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7758A - 一种淡水鱼暂养装置及暂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淡水鱼暂养装置及暂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7758A
CN116267758A CN202310114080.2A CN202310114080A CN116267758A CN 116267758 A CN116267758 A CN 116267758A CN 202310114080 A CN202310114080 A CN 202310114080A CN 116267758 A CN116267758 A CN 116267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temporary
pond
temporary rearing
f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140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67758B (zh
Inventor
母伟杰
卢嫚
姚铁辉
孙铭洋
宁朝阳
陈颖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1140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77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7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7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67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7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90Sorting, grading, counting or marking live aquatic animals, e.g. sex determination
    • A01K61/95Sorting, grading, counting or marking live aquatic animals, e.g. sex determin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6Accessories for aquaria or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79/00Methods or means of catching fish in bulk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01K69/00 - A01K77/00, e.g. fish pumps; Detection of fish; Whale fish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鱼暂养装置及暂养方法,涉及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暂养装置,包括:暂养池,用于饲养需暂养的淡水鱼群;第一供气管,位于所述暂养池内,为所述暂养池提供氧气、空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捕捞池,与所述暂养池相连,用于容纳被捕捞的目标鱼群;第二供气管,位于所述捕捞池内,为所述暂养池提供氧气或空气;连通闸门,位于所述捕捞池和所述暂养池之间,用于控制所述暂养池与所述捕捞池之间连接的开闭;放鱼闸门,位于所述捕捞池底部,用于控制所述捕捞池底部的开合;分选组件,位于所述连接闸门正对所述暂养池的一侧,用于筛选被捕捞的目标鱼群,能够避免淡水鱼在捕捞时相互激烈碰撞而造成伤亡。暂养方法基于前述的暂养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淡水鱼暂养装置及暂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淡水鱼暂养装置及暂养方法。
背景技术
淡水鱼指栖息于江河、湖沼、水库等淡水水域的鱼,相对于海鱼,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更容易在售卖时保持鲜活的状态,可确保食用口感。但是淡水鱼在售卖时,其在水池内的密度远大于其饲养环境,特别是人工养殖的淡水鱼。因此,在运输和售卖前,需要通过高密度暂养的方式,使得淡水鱼适应高密度的饲养环境,确保淡水鱼能够在售卖时保持鲜活的状态。对于暂养池内的淡水鱼,在进行分装或捕捞时,通常通过人工采用捞网的方式,不仅分装和捕捞的效率低,而且在捕捞的过程中,由于淡水鱼的密度大、不能一次完成捕捞,对于剩下的淡水鱼造成扰动,导致活鱼相互激烈碰撞,而使得暂养的淡水鱼造成伤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淡水鱼暂养装置在捕捞时容易导致淡水鱼伤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淡水鱼暂养装置及暂养方法,可在捕捞时将目标鱼群和待捕捞鱼群分开,从而避免淡水鱼在捕捞时相互激烈碰撞而造成伤亡。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淡水鱼暂养装置,包括:暂养池,用于饲养需暂养的淡水鱼群;第一供气管,位于所述暂养池内,用于为所述暂养池提供氧气、空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捕捞池,与所述暂养池相连,用于容纳被捕捞的目标鱼群;第二供气管,位于所述捕捞池内,用于为所述暂养池提供氧气或空气;连通闸门,位于所述捕捞池和所述暂养池之间,用于控制所述暂养池与所述捕捞池之间连接的开闭;放鱼闸门,位于所述捕捞池底部,用于控制所述捕捞池底部的开合;分选组件,位于所述连接闸门正对所述暂养池的一侧,用于筛选被捕捞的目标鱼群。
本发明提供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在暂养池内设置有第一供气管,便于给暂养池提供氧气、空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在捕捞池适配有第二供气管,便于为暂养池提供氧气或空气,从而便于控制暂养池内和捕捞池内含氧量的差异,而在捕捞池和暂养池之间设置连通闸门,可控制暂养池与捕捞池之间连接的开闭,同时在捕捞池的底部设置放鱼闸门,便于快速的放鱼,在连接闸门正对暂养池的一侧设置有筛选组件,便于筛选被捕捞的目标鱼群。
在进行暂养前,关闭连通闸门,并将需要暂养的淡水鱼群投放到所述暂养池内,然后给第一供气管输入氧气或空气,以对暂养池内的淡水鱼群提供氧气,且随着暂养时间的推移减小供氧量,当暂养时长满足上市需求时,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调节所述分选组件,进行分级捕捞;捕捞时按照被捕捞的目标鱼群的大小,关闭放鱼闸门、打开连通闸门,给第二供气管输入氧气,断开第一供气管的氧气或空气,或给第一供气管输入二氧化碳气体,使得暂养池内的氧浓度远低于捕捞池,从而利用鱼群趋氧的特性,将暂养池内的目标鱼群赶入捕捞池;在经分级时间间隔设置后,关闭连通闸门,以将被捕捞的鱼群与暂养池内的鱼群分隔开,并再次给一供气管输入设定量的氧气或空气,以确保暂养池内的鱼群能够正常的活动,此时将分装水箱放置在捕捞池下方,并打开放鱼闸门,进而将捕捞池内的鱼群放入分装水箱内;重复前述的捕捞步骤,直到暂养池内的淡水鱼捕捞完毕,便可完成暂养。
其中,通过控制暂养池内和捕捞池内含氧量的差异、利用鱼群趋氧的特性,将暂养池内的目标鱼群赶入捕捞池,对鱼群的扰动小,相对于采用隔板、格网的方式驱赶鱼群,不仅不会造成鱼群间的相互激烈碰撞,而且能够避免鱼群与隔板/格网激烈的碰撞,进一步避免淡水鱼在捕捞时相互激烈碰撞而造成伤亡。同时,在捕捞时,连通闸门处于关闭状态,避免捕捞池内的捕捞操作,对余留在暂养池内的鱼群造成影响。而设置的分选组件,能够根据单个鱼的个体大小,对鱼群进行分级筛选,进而进行自动分鱼,相对于人工分鱼,不仅对鱼群的分级准确,而且分选效率高,对鱼群的损伤小。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淡水鱼暂养装置,能够避免淡水鱼在捕捞时相互激烈碰撞而造成伤亡。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通闸门包括隔断板,所述隔断板设置有多个连通孔;各所述连通孔内设置有可充气的球囊,通过给所述球囊充气控制所述连通孔的开闭;其中,在所述连通孔打开的情况下,所述暂养池内的鱼均能够进入到所述捕捞池内,通过球囊的鼓胀和收缩控制连通孔的开闭,一方面可减小连通闸门开闭时对鱼群的扰动,另一方面,在连通闸门关闭时,柔性的、球状的球囊,能够柔性的迫使鱼群推出,避免鱼群卡在闸门与池体间,而造成连通闸门不能完全关闭和造成淡水鱼伤亡。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球囊在未充气的情况下为长条状,以尽量确保连通闸门在打开时有足够的流通面积。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个橡胶环管,各所述橡胶环管绕对应的所述连通孔内壁周向环设,一方面可避免鱼群与连通孔的直接碰撞而造成损伤,另一方,避免在连通闸门在关闭时,淡水鱼被球囊挤在连通孔内。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捕捞池底部为漏斗状,且所述捕捞池底部顶端设置有放鱼孔,所述放鱼孔外周适配有密封条;所述放鱼闸门包括闸板和直线驱动组件,所述直线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闸板沿所述捕捞池宽度方向移动,且通过所述闸板与所述密封条的配合能够密封所述放鱼孔,以便于快速的将目标鱼群排出捕捞池,提高捕捞的效率。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选组件包括多个转动辊,多个所述转动辊沿所述暂养池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转动辊外依次套设有海绵套和柔性膜。以利用两相邻的转动辊之间的空隙对淡水鱼进行筛分,相对于采用格栅板,一方面能够减小分级组件对鱼群造成刮伤,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淡水鱼直接卡子在分选组件内。而在转动辊外依次套设海绵套和柔性膜,以利用海绵和柔性膜的柔性,缓冲鱼群游动的撞击,同时,海绵的柔性较大能够传递的力矩较小,以减小在将卡在两转动辊的淡水鱼送回时,作用在淡水鱼上的作用力,避免损伤淡水鱼。而在海绵套外套设柔性膜,可避免海绵套之间接触淡水鱼的鱼鳞,进而避免转动辊在转动时刮掉淡水鱼的鱼鳞。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辊的向远离所述连通闸门的方向旋转,以将不能顺利通过转动辊的淡水鱼遣返到暂养池内。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相邻的所述转动辊之间的间距可调,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从而对不同大小的淡水鱼进行筛选。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过滤池,所述过滤池位于所述暂养池下方,所述过滤池的进水端通过循环泵与所述暂养池相连,且所述循环泵的进水端经过开关阀与所述捕捞池相连。通过过滤池的内的过滤组件对暂养池内的水就行过滤,可确保暂养池内的水质符合暂养调节,而循环泵的进水端经过开关阀与捕捞池相连,在捕捞时可使得暂养池内的水向捕捞池流动,以辅助驱赶鱼群。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淡水鱼暂养方法,基于前述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关闭所述连通闸门,并将需要暂养的淡水鱼群投放到所述暂养池内;
给所述第一供气管输入氧气或空气,以对所述暂养池内的淡水鱼群提供氧气,且随着暂养时间的推移减小供氧量;
当暂养时长满足上市需求时,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调节所述分选组件,进行分级捕捞;
捕捞步骤包括:
按照被捕捞的目标鱼群的大小,关闭所述放鱼闸门、打开所述连通闸门,给所述第二供气管输入氧气;
断开所述第一供气管的氧气或空气,或给所述第一供气管输入二氧化碳气体,以将所述暂养池内的目标鱼群赶入所述捕捞池;
经分级时间间隔设置后,关闭所述连通闸门、再次给所述一供气管输入设定量的氧气或空气;
将分装水箱放置在所述捕捞池下方,并打开所述放鱼闸门将所述捕捞池内的鱼群放入分装水箱内;
重复所述捕捞步骤,直到所述暂养池内的淡水鱼捕捞完毕。
本发明提供的淡水鱼暂养方法,在进行暂养前,关闭连通闸门,并将需要暂养的淡水鱼群投放到所述暂养池内,然后给第一供气管输入氧气或空气,以对暂养池内的淡水鱼群提供氧气,且随着暂养时间的推移减小供氧量,当暂养时长满足上市需求时,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调节所述分选组件,进行分级捕捞;捕捞时按照被捕捞的目标鱼群的大小,关闭放鱼闸门、打开连通闸门,给第二供气管输入氧气,断开第一供气管的氧气或空气,或给第一供气管输入二氧化碳气体,使得暂养池内的氧浓度远低于捕捞池,从而利用鱼群趋氧的特性,将暂养池内的目标鱼群赶入捕捞池;在经分级时间间隔设置后,关闭连通闸门,以将被捕捞的鱼群与暂养池内的鱼群分隔开,并再次给一供气管输入设定量的氧气或空气,以确保暂养池内的鱼群能够正常的活动,此时将分装水箱放置在捕捞池下方,并打开放鱼闸门,进而将捕捞池内的鱼群放入分装水箱内;重复前述的捕捞步骤,直到暂养池内的淡水鱼捕捞完毕,以完成暂养。
其中,通过控制暂养池内和捕捞池内含氧量的差异、利用鱼群趋氧的特性,将暂养池内的目标鱼群赶入捕捞池,对鱼群的扰动小,相对于采用隔板、格网的方式驱赶鱼群,不仅不会造成鱼群间的相互激烈碰撞,而且能够避免鱼群与隔板/格网激烈的碰撞,进一步避免淡水鱼在捕捞时相互激烈碰撞而造成伤亡。同时,在捕捞时,连通闸门处于关闭状态,避免捕捞池内的捕捞操作,对余留在暂养池内的鱼群造成影响。而通过分选组件,能够根据单个鱼的个体大小,对鱼群进行分级筛选,进而进行自动分鱼,相对于人工分鱼,不仅对鱼群的分级准确,而且分选效率高,对鱼群的损伤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在暂养池内设置有第一供气管,便于给暂养池提供氧气、空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在捕捞池适配有第二供气管,便于为暂养池提供氧气或空气,从而便于控制暂养池内和捕捞池内含氧量的差异,而在捕捞池和暂养池之间设置连通闸门,可控制暂养池与捕捞池之间连接的开闭,同时在捕捞池的底部设置放鱼闸门,便于快速的放鱼,在连接闸门正对暂养池的一侧设置有筛选组件,便于筛选被捕捞的目标鱼群。
2、本发明提供的淡水鱼暂养装置,通过控制暂养池内和捕捞池内含氧量的差异、利用鱼群趋氧的特性,将暂养池内的目标鱼群赶入捕捞池,对鱼群的扰动小,相对于采用隔板、格网的方式驱赶鱼群,不仅不会造成鱼群间的相互激烈碰撞,而且能够避免鱼群与隔板/格网激烈的碰撞,进一步避免淡水鱼在捕捞时相互激烈碰撞而造成伤亡。
3、本发明提供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在捕捞时,连通闸门处于关闭状态,避免捕捞池内的捕捞操作,对余留在暂养池内的鱼群造成影响;而设置的分选组件,能够根据单个鱼的个体大小,对鱼群进行分级筛选,进而进行自动分鱼,相对于人工分鱼,不仅对鱼群的分级准确,而且分选效率高,对鱼群的损伤小。
4、本发明提供的淡水鱼暂养方法,基于前述的暂养装置,在捕捞时将目标鱼群和待捕捞鱼群分开,从而避免淡水鱼在捕捞时相互激烈碰撞而造成伤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淡水鱼暂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连通闸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分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捕捞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0-暂养池,20-第一供气管,30-捕捞池,31-放鱼孔,32-密封条,40-第二供气管,50-连通闸门,51-隔断板,52-连通孔,53-球囊,54-橡胶环管,60-放鱼闸门,61-闸板,62-直线驱动组件,70-分选组件,71-转动辊,72-海绵套,73-柔性套,80-过滤池,90-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结合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淡水鱼暂养装置,包括:暂养池10,用于饲养需暂养的淡水鱼群;第一供气管20,位于所述暂养池10内,用于为所述暂养池10提供氧气、空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捕捞池30,与所述暂养池10相连,用于容纳被捕捞的目标鱼群;第二供气管40,位于所述捕捞池30内,用于为所述暂养池10提供氧气或空气;连通闸门50,位于所述捕捞池30和所述暂养池10之间,用于控制所述暂养池10与所述捕捞池30之间连接的开闭;放鱼闸门60,位于所述捕捞池30底部,用于控制所述捕捞池30底部的开合;分选组件70,位于所述连接闸门正对所述暂养池10的一侧,用于筛选被捕捞的目标鱼群。
结合图2具体来说,所述连通闸门50包括隔断板51,所述隔断板51设置有多个连通孔52;各所述连通孔52内设置有可充气的球囊53,通过给所述球囊53充气控制所述连通孔52的开闭;其中,在所述连通孔52打开的情况下,所述暂养池10内的鱼均能够进入到所述捕捞池30内,通过球囊53的鼓胀和收缩控制连通孔52的开闭,一方面可减小连通闸门50开闭时对鱼群的扰动,另一方面,在连通闸门50关闭时,柔性的、球状的球囊53,能够柔性的迫使鱼群推出,避免鱼群卡在闸门与池体间,而造成连通闸门50不能完全关闭和造成淡水鱼伤亡。
应当理解的是,只需给球囊53连接气源即可,可以直接与养鱼泵相连,或者是其他打气泵相连,同时在球囊53的进气管路上设置安全阀/泄压阀,使得球囊53内的压力不超过设定值。而球囊53的进气管路,可直接固定在隔断板51上,或者是夹设在双层的隔断板51内。
优选的,所述球囊53在未充气的情况下为长条状,以尽量确保连通闸门50在打开时有足够的流通面积。
在此基础上,所述连通闸门50还包括多个橡胶环管54,各所述橡胶环管54绕对应的所述连通孔52内壁周向环设,一方面可避免鱼群与连通孔52的直接碰撞而造成损伤,另一方,避免在连通闸门50在关闭时,淡水鱼被球囊53挤在连通孔52内。对于橡胶环管54的硬度,可通过调整橡胶管的管壁、橡胶管材质本身的硬度进行选择。
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选组件70包括多个转动辊71,多个所述转动辊71沿所述暂养池10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转动辊71外依次套设有海绵套72和柔性膜。以利用两相邻的转动辊71之间的空隙对淡水鱼进行筛分,相对于采用格栅板,一方面能够减小分级组件对鱼群造成刮伤,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淡水鱼直接卡子在分选组件70内。应当理解的是,转动辊71通常由对应的伺服电机通过带轮传动机构驱动转动、齿轮传动,或者电机直驱。在本实施例中,各转动辊均由单个防水的电机直驱动。
具体来讲,在转动辊71外依次套设海绵套72和柔性膜,以利用海绵和柔性膜的柔性,缓冲鱼群游动的撞击,同时,海绵的柔性较大能够传递的力矩较小,以减小在将卡在两转动辊71的淡水鱼送回时,作用在淡水鱼上的作用力,避免损伤淡水鱼。而在海绵套72外套设柔性膜,可避免海绵套72之间接触淡水鱼的鱼鳞,进而避免转动辊71在转动时刮掉淡水鱼的鱼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辊71的向远离所述连通闸门50的方向旋转(基于图1,转动管71逆时针旋转),以将不能顺利通过转动辊71的淡水鱼遣返到暂养池10内。
进一步的,两相邻的所述转动辊71之间的间距可调,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从而对不同大小的淡水鱼进行筛选。对于两相邻的转动辊71的间距,需要在分选前调节完毕。而为便于调节,将转动辊71的两端安装在对应的剪叉升降架的铰接处,在调节间距时,只需上拉或下压剪叉升降架即可。
结合图4,所述捕捞池30底部为漏斗状,且所述捕捞池30底部顶端设置有放鱼孔31,所述放鱼孔31外周适配有密封条32;所述放鱼闸门60包括闸板61和直线驱动组件62,所述直线驱动组件62用于驱动所述闸板61沿所述捕捞池30宽度方向移动,且通过所述闸板61与所述密封条32的配合能够密封所述放鱼孔31,以便于快速的将目标鱼群排出捕捞池30,提高捕捞的效率。
结合图1,可理解的是,本实施例还包括过滤池80,所述过滤池80位于所述暂养池10下方,所述过滤池80的进水端通过循环泵90与所述暂养池10相连,且所述循环泵90的进水端经过开关阀与所述捕捞池30相连。通过过滤池80的内的过滤组件对暂养池10内的水就行过滤,可确保暂养池10内的水质符合暂养调节,而循环泵90的进水端经过开关阀与捕捞池30相连,在捕捞时可使得暂养池10内的水向捕捞池30流动,以辅助驱赶鱼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过滤池80,在其内腔设置常规的通水管、过滤毛刷、珊瑚石、过滤棉、活性碳等养鱼水用的过滤填料即可,本实施例不做详细的说明。
总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在暂养池10内设置有第一供气管20,便于给暂养池10提供氧气、空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在捕捞池30适配有第二供气管40,便于为暂养池10提供氧气或空气,从而便于控制暂养池10内和捕捞池30内含氧量的差异,而在捕捞池30和暂养池10之间设置连通闸门50,可控制暂养池10与捕捞池30之间连接的开闭,同时在捕捞池30的底部设置放鱼闸门60,便于快速的放鱼,在连接闸门正对暂养池10的一侧设置有筛选组件,便于筛选被捕捞的目标鱼群。
在进行暂养前,关闭连通闸门50,并将需要暂养的淡水鱼群投放到所述暂养池10内,然后给第一供气管20输入氧气或空气,以对暂养池10内的淡水鱼群提供氧气,且随着暂养时间的推移减小供氧量,当暂养时长满足上市需求时(即鱼群适应高密度的运输和售卖环境后),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调节所述分选组件70,进行分级捕捞;捕捞时按照被捕捞的目标鱼群的大小,关闭放鱼闸门60、打开连通闸门50,给第二供气管40输入氧气,断开第一供气管20的氧气或空气,或给第一供气管20输入二氧化碳气体,使得暂养池10内的氧浓度远低于捕捞池30,从而利用鱼群趋氧的特性,将暂养池10内的目标鱼群赶入捕捞池30;在经分级时间间隔设置后,关闭连通闸门50,以将被捕捞的鱼群与暂养池10内的鱼群分隔开,并再次给一供气管输入设定量的氧气或空气,以确保暂养池10内的鱼群能够正常的活动,此时将分装水箱放置在捕捞池30下方,并打开放鱼闸门60,进而将捕捞池30内的鱼群放入分装水箱内;重复前述的捕捞步骤,直到暂养池10内的淡水鱼捕捞完毕,便可完成暂养。
其中,通过控制暂养池10内和捕捞池30内含氧量的差异、利用鱼群趋氧的特性,将暂养池10内的目标鱼群赶入捕捞池30,对鱼群的扰动小,相对于采用隔板、格网的方式驱赶鱼群,不仅不会造成鱼群间的相互激烈碰撞,而且能够避免鱼群与隔板/格网激烈的碰撞,进一步避免淡水鱼在捕捞时相互激烈碰撞而造成伤亡。同时,在捕捞时,连通闸门50处于关闭状态,避免捕捞池30内的捕捞操作,对余留在暂养池10内的鱼群造成影响。而设置的分选组件70,能够根据单个鱼的个体大小,对鱼群进行分级筛选,进而进行自动分鱼,相对于人工分鱼,不仅对鱼群的分级准确,而且分选效率高,对鱼群的损伤小。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淡水鱼暂养装置,能够避免淡水鱼在整个暂养过程中,因相互激烈碰撞而造成伤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淡水鱼暂养方法,基于实施例1所记载的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0、关闭所述连通闸门50,并将需要暂养的淡水鱼群投放到所述暂养池10内。
具体来讲,在将淡水鱼群投放在暂养池10内之前,需要给暂养池10内注入一定的水,避免鱼群之间与暂养池10的池壁碰撞。
S20、给所述第一供气管20输入氧气或空气,以对所述暂养池10内的淡水鱼群提供氧气,且随着暂养时间的推移减小供氧量。
具体而言,将第第一供气管20的进气端与制氧机出气端相连,或者与养鱼泵的出气端相连,而第一供气管20均布在暂养池10内,能够给暂养池10提供足够的氧气。而随着暂养时间的推移减小供氧量,能够满足鱼群刚离开伺养环境对氧气的需求,而逐渐降低氧气的含量,可使得鱼群慢慢适应高密度的运输和售卖环境。
S30、当暂养时长满足上市需求时,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调节所述分选组件70,进行分级捕捞。
应当理解的是,在暂养的过程中,除了需要给暂养池10提供足够的氧气外,还需要给暂养池10内的鱼群提供相应的养料,并循环暂养池10内的水,以进行过滤和消毒。另外,对暂养时光照条件,也应当模拟运输或售卖时的光照条件。
其中,捕捞步骤包括:
S31、按照被捕捞的目标鱼群的大小,调节分选组件70的规格,并关闭所述放鱼闸门60、打开所述连通闸门50,给所述第二供气管40输入氧气;
S32、断开所述第一供气管20的氧气或空气,或给所述第一供气管20输入二氧化碳气体,以将所述暂养池10内的目标鱼群赶入所述捕捞池30;
S33、经分级时间间隔设置后,关闭所述连通闸门50、再次给所述一供气管输入设定量的氧气或空气;
S34、将分装水箱放置在所述捕捞池30下方,并打开所述放鱼闸门60将所述捕捞池30内的鱼群放入分装水箱内;
S40、重复所述捕捞步骤,直到所述暂养池10内的淡水鱼捕捞完毕。
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的淡水鱼暂养方法,在进行暂养前,关闭连通闸门50,并将需要暂养的淡水鱼群投放到所述暂养池10内,然后给第一供气管20输入氧气或空气,以对暂养池10内的淡水鱼群提供氧气,且随着暂养时间的推移减小供氧量,当暂养时长满足上市需求时,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调节所述分选组件70,进行分级捕捞;捕捞时按照被捕捞的目标鱼群的大小,关闭放鱼闸门60、打开连通闸门50,给第二供气管40输入氧气,断开第一供气管20的氧气或空气,或给第一供气管20输入二氧化碳气体,使得暂养池10内的氧浓度远低于捕捞池30,从而利用鱼群趋氧的特性,将暂养池10内的目标鱼群赶入捕捞池30;在经分级时间间隔设置后,关闭连通闸门50,以将被捕捞的鱼群与暂养池10内的鱼群分隔开,并再次给一供气管输入设定量的氧气或空气,以确保暂养池10内的鱼群能够正常的活动,此时将分装水箱放置在捕捞池30下方,并打开放鱼闸门60,进而将捕捞池30内的鱼群放入分装水箱内;重复前述的捕捞步骤,直到暂养池10内的淡水鱼捕捞完毕,以完成暂养。
其中,通过控制暂养池10内和捕捞池30内含氧量的差异、利用鱼群趋氧的特性,将暂养池10内的目标鱼群赶入捕捞池30,对鱼群的扰动小,相对于采用隔板、格网的方式驱赶鱼群,不仅不会造成鱼群间的相互激烈碰撞,而且能够避免鱼群与隔板/格网激烈的碰撞,进一步避免淡水鱼在捕捞时相互激烈碰撞而造成伤亡。
同时,在捕捞时,连通闸门50处于关闭状态,避免捕捞池30内的捕捞操作,对余留在暂养池10内的鱼群造成影响。而通过分选组件70,能够根据单个鱼的个体大小,对鱼群进行分级筛选,进而进行自动分鱼,相对于人工分鱼,不仅对鱼群的分级准确,而且分选效率高,对鱼群的损伤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淡水鱼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暂养池(10),用于饲养需暂养的淡水鱼群;
第一供气管(20),位于所述暂养池(10)内,用于为所述暂养池(10)提供氧气、空气或二氧化碳气体;
捕捞池(30),与所述暂养池(10)相连,用于容纳被捕捞的目标鱼群;
第二供气管(40),位于所述捕捞池(30)内,用于为所述暂养池(10)提供氧气或空气;
连通闸门(50),位于所述捕捞池(30)和所述暂养池(10)之间,用于控制所述暂养池(10)与所述捕捞池(30)之间连接的开闭;
放鱼闸门(60),位于所述捕捞池(30)底部,用于控制所述捕捞池(30)底部的开合;
分选组件(70),位于所述连接闸门正对所述暂养池(10)的一侧,用于筛选被捕捞的目标鱼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闸门(50)包括隔断板(51),所述隔断板(51)设置有多个连通孔(52);
各所述连通孔(52)内设置有可充气的球囊(53),通过给所述球囊(53)充气控制所述连通孔(52)的开闭;
其中,在所述连通孔(52)打开的情况下,所述暂养池(10)内的鱼均能够进入到所述捕捞池(3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53)在未充气的情况下为长条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橡胶环管(54),各所述橡胶环管(54)绕对应的所述连通孔(52)内壁周向环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捞池(30)底部为漏斗状,且所述捕捞池(30)底部顶端设置有放鱼孔(31),所述放鱼孔(31)外周适配有密封条(32);
所述放鱼闸门(60)包括闸板(61)和直线驱动组件(62),所述直线驱动组件(62)用于驱动所述闸板(61)沿所述捕捞池(30)宽度方向移动,且通过所述闸板(61)与所述密封条(32)的配合能够密封所述放鱼孔(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选组件(70)包括多个转动辊(71),多个所述转动辊(71)沿所述暂养池(10)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转动辊(71)外依次套设有海绵套(72)和柔性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辊(71)的向远离所述连通闸门(50)的方向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所述转动辊(71)之间的间距可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池(80),所述过滤池(80)位于所述暂养池(10)下方,所述过滤池(80)的进水端通过循环泵(90)与所述暂养池(10)相连,且所述循环泵(90)的进水端经过开关阀与所述捕捞池(30)相连。
10.一种淡水鱼暂养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淡水鱼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关闭所述连通闸门(50),并将需要暂养的淡水鱼群投放到所述暂养池(10)内;
给所述第一供气管(20)输入氧气或空气,以对所述暂养池(10)内的淡水鱼群提供氧气,且随着暂养时间的推移减小供氧量;
当暂养时长满足上市需求时,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调节所述分选组件(70),进行分级捕捞;
捕捞步骤包括:
按照被捕捞的目标鱼群的大小,关闭所述放鱼闸门(60)、打开所述连通闸门(50),给所述第二供气管(40)输入氧气;
断开所述第一供气管(20)的氧气或空气,或给所述第一供气管(20)输入二氧化碳气体,以将所述暂养池(10)内的目标鱼群赶入所述捕捞池(30);
经分级时间间隔设置后,关闭所述连通闸门(50)、再次给所述一供气管输入设定量的氧气或空气;
将分装水箱放置在所述捕捞池(30)下方,并打开所述放鱼闸门(60)将所述捕捞池(30)内的鱼群放入分装水箱内;
重复所述捕捞步骤,直到所述暂养池(10)内的淡水鱼捕捞完毕。
CN202310114080.2A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淡水鱼暂养装置及暂养方法 Active CN1162677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4080.2A CN116267758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淡水鱼暂养装置及暂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4080.2A CN116267758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淡水鱼暂养装置及暂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7758A true CN116267758A (zh) 2023-06-23
CN116267758B CN116267758B (zh) 2023-09-05

Family

ID=86819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14080.2A Active CN116267758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淡水鱼暂养装置及暂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775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105648A (en) * 1911-03-07 1911-08-17 Charles Frederick Russell Improvements in Hammers.
CN203062730U (zh) * 2012-12-24 2013-07-17 宁波远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敲击锤
CN107410135A (zh) * 2017-05-15 2017-12-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鱼苗分选装置
CN108012997A (zh) * 2017-11-29 2018-05-11 肥西县翰鹏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稻田虾科学捕捞系统
CN108124809A (zh) * 2017-12-18 2018-06-08 重庆市万盛区普惠城市建设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复合型淡水鱼养殖池
CN109874731A (zh) * 2019-04-12 2019-06-14 易科捷(武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活鱼运输箱
CN112144466A (zh) * 2020-09-22 2020-12-29 南通大学 利用鱼类趋氧性特征改善鱼道过鱼效果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17471130U (zh) * 2022-06-23 2022-09-23 上海明珠晨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鱼类分选设备
CN218073066U (zh) * 2022-07-18 2022-12-20 海南省菜篮农业与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大小的龙虾躲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105648A (en) * 1911-03-07 1911-08-17 Charles Frederick Russell Improvements in Hammers.
CN203062730U (zh) * 2012-12-24 2013-07-17 宁波远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敲击锤
CN107410135A (zh) * 2017-05-15 2017-12-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鱼苗分选装置
CN108012997A (zh) * 2017-11-29 2018-05-11 肥西县翰鹏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稻田虾科学捕捞系统
CN108124809A (zh) * 2017-12-18 2018-06-08 重庆市万盛区普惠城市建设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复合型淡水鱼养殖池
CN109874731A (zh) * 2019-04-12 2019-06-14 易科捷(武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活鱼运输箱
CN112144466A (zh) * 2020-09-22 2020-12-29 南通大学 利用鱼类趋氧性特征改善鱼道过鱼效果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17471130U (zh) * 2022-06-23 2022-09-23 上海明珠晨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鱼类分选设备
CN218073066U (zh) * 2022-07-18 2022-12-20 海南省菜篮农业与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大小的龙虾躲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7758B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17848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target and non-target species harvested from waterbodies
Hamner Design developments in the planktonkreisel, a plankton aquarium for ships at sea
KR20190058268A (ko) 이중 부력체와 복수재질의 그물망을 갖는 부침식 가두리
CN112471026A (zh) 一种多功能海水养殖网箱
CN108812477B (zh) 一种集饲养、观察、采集的鱼类养殖筏结构的使用方法
KR101544708B1 (ko) 부력기능을 구비한 양식장 프레임을 이용한 해저양식 시스템
CN116267758B (zh) 一种淡水鱼暂养装置及暂养方法
JP3957721B2 (ja) 魚類の養殖装置並びにその方法
CN105994100B (zh) 海水鱼类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
DE102006020128A1 (de) Wassergestützte ökologische Aquakulturanlage
CN202444966U (zh) 单体贝类高密度中间培育装置
CN110178777A (zh) 一种养殖水域区域饵料投放装置
CN113303267B (zh) 一种鱼类养殖用残饵收集装置
KR20200102788A (ko) 이동식 수산생물 방류장치를 이용한 종묘 방류 시스템
CN115486399A (zh) 一种吊水鱼吊养自动进出鱼系统
JPH06327375A (ja) 水産生物の養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8739607A (zh) 一种模拟强对流天气下研究鱼类适应能力的鱼缸结构
CN211268183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供养装置
CN113711961A (zh) 一种用于虾类分级养殖的养殖箱及其养殖方法
CN113197134A (zh) 一种贝类养殖箱
JP4247470B2 (ja) 陸上養殖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陸上養殖装置
Nehr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tensive culture system for sea bass (Dicentrarchus labrax) larvae in sea enclosures
CN111011303A (zh) 一种崇安髭蟾的养殖设备
JP2001008574A (ja) 回遊魚の養殖方法および水中生物の養殖装置
KR20190060318A (ko) 지오데식 돔 구조를 이용한 가두리 양식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