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9585A - 血管固定装置及血管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血管固定装置及血管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9585A
CN116269585A CN202310572696.4A CN202310572696A CN116269585A CN 116269585 A CN116269585 A CN 116269585A CN 202310572696 A CN202310572696 A CN 202310572696A CN 116269585 A CN116269585 A CN 1162695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vessel
inner core
outer tube
vascula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726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69585B (zh
Inventor
刘丽娜
杨贤
薛利刚
张忠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xin Kechuang Bio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Huarong Kechuang Bio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7269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95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9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9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69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95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血管固定装置及血管吻合器。血管固定装置包括内芯和外管,结构简单。外管与负压装置连通,内芯的外壁和外管的内壁间形成避让通孔且沿外管轴向延伸,用于避让吻合针,保证血管固定装置不阻碍吻合针插入,提高吻合准确性;外管的一端设为工作端,避让通孔被配置为能利用负压将血管吸附于工作端,避让通孔被血管覆盖,吸附固定血管,防止血管脱落;内芯外径不小于血管内径,有效封堵血管,避免被吸附的血管褶皱,影响吻合效果;外管同轴套设于内芯的外周,内芯外壁和外管内壁间距离均匀,以使避让通孔处对血管产生均匀的吸附力。使挂针操作简便,减少吻合时间,血管受力均匀且愈后良好。

Description

血管固定装置及血管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手术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固定装置及血管吻合器。
背景技术
血管修复重建手术主要涉及血管的各种吻合及修补成形,目前术中主要是通过手工缝合法缝合血管。手工缝合有其用具简单、应用范围广等优点,但缝合技巧对医生要求较高,能达到熟练掌握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的医生至少需要3到5年的显微外科基础训练和经验积累,微血管吻合的手术时间长,医生会受到体力、精力、心理、情绪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和影响,即使是经过长时间手术训练的医生也很难做到没有失误,而这些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会直接导致手术部位缺血性坏死,甚至截肢。在涉及微血管吻合的手术中,一般手术时间长,这样对病人的手术耐受性要求将提高,同时麻醉、体外循环等并发症发生率也将提高。并且手工缝合由于缝合针的刺激和切割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内膜的损伤,术后会出现血管痉挛,严重者会引起血栓的形成。针对手工缝合无法避免的缺陷,现产生了针环法血管吻合器,具有操作规范、统一、标准、无内膜创面、无吻合口渗漏、无吻合口狭窄等优点。
现有技术中,将血管挂在吻合针环的步骤不易操作,具体表现为操作过程中对血管单一挂针不仅耗时费事且会使血管的局部张力过大,难以支撑导致血管易脱落,导致挂吻合针失败,造成手术时间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固定装置及血管吻合器,使用此血管固定装置结构简单,能有效支撑血管,防止血管脱落,挂针位置均匀且操作简便,在实际临床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吻合血管的时间和并发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管固定装置,包括:
内芯,所述内芯的外径不小于血管内径,以使所述内芯能封堵所述血管,所述内芯的外壁设置有连接部;
外管,能够与负压装置连通并同轴套设于所述内芯的外周,所述内芯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管的内径,所述外管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内芯的外壁和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避让通孔,所述避让通孔沿所述外管的轴向延伸,用于避让吻合针环的吻合针;所述外管的一端设置为工作端,所述避让通孔被配置为利用负压将所述血管吸附在所述工作端。
作为优选,所述血管固定装置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一端与所述内芯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工作端,且与所述内芯同轴设置,所述导向件的另一端外径小于所述血管内径。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件与所述内芯连接的一端外径小于所述内芯的外径。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件远离所述内芯的一端设置有倒圆角。
作为优选,所述血管固定装置还包括设备管,所述设备管与所述外管远离所述工作端的一端连接,所述设备管远离所述外管的一端与所述负压装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血管固定装置还包括转向管,所述转向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管连接,所述转向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设备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设备管上设置有开关阀,以选择性通断所述外管和所述负压装置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筋,相邻所述连接筋之间形成横截面为弧形的所述避让通孔。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连接筋沿所述内芯的周向均匀设置,且沿所述内芯的轴向延伸。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管吻合器,包括两个吻合针环,每个所述吻合针环能够各自套设固定在一根血管的端部后,两个所述吻合针环能够固定对接,所述血管吻合器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方案中血管固定装置,所述血管固定装置吸附固定血管后,以使所述吻合针环固定血管的端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管固定装置,包括内芯和外管,此血管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外管与负压装置连通,内芯的外径小于外管的内径,内芯的外壁设置有连接部,外管与连接部连接,内芯的外壁和外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避让通孔,对应吻合针环上的吻合针开孔,避让通孔沿外管的轴向延伸,用于避让吻合针环的吻合针,保证血管固定装置不会阻碍吻合针插入,并提高吻合的准确性;外管的一端设置为工作端,使用血管固定装置时,避让通孔被配置为利用负压将血管吸附于工作端,避让通孔被血管覆盖,且能够吸附固定血管,防止血管脱落;内芯的外径不小于血管内径,对血管进行有效地封堵,避免被吸附的血管产生褶皱,影响吻合效果;外管同轴套设于内芯的外周,内芯的外壁和外管的内壁之间距离均匀,以使避让通孔处的血管受到均匀的吸附力。通过真空吸附固定血管,便于挂针,使得挂针操作简便,血管受力均匀且吻合愈后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血管固定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血管固定装置的局部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血管固定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血管吻合器的局部布置图。
图中:
10、血管固定装置;1、内芯;2、外管;21、工作端;3、避让通孔;4、连接筋;5、导向件;6、设备管;7、转向管;
20、吻合针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至图3中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管固定装置,包括内芯1和外管2,此血管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外管2与负压装置连通,内芯1的外径小于外管2的内径,内芯1的外壁设置有连接部,外管2与连接部连接,内芯1的外壁和外管2靠近工作端2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避让通孔3,对应吻合针环20上的吻合针开孔,避让通孔3沿外管2的轴向延伸,用于避让吻合针环20的吻合针,保证血管固定装置不会阻碍吻合针插入,并提高吻合的准确性;外管2的一端设置为工作端21,使用血管固定装置时,避让通孔3被配置为利用负压将血管吸附于工作端21,避让通孔3被血管覆盖,且能够吸附固定血管,防止血管脱落;内芯1的外径不小于血管内径,对血管进行有效地封堵,避免被吸附的血管产生褶皱,影响吻合效果;外管2同轴套设于内芯1的外周,内芯1的外壁和外管2的内壁之间距离均匀,以使避让通孔3处能对血管产生均匀的吸附力。通过真空吸附固定血管,便于挂针,使得挂针操作简便,血管受力均匀且吻合愈后良好。
为使避让通孔3内产生负压,血管固定装置与负压装置配合工作,负压装置设置于外管2远离工作端21的一端,与避让通孔3连通,当血管固定装置与负压装置导通,避让通孔3能产生负压可以吸附血管的内壁。
具体如图1中所示的,血管固定装置还包括导向件5,导向件5的一端与内芯1连接,另一端伸出工作端21,且与内芯1同轴设置,保证血管能均匀舒展地套在导向件5上,防止血管弯折褶皱;导向件5的另一端外径小于血管内径,以使导向件5能很容易地置于血管内,对血管起到预定位和导向的作用。
具体地,导向件5与内芯1连接的一端外径小于内芯1的外径,目的是不使导向件5遮挡避让通孔3,影响对血管的吸附效果;另一方面,内芯1的端面上的不与导向件5连接的外圈部分和工作端21可以对血管的内壁共同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安装吻合针环20时,血管位于避让通孔3的两侧均能得到稳定的支撑。
作为优选地,导向件5远离内芯1的一端设置有倒圆角,能够减少尖棱尖角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件5被设置为圆柱状,导向件5的外径小于血管的内径,能提前将导向件5置于血管内,更方便后续操作,通过手术镊等工具进一步辅助血管的至少部分能够搭接于工作端21。
在本方案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向件5被设置为圆台状,导向件5的大端与内芯1连接,导向件5的小端外径小于血管直径,圆台状的导向件5相较于圆柱状的导向件5能够更好地起到对血管进行导向和支撑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手术镊等工具对血管的辅助拉扯,保护血管,减少机械损伤,更方便血管的至少部分搭接于工作端21。
进一步地,血管固定装置还包括设备管6,设备管6与外管2远离工作端21的一端连接,设备管6远离外管2的一端与负压装置连接,通过增加设备管6更加灵活地将血管固定装置与负压装置连接,对手术中操作血管固定装置的空间限制更少,使用范围变得更广。
可选地,设备管6上设置有开关阀,以选择性通断外管2和负压装置的连接,能更方便灵活地控制避让通孔3产生负压以吸附固定血管,避免频繁脱接和开关影响血管固定装置和负压装置的使用寿命。
具体如图3中所示的,血管固定装置还包括转向管7,转向管7的一端与外管2连接,转向管7的另一端与设备管6连接,通过转向管7改变真空吸附管道的连通方向,由外管2的轴向转向一定角度,方便血管辅助装置在手术中的使用,能够有效节约一些空间;在需要转向处设置转向管7,能避免设备管6在需要转向处经常弯折造成损坏。
示例性的,设备管6的材料为软性材料,设备管6的外形能够随实际情况灵活变动,且设备管6具有一定的长度,避免在特殊情况下,血管固定装置因距离过大或场地的限制无法连接到负压装置,节省手术过程中血管固定装置占用的空间,临床适用性更高。
优选地,转向管7的材料硬度比设备管6的材料硬度高,可以避免在需要转向的位置过度变形弯折,导致管道封堵,影响对血管吸附的效果。对于外管2的材料硬度也同样具有一定的要求,避免在手术中受到夹持导致外管2和避让通孔3发生变形,影响对血管的吸附固定。
具体如图2中所示,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筋4,相邻连接筋4之间形成横截面为弧形的避让通孔3,连接筋4实现了内芯1与外管2的连接,保证了内芯1和外管2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多个连接筋4沿内芯1的周向均匀设置,使得血管被吸附固定的位置更加均匀,同时更能适配吻合针,使得吻合针穿过血管的位置更加均匀,进而保证血管吻合的均匀。连接筋4沿内芯1的轴向延伸,保证吻合针能够完全穿进避让通孔3,且在穿设过程中不会与连接筋4发生干涉,有效地避免吻合针发生损坏造成失效。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血管吻合器,包括两个吻合针环20,每个吻合针环20能够各自套设固定在一根血管的端部后,两个吻合针环20能够固定对接,血管吻合器还包括如上述任一方案的血管固定装置10,血管固定装置10吸附固定血管,更便于吻合针环20固定血管的端部。
基于上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此血管吻合器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一个吻合针环20套设于一段血管。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在进行血管吻合手术时,首先固定并清洗血管。清洗过程如下:使用手术镊夹住血管,使用钢直尺量取一段足够放入吻合针环20及外翻的血管,并使用止血钳夹住阻断血液继续流出,将血管清洗干净,防止血污阻挡视线,影响后续操作。然后,在清洗后的该段血管外侧套设一个吻合针环20。套设吻合针环20的过程如下:将吻合针环20安装于吻合夹,吻合夹的使用便于固定吻合针环20,然后在使用手术镊引导清洗后的该段血管穿过吻合夹上的吻合针环20。可以理解的是,吻合针环20的吻合针朝向该段血管的开口一端。
步骤2:导通外管2和负压装置,将工作端21靠近该段血管,以使血管的内壁被吸附于避让通孔3,且血管至少部分搭接于工作端21。
将设备管6远离外管2的一端接入负压装置,并使负压装置与外管2导通;具体地可以通过打开设备管6上的开关阀进行导通。然后将工作端21靠近该段血管,靠近过程中可以相应地旋转外管2,使避让通孔3对准吻合针环20上的吻合针,即使吻合针环20上的吻合针能避开连接筋4,以保证连接筋4不会阻碍吻合针插入。工作端21靠近该段血管的过程中,导向件5首先置于血管内,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必要时可以辅以手术镊操作外翻血管,以使血管的内壁被吸附于避让通孔3,血管的至少部分搭接于工作端21。吸附固定后的血管呈外翻状态,且血管内壁被吸附固定并均匀地覆盖避让通孔3。
步骤3:将吻合针环20上的吻合针穿设于该段血管并置于避让通孔3。
操作吻合夹,以使吻合针环20沿血管的轴向移动,以使吻合针环20上的吻合针刺入血管后,使得血管被完全穿透,吻合针最终置于避让通孔3内,至此血管挂吻合针成功。
步骤4:断开外管2和负压装置,相对于血管移除血管固定装置。
断开外管2和负压装置,具体可以通过关闭设备管6上的开关阀实现避让通孔3内负压环境的解除,以使血管的内壁不再被吸附,便于移除血管固定装置。
步骤5:重复步骤1-步骤4处理另一段血管。
可以理解的是,另一段血管即为需要与上述血管吻合的一段血管。
步骤6:吻合两个吻合针环20。
吻合血管的过程如下:操纵吻合夹缓速有力地夹紧,使与两段血管分别配合的两个吻合针环20配合闭锁;然后再使用手术镊将吻合针环20进一步夹紧;将吻合夹与闭锁后的吻合针环20分离;最后再用手术镊将吻合针环20重复夹紧。
本发明提供的此血管吻合器的操作方法,在实际临床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吻合血管的时间和并发症,降低由于主客观因素对医生的技术的影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血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芯(1),所述内芯(1)的外径不小于血管内径,以使所述内芯(1)能封堵所述血管,所述内芯(1)外壁设置有连接部;
外管(2),能够与负压装置连通并同轴套设于所述内芯(1)的外周,所述内芯(1)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管(2)的内径,所述外管(2)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内芯(1)的外壁和所述外管(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避让通孔(3),所述避让通孔(3)沿所述外管(2)的轴向延伸,用于避让吻合针环(20)的吻合针,所述外管(2)的一端设置为工作端(21),所述避让通孔(3)被配置为利用负压将所述血管吸附在所述工作端(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固定装置还包括导向件(5),所述导向件(5)的一端与所述内芯(1)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工作端(21),且与所述内芯(1)同轴设置,所述导向件(5)的另一端外径小于所述血管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5)与所述内芯(1)连接的一端外径小于所述内芯(1)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5)远离所述内芯(1)的一端设置有倒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固定装置还包括设备管(6),所述设备管(6)与所述外管(2)远离所述工作端(21)的一端连接,所述设备管(6)远离所述外管(2)的一端与所述负压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固定装置还包括转向管(7),所述转向管(7)的一端与所述外管(2)连接,所述转向管(7)的另一端与所述设备管(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管(6)上设置有开关阀,以选择性通断所述外管(2)和所述负压装置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筋(4),相邻所述连接筋(4)之间形成横截面为弧形的所述避让通孔(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筋(4)沿所述内芯(1)的周向均匀设置,且沿所述内芯(1)的轴向延伸。
10.血管吻合器,包括两个吻合针环(20),每个所述吻合针环(20)能够各自套设固定在一根血管的端部后,两个所述吻合针环(20)能够固定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吻合器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血管固定装置,所述血管固定装置吸附固定血管后,以使所述吻合针环(20)固定血管的端部。
CN202310572696.4A 2023-05-22 2023-05-22 血管固定装置及血管吻合器 Active CN1162695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2696.4A CN116269585B (zh) 2023-05-22 2023-05-22 血管固定装置及血管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2696.4A CN116269585B (zh) 2023-05-22 2023-05-22 血管固定装置及血管吻合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9585A true CN116269585A (zh) 2023-06-23
CN116269585B CN116269585B (zh) 2023-08-04

Family

ID=86813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72696.4A Active CN116269585B (zh) 2023-05-22 2023-05-22 血管固定装置及血管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958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0370A (en) * 1997-02-05 2000-02-29 Aesculap Ag And Co. Kg Surgical instrument
US20020198545A1 (en) * 2001-06-26 2002-12-26 Hess Christopher J. Vessel eversion instrument with pressurizable membrane
JP2007105182A (ja) * 2005-10-12 2007-04-26 Nipro Corp 血管把持具
JP2011206241A (ja) * 2010-03-30 2011-10-20 Univ Of Tokyo 吻合器具及び吻合構造体
CN205758634U (zh) * 2016-05-03 2016-12-07 卫永旭 血管内膜外翻装置
CN107536631A (zh) * 2017-08-24 2018-01-05 王培吉 一种微血管吻合器
CN111166406A (zh) * 2020-02-12 2020-05-19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适用于血管吻合的袖套式磁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0370A (en) * 1997-02-05 2000-02-29 Aesculap Ag And Co. Kg Surgical instrument
US20020198545A1 (en) * 2001-06-26 2002-12-26 Hess Christopher J. Vessel eversion instrument with pressurizable membrane
JP2007105182A (ja) * 2005-10-12 2007-04-26 Nipro Corp 血管把持具
JP2011206241A (ja) * 2010-03-30 2011-10-20 Univ Of Tokyo 吻合器具及び吻合構造体
CN205758634U (zh) * 2016-05-03 2016-12-07 卫永旭 血管内膜外翻装置
CN107536631A (zh) * 2017-08-24 2018-01-05 王培吉 一种微血管吻合器
CN111166406A (zh) * 2020-02-12 2020-05-19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适用于血管吻合的袖套式磁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9585B (zh) 2023-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42032B2 (ja) 後恥骨進入前立線切除及びその他の管状吻合に続く臓側尿道再吻合用の連結方法及び装置
AU2007202921B2 (en) Band ligation and coagulation
US10507310B2 (en) Dilation apparatus with malleable feature and apparatus to bend malleable feature
JP2010005395A (ja) 多管腔アクセスポート
US20110106119A1 (en) Anastomosis device
US20030004524A1 (en) Vessel eversion instrument with filament elements
US20210177421A1 (en) Anastomotic coupler
CN116269584B (zh) 辅助挂环装置及血管吻合器
CN116269585B (zh) 血管固定装置及血管吻合器
CA2880253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cutaneous intravascular access for arteriovenous fistula
US20200205834A1 (en) End-to-end anastomosis instrument and method
CN112545609A (zh) 一种肺动脉血栓处理平台
JP5645933B2 (ja) 吻合形成装置
JP2022508749A (ja) 吻合を可能にする外科装置
CN115607208A (zh) 锁紧切线组件及锁紧切线装置
JP5919379B2 (ja) 穿刺装置
RU2234872C2 (ru) Комплект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й для лапароскопических об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воздействий на полые органы при их фиксированном положении
CN100506167C (zh) 用于实施多重吻合术的设备和方法
WO2017025986A2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occluding and opening blood vessel
CN117503235B (zh) 血管缝合辅助装置
TWI542315B (zh) The Enclosure of Vascular Autostler in Vivo and Its Method
CN218792348U (zh) 一种用于将气腹空间扩大的体外的腹腔镜操作装置
CN203506826U (zh) 一种用于结扎夹的腹腔镜施夹钳
CN202497188U (zh) 双动钛夹钳
CN108938027B (zh) 消化道创口恢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025, 1st Floor, Building 5, Yard 5, Jiangtai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5

Patentee after: Hongxin Kechuang Bio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1025, 1st Floor, Building 5, Yard 5, Jiangtai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5

Patentee before: Hong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6

Address after: Room B1-05, Floor 1, Plant 17, No. 80, Haiyun Street, Binha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ianjin, 300453

Patentee after: HUARONG KECHUANG BIOTECHNOLOGY (TIANJI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1025, 1st Floor, Building 5, Yard 5, Jiangtai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5

Patentee before: Hongxin Kechuang Bio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