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0478A - 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0478A
CN116260478A CN202211099482.1A CN202211099482A CN116260478A CN 116260478 A CN116260478 A CN 116260478A CN 202211099482 A CN202211099482 A CN 202211099482A CN 116260478 A CN116260478 A CN 116260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frequency band
antenna
electronic device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994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俊杰
萧智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Appliances Shanghai Corp
Inventec Appliances Pudong Corp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Appliances Shanghai Corp
Inventec Appliances Pudong Corp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Appliances Shanghai Corp, Inventec Appliances Pudong Corp,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Appliances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109948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04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0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04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273Adaptation for carrying or wearing by persons or anim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包括一天线本体、一无线模块、一触控贴片以及一信号处理模块。无线模块与天线本体耦接,天线本体与无线模块用以实现一第一共振模态。信号处理模块与该触控贴片耦接,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一第一电路单元与一第二电路单元,第一电路单元用以屏蔽一触控信号,并允许一高频信号通过至接地端,第二电路单元用以屏蔽高频信号,并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触控贴片与信号处理模块用以实现一第二共振模态。其中,第一共振模态对应至一第一频段,第二共振模态对应至一第二频段,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相邻。

Description

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天线电路及其操作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电子装置常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可随身携带并减少线材收纳的问题。无线电子装置,例如蓝牙耳机或蓝牙手环,具有体积小、外观时尚及携带方便等优点,为行动通讯装置必备的配件之一。且无线电子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多,例如兼具触控、检测及播放声音信号等多功能,以增加用户体验。
然而,无线电子装置在人体靠近或手指触碰时会让天线由于人体负载效应而改变原来的天线共振频率,使得天线共振频率偏移,而影响天线电路的通讯性能及用户体验。因此,如何改善上述天线共振频率偏离需求频段的问题,乃业界所致力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及其操作方法,用以提高天线本体的通讯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包括一天线本体、一无线模块、一触控贴片以及一信号处理模块。无线模块与天线本体耦接,天线本体与无线模块用以实现一第一共振模态。信号处理模块与触控贴片耦接,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一第一电路单元与一第二电路单元,第一电路单元用以屏蔽一触控信号,并允许一高频信号通过至接地端,第二电路单元用以屏蔽高频信号,并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触控贴片与信号处理模块用以实现一第二共振模态。其中,第一共振模态对应至一第一频段,第二共振模态对应至一第二频段,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相邻。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的操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无线电子装置包括一天线本体、一无线模块、一触控贴片、及一信号处理模块。无线模块与天线本体耦接,信号处理模块与触控贴片耦接,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一第一电路单元与一第二电路单元。通过第一电路单元屏蔽一触控信号,并允许一高频信号通过。通过第二电路单元屏蔽高频信号,并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其中,天线本体与无线模块用以实现一第一共振模态,触控贴片与信号处理模块用以实现一第二共振模态,第一共振模态对应至一第一频段,第二共振模态对应至一第二频段,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相邻。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子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的示意图;
图3A示出天线本体与接地面的相对位置的一例的关系图;
图3B示出对应至图3A的天线本体的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图;
图4A示出天线本体、触控贴片与接地面的相对位置的一例的关系图;
图4B示出对应至图4A的天线本体与触控贴片的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图;
图5A示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电路单元的天线本体、触控贴片与接地面的相对位置的一例的关系图;
图5B示出对应至图5A的天线本体与触控贴片的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图;
图6示出图2的天线电路的详细电路图的一例;
图7A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的共振频率及回波损耗的示意图;
图7B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的双共振模态的频段均未在一需求频段内的示意图;
图7C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的第一共振模态的频率落在一需求频段内的示意图;以及
图7D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的第二共振模态的频段落在一需求频段内的示意图;
图8示出无线电子装置的爆炸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的操作方法。
【符号说明】
100:无线电子装置
102:天线电路
110:天线本体
111:信号馈入端
120:无线模块
122:电路板
130:触控贴片
131:触控表面
140:信号处理模块
141:第一电路单元
142:第二电路单元
310:天线本体
312:接地面
314:馈入点
330:触控贴片
BW0:传输频带
F1,F2:频段
BW1:带宽
S1:高频信号
S2:高频信号
T:触控信号
A:路径
B1:滤波路径
B2:滤波路径
143:第一滤波器
144:第二滤波器
145:触控信号检测模块
1431:第一电容组件
1432:第一电感组件
1441:第二电感组件
1442:第二电容组件
150:接地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是以相同/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类似的组件做说明。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子装置100的外观示意图的一例,图2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子装置100的天线电路102的方块图。
无线电子装置100的天线电路102包括一天线本体110、一无线模块120、一触控贴片130及一信号处理模块140。无线模块120与天线本体110耦接。天线本体110与无线模块120用以实现一第一共振模态。信号处理模块140与触控贴片130耦接。信号处理模块140包括一第一电路单元141与一第二电路单元142。第一电路单元141用以屏蔽一触控信号,并允许一高频信号通过至接地端。第二电路单元142用以屏蔽高频信号,并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触控贴片130与信号处理模块140用以实现一第二共振模态。其中,第一共振模态对应至一第一频段,第二共振模态对应至一第二频段。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相邻。
无线电子装置100例如是入耳式蓝牙耳机、耳挂式无线蓝牙耳机或其他类型的蓝牙穿戴装置。本实施例亦可以应用在无线(蓝牙)鼠标、无线(蓝牙)触控笔等人体可能可以通过接触来进行操作的无线电子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无线电子装置100(例如无线耳机)以天线本体110接收行动通讯装置发出的无线信号,并透过无线模块120将无线信号转换为一声音信号,并由无线耳机播放。
请参考图3A及图3B,图3A示出为天线本体310与接地面312的相对位置的一例的关系图,图3B示出为对应至图3A的天线本体310的回波损耗(Return Loss)与频率的关系图。回波损耗为入射功率除以反射功率,单位为dB。天线本体310位于接地面312上方,并与接地面312电性连接,天线本体310并经由馈入点314与无线模块120(参见图2)电性连接。此时,天线本体310的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如图3B所示。由第3B可以看出,图3A所示的天线本体310与接地面312的关系所得到的传输频带BW0具有单一频段,亦即天线本体310具有单一共振模态。
请参考图4A及图4B,图4A示出为天线本体310、触控贴片330与接地面312的相对位置的一例的关系图,图4B示出为对应至图4A的天线本体310与触控贴片330的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图。天线本体310位于接地面312上方,并与接地面312电性连接,天线本体310并经由馈入点314与无线模块120(参见图2)电性连接。触控贴片330与接地面312电性连接,触控贴片330例如作为接地面312的延伸,亦即是触控贴片330例如为接地寄生。
此时,天线本体310与触控贴片330的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如图4B所示。由图4B可以看出,图4A所示的天线本体310与接地面312以及触控贴片330的关系所得到的传输频带具有双频段,双频段包含频段F1与F2。亦即天线本体310具有第一共振模态(对应至频段F1)与触控贴片330具有第二共振模态(对应至频段F2)。现将图4A所示的天线本体310与触控贴片330可以产生双共振模态的原理说明如下。
一般而言,天线产生辐射时,部分的辐射信号由天线本体310产生,而部分的辐射信号由接地面312产生。因此,通过适当的改变接地面312的结构,可以改变天线的辐射状态。而将触控贴片330与接地面312电性连接之后,触控贴片330即可作为接地面312的延伸部分,而改变了接地面312的结构。亦即,等效的接地面涵盖了接地面312与触控贴片330。如此,产生了邻近于原来频段F0的频段F2,使得天线电路102同时具有频段F1与频段F2。这样一来,将使得天线电路102的等效频带变宽,亦即是包含频段F1与频段F2的带宽BW1,将大于原来的带宽BW0。亦即,天线本体310的传输频带将包含频段F1与F2,其中频段F1对应至第一共振模态,而频段F2对应至第二共振模态。
若与直接改变天线本体310的结构,以使天线本体310具有较大带宽的作法相较,图4A所示的作法比较容易实现。由于一般低频天线(例如蓝牙规格所对应的2.4GHz附近的频率),要达到大带宽的无线传输是较为困难的。低频天线的带宽多半仅能达到0.1GHz或0.2GHz左右,无法像高频天线(例如是5GHz)的带宽可以设计成较大的带宽。因此,依照图4A所示的作法较能实际实现使天线本体310带宽增大的效果。
再者,若希望通过改变天线本体310的结构来得到双频段的话,所得到的双频段可能是距离较远的双频段,并不容易得到相邻的两个频段。除了不易使用一个天线来实现双频段的效果之外,所得到的天线也可能产生体积增大的问题。对于要求为小体积的无线电子装置(例如是无线耳机)来说,很难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体积增大的天线结构。因此,与改变天线本体310的结构以得到双频段的作法相较,图4A所示的作法比较容易实现具有紧密相邻的双频段的天线,且不会增加天线结构所需的空间。
其中,所产生的频段F2的频率值与触控贴片330与接地面312电性连接的位置,以及触控贴片330的尺寸大小有关。只需通过调整触控贴片330与接地面312电性连接的位置,或调整触控贴片330的尺寸大小,即可改变频段F2的频率值。
此外,由于触控贴片330为无线电子装置中本来就具备的组件,因此,使用触控贴片330作为接地面的延伸结构,以改变天线本体310的辐射状态的作法,不需额外配置金属片,不需改变原有的无线电子装置100的结构设计,也不需花费额外配置金属片的费用即可达成,因此可以节省设计成本与材料成本。
图4A所示的触控贴片330例如可视为是独立的另一个天线结构,不需要与天线本体310有耦合关系。触控贴片330的设置可以使另一个频段F2得以产生。因此,通过图4A所示的触控贴片330与接地面312的电性连接,使触控贴片330作为接地面的延伸,并产生天线辐射的功能,触控贴片330与天线本体310可以达成具有双频段的双共振模态的天线,以具有较宽带宽的特性。
请参考图5A及图5B,图5A示出乃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电路单元的天线本体310、触控贴片330与接地面312的相对位置的一例的关系图,图5B示出乃对应至图5A的天线本体310与触控贴片330的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图。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使触控贴片330能保有原来的触控功能,因此使用了二个电路单元,来达成使天线电路102具有双共振模态,并且使触控贴片330保有触控功能的目的。
如图5A所示,第一电路单元341用以屏蔽一触控信号,并允许一高频信号通过至接地端。第二电路单元342用以屏蔽高频信号,并对触控信号进行检测。如此,可使得触控贴片330所接收的高频信号,可以经由第一电路单元341传送至接地面312,以达到如图4A与图4B所示的使天线本体310具有双共振模态的效果。同时,于使用者的手指碰触到触控贴片330而产生触控信号时,触控信号可以传送至第二电路单元342,而让第二电路单元342可以检测触控信号,来判断出此触控信号所对应的指令,而保有触控贴片330本来的功能。例如,使用者的手指对触控贴片330的碰触行为可以例如是敲击N下或长按M秒,N、M例如为正整数。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N、M的值,可以使用者的手指对触控贴片330的碰触行为分别对应至针对无线电子装置的操作指令,例如是通话中进行接听或挂断、音乐播放中的暂停或继续播放、拒绝接听、或播上一首、或播下一首等操作指令。现将图5A所示的具有本实施例的天线本体及触控贴片的天线电路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举例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和2,无线电子装置100具有一壳体101,天线本体110例如设置于壳体101的内壁面(参照图8),且无线模块120设置于壳体101的内部。天线本体110与无线模块120耦接,且天线本体110与无线模块120用以实现一第一共振模态。如图7A所示,第一共振模态对应至一第一频段F1,而第一频段F1例如邻近于一需求频段N,需求频段N例如为2.4GHz至2.48GHz。然而,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
请参照图6,图6示出图2的天线电路102的详细电路图的一例。天线本体110具有一信号馈入端111,高频信号S1可经由信号馈入端111输入至无线模块120,高频信号S1例如经由图2及图6所示的路径A输入至无线模块120。透过无线模块120与天线本体110之间的路径A,可使天线电路102的共振频率具有对应至第一共振模态下第一频段F1(参见图7A)。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本体110例如用以形成一平面型倒F天线(Planar inverted-Fantenna,PIFA)。然而,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
此外,触控贴片130例如为一金属片或一电容触控贴片。触控贴片130例如为圆形或椭圆形,天线本体110例如为长条状,并部分地围绕触控贴片130。也就是说,天线本体110与触控贴片130相邻配置,但两者的功能可独立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贴片130例如用以形成一单极天线(Monopole Antenna),以接收高频信号S2,同时还可做为触摸板,以供用户输入触控信号T。
请参照第1及2图,触控贴片130例如设置于壳体101的内壁面,信号处理模块140设置于壳体101的内部,触控贴片130与信号处理模块140耦接,触控贴片130与信号处理模块140用以实现第二共振模态。
一般而言,触控贴片130具有一触控表面131,以供手指触碰。当手指触碰触控表面131时,触控信号T产生,触控信号T可输入至信号处理模块140。如图2及图6所示,触控信号T可经由一滤波路径B2而到达第二电路单元142。
此外,触控贴片130与天线电路102的接地端150(例如以上述的接地面来实现)之间还可形成另一滤波路径B1,以使高频信号S2可经由滤波路径B1而到达接地端150,以使触控贴片130在保有触控功能的前提下,天线电路102还具有高频天线的双模态辐射效果。
如图7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共振模态对应至第二频段F2,第一频段F1与第二频段F2相邻。第二频段F2例如邻近于一需求频段,需求频段例如为2.4GHz至2.48GHz。因此,本实施例的天线电路102可产生第一共振模态以及一第二共振模态,以达到双模态天线效果。
本实施例的天线电路102与传统的天线电路不同的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天线电路102可透过天线本体110与触控贴片130的多模态设计,来补偿不同应用场景下人体负载效应,以因应人体负载效应而使天线可接收的频率产生偏移时,可透过双共振模态的第一频段F1及第二频段F2,使双模态天线电路102的共振频率仍包含需求频段内,因而不会影响天线电路102的通讯性能及用户体验。
请参照图7A,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子装置100的天线电路102的共振频率及回波损耗的示意图。如上所述,天线本体110例如用以形成一平面型倒F天线,而触控贴片130例如用以形成一单极天线,因此,天线电路102形成的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可例如为W型或两个相邻的V型,其中第一共振模态对应至一第一频段F1,第二共振模态对应至一第二频段F2。第二频段F2的频率可高于第一频段F1的频率。一般而言,第一频段F1可由天线本体110决定,第二频段F2可由触控贴片130的接地点位置与触控贴片130的大小所决定。
在一应用场景中,信号处理模块140可经由第一电路单元141屏蔽触控信号T,并允许高频信号S2通过至接地端150(如滤波路径B1所示)。同时,信号处理模块140还可经由第二电路单元142屏蔽高频信号S2,并对触控信号T进行检测(如滤波路径B2所示)。如此,触控信号T与高频信号S2被信号处理模块140分离,以使触控贴片130在保有触控功能的前提下,同时,天线电路102还具有高频天线的双模态辐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电路单元141例如包括一第一滤波器143,第二电路单元142包括一第二滤波器144与一触控信号检测模块145。
如图6所示,第一滤波器143的一第一端C1耦接至触控贴片130,第一滤波器143的一第二端C2接地。第二滤波器144的一第一端C3耦接至触控贴片130,第二滤波器144的一第二端C4耦接至触控信号检测模块14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波器143例如为高通滤波器,第二滤波器144例如为低通滤波器。
举例而言,第一滤波器143例如但不限制为包括一第一电容组件1431与一第一电感组件1432。第一电容组件1431的一第一端a耦接至触控贴片130,第一电容组件1431的一第二端b接地。第一电容组件1431的第二端b还耦接至第一电感组件1432的一第一端c,第一电感组件1432的一第二端d接地。如上所述,第一滤波器143中可允许高频信号S2通过至接地端150。但是由于第一滤波器143中的第一电容组件1431的阻抗会随着频率增加而减少,因而第一电容组件1431会屏蔽低频(例如10Hz以下)的触控信号T,而不会屏蔽高频信号S2。
此外,第二滤波器144例如包括一第二电感组件1441与一第二电容组件1442。但本发明不限制于此。第二电感组件1441的一第一端e耦接至触控贴片130,第二电感组件1441的一第二端f耦接至触控信号检测模块145,第二电感组件1441的第二端f还耦接至第二电容组件1442的一第一端g。第二电容组件1442的一第二端h接地。如上所述,第二滤波器144可允许触控信号T通过,但第二滤波器144中第二电感组件1441的阻抗会随着频率增加而增加,因而第二电感组件1441会屏蔽高频信号S2,但不屏蔽触控信号T。
以下就不同应用情境下,用户的动作对天线电路102的影响,分别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7B,其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子装置100的天线电路102的双共振模态均未在一需求频段N内的示意图。在一实例中,当无线电子装置100未被穿戴、或远离人体、或穿戴之后人体手指并未碰触时,无人体负载效应。此时,无线电子装置100的天线电路102的双共振模态的频率均未在需求频段N内。也就是说,由天线本体110及无线模块120所产生的第一共振模态的频段F1与由触控贴片130及信号处理模块140所产生的第二共振模态的频段F2均偏离需求频段N(例如2.4GHz至2.48GHz)。其中,第一共振模态的频段F1例如位于2.5GHz至2.6GHz之间,第二共振模态的频段F2例如位于2.7GHz至2.8GHz之间(例如以回波损耗为-10dB为基准)。第一共振模态的频段F1例如小于第二共振模态的频段F2。无线电子装置100的天线电路102的带宽BW例如为0.5GHz(介于2.4GHz至2.9GHz之间,例如以回波损耗为-3dB为基准)。
接着,请参照图7C,其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子装置100的天线电路102的第一共振模态的频率落在一需求频段N内的示意图。在一实例中,当无线电子装置100被穿戴入耳(一入耳事件发生)或接触人体时,产生人体负载效应,无线电子装置100的频段向左偏移。穿戴入耳的入耳事件例如是用户的手指将无线电子装置100塞入耳中的事件。无线电子装置100的天线电路102的第一共振模态所对应的第一频段F1可落在需求频段N内。也就是说,由天线本体110及无线模块120所产生的第一频段F1与由触控贴片130及信号处理模块140所产生的第二频段F2会受到人体负载效应的影响而同时向左偏移,使第一频段F1落入需求频段N(例如2.4GHz至2.48GHz),但第二频段F2不会落入需求频段N(例如2.4GHz至2.48GHz)。此时,第一频段F1例如位于2.4GHz至2.5GHz之间,第二频段F2例如位于2.6GHz至2.7GHz之间。
接着,请参照图7D,其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子装置100的天线电路102的第二共振模态的频段落在需求频段N内的示意图。在一实例中,当无线电子装置100被穿戴入耳(一入耳事件发生),且触控贴片130正被手指触碰(一触碰事件产生)时,将产生更大的人体负载效应。此时,无线电子装置100的天线电路102的第二频段F2可落在需求频段N内。也就是说,由天线本体110及无线模块120所产生的第一频段F1与由触控贴片130及信号处理模块140所产生的第二频段F2会受到更大的人体负载效应的影响而继续向左偏移,使第二频段F2落入需求频段N(例如2.4GHz至2.48GHz),但第一频段F1不会落入需求频段N(例如2.4GHz至2.48GHz)。此时,第一频段F1例如位于2.2GHz至2.3GHz之间,第二频段F2例如位于2.4GHz至2.5GHz之间。
由上述的说明可知,当一物体碰触到触控贴片130时,触控信号检测模块145通过检测触控信号T,而检测出有一触碰事件产生。此外,当无线耳机的入耳事件发生时,第一频段F1偏移至一需求频段N中,于无线耳机的入耳及触碰事件发生时,第二频段F2偏移至需求频段N中。其中,第一频段F1的频率高于需求频段N的频率,第二频段F2的频率高于第一频段F1的频率。
现将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与几种可能可以解决天线共振频率偏移的方式相较如下。几种可能可以解决天线共振频率偏移的方式包括:第一、将天线位置设计到远离触碰区域的位置,以减少用户的手指的影响。然而,此种作法的代价为,无线电子装置的尺寸较大,影响美观。第二、配置多组天线,选择性能较好的天线来使用。然而,此种作法的代价为,会增加一倍以上的天线成本与配置天线所需的空间,而增加无线电子装置的成本与体积。第三、于无线电子装置中内置感应电路,搭配电感与电容的可变负载,以补偿天线的频率的偏移。然而,此种作法的代价为,将会额外增加硬件成本。
由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不需改变天线本体的位置,也不需配置多组天线本体,更不需于无线电子装置中内置感应电路,并搭配电感与电容的可变负载,来补偿天线的频率的偏移。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通过使用既有的触控贴片,即可达到产生双模态、双频段,以解决天线共振频率偏移的问题。故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更具有节省硬件空间、节省成本,并且让无线电子装置的尺寸得以维持小尺寸,维持美观等优点。
图8示出无线电子装置(例如无线耳机结构)的爆炸图,其中天线本体110与电路板122上的电路电性连接的方式例如是通过天线弹片(于组装时天线弹片顶压天线本体110与电路板122以达成电性连接)或导电泡棉(泡棉外侧有金属粉末或金属片)来达成。
此外,请参照图9,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图1至图7D,提供一种无线电子装置100的天线电路102的操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步骤S910中,提供一无线电子装置100的天线电路102,无线电子装置100包括一天线本体110、一无线模块120、一触控贴片130、及一信号处理模块140。无线模块120与天线本体110耦接,信号处理模块140与触控贴片130耦接,信号处理模块140包括一第一电路单元141与一第二电路单元142。在步骤S920中,通过第一电路单元141屏蔽一触控信号T,并允许一高频信号S2通过。在步骤S930中,通过第二电路单元142屏蔽高频信号S2,并对触控信号T进行检测。其中,天线本体110与无线模块120用以实现一第一共振模态,触控贴片130与信号处理模块140用以实现一第二共振模态,第一共振模态对应至一第一频段F1,第二共振模态对应至一第二频段F2,第一频段F1与第二频段F2相邻。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操作方法,第一电路单元141包括一第一滤波器143,第二电路单元142包括一第二滤波器144与一触控信号检测模块145,第一滤波器143的一第一端耦接至触控贴片130,第一滤波器143的一第二端接地,第二滤波器144的一第一端耦接至触控贴片130,第二滤波器144的一第二端耦接至触控信号检测模块145。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操作方法,第一滤波器143为高通滤波器,第二滤波器144为一低通滤波器。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操作方法,第一滤波器143包括一第一电容组件1431与一第一电感组件1432,第一电容组件1431的一第一端耦接至触控贴片130,第一电容组件1431的一第二端接地,第一电容组件1431的第二端还耦接至第一电感组件1432的一第一端,第一电感组件1432的一第二端接地。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操作方法,第二滤波器144包括一第二电感组件1441与一第二电容组件1442,第二电感组件1441的一第一端耦接至触控贴片130,第二电感组件1441的一第二端耦接至触控信号检测模块145,第二电感组件1441的第二端还耦接至第二电容组件1442的一第一端,第二电容组件1442的一第二端接地。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操作方法,触控贴片130为一电容触控贴片,当一物体碰触触控贴片130时,触控信号检测模块145通过检测触控信号T,而检测出有一触碰事件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操作方法,无线电子装置100为一无线耳机,于无线耳机的一入耳事件发生时,第一频段F1偏移至一需求频段N中,于无线耳机的一入耳及触碰事件发生时,第二频段F2偏移至需求频段N中,第一频段F1的频率高于需求频段N的频率,第二频段F2的频率高于第一频段F1的频率。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操作方法,其中天线本体110用以形成一平面型倒F天线,触控贴片130用以形成一单极天线。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操作方法,无线电子装置100还具有一壳体101,天线本体110与触控贴片130用以设置在壳体101的内壁面,天线本体110为长条状,并部分地围绕触控贴片130,触控贴片130包括一金属片。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操作方法,无线电子装置100为一蓝牙耳机或一蓝牙穿戴装置,第一频段F1与第二频段F2邻近2.4GHz。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无线电子装置100的天线电路102及其操作方法,无线电子装置100在入耳事件发生或入耳及触碰事件发生时均会让天线电路102产生人体负载效应而改变原来的天线共振频率,但本实施例的天线电路102具有双共振模态,因此,第一频段F1或第二频段F2可随着不同应用场景而偏移至一需求频段N内,以补偿人体负载效应,因此,天线电路102的收讯性能不会受到频偏的影响,进而提高使用者体验。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发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本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天线本体;
一无线模块,与该天线本体耦接,该天线本体与该无线模块用以实现一第一共振模态;
一触控贴片;
一信号处理模块,与该触控贴片耦接,该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一第一电路单元与一第二电路单元,该第一电路单元用以屏蔽一触控信号,并允许一高频信号通过至接地端,该第二电路单元用以屏蔽该高频信号,并对该触控信号进行检测,该触控贴片与该信号处理模块用以实现一第二共振模态;
其中,该第一共振模态对应至一第一频段,该第二共振模态对应至一第二频段,该第一频段与该第二频段相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单元包括一第一滤波器,该第二电路单元包括一第二滤波器与一触控信号检测模块,该第一滤波器的一第一端耦接至该触控贴片,该第一滤波器的一第二端接地,该第二滤波器的一第一端耦接至该触控贴片,该第二滤波器的一第二端耦接至该触控信号检测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滤波器为高通滤波器,该第二滤波器为一低通滤波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滤波器包括一第一电容组件与一第一电感组件,该第一电容组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至该触控贴片,该第一电容组件的一第二端接地,该第一电容组件的该第二端还耦接至该第一电感组件的一第一端,该第一电感组件的一第二端接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滤波器包括一第二电感组件与一第二电容组件,该第二电感组件的一第一端耦接至该触控贴片,该第二电感组件的一第二端耦接至该触控信号检测模块,该第二电感组件的该第二端还耦接至该第二电容组件的一第一端,该第二电容组件的一第二端接地。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贴片为一电容触控贴片,当一物体碰触该触控贴片时,该触控信号检测模块通过检测该触控信号,而检测出有一触碰事件产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无线电子装置为一无线耳机,当该无线耳机的一入耳事件发生时,该第一频段偏移至一需求频段中,当该无线耳机的一入耳及触碰事件发生时,该第二频段偏移至该需求频段中,该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该需求频段的频率,该第二频段的频率高于该第一频段的频率;
其中,该第一频段与该第二频段邻近2.4GHz。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天线本体用以形成一平面型倒F天线,该触控贴片用以形成一单极天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无线电子装置还具有一壳体,该天线本体与该触控贴片用以设置在该壳体的内壁面,该天线本体为长条状,并部分地围绕该触控贴片,该触控贴片包括一金属片。
10.一种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电路,响应接触人体时所产生的人体负载效应,而偏移该第一频段或该第二频段至一需求频段内。
CN202211099482.1A 2022-09-07 2022-09-07 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Pending CN1162604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9482.1A CN116260478A (zh) 2022-09-07 2022-09-07 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9482.1A CN116260478A (zh) 2022-09-07 2022-09-07 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0478A true CN116260478A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9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99482.1A Pending CN116260478A (zh) 2022-09-07 2022-09-07 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04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5769B (zh) 无线通信装置
CN112838370B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US9917357B2 (en) Antenna system
CN102110873B (zh) 边框缝隙天线
EP2637251B1 (en) Built-in antenna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2683861B (zh) 可调谐环形天线
JP2021029006A (ja) 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
CN109216885B (zh) 移动装置
KR20020027636A (ko) 안테나 장치 및 휴대용 무선 통신 장치
CN112768959B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738679A (zh) 信号收发装置、电子设备、穿戴设备以及无线耳机
CN112751213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6207373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
JP7376605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CN116260478A (zh) 无线电子装置的天线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TW202408177A (zh) 無線電子裝置之天線電路及其操作方法
TW202312568A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CN115347355B (zh) 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切换式环天线模块
CN217158628U (zh) 射频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3124214A1 (zh) 一种无线耳机及终端天线
CN109037911B (zh) 一种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1152068A1 (ja) 通信端末装置
KR101826584B1 (ko) 핸드 이펙트 억제용 자성 시트를 부착한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TWM564878U (zh) 無線通訊裝置
JP2020150424A (ja) アンテ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