以是任两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设定值可以为预先设定的,比如,可以为5℃、6℃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针对任两电池簇,可以根据任两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获取第二温差;当各第二温差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值时,可以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确定热管理方式为自循环管理的情况下,当电池储能系统无需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时,相对应地,电池储能系统也无需执行关闭流量控制。
步骤506,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关闭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并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判断到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时,可以关闭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并可以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
为了清楚说明是如何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的,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二目标特征;其中,第二目标特征可以包括第二电池单体最高温度、第二电池单体最低温度、第二电池系统平均温度、电池系统最大温差中的至少一个;基于第二目标特征、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电池单体最高温度可以指示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的最大值。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电池单体最低温度可以指示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的最小值。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电池系统平均温度可以指示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的平均值。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池系统最大温差可以指示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单体之间的最大温差。
从而本公开中,可以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二目标特征;其中,第二目标特征可以包括第二电池单体最高温度、第二电池单体最低温度、第二电池系统平均温度、电池系统最大温差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第二目标特征、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确定与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并可以根据第二目标特征,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满足与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当电池储能系统满足与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时,可以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设定条件可以为预先设定的。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可以有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可以预先建立热管理方式、工作模式和第二设定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在确定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之后,可以通过查询上述对应关系,确定与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
作为一种示例,与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如表3所示:
表3与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
Figure SMS_4
/>
Figure SMS_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与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的示例仅是示例性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对与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进行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作为一种示例,假设工作模式为充电模式、热管理方式为冷却管理,可以根据上述工作模式和热管理方式确定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为第二电池单体最高温度小于或者等于35℃且第二电池系统平均温度小于或者等于25℃;当根据第二目标特征判断到电池储能系统满足该第二设定条件时,可以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
步骤507,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关闭热管理方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可以关闭热管理方式。
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通过继续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关闭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并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关闭热管理方式。由此,可以实现基于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热管理方式和各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对电池储能系统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进行有效控制。
为了清楚说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下面结合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一种应用场景,以本公开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池储能系统的液冷管路的控制系统中进行示例,该电池储能系统的液冷管路的控制系统如图6所示,该电池储能系统的液冷管路的控制系统可以包括液冷机组、BAU(Battery ArrayUnit,电池阵列控制单元)、BCU(Battery Control Unit,电池簇控制单元)、BMU(BatteryManagement Unit,电池管理单元)。
首先,电池储能系统的液冷管路的控制系统可以通过BAU获取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并可以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确定Tmax1(在本公开中记为第一电池单体最高温度)、Tmin1(在本公开中记为第一电池单体最低温度)、Tavg1(在本公开中记为第一电池系统平均温度)、Tdiff-min(在本公开中记为电池系统最小温差)。
其次,可以根据上述Tmax1、Tmin1、Tavg1、Tdiff-min,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满足第一设定条件,如表1所示;在满足第一设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开启热管理;并可以根据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和满足的第一设定条件,如表2所示,确定开启的热管理方式;
在开启热管理的过程中,针对任一电池簇,根据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可以通过BAU计算获得电池簇的Tc-avg1(在本公开中记为第一平均温度);可以根据各电池簇的Tc-avg1,判断电池储能系统中是否存在第一电池簇对;其中,第一电池簇对中的第一电池簇的第一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值(比如10℃);第一温差可以指示第一电池簇的第Tc-avg1之间的差;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中存在第一电池簇对,可以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然后,在确定热管理方式为加热管理的情况下,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BAU可以根据各电池簇的Tc-avg1,从各电池簇中确定Tc-avg1最大的目标电池簇;并可以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指令给BCU,以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在确定热管理方式为冷却管理的情况下,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BAU可以根据各电池簇的Tc-avg1,从各电池簇中确定Tc-avg1最小的目标电池簇;并可以发CAN指令给BCU,以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在确定热管理方式为自循环管理的情况下,电池储能系统无需执行后续的流量控制。
与上述相对应地,在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之后,可以继续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针对任一电池簇,根据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可以通过BAU计算获得电池簇的Tc-avg2(在本公开中记为第二平均温度);针对任两电池簇,可以根据任两电池簇的Tc-avg2,获取第二温差;其中,第二温差可以指示任两电池簇的Tc-avg2之差;当各第二温差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值(比如5℃)时,可以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
其次,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可以关闭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并可以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
具体地,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通过BAU计算获得Tmax2(在本公开中记为第二电池单体最高温度)、Tmin2(在本公开中记为第二电池单体最低温度)、Tavg2(在本公开中记为第二电池系统平均温度)、Tdiff-max(在本公开中记为电池系统最大温差);根据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确定与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如表3所示;并可以根据第二目标特征,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满足与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当电池储能系统满足与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设定条件时,可以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
最后,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关闭热管理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当确定热管理方式为自循环管理时,电池储能系统无需执行开启流量控制,与之相对应地,电池储能系统也无需执行关闭流量控制,仅需在判断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的情况下,关闭对应的热管理方式即可。
本公开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不同电池簇之间的温差问题;并可以缩短热管理的开启时间,可以辅助提高热管理效率、降低电池储能系统的功耗并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综上,本公开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对液冷管路支路流量分配的实时控制,判断加热过程中升温过快或制冷过程中降温过快的目标电池簇,并可以降低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可以改善整个电池系统中的电池簇间的温差,并可以有效缩短热管理时间。
与上述图1至图5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装置,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装置与上述图1至图5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相对应,因此在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装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再详细描述。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五所提供的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该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装置700可以包括:第一监测模块701、确定模块702、第一判断模块703及处理模块704。
其中,第一监测模块701,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
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和工作模式,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
第一判断模块703,用于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处理模块704,用于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各电池簇中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一目标特征;其中,第一目标特征包括第一电池单体最高温度、第一电池单体最低温度、第一电池系统平均温度、电池系统最小温差中的至少一个;根据第一目标特征和工作模式,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开启热管理;在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开启热管理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判断模块703,用于:针对任一电池簇,根据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确定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根据各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判断模块703,用于:根据各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判断电池储能系统中是否存在第一电池簇对;其中,第一电池簇对中的第一电池簇的第一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值;第一温差指示第一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之间的差;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中存在第一电池簇对,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管理方式包括加热管理;处理模块704,用于:根据各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从各电池簇中确定第一平均温度最大的目标电池簇;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管理方式包括冷却管理;处理模块704,用于:根据各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从各电池簇中确定第一平均温度最小的目标电池簇;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装置700还可以包括:
第二监测模块,用于继续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
第一关闭模块,用于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关闭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
第二关闭模块,用于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关闭热管理方式。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管理方式包括加热管理或冷却管理;第二判断模块,用于:针对任一电池簇,根据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确定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根据各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判断模块,用于:针对任两电池簇,根据任两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获取第二温差;其中,第二温差指示任两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之间的差;响应于各第二温差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值,确定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二目标特征;其中,第二目标特征包括第二电池单体最高温度、第二电池单体最低温度、第二电池系统平均温度、电池系统最大温差中的至少一个;基于第二目标特征、热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关闭热管理方式。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管理方式包括自循环管理。
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装置,通过对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和工作模式,确定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并判断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响应于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根据各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由此,可以实现基于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各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自动识别需要流量控制的目标电池簇,并可以有效对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进行控制,有效改善电池簇之间的温差。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前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前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本发明前述任一实施例提出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以下简称: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Association;以下简称: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ion;以下简称:PCI)总线。
电子设备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电子设备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电子设备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8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8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 OnlyMemory;以下简称:CD-ROM)、数字多功能只读光盘(Digital Video Disc Read OnlyMemory;以下简称: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电子设备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电子设备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提及的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所述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所述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
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和所述工作模式,确定所述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并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响应于所述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所述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所述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所述工作模式,确定所述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包括:
根据各所述电池簇中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获取所述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一目标特征;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特征包括第一电池单体最高温度、第一电池单体最低温度、第一电池系统平均温度、电池系统最小温差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特征和所述工作模式,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开启热管理;
在确定所述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开启热管理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包括:
针对任一所述电池簇,根据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
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包括:
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中是否存在第一电池簇对;其中,所述第一电池簇对中的第一电池簇的第一温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设定值;所述第一温差指示所述第一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之间的差;
响应于所述电池储能系统中存在所述第一电池簇对,确定所述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方式包括加热管理;
所述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所述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所述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包括:
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从各所述电池簇中确定所述第一平均温度最大的目标电池簇;
开启所述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方式包括冷却管理;
所述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所述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所述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包括:
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第一平均温度,从各所述电池簇中确定所述第一平均温度最小的目标电池簇;
开启所述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启所述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继续对所述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所述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
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
响应于所述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关闭所述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并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关闭所述热管理方式;
响应于所述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关闭所述热管理方式,关闭所述热管理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方式包括加热管理或冷却管理;所述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包括:
针对任一所述电池簇,根据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确定所述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
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包括:
针对任两所述电池簇,根据所述任两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获取第二温差;其中,所述第二温差指示所述任两电池簇的第二平均温度之间的差;
响应于各所述第二温差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设定值,确定所述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关闭流量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关闭所述热管理方式,包括:
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二温度,获取所述电池储能系统的第二目标特征;其中,所述第二目标特征包括第二电池单体最高温度、第二电池单体最低温度、第二电池系统平均温度、电池系统最大温差中的至少一个;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特征、所述热管理方式和所述工作模式,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关闭所述热管理方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方式包括自循环管理。
12.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监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测,以获取所述电池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所述电池储能系统中任一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和所述工作模式,确定所述电池储能系统开启的热管理方式;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电池储能系统是否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
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执行开启流量控制,根据各所述电池簇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第一温度以及所述热管理方式,确定目标电池簇,并开启所述目标电池簇对应的液冷管路支路的流量控制阀。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
CN202310345633.5A 2023-03-31 2023-03-31 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Pending CN1163152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5633.5A CN116315273A (zh) 2023-03-31 2023-03-31 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5633.5A CN116315273A (zh) 2023-03-31 2023-03-31 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5273A true CN116315273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95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45633.5A Pending CN116315273A (zh) 2023-03-31 2023-03-31 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52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35016A1 (zh) 一种燃料电池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552046B2 (e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ethod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multipl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US8001407B2 (en) Server configured for managing power and performance
US7333314B2 (en) Power controller, power control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or, and power control program
US11579676B2 (en)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device
US945546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el cell degradation management
US9367115B2 (en) Power input utilization system
US10754408B2 (en) Power supply unit mismatch detection system
JP2002032154A (ja)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US9003213B2 (en) Battery discharging method
WO2024036786A1 (zh) 电池模块加热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US2013021920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erver Power Supply Size And Cost
CN114614051B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介质、电子设备
CN116315273A (zh) 电池储能系统液冷管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6131409A (zh) 电池储能系统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4413447B (zh) 机组控制方法和装置、光伏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16027865A (zh) 一种服务器散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69728A (zh) 一种服务器散热系统及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2032675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US1150717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US1144252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urning off a display device based on energy usage
CN114976134A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储存介质以及处理器
CN114759288A (zh) 双级风力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4803A (zh) 一种国产服务器功耗实时动态调节方法
US2024014608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harging terminal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