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75005A - 一种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75005A
CN116275005A CN202310566592.2A CN202310566592A CN116275005A CN 116275005 A CN116275005 A CN 116275005A CN 202310566592 A CN202310566592 A CN 202310566592A CN 116275005 A CN116275005 A CN 116275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ing
region
mold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665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75005B (zh
Inventor
孙国良
刘英辉
黄兴昌
郭凯明
杨建军
白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Guangming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Guangming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Guangming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Guangming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665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750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75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75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75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75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46/00Controlling, supervising, not restricted to casting covered by a single main group, e.g. for safety reas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00Arrangement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devices, e.g. for temperature or viscosity of the fused m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7/00Treating the metal in the mould while it is molten or ductile ; Pressure or vacuum casting
    • B22D27/04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etal, e.g. by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oul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03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sensing the radiant heat transfer of samples, e.g. emittance me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77Retouching; Inpainting; Scratch remov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48Infrared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08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2207/30164Workpiece; Machine compon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Algebra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属于模具温度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模具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将所述红外图像中的模具划分不同区域,并确定每个区域中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模具的每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根据所述差值、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加热时间,以根据所述加热时间对模具进行加热处理。根据本发明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模具预热过程中不能保证均匀加热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模具温度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控制模具温度在注塑工艺十分重要,模具温度会影响表面质量,流动性、收缩率、注塑周期以及变形等几方面。在铸造过程中,由于工艺需求,需要在铸造前对铸造模具进行预热,使铸造模具达到一定温度,在铸造过程中,熔融金属和冷却模具之间的温度差异会导致模具变形、开裂或损坏。预热模具可以使其温度逐渐升高,减小温差,避免模具受热应力过大而发生变形或裂纹,同时还可以提高铸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然而,当前技术中利用气体火炬对模具的预热并不能保证均匀加热,使得融化的金属在浇注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匀而容易产生变形或纹裂的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6597892 U、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分段式高温模具加热系统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就公开了用于控制模具进行分区加热的方式,模具设置加热孔,加热孔形状尺寸与加热治具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加热治具设置发热丝,加热治具插入加热孔,所述模具包括模具端和模具中段,模具中段两边对称设置模具端,加热治具设置一个杆体和多个卡位块,卡位块将杆体分为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设置加热丝,第一加热段的长度与模具端的长度相匹配,第二加热段的长度与模具中段的长度相匹配,所述加热孔为圆形孔,加热孔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两两加热孔的距离相等,所述卡位块为长方体块,卡位块的数量为十二个,在杆体同一截面上设置三个卡位块,两两卡位块之间相隔120°。
由此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虽然公开了利用分区加热的方式对模具进行进行加热的方式,但是该方案中并没有说明具体的加热控制过程,仅根据模具中各段的长度进行加热区域分配,导致对模具的预热过程仍然存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基于此,如何解决现有模具预热过程中不能保证均匀加热的问题,对于提升金属浇筑成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利用红外图像将模具划分不同区域,并根据每个区域的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加热时间,从而实现对模具的准确加热过程,有效保证模具整体的温度均匀性。为此,本发明在如下的多个方面中提供方案。
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模具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将所述红外图像中的模具划分不同区域,并确定每个区域中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模具的每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根据所述差值、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加热时间,以根据所述加热时间对模具进行加热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具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包括:获取模具加热前的等高线图和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根据所述等高图对所述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进行修正,以得到修正后的红外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的等高线图对所述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进行修正,以得到修正后的红外图像包括:将所述等高线图对所述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进行插值处理,得到修正后的红外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红外图像中的模具划分不同区域,并确定每个区域中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差值包括:根据红外图像的热辐射差异将模具划分不同区域;获取每个区域中多个位置处的边缘温度,并将所述多个位置处边缘温度的均值作为当前区域对应的温度;所述边缘温度包括热量波及范围内设定距离区间对应的环状范围内的温度;计算各个区域对应的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模具的每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包括:根据模具的材质参数和温升情况确定所述模具中每个区域的加热温升速率;根据所述模具中每个区域的参数信息和温度变化情况确定所述模具中每个区域的温度衰减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温升速率包括:
Figure SMS_1
式中,
Figure SMS_2
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的能量;/>
Figure SMS_3
为模具对应区域的密度;V为对应区域的体积;C为比热容;/>
Figure SMS_4
为模具中对应区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衰减速率包括:
Figure SMS_5
式中,k为对应区域的导热系数;A为横截面积;
Figure SMS_6
为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差值、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加热时间,以根据所述加热时间对模具进行加热处理包括:根据模具中各区域的相邻关系构建每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时间的计算模型;将每个区域对应的差值、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输入所述加热时间的计算模型,以计算得到每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时间的计算模型包括:
Figure SMS_7
Figure SMS_8
Figure SMS_9
式中,
Figure SMS_11
、/>
Figure SMS_14
、/>
Figure SMS_16
为三个区域对应的所需加热时间;/>
Figure SMS_12
、/>
Figure SMS_13
Figure SMS_15
为三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温升速率;/>
Figure SMS_17
、/>
Figure SMS_10
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各自的温度衰减速率。
在第二方面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模具温度检测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存储有用于模具温度检测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由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设备执行根据前文及后文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可以通过模具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划分对应的加热区域,并通过每个区域与标准温度的差值、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加热时间,从而自适应调整不同区域的加热时间,保证对模具各部分的准确加热,有效提升了模具中各区域温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在初次加热后,模具由于各部位厚薄不同而导致获取的红外图像分为不同的区域,各区域边缘由于热量扩散导致边缘的范围小于实际模具图像中的边缘范围,因此本发明中还通过模具加热前的等高线图对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进行修正,可以准确地确定红外图像中的边缘范围,从而实现对模具温度的准确检测。
进一步,本发明中还通过红外图像的热辐射差异将模具划分不同区域,并利用边缘温度计算各个区域中与标准温度的差异,从而实现对模具各部分温度的准确控制。
进一步,还根据模具的材质参数、温度变化情况等确定各个区域的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从而可以从而温升情况和散热衰减过程综合确定模具各区域的加热过程,有效提升模具整体温度的均匀性。
更进一步,本发明还通过各相邻区域的温升和散热情况综合确定每个区域的加热时间,从而准确确定各个区域加热时间,保证各部分加热均匀。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模具制作出来的工件的示意图;
图4是示意性示出根据需要制作的工件的尺寸确定的模具等高线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修正后的红外图像的示意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加热点加热原理的示意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温度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100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在步骤S101处,获取模具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图像可以通过红外图像传感器测量得到。通过将模具进行初次加热至标准温度附近,并利用红外图像传感器测量得到对应的红外图像。
在步骤S102处,将红外图像中的模具划分不同区域,并确定每个区域中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差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不规则模具,可以利用等高线图划分区域,并利用常规的气体火炬对模具中的各个区域进行初次加热。
在步骤S103处,确定模具的每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火炬对不同模具中每个区域进行加热过程中,除了被加热的区域的温度升高,还伴随着其他区域的降温过程。通过计算每个区域对应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可以准确确定模具加热过程的有效性。
在步骤S104处,根据差值、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加热时间,以根据加热时间对模具进行加热处理。通过综合考虑加热过程和伴随的降温过程,从而实现了对模具加热过程的有效性,提升了模具温度的均匀性。
以上结合图1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了简要说明,接下来将结合具体方式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在步骤S201处,获取模具加热前的等高线图和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
在步骤S202处,根据等高图对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进行修正,以得到修正后的红外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等高线图对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进行插值处理,得到修正后的红外图像。各区域边缘图像由于热量的扩散导致红外图像边缘小于实际边缘的范围,基于此,通过对原始等高线图对红外图像进行修正,可以有效提升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在步骤S203处,根据红外图像的热辐射差异将模具划分不同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工件的不规则形状,对应的模具也存在不规则区域,通过每个区域中红外图像的热辐射差异,可以将模具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从而实现对每个区域的的图像的准确修正处理。
在步骤S204处,获取每个区域中多个位置处的边缘温度,并将多个位置处边缘温度的均值作为当前区域对应的温度。该边缘温度包括热量波及范围内设定距离区间对应的环状范围内的温度。
在步骤S205处,计算各个区域对应的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差值。
在步骤S206处,根据模具的材质参数和温升情况确定模具中每个区域的加热温升速率。模具中各部分的温升情况和散热情况与模具的材质参数相关,可以根据模具中各区域的密度、比热容、体积以及单位时间内吸收的能量等可以计算得到相应的温升速率,同时还可以根据其导热系数、横截面积等计算得到对应的温度衰减速率。
在步骤S207处,根据模具中每个区域的参数信息和温度变化情况确定模具中每个区域的温度衰减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温升速率包括:
Figure SMS_18
式中,
Figure SMS_19
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的能量;/>
Figure SMS_20
为模具对应区域的密度;V为对应区域的体积;C为比热容;/>
Figure SMS_21
为模具中对应区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衰减速率包括:
Figure SMS_22
式中,k为对应区域的导热系数;A为横截面积;
Figure SMS_23
为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率。
在步骤S208处,根据模具中各区域的相邻关系构建每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时间的计算模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其中一个区域进行加热的过程中,相邻区域中的温度会衰减,
在步骤S209处,将每个区域对应的差值、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输入所述加热时间的计算模型,以计算得到每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时间的计算模型包括:
Figure SMS_24
Figure SMS_25
Figure SMS_26
式中,
Figure SMS_28
、/>
Figure SMS_30
、/>
Figure SMS_32
为三个区域对应的所需加热时间;/>
Figure SMS_29
、/>
Figure SMS_31
Figure SMS_33
为三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温升速率;/>
Figure SMS_34
、/>
Figure SMS_27
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各自的温度衰减速率。
接下来将结合图3至图6中的具体应用示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模具制作出来的工件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需要制作的工件的尺寸确定的模具等高线图。图5是修正后的红外图像的示意图。图6是加热点加热原理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结构为需要加工的工件的结构。该工件的结构为不规则图形,可以根据等高线图对该工件的加热区域进行划分,然后利用常规的气体火炬对模具进行初次加热,从而使模具的温度接近规定的温度。接着,通过检测加热后的模具对应的红外图像,可以获取初次加热后的工件各区域温度与规定的标准温度的差异,从而进行后续处理过程。
例如可以通过模具加热前的等高线图和加热后的红外图像(以下简称IR图像)做插值处理,确定边界温度,并计算与规定的标准温度的差值。该等高线图可以如图4中所示出的根据工件尺寸制作的模具等高线图。经过对模具进行初始加热后,可以利用红外热成像仪等三相和被获取模具的红外图像。初次加热后模具由于各部位厚薄不同而导致获取的IR图像会分为三个区域。各区域边缘图像由于热量的扩散导致IR图像边缘小于实际边缘的范围。
通过模具加热前的等高层图像和加热后的IR图像做插值处理,确定边界温度,并计算与规定的标准温度的差值。如图5所示,可以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法进行处理,从而得到修正后的红外图像。该图像中最外圈为模具原始等高线图像,斜线阴影部分表示热量扩散导致修正前红外图像的边缘小于实际等高层图像边缘。
对一个区域采集一圈不同位置多个边缘温度,然后取均值用来表示当前区域的温度
Figure SMS_35
。边缘温度指的是在热量波及范围内一定距离区间环状范围内的温度。接着,计算各个区域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差值:/>
Figure SMS_36
根据上述计算过程得到的各个区域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差值
Figure SMS_37
,通过计算出模具各区域的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从而得到各区域需要气体火炬的加热的时间,并比较区域间的加热温升速率,确定区域加热顺序。
首先,构建模具的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公式,这两个公式已在上述内容中说明,此处不再重复表述。其中密度与比热容取决于制作模具的材质,体积是多个规则的长方体构成,直接用长宽高的积计算。衰减速率参考热传导中的传导换热。如图6所示,在加热过程中,以加热点为圆心,与加热点位置距离相同的范围温度相似。接着,根据各个区域不同的加热温升速率、温度衰减速率和上述差值,可以求得各个区域所需的加热时间。
具体地,以上述模具对应的三个区域为例,
Figure SMS_39
、/>
Figure SMS_41
、/>
Figure SMS_43
为三个区域对应的所需加热时间;/>
Figure SMS_38
、/>
Figure SMS_42
、/>
Figure SMS_44
为三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温升速率;/>
Figure SMS_45
、/>
Figure SMS_40
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各自的温度衰减速率。
Figure SMS_46
Figure SMS_47
Figure SMS_48
该公式中,在加热第三个区域时,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已经处于温度冷却衰减。同样地,第二区域在加热时,第一区域也处于温度冷却衰减。由于要保证各个区域温度均匀且节约时间和成本,所以在加热第一区域时要考虑加热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所需的时间段内的温度衰减。具体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确定方法是对比各个区域各自的加热温升速率,加热温升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加热温升速率越小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的能量越少,加热比较困难。基于此,在进行后续的加热过程中,可以根据温升速率的大小,优先加热温升速率高的区域。
通过上述方式,保证了各个区域所需的加热时间并能保证模具整体的温度均匀,从而防止融化的金属在浇注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匀会产生变形或纹裂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模具温度监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存储有用于模具温度检测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由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设备执行根据前文中所述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
如图7中所示,设备701可以包括CPU7011,其可以是通用CPU、专用CPU或者其他信息处理以及程序运行的执行单元。进一步,设备701还可以包括大容量存储器7012和只读存储器ROM 7013,其中大容量存储器7012可以配置用于存储各类数据以及多媒体网络所需的各种程序,ROM 7013可以配置成存储对于设备701的加电自检、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初始化、系统的基本输入/输出的驱动程序及引导操作系统所需的数据。
进一步,设备701还包括其他的硬件平台或组件,例如示出的TPU(TensorProcessing Unit,张量处理单元)7014、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7015、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7016和MLU(MemoryLogic Unit),存储器逻辑单元)7017。可以理解的是,尽管在设备701中示出了多种硬件平台或组件,但这里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移除相应的硬件。例如,设备701可以仅包括CPU作为公知硬件平台和另一硬件平台作为本发明的测试硬件平台。
本发明的设备701还包括通信接口7018,从而可以通过该通信接口7018连接到局域网/无线局域网(LAN/WLAN)705,进而可以通过LAN/WLAN连接到本地服务器706或连接到因特网(“Internet”)707。替代地或附加地,本发明的设备701还可以通过通信接口7018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直接连接到因特网或蜂窝网络,例如基于第三代(“3G”)、第四代(“4G”)或第5代(“5G”)的无线通信技术。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本发明的设备701还可以根据需要访问外部网络的服务器708以及可能的数据库709。
设备701的外围设备可以包括显示装置702、输入装置703以及数据传输接口704。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702可以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扬声器和/或一个或多个视觉显示器。输入装置703可以包括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姿势捕捉相机,或其他输入按钮或控件,其配置用于接收数据的输入或用户指令。数据传输接口704可以包括例如串行接口、并行接口或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SB”)、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串行ATA、火线(“FireWire”)、PCI Express和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等,其配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系统的数据传输和交互。
本发明的设备701的上述CPU 7011、大容量存储器7012、只读存储器ROM 7013、TPU7014、GPU 7015、FPGA 7016、MLU 7017和通信接口7018可以通过总线7019相互连接,并且通过该总线与外围设备实现数据交互。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该总线7019,CPU 7011可以控制设备701中的其他硬件组件及其外围设备。
在工作中,本发明的设备701的处理器CPU 7011可以通过输入装置703或数据传输接口704获取媒体数据包,并调取存储于存储器7012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或代码对温升速率、温度衰减速率和加热时间等进行计算。
从上面关于本发明模块化设计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系统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或需求进行灵活地布置而不限于附图所示出的架构。进一步,还应当理解,本发明示例的执行操作的任何模块、单元、组件、服务器、计算机或设备可以包括或以其他方式访问计算机可读介质,诸如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可移除的)和/或不可移动的)例如磁盘、光盘或磁带。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以用于存储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
基于此,本发明也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模具温度检测的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文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
虽然本说明书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只是以示例的方式提供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会在不偏离本发明思想和精神的情况下想到许多更改、改变和替代的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在实践本发明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本文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替代方案。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因此覆盖这些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模块组成、等同或替代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具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
将所述红外图像中的模具划分不同区域,并确定每个区域中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差值;
确定所述模具的每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
根据所述差值、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加热时间,以根据所述加热时间对模具进行加热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具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包括:
获取模具加热前的等高线图和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
根据所述等高图对所述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进行修正,以得到修正后的红外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的等高线图对所述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进行修正,以得到修正后的红外图像包括:
将所述等高线图对所述初次加热后的红外图像进行插值处理,得到修正后的红外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红外图像中的模具划分不同区域,并确定每个区域中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差值包括:
根据红外图像的热辐射差异将模具划分不同区域;
获取每个区域中多个位置处的边缘温度,并将所述多个位置处边缘温度的均值作为当前区域对应的温度;所述边缘温度包括热量波及范围内设定距离区间对应的环状范围内的温度;
计算各个区域对应的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模具的每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包括:
根据模具的材质参数和温升情况确定所述模具中每个区域的加热温升速率;
根据所述模具中每个区域的参数信息和温度变化情况确定所述模具中每个区域的温度衰减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温升速率包括:
Figure QLYQS_1
式中,
Figure QLYQS_2
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的能量;/>
Figure QLYQS_3
为模具对应区域的密度;V为对应区域的体积;C为比热容;/>
Figure QLYQS_4
为模具中对应区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衰减速率包括:
Figure QLYQS_5
式中,k为对应区域的导热系数;A为横截面积;
Figure QLYQS_6
为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差值、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加热时间,以根据所述加热时间对模具进行加热处理包括:
根据模具中各区域的相邻关系构建每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时间的计算模型;
将每个区域对应的差值、加热温升速率和温度衰减速率输入所述加热时间的计算模型,以计算得到每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时间的计算模型包括:
Figure QLYQS_7
Figure QLYQS_8
Figure QLYQS_9
式中,
Figure QLYQS_12
、/>
Figure QLYQS_13
、/>
Figure QLYQS_15
为三个区域对应的所需加热时间;/>
Figure QLYQS_11
、/>
Figure QLYQS_14
、/>
Figure QLYQS_16
为三个区域对应的加热温升速率;/>
Figure QLYQS_17
、/>
Figure QLYQS_10
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各自的温度衰减速率。
10. 一种模具温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其存储有用于模具温度检测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由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模具温度检测方法。
CN202310566592.2A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62750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66592.2A CN116275005B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66592.2A CN116275005B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75005A true CN116275005A (zh) 2023-06-23
CN116275005B CN116275005B (zh) 2023-08-01

Family

ID=86826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66592.2A Active CN116275005B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75005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1074A (en) * 1992-10-23 1995-05-02 Sintokogio Lt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metallic mold in permanent mold casting facility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2009137083A (ja) * 2007-12-04 2009-06-25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射出成形機の温度表示装置
CN101786328A (zh) * 2010-02-11 2010-07-28 力仓风力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风电叶片模具智能化分段控温系统
CN102990888A (zh) * 2012-12-04 2013-03-27 东南大学 一种模具温度场自动调节控制装置
CN105841820A (zh) * 2016-03-28 2016-08-10 安徽大学 一种轧件温度在线监测系统
CN107553849A (zh) * 2017-09-13 2018-01-09 安徽安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加热控制系统
CN108655374A (zh) * 2018-04-18 2018-10-16 安徽威克电子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浇注模具及其温度控制系统
CN108655372A (zh) * 2018-04-18 2018-10-16 安徽威克电子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分区域加热式模具设备
CN110994077A (zh) * 2019-12-30 2020-04-10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296298A (zh) * 2020-10-27 2021-02-02 河北凯昌科技有限公司 连铸铸坯表面温度分布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3302009A (zh) * 2018-12-18 2021-08-24 马波斯S.P.A.公司 铸造厂中模具的热成像检查
CN114494299A (zh) * 2022-02-09 2022-05-13 深兰自动驾驶研究院(山东)有限公司 温度检测设备
CN114623935A (zh) * 2022-03-01 2022-06-14 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红外热成像仪成像数据的钢包准投准停模型应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1074A (en) * 1992-10-23 1995-05-02 Sintokogio Lt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metallic mold in permanent mold casting facility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2009137083A (ja) * 2007-12-04 2009-06-25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射出成形機の温度表示装置
CN101786328A (zh) * 2010-02-11 2010-07-28 力仓风力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风电叶片模具智能化分段控温系统
CN102990888A (zh) * 2012-12-04 2013-03-27 东南大学 一种模具温度场自动调节控制装置
CN105841820A (zh) * 2016-03-28 2016-08-10 安徽大学 一种轧件温度在线监测系统
CN107553849A (zh) * 2017-09-13 2018-01-09 安徽安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加热控制系统
CN108655374A (zh) * 2018-04-18 2018-10-16 安徽威克电子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浇注模具及其温度控制系统
CN108655372A (zh) * 2018-04-18 2018-10-16 安徽威克电子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分区域加热式模具设备
CN113302009A (zh) * 2018-12-18 2021-08-24 马波斯S.P.A.公司 铸造厂中模具的热成像检查
CN110994077A (zh) * 2019-12-30 2020-04-10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均温加热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296298A (zh) * 2020-10-27 2021-02-02 河北凯昌科技有限公司 连铸铸坯表面温度分布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4494299A (zh) * 2022-02-09 2022-05-13 深兰自动驾驶研究院(山东)有限公司 温度检测设备
CN114623935A (zh) * 2022-03-01 2022-06-14 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红外热成像仪成像数据的钢包准投准停模型应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75005B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6748B (zh) 一种模拟连铸圆坯凝固过程的方法
CN103116677B (zh) 一种面向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微通道冷板设计方法
US6298898B1 (en) Optimizing cycle time and/or casting quality in the making of cast metal products
CN116275005B (zh) 一种模具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JP5408185B2 (ja) 固体の温度の推定方法
JP2008055488A (ja) 金型温度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JP2006205740A (ja) 樹脂成形品の設計支援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548582B2 (ja) 金型設計装置、金型設計方法、金型設計システムおよび金型設計プログラム
CN110807276A (zh) 导入残余应力分析铸件结构强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13971359A (zh) 一种炉缸侵蚀的识别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6629062A (zh) 一种模温平衡评估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in et al. 3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for lens mold embedded with heaters
Saifullah et al. Cycle time reduction in injection moulding with conformal cooling channels
JP2009053094A (ja) 金型温度解析方法
JP5349859B2 (ja) 成形品形状の予測方法、成形品の製造方法、成形品形状の予測プログラムとその記憶媒体
CN111950174B (zh) 流固耦合的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865800B (zh) 一种热芯盒覆膜砂加热固化过程的模拟分析方法
CN111199098B (zh) 一种slm成形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方法
CN104197858B (zh) 一种定量描述品种钢连铸坯凝固组织形貌特征的方法
JP2005043129A (ja) 熱流れ解析方法および熱流れ解析システム
CN117688799A (zh) 一种基于冷却衰减模型的铸件热节快速分析方法
JP5233679B2 (ja) 凝固欠陥予測解析の精度検証方法
JP2020001277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48396B2 (ja) 金型の熱解析方法、および金型の熱解析プログラム
CN115358129A (zh) 低翘曲模具的结构设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