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90442A - 一种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90442A
CN116290442A CN202310273304.4A CN202310273304A CN116290442A CN 116290442 A CN116290442 A CN 116290442A CN 202310273304 A CN202310273304 A CN 202310273304A CN 116290442 A CN116290442 A CN 116290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upport
pull
plat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733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坤
郑康平
汤凯峰
刘志东
陈晶萍
陆金柱
仇继好
刘伟萍
韦明健
陈永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Orient Engineering Rubber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Orient Engineering Rubber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Orient Engineering Rubber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Orient Engineering Rubber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733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904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90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0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4Bearings; Hinges
    • E01D19/042Mechanical bea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减隔震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此摩擦摆支座包括衬板单元、支座单元、复位单元和限位单元,其中,衬板单元,包括钢衬球板和对称设置于钢衬球板上部和下部侧壁上的承压滑板;支座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支座和下支座,设置于上支座和下支座相对面侧壁上的卡环组件;复位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支座和下支座侧壁上的凸缘板和连接于相对的凸缘板之间的复位件;本发明的摩擦摆支座通过摩擦滑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热能的转换,耗散地震能量;整体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大,桥梁或建筑上部结构在产生不同方向的力时,此支座均能可靠的承受及传递力,保证任意方向位移均能抵抗上拔力。

Description

一种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减隔震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
背景技术
摩擦摆式支座大量应用于现有的建筑和桥梁工程的减隔震。而现有常规的摩擦摆支座是依靠双凸球冠在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间的球面配合,各零件相互贴紧转动,相互滑移,来实现支座的持续承载、位移以及减隔震功能。当发生地震时,支座可在各个方向发生滑动,利用简单的钟摆机理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以减少地震力向上部结构传递,滑移时利用摩擦阻尼耗散部分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保护结构安全。
常规摩擦摆座一般采用复摆形式,既上下面都有滑动位移量,这样利用上下面双滑动的结构与滑动位移都放在上板的单摆结构相比,优点是总投影面积更小,既复摆形式结构更轻,能更好的实现大位移量性能。
但在地震中,往往有上拔力的存在,特别是悬锁桥、斜拉索桥、多高层建筑上,可能同时产生位移及上拔,而常规摩擦摆支座无法满足该工况,更进一步的,现有的摩擦摆支座在摆动后只有在重力作用下复位,但是在钢衬球板的表面产生摩擦损耗后,其复位的重心将产生一定的偏移,从而可能逐渐危害桥梁及建筑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地震中高层建筑及桥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经济实用,不但能承载,并且能在任意设计位移量内可抵抗上拔力,且能够保持摩擦复位的摩擦摆支座,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此摩擦摆支座包括衬板单元、支座单元、复位单元和限位单元,其中,包括,衬板单元,包括钢衬球板和对称设置于所述钢衬球板上部和下部侧壁上的承压滑板;支座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支座和下支座,以及设置于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相对面侧壁上的卡环组件;复位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侧壁上的凸缘板和连接于相对的所述凸缘板之间的复位件;以及,限位单元,设置于所述钢衬球板和卡环组件之间,其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环组件、拉环组件和拉板组件,所述拉板组件与卡环组件相连。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凸缘板等间距分布在所述上支座及下支座的边缘侧壁上;所述复位件包括阻尼件、对称连接于阻尼件两端的连接板,以及套设于阻尼件外部的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钢衬球板的上、下端面对称开设有圆形凹槽和环向台阶,且所述环向台阶位于所述圆形凹槽的外侧;所述承压滑板能够配合镶嵌于所述圆形凹槽内;所述环向台阶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环组件包括能够配合放置于所述环向台阶上的压环和设置于所述压环下端侧壁上的第一钢环,以及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能够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拉环组件包括拉环和设置于所述拉环侧壁上的第一滑板环和不锈钢条;所述拉环呈环状,顶表面开设有放置环槽,所述第一滑板环配合放置于所述放置环槽内;所述拉环的环体侧壁的底表面设置有弧面;所述不锈钢条配合设置于所述弧面处。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拉板组件包括拉板和设置于所述拉板侧壁上的滑条和第二钢环;所述拉板呈圆台状,其中部具有“S”形的贯穿腔,且于所述贯穿腔的内腔两侧平行边处设置有放置台,且于所述放置台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弧槽;所述滑条配合放置于所述限位弧槽上;所述第二钢环配合设置于所述拉板的底部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环能够配合放置于所述拉环的放置环槽上,且所述第一钢环和第一滑板环贴合接触,形成第一平面转动副。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拉环通过底部的弧面能够配合放置于所述贯穿腔内限位弧槽的表面,且所述不锈钢条与滑条贴合接触,形成导向滑动副。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的结构相同;所述下支座的底端中部开设有球凹面,于所述球凹面的边缘处具有环状凸台;所述环状凸台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卡环组件包括卡环、设置于所述卡环侧壁上的第二滑板环,以及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能够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滑板环和第二钢环贴合接触,形成第二平面转动副;所述承压滑板远离所述钢衬球板的一端侧壁与所述球凹面滑动接触,形成球面滑动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摩擦摆支座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大,抗拉结构与水平结构有机结合,整体设计合理,梁体及建筑上部结构产生不同方向的力时,此支座均能可靠的承受及传递力。
2、本发明的摩擦摆支座通过将建筑的震动转化为摩擦摆支座的滑动摩擦,在摩擦滑动过程中,通过动能和势能、热能的转换,耗散地震能量;通过曲面摆动,延长震动周期,减小加速度,从而减小地震力;第一平面转动副和第二平面转动副,导向滑动副相对独立的滑动及转动,保证正常复摆结构支座的任意位移;通过压环、拉环、拉板、卡环的结构组合,保证任意方向位移能抵抗上拔力;通过复位单元,进一步消耗地震能量,且保持钢衬球板仅有良好的复位能力;提高建筑减隔震的效率,保障建筑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衬板单元和限位单元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衬板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拉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整体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整体B-B剖视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的拉板受力转动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此摩擦摆支座包括衬板单元100、支座单元200、复位单元300和限位单元400,其中,衬板单元100安装在支座单元200内,由限位单元400限位并连接,形成可摆动式的摩擦摆支座结构,而复位单元300连接在支座单元200上,用于限定两支座的位置,既可缓冲减震,又可用于衬板单元100的复位。
具体的,衬板单元100,包括钢衬球板101和对称设置于钢衬球板101上部和下部侧壁上的承压滑板102;支座单元2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支座201和下支座202,以及设置于上支座201和下支座202相对面侧壁上的卡环组件203;复位单元300,包括分别设置于上支座201和下支座202侧壁上的凸缘板301和连接于相对的凸缘板301之间的复位件302;限位单元400,设置于钢衬球板101和卡环组件203之间,其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环组件401、拉环组件402和拉板组件403,拉板组件403与卡环组件203相连。
其中,钢衬球板101为球冠衬板,设置于上支座201和下支座202之间,承压滑板102对称安装在钢衬球板101的上下端面,用于与上支座201和下支座202之间的接触滑动;复位件302连接在上下分布的支座侧壁上,用于保持两支座之间的位置相对稳定,并进一步能够保持钢球球板101处于支座中部的稳定位置;而压环组件401、拉环组件402和拉板组件403则依次相连,对钢衬球板101进行位置限定,并通过卡环组件203相连在上支座201及下支座202上,使得钢衬球板101被限位于支座单元200内。
实施例2
参照图2~4,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钢衬球板101的上、下端面对称开设有圆形凹槽101a和环向台阶101b,且环向台阶101b位于圆形凹槽101a的外侧;承压滑板102能够配合镶嵌于圆形凹槽101a内;环向台阶101b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01b-1。
相较于实施例1,进一步的,钢衬球板101整体为椭球状,其俯视投影为圆形,其上、下端面开设的圆形凹槽101a呈等深度的凸球面状,而承压滑板102配合镶嵌其内;环向台阶101b位于圆形凹槽101a的外圈侧,用于压环组件301的安装,而第一螺纹孔101b-1则用于螺钉的连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螺纹孔101b-1等间距开设有多个。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3
参照图2~7,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压环组件401包括能够配合放置于环向台阶101b上的压环401a和设置于压环401a下端侧壁上的第一钢环401b,以及第一螺钉401c,第一螺钉401c能够配合连接于第一螺纹孔101b-1内。
其中,压环组件401用于与钢衬球板101相连;压环401a的整体为环状,且上端呈圆球面,并与安装好后的承压滑板102具有一定高度差,且不与上支座201或下支座202的球凹面202a接触。进一步的,压环401a的尺寸与环向台阶101b的尺寸匹配,即压环401a能够配合套装在环向台阶101b内,且压环401a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101b-1一一对应的螺纹孔,通过第一螺钉401c能够将压环401a固定连接在钢衬球板101上;而第一钢环401b则用于压环401a与拉环402a之间的摩擦转动。
进一步的,拉环组件402包括拉环402a和设置于拉环402a侧壁上的第一滑板环402b和不锈钢条402c;拉环402a呈环状,顶表面开设有放置环槽402a-1,第一滑板环402b配合放置于放置环槽402a-1内;拉环402a的环体侧壁的底表面设置有弧面H;不锈钢条402c配合设置于弧面H处。
具体的,拉环组件402用于压环组件401与拉板组件403之间的连接;具体的,拉环402a的俯视投影呈环形,其纵向截面呈L型的台阶状。需要说明的是,拉环402a的内圈直径大于钢衬球板101的外圈直径,即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而放置环槽402a-1的最大直径则与压环401a的最大直径相同。
第一滑板环402b配合放置在放置环槽402a-1内,当压环401a放置在放置环槽402a-1内时,第一钢环401b和第一滑板环402b能够贴合接触,形成第一平面转动副P1。
在拉环402a的环体上,对称切去一段圆弧,两弧长段平行,形成平行边P,两平行边P之间的宽度与拉板403a中部开设的贯穿腔403a-1宽度相同,用于拉环402a稳定放置于贯穿腔403a-1内,而不影响拉环402a于贯穿腔403a-1内的滑动。在平行边P底部侧壁上的弧面H,其弧度与支座内的球凹面202a同球心,而不锈钢条402c则焊接于弧面内,并与弧面H相适配。
更进一步的,拉板组件403包括拉板403a和设置于拉板403a侧壁上的滑条403b和第二钢环403c;拉板403a呈圆台状,其中部具有“S”形的贯穿腔403a-1,且于贯穿腔403a-1的内腔两侧平行边处设置有放置台403a-2,且于放置台403a-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弧槽403a-3;滑条403b配合放置于限位弧槽403a-3上;第二钢环403c配合设置于拉板403a的底部侧壁上。
具体的,拉板403a用于对钢衬球板101的滑动限位;拉板403a的外部为圆形,上端呈圆台形;拉板403a中部开设的贯穿腔403a-1呈“S”型,即两端沿中部的双向分别延伸,且于“S”型的腔内两侧壁,开设放置台403a-2,能够将拉环402a放置其上。而在放置台403a-2中部开设的限位弧槽403a-3,则与拉环402a底部的弧面H的弧度相同,即弧面H能够配合滑动于限位弧槽403a-3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S”型的贯穿腔403a-2,在与拉环402a配合滑动时,可将任意方向的建筑震动,驱动第一平面转动副P1进行转动,即将建筑震动的能量转化为一部分的摩擦转动的能量。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方案中,将钢衬球板101的上、下两部分所用的拉板403a采用“S”型贯穿腔403a-1呈90度交错的方式放置,如附图8中所示,其有益效果在于,当钢衬球板101在任意角度被推动时,均可推动拉板403a的贯穿腔403a-1的侧壁,进而推动拉板403a旋转,驱动第一平面转动副P1旋转,消耗建筑震动的势能。
进一步的,在限位弧槽403a-3的槽面上,放置或固定有相应弧度的滑条403b。当拉环402a配合放置在限位弧槽403a-3的表面时,不锈钢条402c与滑条403b贴合接触,形成导向滑动副D。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4
参照图1、2和7,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三个实施例的是:上支座201和下支座202的结构相同;下支座202的底端中部开设有球凹面202a,于球凹面202a的边缘处具有环状凸台202b;环状凸台202b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202b-1;卡环组件203包括卡环203a、设置于卡环203a侧壁上的第二滑板环203b,以及第二螺钉203c,第二螺钉203c能够配合连接于第二螺纹孔202b-1内。
相较于实施例3,进一步的,支座单元200用于为摩擦摆支座的支座部分,用于钢衬球板101的限位连接,以及与建筑或桥梁的连接安装。一般而言,采用相对独立的上支座201和下支座202,二者支座的结构一般采用相同设置,当然也可采用不同的支座结构,但是摩擦摆工作的原理依旧相同,本实施例中以相同结构设计的支座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以下支座202的结构进行说明,其整体为圆柱形,四周焊接有用于连接套筒的连接耳板E并有对应开孔位,可通过四周侧壁上的连接耳板E及对应开孔进行安装固定;其下端为平面,上端面内陷,形成球凹面202a,且内凹的球表面201a可采用包覆不锈钢板或电镀硬铬处理,以提高刚性及耐磨性。进一步的,球凹面202a的凹面边缘处形成环状凸台202b,环状凸台202b能够对钢衬球板101于水平向位移的极限位置进行限制;在凸台顶部端面上开设的第二螺纹孔202b-1用于卡环组件203的连接。
进一步的,在卡环组件203中,卡环203a呈圆环状,其轴向侧壁中等间距开设有多个螺栓孔,用于第二螺钉203c的连接,使得卡环203a能够被连接在支座端面处。而第二滑板环203b则焊接在卡环203a靠近内圆处的端面侧壁上,其也呈环状,且外圆直径小于卡环203a的外圆直径,但是大于卡环203a的内圆直径。
第二滑板环203b和第二钢环403c贴合接触,形成第二平面转动副P2;承压滑板102远离钢衬球板101的一端侧壁与球凹面202a滑动接触,形成球面滑动副Q。
还需要说明的是,钢衬球板101两侧为对称设置,因而,钢衬球板101上、下两端各自与上支座201、下支座202之间设置的零部件相同。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3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5
参照图1、2和6,为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四个实施例的是:凸缘板301等间距分布在上支座201及下支座202的边缘侧壁上;复位件302包括阻尼件302a、对称连接于阻尼件302a两端的连接板302b,以及套设于阻尼件302a外部的复位弹簧302c,且复位弹簧302c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连接板302b的侧壁上。
相较于实施例4,进一步的,凸缘板301设置于上支座201及下支座202的边缘侧壁上,与耳板E间隔分布,且上支座201及下支座202侧壁上设置的凸缘板301一一对应,即成对设置,而复位件302安装在成对的凸缘板301之间。
具体的,复位件302中阻尼件302a可用于缓冲震动,且其整体长度可变化,可始终连接在摩擦摆上下支座之间,可适配错位分布状态下的上下支座。复位弹簧302c及阻尼件302a均可用于能量缓冲,进而辅助摩擦摆内部的能力消耗。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4的结构相同。
结合说明书附图1~8中所示,此复合式摩擦摆支座在安装至建筑或桥梁的预定位置。建筑或桥梁产生震动时,上支座201与下支座202之间随之产生位移,复位件302自初始长度被错位的支座相拉伸,长度增加;而承压滑板102与球凹面202a之间存在球面滑动副Q,能够应对带有偏转方向的滑移,钢衬球板101移动过程时,由于“S”型的贯穿腔403a-1的限位作用,将推动拉板403a自身转动,即第一平面转动副P1工作,两板之间在摩擦力作用下,耗费一定的震动能量;而压环401a连接在钢衬球板101上,当钢衬球板101移动时,将通过压环401a推动拉环402a一起在贯穿腔403a-1内移动;由于拉环402a的两平行边P位于放置台403a-2内,结合钢衬球板101单侧结构在位移时的震动,此时会产生偏心力,拉板403a外端为圆形,转动副会适应偏心力而转动,即第二平面转动副P2会发生转动。转动后,导向滑动副D会形成导向逐渐转动至力的方向上,钢衬球板101则也向着导向逐步向力的方向移动。
因为钢衬球板101上第一平面转动副P1的转动,所以上支座201上端的转动与其下端的移动不会影响下支座202的移动。地震作用力作用于钢衬板3的上端面时,钢衬板3的运动也会带动其下端面发生上述运动,并会相互协调进行位移,符合常规复摆结构支座的特性。
当发生向上拔力的时候,固定在上支座201的卡环203a将上拔力传至拉板403a,拉板403a被限位于支座内。拉板403a又将力通过导向处的限位弧槽403a-3传递到与拉环402a两者相扣的地方,拉环402a和压环401a又相互拉紧,将力传递至钢衬球板101,下支座202是相同的结构,从而实现力的传递,限制支座向上位移,从而抵抗上拔力;更进一步的,复位件302中阻尼件302a和复位弹簧302c均有保持初始状态的恢复力,因而使得下支座202与上支座201之间产生拉力,从而抵抗上拔力。
综合通过上述结构配合,即导向滑动副D的导向及使第一平面转动副P1和第二平面转动副P2相对独立的转动,结合各零件抗拉功能,使此摩擦摆支座在设计任意位移组合时,均能实现抵抗上拔力的效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板单元(100),包括钢衬球板(101)和对称设置于所述钢衬球板(101)上部和下部侧壁上的承压滑板(102);
支座单元(2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支座(201)和下支座(202),以及设置于所述上支座(201)和下支座(202)相对面侧壁上的卡环组件(203);
复位单元(300),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支座(201)和下支座(202)侧壁上的凸缘板(301)和连接于相对的所述凸缘板(301)之间的复位件(302);以及,
限位单元(400),设置于所述钢衬球板(101)和卡环组件(203)之间,其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环组件(401)、拉环组件(402)和拉板组件(403),所述拉板组件(403)与卡环组件(20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板(301)等间距分布在所述上支座(201)及下支座(202)的边缘侧壁上;
所述复位件(302)包括阻尼件(302a)、对称连接于阻尼件(302a)两端的连接板(302b),以及套设于阻尼件(302a)外部的复位弹簧(302c),且所述复位弹簧(302c)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连接板(302b)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衬球板(101)的上、下端面对称开设有圆形凹槽(101a)和环向台阶(101b),且所述环向台阶(101b)位于所述圆形凹槽(101a)的外侧;
所述承压滑板(102)能够配合镶嵌于所述圆形凹槽(101a)内;
所述环向台阶(101b)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01b-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组件(401)包括能够配合放置于所述环向台阶(101b)上的压环(401a)和设置于所述压环(401a)下端侧壁上的第一钢环(401b),以及第一螺钉(401c),所述第一螺钉(401c)能够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101b-1)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组件(402)包括拉环(402a)和设置于所述拉环(402a)侧壁上的第一滑板环(402b)和不锈钢条(402c);
所述拉环(402a)呈环状,顶表面开设有放置环槽(402a-1),所述第一滑板环(402b)配合放置于所述放置环槽(402a-1)内;
所述拉环(402a)的环体侧壁的底表面设置有弧面(H);
所述不锈钢条(402c)配合设置于所述弧面(H)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板组件(403)包括拉板(403a)和设置于所述拉板(403a)侧壁上的滑条(403b)和第二钢环(403c);
所述拉板(403a)呈圆台状,其中部具有“S”形的贯穿腔(403a-1),且于所述贯穿腔(403a-1)的内腔两侧平行边处设置有放置台(403a-2),且于所述放置台(403a-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弧槽(403a-3);
所述滑条(403b)配合放置于所述限位弧槽(403a-3)上;
所述第二钢环(403c)配合设置于所述拉板(403a)的底部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401a)能够配合放置于所述拉环(402a)的放置环槽(402a-1)上,且所述第一钢环(401b)和第一滑板环(402b)贴合接触,形成第一平面转动副(P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402a)通过底部的弧面(H)能够配合放置于所述贯穿腔(403a-1)内限位弧槽(403a-3)的表面,且所述不锈钢条(402c)与滑条(403b)贴合接触,形成导向滑动副(D)。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201)和下支座(202)的结构相同;
所述下支座(202)的底端中部开设有球凹面(202a),于所述球凹面(202a)的边缘处具有环状凸台(202b);所述环状凸台(202b)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202b-1);
所述卡环组件(203)包括卡环(203a)、设置于所述卡环(203a)侧壁上的第二滑板环(203b),以及第二螺钉(203c),所述第二螺钉(203c)能够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202b-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板环(203b)和第二钢环(403c)贴合接触,形成第二平面转动副(P2);
所述承压滑板(102)远离所述钢衬球板(101)的一端侧壁与所述球凹面(202a)滑动接触,形成球面滑动副(Q)。
CN202310273304.4A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 Pending CN1162904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3304.4A CN116290442A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3304.4A CN116290442A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0442A true CN116290442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18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3304.4A Pending CN116290442A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904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55703A1 (en) Damping bearing in convertible antiseismic mode and damping bridge apparatus
US7419145B2 (en) Friction damper
US20230193623A1 (en) Double-friction pendulum three-dimensional vibration isolation bearing
KR100426584B1 (ko) 다경간 연속교량의 기계적 지진력 분산전달 장치
CN116290442A (zh) 一种可抵抗上拔力的摩擦摆支座
CN113431261A (zh) 一种CSIPs-钢组合抗震可恢复柱
CN220704767U (zh) 一种复合式摩擦摆支座
CN110485279B (zh) 一种具有完全自复位功能的双曲面减隔震支座
CN112413041A (zh) 一种具有减隔震功能的球型支座
JP3736285B2 (ja) 免振装置
CN206256370U (zh) 一种等刚臂速度锁定减隔震支座
CN107939136B (zh) 一种近场地震用固定型三向减震装置
CN110670753A (zh) 一种单向无空程摩擦阻尼器
CN110924551B (zh) 一种介于地面与建筑物之间的摩擦滑动承重座减振结构
CN113832841A (zh) 一种纵向弹性约束多功能减隔震支座
EP4033094B1 (en) Tuned mass damping device
CN211228982U (zh) 一种三维隔震装置及建筑
JPH11293685A (ja) 構造物の免震構造
JP3713645B2 (ja) 積層ゴムを用いた免震装置
CN208649878U (zh) 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CN110886206A (zh) 一种球型支座
JP3845140B2 (ja) 構造物の免振装置
CN217579737U (zh) 一种多片镶嵌式摩擦摆抗震型支座
CN219863457U (zh) 一种三重摩擦摆建筑隔震装置
CN214534219U (zh) 一种具有减隔震功能的球型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