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91505A - 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91505A
CN116291505A CN202310299364.3A CN202310299364A CN116291505A CN 116291505 A CN116291505 A CN 116291505A CN 202310299364 A CN202310299364 A CN 202310299364A CN 116291505 A CN116291505 A CN 116291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ler
winch
pulley block
connecting bridg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993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东泽
任朋静
李政
张万曙
许斌斌
杨洋
刘进进
高卫君
肖思宇
任宗清
李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Co Ltd CRTG
China Railway Tunnel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Co Ltd CRTG
China Railway Tunnel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Co Ltd CRTG, China Railway Tunnel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Co Ltd CRTG
Priority to CN20231029936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915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91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15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06Making by using a driving shield, i.e. advanced by pushing means bearing against the already placed lin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3/00Transport specially adapted to underground conditions
    • E21F13/006Equipment transpor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后配套设备下台阶存在从台阶边缘处滑落以及正式轮对安装作业面积有限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如下步骤:(1)下沉段浇筑弧形导台;(2)预埋卷扬机固定件;(3)设置预埋钢板;(4)固定滑轨;(5)布设相应的滑轮组;(6)于连接桥下方安装中间箱涵,中间箱涵两侧安装边轨;(7)2#‑5#拖车下井前,在其底部安设滑靴;(8)启动卷扬机,牵引拖车沿所述滑轨平移;于拖车底部处于下沉段的对应位置处装设与边轨对应的拖车轮对。本公开的下台阶方法具有施工安全性高,且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增大拖车轮对装设作业空间等优点。

Description

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盾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
背景技术
盾构机是具备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隧洞开挖设备,集合了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开挖、出土、支护、注浆、导向等全部功能,不受地面交通、河道、航运、季节、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且盾构的掘进、出土、衬砌、拼装等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施工运输控制信息化,掘进速度较快、效率高、施工劳动强度低,以此在地下交通工程及隧道建设施工中常作为首选设备被广泛使用。
盾构机主要有盾构主体以及后配套设备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盾构主体部分包括刀盘、盾体、驱动装置、管片拼装机、排土机构等;盾构机后配套设备一般由一节连接桥和若干节拖车组成,后配套设备的功能是为盾构主体的掘进提供各种支持,包括动力、控制、注浆、润滑、渣土输送、管片运输、土壤改良等,其具体的根据功能要求主要包括:电控系统、液压系统、注浆系统、膨润土系统、泡沫系统、渣土和管片输送系统等。
盾构机在始发时,为满足盾构整体吊组装工序要求,且由于后配套设备包括连接桥和若干拖车,后配套设备下井需要一定的时间,为加快始发下井效率,缩短下井组装工期,在施工场地布设两处盾构机下井工作面,分别为主机吊组装井口和后配套设备吊组装井口,相应的称为主始发井和副始发井,其中主始发井和副始发井间相互连通,于主始发井和副始发井间进行盾构机主体及后配套设备的下井组装;但是,考虑到主始发井及副始发井间的连通隧道的开设同样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为此,主始发井和副始发井间的连通隧道设计为阶梯状,主始发井侧为下沉段,副始发井侧留设梯台,由此避免了梯台处的开挖,达到缩短的目的。
在盾构主体部分由主始发井下井、后配套设备由副始发井下井时,由于副始发井侧梯台结构,使得后配台设备前移时需要经过高低落差的梯台,发明人知晓的一种泥水盾构始发拖车下台阶施工方法(CN112502718B),是将盾构机整机将持续向前位移,直至拖车位移至前临时轮位于台阶边缘时停止,用液压油缸在台阶上方顶住拖车至前临时轮对悬空20mm,在拖车前端悬空一侧依次加装调整座、高支撑座、前正式轮对,高支撑座上端安装调整座,下端安装行走轮,且拖车、调整座、高支撑座、前正式轮对通过螺栓连接,螺栓连接完成后,控制液压油缸缓慢下降至前正式轮对到钢轨上。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拖车临时轮运行至台阶边缘时停止,由于正式轮对安设于临时轮前方悬空处,因此,需要临时轮尽可能靠近台阶边缘处,由此导致临时轮有从台阶边缘滑落的风险且正式轮对安装作业面有限,导致临时轮安装效率低。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用于加深对本公开的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后配套设备下台阶存在从台阶边缘处滑落以及正式轮对安装作业面积有限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用于主始发井和副始发井间梯台段与下沉段间后配套设备的前移,所述后配套设备包括待依次连接的1#拖车、连接桥、2#-5#拖车,包括如下步骤:
(1)于下沉段两侧浇筑弧形导台,所述弧形导台弧形台面与所述1#拖车斜轮对相匹配,且所述弧形导台与所述梯台段的侧壁间留设一定距离用于安设卷扬机;
(2)于所述弧形导台相对所述梯台段的侧壁、所述梯台段侧壁、所述弧形导台与所述梯台段侧壁间的下沉段底板上分别预埋卷扬机前端固定件、卷扬机后端固定件、卷扬机底座固定件;
(3)于所述下沉段底板和弧形导台处以及所述梯台段的底板两侧对应预埋若干预埋钢板,两侧所述预埋钢板间的连线平行;两侧所述预埋钢板间连线间距离小于连接桥和/或拖车宽度,且不等于拖车底部轮对间距离;
(4)于所述弧形导台和所述梯台段侧壁间设置固定相应的卷扬机支撑架,并对应与所述卷扬机前端固定件、卷扬机后端固定件、卷扬机底座固定件固定连接,固定卷扬机于所述卷扬机支撑架上;
(5)在两侧所述预埋钢板处分别对应固定滑轨,且下沉段间预埋钢板与滑轨间通过支撑柱对应固定连接;
(6)1#拖车于主始发井下井后,于对应的卷扬机处布设相应的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所述第一滑轮组与设于所述梯台段侧壁处的所述卷扬机后端固定件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组与待牵引的1#拖车尾部对应固定连接,并采用钢丝绳于所述滑轮组间绕索,且所述钢丝绳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轮组或第二滑轮组固定连接,另一端卷设于所述卷扬机上;启动卷扬机牵引1#拖车尾部至所述滑轨的端部对应位置处;
(7)于连接桥底部两侧分别对应的设置若干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支撑轮组;连接桥于副始发井下井后,断开所述第二滑轮组与1#拖车间的连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组至连接桥对应位置处,并于梯台边角处对应钢丝绳的范围内设置辊件;
(8)启动卷扬机,牵引连接桥沿所述滑轨平移,并与1#拖车对应连接;于连接桥下方安装中间箱涵,中间箱涵两侧安装边轨;
(9)2#-5#拖车下井前,在其底部前后两侧分别对应固定安设与所述滑轨对应的滑靴;
(10)2#拖车于副始发井下井后,断开所述第二滑轮组与连接桥间的连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组至2#拖车对应位置处;启动卷扬机,牵引2#拖车沿所述滑轨平移,并与连接桥对应连接;于2#拖车底部处于下沉段的对应位置处装设与所述边轨对应的拖车轮对;
(11)随盾构主体部分的不断前进,带动1#拖车、连接桥、2#拖车前进,重复步骤(10)完成3#-5#拖车的对应连接以及拖车轮对的安设。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弧形导台弧形台面与盾构机待拼装管片环的内环面共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卷扬机后端固定件设置高度高于卷扬机高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4)中,对卷扬机进行选型:计算最大摩擦力
Figure SMS_1
,其中μ为摩擦系数,m为拖车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α为始发坡度;根据最大摩擦力计算所需拖拉力/>
Figure SMS_2
,相应的卷扬机钢丝绳所需拉力
Figure SMS_3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滑轨位于所述弧形导台侧的端头位置,使得连接桥或2#-5#拖车在对应与1#拖车或相互连接时不脱离所述滑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支撑柱与对应侧下沉段侧壁间设有横梁,且各支撑柱间分别设有斜撑或剪刀撑。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6)中,所述钢丝绳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轮组对应固定连接后,依次交替的绕设于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对应的各滑轮上。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7)中,所述支撑轮组包括行走轮组和用于与所述连接桥固定连接的支撑体,所述行走轮组包括前后布设用于滚动于所述滑轨上的两行走轮;所述支撑轮组高度与连接桥前后对应与1#及2#拖车连接后,连接桥底板与所述滑轨间距离一致。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7)中,所述辊件包括两侧与梯台边角相匹配的肋板,通过轴承设于所述肋板间的各辊筒,各所述辊筒于所述肋板上的连线为弧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8)、(10)、(11)任一步骤中,所述滑轨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用于连接桥和/或拖车定位的阻轨器,所述阻轨器底部两侧包括用于夹设阻轨器于滑轨上的螺栓。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任一技术效果或优点:
1. 由于采用了从梯台段延伸至下沉段弧形导台处的滑轨以及与滑轨相匹配的支撑轮组及滑靴,通过位于下沉段处的滑轨提供后配套拖车的支撑,在下沉段进行拖车轮对的安设,使之运行于边轨上,达到后配套设备下台阶的目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后配套设备端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装设轮对,造成安设不便,影响安装效率及安全性的问题。
2. 由于滑轨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阻轨器,通过阻轨器实现连接桥或拖车于滑轨上特定位置的定位停留,避免沿具有一定坡度的滑轨溜车。
3. 卷扬机通过滑轮组与对应的后配套设备间连接实现牵引,依靠滑轮组的省力原理,极大的降低了卷扬机的牵引力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主副始发井间阶梯状隧道的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下沉段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主副始发井间阶梯状隧道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牵引1#拖车时滑轮组的布设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撑轮组的布设及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辊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阻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中间箱涵及边轨的安设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0为下沉段,11为梯台段,2为弧形导台,21为卷扬机前端固定件,22为卷扬机后端固定件,23为卷扬机底座固定件,3为预埋钢板,4为滑轨,50为卷扬机,51为第一滑轮组,52为第二滑轮组,53为1#拖车,54为连接桥,55为2#拖车,6为支撑轮组,71为肋板,72为辊筒,8为阻轨器,80为阻轨器螺栓,9为滑靴,90为中间箱涵,91为边轨,92为拖车轮对。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而本申请所涉及“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例中盾构隧道采用1068泥水加压平衡式盾构机施工,开挖直径13.32m,整机长度约135m,主机重约2027T,后配套设备重约1119T,其中,后配套设备由依次连接的1#拖车、连接桥、2#-5#拖车组成,由于本盾构机属于大直径盾构机,重量较大,需要分块吊装下井组装,由于盾构机结构复杂,为提高吊组装效率,开设主始发井和副始发井两个工作面同时进行吊装下井作业,以缩短组装工期;主始发井和副始发井间连通,但是为了减少开挖量,参见图1,故设置包括下沉段10和梯台段11的阶梯状连通隧道,通过梯台部分以减少开挖,提高效率。本例中,1#拖车于主始发井下井,连接桥及2#-5#拖车由副始发井下井,由于梯台段的限制,使得于副始发井下井的连接桥及2#-5#拖车在前移时,需要经由下沉段与梯台段间的落差,故此,本例公开一种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用于主始发井和副始发井间梯台段与下沉段间后配套设备的前移;包括如下步骤:
(1)于下沉段两侧浇筑弧形导台,弧形导台弧形台面与1#拖车斜轮对相匹配,且弧形导台与梯台段的侧壁间留设一定距离用于安设卷扬机。
本例中1#拖车于主始发井下井,下井后为不影响主始发井处其余盾体结构的下井,且为了便于1#拖车与处于梯台段11的连接桥固定连接,故需将1#拖车平移至下沉段10,考虑到1#拖车底部装设有八字斜轮对,参见图2,故于下沉段10的两侧浇筑弧形导台2,本例中,两侧弧形导台2包括与下沉段底板平行的顶部台面以及与1#拖车八字斜轮对相匹配的弧形台面,考虑到1#拖车后续随着盾构机主体的掘进而沿着铺设的隧道管环内壁前行,故设置弧形导台的弧形台面与盾构机带铺设的管环内表面重合,以使得后续1#拖车的八字斜轮对从弧形导台离开后,顺利沿着管环前行。此外,由于1#拖车于主始发井下井后需要朝着副始发井方向平移,且连接桥及2#-5#拖车于副始发井下井后需朝着主始发井方向平移,以便于后配套设备间的连接,为此,需要设置相应的牵引设备,提供两种方向上的牵引力,本例中,在梯台与下沉段的交接处设置卷扬机作为牵引动力源,且考虑到连接桥及各拖车单体重量较大,故设置两台卷扬机,以增大牵引力;为了实现卷扬机的可靠固定,且考虑到两台卷扬机会占据一定空间位置,故在弧形导台浇筑时,于弧形导台及梯台段的侧壁间预留卷扬机的布设空间。
(2)于弧形导台相对梯台段的侧壁、梯台段侧壁、弧形导台与梯台段侧壁间的下沉段底板上分别预埋卷扬机前端固定件、卷扬机后端固定件、卷扬机底座固定件。
考虑到卷扬机的布设空间问题后,在弧形导台及梯台段的侧壁间预留卷扬机布设空间,但是,为了增加卷扬机固定的可靠性,借助弧形导台及梯台段侧壁辅助卷扬机进行固定。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弧形导台2在浇筑前,在其靠近梯台段的端头侧壁处预埋卷扬机前端固定件21,在梯台段的侧壁对应卷扬机的正后方位置处预埋卷扬机后端固定件22,考虑到本例中采用滑轮组辅助牵引,为提供滑轮组固定点位,故设置卷扬机后端固定件22的高度高于卷扬机顶部,避免牵引索具与卷扬机间产生干涉,影响牵拉效果。此外,参见图3,本例还在弧形导台与梯台段侧壁间的下沉段底板上预埋卷扬机底座固定件23,进一步通过卷扬机底座固定件23加强卷扬机与下沉段底板间的连接。
(3)于下沉段底板和弧形导台处以及梯台段的底板两侧对应预埋若干预埋钢板,两侧预埋钢板间的连线平行;两侧预埋钢板间连线间距离小于连接桥和/或拖车宽度,且不等于拖车底部轮对间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连接桥及2#-5#拖车的平移,在梯台段表面设置滑轨,使连接桥及2#-5#拖车于滑轨上在卷扬机的牵引下滑行,达到向前平移与1#拖车或其他后配套设备对应连接的目的。为此,为确保滑轨的设置稳固,参见图3,在梯台表面预埋钢板3,通过预埋钢板3加强滑轨4固定的稳固性,且考虑到采用现有技术会导致连接桥或2#-5#拖车于梯台边缘处容易滑落且轮对安设空间有限的问题,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将滑轨4延长,对应的在弧形导台的顶部台面以及弧形导台与梯台侧壁间的底板上布设预埋钢板3,以便于滑轨的支撑及固定,且通过延伸出梯台段的滑轨,增加拖车轮对安设的作业空间。此外,由于滑轨4用于拖车轮对于其上的滑行,故需确保两侧预埋钢板3间的连线平行且两平行连线间的距离小于连接桥及拖车的宽度,以便于后续在连接桥或拖车底部安设与滑轨对应的滑动件,且考虑到滑动件若与两侧拖车轮对安设点位对应共线,则会对拖车轮对的安设产生干涉,因此,两侧预埋钢板3间对应的两连线间的距离不等于拖车底部轮对间距离,本例中,设置两侧对应的预埋钢板3间距离即两侧滑轨4间的距离大于拖车底部轮对间距离。
(4)于弧形导台和梯台段侧壁间设置固定相应的卷扬机支撑架,并对应与卷扬机前端固定件、卷扬机后端固定件、卷扬机底座固定件固定连接,固定卷扬机于卷扬机支撑架上。
由于在弧形导台及梯台段侧壁间的卷扬机布设空间范围内,分别预埋有卷扬机前端固定件、卷扬机后端固定件、卷扬机底座固定件,为了保证卷扬机可靠的固定,本例中,通过与卷扬机前端固定件、卷扬机后端固定件、卷扬机底座固定件固定焊接固定的卷扬机支撑架将卷扬机进行固定。且考虑到连接桥及拖车的单体重量较大,需要较大的牵引力,因此,在本例中共设置两台卷扬机共同作为牵引动力源,并配合滑轮组,达到省力的目的,减小卷扬机的负载。
卷扬机的选择方面,需要根据负载计算,根据需求选择具有合适输出的卷扬机。本例中,1#拖车重399T,始发坡度为25‰,约为1.43°,则最大摩擦力
Figure SMS_4
,其中,μ为摩擦系数,本例中选取0.5,/>
Figure SMS_5
为拖车在导台上的正压力,因此, />
Figure SMS_6
,其中,m为拖车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α为始发坡度,故 />
Figure SMS_7
,进而根据最大摩擦力计算得到所需的拖拉力/>
Figure SMS_8
,即卷扬机所产生的拖拉力需要大于205.2T,且考虑到卷扬机牵引力裕量,相应的卷扬机钢丝绳所需拉力/>
Figure SMS_9
,其中,1.5为安全系数,由此得到/>
Figure SMS_10
,即卷扬机选型需要牵引力大于309T,如此大牵引力的卷扬机势必会增加造价,因此,本例中设置滑轮组,通过滑轮组省力原理,减小卷扬机所需输出牵引力,本例中,每台卷扬机分别设置一个三轮滑轮组及一个四轮滑轮组,经绕索所组成的滑轮组系统可以缩减牵引力至八分之一,因两台卷扬机所需提供的牵引力为309T/16=20T,故本例中选取16T的卷扬机,所产生的拉力F=16*2=32T>20T,因此,满足1#拖车所需拉力,同理对连接桥及其余拖车所需拉力进行计算复核,判断所选择卷扬机是否满足各后配套设备的牵引需求。卷扬机选型完毕后,将其与卷扬机支撑架间固定连接,且关于两侧滑轨中线左右对称设置,以便于两卷扬机对称的提供相应的牵引力,使各后配套设备于滑轨上平稳的滑移。
(5)在两侧预埋钢板处分别对应固定滑轨,且下沉段间预埋钢板与滑轨间通过支撑柱对应固定连接。
滑轨布设于对应的预埋钢板处,且与两滑轨分别与两侧预埋钢板的连线重合,通过预埋钢板稳固滑轨的布设。在梯台段,滑轨直接与预埋钢板间固定连接;处于下沉段的滑轨由于与下沉段预埋钢板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故在下沉段预埋钢板与滑轨间设置支撑柱,支撑柱两端分别与预埋钢板和滑轨固定连接,考虑到支撑柱具有一定的高度,仅依靠支撑柱底面与预埋钢板间有限的接触面积,当承载重量较重的后配套设备时,会发生晃动甚至断裂,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于支撑柱与下沉段对应侧的侧壁间设置横梁,且下沉段侧壁对应横梁的位置同样预埋钢板,以便于横梁的固定;此外,在各相邻的支撑柱间采用槽钢设置斜撑,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各相邻的支撑柱间设置交叉状的剪刀撑,用以增加支撑柱的稳定性。
由于布设滑轨并延伸至下沉段一定距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后配套设备间的连接以及轮对的安设,因此,滑轨位于弧形导台侧的端头位置,使得连接桥或2#-5#拖车在对应与1#拖车或相互连接时不脱离所述滑轨,即通过滑轨的延伸,于下沉段范围内进行拖车底部轮对的安设,增大了轮对安设的作业面积。
(6)1#拖车于主始发井下井后,于对应的卷扬机处布设相应的滑轮组,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第一滑轮组与设于梯台段侧壁处的卷扬机后端固定件间固定连接,第二滑轮组与待牵引的1#拖车尾部对应固定连接,并采用钢丝绳于滑轮组间绕索;启动卷扬机牵引1#拖车尾部至滑轨的端部对应位置处。
滑轨及卷扬机布设完毕后,便可进行后配套设备的下井。本例中首先从主始发井进行1#拖车的下井作业,1#拖车下井后,由于主始发井处后续需进行其他盾构组件的下井作业,且1#拖车需要与从副始发井下井的其余设备间连接,因此,需采用卷扬机将1#拖车牵引平移至下沉段。本例中为减小卷扬机的输出,设置滑轮组辅助卷扬机进行设备的牵引,参见图4,包括第一滑轮组51和第二滑轮组52,其中,第一滑轮组51具体为三轮滑轮组,第二滑轮52组具体为四轮滑轮组,并在卷扬机后方梯台段侧壁上预埋的卷扬机后端固定件上焊接吊耳,通过卸扣连接第一滑轮组51,将第二滑轮组52与待牵引的1#拖车53固定连接,采用钢丝绳于两滑轮组间绕索,本例中,钢丝绳的一端与第一滑轮51组固定连接,然后依次交错的绕设于第二滑轮组52与第一滑轮组51间,并将钢丝绳的另一端卷设于卷扬机50上,由此,通过滑轮组的配合,构成省力结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钢丝绳的一端与第二滑轮组52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设于卷扬机50上,达到不同程度的省力效果。
卷扬机通过滑轮组与1#拖车间连接后,同时启动两卷扬机,实现对1#拖车的牵引,直至1#拖车接近滑轨端头,且不与滑轨产生干涉时停止。
(7)于连接桥底部两侧分别对应的设置若干与滑轨相匹配的支撑轮组;连接桥于副始发井下井后,断开第二滑轮组与1#拖车间的连接,固定连接第二滑轮组至连接桥对应位置处,并于梯台边角处对应钢丝绳的范围内设置辊件。
1#拖车于主始发井下井后,便可进行连接桥的下井,本例中,连接桥于副始发井下井,但是考虑到,由于连接桥连接设于1#拖车与2#拖车间,其底部无支撑,且其底边与各拖车的底面不处于同一平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桥下井前在连接桥底部两侧布设若干支撑轮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于连接桥下井后,在井底布设垫墩,进行支撑轮组的焊接固定。其中,参见图5,支撑轮组6包括行走轮组和用于与连接桥固定连接的支撑体,本例中行走轮组两行走轮,两行走轮前后布设且与滑轨4相匹配,运行于滑轨上;两行走轮的顶部设有支撑体,本例中采用四条同长度的槽钢组合呈2*2状焊接而成,以确保支撑体可靠的支撑性能,避免无法承受连接桥重量导致弯曲变形,且支撑轮组的高度与连接桥前后对应与1#及2#拖车连接后,连接桥底板与滑轨间距离一致,由此使得1#拖车与连接桥间的连接部可准确快速对位,避免了在进行高度上的调整以便于对位操作。
待连接桥下井且支撑轮组运行于滑轨上后,建立连接桥与卷扬机间的连接,同样的,断开第二滑轮组与1#拖车间的连接,并将第二滑轮组固定连接至连接桥的尾部,避免连接于连接桥头部时,当连接桥头部经过卷扬机后需要再次更改第二滑轮组位置以便于卷扬机可以牵引连接桥继续前行的问题。然后启动卷扬机,牵引连接桥于1#拖车间进行对位,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滑轮组固定于梯台段侧壁,而第二滑轮组固定于梯台段上连接桥处,由此导致梯台段端头处对滑轮组间牵引钢丝绳产生干涉,导致磨损,为此,本例于梯台段边角处对应钢丝绳的范围内设置辊件,参见图6,该辊件包括两侧与梯台边角相匹配的肋板71,通过轴承设于肋板71间的各辊筒72,其中,各辊筒72于肋板71上的连线为弧形,使用时,将辊件置于梯台段边角处钢丝绳的下放,当卷扬机工作进行牵拉作业时,钢丝绳绷紧,压紧辊件于梯台边角处,且通过辊筒72的滚动,避免钢丝绳与梯台边角干涉导致的磨损。
(8)启动卷扬机,牵引连接桥沿滑轨平移,并与1#拖车对应连接;于连接桥下方安装中间箱涵,中间箱涵两侧安装边轨。
启动卷扬机,在钢丝绳及滑轮组的配合下,通过支撑轮组运行于滑轨上行走轮,牵引连接桥向前平移与1#拖车连接固定。其中,为了使得连接桥在滑轨上准确定位,以便于其与1#拖车间的连接,本例中,在滑轨上设置阻轨器,参见图7,该阻轨器8底部设有嵌设于滑轨上的凹槽,凹槽两侧设有螺栓80用于阻轨器于滑轨上任意位置处的固定。根据连接桥支撑轮组的位置,计算支撑轮组的停止点位,将阻轨器固定于该停止点位处,使得连接桥停止后,无需位置调整,便可直接与1#拖车连接,以此提高施工效率。
此外,由于隧道底部为凹型,故在隧道的修建中普遍在底部设置仰拱或中间箱涵,以便于提供一水平承载面,便于后续轨道等的安设。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桥随1#拖车不断前移时,在连接桥下方依次安设中间箱涵,并在中间箱涵两侧安装用于2#-5#拖车移动的边轨。
(9)2#-5#拖车下井前,在其底部前后两侧分别对应固定安设与滑轨对应的滑靴。
由于梯台段的设置,使得2#-5#拖车底部无法安设轮对,且为了便于2#-5#拖车在卷扬机的牵引下前移,参见图8,故在拖车底部两侧分别设置与滑轨4对应的滑靴9,通过滑靴9使得拖车可在滑轨4上滑行,减小摩擦阻力。
(10)2#拖车于副始发井下井后,断开第二滑轮组与连接桥间的连接,固定连接第二滑轮组至2#拖车对应位置处;启动卷扬机,牵引2#拖车沿滑轨平移,并与连接桥对应连接;于2#拖车底部处于下沉段的对应位置处装设与边轨对应的拖车轮对。
2#拖车于副始发井处下井,使其底部两侧的滑靴9对应的与滑轨4相配合,与连接桥的平移相似,断开第二滑轮组与连接桥之间的连接,将其与2#拖车相固定,并启动卷扬机,在卷扬机的牵引下,2#拖车底部的滑靴沿着滑轨滑行,且本例中根据滑靴的固定位置,在滑轨上安设阻轨器,以便利2#拖车与连接桥间的连接固定。待2#拖车与连接桥连接固定后,此时连接桥便牢固的架设于1#拖车与2#拖车间,随着连接桥的前行,依次拆除连接桥底部脱离滑轨各支撑轮组。随着连接桥随着盾体的进一步前行,带动2#拖车滑行至下沉段滑轨处,参见图8,此时,由于两侧的滑轨4对拖车具有支撑作用,可于下沉段滑轨处在拖车底部轮对安设点位装设与边轨91相匹配的拖车轮对92,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液压装置将拖车顶起再行安装轮对的问题,且避免了于梯台处露出梯台的拖车端部安设轮对导致的拖车存在从梯台处滑落的安全隐患。通过装设的拖车轮对,2#拖车继续运行于中间箱涵90两侧的边轨91上,由此,完成了2#拖车的下台阶作业。
(11)随盾构主体部分的不断前进,带动1#拖车、连接桥、2#拖车前进,重复步骤(10)完成3#-5#拖车的对应连接以及拖车轮对的安设。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之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用于主始发井和副始发井间梯台段与下沉段间后配套设备的前移,所述后配套设备包括待依次连接的1#拖车、连接桥、2#-5#拖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于下沉段两侧浇筑弧形导台,所述弧形导台弧形台面与所述1#拖车斜轮对相匹配,且所述弧形导台与所述梯台段的侧壁间留设一定距离用于安设卷扬机;
(2)于所述弧形导台相对所述梯台段的侧壁、所述梯台段侧壁、所述弧形导台与所述梯台段侧壁间的下沉段底板上分别预埋卷扬机前端固定件、卷扬机后端固定件、卷扬机底座固定件;
(3)于所述下沉段底板和弧形导台处以及所述梯台段的底板两侧对应预埋若干预埋钢板,两侧所述预埋钢板间的连线平行;两侧所述预埋钢板间连线间距离小于连接桥和/或拖车宽度,且不等于拖车底部轮对间距离;
(4)于所述弧形导台和所述梯台段侧壁间设置固定相应的卷扬机支撑架,并对应与所述卷扬机前端固定件、卷扬机后端固定件、卷扬机底座固定件固定连接,固定卷扬机于所述卷扬机支撑架上;
(5)在两侧所述预埋钢板处分别对应固定滑轨,且下沉段间预埋钢板与滑轨间通过支撑柱对应固定连接;
(6)1#拖车于主始发井下井后,于对应的卷扬机处布设相应的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所述第一滑轮组与设于所述梯台段侧壁处的所述卷扬机后端固定件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组与待牵引的1#拖车尾部对应固定连接,并采用钢丝绳于所述滑轮组间绕索,且所述钢丝绳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轮组或第二滑轮组固定连接,另一端卷设于所述卷扬机上;启动卷扬机牵引1#拖车尾部至所述滑轨的端部对应位置处;
(7)于连接桥底部两侧分别对应的设置若干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支撑轮组;连接桥于副始发井下井后,断开所述第二滑轮组与1#拖车间的连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组至连接桥对应位置处,并于梯台边角处对应钢丝绳的范围内设置辊件;
(8)启动卷扬机,牵引连接桥沿所述滑轨平移,并与1#拖车对应连接;于连接桥下方安装中间箱涵,中间箱涵两侧安装边轨;
(9)2#-5#拖车下井前,在其底部前后两侧分别对应固定安设与所述滑轨对应的滑靴;
(10)2#拖车于副始发井下井后,断开所述第二滑轮组与连接桥间的连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组至2#拖车对应位置处;启动卷扬机,牵引2#拖车沿所述滑轨平移,并与连接桥对应连接;于2#拖车底部处于下沉段的对应位置处装设与所述边轨对应的拖车轮对;
(11)随盾构主体部分的不断前进,带动1#拖车、连接桥、2#拖车前进,重复步骤(10)完成3#-5#拖车的对应连接以及拖车轮对的安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弧形导台弧形台面与盾构机待拼装管片环的内环面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卷扬机后端固定件设置高度高于卷扬机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对卷扬机进行选型:计算最大摩擦力
Figure QLYQS_1
,其中μ为摩擦系数,m为拖车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α为始发坡度;根据最大摩擦力计算所需拖拉力/>
Figure QLYQS_2
,相应的卷扬机钢丝绳所需拉力/>
Figure QLYQS_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滑轨位于所述弧形导台侧的端头位置,使得连接桥或2#-5#拖车在对应与1#拖车或相互连接时不脱离所述滑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支撑柱与对应侧下沉段侧壁间设有横梁,且各支撑柱间分别设有斜撑或剪刀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6)中,所述钢丝绳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轮组或第二滑轮组对应固定连接后,依次交替的绕设于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对应的各滑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7)中,所述支撑轮组包括行走轮组和用于与所述连接桥固定连接的支撑体,所述行走轮组包括前后布设用于滚动于所述滑轨上的两行走轮;所述支撑轮组高度与连接桥前后对应与1#及2#拖车连接后,连接桥底板与所述滑轨间距离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7)中,所述辊件包括两侧与梯台边角相匹配的肋板,通过轴承设于所述肋板间的各辊筒,各所述辊筒于所述肋板上的连线为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8)、(10)或(11)中,所述滑轨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用于连接桥和/或拖车定位的阻轨器,所述阻轨器底部两侧包括用于夹设阻轨器于滑轨上的螺栓。
CN202310299364.3A 2023-03-24 2023-03-24 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 Pending CN1162915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99364.3A CN116291505A (zh) 2023-03-24 2023-03-24 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99364.3A CN116291505A (zh) 2023-03-24 2023-03-24 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1505A true CN116291505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25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99364.3A Pending CN116291505A (zh) 2023-03-24 2023-03-24 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915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6421B (zh) 地铁施工用高度及跨度可调式轨道铺设机
CN101537973B (zh) 利用液压顶推提升连续吊装轧机牌坊方法
CN107642012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新型铺轨机及其施工方法
CN104533466A (zh) 多功能挠性牵引防水板铺设台架
CN104195952A (zh) 应用于钢混混合梁斜拉桥钢箱梁架设方法
CN107254849A (zh) 一种净高受限状态下钢箱梁安装方法
CN104805773A (zh) 施工小曲线桥的节段拼装架桥机
CN109372529B (zh) 硬岩掘进机洞内拆除装置及方法
CN111485496A (zh) 一种大倾角隧道锚狭窄空间散索鞍滑移安装系统及方法
JP4264470B2 (ja) 橋桁部材の架設方法および架設装置
CN109236331B (zh) 一种适用于隧道微台阶开挖法的钢拱架台车
CN106869948A (zh) 一种利用过站传送车实现盾构机过站的施工工法
CN103410540A (zh) 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装车机
CN108590745A (zh)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运输方法及其运输结构
CN203684019U (zh) 地铁施工用高度及跨度可调式轨道铺设机
CN210366808U (zh) 一种用于轨道行走的升降拆除装置
CN104746432B (zh) 可行于板-梁的桥道板运输安装车
CN108625270A (zh) 导梁门吊安装桥梁预制箱梁施工方法
CN108086168A (zh) 骑索式桥面吊机
CN116291505A (zh) 盾构后配套设备下台阶方法
CN108221512A (zh) 可调式轨道铺设机
CN113818478B (zh) 一种超重预制管廊安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7293976U (zh) 一种用于桥梁节段运输架设的悬臂吊机
CN211645930U (zh) 隧道仰拱施工栈桥
CN112627882B (zh) 大型盾构隧道中隔墙的转运机具及安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