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79242A - 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79242A
CN116279242A CN202310302209.2A CN202310302209A CN116279242A CN 116279242 A CN116279242 A CN 116279242A CN 202310302209 A CN202310302209 A CN 202310302209A CN 116279242 A CN116279242 A CN 116279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illumination
light path
cabin
envel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022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芃
詹阳普
姚佩
曾琪
杨欣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022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792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79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792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7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occupant comfort, e.g. for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appliances according to personal settings, e.g. seats, mirrors, steering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007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moveable head-liners, screens, curtains or blinds for ceil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9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inside of a vehicle, e.g. relating to seat occupancy, driver state or inner lighting condi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4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基于光照角度、天窗位置及大小以及车窗位置及大小,计算得到光源通过天窗和/或车窗的玻璃投射到座舱内的光路包络体模型及其尺寸;获取座舱内乘员图像,计算各个乘员的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及其尺寸;基于光照强度、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照的舒适度,根据舒适度调整遮阳帘的位置;可根据光照角度、人体位置、人体面部反应等因素实时主动调整遮阳帘开闭和开度,不需要依赖网络和GPS信号,使遮阳帘具备智能化工作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智能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车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技术日趋成熟,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各类汽车上都配置有天窗,汽车天窗安装于汽车的车顶,能够有效地使车内空气流通,增加新鲜空气的进入,为使用者带来健康、舒适的享受,但在天窗打开时,阳光也会直射入车内,在天窗处通常要设置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指安装在汽车车厢内以起到遮光、隔热、保护隐私等作用的装置。
目前,常见的汽车遮阳帘包括手动遮阳帘和自动遮阳帘两种类型,其中,手动遮阳帘需要用户手动地展开或收拢帘布,使用方式极不便利;而现有的自动遮阳帘则需要通过接收用户的操控指令(例如接收从遥控器上所发出的遥控信号或者语音控制等主动控制方法)控制帘布的展开或收拢,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
公开号为CN11342798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遮阳帘的控制方法、遮阳帘的控制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时监测汽车的状态,在车辆启停时关闭和开启遮阳帘,实现了汽车遮阳帘全自动控制的技术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没太大用处,用户体验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车辆中车门、天窗(天幕)的遮阳帘都是需要乘员主动控制的,无法根据环境光照和人体位置自动调整遮阳帘开闭及调整开度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基于光照角度、天窗位置及大小以及车窗位置及大小,计算得到光源通过天窗和/或车窗的玻璃投射到座舱内的光路包络体模型及其尺寸;
步骤2,获取座舱内乘员图像,计算各个所述乘员的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及其尺寸;
步骤3,基于所述光照强度、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照的舒适度,根据所述舒适度调整遮阳帘的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作出如下改进。
可选的,所述步骤1中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的方法包括:
在车辆的上端安装至少一颗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获取实时的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的信息;
所述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的安装位置包括:车辆的前风挡、车顶、后风挡和B柱;所述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包括:光敏件。
可选的,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结构为:以天窗/车窗为一个面,在天窗/车窗四周以光照方向向所述座舱内延伸,在所述座舱内形成的空间。
可选的,所述步骤2中获取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包括:乘员、乘员人脸位置和乘员人眼位置的三维坐标数据,获取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方法为:
基于DMS和OMS计算得到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
或者,基于座舱内布置的摄像头获取座舱乘员图像,基于所述图像并引用标准人体模型数据作为近似模型数据计算得到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
可选的,所述步骤3中基于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和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路的舒适度包括:
通过计算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和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重合度交集数据确定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位置和大小,通过光照强度结合室外温度传感器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投影光斑处的体感温度;
通过计算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和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重合度交集数据确定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位置和大小,通过光照强度结合座舱内乘员图像中人眼位置判断人眼是否受到光照刺激以及受到的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
可选的,所述步骤3中基于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和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路的舒适度还包括:
基于结合座舱内乘员图像中乘员的表情动作行为判断座舱内乘员是否感到不适;所述表情动作行为包括:眯眼、人眼开闭频率以及主动规避光斑行为。
可选的,所述步骤3包括:
步骤301,接受默认设置或者人为选择的体感温度阈值和人眼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阈值;
步骤302,判断所述投影光斑处的体感温度超过所述体感温度阈值时,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消失;判断人眼受到光照刺激且受到的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超过所述光照强度阈值时,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人眼位置处的投影光斑消失;
步骤303,实时监测座舱内乘员的表情动作行为,判断乘员感到不适时,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人脸或乘员上的投影光斑消失。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光路包络体模型计算单元、人体形态包络模型计算单元和遮阳帘调整单元;
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计算单元,用于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基于光照角度、天窗位置及大小以及车窗位置及大小,计算得到光源通过天窗和/或车窗的玻璃投射到座舱内的光路包络体模型及其尺寸;
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计算单元,用于获取座舱内乘员图像,计算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及其尺寸;
所述遮阳帘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光照强度、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照的舒适度,根据所述舒适度调整遮阳帘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管理类程序时实现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管理类程序,所述计算机管理类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根据光照角度、人体位置、人体面部反应等因素实时主动调整遮阳帘开闭和开度,不需要依赖网络和GPS信号,使遮阳帘具备智能化工作能力。调整遮阳帘时可以人为选择的光照强度阈值和体感温度阈值,用户可以根据季节和个人感受选择能接受的最高体感温度和人眼感受到的光照强度,更能适应用户的个性化体验。调整遮阳帘的位置包括两个触发条件:一是自动检测投影光斑的温度和人眼刺激强度,在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调整;二是根据乘员的动作行为进行调整,在检测到乘员眯眼、人眼开闭频率过高以及主动规避光斑行为时调整,具体调整时还可以设置为乘员感到不适时先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人脸上的投影光斑消失,如果之后还检测到乘员感到不适,再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身体上的投影光斑消失,能从光照的测量值和用户反馈两个方面调整遮阳帘的位置,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透过天窗形成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透过天窗形成的光路包络体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舱内安装摄像头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能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自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基于光照角度、天窗位置及大小以及车窗位置及大小,计算得到光源通过天窗和/或车窗的玻璃投射到座舱内的光路包络体模型及其尺寸。
步骤2,获取座舱内乘员图像,计算各个乘员的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及其尺寸。
步骤3,基于光照强度、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照的舒适度,根据舒适度调整遮阳帘的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可根据光照角度、人体位置、人体面部反应等因素实时主动调整遮阳帘开闭和开度,不需要依赖网络和GPS信号,使遮阳帘具备智能化工作能力,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车辆中车门、天窗(天幕)的遮阳帘都是需要乘员主动控制的,无法根据环境光照和人体位置自动调整遮阳帘开闭及调整开度的问题。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结合图1可知,该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包括:
步骤1,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基于光照角度、天窗位置及大小以及车窗位置及大小,计算得到光源通过天窗和/或车窗的玻璃投射到座舱内的光路包络体模型及其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步骤1中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的方法包括:
在车辆的上端安装至少一颗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获取实时的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的信息。
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的安装位置包括:车辆的前风挡、车顶、后风挡和B柱;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包括:光敏件。
具体实施中,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安装示意图,结合图2可知,该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可以安装在车辆的前风挡、车顶、后风挡和B柱(图2中1、2、3和4指示位置)等位置,布置一颗或数颗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从而获取日光等强光的照射角度和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光路包络体模型结构为:以天窗/车窗为一个面,在天窗/车窗四周以光照方向向座舱内延伸,在座舱内形成的空间。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透过天窗形成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透过天窗形成的光路包络体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给出的实施例中,光源默认为平行光,已知长方形天窗开口尺寸、座舱顶棚与地板的Z向距离和光照方向可以得出一个整车坐标下的光路三维包络体数学模型为:光照相对于天窗所在平面为倾斜非垂直方向,长方形天窗四周按光照方向向座舱内延伸至座舱地板,形成的上下面为长方形、四个侧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平行六面体形。该平行六面体形的体积V=a·b·c,a和b为天窗的长和宽,c为天窗与座舱地板的垂直地面方向的距离。
步骤2,获取座舱内乘员图像,计算各个乘员的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及其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步骤2中获取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包括:乘员、乘员人脸位置和乘员人眼位置的三维坐标数据,获取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方法为:
基于DMS(Drive Monitoring System,驾驶员监控系统)和OMS(OccupancyMonitoring System,乘客监控系统)计算得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或者,基于座舱内布置的摄像头获取座舱乘员图像,基于图像并引用标准人体模型数据作为近似模型数据计算得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
DMS和OMS最直观的监测方式是基于摄像头的监测,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舱内安装摄像头的位置的示意图,图5中5和6表示常规DMS、OMS或其他座舱内布置的摄像头。
DMS可以帮助判断驾驶员的开车状态,也是自动驾驶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DMS的主要功能包括:疲劳监测(打哈欠、闭眼次数和时长等);危险行为监测(吃东西、打电话、抽烟、和后座聊天等);驶员是否丧失行为能力;注意力、视野范围监测;人脸识别包括身份识别、情感识别、特征识别;其他,如事故、救援等。
OMS是DMS系统的延伸,可以通过监测座舱内乘客的感知数据来进一步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安全带警示功能是最传统的OMS功能之一。OMS还可以帮助判断车内乘客是否已经安全做好,是否有儿童或宠物单独遗留,乘客是否系安全带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直接沿用标准成熟的DMS、OMS算法计算得到该人体形态包络模型。
步骤3,基于光照强度、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照的舒适度,根据舒适度调整遮阳帘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步骤3中基于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路的舒适度包括:
通过计算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重合度交集数据确定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位置和大小,通过光照强度结合室外温度传感器数据计算得到投影光斑处的体感温度。
通过计算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重合度交集数据确定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位置和大小,通过光照强度结合座舱内乘员图像中人眼位置判断人眼是否受到光照刺激以及受到的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步骤3中基于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路的舒适度还包括:
基于结合座舱内乘员图像中乘员的表情动作行为判断座舱内乘员是否感到不适;表情动作行为包括:眯眼、人眼开闭频率以及主动规避光斑行为。
具体实施中,座舱内乘员的表情动作行为可以通过DMS和OMS中的算法得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步骤3包括:
步骤301,接受默认设置或者人为选择的体感温度阈值和人眼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阈值。
具体实施中,人为选择的光照强度阈值和体感温度阈值可以为根据实际测试得到的数据划分的各个档位。用户可以根据季节和个人感受选择能接受的最高体感温度和人眼感受到的光照强度,例如将体感温度阈值调制最高档表示用户可以接受任何体感温度的光照。
步骤302,判断投影光斑处的体感温度超过体感温度阈值时,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消失;判断人眼受到光照刺激且受到的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超过光照强度阈值时,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人眼位置处的投影光斑消失。
具体实施中,可以设置投影光斑的大小的阈值,只有在投影光斑的大小超过该阈值且体感温度超过体感温度阈值时才调整遮阳帘的位置。
步骤303,实时监测座舱内乘员的表情动作行为,判断乘员感到不适时,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人脸或乘员上的投影光斑消失。
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上、乘员人眼位置处以及乘员人脸位置处的投影光斑消失的位置的计算过程为:
基于乘员、乘员人脸位置和乘员人眼位置的三维坐标数据以及实时的光路包络体模型确定调整后的光路包络体模型的范围,该调整后的光路包络体模型的范围为不包括乘员身体、乘员人脸位置或乘员人眼位置的最大范围,基于调整后的光路包络体模型的范围调整遮阳帘的位置。
具体实施中,调整后的光路包络体模型为以天窗/车窗没有被遮阳帘遮挡的剩余面为一个面,在剩余面四周以光照方向向座舱内延伸,在座舱内形成的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遮阳帘的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动检测投影光斑的温度和人眼刺激强度,在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调整;二是根据乘员的动作行为进行调整,在检测到乘员眯眼、人眼开闭频率过高以及主动规避光斑行为时调整,具体调整时还可以设置为乘员感到不适时先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人脸上的投影光斑消失,如果之后还检测到乘员感到不适,再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身体上的投影光斑消失。
用户可以通过眯眼、自主躲避这些动作使遮阳帘自动调整。
具体实施中,还可以设置循环周期,按照设定的时间周期重复执行步骤1-步骤3。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系统的实施例,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图,结合图6可知,该遮阳帘自动控制系统的实施例包括:光路包络体模型计算单元、人体形态包络模型计算单元和遮阳帘调整单元。
光路包络体模型计算单元,用于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基于光照角度、天窗位置及大小以及车窗位置及大小,计算得到光源通过天窗和/或车窗的玻璃投射到座舱内的光路包络体模型及其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步骤1中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的方法包括:
在车辆的上端安装至少一颗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获取实时的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的信息。
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的安装位置包括:车辆的前风挡、车顶、后风挡和B柱;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包括:光敏件。
具体实施中,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安装示意图,结合图2可知,该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可以安装在车辆的前风挡、车顶、后风挡和B柱(图2中1、2、3和4指示位置)等位置,布置一颗或数颗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从而获取日光等强光的照射角度和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光路包络体模型结构为:以天窗/车窗为一个面,在天窗/车窗四周以光照方向向座舱内延伸,在座舱内形成的空间。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透过天窗形成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照透过天窗形成的光路包络体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给出的实施例中,光源默认为平行光,已知长方形天窗开口尺寸、座舱顶棚与地板的Z向距离和光照方向可以得出一个整车坐标下的光路三维包络体数学模型为:光照相对于天窗所在平面为倾斜非垂直方向,长方形天窗四周按光照方向向座舱内延伸至座舱地板,形成的上下面为长方形、四个侧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平行六面体形。该平行六面体形的体积V=a·b·c,a和b为天窗的长和宽,c为天窗与座舱地板的垂直地面方向的距离。
人体形态包络模型计算单元,用于获取座舱内乘员图像,计算各个乘员的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及其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人体形态包络模型计算单元获取的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包括:乘员、乘员人脸位置和乘员人眼位置的三维坐标数据,获取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方法为:
基于DMS(Drive Monitoring System,驾驶员监控系统)和OMS(OccupancyMonitoring System,乘客监控系统)计算得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或者,基于座舱内布置的摄像头获取座舱乘员图像,基于图像并引用标准人体模型数据作为近似模型数据计算得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
DMS和OMS最直观的监测方式是基于摄像头的监测,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舱内安装摄像头的位置的示意图,图5中5和6表示常规DMS、OMS或其他座舱内布置的摄像头。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直接沿用标准成熟的DMS、OMS算法计算得到该人体形态包络模型。
遮阳帘调整单元,用于基于光照强度、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照的舒适度,根据舒适度调整遮阳帘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遮阳帘调整单元中基于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路的舒适度包括:
通过计算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重合度交集数据确定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位置和大小,通过光照强度结合室外温度传感器数据计算得到投影光斑处的体感温度。
通过计算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重合度交集数据确定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位置和大小,通过光照强度结合座舱内乘员图像中人眼位置判断人眼是否受到光照刺激以及受到的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遮阳帘调整单元中基于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路的舒适度还包括:
基于结合座舱内乘员图像中乘员的表情动作行为判断座舱内乘员是否感到不适;表情动作行为包括:眯眼、人眼开闭频率以及主动规避光斑行为。
具体实施中,座舱内乘员的表情动作行为可以通过DMS和OMS中的算法得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方式中,遮阳帘调整单元调整遮阳帘的位置的过程包括:
接受默认设置或者人为选择的体感温度阈值和人眼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阈值。
具体实施中,人为选择的光照强度阈值和体感温度阈值可以为根据实际测试得到的数据划分的各个档位。用户可以根据季节和个人感受选择能接受的最高体感温度和人眼感受到的光照强度,例如将体感温度阈值调制最高档表示用户可以接受任何体感温度的光照。
判断投影光斑处的体感温度超过体感温度阈值时,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消失;判断人眼受到光照刺激且受到的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超过光照强度阈值时,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人眼位置处的投影光斑消失。
具体实施中,可以设置投影光斑的大小的阈值,只有在投影光斑的大小超过该阈值且体感温度超过体感温度阈值时才调整遮阳帘的位置。
实时监测座舱内乘员的表情动作行为,判断乘员感到不适时,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人脸或乘员上的投影光斑消失。
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上、乘员人眼位置处以及乘员人脸位置处的投影光斑消失的位置的计算过程为:
基于乘员、乘员人脸位置和乘员人眼位置的三维坐标数据以及实时的光路包络体模型确定调整后的光路包络体模型的范围,该调整后的光路包络体模型的范围为不包括乘员身体、乘员人脸位置或乘员人眼位置的最大范围,基于调整后的光路包络体模型的范围调整遮阳帘的位置。
具体实施中,调整后的光路包络体模型为以天窗/车窗没有被遮阳帘遮挡的剩余面为一个面,在剩余面四周以光照方向向座舱内延伸,在座舱内形成的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遮阳帘的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动检测投影光斑的温度和人眼刺激强度,在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调整;二是根据乘员的动作行为进行调整,在检测到乘员眯眼、人眼开闭频率过高以及主动规避光斑行为时调整,具体调整时还可以设置为乘员感到不适时先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人脸上的投影光斑消失,如果之后还检测到乘员感到不适,再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身体上的投影光斑消失。
用户可以通过眯眼、自主躲避这些动作使遮阳帘自动调整。
具体实施中,还可以设置循环周期,按照设定的时间周期重复执行步骤1-步骤3。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1310、处理器1320及存储在存储器1310上并可在处理器13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311,处理器1320执行计算机程序1311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基于光照角度、天窗位置及大小以及车窗位置及大小,计算得到光源通过天窗和/或车窗的玻璃投射到座舱内的光路包络体模型及其尺寸;获取座舱内乘员图像,计算各个乘员的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及其尺寸;基于光照强度、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照的舒适度,根据舒适度调整遮阳帘的位置。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400,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1411,该计算机程序1411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基于光照角度、天窗位置及大小以及车窗位置及大小,计算得到光源通过天窗和/或车窗的玻璃投射到座舱内的光路包络体模型及其尺寸;获取座舱内乘员图像,计算各个乘员的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及其尺寸;基于光照强度、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照的舒适度,根据舒适度调整遮阳帘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根据光照角度、人体位置、人体面部反应等因素实时主动调整遮阳帘开闭和开度,不需要依赖网络和GPS信号,使遮阳帘具备智能化工作能力。调整遮阳帘时可以人为选择的光照强度阈值和体感温度阈值,用户可以根据季节和个人感受选择能接受的最高体感温度和人眼感受到的光照强度,更能适应用户的个性化体验。调整遮阳帘的位置包括两个触发条件:一是自动检测投影光斑的温度和人眼刺激强度,在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调整;二是根据乘员的动作行为进行调整,在检测到乘员眯眼、人眼开闭频率过高以及主动规避光斑行为时调整,具体调整时还可以设置为乘员感到不适时先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人脸上的投影光斑消失,如果之后还检测到乘员感到不适,再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身体上的投影光斑消失,能从光照的测量值和用户反馈两个方面调整遮阳帘的位置,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或者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基于光照角度、天窗位置及大小以及车窗位置及大小,计算得到光源通过天窗和/或车窗的玻璃投射到座舱内的光路包络体模型及其尺寸;
步骤2,获取座舱内乘员图像,计算各个所述乘员的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及其尺寸;
步骤3,基于所述光照强度、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照的舒适度,根据所述舒适度调整遮阳帘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的方法包括:
在车辆的上端安装至少一颗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获取实时的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的信息;
所述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的安装位置包括:车辆的前风挡、车顶、后风挡和B柱;所述光照角度与强度追踪器包括:光敏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结构为:以天窗/车窗为一个面,在天窗/车窗四周以光照方向向所述座舱内延伸,在所述座舱内形成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获取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包括:乘员、乘员人脸位置和乘员人眼位置的三维坐标数据,获取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方法为:
基于DMS和OMS计算得到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
或者,基于座舱内布置的摄像头获取座舱乘员图像,基于所述图像并引用标准人体模型数据作为近似模型数据计算得到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基于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和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路的舒适度包括:
通过计算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和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重合度交集数据确定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位置和大小,通过光照强度结合室外温度传感器数据计算得到所述投影光斑处的体感温度;
通过计算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和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的重合度交集数据确定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位置和大小,通过光照强度结合座舱内乘员图像中人眼位置判断人眼是否受到光照刺激以及受到的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基于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和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路的舒适度还包括:
基于结合座舱内乘员图像中乘员的表情动作行为判断座舱内乘员是否感到不适;所述表情动作行为包括:眯眼、人眼开闭频率以及主动规避光斑行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
步骤301,接受默认设置或者人为选择的体感温度阈值和人眼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阈值;
步骤302,判断所述投影光斑处的体感温度超过所述体感温度阈值时,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上的投影光斑消失;判断人眼受到光照刺激且受到的光照刺激的光照强度超过所述光照强度阈值时,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人眼位置处的投影光斑消失;
步骤303,实时监测座舱内乘员的表情动作行为,判断乘员感到不适时,调整遮阳帘的位置使光照在乘员人脸或乘员上的投影光斑消失。
8.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帘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光路包络体模型计算单元、人体形态包络模型计算单元和遮阳帘调整单元;
所述光路包络体模型计算单元,用于获取光照强度和光照角度,基于光照角度、天窗位置及大小以及车窗位置及大小,计算得到光源通过天窗和/或车窗的玻璃投射到座舱内的光路包络体模型及其尺寸;
所述人体形态包络模型计算单元,用于获取座舱内乘员图像,计算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及其尺寸;
所述遮阳帘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光照强度、光路包络体模型和人体形态包络模型判断乘员对于光照的舒适度,根据所述舒适度调整遮阳帘的位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管理类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管理类程序,所述计算机管理类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汽车的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310302209.2A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2792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2209.2A CN116279242A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2209.2A CN116279242A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79242A true CN116279242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23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2209.2A Pending CN116279242A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792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58694B1 (ko) 차량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1674246B (zh) 一种车窗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39441B (zh) 一种后视镜的视野自动调整方法和装置
DE102007023141B4 (de)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und/oder Nachstellung wenigstens eines Komfort-und/oder Sicherheitssystems in einem Kraftfahrzeug sowie Kraftfahrzeug
CN109410524A (zh) 一种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EP1928677B1 (de) Blendschutzsystem
JP2009292474A (ja) 車両用防眩システム
JP2009255740A (ja) 車両用撮像装置
CN107826117A (zh) 一种自动驾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277594B (zh) 一种车辆天窗遮阳帘的控制方法与系统
WO2003107259A1 (de) Verfahren zur detektion einer person in einem raum
JP2018008575A (ja) 車両制御装置
CN108791119A (zh) 车辆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5268334A (zh) 车窗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59967B (zh) 一种车辆智能内后视镜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6279242A (zh) 一种遮阳帘自动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8559320U (zh) 驾驶辅助系统
CN115649094B (zh) 驾驶位智能控制方法、域控制器及相关装置
DE102018214454B4 (d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raftfahrzeugs und Kraftfahrzeug
US2024005158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CN114228450B (zh) 多功能遮阳板智能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255238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CN208789433U (zh) 车内环境调整装置
US20180065452A1 (en) Using vision devices and techniques to control sunlight blocking devices for vehicles
CN112224133A (zh) 流媒体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