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54917A - 梁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梁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54917A
CN116254917A CN202111500264.XA CN202111500264A CN116254917A CN 116254917 A CN116254917 A CN 116254917A CN 202111500264 A CN202111500264 A CN 202111500264A CN 116254917 A CN116254917 A CN 116254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al
movable
structural member
movable member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002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梦凡
刘洁
阮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002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549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54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549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4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metal
    • E04B1/2403Connection details of the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5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 E04B1/5806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with a cross-section having an open profi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4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metal
    • E04B1/2403Connection details of the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 E04B2001/2415Brackets, gussets, joining pl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4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metal
    • E04B1/2403Connection details of the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 E04B2001/2448Connections between open section prof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梁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梁结构,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可动件和连杆机构,第一结构件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结构件间隔开,可动件在第二方向上可动地设置,连杆机构枢接可动件与第一结构件以及枢接可动件与第二结构件,第一结构件具有第一结构斜面和第一结构基面,第二结构件具有第二结构斜面和第二结构基面,可动件具有第一可动斜面和第二可动斜面,可动件位于第一结构斜面和第二结构斜面之间并与第一结构基面和第二结构基面抵接。根据本发明,可动件与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移动传递效果更佳,可动件的受力平衡或均匀,使可动件的移动更自由,提高可动件在横向上的位移量;适用于大位移量、大跨度的梁结构。

Description

梁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陆上交通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梁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梁结构。
背景技术
已有的轨道梁、桥梁等结构梁受环境温度的影响通常会产生伸缩变形,因此,对于大跨度的梁结构,一般在相邻的两个梁之间设置伸缩缝。然而,如果伸缩缝设置得过大,则对在其上行走时车轮的冲击较大,车轮的使用寿命较短,同时影响行车舒适性,造成乘客乘车时的不适感。
为此,现有技术中,在伸缩缝处设置有两个承载板,两个承载板分别连接至两个梁,一个方案是承载板构造成指形,两个承载板的指相互交错并形成指接缝;另一个方案是承载板具有斜面,两个承载板的斜面朝向彼此并形成面斜缝;再一个方案是承载板构造成齿形,两个承载板的齿相互啮合并形成齿斜缝。
上述列举的方案中,两个承载板随着梁的伸缩变形而沿伸缩方向移动,并且其通过螺栓连接至两个梁,这种结构不能适用于大位移量、大跨度的梁结构。
因此,需要一种梁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梁结构,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梁连接结构,所述梁连接结构设置于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所述梁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梁连接的第一结构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梁连接的第二结构件、可动件和连杆机构,所述第一结构件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结构件间隔开,所述可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之间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可动地设置,所述连杆机构枢接所述可动件与所述第一结构件以及枢接所述可动件与所述第二结构件,以将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传递至所述可动件,以使所述可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结构件具有第一结构斜面和第一结构基面,所述第二结构件具有第二结构斜面和第二结构基面,所述可动件具有彼此背向的第一可动斜面和第二可动斜面,所述可动件位于所述第一结构斜面和第二结构斜面之间并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第一结构基面和所述第二结构基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可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窄端部和宽端部,所述第一结构件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结构件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连杆机构枢接所述宽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枢接所述宽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宽端部凸出于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并且设置有连接柱,所述第一安装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一结构基面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连接柱枢接,所述第二安装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二结构基面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连接柱枢接。
可选地,所述可动件构造成镜像对称,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可动件在所述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镜像对称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于所述可动件的所述中心线对称。
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斜面与所述第一可动斜面朝向彼此且两者间隔开以形成第一斜缝,所述第二结构斜面与所述第二可动斜面朝向彼此且两者间隔开以形成第二斜缝。
可选地,所述第一斜缝的宽度w1为10mm≤w1≤40mm,所述第二斜缝的宽度w2为10mm≤w2≤40mm。
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基面为一平面并与所述第一结构斜面相连,所述第二结构基面为一平面并与所述第二结构斜面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和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下方并与其相连,所述第一承载板具有所述第一结构斜面,所述第一支撑座的顶表面形成为所述第一结构基面;
所述第二结构件包括第二承载板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下方并与其相连,所述第二承载板具有所述第二结构斜面,所述第二支撑座的顶表面形成为所述第二结构基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包括第一加劲肋,所述第二结构件包括第二加劲肋,所述第一加劲肋和所述第二加劲肋均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竖向方向设置,所述可动件设置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开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可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加劲肋,所述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可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加劲肋。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加劲肋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长形孔,锁紧件可动地设于所述长形孔内;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加劲肋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长形孔,锁紧件可动地设于所述长形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梁结构,其包括第一梁、第二梁和根据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梁连接结构,所述梁连接结构设置于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
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第一梁构造成分体件或一体件,所述第二结构件与所述第二梁构造成分体件或一体件。
本发明提供的梁连接结构,可动件可以形成位于伸缩缝上方的平的承载面,车轮从该承载面上平稳地驶过,这减小了伸缩缝对车轮的冲击。可动件在纵向上与第一梁和第二梁的相对位置几乎不变,这使得即便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产生较大的伸缩位移量,可动件也能够通过在横向上的移动,保证其两侧的梁自由伸缩。
通过设置连杆机构,可以将第一梁和第二梁因伸缩变形产生的第一方向的移动转变成可动件的第二方向的移动。由此,可动件与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的移动传递效果更佳,并且可以保证可动件的受力平衡或均匀,使可动件的移动更自由,提高可动件在横向上的位移量。
本发明的梁连接结构能够适用于大位移量、大跨度的梁结构,应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梁连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梁连接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梁连接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梁连接结构的另一个俯视示意图,其中移除了可动件;
图5为图1中所示的可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可动件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梁 20第二梁
100梁连接结构 110第一结构件
111第一结构斜面 112第一结构基面
113第一安装部 114第一承载板
115第一支撑座 116第一加劲肋
120第二结构件 121第二结构斜面
122第二结构基面 123第二安装部
124第二承载板 125第二支撑座
126第二加劲肋 130可动件
131第一可动斜面 132第二可动斜面
133窄端部 134宽端部
135连接柱 136第一连接板
137第二连接板 140连杆机构
141第一连杆 142第二连杆
151锁紧件 152长形孔
153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显然,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发明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梁连接结构100,该梁连接结构100设置于相邻的第一梁10和第二梁20之间并能够连接第一梁10和第二梁20。通过设置梁连接结构100可以减小伸缩缝G对车轮的冲击。第一梁10在第一方向D1上与第二梁20间隔开。可以理解,第一方向D1为与第一梁10和第二梁2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第一梁10和第二梁20可以是轨道梁、桥梁等任何交通环境下使用的结构梁。第一梁10和第二梁 20可以由板状、工字型、T型等任何形状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一梁10 和第二梁20可以是钢板、工字型钢、T型钢等任何合适的结构梁。图中示意性的示出了第一梁10和第二梁20为偏心工字型钢。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梁连接结构100。
梁连接结构100包括用于与第一梁10连接的第一结构件110、用于与第二梁20连接的第二结构件120和可动件130。第一结构件110设置于第一梁10的第二梁20所在侧。第二结构件120设置于第二梁20的第一梁 10所在侧。进一步说,第一结构件110和第二结构件120设置于第一梁10 和第二梁20之间。第一结构件110在第一方向D1上与第二结构件120间隔开,参见图3和图4,两者之间形成伸缩缝G。可动件130能够设置于第一结构件110和第二结构件120之间,由此,可动件130能够位于伸缩缝G的上方,并覆盖该伸缩缝G。
可动件130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二方向D2上可动地设置。可动件130能够在第一梁10和第二梁20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产生伸缩形变时在第一方向D1上双向移动。可动件130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最大补进位置和最大补退位置。图3示意性的示出了可动件130位于最大补进位置。当可动件130位于最大补进位置时,伸缩缝G的宽度W具有最小设计值a,作为一个示例,此时第一斜缝g1的宽度w1可以为伸缩缝G宽度的一半,即a/2,第二斜缝g2的宽度w2也可以为伸缩缝G宽度的一半,即a/2。可以理解,第一方向D1可以称为纵向,第二方向D2可以称为横向。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结构件110可以具有第一结构斜面111和第一结构基面112。第一结构基面112低于第一结构斜面111。第二结构件 120可以具有第二结构斜面121和第二结构基面122。第二结构基面122 低于第二结构斜面121。第一结构斜面111与第二结构斜面121在第二方向D2上朝向相同。可动件130可以具有彼此背向的第一可动斜面131和第二可动斜面132。第一可动斜面131与第二可动斜面132在第二方向D2 上朝向相同。可动件130能够位于第一结构斜面111和第二结构斜面121 之间并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结构基面112和第二结构基面122抵接。
以此实施方式,可动件130可以形成位于伸缩缝G上方的平的承载面,车轮从该承载面上平稳地驶过,这减小了伸缩缝G对车轮的冲击,可以延长车轮甚至整个车辆的使用寿命,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可动件130在纵向上与第一梁10和第二梁20的相对位置几乎不变,这使得即便第一梁10 和第二梁20之间产生较大的伸缩位移量,可动件130也能够通过在横向上的移动,保证其两侧的梁自由伸缩。
第一结构斜面111与第一可动斜面131朝向彼此且两者间隔开以形成第一斜缝g1。作为示例,第一结构斜面111可以平行于第一可动斜面131,由此形成的第一斜缝g1的宽度相同。第二结构斜面121与第二可动斜面132朝向彼此且两者间隔开以形成第二斜缝g2。作为示例,第二结构斜面 121可以平行于第二可动斜面132,由此形成的第二斜缝g2的宽度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可动件130的两侧形成有斜缝,可以减小车轮驶过梁结构的悬空长度,并且可动件130两侧的梁可以形变至使得斜缝减小,利用斜缝存在的空间进一步实现更大的伸缩位移量,这使得即便当可动件 130在最大补进位置和最大补退位置时,梁也能够自由伸缩,不会挤压可动件130。这提高了梁结构的自由伸缩能力。
可动件130的下表面是一平面。第一结构基面112与第一结构斜面111 相连,第二结构基面122与第二结构斜面121相连。可动件130的下表面是一平面。第一结构基面112和第二结构基面122也均为一平面。由此,可动件130与第一结构件110和第二结构件120之间为面面接触,而非通过凹凸结构相连,这样能够使可动件130在结构基面上滑动。
可动件130可以构造成镜像对称。可动件130的镜像对称的中心线能够与第二方向D2平行。第一斜缝g1的宽度w1与第二斜缝g2的宽度w2 可以相同。第一斜缝g1与第二斜缝g2可以相对于可动件130在与第二方向D2平行的镜像对称的中心线对称。当然,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一斜缝g1的宽度w1与第二斜缝g2的宽度w2可以不同。第一斜缝g1与第二斜缝g2可以相对于可动件130与第二方向D2平行的镜像对称的中心线不对称。第一斜缝g1和第二斜缝g2的倾斜角度不受梁的长度和伸缩缝G的宽度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作为示例,第一斜缝g1的宽度w1可以为10mm≤w1≤40mm,例如 w1可以为10mm、15mm、20mm、25mm、30mm、35mm、40mm等。第二斜缝g2的宽度w2可以为10mm≤w2≤40mm,例如w2可以为10mm、 15mm、20mm、25mm、30mm、35mm、40mm等。第一斜缝g1和第二斜缝g2的上述宽度范围不仅可以如上所述实现更大的伸缩位移量,而且可以避免对车轮造成冲击,使车轮平稳地驶过。
本实施方式中,梁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杆机构140。连杆机构140能够枢接可动件130与第一结构件110,以及枢接可动件130与第二结构件120。换句话说,可动件130能够通过连杆机构140分别与第一结构件110和第二结构件120枢接。这可以将第一梁10和第二梁20的第一方向D1的移动传递至可动件130,以使可动件130在第二方向D2上移动。当第一梁 10和第二梁20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产生伸缩变形时,与第一梁10连接的第一结构件110、与第二梁20连接的第二结构件120能够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借助于连杆机构140,可以将第一梁10和第二梁20的第一方向D1 的移动转变成可动件130的第二方向D2的移动。由此,可动件130与第一梁10和第二梁20之间的移动传递效果更佳,并且可以保证可动件130 的受力平衡或均匀,使可动件130的移动更自由,提高可动件130在横向上的位移量。
可动件130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窄端部133和宽端部134。第一结构件110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13,第二结构件120设置有第二安装部123。连杆机构140可以枢接宽端部134与第一安装部113,以及枢接宽端部134 与第二安装部123。
图示实施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连杆机构140的一个示例。连杆机构140 可以包括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宽端部134可以凸出于第一结构件110和第二结构件120并且设置有连接柱135。具体地,宽端部134在第一方向D1上第一结构件110和第二结构件120,连接柱135从可动件 130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第一安装部113第二安装部123第一安装部113位于宽端部134所在侧,其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凸出于第一结构基面112。第一安装部113能够通过第一连杆141与连接柱135枢接,具体地,第一安装部113通过诸如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一连杆141的一端枢接,连接柱135 与第一连杆141的另一端枢接并可以通过螺母拧紧。第二安装部123位于宽端部134所在侧,其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凸出于第二结构基面122。第二安装部123能够通过第二连杆142与连接柱135枢接,具体地,第二安装部123通过诸如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二连杆142的一端枢接,连接柱135 与第二连杆142的另一端枢接并可以通过螺母拧紧。
虽然图示实施方式示出了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均设置有一个;然而,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可以均设置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第一连杆141可以依次枢接,两个以上的第二连杆142 也可以依次枢接。
图1和图3示出了宽端部134覆盖连杆机构140、第一安装部113和第二安装部123。
如图5和图6所示,可动件130可以是板状构件。第一连杆141与第二连杆142可以枢接至同一连接柱135,该连接柱135位于可动件130在与第二方向D2平行的镜像对称的中心线上。第一安装部113和第二安装部123可以相对于可动件130的中心线对称。
第一结构件110包括第一承载板114和第一支撑座115。第一支撑座 115位于第一承载板114下方并与其相连。作为示例,第一支撑座115可以通过诸如螺栓等紧固件153与第一承载板114相连。在该示例中,第一承载板114设置有沉孔,紧固件153位于沉孔内不凸出于第一承载板114 的上表面。图示实施方式示出了成排布置的多个沉孔和位于沉孔内的多个紧固件153。第一承载板114具有第一结构斜面111。第一支撑座115可以为板状构件。第一支撑座115的顶表面可以形成为第一结构基面112。
第二结构件120包括第二承载板124和第二支撑座125,第二支撑座 125位于第二承载板124下方并与其相连。作为示例,第二支撑座125可以通过诸如螺栓等紧固件153与第二承载板124相连。在该示例中,第二承载板124设置有沉孔,紧固件153位于沉孔内不凸出于第二承载板124 的上表面。图示实施方式示出了成排布置的多个沉孔和位于沉孔内的多个紧固件153。第二承载板124具有第二结构斜面121。第二支撑座125可以为板状构件。第二支撑座125的顶表面形成为第二结构基面122。
第一结构件110可以包括第一加劲肋116。第一加劲肋116能够连接至第一支撑座115。第二结构件120可以包括第二加劲肋126。第二加劲肋 126能够连接至第二支撑座125。第一加劲肋116和第二加劲肋126能够均沿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垂直的竖向方向D3设置。如图5和图6 所示,可动件130能够设置有在第一方向D1上间隔开的第一连接板136和第二连接板137。第一连接板136在第二方向D2上可动地连接至第一加劲肋116,第二连接板137在第二方向D2上可动地连接至第二加劲肋126。第一连接板136沿第二方向D2布置并且可以平行于第一加劲肋116,第二连接板137沿第二方向D2布置并且可以平行于第二加劲肋126。
第一连接板136和第一加劲肋116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沿第二方向D2 延伸的长形孔152,锁紧件151可动地设于长形孔152内。具体地,对于图示实施方式,第一连接板136和第一加劲肋116均设置有沿第二方向D2 延伸的长形孔152。锁紧件151穿过第一连接板136和第一加劲肋116的长形孔152。该锁紧件151仅具有连接作用不受力,以便锁紧件151沿长形孔152自由移动。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136和第一加劲肋116中的一个可以设置有锁紧件151,第一连接板136和第一加劲肋116 中的另一个可以设置有长形孔152。当可动件130移动时,锁紧件151在长形孔152内发生相对移动。
第二连接板137和第二加劲肋126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沿第二方向D2 延伸的长形孔152,锁紧件151可动地设于长形孔152内。具体地,对于图示实施方式,第二连接板137和第二加劲肋126均设置有沿第二方向D2 延伸的长形孔152。锁紧件151穿过第二连接板137和第二加劲肋126的长形孔152。该锁紧件151仅具有连接作用不受力,以便锁紧件151沿长形孔152自由移动。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板137和第二加劲肋126中的一个可以设置有锁紧件151,第二连接板137和第二加劲肋126 中的另一个可以设置有长形孔152。当可动件130移动时,锁紧件151在长形孔152内发生相对移动。
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锁紧件151为螺栓。通过螺母拧紧锁紧件15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梁结构,该梁结构包括第一梁 10、第二梁20和上述梁连接结构100。第一结构件110可以与第一梁10 构造成分体件,即第一结构件110独立于第一梁10。或者第一结构件110 可以与第一梁10构造成一体件,进一步地,第一承载板114与第一梁10 可以是一体件,第一支撑座115可以在第一梁10的基础上新增加。
第二结构件120与第二梁20构造成分体件,即第二结构件120独立于第二梁20。或者第二结构件120可以与第二梁20构造成一体件,进二步地,第二承载板124与第二梁20可以是一体件,第二支撑座125可以在第二梁20的基础上新增加。
本发明的梁连接结构,适用于大位移量、大跨度的梁结构,应用范围更广;能够有效降低伸缩缝对车轮的冲击,提高行车舒适性,降低乘客的乘车不适感;可以延长车轮乃至整个车辆的使用寿命,减少正常运行的后期维护,降低人工维修成本,节省成本、造价;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2)

1.一种梁连接结构,所述梁连接结构设置于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梁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梁连接的第一结构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梁连接的第二结构件、可动件和连杆机构,所述第一结构件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结构件间隔开,所述可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之间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可动地设置,所述连杆机构枢接所述可动件与所述第一结构件以及枢接所述可动件与所述第二结构件,以将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传递至所述可动件,以使所述可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结构件具有第一结构斜面和第一结构基面,所述第二结构件具有第二结构斜面和第二结构基面,所述可动件具有彼此背向的第一可动斜面和第二可动斜面,所述可动件位于所述第一结构斜面和第二结构斜面之间并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第一结构基面和所述第二结构基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窄端部和宽端部,所述第一结构件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结构件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连杆机构枢接所述宽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枢接所述宽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宽端部凸出于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并且设置有连接柱,所述第一安装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一结构基面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连接柱枢接,所述第二安装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凸出于所述第二结构基面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连接柱枢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件构造成镜像对称,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可动件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镜像对称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于所述可动件的所述中心线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斜面与所述第一可动斜面朝向彼此且两者间隔开以形成第一斜缝,所述第二结构斜面与所述第二可动斜面朝向彼此且两者间隔开以形成第二斜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缝的宽度w1为10mm≤w1≤40mm,所述第二斜缝的宽度w2为10mm≤w2≤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基面为一平面并与所述第一结构斜面相连,所述第二结构基面为一平面并与所述第二结构斜面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结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和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下方并与其相连,所述第一承载板具有所述第一结构斜面,所述第一支撑座的顶表面形成为所述第一结构基面;
所述第二结构件包括第二承载板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下方并与其相连,所述第二承载板具有所述第二结构斜面,所述第二支撑座的顶表面形成为所述第二结构基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包括第一加劲肋,所述第二结构件包括第二加劲肋,所述第一加劲肋和所述第二加劲肋均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竖向方向设置,所述可动件设置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开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可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加劲肋,所述第二连接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可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加劲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加劲肋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长形孔,锁紧件可动地设于所述长形孔内;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加劲肋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长形孔,锁紧件可动地设于所述长形孔内。
11.一种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梁、第二梁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梁连接结构,所述梁连接结构设置于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第一梁构造成分体件或一体件,所述第二结构件与所述第二梁构造成分体件或一体件。
CN202111500264.XA 2021-12-09 2021-12-09 梁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梁结构 Pending CN1162549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0264.XA CN116254917A (zh) 2021-12-09 2021-12-09 梁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0264.XA CN116254917A (zh) 2021-12-09 2021-12-09 梁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54917A true CN116254917A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86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00264.XA Pending CN116254917A (zh) 2021-12-09 2021-12-09 梁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549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539170A (en) Rubber and like material springs
US7392748B2 (en) Floor for an intercommunication bellows between two cars
US7854472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KR970001101B1 (ko) 자동차 좌석 지지대
TWI622546B (zh) 自動走道及自動走道的自動走道板
JPH03121311A (ja) スライド運動のためのころがり軸受
JP2008532842A (ja) 第5車輪スライダー組立品
US4516284A (en) Bridging arrangement for expansion joints in the carriageways of bridges or the like
KR20010066512A (ko) 센터 스페이스 프레임이 적용된 버스용 프레임
CN116254917A (zh) 梁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梁结构
RU2664111C2 (ru) Лонжерон, а также шасси и шасси прицепа, снабженные таким же лонжероном
JP6718673B2 (ja) 無限軌道シャシおよびキャタピラ駆動部を有する作業機械
CN211547311U (zh) 钢丝绳阻尼减震伸缩缝及桥梁
US20040151409A1 (en) Rolling guide apparatus
JP5231944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JPH03112767A (ja) 鉄道車両用ボギー
CN110700090A (zh) 钢丝绳阻尼减震伸缩缝及桥梁
JPH03112766A (ja) 鉄道車両用ボギー
JP6530091B1 (ja) 押出機
JP7397551B1 (ja) 無限軌道装置及び搬送台車
JP2518651B2 (ja) 軌条の伸縮継目
KR20080077351A (ko) 인버티드 톱니 체인
CN216546364U (zh) 一种一体式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
JP3241199U (ja) ケーブルラック
US2370667A (en) Endless track for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