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83083A - 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83083A
CN116283083A CN202310131097.9A CN202310131097A CN116283083A CN 116283083 A CN116283083 A CN 116283083A CN 202310131097 A CN202310131097 A CN 202310131097A CN 116283083 A CN116283083 A CN 116283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bare concrete
calcium lactate
bacillus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310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惠明
印炳浩
朱华
吴建波
宁朝新
查道宏
王立忠
张前明
戴军翔
毛伟琦
田继开
李军堂
陈涛
舒海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Railway Bridge Vocational College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4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MBEC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Railway Bridge Vocational College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4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MB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Railway Bridge Vocational College,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4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MBEC filed Critical Wuhan Railway Bridge Vocation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3101310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830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83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830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02Granular materials, e.g. microballoons
    • C04B14/022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04Carboxylic acids; Salts, anhydrides or esters thereof
    • C04B24/06Carboxylic acids; Salts, anhydrides or esters thereof containing hydroxy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008Obtaining or using nanotechnology related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数计,清水混凝土包括水泥460~480份、混合砂780~800份、水200~220份,以及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共计15~25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水混凝土和制备方法,清水混凝土中增加了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利用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反应,可溶的乳酸钙会转化成不溶的石灰石,而不溶的石灰石开始变硬,从而自动填充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使混凝土凝固后变得更加紧实,不易开裂,提高外观质量,一次成型后能够达到所需的镜面效果;同时,由于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在反应时需要吸收氧气和水,利用这种吸水性能,使得清水混凝土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凝固,并具有较高的耐久度。

Description

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清水混凝土是建筑现代主义的一种表现手法,因其极具装饰效果,也称为装饰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是指采用现浇工艺一次成型,且在拆除浇筑模板后不再作任何外部抹灰、涂料等工序,以混凝土自然色作为饰面的一种混凝土。其特点是一次成型,不再进行剔凿修补和外部修饰,节约了大量成本以及建筑垃圾的产生,非常有利于环保。
然而,清水混凝土易开裂,导致外观质量难以控制,而且也不能达到所需的镜面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清水混凝土易开裂,导致外观质量难以控制,而且也不能达到所需的镜面效果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水混凝土,按照重量份数计,其包括:
水泥:460~480份
混合砂:780~800份
水:200~220份
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共计:15~25份。
一些实施例中,按照重量份数计算,所述芽孢杆菌5~10份,乳酸钙10~15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芽孢杆菌5份,乳酸钙10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水混凝土还包括碳粉,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碳粉有25~30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水混凝土还包括固氮菌,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固氮菌有10~15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氮菌有10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水混凝土还包括碳粉,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碳粉有25~30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水混凝土还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纳米二氧化硅有25-30份。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清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混合砂倒入搅拌筒,然后将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倒入搅拌筒搅拌均匀;
再加入水泥搅拌;
最后倒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清水混凝土。
一些实施例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清水混凝土还包括10~15份固氮菌和25~30份碳粉;
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倒入芽孢杆菌和乳酸钙的同时,倒入碳粉;
倒水之前,将固氮菌注入水中。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水混凝土和制备方法,清水混凝土中增加了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利用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反应,可溶的乳酸钙会转化成不溶的石灰石,而不溶的石灰石开始变硬,从而自动填充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使混凝土凝固后变得更加紧实,不易开裂,提高外观质量,一次成型后能够达到所需的镜面效果;同时,由于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在反应时需要吸收氧气和水,利用这种吸水性能,使得清水混凝土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凝固,并具有较高的耐久度。
利用碳粉能够增加清水混凝土的粘聚性和流动性,降低浇筑产生的气泡,能够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
由于清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会产生气泡,而这个气泡的成分基本上与大气成分一致,包含了78%的氮气,因此,在本申请中,在清水混凝土中增加固氮菌,利用固氮菌吸收氮气,以缩小甚至破坏气泡,达到消减清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的目的。
在固氮菌的基础上增加碳粉,通过碳粉吸收由固氮菌产生的氨,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产生新的气泡,使得清水混凝土凝固后更为紧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清水混凝土成型后的电镜扫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水混凝土成型后的电镜扫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水混凝土,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清水混凝土易开裂,导致外观质量难以控制,而且也不能达到所需的镜面效果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水混凝土,按照重量份数计,该清水混凝土包括水泥460~480份,混合砂780~800份,水200~220份,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共计15~25份。
本申请提供的清水混凝土,其中增加了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利用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反应,可溶的乳酸钙会转化成不溶的石灰石,而不溶的石灰石开始变硬,从而自动填充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使混凝土凝固后变得更加紧实,不易开裂,提高外观质量,一次成型后能够达到所需的镜面效果;同时,由于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在反应时需要吸收氧气和水,利用这种吸水性能,使得清水混凝土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凝固,并具有较高的耐久度。
进一步地,申请人还对所述芽孢杆菌和乳酸钙的配比做了研究,按照重量份数计算,所述芽孢杆菌5~10份,乳酸钙10~15份,此时得到的清水混凝土一次成型后能够得到更佳的外观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共计15份,其中所述芽孢杆菌5份,乳酸钙10份。
为了降低清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水混凝土还包括碳粉,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碳粉有25~30份
通过改良后的材料配比,利用碳粉能够增加清水混凝土的粘聚性和流动性,降低浇筑产生的气泡,能够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
进一步地,为了消减清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水混凝土还包括固氮菌,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固氮菌有10~15份
由于清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会产生气泡,而这个气泡的成分基本上与大气成分一致,包含了78%的氮气,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清水混凝土中增加固氮菌,利用固氮菌吸收氮气,以缩小甚至破坏气泡,达到消减清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固氮菌有10份。
固氮菌吸收氮气后会产生氨,氨可能会产生新的气泡,因此,为了避免产生新的气泡,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水混凝土还包括碳粉,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碳粉有25~30份
本实施例中,在固氮菌的基础上增加碳粉,通过碳粉吸收由固氮菌产生的氨,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产生新的气泡,使得清水混凝土凝固后更为紧实。
进一步地,所述清水混凝土还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纳米二氧化硅有25-30份纳米二氧化硅主要是提高水泥的需水量,提高水泥的粘性,可预防材料分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所述的清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01:将混合砂倒入搅拌筒,然后将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倒入搅拌筒搅拌,使芽孢杆菌、乳酸钙能进入砂砾间隙之间,实现混合均匀。
102:再加入水泥搅拌,让水泥填充剩余砂砾间隙,相当于充分包覆芽孢杆菌、乳酸钙,如果后加芽孢杆菌、乳酸钙,在细度较小的水泥影响下,不容易分布均匀。
103:最后倒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清水混凝土。
进一步地,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清水混凝土还包括10~15份固氮菌和25~30份碳粉;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倒入芽孢杆菌和乳酸钙的同时,倒入碳粉,以充分包覆碳粉;倒水之前,将固氮菌注入水中。
实施例1
一种清水混凝土,按照重量份数计算,其包括460份水泥、780份混合砂、200份水、25份纳米二氧化硅、芽孢杆菌5份、乳酸钙10份、固氮菌10份、碳粉25份。
上述清水混凝土采用如下步骤制备:
101:将混合砂倒入搅拌筒,然后将芽孢杆菌、乳酸钙和碳粉倒入搅拌筒搅拌,使芽孢杆菌、乳酸钙和碳粉能进入砂砾间隙之间,实现混合均匀。
102:再加入水泥搅拌,让水泥填充剩余砂砾间隙,相当于充分包覆芽孢杆菌、乳酸钙和碳粉,如果后加芽孢杆菌、乳酸钙和碳粉,在细度较小的水泥影响下,不容易分布均匀。
103:最后倒入注入有固氮菌的水,搅拌均匀,得到清水混凝土。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清水混凝土成型后的电镜扫描图,很明显,图中存在较多的空洞等缺陷,原因是在浇筑成型过程中,由于振捣不充分,混凝土内气体并未完全释放,空气占据空间使得混凝土内部产生了空洞,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水混凝土成型后的电镜扫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采用同样的振捣方式和时间,带混凝土凝固后,空洞现象并不明显,具有很高的外观质量,且具有很好的镜面效果,这说明一方面,可溶的乳酸钙转化成不溶的石灰石,而不溶的石灰石开始变硬,从而自动填充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另一方面,碳粉增加了清水混凝土的粘聚性和流动性,降低了浇筑产生的气泡,此外,固氮菌吸收氮气后缩小甚至破坏气泡,达到了消减清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清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其包括:
水泥:460~480份
混合砂:780~800份
水:200~220份
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共计:15~25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
按照重量份数计算,所述芽孢杆菌5~10份,乳酸钙10~1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
所述芽孢杆菌5份,乳酸钙10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水混凝土还包括碳粉,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碳粉有25~30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水混凝土还包括固氮菌,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固氮菌有10~15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氮菌有10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水混凝土还包括碳粉,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碳粉有25~30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水混凝土还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纳米二氧化硅有25-30份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混合砂倒入搅拌筒,然后将芽孢杆菌和乳酸钙倒入搅拌筒搅拌均匀;
再加入水泥搅拌;
最后倒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清水混凝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清水混凝土还包括10~15份固氮菌和25~30份碳粉;
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倒入芽孢杆菌和乳酸钙的同时,倒入碳粉;
倒水之前,将固氮菌注入水中。
CN202310131097.9A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62830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1097.9A CN116283083A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1097.9A CN116283083A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83083A true CN116283083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37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1097.9A Pending CN116283083A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83083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3937A (zh) * 2012-12-27 2013-04-17 同济大学 一种内置好氧型微生物的复合胶囊地下结构混凝土自修复系统
US20130112114A1 (en) * 2010-04-07 2013-05-09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 Healing agent for self-healing cementious material
CN108585941A (zh) * 2018-05-02 2018-09-28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47308A (zh) * 2018-07-22 2018-12-07 黑龙江工程学院 一种耐久型混凝土外掺剂
KR101973715B1 (ko) * 2018-03-20 2019-04-29 한국과학기술원 미생물을 이용한 자기치유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기치유 콘크리트의 제조방법
CN110792209A (zh) * 2019-10-24 2020-02-14 天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饰面清水混凝土墙体及其施工工艺
CN112142409A (zh) * 2020-09-27 2020-12-29 长安大学 一种微生物自愈合防水抗渗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64729A (zh) * 2021-05-14 2021-08-17 中南大学 一种混凝土的裂缝自愈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77406B1 (ko) * 2022-06-02 2022-12-15 대영이엔지씨 주식회사 내구성능 강화형 모르타르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로시설물 콘크리트의 보수공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2114A1 (en) * 2010-04-07 2013-05-09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 Healing agent for self-healing cementious material
CN103043937A (zh) * 2012-12-27 2013-04-17 同济大学 一种内置好氧型微生物的复合胶囊地下结构混凝土自修复系统
KR101973715B1 (ko) * 2018-03-20 2019-04-29 한국과학기술원 미생물을 이용한 자기치유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기치유 콘크리트의 제조방법
CN108585941A (zh) * 2018-05-02 2018-09-28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47308A (zh) * 2018-07-22 2018-12-07 黑龙江工程学院 一种耐久型混凝土外掺剂
CN110792209A (zh) * 2019-10-24 2020-02-14 天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饰面清水混凝土墙体及其施工工艺
CN112142409A (zh) * 2020-09-27 2020-12-29 长安大学 一种微生物自愈合防水抗渗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64729A (zh) * 2021-05-14 2021-08-17 中南大学 一种混凝土的裂缝自愈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77406B1 (ko) * 2022-06-02 2022-12-15 대영이엔지씨 주식회사 내구성능 강화형 모르타르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로시설물 콘크리트의 보수공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0614A (zh) 一种赤泥基泡沫轻质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27116B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加工设备
CN103974789A (zh) 模制砂模的方法以及砂模
KR101993203B1 (ko) 시멘트용 친수성 아미노알콕시실란계 발수제의 제조방법, 그 제조방법으로 제조된 발수제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용 고성능 구체방수재 조성물과 구체방수 콘크리트 조성물
CN111499314A (zh) 一种可3d打印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9536102A (zh) 一种高密度水下环氧修补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6283083A (zh) 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09650825A (zh) 一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326910B1 (ko) 지오폴리머의 발포 성형을 기반으로 한 고강도 인조 현무암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초경량 고강도 인조 현무암 화분
JP2011136864A (ja) ポーラスコンクリート用混和剤及びポーラスコンクリート
KR100948754B1 (ko) 고강도 다공성 투수콘크리트 블록, 그 제조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9026540A (ja) 即時脱型方式用のセメント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成型品の製造方法
JP3678732B2 (ja) 水硬性組成物の部分水和成形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利用方法
CN111517713A (zh) 一种低成本高强度c45细石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82157A (zh) 一种柔性聚合物复合防渗抗裂水泥砂浆的制备方法
CN107488009A (zh) 一种高延性纤维增强沸石‑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7663927B (zh) 一种再生混凝土钢结构立柱及其施工工艺
CN108585671B (zh) 一种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02778B (zh) 一种无模剂、其用途和包含其的建筑构件及制备方法
CN108529972A (zh) 一种低放热量、零温升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95361A (zh) 一种高强度耐化学腐蚀性填缝剂的制备方法
KR102680950B1 (ko) 탄소발생을 저감한 콘크리트 구조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24070130A1 (ja)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製造方法
JP3973079B2 (ja) シラス高圧プレス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16153B2 (ja) 防水性セメント調合物の製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る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