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49215A - 通信系统、第1基站、第2基站及用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第1基站、第2基站及用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49215A
CN116249215A CN202310461770.5A CN202310461770A CN116249215A CN 116249215 A CN116249215 A CN 116249215A CN 202310461770 A CN202310461770 A CN 202310461770A CN 116249215 A CN116249215 A CN 116249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data
information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617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泽正幸
望月满
梅原秀夫
铃木邦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249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492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1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using simulcast no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能简化通信终端装置与多个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时的控制层面数据及用户层面数据中至少一方的处理。在通信系统(20)中,多个基站(21~23)包含作为第1基站(21)(BS#1)的MeNB、以及与MeNB相连接的多个SeNB(SeNB#1、#2)。由核心网络(25)提供的关于与移动终端(UE)(24)之间的通信的信息中、与通信的控制相关的控制层面数据以及与用户相关的用户层面数据中的至少一方经由MeNB即第1基站(21)与UE(24)进行收发。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第1基站、第2基站及用户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7月31日”、申请号为“201780047439.1”、题为“通信系统”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移动终端装置等通信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组织即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中,研究了在无线区间方面被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在包含核心网络以及无线接入网(以下也统称为网络)的系统整体结构方面被称为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的通信方式(例如,非专利文献1~8)。该通信方式也被称为3.9G(3.9代)系统。
作为LTE的接入方式,下行链路方向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上行链路方向使用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另外,与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不同,LTE不包含线路交换,仅为分组通信方式。
使用图1来说明非专利文献1(第5章)所记载的3GPP中的与LTE系统的帧结构有关的决定事项。图1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中,一个无线帧(Radio frame)为10ms。无线帧被分割为10个大小相等的子帧(Subframe)。子帧被分割为两个大小相等的时隙(slot)。每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和第六个子帧包含下行链路同步信号(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同步信号中有第一同步信号(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号):P-SS)和第二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辅同步信号):S-SS)。
非专利文献1(第五章)中记载有3GPP中与LTE系统中的信道结构有关的决定事项。假设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封闭用户组)小区中也使用与non-CSG小区相同的信道结构。
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是从基站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基站”)到移动终端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移动终端”)等通信终端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BCH传输块(transport block)被映射到40ms间隔中的四个子帧。不存在40ms定时的清楚的信令。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CFICH从基站向通信终端通知用于PDCCHs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的数量。PCFICH按每个子帧进行发送。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DCCH对作为后述的传输信道之一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的资源分配(allocation)信息、作为后述的传输信道之一的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的资源分配(allocation)信息、以及与DL-SCH有关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复请求)信息进行通知。PDCCH传送上行链路调度许可(Uplink Scheduling Grant)。PDCCH传送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响应信号即Ack(Acknowledgement:确认)/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不予确认)。PDCCH也被称为L1/L2控制信号。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以及作为传输信道的PCH被映射到PDSCH。
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MCH中映射有作为传输信道的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MCH)。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是从通信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UCCH传送针对下行链路发送的响应信号(responsesignal)即ACK/Nack。PUCCH传送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报告。CQI是表示所接收到的数据的质量、或者通信线路质量的质量信息。PUCCH还传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是从通信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USCH中映射有作为传输信道之一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
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是从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HICH传输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响应信号即Ack/Nack。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是从通信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用信道。PRACH传送随机接入前导(random access preamble)。
下行链路参照信号(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是作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而已知的码元。定义有以下5种下行链路参照信号。小区固有参照信号(Cell-specificReference Signal:CRS)、MBSFN参照信号(MBSFN Reference Signal)、UE固有参照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即数据解调用参照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定位参照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以及信道状态信息参照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作为通信终端的物理层的测定,存在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测定。
对非专利文献1(第5章)所记载的传输信道(Transport channel)进行说明。下行链路传输信道中,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被广播到其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BCH被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BCH)。
对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应用基于HARQ(HybridARQ:混合ARQ)的重发控制。DL-SCH能够对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进行广播。DL-SCH对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进行支持。准静态的资源分配也被称为持久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DL-SCH为了降低通信终端的功耗而对通信终端的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进行支持。DL-SCH被映射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为了能降低通信终端的功耗而对通信终端的DRX进行支持。PCH被要求对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进行广播。PCH被映射到能动态地利用于话务(traffic)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那样的物理资源。
多播信道(Multicast Channel:MCH)用于向基站(小区)的整个覆盖范围进行广播。MCH支持多小区发送中的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服务(MTCH和MCCH)的SFN合成。MCH对准静态的资源分配进行支持。MCH被映射到PMCH。
将基于HARQ(Hybrid ARQ)的重发控制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信道中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UL-SCH支持动态或准静态(Semi-static)的资源分配。UL-SCH被映射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
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被限制为控制信息。RACH存在冲突的风险。RACH被映射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对HARQ进行说明。HARQ是通过组合自动重发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和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来提高传输线路的通信质量的技术。HARQ具有如下优点:即使对于通信质量发生变化的传输线路,也能利用重发使纠错有效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在进行重发时,通过将首发的接收结果和重发的接收结果进行合成,也能进一步提高质量。
对重发的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在接收侧不能对接收数据正确地进行解码时,换言之,在发生了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错误时(CRC=NG),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Nack”。接收到“Nack”的发送侧对数据进行重发。在接收侧能够对接收数据正确地进行解码时,换言之,在未产生CRC错误时(CRC=OK),从接收侧向发送侧发送“Ack”。接收到“Ack”的发送侧对下一个数据进行发送。
对非专利文献1(第6章)所记载的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进行说明。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是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作为逻辑信道的B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广播信道(BCH)、或者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寻呼控制信道(Paging Control Channel:PCCH)是用于发送寻呼信息(PagingInformation)以及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的变更的下行链路信道。PCCH用于网络不知晓通信终端的小区位置的情况。作为逻辑信道的P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寻呼信道(PCH)。
共享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是用于通信终端与基站之间的发送控制信息的信道。CCCH用于通信终端与网络之间不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的情况。在下行链路方向,C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在上行链路方向,C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
多播控制信道(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MCCH)是用于单点对多点的发送的下行链路信道。MCCH用于从网络向通信终端发送一个或若干个MTCH用的MBMS控制信息。MCCH仅用于MBMS接收过程中的通信终端。MCCH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多播信道(MCH)。
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DCCH)是用于以点对点方式发送通信终端与网络间的专用控制信息的信道。DCCH用于通信终端为RRC连接(connection)的情况。DCCH在上行链路中被映射到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在下行链路中被映射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专用话务信道(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DTCH)是用于向专用通信终端发送用户信息的点对点通信的信道。DTCH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都存在。DTCH在上行链路中被映射到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在下行链路中被映射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多播话务信道(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MTCH)是用于从网络向通信终端发送话务数据的下行链路信道。MTCH是仅用于MBMS接收过程中的通信终端的信道。MTCH被映射到多播信道(MCH)。
CGI指小区全球标识(Cell Global Identifier)。ECGI指E-UTRAN小区全球标识(E-UTRAN Cell Global Identifier)。在LTE、后述的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长期演进)以及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导入了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封闭用户组)小区。
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小区是由操作人员确定有使用权的加入者的小区(以下有时称为“特定加入者用小区”)。所确定的加入者被许可接入PLMN(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的一个以上的小区。将许可所确定的加入者接入的一个以上的小区称为“CSG小区(CSG cell(s))”。然而,PLMN存在接入限制。
CSG小区是对固有的CSG标识(CSG identity:CSG ID)进行广播,并利用CSG指示(CSG Indication)对“真”(TRUE)进行广播的PLMN的一部分。预先进行了使用登录并被许可的加入者组的成员利用接入许可信息中的CSG ID接入至CSG小区。
CSG ID由CSG小区或小区来广播。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存在多个CSG ID。并且,为了易于CSG关联成员的访问,由通信终端(UE)来使用CSG ID。
通信终端的位置追踪以由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区域为单位来进行。位置追踪是为了即使在待机状态下也能追踪通信终端的位置,从而呼叫通信终端,换言之,是为了能呼叫通信终端而进行的。将用于该通信终端的位置追踪的区域称为追踪区域。
在3GPP中,研究了被称为Home-NodeB(Home-NB;HNB)、Home-eNodeB(Home-eNB;HeNB)的基站。UTRAN中的HNB、以及E-UTRAN中的HeNB例如是面向家庭、法人、商业用的接入服务的基站。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对HeNB以及HNB进行接入的三种不同的模式。具体而言,公开了开放接入模式(Open access mode)、封闭接入模式(Closed access mode)、以及混合接入模式(Hybrid access mode)。
此外,3GPP中,作为版本10,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的标准制订正不断推进(参照非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4)。LTE-A以LTE的无线区间通信方式为基础,通过向其中增加一些新技术来构成。
在LTE-A系统中,为了支持高达100MHz的更宽的频带宽度(transmissionbandwidths),研究了对两个以上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进行汇集(也称为聚合(aggregation))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关于CA,在非专利文献1中有记载。
在构成CA的情况下,UE具有与网络(Network:NW)唯一的RRC连接(RRCconnection)。在RRC连接中,一个服务小区提供NAS移动信息和安全性输入。将该小区称为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在下行链路中,与PCell对应的载波是下行链路主分量载波(Down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DL PCC)。在上行链路中,与PCell对应的载波是上行链路主分量载波(Up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UL PCC)。
根据UE的能力(能力(capability)),构成辅服务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以与PCell一起形成服务小区的组。在下行链路中,与SCell对应的载波是下行链路辅分量载波(Down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DL SCC)。在上行链路中,与SCell对应的载波是上行链路辅分量载波(Up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UL SCC)。
针对一个UE,构成由一个PCell及一个以上的SCell构成的服务小区的组。
此外,作为LTE-A的新技术,存在支持更宽频带的技术(Wider bandwidthextension:带宽扩展)、以及多地点协调收发(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CoMP)技术等。关于为了在3GPP中实现LTE-A而研究的CoMP,在非专利文献1中有所记载。
移动网络的话务量有增加的趋势,通信速度也不断向高速化发展。若正式开始运用LTE及LTE-A,则可以预见到通信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此外,3GPP中,为了应对将来庞大的话务量,正在研究使用构成小蜂窝小区的小eNB(以下,有时称为“小规模基站装置”)。例如,正在研究如下技术等:即,通过设置多个小eNB,并构成多个小蜂窝小区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实现通信容量的增大。具体而言,存在由UE与两个eNB相连接来进行通信的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简称:DC)等。关于DC,在非专利文献1中有所记载。
有时将进行双连接(DC)的eNB中的一个称为主“eNB(简称:MeNB)”,将另一个称为“辅eNB(简称:SeNB)”。
此外,以对更新换代的移动体通信在2020年以后开始服务为目标的第五代(以下有时记为“5G”)无线接入系统正在研究中。例如,在欧洲,正由METIS这一组织来总结5G的要求事项(参照非专利文献5)。
在5G无线接入系统中,对于LTE系统,举出如下实现进一步低功耗化及装置的低成本化的必要条件:系统容量为1000倍,数据传送速度为100倍,数据处理延迟为十分之一(1/10),通信终端的同时连接数为100倍。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探讨了在宽频带下使用频率来增加数据的传输容量的情况、以及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来提升数据的传输速度的情况。为了实现这些,探讨了使用可进行空间复用的多元件天线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及波束形成等技术。
LTE-A中对MIMO的探讨也在继续进行,作为MIMO的扩张,从版本13起探讨了使用二维天线阵列的FD(Full Dimension:全维)-MIMO。关于FD-MIMO,在非专利文献7中有所记载。
5G无线接入系统从2020年起开始预定的服务的最初就讨论了与LTE混合配置的情况。考虑了如下结构:利用双连接(DC)结构将与LTE系统相对应的基站(以下有时称为“LTE基站”)、以及与5G无线接入系统相对应的基站(以下有时称为“5G基站”)相连接,并将LTE基站设为MeNB,将5G基站设为SeNB。
该结构中,考虑了如下情况:由小区范围较大的LTE基站处理控制层面(C-plane)数据,并由LET基站和5G基站处理用户层面(U-plane)数据。本结构的一个示例在非专利文献8中有所记载。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V13.0.0
非专利文献2:3GPP S1-083461
非专利文献3:3GPP TR 36.814V9.0.0
非专利文献4:3GPP TR 36.912V10.0.0
非专利文献5:“Scenarios,requirements and KPIs for 5G mobile andwireless system”、[online]、平成25(2013)年4月30日、ICT-317669-METIS/D1.1、[平成28年7月15日检索]、Internet<https://www.metis2020.com/documents/deliverables/>
非专利文献6:3GPP TS36.211 V13.0.0
非专利文献7:3GPP TR 36.897V13.0.0
非专利文献8:3GPP R2-16370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考虑了如下DC结构:在导入5G无线接入系统、多个5G基站配置在同一位置的情况下,以LTE基站为MeNB,以5G基站为SeNB。该情况下,需要由LTE基站进行多个5G基站的控制层面(C-plane)数据的处理。
此外,关于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处理,在由MeNB集中PDCP(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分叉承载结构的情况下,也存在以下问题。由于5G基站的数据量较多,因此,在将多个5G基站设为SeNB、并与MeNB即LTE基站相连接的情况下,LTE基站的处理负荷将变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能简化通信终端装置与多个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时的控制层面数据和用户层面数据中的至少一方的处理。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包括:通信终端装置;多个基站装置,该多个基站装置能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以及核心网络,该核心网络将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有关的信息提供给所述多个基站装置,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基站装置包含进行主要的处理的主基站装置、以及与所述主基站装置相连接的多个辅基站装置,由所述核心网络提供的关于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的信息中、与所述通信的控制相关的控制层面数据以及与用户相关的用户层面数据中的至少一方经由所述主基站装置来与所述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收发。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由核心网络提供的关于与通信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的信息中、与通信的控制相关的控制层面数据以及与用户相关的用户层面数据中的至少一方经由主基站装置来与通信终端装置进行收发。由此,能简化通信终端装置与多个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时的控制层面数据及用户层面数据中至少一方的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通过以下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会变得更为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3GPP中所探讨的LTE方式的通信系统200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终端即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202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基站即图2所示的基站203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MME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通信终端(UE)进行的小区搜索到待机动作为止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宏eNB和小eNB混合在一起时的小区结构的概念的图。
图8是示出现有的通信系统10的结构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通信系统20的结构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20中使用的收发波的频率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20中使用的收发波形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示例中使用的收发波的频率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20中的数据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其他示例即通信系统20A中的数据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5是示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中与到开始通信为止的处理有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的通信系统40的结构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通信系统40中的数据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通信系统40中的小区的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9是示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通信系统40中与到开始通信为止的处理有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收发波的频率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收发波的频率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收发波的频率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3是示出与将第2系统用的RRC处理功能从BS#2变更为BS#1的处理有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4是示出与将第2系统用的RRC处理功能从BS#1变更为BS#2的处理有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通信系统60的结构的图。
图26是示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60中与获取广播信息的处理有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7是示出与基于UE的请求来通知广播信息的处理有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8是示出与基于UE的请求来通知广播信息的处理有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
图2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通信系统80的结构的框图。
图3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通信系统的其他示例即通信系统80A的结构的框图。
图3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其他示例即通信系统90的结构的框图。
图32是示出与本发明实施方式4中的通信系统的测定报告处理有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2是表示3GPP中所探讨的LTE方式的通信系统200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对图2进行说明。将无线接入网称为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201。通信终端装置即移动终端装置(以下称为“移动终端(User Equipment:UE)”)202能与基站装置(以下称为“基站(E-UTRAN NodeB:eNB)”)203进行无线通信,利用无线通信进行信号的收发。
此处,“通信终端装置”不仅指可移动的移动电话终端装置等移动终端装置,还包含传感器等不移动的设备。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通信终端装置”简称为“通信终端”。
若针对移动终端202的控制协议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以及用户层面例如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接入控制)、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在基站203终止,则E-UTRAN由一个或多个基站203构成。
移动终端202与基站203之间的控制协议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进行广播(Broadcast)、寻呼(paging)、RRC连接管理(RRC connection management)等。作为RRC中的基站203与移动终端202的状态有RRC_IDLE和RRC CONNECTED。
在RRC_IDLE时进行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选择、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的广播、寻呼(paging)、小区重选(cell re-selection)、移动性等。在RRC_CONNECTED时,移动终端具有RRC连接(connection),能与网络进行数据的收发。此外,在RRC_CONNECTED时,还进行切换(Handover:HO)、相邻小区(Neighbour cell)的测定(measurement)等。
基站203被分类成eNB207和Home-eNB206。通信系统200具备包含有多个eNB207的eNB组203-1、以及包含有多个Home-eNB206的Home-eNB组203-2。并且,将由作为核心网络的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分组核心)和作为无线接入网的E-UTRAN201构成的系统称为EPS(Evolved Packet System:演进分组系统)。有时将作为核心网络的EPC和作为无线接入网的E-UTRAN201统称为“网络”。
eNB207通过S1接口与包含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或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或MME和S-GW在内的MME/S-GW部(以下有时称为“MME部”)204相连接,并在eNB207与MME部204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通信。对于一个eNB207,可以连接有多个MME部204。eNB207之间通过X2接口相连接,在eNB207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通信。
Home-eNB206通过S1接口与MME部204相连接,并在Home-eNB206和MME部204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通信。一个MME部204与多个Home-eNB206相连接。或者,Home-eNB206经由HeNBGW(Home-eNB GateWay:Home-eNB网关)205与MME部204相连接。Home-eNB206和HeNBGW205通过S1接口相连接,HeNBGW205和MME部204经由S1接口相连接。
一个或多个Home-eNB206与一个HeNBGW205相连接,通过S1接口进行信息的通信。HeNBGW205与一个或多个MME部204相连接,通过S1接口进行信息的通信。
MME部204和HeNBGW205为上位装置,具体而言是上位节点,控制作为基站的eNB207及Home-eNB206与移动终端(UE)202之间的连接。MME部204构成作为核心网络的EPC。基站203和HeNBGW205构成E-UTRAN201。
并且,在3GPP中对以下所示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支持Home-eNB206之间的X2接口。即,Home-eNB206之间通过X2接口相连接,在Home-eNB206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通信。从MME部204来看,HeNBGW205可视为Home-eNB206。从Home-eNB206来看,HeNBGW205可视为MME部204。
无论是Home-eNB206经由HeNBGW205与MME部204相连接的情况,还是直接与MME部204相连接的情况,Home-eNB206与MME部204之间的接口均同样为S1接口。
基站203可以构成一个小区,也可以构成多个小区。各小区具有预定的范围来作为能与移动终端202进行通信的范围即覆盖范围,并在覆盖范围内与移动终端202进行无线通信。在一个基站203构成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各个小区构成为能与移动终端202进行通信。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终端即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202的结构的框图。对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202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首先,来自协议处理部301的控制数据、以及来自应用部302的用户数据被保存到发送数据缓冲部303。发送数据缓冲部303中所保存的数据被传送给编码器部304,来实施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直接从发送数据缓冲部303输出至调制部305的数据。由编码部304实施编码处理后的数据在调制部305中进行调制处理。调制后的数据被转换为基带信号,然后输出至频率转换部306,被转换为无线发送频率。之后,发送信号从天线307被发送至基站203。
此外,如下所示那样执行移动终端202的接收处理。由天线307接收来自基站203的无线信号。接收信号通过频率转换部306从无线接收频率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在解调部308中进行解调处理。解调后的数据被传送至解码部309,来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解码后的数据中,控制数据被传送到协议处理部301,用户数据被传送到应用部302。移动终端202的一系列处理由控制部310来控制。由此,虽然在图3中进行了省略,但控制部310与各部301~309相连接。
图4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基站即图2所示的基站203的结构的框图。对图4所示的基站203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EPC通信部401进行基站203与EPC(MME部204等)、HeNBGW205等之间的数据收发。其它基站通信部402进行与其它基站之间的数据收发。EPC通信部401及其它基站通信部402分别与协议处理部403进行信息的交换。来自协议处理部403的控制数据、以及来自EPC通信部401和其它基站通信部402的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被保存到发送数据缓冲部404。
发送数据缓冲部404中所保存的数据被传送给编码器部405,来实施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不实施编码处理而直接从发送数据缓冲部404输出至调制部406的数据。编码后的数据在调制部406中进行调制处理。调制后的数据被转换为基带信号,然后输出至频率转换部407,被转换为无线发送频率。之后,利用天线408,将发送信号发送至一个或者多个移动终端202。
此外,如下所示那样执行基站203的接收处理。由天线408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202的无线信号。接收信号通过频率转换部407从无线接收频率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在解调部409中进行解调处理。解调后的数据被传送至解码部410,来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解码后的数据中,控制数据被传送到协议处理部403、或者EPC通信部401、其它基站通信部402,用户数据被传送到EPC通信部401和其它基站通信部402。基站203的一系列处理由控制部411来控制。由此,虽然在图4中进行了省略,但控制部411与各部401~410相连接。
图5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MME的结构的框图。图5中,示出上述图2所示的MME部204中所包含的MME204a的结构。PDN GW通信部501进行MME204a和PDN GW之间的数据收发。基站通信部502进行MME204a与基站203之间的经由S1接口的数据收发。在从PDN GW接收到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PDN GW通信部501经由用户层面通信部503被传送到基站通信部502,并被发送至一个或多个基站203。在从基站203接收到的数据是用户数据的情况下,用户数据从基站通信部502经由用户层面通信部503被传送到PDN GW通信部501,并被发送至PDN GW。
在从PDN GW接收到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PDN GW通信部501被传送到控制层面控制部505。在从基站203接收到的数据是控制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数据从基站通信部502被传送到控制层面控制部505。
HeNBGW通信部504设置在存在HeNBGW205的情况下,根据信息种类来进行MME204a与HeNBGW205之间的经由接口(IF)的数据收发。从HeNBGW通信部504接收到的控制数据从HeNBGW通信部504被传送到控制层面控制部505。控制层面控制部505中的处理结果经由PDNGW通信部501被发送到PDN GW。此外,经控制层面控制部505处理后的结果经由基站通信部502并通过S1接口被发送到一个或多个基站203,或经由HeNBGW通信部504被发送到一个或多个HeNBGW205。
控制层面控制部505中包含有NAS安全部505-1、SAE承载控制部505-2、空闲状态(Idle State)移动管理部505-3等,并进行针对控制层面的所有处理。NAS安全部505-1提供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阶层)消息的安全性等。SAE承载控制部505-2进行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系统架构演进)的承载的管理等。空闲状态移动管理部505-3进行待机状态(空闲状态(Idle State);LTE-IDLE状态、或仅称为空闲)的移动管理、待机状态时的寻呼信号的生成及控制、覆盖范围下的一个或者多个移动终端202的跟踪区域的追加、删除、更新、检索、跟踪区域列表管理等。
MME204a对一个或多个基站203进行寻呼信号的分配。此外,MME204a进行待机状态(Idle State)的移动控制(Mobility control)。MME204a在移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时及处于活动状态(Active State)时进行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列表的管理。MME204a通过向属于UE所登记(registered:注册)的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的小区发送寻呼消息,从而开始进行寻呼协议。与MME204a相连的Home-eNB206的CSG的管理、CSG ID的管理、以及白名单管理可以由空闲状态移动管理部505-3来进行。
接着,示出通信系统中的小区搜索方法的一个示例。图6是示出LTE方式的通信系统中通信终端(UE)进行的从小区搜索到待机动作为止的概要的流程图。若通信终端开始小区搜索,则在步骤ST601中,利用从周边的基站发送的第一同步信号(P-SS)和第二同步信号(S-SS),来取得时隙定时、帧定时的同步。
将P-SS和S-SS统称为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同步信号(SS)中分配有与分配给每个小区的PCI一一对应的同步码。考虑将PCI的数量设为504个。利用该504个PCI来取得同步,并对取得同步的小区的PCI进行检测(确定)。
接着在步骤ST602中,对取得同步的小区检测从基站发送给每个小区的参照信号(参考信号:RS)即小区固有参照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并对RS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进行测定。参照信号(RS)使用与PCI一一对应的编码。能利用该编码取得相关性从而与其它小区分离。通过根据步骤ST601中确定出的PCI导出该小区的RS用编码,从而能检测RS,并测定RS的接收功率。
接着在步骤ST603中,从到步骤ST602为止检测出的一个以上的小区中选择RS的接收质量最好的小区,例如选择RS的接收功率最高的小区、即最佳小区。
接着在步骤ST604中,接收最佳小区的PBCH,获得广播信息即BCCH。PBCH上的BCCH中映射有包含小区结构信息的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因此,通过接收PBCH并获得BCCH,从而能获得MIB。作为MIB的信息,例如有DL(下行链路)系统带宽(也称为发送带宽设定(transmission bandwidth configuration:dl-bandwidth))、发送天线数、SFN(System Frame Number:系统帧号)等。
接着在步骤ST605中,基于MIB的小区结构信息接收该小区的DL-SCH,并获取广播信息BCCH中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1。SIB1中包含与接入该小区有关的信息、与小区选择有关的信息、其它SIB(SIBk;k≥2的整数)的调度信息。此外,SIB1中还包含跟踪区域码(Tracking Area Code:TAC)。
接着在步骤ST606中,通信终端将步骤ST605中接收到的SIB1的TAC与通信终端已保有的跟踪区域列表内的跟踪区域标识(Tracking Area Identity:TAI)的TAC部分进行比较。跟踪区域列表也被称为TAI列表(TAI list)。TAI是用于识别跟踪区域的识别信息,由MCC(Mobile Country Code:移动国家码)、MNC(Mobile Network Code:移动网络码)、以及TAC(Tracking Area Code:跟踪区域码)构成。MCC是国家码。MNC是网络码。TAC是跟踪区域的码编号。
若步骤S606中比较得到的结果是步骤ST605中接收到的TAC与跟踪区域列表内所包含的TAC相同,则通信终端在该小区进入待机动作。进行比较,若步骤ST605中接收到的TAC未包含在跟踪区域列表内,则通信终端通过该小区,并向包含有MME等的核心网络(CoreNetwork,EPC)请求变更跟踪区域,以进行TAU(Tracking Area Update:跟踪区域更新)。
构成核心网络的装置(以下有时称为核心网络侧装置)基于TAU请求信号和从通信终端发送来的该通信终端的识别编号(UE-ID等),进行跟踪区域列表的更新。核心网络侧装置将更新后的跟踪区域列表发送给通信终端。通信终端基于接收到的跟踪区域列表来重写(更新)通信终端所保有的TAC列表。此后,通信终端在该小区进入待机动作。
由于智能手机及平板型终端装置的普及,利用蜂窝系统无线通信进行的话务量爆发式增长,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均存在无线资源的不足的担忧。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对小区的小型化、推进空间分离进行了研究。
在现有的小区结构中,由eNB构成的小区具有较广范围的覆盖范围。以往,以利用由多个eNB构成的多个小区的较广范围的覆盖范围来覆盖某个区域的方式构成小区。
在使小区小型化的情况下,与由现有的eNB构成的小区的覆盖范围相比,由eNB构成的小区具有范围较狭窄的覆盖范围。因而,与现有技术相同,为了覆盖某个区域,相比现有的eNB,需要大量的小区小型化后的eNB。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利用以往的eNB构成的小区那样,将覆盖范围比较大的小区称为“宏蜂窝小区”,将构成宏蜂窝小区的eNB称为“宏eNB”。此外,如进行了小区小型化后的小区那样,将覆盖范围比较小的小区称为“小蜂窝小区”,将构成小蜂窝小区的eNB称为“小eNB”。
宏eNB例如可以是非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广域基站(Wide Area Base Station)”。
小eNB例如可以是低功率节点、本地节点、及热点等。此外,小eNB可以是构成微微蜂窝小区(pico cell)的微微eNB、构成毫微微蜂窝小区(femto cell)的毫微微eNB、HeNB、RRH(Remote Radio Head:射频拉远头)、RRU(Remote Radio Unit:射频拉远单元)、RRE(Remote Radio Equipment:远程无线电设备)或RN(Relay Node:中继节点)。此外,小eNB也可以是非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局域基站(Local Area Base Station)”或“家庭基站(HomeBase Station)”。
图7是示出宏eNB和小eNB混合在一起时的小区结构的概念的图。由宏eNB构成的宏蜂窝小区具有范围比较大的覆盖范围701。由小eNB构成的小蜂窝小区具有与宏eNB(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相比范围较小的覆盖范围702。
在多个eNB混合在一起的情况下,由某个eNB构成的小区的覆盖范围有可能会包含在由其他eNB构成的小区的覆盖范围内。图7所示的小区的结构中,如参照标号“704”或“705”所示那样,由小eNB构成的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有时包含在由宏eNB构成的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内。
此外,如参照标号“705”所示那样,也存在多个、例如2个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包含在一个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内的情况。移动终端(UE)703例如包含在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内,经由小蜂窝小区进行通信。
另外,在图7所示的小区的结构中,如参照标号“706”所示那样,将产生下述情况,即:由宏eNB构成的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和由小eNB构成的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复杂地发生重复。
此外,如参照标号“707”所示那样,还将产生下述情况,即:由宏eNB构成的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和由小eNB构成的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不发生重复。
并且,如参照标号“708”所示那样,还将产生下述情况,即:由多个小eNB构成的多个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2构成在由一个宏eNB构成的一个宏蜂窝小区的覆盖范围701内。
在以2018年~2020年商用化为目标的将来的无线接入方式即第五代(5G)中,考虑了与LTE-A系统相对应的LTE基站、以及与5G系统相对应的5G基站混合配置的架构。
LTE-A中,利用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简称:DC)的结构,将2个基站设为MeNB(Master eNB:主eNB)与SeNB(Secondary eNB:辅eNB)的主从关系。MeNB相当于主基站装置,SeNB相当于辅基站装置。可以考虑控制层面(C-plane)数据仅由MeNB来处理,而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由MeNB和SeNB来处理。
图8是示出现有的通信系统10的结构的图。MeNB即第1基站11(以下有时称为“BS#1”)通过S1接口与核心网络15相连接,并通过Xn接口与SeNB即第2基站12(以下有时称为“BS#2”)相连接。独立于其他基站而设置的第3基站13(以下有时称为“BS#3”)通过S1接口与核心网络15相连接。
5G中,除了LTE-A,还连接有所使用的频率不同的多个基站。此外,各基站的数据量也较多。
因此,考虑将MeNB11设为LTE-A的结构。其理由为LTE-A能覆盖较广的小区半径。具体而言,LTE-A中,所使用的频率较低,此外,因已有的基站而已配置的基站较多,因此俯视时能在较广的范围内覆盖小区。
作为SeNB12,分配5G无线方式的基站。此时,同时配置所使用的频率为6GHz以下的低SHF(Super High Frequency:超高频)的基站(以下有时称为“低SHF基站”)、以及所使用的频率为超过6GHz的高SHF的基站(以下有时称为“高SHF基站”)的可能性较高。
该情况下,在DC结构中,对于MeNB11,只能分配1台SeNB12、例如低SHF基站。另一台基站、例如高SHF基站只能作为与其他基站相独立的独立(Standalone)基站13来进行配置。即,无法采用对1台MeNB11连接多个SeNB12的结构。
因此,即使处于在移动终端(以下有时称为“UE”)14一侧能与3台以上的基站同时进行通信的状态,也无法将控制层面(C-plane)信息的通信路径集中于1个,需要进行使得在UE14一侧不产生多个控制层面(C-plane)信息的不匹配那样的控制。
此外,在连接了多个SeNB12的情况下,控制层面(C-plane)信息也会集中于1台MeNB11,MeNB11的处理能力有可能成为网络的瓶颈。
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如下结构:相当于MeNB的1台基站能对作为SeNB而连接的多个基站执行控制层面(C-plane)数据的处理。此外,关于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处理,也同样地设为相当于MeNB的1台基站能执行处理的结构。
即,本实施方式中,由核心网络提供的关于与UE之间的通信的信息中、与通信的控制相关的控制层面(C-plane)数据经由相当于MeNB的1台基站来与UE进行收发。由此,可简化能与多个基站同时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的控制层面(C-plane)数据的处理。
图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通信系统20的结构的图。通信系统20构成为包括第1基站21(以下有时称为“BS#1”)、第2基站22(以下有时称为“BS#2”)、第3基站23(以下有时称为“BS#3”)、以及移动终端(UE)24。BS#1被设置为MeNB。BS#2被设置为第1SeNB(以下有时称为“SeNB#1”)。BS#3被设置为第2SeNB(以下有时称为“SeNB#2”)。
MeNB相当于主基站装置。主基站装置进行主要的处理。主要的处理例如为双连接(DC)中的集中处理。第1SeNB和第2SeNB相当于辅基站装置。第1SeNB和第2SeNB分别与MeNB相连接。
1台UE24与3台基站21~23、即BS#1、BS#2及BS#3同时通信。考虑以下情况:3台基站中,例如,BS#1为LTE-A基站,BS#2为5G基站,BS#3为5G基站。在BS#1与BS#2之间、以及BS#1与BS#3之间分别设有可直接通信的接口,这里设有Xn接口。
UE24与BS#1进行控制层面(C-plane)数据的通信。此外,UE24分别与BS#1、BS#2及BS#3进行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通信。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20中使用的收发波的频率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10中,横轴表示频率f。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0所示,被设置为MeNB的第1基站21、被设置为SeNB#1的第2基站22、以及被设置为SeNB#2的第3基站23分别使用不同频带的收发波。
图1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20中使用的收发波形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示例中使用的收发波形的频率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1和图12中,示出各基站22~23和UE24对收发的天线应用阵列天线的情况。该情况下,如图11所示,使用具有指向性的射束形状的收发波形31~35。由此,可提高空间分离性。
因此,如图12所示,可在同一频带中同时分配多个基站。图12所示的示例中,MeNB和2个SeNB使用不同频带的收发波,但SeNB#1和SeNB#2使用同一频带的收发波。
图1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20中的数据流的一个示例的图。如图13所示,用户层面(U-plane)数据例如通过各基站、即第1基站21(以下有时称为“BS#1”)、第2基站(以下有时称为“BS#2”)及第3基站(以下有时称为“BS#3”)与上位装置(NextGeneration Core Network:下一代核心网络)即核心网络装置25之间的通信来进行收发,并且通过各基站与UE24之间的通信来进行收发。
用户层面(U-plane)数据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1个基站、例如BS#1与上位装置即核心网络装置25之间的通信来进行收发,并且可以通过BS#1与UE24之间的通信、以及经由BS#2或BS#3的BS#1与UE24之间的通信来进行收发。
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层面(C-plane)数据仅通过BS#1与UE24之间的通信来进行收发。BS#1与UE24之间的通信可以是BS#1与UE24之间的直接通信,可以是经由其他基站、例如BS#3或BS#4的通信。
图1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其他示例即通信系统20A中的数据流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4所示的通信系统20A包含与图13所示的通信系统20相同的结构,因此,对相同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共通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控制层面(C-plane)数据通过相当于MME的核心网络装置25与BS#1之间的通信来进行收发。
控制层面(C-plane)数据也可以通过BS#1与UE24之间的通信来进行收发。此外,如图14所示,在BS#1与UE24之间的通信的基础上,控制层面(C-plane)数据还可以通过经由BS#2和BS#3的无线资源的与UE24之间的通信来进行收发。
图15是示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中与到开始通信为止的处理有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5中,示出了从BS#1与UE的Connected状态起追加BS#2和BS#3的流程。
在步骤ST11中,BS#1、BS#2、BS#3及UE处于Connected状态。
在步骤ST12中,BS#1将资源分配请求通知给BS#2。在步骤ST13中,BS#2将请求响应通知给BS#1。
在步骤ST14中,BS#1将BS#2的追加请求通知给UE。在步骤ST15中,UE将追加请求响应通知给BS#1。UE测定所指定的BS#2的同步信号。
在步骤ST16中,UE与BS#2的下行链路(DL)取得同步。
在步骤ST17中,BS#2将信道控制、例如PDCCH通知给UE。
在步骤ST18中,UE基于PDCCH所指定的下行链路信号的资源分配状态,开始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导通。
在步骤ST19中,BS#1将资源分配请求通知给BS#3。在步骤ST20中,BS#3将请求响应通知给BS#1。
在步骤ST21中,BS#1将BS#3的追加请求通知给UE。在步骤ST22中,UE将追加请求响应通知给BS#1。UE测定所指定的BS#3的同步信号。
在步骤ST23中,UE与BS#3的下行链路(DL)取得同步。
在步骤ST24中,BS#3将信道控制、例如PDCCH通知给UE。
在步骤ST25中,UE基于PDCCH所指定的下行链路信号的资源分配状态,开始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导通。
关于基站的删除,也将BS#1的删除指示发送给UE来执行。
对应于5G标准的UE和基站中,可以对收发的天线应用阵列天线。该情况下,通过使用具有指向性的射束形状的收发波形,从而能提高空间分离性。因此,也可以如图13所示那样在同一频带中同时分配多个基站。
在对射束进行处理的情况下,有时也对图15的步骤ST14中的BS#2的追加请求信号、以及步骤ST21中的BS#3的追加请求信号追加使用哪个射束的选择信息、例如射束ID。该情况下,能选择接收PDCCH的射束,无需将PDCCH信息发送给全部射束,能高效地使用信道资源。
或者,也可以对PDCCH追加射束的选择信息。该情况下,关于射束控制,BS#1无需进行考虑,因此,在BS#1与多个基站相连接的情况下,BS#1的资源分配处理得以减轻,作为系统能实现处理负荷的分散,即使BS#1是现有的LTE-A基站等处理能力有限的装置也能进行处理,而不会成为瓶颈。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核心网络提供的关于与UE之间的通信的信息中,控制层面(C-plane)数据经由MeNB与UE进行收发。由此,能简化UE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时的控制层面(C-plane)数据的处理。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由核心网络向MeNB提供控制层面(C-plane)数据。由核心网络提供的控制层面(C-plane)数据通过MeNB提供给UE,并且经由多个SeNB提供给UE。由此,可简化能与多个基站同时进行通信的UE的控制层面(C-plane)数据的处理。
实施方式1变形例1.
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具有使控制层面(C-plane)数据的处理的一部分分散于MeNB以外的基站、例如后述的BS#2的结构。图1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的通信系统40的结构的图。通信系统40构成为包括第1基站41(以下有时称为“BS#1”)、第2基站42(以下有时称为“BS#2”)、第3基站43(以下有时称为“BS#3”)、第4基站44(以下有时称为“BS#4”)、以及移动终端(UE)45和核心网络46。
本变形例中,示出了BS#1为LTE-A用的基站、BS#2、BS#3及BS#4为5G用的基站的情况。5G标准用的RRC消息的特征在于由BS#2汇总并进行收发。
BS#1与BS#2通过基站间接口、具体而言为Xn接口来进行连接。此外,BS#2与BS#3、以及BS#2与BS#4通过基站间接口、具体而言为Xn接口来进行连接。BS#1与核心网络46通过S1接口来进行连接。
BS#1对BS#1用的RRC消息、以及用于追加BS#2的控制层面(C-plane)信息进行处理。
另一方面,BS#2对BS#2、BS#3以及BS#4用的控制层面(C-plane)信息进行处理。UE45与BS#1及BS#2进行控制层面(C-plane)信息的收发。
通过采用图16所示那样的结构,从而无需对BS#1进行5G等新系统用的RRC消息对应,即使在连接了5G等新系统的系统结构中,也能简化新系统的导入。
图1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通信系统40中的数据流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7中,示出了RRC处理功能的配置示例。BS#1例如是LTE-A的第1无线系统(以下有时称为“第1系统”)。BS#2、BS#3及BS#4例如是5G的第2无线系统(以下有时称为“第2系统”)。
BS#1具有第1系统用RRC处理的功能。BS#2具有第2系统用RRC处理的功能。第1系统用的RRC消息可以在BS#1与UE之间进行收发,也可以经由BS#2的无线资源来与UE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BS#2具有第2系统用RRC处理的功能。第2系统用的RRC消息可以在BS#2与UE之间进行收发,也可以经由BS#3和BS#4的无线资源来与UE进行通信。第2系统用控制层面(C-plane)信息通过核心网络46与BS#2之间的通信来进行收发。核心网络46与BS#2之间的通信可以是核心网络46与BS#2之间的直接通信,也可以是经由BS#1的通信。
通过将RRC处理功能分配给每个无线系统,从而能维持每个无线系统的独立性,因此,即使在导入了新的系统时,也能将对其他无线系统造成的影响抑制为最小。
此外,在无线系统间像双连接那样使多个基站相关联地连接,由此能改善UE的连接性,并且能顺畅地进行小区的追加和删除。这里,“UE的连接性”是指进行UE与基站之间的连接的容易度。
图1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通信系统40中的小区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图。例如,如图18所示,BS#1构成例如小区半径为500m的宏蜂窝小区51,BS#2构成例如小区半径为200m的宏蜂窝小区52,BS#3和BS#4构成例如小区半径为50m的小蜂窝小区53、54,在该情况下,BS#1与UE之间的连接可在较广范围内维持。
图18所示的示例中,BS#1的小区51内存在作为其他第2基站42A的BS#2’。BS#2’例如与BS#2同样地,构成小区半径为200m的宏蜂窝小区52A。BS#2’的小区52A内存在作为第5基站45的BS#5。BS#5例如与BS#3和BS#4同样地,构成例如小区半径为50m的小蜂窝小区55。
BS#1的小区51内存在多个基站42、42A、43~45,因此,对于所有的基站42、42A、43~45处理实施方式1所示的多个基站用的控制层面(C-plane)数据将导致BS#1的处理负荷变大。
因此,本变形例中,使BS#2执行BS#2的控制层面(C-plane)数据的处理、以及BS#2的小区52的下属基站即BS#3和BS#4的控制层面(C-plane)数据的处理。由此,能减轻BS#1的处理的负荷。此外,优选也使BS#2’执行BS#2’的控制层面(C-plane)数据的处理、以及BS#2’的小区52A的下属基站即BS#5的控制层面(C-plane)数据的处理。由此,能进一步减轻BS#1的处理的负荷。
图19是示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通信系统40中与到开始通信为止的处理有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9中,示出了用于确立与多个基站的连接的流程例。图19中,示出了从BS#1与UE的Connected状态起追加BS#2、BS#3及BS#4的流程。
在步骤ST31中,BS#1与UE处于Connected状态。
在步骤ST32中,BS#1将资源分配请求通知给BS#2。在步骤ST33中,BS#2将请求响应通知给BS#1。
在步骤ST34中,BS#1将BS#2的追加请求通知给UE。在步骤ST35中,UE将追加请求响应通知给BS#1。UE测定所指定的BS#2的同步信号。
在步骤ST36中,UE与BS#2的下行链路(DL)取得同步。
在步骤ST37中,BS#2将信道控制、例如PDCCH通知给UE。
在步骤ST38中,UE基于PDCCH所指定的下行链路信号的资源分配状态,开始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导通。
在步骤ST39中,BS#2将资源分配请求通知给BS#3。在步骤ST40中,BS#3将请求响应通知给BS#2。
在步骤ST41中,BS#2将BS#3的追加请求通知给UE。
在步骤ST42中,UE将追加请求响应通知给BS#2。UE测定所指定的BS#3的同步信号。
在步骤ST43中,UE与BS#3的下行链路(DL)取得同步。
在步骤ST44中,BS#3将信道控制、例如PDCCH通知给UE。
在步骤ST45中,UE基于PDCCH所指定的下行链路信号的资源分配状态,开始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导通。
在步骤ST46中,BS#2将资源分配请求通知给BS#4。在步骤ST47中,BS#4将请求响应通知给BS#2。
在步骤ST48中,BS#2将BS#4的追加请求通知给UE。
在步骤ST49中,UE将追加请求响应通知给BS#2。UE测定所指定的BS#3的同步信号。
在步骤ST50中,UE与BS#4的下行链路(DL)取得同步。
在步骤ST51中,BS#4将信道控制、例如PDCCH通知给UE。
在步骤ST52中,UE基于PDCCH所指定的下行链路信号的资源分配状态,开始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导通。
关于基站的删除,也与基站的追加同样地,根据从BS#1向UE发出的指示来进行BS#2的删除。此外,BS#3和BS#4的删除也根据BS#2的指示来进行。
在BS#3和BS#4的连接过程中删除BS#2的情况下,可以设为如下流程:在发出从BS#2中删除BS#3和BS#4的基站的删除指示后,再删除BS#2。此外,也可以根据来自BS#1的删除BS#2的指示,同时删除BS#3和BS#4。
在追加上述BS#2时,使向UE进行通知的BS#2的追加请求指示中包含使BS#2对于第2系统的RRC处理功能有效的消息。此外,使从BS#1向BS#2发出的资源分配请求指示中包含使RRC处理功能有效的消息。在无效的情况下,BS#2不使第2系统的RRC处理功能有效,而是起到与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BS#2相同的作用。
根据以上的本变形例,执行图19所示的流程。具体而言,针对SeNB即BS#2、BS#3、BS#4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处理如图19所示,由BS#2、BS#3、BS#4中的一个、例如BS#2来进行。由此,能减轻BS#1的控制层面(C-plane)数据的处理负荷。因此,能缩短基站的追加处理等流程处理的时间,因而能抑制处理的延迟。
实施方式1变形例2.
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示出在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结构中,在BS#2中存在多个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的情况下,通过所选择的CC来对RRC消息进行通信的示例。本变形例的通信系统与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通信系统40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结构的图示以及共通的说明。
图20~图2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收发波的频率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20~图22中,横轴表示频率f。图20中示出BS#1中使用的收发波的频率。图21中示出BS#2中使用的收发波的频率。图22中示出BS#3及BS#4中使用的收发波的频率。
如图20所示,BS#1使用1种收发波来对第1系统用RRC消息进行收发。BS#1所使用的收发波的带宽BW1例如为20MHz。
如图21所示,BS#2处理2个CC。因此,本变形例中,可以通过CC#0或CC#1中的任一个来发送RRC消息。由此,UE能在不进行所有CC的调制处理及解调处理的情况下得到所需的RRC信息。
图21所示的BS#2所使用的收发波的带宽BW2例如为100MHz。本变形例中,在BS#2所使用的2个CC中,使用CC#0来对第2系统用RRC消息进行收发。
此外,本变形例中,将未分配RRC的BS#2的CC#1设为进行与其他BS#3和BS#4相同的处理。由此,能简化用户层面(U-plane)资源的管理。
图22所示的BS#3所使用的收发波的带宽BW3例如为100MHz。在由BS#3对第2系统用RRC消息进行收发的情况下,被映射到CC#0至CC#7中的任一个或多个CC中。仅通过CC的一部分来处理RRC,由此能简化未映射RRC的CC的用户层面(U-plane)资源的管理。
实施方式1变形例3.
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结构相组合而得的方法。实施方式1中,由BS#1执行第2系统用的RRC处理功能。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由BS#2执行第2系统用的RRC处理功能。
图23是示出与将第2系统用的RRC处理功能从BS#2变更为BS#1的处理有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在步骤ST61中,在BS#2与UE之间进行第2系统用RRC通信。
在步骤ST62中,BS#1将第2系统用RRC处理的释放指示通知给BS#2。
在步骤ST63中,BS#2将可进行应对的响应通知给BS#1。
在步骤ST64中,BS#1将第2系统用RRC处理的变更指示通知给UE。第2系统用RRC处理的变更指示是第2系统用RRC处理从BS#2变更为BS#1的指示。作为具体指示内容的一个示例,有对第2系统用的RRC消息进行处理的无线资源的变更、以及消息格式的变更等。
在步骤ST65中,在BS#1与UE之间进行第2系统用RRC通信。
图24是示出与将第2系统用的RRC处理功能从BS#1变更为BS#2的处理有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在步骤ST71中,在BS#1与UE之间进行第2系统用RRC通信。
在步骤ST72中,BS#1将第2系统用RRC处理的追加指示通知给BS#2。
在步骤ST73中,BS#2将可进行应对的响应通知给BS#1。
在步骤ST74中,BS#1将第2系统用的RRC处理的变更指示通知给UE。第2系统用的RRC处理的变更指示是第2系统用RRC处理从BS#1变更为BS#2的指示。作为具体指示内容的一个示例,有对第2系统用的RRC消息进行处理的无线资源的变更、以及消息格式的变更等。
在步骤ST75中,在BS#2与UE之间进行第2系统用RRC通信。
如上所述,通过设为能对进行RRC处理的基站和无线资源进行变更,从而能根据UE的通信状态及UE的对应功能、基站的负荷状态、连接终端数等,使RRC处理的负荷分散。
此外,在根据UE侧的通信状态而要求延迟较少的高速通信的状况下,也能通过使用BS#2来抑制延迟,并执行第2系统用的RRC处理。
另一方面,设为在UE侧无需顾忌延迟等、力图实现使RRC消息的数量减少等节电那样的使用方法的情况下,将第1系统用RRC处理和第2系统用RRC处理汇集于一处,并从BS#1对RRC消息进行收发也是有效的。
实施方式2﹒
5G中,有可能会加入射束控制的概念。此外,基站的配置间隔变窄。由此,1个小区内的基站数有时会增加。此外,有时各种类型的基站混合在一起进行配置。例如,URLLC(Ultra-Reliability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低延时通信)基站、或频率不同的多个基站有时混合在一起进行配置。若产生这种情况,则要进行广播的、与基站相关的信息将增加。若由1台宏基站对其进行发送,则存在宏基站的处理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方式中,将广播信息分为基本信息和附加信息。然后,采用如下结构:基本信息由小区半径较大的BS#1来发送,附加信息由设置在BS#1的小区内、小区半径比BS#1要小或与BS#1相同的BS#2来发送。
由此,减少了从1个基站发送出的广播信息的量,能使负荷分散。此外,由各基站将广播信息的内容限定为所需的信息,从而减少所发送的信息的信息量,其结果是能减少广播信息在所有无线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因此,能实现系统的高效化。
图2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通信系统60的结构的图。通信系统60构成为包括第1基站61(以下有时称为“BS#1”)、第2基站62(以下有时称为“BS#2”)、第3基站63(以下有时称为“BS#3”)、第4基站64(以下有时称为“BS#4”)、以及移动终端(UE)65。
BS#1构成例如小区半径为500m的宏蜂窝小区71。BS#2构成例如小区半径为200m的宏蜂窝小区72。BS#3及BS#4构成例如小区半径为50m的小蜂窝小区73、74。
例如,在构成为各基站61~64独立于其他基站、并作为独立(Standalone)的基站而设置的情况下,从各基站61~64发送广播信息BrI#1~BrI#3。图25中,为了避免附图交错而导致理解变得困难的情况,省略了从第4基站64发送的广播信息的记载,但实际上也从第4基站64发送广播信息。
然而,本实施方式中,以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所示的BS#1的小区的下属中多个基站与UE65相连接的结构为前提。本结构中,也能从BS#1发送所有基站的设定信息来作为广播信息BrI#1,但为了高效地发送广播信息,从BS#1仅仅发送BS#1的设定信息及BS#2的初始连接所需的信息来作为广播信息BrI#1。BS#2用的广播信息中、BS#2的初始连接所需的信息以外的广播信息、以及BS#3和BS#4用的广播信息由BS#2来发送。
由此,本实施方式中,各SeNB用的广播信息、即BS#2用、BS#3用及BS#4用的广播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由多个SeNB中的1个、具体而言为BS#2来通知给UE。
通过该结构,BS#1无需发送小区下属的所有基站用的广播信息,能减少BS#1的广播信息BrI#1的数据量。由此,能减少广播信息BrI#1在BS#1的无线资源中所占的比例。此外,能缩短BS#1的广播信息BrI#1的发送周期,由此能缩短UE对BS#1进行初始连接所花费的时间。
各SeNB用的广播信息可以如后述的图26所示那样从BS#2直接通知给UE,也可以如后述的图27和图28所示那样从BS#2经由其他基站来通知给UE。
作为BS#2的初始连接所需的信息,例如可举出LTE-A中所使用的广播信息的SIB1(Cell access and cell reselection related info,scheduling info list:单元访问和单元重选相关信息,调度信息列表)、SIB2(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 that iscommon for all UEs:对所有UE的公共无线资源配置)等。此外,考虑在5G用基站中也附加与收发射束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成为附加信息。附加信息相当于上述BS#2的初始连接所需的信息以外的广播信息。
图26是示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60中与获取广播信息的处理有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6中示出与UE获取BS#1、BS#2、BS#3、BS#4用的广播信息的处理有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
在步骤ST81中,BS#1将BS#1用广播信息通知给UE。UE从由BS#1通知而来的广播信息中读取BS#1用的控制信息。
在步骤ST82中,在BS#1与UE之间进行通信。
在步骤ST83中,BS#1将BS#2用广播信息的基本信息通知给UE。UE在需要对BS#2进行连接的情况下,从BS#1的广播信息中读取BS#2用广播信息的基本信息,得到用于接入BS#2的信息。
在步骤ST84中,BS#2将BS#2用广播信息的附加信息通知给UE。UE从BS#2的广播信息中读取BS#2的附加信息。
在步骤ST85中,在BS#2与UE之间进行通信。
在步骤ST86中,BS#2将BS#3用广播信息及BS#4用广播信息通知给UE。在UE需要对BS#3或BS#4进行连接的情况下,从由BS#2通知的广播信息中读取BS#3用的控制信息或BS#4用的控制信息。
在步骤ST87中,在BS#3与UE之间进行通信。在步骤ST88中,在BS#4与UE之间进行通信。
图27是示出与基于UE的请求来通知广播信息的处理有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7中,示出了BS#2与UE的广播信息请求相对应的示例。
在步骤ST91中,BS#1将BS#1用广播信息通知给UE。
在步骤ST92中,在BS#1与UE之间进行通信。
在步骤ST93中,BS#1将BS#2用广播信息的基本信息通知给UE。
在步骤ST94中,BS#2将BS#2用广播信息的附加信息通知给UE。
在步骤ST95中,在BS#2与UE之间进行通信。
在步骤ST96中,UE将BS#3用的广播信息请求通知给BS#2。
在步骤ST97中,BS#2将用于通知广播信息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通知给UE。
在步骤ST98中,BS#2通过相应的无线资源将BS#3用的广播信息通知给UE。
在步骤ST99中,在BS#3与UE之间进行通信。
通过进行图27所示的处理,从而能减少广播信息的无线资源占有率。特别地,在5G中,存在因射束控制等而导致的基站设定信息的增加、以及因对mMTC(massive MachineType Connection:海量机器类通信)和URLLC(Ultra-Reliability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超可靠低延时通信)等各种场景进行对应而导致基站设定信息的增加。因此,通过广播仅发送初始连接所需的信息,并将其他信息单独发送给UE,从而能提高效率。
图28是示出与基于UE的请求来通知广播信息的处理有关的流程的其他示例的图。图28中,示出了使用其他基站而非接收到请求的基站的无线资源来通知UE所请求的广播信息的方法。
在步骤ST101中,BS#1与UE处于通信状态。
在步骤ST102中,BS#2与UE处于通信状态。
在步骤ST103中,BS#3与UE处于通信状态。
在步骤ST104中,UE将BS#4用广播信息请求通知给BS#2。
在步骤ST105中,BS#2将广播信息通知资源确保请求通知给BS#3。具体而言,BS#2使用BS#3的无线资源来通知广播信息。BS#2向BS#3发出广播信息的大小及使用无线资源信息等的指示。
在步骤ST106中,在BS#3能确保无线资源的情况下,将所能确保的无线信息通知给BS#2。
在步骤ST107中,BS#2将相应的广播信息的分配信息通知给UE。
在步骤ST108中,BS#3将BS#4用的广播信息通知给UE。
5G中,还考虑如下结构:使用阵列天线,以收发的天线波形来形成射束,从而提高天线的指向性。通过该结构,能进行空间复用。通过将能进行空间复用的射束资源应用于广播信息,从而能进一步减少广播信息在无线资源中所占的比例。
此外,优选采用如下结构:接收来自UE的广播信息请求的基站、以及发送来自UE的广播信息请求的基站能够自由选择。由此,能进一步有效活用无线资源。
在需要高可靠性的通信中,从多个基站发送同一广播信息作为使数据的可靠性提高的方法也是有效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那样,优选决定以CC(ComponentCarrier:分量载波)单位发送广播信息的无线资源。由此,能活用空闲的无线资源,因而能改善频率利用效率。
实施方式3﹒
关于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处理,直到LTE-A为止的双连接的分叉承载(SplitBearer)结构中,对如下结构进行标准化:将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功能配置于MeNB(Master eNB:主eNB),并由SeNB(Secondary eNB:辅eNB)进行RLC的较下位层的处理。
该结构中,PDCP的加密等集中于1个部位,因此可以实现处理的简化。另一方面,5G中,考虑实施方式1那样的多个基站与1个UE进行通信的结构。该情况下,无法将双连接结构应用于3台以上的多个基站,因此,第3台之后需要采用与其他基站相独立的结构。因此,存在无法实现PDCP等处理的简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针对实施方式1的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处理方法,在BS#2及BS#3的RLC以下的层中处理从BS#1的PDCP中分割出的数据。
图2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通信系统80的结构的框图。通信系统80构成为包括第1基站81(以下有时称为“BS#1”)、第2基站82(以下有时称为“BS#2”)、第3基站83(以下有时称为“BS#3”)、UE84以及上位装置85。BS#1包括PDCP处理部、RLC处理部、MAC处理部以及PHY处理部。BS#2和BS#3包括RLC处理部、MAC处理部以及PHY处理部。UE84包括:对应于BS#1的PDCP处理部、RLC处理部、MAC处理部和PHY处理部;对应于BS#2的RLC处理部、MAC处理部和PHY处理部;以及对应于BS#3的RLC处理部、MAC处理部和PHY处理部。上位装置85包含核心网络装置及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简称:SGW)。
BS#1和BS#2、以及BS#1和BS#3成为相当于双连接的选项3C的结构(分叉承载)。
BS#1从上位装置85接收用户层面(U-plane)数据。通过BS#1的PDCP处理部所进行的PDCP处理,来进行ROHC(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报头压缩)和加密处理。
赋予了PDCP SN(Sequence Number:序号)后,对数据进行分割并发送至BS#1的RLC处理部、BS#2的RLC处理部、BS#3的RLC处理部。
在各基站中执行了RLC处理、MAC处理及PHY处理之后,向UE84进行发送。UE84分别执行与各基站相对应的PHY处理、MAC处理及RLC处理,之后集中于1个PDCP。关于上行链路数据,将经历与上述相反的步骤。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即使是UE与多个基站相连接的系统,也能简化UE的PDCP加密等处理。
图3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通信系统的其他示例即通信系统80A的结构的框图。图30所示的通信系统80A包含与图29所示的通信系统80相同的结构,因此,对相同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共通的说明。
通信系统80A构成为具备第2基站82A来代替图29所示的第2基站82。第2基站82A在图29的第2基站82的结构上还具备数据分割处理部(也称为“SPLIT处理部”)。
如图30所示,通过对BS#2设置数据分割处理部,从而还存在从BS#2向BS#3传输来自BS#1的PDCP数据的结构。该结构的情况下,BS#1对应于仅与BS#2之间的连接相对应的用户层面(U-plane)接口即可,在不变更LTE的双连接的选项3C的规格的情况下就能进行对应。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核心网络提供的关于与UE之间的通信的信息中,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经由相当于MeNB的1台基站BS#1与UE进行收发。具体而言,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由核心网络提供给MeNB,由MeNB提供给UE,并且经由多个SeNB而提供给UE。由此,能简化UE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时的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处理。
图3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其他示例即通信系统90的结构的框图。通信系统90构成为包括第1基站91(以下有时称为“BS#1”)、第2基站92(以下有时称为“BS#2”)、第3基站93(以下有时称为“BS#3”)、第4基站94(以下有时称为“BS#4”)、UE95、第1核心网络96以及第2核心网络97。第1核心网络96是LTE-A用的核心网络。第2核心网络97是5G用的核心网络。
BS#1及BS#2包括PDCP处理部、RLC处理部、MAC处理部以及PHY处理部。BS#3和BS#4包括RLC处理部、MAC处理部以及PHY处理部。UE95包括:对应于BS#1的PDCP处理部、RLC处理部、MAC处理部和PHY处理部;对应于BS#2的PDCP处理部、RLC处理部、MAC处理部和PHY处理部;对应于BS#3的RLC处理部、MAC处理部和PHY处理部;以及对应于BS#4的RLC处理部、MAC处理部和PHY处理部。
图31中,作为针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处理方法,示出如下结构:例如LTE-A的BS#1与LTE用的核心网络(Core Network)相连接,例如5G的BS#2与5G用核心网络相连接,例如5G的BS#3和BS#4对由BS#2的PDCP处理部分割后的用户层面(U-plane)数据进行处理。
是BS#1为LTE-A用基站、BS#2、BS#3及BS#4为5G用基站的情况的结构的一个示例。
PDCP处理部的功能在LTE-A用与5G用中有可能不同。此外,即使在PDCP处理部在LTE-A用与5G用中具有相同功能的情况下,5G用的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数据量与LTE用的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数据量相比有可能为数十倍,现有的LTE-A的基站的PDCP处理部的性能有可能成为瓶颈。该情况下,5G用的PDCP处理需要由5G的基站来执行。
图31所示的示例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了如下结构:利用BS#2来执行5G系统的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PDCP处理,并向其下属的BS#3、BS#4的RLC处理部发送用户层面(U-plane)数据。
BS#1与LTE-A用的核心网络即第1核心网络96相连接。BS#1利用BS#1内的PDCP处理部、RLC处理部、MAC处理部、PHY处理部对从第1核心网络96接收到的用户层面(U-plane)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发送至UE95。
BS#2与5G用的核心网络(Next Generation Core Network:下一代核心网络)即第2核心网络97相连接。BS#2利用BS#2内的PDCP处理部对从第2核心网络97接收到的用户层面(U-plane)数据执行PDCP的ROHC、加密、赋予SN(Sequence Number:序号)等处理。
将进行了PDCP处理后的数据分割并发送至BS#2内的RLC处理部、BS#3的RLC处理部以及BS#4的RLC处理部。在各基站的RLC处理部、MAC处理部、PHY处理部中进行了处理之后发送至UE95。
UE95分别执行对应于各基站的PHY处理、MAC处理、RLC处理,之后,集中于LTE-A用PDCP和5G用PDCP这2个。
通过该结构,能实现PDCP处理的简化,而与LTE-A基站的处理能力无关。此外,即使在BS#1和BS#2的连接接口利用了被称为“Non Ideal Network:非理想网络”的无法保证数据处理的延迟规定的网络的情况下,也能毫无问题地对5G的数据进行收发。
如上所述,图31所示的示例中,针对SeNB、即作为第2系统的BS#2、BS#3、BS#4的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经由BS#2、BS#3、BS#4中的1个、例如BS#2与UE进行收发。
具体而言,第2系统的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由核心网络提供给代表的SeNB(BS#2),由代表的SeNB提供给UE,并且经由同一系统的多个SeNB来提供给UE。
由此,即使在利用了无法在不同的通信系统间保证数据处理的延迟规定的网络的情况下,也能简化UE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时的用户层面(U-plane)数据的处理。
实施方式4﹒
现有的双连接结构中,UE将各基站的测定结果作为测定报告(MeasurementReport)通知给MeNB。
与此相对地,像上述实施方式1那样,在由多个基站构成通信系统的情况下,若仅对BS#1通知测定报告,则处理有可能集中于BS#1。
特别地,在5G系统中,有时会使用具有指向性的阵列天线来使收发信号具备射束特性,因此,与射束控制相关的测定信息等有时会增加。因此,与以往相比,需要进行多次测定(Measurement)处理。
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结构中,在BS#2与UE的通信确立前,将用于与BS#2相连接的测定结果报告给BS#1。
在BS#2与UE的通信确立之后,将针对BS#1的测定报告通知给BS#1,将针对BS#2、BS#3及BS#4的测定报告通知给BS#2。
图32是示出与本发明实施方式4中的通信系统的测定报告处理有关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在UE与BS#1成为CONNECTED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T111中,UE将与BS#1和BS#2有关的测定信息作为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通知给BS#1。
在步骤ST112中,为了判断是否能与UE进行通信,BS#1基于与BS#2有关的测定信息,将基站的追加请求(Addition Request)通知给BS#2。具体而言,BS#1将BS#2的追加请求通知给BS#2。
在步骤ST113中,BS#2在能追加基站的情况下,作为正常响应,将追加请求响应(Addition Request Acknowledge)(以下有时称为“追加请求Ack”)通知给BS#1。
在步骤ST114中,BS#1将RRC连接再设定(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作为基站的追加请求通知给UE。具体而言,BS#1将BS#2的追加请求通知给UE。步骤ST114的RRC连接再设定消息中可以包含指示向BS#2通知BS#2及BS#3、4的测定报告的信息。
在步骤ST115中,UE在与BS#2之间的通信确立完成后,作为追加完成通知,将RRC连接再设定完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通知给BS#1。
在步骤ST116中,UE在与BS#2之间的通信确立后,将与BS#1有关的测定信息作为针对BS#1的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通知给BS#1。
在步骤ST117中,UE将与BS#2、BS#3及BS#4有关的测定信息作为针对BS#2的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通知给BS#2。
在步骤ST118中,为了判断BS#3是否能与UE进行通信,BS#2基于与BS#3有关的测定信息,将基站的追加请求(Addition Request)通知给BS#3。具体而言,BS#2将BS#3的追加请求通知给BS#3。
在步骤ST119中,BS#3在能追加基站的情况下,作为正常响应,将追加请求Ack通知给BS#2。
在步骤ST120中,BS#2将RRC连接再设定(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作为基站的追加请求通知给UE。具体而言,BS#2将BS#3的追加请求通知给UE。
在步骤ST121中,UE在与BS#3之间的通信确立完成后,作为追加完成通知,将RRC连接再设定完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通知给BS#2。
在步骤ST122中,BS#2将与BS#2、BS#3及BS#4有关的测定信息作为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通知给UE。
在步骤ST123中,为了判断BS#4是否能与UE进行通信,BS#2基于与BS#4有关的测定信息,将基站的追加请求(Addition Request)通知给BS#4。具体而言,BS#2将BS#4的追加请求通知给BS#3。
在步骤ST124中,BS#4在能追加基站的情况下,作为正常响应,将追加请求Ack通知给BS#2。
在步骤ST125中,BS#2将RRC连接再设定(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作为基站的追加请求通知给UE。具体而言,BS#2将BS#4的追加请求通知给UE。
在步骤ST126中,UE在与BS#4之间的通信确立完成后,作为追加完成通知,将RRC连接再设定完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通知给BS#2。
在步骤ST127中,UE在与BS#4之间的通信确立后,将与BS#1有关的测定信息作为针对BS#1的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通知给BS#1。
在步骤ST128中,UE将与BS#2、BS#3及BS#4有关的测定信息作为针对BS#2的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通知给BS#2。
通过上述处理,即使在例如LTE-A的BS#1与例如5G的BS#2、BS#3及BS#4中无线系统不同的情况下,也能按每个无线系统来处理测定信息。因此,能在不影响其他无线系统的测定信息的大小等的情况下构筑系统。
此外,可以使得UE能选择对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进行通知的基站。例如,可以使用BS#3和BS#4的无线资源,来通知BS#2、BS#3及BS#4用的测定报告(MeasurementReport)。
本结构中,作为设定测定报告对象的方法,存在使用RRC消息的方法。通过使用该方法,即使在射束控制等中测定信息增加了的情况下,也能利用空闲无线资源来通知测定报告。
在删除了与测定报告的通知对象的基站之间的通信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上述RRC消息来变更测定报告的通知对象,也可以返回到通知对象的变更前。
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仅是本发明的例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将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自由组合。此外,能适当变更或省略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任意构成要素。
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上述说明仅是所有方面中的示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未举例示出的无数变形例可解释为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设想到的。
标号说明
20通信系统、21第1基站(MeNB)、22第2基站(SeNB#1)、23第3基站(SeNB#2)、24移动终端(UE)、25核心网络。

Claims (4)

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用户装置;以及
多个基站,该多个基站分别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基站包含与第1核心网络相连接的第1基站、以及与第2核心网络相连接的第2基站。
2.一种第1基站,该第2基站是通信系统中的第2基站,所述通信系统包括:
用户装置;以及
多个基站,该多个基站分别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第1基站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基站包含与第1核心网络相连接的第1基站、以及与第2核心网络相连接的第2基站。
3.一种第2基站,该第2基站是通信系统中的第2基站,所述通信系统包括:
用户装置;以及
多个基站,该多个基站分别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第2基站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基站包含与第1核心网络相连接的第1基站、以及与第2核心网络相连接的第2基站。
4.一种用户装置,该用户装置是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所述通信系统包括:
用户装置;以及
多个基站,该多个基站分别与所述用户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用户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基站包含与第1核心网络相连接的第1基站、以及与第2核心网络相连接的第2基站。
CN202310461770.5A 2016-08-05 2017-07-31 通信系统、第1基站、第2基站及用户装置 Pending CN1162492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4272 2016-08-05
JP2016154272 2016-08-05
CN201780047439.1A CN109565810A (zh) 2016-08-05 2017-07-31 通信系统
PCT/JP2017/027597 WO2018025789A1 (ja) 2016-08-05 2017-07-31 通信システム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7439.1A Division CN109565810A (zh) 2016-08-05 2017-07-31 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49215A true CN116249215A (zh) 2023-06-09

Family

ID=61073692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61763.5A Pending CN116234037A (zh) 2016-08-05 2017-07-31 通信系统、辅基站及用户装置
CN202310456549.0A Pending CN116249213A (zh) 2016-08-05 2017-07-31 通信系统、第1基站、第2基站及用户装置
CN202310458543.7A Pending CN116249214A (zh) 2016-08-05 2017-07-31 通信系统、辅基站及用户装置
CN202310461770.5A Pending CN116249215A (zh) 2016-08-05 2017-07-31 通信系统、第1基站、第2基站及用户装置
CN201780047439.1A Pending CN109565810A (zh) 2016-08-05 2017-07-31 通信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61763.5A Pending CN116234037A (zh) 2016-08-05 2017-07-31 通信系统、辅基站及用户装置
CN202310456549.0A Pending CN116249213A (zh) 2016-08-05 2017-07-31 通信系统、第1基站、第2基站及用户装置
CN202310458543.7A Pending CN116249214A (zh) 2016-08-05 2017-07-31 通信系统、辅基站及用户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7439.1A Pending CN109565810A (zh) 2016-08-05 2017-07-31 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4) US10827462B2 (zh)
EP (2) EP4277403A1 (zh)
JP (3) JPWO2018025789A1 (zh)
CN (5) CN116234037A (zh)
WO (1) WO20180257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0859A1 (en) * 2016-08-11 2018-0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r paging a user equipment
KR102458658B1 (ko) * 2016-08-11 2022-10-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사용자 장치를 제어 또는 페이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7033037B2 (ja) * 2018-09-18 2022-03-09 Kddi株式会社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11224081B2 (en) 2018-12-05 2022-01-11 Google Llc Disengaged-mode active coordination set management
WO2020186097A1 (en) 2019-03-12 2020-09-17 Google Llc User-equipment coordination set beam sweeping
US10893572B2 (en) 2019-05-22 2021-01-12 Google Llc User-equipment-coordination set for disengaged mode
US20220312299A1 (en) * 2019-09-04 2022-09-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WO2021054963A1 (en) 2019-09-19 2021-03-25 Google Llc Enhanced beam searching for active coordination se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3762A (en) * 1970-12-21 1972-05-16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089455A (ja) * 1994-06-22 1996-01-12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JP4810313B2 (ja) * 2006-05-29 2011-11-09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088091B2 (ja) * 2007-10-29 2012-12-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5282491B2 (ja) * 2008-09-02 2013-09-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EP2180744A1 (en) * 2008-10-24 2010-04-28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enabling a mobile terminal to access to a wireless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673104B2 (ja) * 2008-12-26 2015-02-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WO2010125853A1 (ja) * 2009-04-28 2010-11-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141831B2 (ja) * 2009-12-18 2013-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周波数変更方法
EP2395790B1 (en) * 2010-06-10 2013-07-31 Alcatel Lucent A wireless network and a method of handover of a call connection
KR101723133B1 (ko) * 2010-08-13 2017-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간섭 피해 단말 보호 및 펨토 기지국간 간섭을 제어하기 위한 펨토 기지국 자원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9936490B2 (en) * 2010-09-03 2018-04-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ow transmission power cell base station, macrocell base station, wireless terminal, and load distribution method
WO2012063934A1 (ja) * 2010-11-12 2012-05-1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管理装置、及びそれらに関する方法
EP2705692B1 (en) * 2011-05-04 2017-03-2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athloss-based access node wake-up control
GB2493154A (en) * 2011-07-25 2013-01-30 Nec Corp Communicating control channel reference signal patterns in the control region of a sub-frame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033601B2 (ja) * 2012-08-07 2016-11-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干渉低減方法、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925764B1 (ko) * 2012-08-23 2018-12-0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 스케줄러들을 이용한 동작
US11356216B2 (en) * 2013-01-10 2022-06-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NZ709755A (en) * 2013-01-30 2016-10-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ecurity key generat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US9160515B2 (en) * 2013-04-04 2015-10-13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handover enhancement using scaled time-to-trigger and time-of-stay
KR102083322B1 (ko) * 2013-08-22 2020-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립 사용자 단말기에 대한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통신 기반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JP6382499B2 (ja) * 2013-10-31 2018-08-2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900844B2 (en) * 2014-01-13 2018-0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transmissions for dual connectivity
EP3101992A4 (en) 2014-01-31 2017-10-18 Kyocer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GB2522665A (en) * 2014-01-31 2015-08-05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5177424A (ja) * 2014-03-17 2015-10-05 株式会社Kddi研究所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298329B2 (ja) * 2014-03-20 2018-03-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5170655A1 (ja) * 2014-05-07 2015-11-1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ユーザ端末
WO2016047904A1 (en) * 2014-09-25 2016-03-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handling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or senb related bearer release at a user equipment in a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MX368402B (es) * 2015-01-13 2019-09-27 Nec Corp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KR102405403B1 (ko) * 2015-08-11 2022-06-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17086845A1 (en) * 2015-11-18 2017-05-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 wireless device,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changing master node for the wireless device
WO2017177223A1 (en) * 2016-04-08 2017-10-12 Altiostar Networks, Inc. Dual connectivity
US10367677B2 (en) * 2016-05-13 2019-07-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772144B2 (en) * 2016-06-28 2020-09-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Switching of flow separation for new radio in dual connectiv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025789A1 (ja) 2019-05-30
US11343798B2 (en) 2022-05-24
WO2018025789A1 (ja) 2018-02-08
JP2023065641A (ja) 2023-05-12
EP4277403A1 (en) 2023-11-15
CN116249213A (zh) 2023-06-09
EP3496482A1 (en) 2019-06-12
JP2022028863A (ja) 2022-02-16
CN116234037A (zh) 2023-06-06
JP7241850B2 (ja) 2023-03-17
US10827462B2 (en) 2020-11-03
US20230300796A1 (en) 2023-09-21
CN109565810A (zh) 2019-04-02
US20190268878A1 (en) 2019-08-29
EP3496482A4 (en) 2020-03-25
CN116249214A (zh) 2023-06-09
US20210007077A1 (en) 2021-01-07
US20220248371A1 (en) 2022-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4185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WO2018124259A1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15996363A (zh) 通信系统
JP6769811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WO2020022389A1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通信端末
CN113613296A (zh) 通信系统
CN113412637A (zh)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及基站
CN115486134A (zh)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及基站
CN112673684A (zh)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及基站
WO2018011776A1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606131A1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6472747A (zh) 通信系统及通信终端
WO2020110825A1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JP7434628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WO2023054394A1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17716733A (zh) 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