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97229A - 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97229A CN116297229A CN202211487872.6A CN202211487872A CN116297229A CN 116297229 A CN116297229 A CN 116297229A CN 202211487872 A CN202211487872 A CN 202211487872A CN 116297229 A CN116297229 A CN 1162972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icle
- yellowness index
- material particles
- sample
- yellown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29920003020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9000004703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132 cross lin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643 material a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4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4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3441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4383 yel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29920001684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4702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8188 pelle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590 oxid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78 thermal 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679 ag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3 antioxidant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8 antioxid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2915 carbo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2]C([*:1])=O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431 cross linking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872 dega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29 infrared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7 material degrad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64 primary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7 targe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251—Colorimeters; Construction thereof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加工材料颗粒的第一颗粒黄度指数,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对应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根据第一颗粒黄度指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根据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老化程度。采用本方法能够在避免影响材料颗粒状态的情况下,直接获取材料颗粒对应的各项黄度指数,并根据各项黄度指数得到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进而根据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材料老化程度,从而提高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的检测准确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绝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作为电力系统中常见的线路电缆,因其质量轻便、运行维护简单、适用电压范围大等优点,常用于电力系统中的电能传输;在电缆运行过程中,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材料因长期承受线芯发热导致的高温,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容易发生热氧老化,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电能传输性能;为了获知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热氧老化性能,一般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制成交联聚乙烯片状试样,之后进行高温条件老化后的多种性能测试分析。
然而,传统方法中,结晶性能参数、凝胶含量参数、机械性能参数测试都是破坏性试验,测试周期较长,此外,虽然红外光谱测试属于非破坏性试验,但结果难以准确反应材料性能变化趋势,以上传统方法将造成试样的浪费、工作量的增加和测试结果的不准确性。同时,传统方法仅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评价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试样的老化性能,不能准确评价可交联聚乙烯材料颗粒和实际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绝缘层的老化程度,不利于提高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的检测准确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准确度的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颗粒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一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标准状态下生产得到的;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目标生产批次下生产得到的;
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对应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根据所述第一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根据所述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老化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黄度指数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黄度指数差值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间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三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为在预设贮存条件下存储预设时长的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
根据所述第三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根据所述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老化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三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三颗粒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黄度指数差值;
根据所述第二黄度指数差值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间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片状试样对应的第一试样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片状试样对应的第二试样黄度指数;所述第一片状试样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先后经过模塑、交联和制样后得到的;所述第二片状试样为所述第一片状试样在预设老化条件下老化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一试样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二试样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二片状试样对应的老化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绝缘层试样对应的第一绝缘层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绝缘层试样对应的第二绝缘层黄度指数;所述第一绝缘层试样为对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制得的绝缘层进行制样得到的;所述第二绝缘层试样为对所述绝缘层制得的存在运行故障的电缆进行制样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一绝缘层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二绝缘层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二绝缘层试样对应的老化程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颗粒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一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标准状态下生产得到的;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目标生产批次下生产得到的;
生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对应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根据所述第一黄度颗粒指数、所述第二黄度颗粒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老化程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颗粒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一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标准状态下生产得到的;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目标生产批次下生产得到的;
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对应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根据所述第一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根据所述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老化程度。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颗粒黄度指数,以及,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对应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直接获取材料颗粒的黄度指数,避免加工影响测试结果,从而得到更准确的黄度指数,并根据第一颗粒黄度指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从而通过黄度指数确定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进而根据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老化程度,能够在避免影响材料颗粒状态的情况下,直接获取材料颗粒对应的各项黄度指数,从而减少测量条件对材料颗粒的影响,进而提高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的检测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各测试项目对应黄度指数的柱状统计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各测试项目对应评价系数的柱状统计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绝缘层试样裁剪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不同位置处绝缘层试样评价系数的柱状统计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服务器104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集成在服务器104上,也可以放在云上或其他网络服务器上。终端102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颗粒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一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标准状态下生产得到的;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目标生产批次下生产得到的;终端102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对应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根据所述第一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终端102根据所述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老化程度。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服务器,还可以应用于包括终端和服务器的系统,并通过终端和服务器的交互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颗粒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一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标准状态下生产得到的;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目标生产批次下生产得到的。
其中,目标原材料颗粒可以是指需要进行老化程度检测的材料的原始颗粒,实际应用中,目标原材料颗粒可以包括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的原材料采用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颗粒。
其中,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可以是指目标原材料颗粒在预设标准工艺对应的标准生产状态下生产的颗粒,实际应用中,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可以包括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生产线在稳定的标准生产条件下生产的标准状态颗粒。
其中,第一颗粒黄度指数可以是指测量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后得到的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黄度指数。
其中,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可以是指目标原材料颗粒在目标生产批次对应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的颗粒,实际应用中,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可以包括目标生产批次的可交联聚乙烯材料颗粒。
其中,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可以是指测量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后得到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黄度指数。
其中,标准状态可以是指预设标准工艺对应的标准生产状态。
其中,目标生产批次可以是指特定生产条件下生产的材料批次,实际应用中,目标生产批次可以包括某季度第一批次和某季度第二批次。
作为一种示例,黄度指数可由体积小、质量轻黄度测试仪便携地测得。
作为一种示例,材料的黄度指数增大主要源于材料内部抗氧剂消耗、大分子降解、添加剂相互作用所生成的发色团,同时材料的黄度也受材料的结晶结构共同影响;因此,黄度指数既反应了物理结构的老化也反应了化学结构的老化。
作为一种示例,针对一种110kV高压电缆用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及其原材料采用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颗粒进行老化程度检测,测定低密度聚乙烯原材料颗粒的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颗粒黄度指数,规定最佳工艺下可交联聚乙烯颗粒合格生产对应的状态为标准生产状态,以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生产线在该标准生产状态下最稳定的生产阶段生产的可交联聚乙烯材料颗粒作为第一加工材料颗粒,采用BYK-Gardnercolor-view色差计测量第一加工材料颗粒的第一颗粒黄度指数,测量流程按照GB/T 39822—2021规定进行,颗粒必须装满样品杯,使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标准“C”光源照射材料,测量第一加工材料颗粒的三刺激值X、Y、Z,终端将该三刺激值X、Y、Z输入预设的黄度指数计算公式,终端通过黄度指数计算公式计算黄度指数YI,该黄度指数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每次测量完成之后,更换全新的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后再进行下次测量,重复测量次数可以为5次,5次测量总时长不得超出5h,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将第一颗粒黄度指数记为YI0;工作人员随机抽取某季度第1批次生产的110kV可交联聚乙烯材料颗粒,并按照与上述测量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颗粒黄度指数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测量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每次测量完成之后,更换全新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后再进行下次测量,重复测量次数可以为5次,5次测量总时长不得超出5h,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记为YI1,类似地,若对某季度第n批次生产的110kV可交联聚乙烯材料颗粒进行黄度指数测量,测量结果记为YIn,n表示目标生产批次的批次数。
作为一种示例,测量可交联聚乙烯材料颗粒时,在第一次测量之前,色差计应该进行标准矫正,并进行30min的预热。
步骤S204,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对应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根据所述第一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其中,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可以是指测量目标原材料颗粒后得到的目标原材料颗粒对应的黄度指数,实际应用中,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可以包括低密度聚乙烯原材料颗粒对应的黄度指数。
其中,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可以是指表征由目标原材料颗粒生产得到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的生产质量的信息,实际应用中,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可以包括可交联聚乙烯生产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
作为一种示例,测定低密度聚乙烯原材料颗粒的黄度指数,采用BYK-Gardnercolor-view色差计测量低密度聚乙烯(LDPE)对应的原始目标材料颗粒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测量流程按照GB/T 39822—2021规定进行,颗粒必须装满样品杯,使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标准“C”光源照射材料,测量材料色的三刺激值X、Y、Z,终端将三刺激值X、Y、Z输入预设的黄度指数计算公式,每次测量完成之后,更换全新的目标原材料颗粒后再进行下次测量,重复测量次数可以为5次,5次测量总时长不得超出5h,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将原始颗粒黄度指数记为YILDPE;终端将获取到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YILDPE、第一颗粒黄度指数YI0和某季度第n生产批次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YIn输入可交联聚乙烯生产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计算公式,得到可交联聚乙烯生产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An,该可交联聚乙烯生产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计算公式可表示为An=(YIn-YI0)/YILDPEⅹ100%。
步骤S206,根据所述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老化程度。
作为一种示例,终端根据可交联聚乙烯生产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与预设生产过程颗粒质量评价条件之间的关系,判断可交联聚乙烯生产过程中材料颗粒的老化程度:当可交联聚乙烯生产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的值小于零时,终端判断加工过程并未导致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出现老化;当可交联聚乙烯生产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的值大于零时,且可交联聚乙烯生产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的值越大,终端判断加工过程导致第二加工材料颗粒的老化程度越严重;当可交联聚乙烯生产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的值为负或小于规定的正值时,终端判断第二加工材料颗粒的状态完好。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3所示,若原始颗粒黄度指数YILDPE=1.08,第一颗粒黄度指数YI0=2.97,某季度第1生产批次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YI1=6.69,终端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到该第1生产批次对应的可交联聚乙烯生产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A1为344.4%,终端判断该第1生产批次对应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的加工过程导致了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发生严重老化,进而判断该第1生产批次对应的生产过程中个别工艺环节出现问题,经工作人员仔细检查发现,110kV可交联聚乙烯材料生产过程中,交联剂后吸收罐温度过高,导致了材料老化,故终端判断该第1生产批次生产的材料为残次材料,并将该第1生产批次生产的材料降级作为10kV等级电缆用可交联聚乙烯材料颗粒进行使用。在工艺改进后,该第5生产批次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YI5=2.69,如图4所示,终端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第5生产批次对应的可交联聚乙烯生产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A5为-25.9%,终端判断该第5生产批次的加工过程并未导致材料颗粒严重老化,加工工艺过程没有严重偏离正常工艺水平,该材料可以作为110kV等级材料正常使用。
上述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中,通过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颗粒黄度指数,以及,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对应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直接获取材料颗粒的黄度指数,避免加工影响测试结果,从而得到更准确的黄度指数,并根据第一颗粒黄度指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从而通过黄度指数确定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进而根据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老化程度,能够在避免影响材料颗粒状态的情况下,直接获取材料颗粒对应的各项黄度指数,从而减少测量条件对材料颗粒的影响,进而提高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的检测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黄度指数差值。
其中,第一黄度指数差值可以是指第一颗粒黄度指数和第二颗粒黄度指数间的差值,实际应用中,第一黄度指数差值可以由第二颗粒黄度指数的值减去第一颗粒黄度指数的值得到。
作为一种示例,终端获取第一颗粒黄度指数和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后,利用第二颗粒黄度指数的值减去第一颗粒黄度指数的值,得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黄度指数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黄度指数差值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间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终端将获取到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YILDPE、第一颗粒黄度指数YI0和某季度第n生产批次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YIn输入可交联聚乙烯生产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计算公式,得到可交联聚乙烯生产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An,该可交联聚乙烯生产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计算公式可表示为An=(YIn-YI0)/YILDPEⅹ100%。
作为一种示例,由于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的配方体系相对较少,且所有此类绝缘材料无论原材料颗粒还是绝缘层成品,均具有半透明性,因此大部分此类材料均适用于黄度指数的测量,测试过程不会因为材料的透明性而产生强烈误差,可通过相对简单的操作在相对较短的测试时间内对绝缘材料的黄度指数和老化程度进行定量化分析,且测试后的材料仍保持初始状态,仍可进行其它性能测试和分析。
本实施例中,通过直接对材料颗粒进行取样测试,确定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并不对颗粒进行任何加工工序,能够避免加工对于颗粒内部添加剂均匀性的影响,在颗粒中添加剂析出情况未受到任何影响的情况下,对目标原材料颗粒进行无损测试,从而提高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的检测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三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为在预设贮存条件下存储预设时长的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
其中,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可以是指将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在预设贮存条件下存储预设时长后得到的材料颗粒。
其中,第三颗粒黄度指数可以是指测量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后得到的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黄度指数。
其中,预设贮存条件可以是指表征第三加工材料颗粒所处的预先设置贮存环境条件和运输条件,预设贮存条件可以包括特定温度、特定气压、特定湿度、特定光照。
作为一种示例,将上述第5生产批次生产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在预设贮存条件下存储预设时长,得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工作人员按照与上述测量第一颗粒黄度指数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测量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三颗粒黄度指数,终端获取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三颗粒黄度指数。
作为一种示例,采用黄度指数作为指标来评价绝缘材料制样的老化程度和老化状态,由于黄度指数的测试属于非破坏性实验,黄度指数的多次测量都不会对试样内部成分或结构造成老化影响,因此材料试样历经不同老化条件之后,完成黄度指数测试之后,仍能继续进行老化实验,可大大节省试样数量和工作量。
根据所述第三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其中,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可以是指表征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在预设贮存条件下存储预设时长后得到的第三加工材料颗粒的存储质量的信息,实际应用中,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可以包括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
作为一种示例,终端将获取到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YILDPE、第二颗粒黄度指数YIn和存储预设时长的第三加工材料颗粒的第三颗粒黄度指数YItn输入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计算公式,得到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Bn,该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计算公式可表示为:Bn=(YItn-YIn)/YILDPEⅹ100%。
根据所述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老化程度。
作为一种示例,终端根据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与预设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条件之间的关系,判断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中材料颗粒的老化程度:当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的值小于零时,终端判断在运输和存储过程导致了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内部添加剂分子析出,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的值越小,说明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内添加剂析出越严重;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的值大于零时,终端判断运输和存储过程导致了第三加工材料颗粒的老化,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的值越大,说明运输和存储过程导致第三加工材料颗粒的老化程度越严重,当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的绝对值小于规定值时,终端判断第三加工材料颗粒状态完好。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3所示,若原始颗粒黄度指数YILDPE=1.08,某季度第5生产批次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YI5=2.69,工作人员将上述第5生产批次生产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分别在夏季室温遮光条件下存储1年和-15℃的冷冻条件下存储2个月,得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工作人员对第三加工材料颗粒进行黄度指数测量,测量得到的第三颗粒黄度指数分别为YIt1=11.69和YIt2=1.88,终端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分别得到在夏季室温遮光条件下存储1年和-15℃的冷冻条件下存储2个月的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分别为B1和B2,如图4所示,B1=833%,终端判断在夏季室温遮光条件下存储1年得到的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在存储过程中,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发生了明显老化,不宜继续使用,宜作为失效过期材料处理,进而判断在夏季室温的存储条件下,温度过高,需要对可交联聚乙烯材料进行降温处理,且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颗粒储存时间不宜超出1年;B2=-101%,终端判断低温的存储过程导致了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内部添加剂分子析出,说明在北方冬季气候下进行运输和存储时,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应该进行适当的保温,并且存储时间也应该予以限制。
作为一种示例,通常材料颗粒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会发生两种形式的状态变化,即:当存储温度较高或存在光照时,颗粒状态劣化以材料降解老化变黄为主,这种性能的劣化可能源于热氧老化,也可能源于材料内部的缺陷或外部的杂质催化了聚合物的降解或添加剂的分解;当存储温度较低时,颗粒状态的劣化以材料内部添加剂析出并且分散变得不均匀为主,此时材料颗粒将会变白、透明度降低;因此,当材料颗粒发生老化时,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可以用于指导材料存储条件的调节和规定,也可用于分辨以上两种存储阶段导致的颗粒老化形式,当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的值小于零时,说明材料颗粒老化以添加剂分子的析出为主,其值越小,添加剂析出越为严重,当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的值大于零时,说明材料颗粒老化以材料内部分子的降解和老化为主,其值越大,材料内部分子的降解和老化越为严重。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颗粒黄度指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并根据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第三加工材料颗粒的老化程度,能够利用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判断材料老化程度,进而监控存储过程,精确确定材料的老化情形和老化原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三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三颗粒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黄度指数差值。
其中,第二黄度指数差值可以是指第三颗粒黄度指数和第二颗粒黄度指数间的差值,实际应用中,第二黄度指数差值可以由第三颗粒黄度指数的值减去第二颗粒黄度指数的值得到。
作为一种示例,终端获取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第三颗粒黄度指数后,利用第三颗粒黄度指数的值减去第二颗粒黄度指数的值,得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黄度指数差值。
根据所述第二黄度指数差值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间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作为一种示例,终端将获取到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YILDPE、第二颗粒黄度指数YIn和存储预设时长的第三加工材料颗粒的第三颗粒黄度指数YItn输入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计算公式,得到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Bn,该可交联聚乙烯存储过程颗粒质量评价系数计算公式可表示为:Bn=(YItn-YIn)/YILDPEⅹ100%。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第三颗粒黄度指数间的第二黄度指数差值,从而利用第二黄度指数差值和原始颗粒黄度指数间的比值,确定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能够准确描述各黄度指数间的关系,精确确定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进而提高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的检测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片状试样对应的第一试样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片状试样对应的第二试样黄度指数;所述第一片状试样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先后经过模塑、交联和制样后得到的;所述第二片状试样为所述第一片状试样在预设老化条件下老化得到的。
其中,第一片状试样可以是指目标原材料颗粒先后经过模塑、交联和制样后得到的材料测试样本,实际应用中,第一片状试样可以包括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制成的材料测试样本。
其中,第一试样黄度指数可以是指测量第一片状试样后得到的第一片状试样对应的黄度指数。
其中,第二片状试样可以是指第一片状试样在预设老化条件下老化后得到的材料测试样本。
其中,第二试样黄度指数可以是指测量第二片状试样后得到的第二片状试样对应的黄度指数。
其中,预设老化条件可以是指预先设置的用于影响片状试样老化速度的环境条件,实际应用中,预设老化条件可由老化箱提供。
作为一种示例,工作人员将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先后进行模塑和交联,制成若干厚度为1~5毫米后的第一片状试样,多次制样过程中保持制样条件完全一致,制成第一片状试样后,工作人员先测量第一片状试样对应的黄度指数,测量次数不少于3次,结果取平均值,得到第一片状试样对应的第一试样黄度指数,记为YIs0,工作人员将第一片状试样置于老化箱中,在特定的温度和气体氛围条件下使第一片状试样发生老化,每隔一定周期时间取出老化后的第二片状试样,测量第二片状试样的黄度指数,测量次数不少于3次,结果取平均值,得到第二片状试样对应的第二试样黄度指数,记为YIst,终端获取第一试样黄度指数和第二试样黄度指数。
根据所述第一试样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二试样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二片状试样对应的老化程度。
作为一种示例,终端将获取到的第一试样黄度指数YIs0和第二试样黄度指数YIst输入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性能评价系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二片状试样对应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性能评价系数Cn,该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性能评价系数计算公式可表示为:Cn=YIs0/YIstⅹ100%;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性能评价系数的值随老化因子增强而减小,老化时间越长其值越小,老化温度越高其值越小,终端根据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性能评价系数与预设材料老化评价条件之间的关系,判断第二片状试样的老化程度:试样未老化时,该系数的值为1,当该系数的值衰减至某一限定的百分比以下时(优选为10~50%),终端判断第二片状试样完全丧失绝缘性能,此时可视为材料寿终;同一老化条件下,某材料对应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性能评价系的值达到限定百分比所需时间越长,证明该材料抗老化性能更优;当多种材料分别对应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性能评价系的值达到相同百分比时,老化条件越苛刻者,该材料抗老化性能更优。
作为一种示例,分别对两种热氧老化寿命已知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进行老化性能对比测试,两种被测对象材料为:某A型号和B型号高压电缆用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其中A型号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热氧老化寿命约为29.14年,B型号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热氧老化寿命约为32.85年,即B型号材料的热氧老化性能稍优于A型号材料,将某A型号和B型号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原始颗粒放入密炼机,共混3min后,先在平板硫化机中进行热压成型,温度为110℃,压力为15MPa,之后进行交联,温度为180℃,压力为15MPa,制成若干厚度为1±0.1mm厚的10cm×10cm正方形片状试样,多次制样过程中保持制样条件完全一致,制成试样后,采用BYK-Gardnercolor-view色差计测试试样的黄度指数,测试流程按照GB/T39822—2021规定进行,测试次数不少于3次,结果取平均值,记为YIs0,将试样置于老化箱中,在特定的温度和气体氛围条件下使材料发生老化,依据标准JB/T10437-2004中空气热老化测试方法进行实验,将交联聚乙烯试样悬挂于带有鼓风的热氧老化箱中,基片转速设为10r/min。未老化试样在室温下放置相同时间后一同进行测试,避免不同批次试样制备或测试带来的影响。高压电力电缆用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结晶熔融峰温一般在105-115℃。当电缆发生过载时,在过载电流热冲击下,电缆绝缘温度短时内能达到150℃以上。为了较全面、系统地对比两种材料的热氧老化性能,分别选取三个热氧老化温度,即熔融温度之下(100℃)和短时过载温度之上(160℃)以及标准规定的135℃,老化时间均为168h。不同条件下老化后,取出老化试样,测试试样的黄度指数,测试次数不少于3次,结果取平均值,记为YIst,A、B两种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性能评价系数随老化条件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性能评价系数随着老化温度升高而单调减小,该评价系数与老化条件之间呈现单纯相关性。此外,还可以看出,不同条件老化后,A材料的评价系数显著低于B材料,这与已知的两种材料热氧老化性能差异是相符的,进而表明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性能评价系数可以较准确地反应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的老化性能差异和热氧老化趋势。
作为一种示例,绝缘材料的机械性能、微观结构(羰基指数、结晶参数)、电气性能随着老化时间的推移或老化温度的升高,往往在一定条件下呈现出大范围的不规则波动,即:机械性能、微观结构和电气性能与老化程度之间呈现出非单纯相关性,而同等条件下分别测得的材料黄度指数以及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性能评价系数均随着老化条件变得严苛而单调变化,且随着同一条件下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单调变化,采用黄度指数及相关参数衡量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性能,可提高绝缘材料老化状态的检测准确性,在有限的测试条件和测试数据下,也能较准确地评价交联聚乙烯材料的老化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测量得到的第一试样黄度指数和第二试样黄度指数,确定第二片状试样对应的老化程度,能够以非破坏性试验方法,准确评价出材料热氧老化性能的优劣,同时,由于黄度演变规律随着老化因子的增强,呈现单纯相关性,利用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性能评价系数可提高对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绝缘层试样对应的第一绝缘层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绝缘层试样对应的第二绝缘层黄度指数;所述第一绝缘层试样为对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制得的绝缘层进行制样得到的;所述第二绝缘层试样为对所述绝缘层制得的存在运行故障的电缆进行制样得到的。
其中,第一绝缘层试样可以是指由目标原材料颗粒制成的电缆的绝缘层通过制样得到的试样。
其中,第一绝缘层黄度指数可以是指测量第一绝缘层试样后得到的第一绝缘层试样对应的黄度指数。
其中,第二绝缘层试样可以是指由目标原材料颗粒制成的电缆在投入运行后电缆发生故障的故障位置附近绝缘层通过制样得到的试样。
其中,第二绝缘层黄度指数可以是指测量第二绝缘层试样后得到的第二绝缘层试样对应的黄度指数。
作为一种示例,工作人员将完成挤出、交联和脱气等工序之后的电缆的绝缘层视为已经完全制造成功的绝缘层,工作人员按照如图5所示的两种试样裁切方法,分别沿着电缆截面方向和轴向方向,从绝缘层中裁切出厚度为2mm±0.3mm的片状试样,图5中1为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绝缘外屏蔽,2为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绝缘内屏蔽,3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4为电缆绝缘层沿截面方向裁切试样的结构,5为电缆绝缘层沿轴向方向裁切试样的结构。采用BYK-Gardnercolor-view色差计测试两类试样的黄度指数,测试流程按照GB/T39822—2021规定进行,测试次数不少于3次(分别对至少3个试样开展测试),结果取平均值,得到第一绝缘层试样对应的第一绝缘层黄度指数,记为YIL0,在上述电缆试运行过程中,电缆发生故障后,工作人员在该电缆故障位置(软接头)附近,如在软接头的恢复绝缘层和软接头附近的电缆本体绝缘层中,分别沿着电缆截面方向和轴向方向,从绝缘层中裁切出厚度为2mm±0.3mm的片状试样,测试试样的黄度指数,测试次数不少于3次(分别对至少3个试样开展测试),结果取平均值,得到第二绝缘层试样对应的第二绝缘层黄度指数,记为YILt,终端获取上述第一绝缘层黄度指数和第二绝缘层黄度指数。
根据所述第一绝缘层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二绝缘层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二绝缘层试样对应的老化程度。
作为一种示例,终端将获取到的第一绝缘层黄度指数YIL0和第二绝缘层黄度指数YILt输入交联聚乙烯绝缘层老化状态评价系数计算公式,得到第二绝缘层试样对应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老化状态评价系数Dn,该交联聚乙烯绝缘层老化状态评价系数计算公式可表示为Dn=YIL0/YILtⅹ100%,该交联聚乙烯绝缘层老化状态评价系数可以用于辅助判断电缆是否仍可安全使用,是否需要更换,掌握相关信息对于最大限度发挥电缆工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当绝缘层未老化时,该系数的值为1,该系数的值是一个随老化程度增强而减小的数,老化程度越大,其值越小;如图6所示,对于1、2两个不同位置裁切得到的绝缘层试样,若电缆本体绝缘层位置对应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老化状态评价系数的值相对较大,处于80%~90%范围,而电缆软接头区域(故障区域)绝缘层位置对应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老化状态评价系数的值相对较小,处于30%~40%范围;说明软接头区域绝缘层的老化程度较为严重,而电缆本体绝缘层的老化程度较轻,经过分析认为,这是由于电缆软接头(故障区域)处于过热的温度环境,导致了此处绝缘层的老化,而非故障区域的电缆绝缘层由于距离过热区域相对较远,温度较低,老化程度较低;对于该故障电缆,由于故障和老化仅集中地发生于软接头区域,而远离故障区域(过热区域)的绝缘层老化程度较低,对于此电缆,由于绝缘层绝缘质量依然处于较好状态,无需对电缆进行更换,只需对电缆软接头进行更换即可继续使用。
作为一种示例,当电缆本体或者接头和终端发生故障时,需要对故障点进行切除,此时会削去一部分电缆,对此部分削去的电缆绝缘结构进行黄度测试,可以对此时电缆绝缘层所处的老化状态做出评价,一般故障相电缆都会经历放电、短路、过载等问题。故障相电缆进行修复后是否还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工程上普遍关心却无法做出准确评价的问题,通过在电缆出厂时首先测得绝缘层的黄度指数,记录绝缘层最初的状态,在电缆发生故障后,根据黄度系数的变化规律,对绝缘层的老化状态进行评价;但从绝缘层中裁切试样进行其它性能测试将会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裁切的制样过程会产生内应力,致使后续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测试产生测试误差,而黄度测试对于绝缘层裁切过程并不敏感,对截取电缆段绝缘层中裁切的试样进行黄度测试,以电缆初始出厂时的绝缘层裁切试样厚度为参照,能较准确地反应绝缘层真实的热老化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到的第一绝缘层黄度指数和第二绝缘层黄度指数,确定第二绝缘层试样对应的老化程度,能够利用一绝缘层黄度指数和第二绝缘层黄度指数对电缆的老化程度进行检测,同时,还可以对故障电缆的不同位置进行老化检测,进而判断电缆是否仍可安全使用,提高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的检测准确度。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的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装置,包括:获取模块702、生成模块704和确定模块706,其中:
获取模块702,用于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颗粒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一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标准状态下生产得到的;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目标生产批次下生产得到的;
生成模块704,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对应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根据所述第一黄度颗粒指数、所述第二黄度颗粒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确定模块706,用于根据所述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老化程度。
在其中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生成模块704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黄度指数差值;根据所述第一黄度指数差值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间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在其中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存储评价模块,该存储评价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三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为在预设贮存条件下存储预设时长的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根据所述第三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根据所述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老化程度。
在其中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存储评价模块具体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三颗粒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黄度指数差值;根据所述第二黄度指数差值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间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在其中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片状试样评价模块,该片状试样评价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片状试样对应的第一试样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片状试样对应的第二试样黄度指数;所述第一片状试样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先后经过模塑、交联和制样后得到的;所述第二片状试样为所述第一片状试样在预设老化条件下老化得到的;根据所述第一试样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二试样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二片状试样对应的老化程度。
在其中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绝缘层评价模块,该绝绝缘层评价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绝缘层试样对应的第一绝缘层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绝缘层试样对应的第二绝缘层黄度指数;所述第一绝缘层试样为对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制得的绝缘层进行制样得到的;所述第二绝缘层试样为对所述绝缘层制得的存在运行故障的电缆进行制样得到的;根据所述第一绝缘层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二绝缘层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二绝缘层试样对应的老化程度。
上述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单元用于形成视觉可见的画面,可以是显示屏、投影装置或虚拟现实成像装置。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的步骤。此处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的步骤。此处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的步骤。此处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中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颗粒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一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标准状态下生产得到的;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目标生产批次下生产得到的;
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对应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根据所述第一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根据所述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老化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黄度指数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黄度指数差值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间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三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为在预设贮存条件下存储预设时长的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
根据所述第三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根据所述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老化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颗粒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三颗粒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黄度指数差值;
根据所述第二黄度指数差值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间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三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存储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片状试样对应的第一试样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片状试样对应的第二试样黄度指数;所述第一片状试样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先后经过模塑、交联和制样后得到的;所述第二片状试样为所述第一片状试样在预设老化条件下老化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一试样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二试样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二片状试样对应的老化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绝缘层试样对应的第一绝缘层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绝缘层试样对应的第二绝缘层黄度指数;所述第一绝缘层试样为对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制得的绝缘层进行制样得到的;所述第二绝缘层试样为对所述绝缘层制得的存在运行故障的电缆进行制样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一绝缘层黄度指数和所述第二绝缘层黄度指数,确定所述第二绝缘层试样对应的老化程度。
7.一种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一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一颗粒黄度指数,以及,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的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第二颗粒黄度指数;所述第一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标准状态下生产得到的;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为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在目标生产批次下生产得到的;
生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原材料颗粒对应的原始颗粒黄度指数,根据所述第一黄度颗粒指数、所述第二黄度颗粒指数和所述原始颗粒黄度指数,得到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产过程质量描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加工材料颗粒对应的老化程度。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87872.6A CN116297229A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87872.6A CN116297229A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97229A true CN116297229A (zh) | 2023-06-23 |
Family
ID=86791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87872.6A Pending CN116297229A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29722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907810A (zh) * | 2024-03-19 | 2024-04-19 | 深圳市铨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芯片老化自动测试方法、系统及介质 |
-
2022
- 2022-11-25 CN CN202211487872.6A patent/CN11629722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907810A (zh) * | 2024-03-19 | 2024-04-19 | 深圳市铨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芯片老化自动测试方法、系统及介质 |
CN117907810B (zh) * | 2024-03-19 | 2024-05-17 | 深圳市铨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芯片老化自动测试方法、系统及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96737B (zh) | 绝缘子寿命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 |
Bowler et al. | Aging mechanisms and monitoring of cable polymers | |
US10126373B2 (en) | Inspection method of secondary battery | |
CN105302941A (zh) | 高压单芯电缆寿命评估方法及系统 | |
CN104749503A (zh) | 一种xlpe电缆绝缘老化状况的判定方法 | |
CN108872059B (zh) | 复合绝缘子老化状态评估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1157854A (zh) | 电缆剩余寿命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 |
CN116297229A (zh) | 基于黄度演变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老化程度检测方法 | |
CN113758604B (zh) | 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Liao et al. |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n frequency dielectric parameter for 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moisture content in paper–oil insulation system | |
CN112924325A (zh) | 一种基于混合气体的气体绝缘变压器监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4441914A (zh) | 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系统 | |
Fan et al. | Polarization loss analysis and ageing characterisation of transformer oil‐immersed insulation by using decoupled frequency domain spectroscopy | |
CN109870635B (zh) | 基于活化能迭代修正的油纸绝缘老化状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 |
Li et al. |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eat defect judgment method based on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suspended composite insulator in operation | |
CN112016181A (zh) | 光伏组件的测试时间、组件状态评估方法和装置 | |
Zhang et al. | Analysis and aging evaluation method of frequency domain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for high-voltage XLPE submarine cables | |
CN117783689A (zh) | 一种特高压gis设备盆式绝缘子缺陷智能评定方法 | |
Moradpour et al. | Quantitative Cell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alibrated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nd Metrological Uncertainty | |
CN117216956A (zh) | Xlpe电缆的热氧老化模型修正装置、方法及设备 | |
CN106849873B (zh) | 太阳能电池抗辐照能力无损检验方法及装置 | |
CN115728577A (zh) | 避雷器阀片失效概率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5951292A (zh) | 一种电子式电压互感器误差状态在线评估方法及装置 | |
CN107390085A (zh) | 一种电缆网加速贮存试验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4325455A (zh) | 一种电源预警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