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79689A - 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79689A
CN116279689A CN202310383093.XA CN202310383093A CN116279689A CN 116279689 A CN116279689 A CN 116279689A CN 202310383093 A CN202310383093 A CN 202310383093A CN 116279689 A CN116279689 A CN 116279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platform
vehicle
platform door
fa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830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会
薛强
梁宇
傅广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co Sig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co Sig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co Signal Ltd filed Critical Casco Signal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830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796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79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796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04Automatic systems, e.g. controlled by train; Change-over to manual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5/00Indicators provided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B61L15/0018Communication with or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5/00Indicators provided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B61L15/0081On-board diagnosis or mainten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50Trackside diagnosis or maintenance, e.g. software upgrades
    • B61L27/53Trackside diagnosis or maintenance, e.g. software upgrades for trackside elements or systems, e.g. trackside supervision of trackside control system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70Details of trackside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信号系统实现车门故障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子方法和基于信号系统实现站台门故障和车门自动对位隔离的子方法;该装置包括信号系统、车辆和站台门系统;所述信号系统接收车辆和站台门系统发送的车门状态和站台门状态信息,经过信息解析及逻辑运算处理,并将对应的车门或者站台门故障状态转化为对位隔离信息,分别对应发送给站台门系统和车辆,从而实现故障站台门或故障车门的自动对位隔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了系统自动化水平、系统响应时效,保证了乘客上下车安全,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等优点。

Description

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信号控制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信号系统实现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乘客安全在无列车相撞、脱轨、火灾等事故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列车车门的控制。
通常情况下,当列车停靠在站台区且满足停车精度要求的条件下,信号车载控制子系统向列车和站台门系统发送开门命令,并确保控制信息的安全传输。当列车停站接近发车时间,信号车载控制子系统给出关门命令,控制车门及站台门关闭,车门和站台门均已关闭后,信号系统自动启动列车运行。
但是,当个别车站车门或者站台门故障的情况下,列车到站后在车站无法自动同步打开车门和站台门。或者,列车到站停站结束后,无法自动同步关闭车门和站台门。以上两种情况,信号车载控制子系统无法收到来自车辆或者站台门的车门或者站台门关闭信号,导致列车无法正确停站或者离站,影响运营的效率和乘客上下车,进而造成列车的晚点和运营计划的错乱。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功能日益强大,提高了列车运行效率、减轻了运营人员的工作强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乘客安全取决于信号系统对车门和站台门的联动控制,即信号系统控制列车在站台停稳后,联动控制站台门和车门同时开关。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中站台门系统、车辆提供了人工隔离功能,当出现某一车门或者某一站台门故障时,势必会影响乘客安全有序的上下列车,通过对故障车门或故障站台门人工进行隔离,被隔离车门和站台门不再执行自动开关门联动控制。
人工处置车门与站台门故障时对人员配置和时效性要求极高,若不能及时处理,车门与站台门联动作业失效,存在安全隐患,并且人工进行故障处置时效率低下,在高密度行车的运营需求下,会严重影响运营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乘客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号系统对车门和站台门的联动控制。即信号与车辆、信号与站台门系统的联动,保证了乘客能有序进行上下车。
通常情况下,当列车停靠在站台区且满足停车精度要求的条件下,信号车载控制系统向列车和站台门系统发送开门命令,并确保控制信息的安全传输。当列车停站接近发车时间,信号车载控制系统给出关门命令,控制车门及站台门关闭,车门和站台门均已关闭后,信号系统自动启动列车运行。
当个别或多个车门或者站台门故障的情况下,列车到站后在车站无法自动同步打开车门和站台门。在此种情况下,信号与站台门和车辆进行联动,采用自动对位隔离功能实现对应故障站台门或车门不进行开门操作,避免乘客跌落至轨道上,造成人身伤害。
对位隔离功能可以实现故障车门或者站台门的自动隔离,自动化程度高,对运营的影响小。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在发生站台门或者车门故障的情况下,需要维护人员手动对故障的车门和站台门进行隔离。只有在对故障的站台门或者车门完成隔离操作后,才可以实现对位隔离的功能。
针对人工隔离的方式,在全自动无人驾驶的线路,若维护人员不在故障的车门或者站台门附近,不能及时对故障的车门或者站台门执行隔离操作,导致列车无法及时发车或者进入站台,进而造成列车的晚点和运营计划的错乱。人工隔离方式的缺点在于:对运营的影响(比如晚点)较大,也给维护人员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
针对国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无人驾驶线路,列车上无司机,由司机手动隔离故障的车门进而实现车门和站台门对位隔离的方式更加不切实际。
对于现有对位隔离方式,若站台门系统与ATS(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系统与信号车载CC(Carbone Controller,车载控制器)系统、车载CC系统与车辆通信链路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通信中断时,列车停站结束离开站台后,存在上一站的对位隔离信息无法清除,进而导致该列车在后续车站均进行错误对位隔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提高了系统自动化水平、系统响应时效,保证了乘客上下车安全,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信号系统实现车门故障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子方法和基于信号系统实现站台门故障和车门自动对位隔离的子方法。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基于信号系统实现车门故障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子方法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S101,车辆对每个车门状态进行实时在线检测;
步骤S102,车辆对步骤S101中检测到的车门故障状态进行逻辑判断,并将故障车门对应的列车开门侧信息、车门ID及车门故障状态通过车载网络发送至信号系统;
步骤S103,信号系统接收步骤S102中车辆发送的故障车门对应的列车开门侧信息、车门ID及车门故障状态信息,并进行逻辑运算,将对应的车门故障状态转化成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
步骤S104,信号系统将步骤S103中进行转化的对位隔离信息在ATS工作站和司机DMI上进行告警显示,同时将转化后的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发送至列车前方到站的站台门系统;
步骤S105,站台门系统接收步骤S104中信号系统发送的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列车在站台停站进行开关门作业时,站台门系统控制故障车门对应的站台门不进行开关门联动,实现故障车门与站台门的对位隔离。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03中的逻辑运算具体为:
步骤S1031,信号系统接收车辆发送的车门故障状态信息,解析数据包并获取列车开门侧信息、车门ID以及车门故障状态信息;
步骤S1032,信号系统结合其与车辆的网络状态,以及故障车门对应的车门状态进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后的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发送至站台门系统;
步骤S1033,站台门系统接收到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后,执行对应的站台门对位隔离功能;
步骤S1034,当信号系统与车辆通信中断,但信号系统与站台门系统的通信正常时,信号系统根据与车辆的通信状态,将发送给站台门系统的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在列车离站后清除,即将发送给站台门系统的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位设定为0,认为无需要进行对应的站台门对位隔离。此逻辑与传统的CBTC系统中站台门和车门直接发送对位隔离信息相比,通过信号系统释放了因通信中断导致的对位隔离信息保留无法清除的问题,避免了上一存在车门故障的列车离开本车站后,在后续列车到站时保持上一列车车门对位隔离不能联动站台门的问题。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032中的逻辑运算具体为:
若认为需要进行对应的站台门对位隔离,判定为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为1,并将该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在信号系统与站台门系统接口中对应的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位设定为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基于信号系统实现站台门故障和车门自动对位隔离的子方法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S201,站台门系统对每道站台门状态进行实时在线检测;
步骤S202,站台门系统对步骤S201中检测到的站台门故障状态进行逻辑判断,并将故障站台门对应的站台编号、站台门ID及站台门故障状态通过网络发送至信号系统;
步骤S203,信号系统接收步骤S202中站台门系统发送的故障站台门对应的站台编号、站台门ID及站台门故障状态信息,并进行逻辑运算,将对应的站台门故障状态转化成车门对位隔离信息;
步骤S204,信号系统将步骤S203中进行转化的对位隔离信息在ATS工作站进行告警显示,同时发送至接近站台的列车,司机台DMI同步进行对位隔离状态显示,车辆将接收到的车门对位隔离信息通过车载内部网络转发至车门系统;
步骤S205,列车在站台停站进行开关门作业时,车门系统控制故障站台门对应的车门不进行开关门联动,实现故障站台门与车门的对位隔离。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03中的逻辑运算具体为:
步骤S2031,信号系统接收站台门系统的站台门故障状态信息,解析数据包,并获取站台编号、站台门ID、以及站台门故障状态信息;
步骤S2032,信号系统根据与站台门系统的网络状态,以及故障站台门对应的站台门故障状态进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后的车门对位隔离信息发送至车辆;
步骤S2033,车辆接收到车门对位隔离信息后,执行对应的车门对位隔离功能;
步骤S2034,当信号系统与站台门系统通信中断,但信号系统与车辆的通信正常时,信号系统根据与站台门的通信状态,将发送给车辆的车门对位隔离信息在列车离站后清除,即将发送给车辆的车门对位隔离信息位设定为0,认为无需进行对应的车门对位隔离。此逻辑与传统的CBTC系统中站台门和车门直接发送对位隔离信息相比,通过信号系统释放了因通信中断导致的上一站的对位隔离信息保留无法清除的问题,避免了列车离开存在站台门故障的车站后,在后续车站保持上一站车门对位隔离不能联动车门的问题。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032中的逻辑运算具体为:
若认为需要进行对应的车门对位隔离,判定对应的车门对位隔离信息为1,并将该车门对位隔离信息在信号系统与车辆接口中对应的车门对位隔离信息位设定为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该方法通过信号系统根据获取的站台门故障状态和车门故障状态自主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对位隔离,联动车门和站台门开关控制一致。同时避免了通信中断时系统在后续车站联动失效的情况,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运营效率,保证了乘客上下车安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所述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信号系统、车辆和站台门系统;
所述信号系统与站台门系统进行通信,获取车站每侧站台每道站台门状态信息;所述信号系统与车辆进行通信,获取车辆开门侧每个车门的状态信息;
所述信号系统接收车辆和站台门系统发送的车门状态和站台门状态信息,经过信息解析及逻辑运算处理,并将对应的车门或者站台门故障状态转化为对位隔离信息,分别对应发送给站台门系统和车辆,从而实现故障站台门或故障车门的自动对位隔离。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信号系统将转化后的对位隔离信息,在列车司机台DMI上进行显示车门或站台门的对位隔离状态,在ATS调度工作站显示站台门与车门对位隔离状态,用于给司机和调度员给出状态提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站台门系统具备对站台门监控功能,具备对每道站台门故障状态判断的功能,并能实现与信号系统通信,站台门系统实时监督车站每侧站台每道站台门的状态,并将车站编号、站台门ID、站台门状态信息送给信号系统。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站台门系统具备站台门发生故障时,对应的进行该故障站台门的故障告警提示,提醒站台乘客该站台门存在故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车辆具备车门的监控功能,具备对每个车门故障状态判断的功能,并能实现与信号系统通信,车辆实时监督每个车门的状态,并将列车每个车门的ID、车门状态信息送给信号系统。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车辆具备车门发生故障时,对应的进行该故障车门的故障告警提示,提醒车内乘客该车门存在故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根据站台门系统发送的站台门故障状态和车辆发送的车门故障状态,由信号系统进行对位隔离的逻辑判断,实现自动对位隔离功能,无需人工操作,减轻了运营和维护人工的工作强度。
2)本发明由信号系统直接判断对位隔离,并将需要进行对位隔离的信息发送至站台门系统和车辆,无需站台门系统和车辆系统将故障进行人工处理并逻辑判断为隔离信息的最终状态发给信号系统,极大的节省了故障处置时间,同时由信号系统进行判断,在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乘客上下车安全。
3)本发明通过信号系统直接判断对位隔离,一并考虑了站台门系统与ATS系统、ATS系统与信号车载CC系统、车载CC系统与车辆通信链路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通信中断时后续车站车门与站台门联动失效的情况,解决了传统CBTC和全自动无人驾驶项目中由车辆和站台门判断对位隔离并发送对方的技术方案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对位隔离功能的优势,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更好地服务于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乘客出行。
4)本发明中自动对位隔离信息同步是涉及信号系统、车辆和站台门系统等多系统之间的联动,信号系统基于故障情况增加精确的对位隔离信息处理,提高了整个系统之间的联动协作和集成度。
5)本发明基于信号系统实现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在上海15、18号线进行试验,效果良好,极大程度提高了项目的自动化程度,减轻站务员人工手动操作的工作量和在应急情况下的操作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信号系统判断车门故障对位隔离站台门逻辑运算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信号系统判断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车门的逻辑运算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信号系统实现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应用实例为信号系统判断车门故障对位隔离站台门逻辑运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车辆对每个车门状态进行实时在线检测;
步骤2:车辆对步骤1中检测到的车门状态进行逻辑判断,并将对应的列车开门侧信息、车门ID及车门状态(接口协议约定状态含义,如1代表车门正常状态,2代表车门故障状态)通过车载网络发送至信号系统;
步骤3:信号系统接收步骤2中车辆发送的列车开门侧信息、车门ID及车门状态信息,并进行逻辑运算,将对应的车门故障状态转化成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
步骤4:信号系统将步骤3中进行转化的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在ATS工作站和司机DMI上进行告警显示,同时将转化后的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发送至列车前方到站的站台门系统;
步骤5:站台门系统获取信号系统发送的故障车门对应的站台门对位隔离指令,列车在站台停站进行开关门作业时,站台门系统控制故障车门对应的站台门不进行开关门联动,实现故障车门与站台门的对位隔离。
步骤6:信号系统接收步骤2中车辆发送的列车开门侧信息、车门ID及车门状态信息,并进行逻辑运算,若车辆发送的车门状态均正常时,信号系统发送无需对位隔离信息给站台门系统;
步骤7:站台系统获取步骤6中信号系统发送的无需对位隔离信息指令,列车在站台停站进行开关门作业时,正常执行开关门联动。
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信号系统实现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应用实例为信号系统判断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车门逻辑运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站台门系统对每道站台门状态进行实时在线检测;
步骤2:站台门系统对步骤1中检测到的站台门状态进行逻辑判断,并将站台门对应的站台编号、站台门ID及站台门状态(接口协议约定状态含义,如1代表站台门正常状态,2代表站台门故障状态)通过网络发送至信号系统;
步骤3:信号系统接收步骤2中站台门系统发送的站台门对应的站台编号、站台门ID及站台门状态信息,并进行逻辑运算,将对应的站台门故障状态转化成车门对位隔离信息;
步骤4:信号系统将步骤3中进行转化的车门对位隔离信息在ATS工作站进行告警显示,同时发送至接近站台的列车,司机台DMI同步进行对位隔离车门的状态显示,车辆将接收到的车门对位隔离信息通过车载内部网络转发至车门系统;
步骤5:列车在站台停站进行开关门作业时,车辆车门系统控制故障站台门对应的车门不进行开关门联动,实现故障站台门与车门的对位隔离。
步骤6:信号系统接收步骤2中站台门系统发送的站台门对应的站台编号、站台门ID及站台门状态信息,并进行逻辑运算,若站台门系统发送的站台门状态均正常时,信号系统发送无需对位隔离信息给车辆;
步骤7:车辆获取步骤6中信号系统发送的无需对位隔离信息指令,列车在站台停站进行开关门作业时,正常执行开关门联动。
本发明能够快速实现站台门和车门的自动对位隔离,第一时间给列车司机和调度人员给出对位隔离告警提示,以便在车门或者站台门出现故障时人工提前干预,避免因未实现对位隔离而导致的乘客安全事故。
本发明能够适应城市轨道交通传统CBTC或全自动运行系统以及车车通信系统中站台门与车门自动对位隔离的运营场景,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状态和车门状态的检测,大大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该方案基于传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系统中的既有车辆、站台门系统和信号系统,无需投入新的系统硬件成本,信号系统开发费用较低,却能改变既有仅靠手工实现对位隔离的不稳定性和逻辑错误。
以上是关于方法实施例的介绍,以下通过装置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基于信号系统实现车门和站台门在故障情况下的自动对位隔离的装置,该装置涉及信号系统、车辆、站台门系统;
所述信号系统与站台门系统进行通信,获取车站每侧站台每道站台门状态信息(接口协议约定状态含义,如1代表站台门正常状态,2代表站台门故障状态)。所述信号系统与车辆进行通信,获取车辆开门侧每个车门的状态信息(接口协议约定状态含义,如1代表车门正常状态,2代表车门故障状态)。
所述信号系统具备接收车辆和站台门系统发送的车门状态和站台门状态信息,经过信息解析及逻辑运算处理,并将对应的车门或者站台门故障状态转化为对位隔离信息,分别对应发送给站台门系统和车辆,从而实现故障站台门或故障车门的自动对位隔离。
所述信号系统将转化后的对位隔离信息,在列车司机台DMI(Driver MachineInterface,司机室人机界面)上进行显示车门或站台门的对位隔离状态,在ATS调度工作站显示站台门与车门对位隔离状态,用于给司机和调度员给出状态提示,以便于车门或站台门对位隔离状态监督和后续的运营组织。
所述站台门系统具备对站台门监控功能,具备对每道站台门故障状态判断的功能,并能实现与信号系统通信,站台门系统实时监督车站每侧站台每道站台门的状态,并将车站编号、站台门ID、站台门状态信息送给信号系统。
所述站台门系统具备站台门发生故障时,对应的进行该故障站台门的故障告警提示(如点亮指示灯等),提醒站台乘客该站台门存在故障。
所述车辆具备车门的监控功能,具备对每个车门故障状态判断的功能,并能实现与信号系统通信,车辆实时监督每个车门的状态,并将列车每个车门的ID、车门状态信息送给信号系统。
所述车辆具备车门发生故障时,对应的进行该故障车门的故障告警提示(如点亮车门指示灯等),提醒车内乘客该车门存在故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所述描述的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电子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或者从存储单元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中,还可以存储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ROM以及RAM通过总线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也连接至总线。
设备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包括:输入单元,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允许设备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处理单元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本发明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和/或通信单元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并由CPU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本发明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CPU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本发明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基于信号系统实现车门故障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子方法和基于信号系统实现站台门故障和车门自动对位隔离的子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信号系统实现车门故障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子方法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S101,车辆对每个车门状态进行实时在线检测;
步骤S102,车辆对步骤S101中检测到的车门故障状态进行逻辑判断,并将故障车门对应的列车开门侧信息、车门ID及车门故障状态通过车载网络发送至信号系统;
步骤S103,信号系统接收步骤S102中车辆发送的故障车门对应的列车开门侧信息、车门ID及车门故障状态信息,并进行逻辑运算,将对应的车门故障状态转化成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
步骤S104,信号系统将步骤S103中进行转化的对位隔离信息在ATS工作站和司机DMI上进行告警显示,同时将转化后的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发送至列车前方到站的站台门系统;
步骤S105,站台门系统接收步骤S104中信号系统发送的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列车在站台停站进行开关门作业时,站台门系统控制故障车门对应的站台门不进行开关门联动,实现故障车门与站台门的对位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3中的逻辑运算具体为:
步骤S1031,信号系统接收车辆发送的车门故障状态信息,解析数据包并获取列车开门侧信息、车门ID以及车门故障状态信息;
步骤S1032,信号系统结合其与车辆的网络状态,以及故障车门对应的车门状态进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后的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发送至站台门系统;
步骤S1033,站台门系统接收到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后,执行对应的站台门对位隔离功能;
步骤S1034,当信号系统与车辆通信中断,但信号系统与站台门系统的通信正常时,信号系统根据与车辆的通信状态,将发送给站台门系统的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在列车离站后清除,即将发送给站台门系统的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位设定为0,认为无需要进行对应的站台门对位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32中的逻辑运算具体为:
若认为需要进行对应的站台门对位隔离,判定为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为1,并将该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在信号系统与站台门系统接口中对应的站台门对位隔离信息位设定为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信号系统实现站台门故障和车门自动对位隔离的子方法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S201,站台门系统对每道站台门状态进行实时在线检测;
步骤S202,站台门系统对步骤S201中检测到的站台门故障状态进行逻辑判断,并将故障站台门对应的站台编号、站台门ID及站台门故障状态通过网络发送至信号系统;
步骤S203,信号系统接收步骤S202中站台门系统发送的故障站台门对应的站台编号、站台门ID及站台门故障状态信息,并进行逻辑运算,将对应的站台门故障状态转化成车门对位隔离信息;
步骤S204,信号系统将步骤S203中进行转化的对位隔离信息在ATS工作站进行告警显示,同时发送至接近站台的列车,司机台DMI同步进行对位隔离状态显示,车辆将接收到的车门对位隔离信息通过车载内部网络转发至车门系统;
步骤S205,列车在站台停站进行开关门作业时,车门系统控制故障站台门对应的车门不进行开关门联动,实现故障站台门与车门的对位隔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3中的逻辑运算具体为:
步骤S2031,信号系统接收站台门系统的站台门故障状态信息,解析数据包,并获取站台编号、站台门ID、以及站台门故障状态信息;
步骤S2032,信号系统根据与站台门系统的网络状态,以及故障站台门对应的站台门故障状态进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后的车门对位隔离信息发送至车辆;
步骤S2033,车辆接收到车门对位隔离信息后,执行对应的车门对位隔离功能;
步骤S2034,当信号系统与站台门系统通信中断,但信号系统与车辆的通信正常时,信号系统根据与站台门的通信状态,将发送给车辆的车门对位隔离信息在列车离站后清除,即将发送给车辆的车门对位隔离信息位设定为0,认为无需进行对应的车门对位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32中的逻辑运算具体为:
若认为需要进行对应的车门对位隔离,判定对应的车门对位隔离信息为1,并将该车门对位隔离信息在信号系统与车辆接口中对应的车门对位隔离信息位设定为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信号系统根据获取的站台门故障状态和车门故障状态自主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对位隔离,联动车门和站台门开关控制一致。
9.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信号系统、车辆和站台门系统;
所述信号系统与站台门系统进行通信,获取车站每侧站台每道站台门状态信息;所述信号系统与车辆进行通信,获取车辆开门侧每个车门的状态信息;
所述信号系统接收车辆和站台门系统发送的车门状态和站台门状态信息,经过信息解析及逻辑运算处理,并将对应的车门或者站台门故障状态转化为对位隔离信息,分别对应发送给站台门系统和车辆,从而实现故障站台门或故障车门的自动对位隔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系统将转化后的对位隔离信息,在列车司机台DMI上进行显示车门或站台门的对位隔离状态,在ATS调度工作站显示站台门与车门对位隔离状态,用于给司机和调度员给出状态提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门系统具备对站台门监控功能,具备对每道站台门故障状态判断的功能,并能实现与信号系统通信,站台门系统实时监督车站每侧站台每道站台门的状态,并将车站编号、站台门ID、站台门状态信息送给信号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门系统具备站台门发生故障时,对应的进行该故障站台门的故障告警提示,提醒站台乘客该站台门存在故障。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备车门的监控功能,具备对每个车门故障状态判断的功能,并能实现与信号系统通信,车辆实时监督每个车门的状态,并将列车每个车门的ID、车门状态信息送给信号系统。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备车门发生故障时,对应的进行该故障车门的故障告警提示,提醒车内乘客该车门存在故障。
1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383093.XA 2023-04-11 2023-04-11 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62796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3093.XA CN116279689A (zh) 2023-04-11 2023-04-11 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3093.XA CN116279689A (zh) 2023-04-11 2023-04-11 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79689A true CN116279689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22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3093.XA Pending CN116279689A (zh) 2023-04-11 2023-04-11 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796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0259B (zh) 一种全自动驾驶列车的驾驶方法和系统
CN109677449B (zh) 兼容c2ato及cbtc的车载atp系统
CN109598453B (zh) 一种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的乘客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及方法
CN109677421B (zh) 一种基于二乘二取二架构的站台门控制装置
CN108945009B (zh) 列车广播监控系统
CN107867269B (zh) 列车紧急制动方法及装置
CN205632524U (zh) 一种有轨电车网络控制系统
CN111806484A (zh) 列车门及站台门故障隔离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155286B1 (en) Passenger communication output control circuit for unmanned metro train
CN111942430A (zh) 一种全自动驾驶列车的列车门与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系统和方法
CN113044083A (zh) 一种对位隔离情况下自动同步指引乘客的系统及方法
CN111874048A (zh) 一种集中控制城轨cbtc信号系统
CN111619615B (zh) 一种远程控制系统和列控系统的切换方法和切换系统
CN110466535B (zh) 一种智轨列车车门与站台安全门联动的系统和方法
CN114475725B (zh) 一种控制系统中临时限速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4228789A (zh) 一种全自动列车双通道远程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901010B (zh) 一种列车车门控制网络通讯系统
CN116279689A (zh) 车门和站台门自动对位隔离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1592954A (zh) 一种应用于机车车载控制的故障安全型控制设备
CN114454916B (zh) 一种兼容多系统的列控车载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9367583B (zh) 一种有轨电车进路防错办系统及方法
CN106564516A (zh) 一种动车组及其车列电空功能状态在线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10281980A (zh) 一种地震预警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7508279A (zh) 一种基于信号系统实现对位隔离使能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Sassi et al. New onboard train integrity and train length determination: what are the safety requir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