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08921A - 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08921A
CN116308921A CN202310271496.5A CN202310271496A CN116308921A CN 116308921 A CN116308921 A CN 116308921A CN 202310271496 A CN202310271496 A CN 202310271496A CN 116308921 A CN116308921 A CN 116308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sted person
training
person
requi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714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08921B (zh
Inventor
朱孟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Zhedi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Zhedi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Zhedi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Zhedi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714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089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08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08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08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08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获取被测者历史运动数据信息及被测者基本信息;根据被测者历史运动数据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根据被测者基本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根据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标签信息;根据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被测者标签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并将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被测者标签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本申请具有提高体育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成绩的提升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体育运动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有意识地对自己身体素质的培养的各种活动。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故我国全面推行大众体育运动,目前体育运动已经覆盖了全年龄段的人群。
相关技术中,在学习阶段,学校会组织对学生进行体育考核并记录体育成绩,促使学生对体育运动进行重视,并使学生能够自发地进行运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体质。在体育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体育老师对学生的体质进行了解,现在大多数的体育老师都是手动记录课堂成绩以及考试成绩,并将课堂成绩以及考试成绩进行汇总后形成综合成绩,从而对学生的总体体育成绩进行记录,并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学生之前的课堂成绩与考试成绩综合制定学生的训练要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现有如下缺陷:在体育老师对学生的训练要求进行制定时,体育老师通常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学生之前的课堂成绩与考试成绩进行制定,而不同的体育老师由于执教的时间不同导致经验不同,从而使经验不足的体育老师不容易合理地对学生制定定制化的训练要求,导致体育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量以及体育成绩的提升量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体育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成绩的提升量,本申请提供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包括:
获取被测者基本信息;
根据被测者基本信息调取与被测者基本信息相互对应的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及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
根据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以进行身体素质标签化的分析处理以形成被测者标签信息;
根据所预设的训练要求分析方法以对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以及被测者标签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并将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被测者标签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被测者基本信息对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进行调取,再通过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分析形成被测者标签信息,并分析形成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从而对被测者的训练要求根据被测者的历史成绩、身体素质以及标签进行制定,从而使体育老师容易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训练要求,从而提高体育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成绩的提升量。
可选的,根据所预设的训练要求分析方法以对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以及被测者标签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包括:
根据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与预设的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相对应的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
根据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
根据被测者标签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标签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
根据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与预设的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及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相对应的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并将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通过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通过被测者标签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通过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及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并将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从而使被测者的训练要求受到身体素质以及标签的影响,从而提高获取的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的准确性。
可选的,根据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包括:
根据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调取与被测者基本信息相互对应的被测者年龄值、被测者体型信息、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及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
根据被测者年龄值与预设的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年龄值相对应的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
根据被测者体型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体型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
根据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
根据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
根据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
根据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
根据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及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并将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作为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对被测者体型信息、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及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进行调取,通过被测者体型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通过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通过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通过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通过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通过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及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并将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作为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从而使训练要求受到被测者的体型、体脂率、肺活量以及运动强度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从而提高获取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的准确性。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将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被测者标签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
获取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
判断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否满足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
若为是,则根据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预设的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预设的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及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相对应的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及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并将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
若为否,则根据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预设的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及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相对应的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
根据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与预设的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预设的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及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相对应的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及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并将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进行获取,并对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否满足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进行判断,当满足时,通过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及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及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并将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当不满足时,通过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及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再通过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及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及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并将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从而使检测者以及辅助者均能及时地对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进行了解,且对后续被检者的训练方案进行规划,方便后续指示被检者进行训练。
可选的,获取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包括:
判断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否为辅助者所持终端上传的辅助者上传信息;
若为否,则获取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并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
若为是,则判断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否同时包括预设的辅助者签名信息与预设的检测者签名信息;
若为是,则将辅助者上传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
若为否,则将辅助者上传信息与预设的未完全确认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并发送至预设的运动数据存储数据库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否为辅助者所持终端上传的辅助者上传信息进行判断,当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不为辅助者所持终端上传的辅助者上传信息时,对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进行获取并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当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为辅助者所持终端上传的辅助者上传信息时,再对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否同时包括预设的辅助者签名信息与预设的检测者签名信息进行判断,当同时包括时,将辅助者上传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当不同时包括时,将辅助者上传信息与预设的未完全确认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并发送至预设的运动数据存储数据库中,从而提高获取的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的准确性。
可选的,获取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并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包括:
获取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及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所对应的训练者人员信息;
判断训练者人员信息是否与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所对应的被测者身份信息一致;
若为否,则输出预设的训练异常警报信息至检测者所持终端;
若为是,则获取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
判断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是否大于预设的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基准时间;
若为是,则输出预设的训练异常警报信息至检测者所持终端;
若为否,则将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及训练者人员信息进行获取,再对训练者人员信息是否与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所对应的被测者身份信息一致进行判断,当不一致时,输出预设的训练异常警报信息至检测者所持终端,当一致时,对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进行获取,再对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是否大于预设的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基准时间进行判断,当大于时,输出预设的训练异常警报信息至检测者所持终端,当不大于时,将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从而提高获取的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的准确性。
可选的,根据所预设的基础情况显示方法以对被测者基本信息、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标签信息及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
根据所预设的训练成绩显示方法以对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及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
将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及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从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进行显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被测者基本信息、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标签信息及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且通过对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及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再将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及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从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进行显示,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及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随着被测者基本信息、历史运动成绩、标签、当前身体素质、训练要求、训练情况及最新运动成绩的变化而及时地进行更新,从而使检测者与辅助者能够对被测者基本信息、历史运动成绩、标签、当前身体素质、训练要求、训练情况及最新运动成绩进行了解。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运动数据分析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运动数据分析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被测者历史运动数据信息、被测者基本信息、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训练者人员信息及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
存储器,用于存储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模块对被测者历史运动数据信息、被测者基本信息、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训练者人员信息及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进行获取,再通过处理器对存储器中的程序加载执行,从而提高体育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成绩的提升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运动数据分析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运动数据分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处理器对存储器中的程序加载执行,从而提高体育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成绩的提升量。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具有便于实现提高体育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成绩的提升量的特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程序进行存储,当需要使用时,通过处理器对程序加载执行,从而提高体育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成绩的提升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被测者基本信息对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进行调取,再通过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分析形成被测者标签信息,并分析形成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从而对被测者的训练要求根据被测者的历史成绩、身体素质以及标签进行制定,从而使体育老师容易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训练要求,从而提高体育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成绩的提升量;
2.通过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通过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通过被测者标签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通过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及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并将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从而使被测者的训练要求受到身体素质以及标签的影响,从而提高获取的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的准确性;
3.通过对被测者基本信息、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标签信息及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且通过对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及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再将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及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从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进行显示,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及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随着被测者基本信息、历史运动成绩、标签、当前身体素质、训练要求、训练情况及最新运动成绩的变化而及时地进行更新,从而使检测者与辅助者能够对被测者基本信息、历史运动成绩、标签、当前身体素质、训练要求、训练情况及最新运动成绩进行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运动数据分析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根据所预设的训练要求分析方法以对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以及被测者标签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根据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位于将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被测者标签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之后的步骤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获取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获取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并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位于将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之后的步骤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运动数据分析的系统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获取模块;2、存储器;3、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8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
参照图1,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包括:
步骤S100,获取被测者基本信息。
其中,被测者基本信息是指被测者的基础身体情况信息,被测者基本信息通过被测者、辅助者、检测者中任意一方上传后从存储有被测者基本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被测者可以为小学、初中、高中等阶段的学生,被测者也可以为运动员,被测者还可以为普通运动人员。辅助者可以为家长,辅助者也可以为被测者绑定的朋友或家人。检测者可以为体育老师,检测者也可以为教练,检测者还可以为医生。
步骤S200,根据被测者基本信息调取与被测者基本信息相互对应的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及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
其中,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是指被测者在历史时期的体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从存储有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是指用于表示被测者当前时间的身体素质的信息,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从存储有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被测者基本信息对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及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进行调取,从而方便后续对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及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进行使用。
步骤S300,根据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以进行身体素质标签化的分析以形成被测者标签信息。
其中,被测者标签信息是指用于指示被测者属于某一类人群的标签信息,被测者标签信息从存储有被测者标签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被测者标签信息可以为豆芽菜、小胖墩、运动达人、心肺功能差等。
通过对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进行分析并获取到被测者标签信息,从而方便后续对被测者标签信息进行使用。
步骤S400,根据所预设的训练要求分析方法以对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以及被测者标签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并将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被测者标签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
其中,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是指对被测者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训练要求的信息,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从存储有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包括跑步、跳绳、仰卧起坐及立定跳远等项目的不同强度信息。
训练要求分析方法是指用于对学生的训练要求进行分析的方法信息,训练要求分析方法从存储有训练要求分析方法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检测者所持终端是指能够接收并显示信息的终端,检测者所持终端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检测者所持终端也可以为手机。
通过对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及被测者标签信息进行分析,并采用训练要求分析方法对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进行获取,从而对被测者的训练要求及时根据被测者的历史成绩、当前的身体素质以及当前的标签进行重新制定,从而使体育老师容易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实时的训练要求,使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均能进行有效的运动训练,从而提高体育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成绩的提升量。
检测者所持终端能够对被测者基本信息、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及被测者标签信息均进行显示,通过将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被测者标签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从而使检测者所持终端显示的内容随着接收到的信息变化而变化,而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被测者标签信息根据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的变化而进行动态的变化,从而实现对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被测者标签信息的实时更新,使操作者能够及时地了解被测者的训练要求以及标签信息,从而方便及时了解被测者当前的身体素质状态以及需要对被测者的身体进行调整的方案。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获取的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及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的准确性,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被测者基本信息调取与被测者基本信息相互对应的被测者身份信息、被测者身高值、被测者体重值、被测者体脂率、被测者年龄值、被测者肺活量值、被测者每周运动次数值、被测者单次运动时间值及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根据被测者身份信息调取与被测者身份信息相互对应的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根据被测者身高值、被测者体重值与预设的被测者体型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身高值及被测者体重值相对应的被测者体型信息;根据被测者年龄值、被测者体脂率与预设的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年龄值及被测者体脂率相对应的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根据被测者年龄值、被测者肺活量值与预设的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年龄值及被测者肺活量值相对应的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根据被测者每周运动次数值、被测者单次运动时间值与预设的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每周运动次数值及被测者单次运动时间值相对应的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根据所预设的综合身体素质分析方法以对被测者体型信息、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及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被测者综合身体素质信息,并将被测者综合身体素质信息作为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
其中,被测者身份信息是指被测者的身份信息,被测者身高值是指被测者的身高值,被测者体重值是指被测者的体重值,被测者体脂率是指被测者的体内脂肪含量,被测者年龄值是指被测者的年龄大小,被测者肺活量值是指被测者的肺活量大小,被测者每周运动次数值是指被测者在每周进行运动的次数值,被测者单次运动时间值是指被测者在每次进行运动时的持续时间。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是指当前时间被测者的视力状况。被测者身份信息、被测者身高值、被测者体重值、被测者体脂率、被测者年龄值、被测者肺活量值、被测者每周运动次数值、被测者单次运动时间值及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均通过被测者或者辅助者上传数据后从存储有被测者基本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被测者体型信息是指用于表示被测者体型的信息,被测者体型信息从存储有被测者体型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被测者体型信息通过对被测者体重值与被测者身高值的平方值之间的比值进行分析计算,从而获取实际身体质量指数(BMI),再将实际身体质量指数与身体质量指数基准参考对照表进行分析获取,身体质量指数基准参考对照表从存储有身体质量指数基准参考对照表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从而方便后续对被测者体型信息进行使用。
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是指被测者在当前所处年龄时的体脂状况的信息,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通过被测者年龄值及被测者体脂率参照体脂状况基准对照表进行分析获取,体脂状况基准对照表从存储有体脂状况基准对照表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是指被测者在当前所处年龄时的心肺功能状况的信息,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从储存有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通过被测者年龄值及被测者肺活量值参照肺活量状况得分基准对照表进行分析获取,肺活量状况得分基准对照表从存储有肺活量状况得分基准对照表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是指被测者每周进行运动的运动强度信息,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通过每周运动次数值及被测者单次运动时间值参照运动强度基准对照表进行分析获取,运动强度基准对照表从存储有运动强度基准对照表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被测者综合身体素质信息是指用于表示被测者整体身体素质情况的信息,被测者综合身体素质信息从存储有被测者综合身体素质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综合身体素质分析方法是指用于对身体素质进行综合分析并获取的分析方法信息,综合身体素质分析方法从存储有综合身体素质分析方法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被测者基本信息对被测者身份信息、被测者身高值、被测者体重值、被测者体脂率、被测者年龄值、被测者肺活量值、被测者每周运动次数值及被测者单次运动时间值进行调取,从而方便后续对被测者身份信息、被测者身高值、被测者体重值、被测者体脂率、被测者年龄值、被测者肺活量值、被测者每周运动次数值及被测者单次运动时间值进行使用。通过被测者身份信息对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进行调取,通过被测者年龄值及被测者体脂率分析获取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通过被测者年龄值及被测者肺活量值分析获取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通过被测者每周运动次数值及被测者单次运动时间值分析获取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通过采用综合身体素质分析方法对被测者体型信息、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及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进行分析并获取被测者综合身体素质信息,再将被测者综合身体素质信息作为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从而使获取的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受到被测者的身高、体重、年龄、肺活量、体脂率、运动次数及运动持续时间的综合影响,从而提高获取的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的准确性。
检测者所持终端能够对被测者身份信息、被测者身高值、被测者体重值、被测者体脂率、被测者年龄值、被测者肺活量值、被测者每周运动次数值及被测者单次运动时间值、被测者体型信息、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及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均进行显示,从而方便检测者进行了解。
在图1所示的步骤S400中,为了进一步确保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2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根据所预设的训练要求分析方法以对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以及被测者标签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10,根据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与预设的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相对应的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
其中,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是指对被测者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指定的初始训练要求的信息,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从存储有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从而方便后续对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进行使用。
检测者所持终端能够对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进行显示,从而方便检测者进行了解。
示例来说,当被测者为小学生时,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是指用于使小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动作并发展基本活动能力的运动训练要求;当被测者为初中生时,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是指用于对重点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提高并进行体态和体姿训练的基本正规或者正规简化的运动项目作为运动训练要求;当被测者为高中生时,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是指对男女生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身体素质锻炼和运动能力训练的正规的各种运动项目作为运动训练要求。
步骤S420,根据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
其中,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是指对被测者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指定的训练要求根据被测者的身体素质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从存储有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从而方便后续对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进行获取。
检测者所持终端能够对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进行显示,从而方便检测者进行了解。
步骤S430,根据被测者标签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标签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
其中,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是指对被测者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指定的训练要求根据被测者的标签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从存储有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被测者标签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从而方便后续对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进行使用。
检测者所持终端能够对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进行显示,从而方便检测者进行了解。
示例来说,当标签为小胖墩类型的被测者,说明此时该学生的身体较为肥胖,需要进行减脂的运动训练,故在制定训练要求的时候,安排增加有氧减脂运动的比重,如跑步在普通状况时为一周跑步2次且每次需完成1千米,而在标签为小胖墩类型时需要跑步一周跑步3次且每次需完成2千米,从而增加体重;当标签为豆芽菜类型的被测者,主要以运动促消化,平衡代谢速度为目标制定运动方案;当标签为运动达人类型的被测者,则更多地以实现体育中考、高考体育满分的目标作为制定运动计划的参考方向;当标签为眼镜儿时的被测者,需要增加每周运动的频次,如将在普通状况每周2次户外球类运动20分钟的运动训练调整为每周4次户外球类运动30分钟的运动训练,从而增加被测者运动的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充分放松睫状肌,从而缓解被测者近视的发展。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获取的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的准确性,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被测者标签信息与预设的标签初始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标签信息相对应的标签初始调整信息;判断标签初始调整信息所对应的种类信息是否仅为一个;若为是,则直接将标签初始调整信息作为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若为否,则根据标签初始调整信息与预设的疲劳影响部位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标签初始调整信息相对应的疲劳影响部位信息;判断疲劳影响部位信息是否仅为一个;若为是,则根据标签初始调整信息与预设的训练效果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标签初始调整信息相对应的训练效果信息;根据训练效果信息所对应的效果值较大值的标签初始调整信息作为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若为否,则根据疲劳影响部位信息与预设的间隔训练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疲劳影响部位信息相对应的间隔训练调整信息,并将间隔训练调整信息与标签初始调整信息作为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
其中,标签初始调整信息是指对被测者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指定的训练要求根据被测者的标签进行初始调整的调整信息,标签初始调整信息从存储有标签初始调整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疲劳影响部位信息是指训练时主要产生疲劳感的部位,疲劳影响部位信息从存储有疲劳影响部位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训练效果信息是指进行初始调整时的训练种类的效果信息,训练效果信息从存储有训练效果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间隔训练调整信息是指对不同种类的训练进行间隔训练的调整信息,间隔训练调整信息从存储有间隔训练调整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被测者标签信息分析获取标签初始调整信息,再判断标签初始调整信息是否仅为一个,若仅为一个时,则直接输出,当不仅为一个时,通过标签初始调整信息所造成的疲劳影响部位进行判断,当造成的疲劳影响部位为同一处时,将效果好的作为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当不为同一处时,分析获取间隔训练调整信息,从而进行间隔训练,提高获取的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的准确性,并最终实现提高体育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成绩的提升量的目的。
步骤S440,根据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与预设的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及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相对应的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并将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
其中,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是指对被测者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指定的最终训练要求的信息,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从存储有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及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并将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从而使获取的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随着被测者的身体素质以及标签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提高获取的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的准确性。
在图2所示的步骤S420中,为了进一步确保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3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3,根据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21,根据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调取与被测者基本信息相互对应的被测者年龄值、被测者体型信息、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及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
其中,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是指当前时间被测者的视力状况。通过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对被测者基本信息相互对应的被测者年龄值、被测者体型信息、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及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进行调取,从而方便后续对被测者基本信息相互对应的被测者年龄值、被测者体型信息、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及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进行使用。
步骤S422,根据被测者年龄值与预设的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年龄值相对应的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
其中,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是指对被测者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指定的训练要求根据被测者的年龄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从存储有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被测者年龄值分析获取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从而方便后续对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进行使用。
检测者所持终端能够对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进行显示,从而方便检测者进行了解。
步骤S423,根据被测者体型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体型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
其中,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是指对被测者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指定的训练要求根据被测者的体型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从存储有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被测者体型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从而方便后续对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进行使用。
检测者所持终端能够对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进行显示,从而方便检测者进行了解。
在本实施例中,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通过被测者体型信息与体型调整得分对照表进行分析获取,体型调整得分对照表从存储有体型调整得分对照表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步骤S424,根据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
其中,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是指对被测者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指定的训练要求根据被测者的体脂率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从存储有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从而方便后续对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进行使用。
检测者所持终端能够对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进行显示,从而方便检测者进行了解。
在本实施例中,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通过被测者体脂率与体脂率调整得分对照表进行分析获取,体脂率调整得分对照表从存储有体脂率调整得分对照表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步骤S425,根据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
其中,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是指对被测者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指定的训练要求根据被测者的肺活量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从存储有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从而方便后续对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进行使用。在本实施例中,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根据肺活量状况得分基准对照表所获取的得分转换获取。
检测者所持终端能够对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进行显示,从而方便检测者进行了解。
步骤S426,根据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
其中,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是指对被测者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指定的训练要求根据被测者的运动强度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从存储有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从而方便后续对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进行使用。
检测者所持终端能够对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进行显示,从而方便检测者进行了解。
在本实施例中,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通过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所对应的次数值与运动强度调整得分对照表分析获取,运动强度调整得分对照表从存储有运动强度调整得分对照表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步骤S427,根据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
其中,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是指对被测者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指定的训练要求根据被测者的视力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从存储有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从而方便后续对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进行使用。检测者所持终端能够对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进行显示,从而方便检测者进行了解。
步骤S428,根据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及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并将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作为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
其中,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是指对被测者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指定的训练要求进行最终调整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从存储有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及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分析获取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并将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作为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从而使获取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根据被测者的年龄、体型、体脂率、肺活量、运动强度及视力的变化而变化,进而提高获取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根据预设的总体调整分数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获取总体调整总分。总体调整总分=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所对应分数+体型调整得分*体型系数+体脂率调整得分*体脂率系数+肺活量调整得分*肺活量系数+运动强度调整得分*运动强度系数+视力调整得分*视力系数获取。再通过总体调整总分与最终得分类别对照表分析获取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所对应的调整量。最终得分类别对照表从存储有最终得分对照表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最后根据最终得分类别对照表分析获取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
在图1所示的步骤S400后,为了进一步确保将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被测者标签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之后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将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被测者标签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之后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4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4,位于将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被测者标签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之后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0,获取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
其中,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指被测者进行训练时的具体训练情况信息,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通过教学辅助检测终端检测上传获取,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也可以通过检测者或者辅助者上传获取。
检测者所持终端能够对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进行显示,从而方便检测者进行了解。
步骤S520,判断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否满足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530;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540。
其中,通过对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否满足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判断被测者在训练时是否达到训练要求。
示例来说,当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为一周只跳绳了一次且单次为500次,而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为一周两次且单次跳绳800次,此时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不满足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
步骤S530,根据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预设的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预设的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及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相对应的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及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并将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
其中,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是指对被测者的后续训练要求的规划方案信息,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从存储有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是指根据被测者进行训练时的具体训练情况所能取得的成绩信息,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从存储有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
当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满足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时,说明此时被测者在训练时达到训练要求,故通过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及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及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并将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从而方便检测者与辅助者对被测者的后续训练要求规划以及当前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解。
检测者所持终端及辅助者所持终端能够对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及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进行显示,从而方便检测者及辅助者进行了解。
步骤S540,根据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预设的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及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相对应的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
其中,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是指被测者进行训练时产生的训练偏差信息,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从存储有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及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从而方便后续对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进行使用。
步骤S550,根据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与预设的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预设的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及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相对应的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及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并将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
其中,当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不满足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时,说明此时被测者在训练时未达到训练要求,故通过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及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分析获取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及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并将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从而方便检测者与辅助者对被测者的后续训练要求规划以及当前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解。
在图4所示的步骤S510中,为了进一步确保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获取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5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5,获取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1,判断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否为辅助者所持终端上传的辅助者上传信息。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512;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513。
其中,辅助者所持终端是指辅助者所持有的可以上传并接受信息的终端,辅助者所持终端可以为手机,辅助者所持终端也可以为笔记本电脑。辅助者上传信息是指通过辅助者所持终端进行上传的信息。
通过对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否为辅助者所持终端上传的辅助者上传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判断被测者进行训练时的具体训练情况是否为辅助者进行上传。
步骤S512,获取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并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
其中,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是指检测者使用的教学辅助检测终端进行检测所获取的训练数据信息。
当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不为辅助者所持终端上传的辅助者上传信息时,说明此时被测者进行训练时的具体训练情况不为辅助者进行上传,故对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进行获取,并将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
步骤S513,判断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否同时包括预设的辅助者签名信息与预设的检测者签名信息。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514;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515。
其中,辅助者签名信息是指辅助者进行签名确认的信息,辅助者签名信息从存储有辅助者签名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检测者签名信息是指检测者进行签名确认的信息,检测者签名信息从存储有检测者签名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当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为辅助者所持终端上传的辅助者上传信息时,说明此时被测者进行训练时的具体训练情况为辅助者进行上传,故通过对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否同时包括预设的辅助者签名信息与预设的检测者签名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判断被测者进行训练时的具体训练情况是否受到辅助者与检测者的确认。
步骤S514,将辅助者上传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
其中,当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同时包括预设的辅助者签名信息与预设的检测者签名信息时,说明此时被测者进行训练时的具体训练情况受到辅助者与检测者的确认,故将辅助者上传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
步骤S515,将辅助者上传信息与预设的未完全确认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并发送至预设的运动数据存储数据库中。
其中,未完全确认信息是指辅助者与检测者未进行确认的信息,未完全确认信息从存储有未完全确认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运动数据存储数据库是指用于对整体的运动数据进行存储的数据库,运动数据存储数据库可以为云平台。
当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未同时包括预设的辅助者签名信息与预设的检测者签名信息时,说明此时被测者进行训练时的具体训练情况未受到辅助者与检测者的确认,故将辅助者上传信息与预设的未完全确认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并发送至预设的运动数据存储数据库中,从而方便对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进行了解时同时了解到为未进行确认,且将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发送至预设的运动数据存储数据库中方便后续进行调取使用。
在图5所示的步骤S512中,为了进一步确保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获取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6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6,获取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并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21,获取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及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所对应的训练者人员信息。
其中,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通过训练仪器上传获取。训练者人员信息是指使用训练仪器进行检测的训练人员的人员信息,训练者人员信息通过预设于训练仪器上的指纹检测装置或者人脸识别装置进行检测获取。
示例来说,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可以为智能立定跳远仪、智能中长跑仪、智能短跑仪、智能跳绳仪、智能握力仪、智能身高体重仪、智能肺活量仪、智能篮球运球仪、智能足球仪、智能引体向上仪、智能台阶仪、智能游泳仪、智能仰卧起坐仪、智能俯卧撑仪、智能排球仪、智能体前屈仪、智能视力仪、智能实心球仪、智能多人同测中长跑仪及智能多人同测跳绳仪等仪器所检测获取的数据信息。
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还可以为智能跑步鞋、智能姿势矫正仪、护眼康复训练仪、智能体脂秤、智能跳绳、智能仰卧起坐器、智能八电极身高体重仪、智能腰围仪、智能验光仪、智能跑步机等仪器所检测获取的数据信息。
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可以通过无线、蓝牙、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或者网络进行传输发送并存储于运动数据存储数据库中。
步骤S5122,判断训练者人员信息是否与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所对应的被测者身份信息一致。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5123;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5124。
其中,通过对训练者人员信息是否与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所对应的被测者身份信息一致,从而判断当前进行训练的人员是否为需要进行检测训练的人员。
步骤S5123,输出预设的训练异常警报信息至检测者所持终端。
其中,训练异常警报信息是指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对检测者进行报警的警报信息,训练异常警报信息从存储有训练异常警报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当训练者人员信息与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所对应的被测者身份信息不一致时,说明此时当前进行训练的人员不为需要进行检测训练的人员,故输出预设的训练异常警报信息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从而方便检测者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了解。
步骤S5124,获取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
其中,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是指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异常间隔中断的实际时间,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通过训练仪器持续检测并发送后获取。
当训练者人员信息与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所对应的被测者身份信息一致时,说明此时当前进行训练的人员为需要进行检测训练的人员,故对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进行获取,从而方便后续对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进行使用。
步骤S5125,判断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是否大于预设的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基准时间。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5126;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5127。
其中,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基准时间是指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异常间隔中断的基准时间,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基准时间从存储有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基准时间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对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是否大于预设的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基准时间进行判断,从而判断在训练过程中是否出现长时间的异常间隔中断。
步骤S5126,跳转执行步骤S5123。
其中,当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大于预设的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基准时间时,说明此时在训练过程中出现长时间的异常间隔中断,故跳转执行步骤S5123。
步骤S5127,将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
其中,当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不大于预设的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基准时间时,说明此时在训练过程中未出现长时间的异常间隔中断,故将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从而保证获取的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获取的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的准确性,在步骤S5126之前还有以下步骤。获取训练者人员信息所对应的训练者人员性别信息;判断训练者人员性别信息是否为男生;若为男生,则判断能否查询到训练者人员信息所对应的伤病上传数据信息;若能查询到,则根据伤病上传数据信息与预设的伤病影响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伤病上传数据信息相对应的伤病影响信息,并将伤病影响信息与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若未能查询到,则继续执行步骤S5126;若不为男生,则查询上月同一时间训练信息;判断上月同一时间训练信息所对应的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是否与当前的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一致;若为是,则输出预设的女生影响信息,并将女生影响信息与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若为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5126。
其中,伤病影响信息是指由于伤病而产生的影响信息,伤病影响信息从存储有伤病影响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女生影响信息是指女生由于每月生理而产生的影响信息,女生影响信息从存储有女生影响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对训练者人员信息所对应的训练者人员性别信息进行获取,并判断是否为男生,当为男生且能查询到伤病上传数据信息时,则通过伤病上传数据信息分析获取伤病影响信息,并将伤病影响信息与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当为女生且上月同一时间训练信息所对应的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与当前的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一致时,则输出预设的女生影响信息,并将女生影响信息与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当为男生且不能查询到伤病上传数据信息时,或者当为女生且上月同一时间训练信息所对应的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与当前的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不一致时,则继续执行步骤S5126,从而减少男生伤病与女生生理而产生的影响,提高获取的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的准确性。
在图4所示的步骤S530后或步骤S550后,为了进一步确保将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之后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将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之后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7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7,位于将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之后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31,根据所预设的基础情况显示方法以对被测者基本信息、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标签信息及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
其中,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是指用于将被测者的基本信息、历史运动成绩、标签及当前身体素质作为基础情况并进行显示的显示信息。
基础情况显示方法是指用于将被测者的基本信息、历史运动成绩、标签及当前身体素质集中处理形成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从而进行显示的方法,基础情况显示方法从存储有基础情况显示方法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采用基础情况显示方法对被测者基本信息、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标签信息及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生成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进而方便后续对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进行使用。
步骤S532,根据所预设的训练成绩显示方法以对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及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
其中,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是指用于将被测者的训练要求、训练情况及最新运动成绩作为训练成绩情况并进行显示的显示信息。
训练成绩显示方法是指用于将被测者的训练要求、训练情况及最新运动成绩集中处理形成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从而进行显示的方法,训练成绩显示方法从存储有训练成绩显示方法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通过采用训练成绩显示方法对训练要求、训练情况及最新运动成绩进行分析处理,从而生成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进而方便后续对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进行使用。
步骤S533,将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及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从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进行显示。
其中,通过将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及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从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进行显示,从而使显示的内容根据被测者的基本信息、历史运动成绩、标签、当前身体素质、训练要求、训练情况及最新运动成绩的变化而及时进行更新,从而方便进行了解。
参照图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数据分析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被测者历史运动数据信息、被测者基本信息、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训练者人员信息及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
存储器2,用于存储如图1至图7中任一项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3,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如图1至图7中任一项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数据分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图1至图7中任一项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图1至图7中任一项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Claims (10)

1.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被测者基本信息;
根据被测者基本信息调取与被测者基本信息相互对应的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及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
根据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以进行身体素质标签化的分析处理以形成被测者标签信息;
根据所预设的训练要求分析方法以对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以及被测者标签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并将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被测者标签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预设的训练要求分析方法以对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以及被测者标签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形成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包括:
根据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与预设的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相对应的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
根据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
根据被测者标签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标签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
根据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与预设的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初始训练要求信息、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及训练要求标签调整信息相对应的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并将被测者最终训练要求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包括:
根据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调取与被测者基本信息相互对应的被测者年龄值、被测者体型信息、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及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
根据被测者年龄值与预设的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年龄值相对应的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
根据被测者体型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体型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
根据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体脂状况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
根据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肺活量状况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
根据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运动强度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
根据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视力状况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
根据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与预设的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训练要求年龄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型调整信息、训练要求体脂率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肺活量调整信息、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调整信息及训练要求视力调整信息相对应的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并将训练要求最终调整信息作为训练要求身体素质调整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将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被测者标签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
获取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
判断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否满足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
若为是,则根据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预设的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预设的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及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相对应的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及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并将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
若为否,则根据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与预设的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及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相对应的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
根据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与预设的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预设的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被测者训练偏差信息及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相对应的被测者后续规划方案及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并将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包括:
判断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否为辅助者所持终端上传的辅助者上传信息;
若为否,则获取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并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
若为是,则判断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是否同时包括预设的辅助者签名信息与预设的检测者签名信息;
若为是,则将辅助者上传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
若为否,则将辅助者上传信息与预设的未完全确认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并发送至预设的运动数据存储数据库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并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包括:
获取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及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所对应的训练者人员信息;
判断训练者人员信息是否与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所对应的被测者身份信息一致;
若为否,则输出预设的训练异常警报信息至检测者所持终端;
若为是,则获取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
判断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是否大于预设的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基准时间;
若为是,则输出预设的训练异常警报信息至检测者所持终端;
若为否,则将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作为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将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发送至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
根据所预设的基础情况显示方法以对被测者基本信息、被测者历史运动成绩信息、被测者标签信息及被测者当前身体素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
根据所预设的训练成绩显示方法以对被测者训练要求信息、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及被测者最新运动成绩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
将被测者基础情况显示信息及被测者训练成绩显示信息从检测者所持终端与辅助者所持终端进行显示。
8.一种运动数据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被测者历史运动数据信息、被测者基本信息、被测者训练情况信息、训练仪器检测数据信息、训练者人员信息及训练期间异常间隔实际时间;
存储器(2),用于存储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3),存储器中的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且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
9.一种运动数据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310271496.5A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3089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1496.5A CN116308921B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1496.5A CN116308921B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08921A true CN116308921A (zh) 2023-06-23
CN116308921B CN116308921B (zh) 2023-11-24

Family

ID=86781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1496.5A Active CN116308921B (zh) 2023-03-14 2023-03-14 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0892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48177A (ja) * 2016-02-23 2017-08-3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トレーニング支援システム、トレーニング支援装置およびトレーニング支援方法
CN108970089A (zh) * 2018-08-22 2018-12-11 南京和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基于心率检测的人体训练系统和智能健身系统
KR20200079404A (ko) * 2018-12-25 2020-07-03 (주)맵핏 개인별 헬스 트레이닝 방법
CN111632363A (zh) * 2020-05-15 2020-09-08 焦作大学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体育训练指导系统和方法
WO2023025039A1 (zh) * 2021-08-23 2023-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训练计划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48177A (ja) * 2016-02-23 2017-08-3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トレーニング支援システム、トレーニング支援装置およびトレーニング支援方法
CN108970089A (zh) * 2018-08-22 2018-12-11 南京和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基于心率检测的人体训练系统和智能健身系统
KR20200079404A (ko) * 2018-12-25 2020-07-03 (주)맵핏 개인별 헬스 트레이닝 방법
CN111632363A (zh) * 2020-05-15 2020-09-08 焦作大学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体育训练指导系统和方法
WO2023025039A1 (zh) * 2021-08-23 2023-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训练计划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08921B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817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planning fitness course parameters
US8348809B2 (en) System for training optimisation
CN109637625B (zh) 自学习式健身计划生成系统
US20060084850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military personnel
US20050014113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a person's athletic ability
US1141350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planning fitness courses
Ehler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hysical attributes and golf clubhead speed: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es
CN114187996A (zh) 一种个性化运动处方管理系统
JP2004054591A (ja) 健康増進プログラムの作成方法および健康増進実行方法
Enoksen et al. The effect of supervised strength training on young elite male soccer players’ physical performance
CN116308921B (zh) 一种运动数据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4009159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rength Training
Jones et al. Body mass index and Army physical fitness test standards in ROTC cadets
WO20100410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fitness regimes
CN107016227B (zh) 一种智能设备联动型基于实时运转数据的运动处方的运转指导系统
Cale et al. Getting the buggers fit
CN116416096B (zh) 一种运动协同管理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Raza et al.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ing: A study on National Level Judo Players of Pakistan
Beato et al. Fitness assessment in football
Leuciuc The Use of the Innovative Technology for Monitoring Heart Rate in Bodybuilding Workout with Students
Cale et al. Monitoring young people’s physical fitness and physical activity
CN114452622A (zh) 一种基于视觉ai的智能运动指导系统及其方法
BALATSKA et 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On The Knowledge Of Olympic Education (On The Example Of Yuriy Fedkovych Chernivtsi National University)
Manolachi et al. The Study Regarding the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Process of the Female Judokas Training Level
Kelly Quantification of Seasonal Training-Load in Elite English Premier League Soccer Play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