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3503B - 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介质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介质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3503B
CN116233503B CN202310108569.9A CN202310108569A CN116233503B CN 116233503 B CN116233503 B CN 116233503B CN 202310108569 A CN202310108569 A CN 202310108569A CN 116233503 B CN116233503 B CN 1162335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s
video
data
data set
pack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085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33503A (zh
Inventor
李邹政
邓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1085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335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3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3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33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3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62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distribution scheduling, e.g. sending additional data at off-peak times, updating software modules, calculating the carousel transmission frequency, delaying a video stream transmission, generating play-lists
    • H04N21/26208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distribution scheduling, e.g. sending additional data at off-peak times, updating software modules, calculating the carousel transmission frequency, delaying a video stream transmission, generating play-lists the scheduling operation being performed under constra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7Control signaling between network components and server or cli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e.g.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the video stream, by dropping packets, protecting content from unauthorised alteration within the network, monitoring of network load, bridging between two different networks, e.g. between IP and wireless
    • H04N21/64746Control signals issued by the network directed to the server or the client
    • H04N21/64761Control signals issued by the network directed to the server or the client directed to the server
    • H04N21/64776Control signals issued by the network directed to the server or the client directed to the server for requesting retransmission, e.g. of data packets lost or corrupted during transmission from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7Control signaling between network components and server or cli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e.g.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the video stream, by dropping packets, protecting content from unauthorised alteration within the network, monitoring of network load, bridging between two different networks, e.g. between IP and wireless
    • H04N21/64784Data processing by the network
    • H04N21/64792Controll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content stream, e.g. by dropping pack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描述一种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介质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发送端对视频数据中的视频帧进行分包处理以获取多个视频数据包,基于多个视频数据包获得初始数据集,初始数据集的结构为二维结构,视频数据包的大小与二维结构的大小相关;发送端基于初始数据集获取多种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多种类别包括针对初始数据集中行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一类别、针对初始数据集中的列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二类别、针对初始数据集中的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三类别和针对初始数据集中的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四类别,接收端对接收数据集进行前向纠错。由此,能够满足高可靠实时视频传输需求。

Description

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介质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视频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介质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如直播、短视频及视频会议等领域需要网络提供高可靠实时视频传输服务。完成上述需求则需要使用前向纠错(FEC)技术。前向纠错可以恢复丢包,减少重传,为数据传输的实时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目前部分主流的视频传输协议基于二维FEC方案,采用异或(XOR)编码,由两个一维FEC组成,每行每列各增加一个用于校验的冗余数据包,即校验包。在视频传输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丢包,则可以根据校验包尝试恢复丢失的数据包,减少数据重传的请求,达到减少延迟的目的。
然而,现有二维FEC方案适用于丢包数量较少的情况。如果数据包丢失超过一定数量,会形成丢包死锁,不能恢复数据,从而导致解码失败,需要重传视频数据,造成延迟增大。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高可靠实时视频传输需求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介质及相关设备。
为此,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应用于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传输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发送端对视频数据中的视频帧进行分包处理以获取多个视频数据包,基于所述多个视频数据包获得初始数据集,所述初始数据集的结构为二维结构,所述视频数据包的大小与所述二维结构的大小相关;所述发送端基于所述初始数据集获取多种类别的冗余数据包,所述多种类别包括针对所述初始数据集中行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一类别、针对所述初始数据集中的列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二类别、针对所述初始数据集中的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三类别和针对所述初始数据集中的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四类别,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多种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增加至所述初始数据集以获取发送数据集并设置所述发送数据集中的数据包的数据编号,其中,所述第一类别的冗余数据包、所述第三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和所述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位于所述发送数据集中最后三列,所述第二类别的冗余数据包位于所述发送数据集中最后一行,所述发送端通过传输信道按行依次发送所述发送数据集中的数据包;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传输信道接收所述发送数据集中的数据包并基于所述数据编号将接收的数据包存储至接收数据集,所述接收数据集与所述发送数据集的数据结构相同;并且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接收数据集进行前向纠错并基于所述前向纠错后的所述接收数据集获取所述视频数据中的视频帧,其中,在所述前向纠错中,验证所述接收数据集中的行、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异常数据包是否满足恢复条件,若满足所述恢复条件则根据相应的冗余数据包进行恢复处理。
在本公开中,增加了两类校验方向不同于行与列方向的冗余数据包,使得接收端能够使用多种冗余数据包对已接收的视频数据进行验证和修复,进而减少解码失败需要重传视频数据的情况。并且,增加的两种数据包所验证的方向互相垂直,对视频数据包的覆盖更全面。综上,本公开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能够应对的丢包情况更为广泛,并能减少延迟,满足高可靠实时视频传输需求。
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的斜率为1,所述第二方向的斜率为-1。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使两个方向形成正交,还能够令初始数据集中的每一个视频数据包都能够通过第三类别或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进行校验,进而能更全面地校验数据包。
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中,可选地,在计算所述第三类别的冗余数据包中,若当前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的数量等于所述初始数据集的列数,则基于当前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确定当前第一方向对应的冗余数据包。否则基于当前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和与当前第一方向不同的互补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确定当前第一方向对应的冗余数据包。其中,互补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和当前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的数量之和等于所述初始数据集的列数且所述互补第一方向与当前第一方向不存在处于同一行的视频数据包。在计算所述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中,若当前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的数量等于所述初始数据集的列数,则基于当前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确定当前第二方向对应的冗余数据包。否则基于当前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和与当前第二方向不同的互补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确定当前第二方向对应的冗余数据包。其中,互补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和当前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的数量之和等于所述初始数据集的列数且所述互补第二方向与当前第二方向不存在处于同一行的视频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每个第三类别和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所校验的视频数据包数量相同。同时,每个第三类别和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都不会校验处于同一行的视频数据包,因而能够避免因同一行多个视频数据包丢包造成无法恢复的情况。
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中,可选地,所述异常数据包包括丢失数据包和错误数据包。所述接收端基于相应的冗余数据包对所述接收数据集中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以识别所述错误数据包。并基于所述数据编号识别所述丢失数据包。所述校验是异或校验。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基于数据编号对异常数据包进行快速定位,同时利用异或校验能够简化校验过程并与当前常见的前向纠错方案兼容。
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中,可选地,所述接收端基于已接收的数据包中的所述异常数据包建立至少一个校验组。每个所述校验组与一个校验方向对应且包括所述异常数据包、相应的所述冗余数据包和正常视频数据包。基于每个所述校验组分别建立方程式以获得校验方程组,所述方程式中的未知量表示异常数据包。若所述校验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的秩等于所述未知量的数量,则所述接收端确认所述未知量对应的所述异常数据包满足所述恢复条件。否则所述接收端确认所述未知量对应的所述异常数据包不满足所述恢复条件。所述校验方向为行、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不同的校验方向针对一个异常数据包形成校验组,从而对一个异常数据包进行不同的多次校验,同时,能够通过建立对应多个校验组的校验方程组校验异常数据包能否恢复,进而增加数据恢复的可能性,降低重传次数。
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中,还包括所述接收端发送重传请求。其中,若所述接收端确认存在不满足所述恢复条件的异常数据包,则所述接收端生成针对不满足所述恢复条件的异常数据包的所述重传请求并通过所述传输信道发送。由此,能够及时对无法恢复的异常数据包进行重传,从而提高了视频数据的完整性。
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中,可选地,所述初始数据集的行数为素数,所述初始数据集的行数比所述初始数据集的列数多2。由此,能够实现对数据包校验的广泛覆盖,达到更好的校验效果。
另外,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中,可选地,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接收数据集中已接收的数据包实时进行所述前向纠错。或者,所述接收端确认接收完一视频帧对应的数据包后,对所述接收数据集中已接收的数据包进行所述前向纠错。由此,能够基于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前向纠错,从而提高了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灵活性。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满足高可靠实时视频传输需求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介质及相关设备。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公开,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场景图。
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发送端流程图。
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接收端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冗余数据包与视频数据包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发送数据集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包含重传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标准二维FEC方案和本公开的方案的多次重传次数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例如所包括或所具有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或具有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公开所描述的所有方法可以以任何合适的顺序执行,除非在此另有指示或者与上下文明显矛盾。
本公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以下简称增强前向纠错方法)可以适用于具有高可靠性要求的视频传输场景,换言之,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传输系统。高可靠可以是指在接收数据过程中产生空数据和错误数据的情况下接收端能以较高的成功率恢复数据。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场景图。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增强前向纠错方法可以应用于场景10,但不限于此,增强前向纠错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视频传输场景。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发送端11、接收端13以及传输信道12之间可以使用本公开涉及的视频传输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稍后描述)传输视频数据以满足高可靠视频传输需求。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一些示例中,接收端13可以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等各类可接收和播放视频的电子设备。在一些示例中,传输信道12可以是移动网络、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等各类通信设施。在一些示例中,发送端11可以是视频服务器、视频直播服务器、视频会议服务器等各类可发送视频数据的电子设备。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2,增强前向纠错方法可以包括:发送端11对视频帧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发送数据集(步骤S110),发送端11向传输信道12发送数据(步骤S120),接收端13从传输信道12接收数据(步骤S130),接收端13存储数据为接收数据集并进行校验和恢复获取视频帧数据(步骤S140)。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110中,发送端11对视频数据中的视频帧进行分包处理以获取多个视频数据包。分包处理可以是指对视频数据中的视频帧进行分割以获取更小的数据传输单位,即视频数据包,并且数据经分包处理后得到的数据包可以用于其它目的。基于获取的多个视频数据包获得初始数据集。其中,初始数据集可以是指将视频帧的数据进行分包处理后得到的视频数据包的集合。并且初始数据集的结构为二维结构,视频数据包的大小与二维结构的大小相关。其中,二维结构可以是指将数据包以二维格式,排列起来形成固定的数据结构。发送端11基于初始数据集获取多种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冗余数据包可以是指对初始数据集中的数据包按照固定的规则进行计算获得对应的相关数据包,上述相关数据包可以用于视频数据校验。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110中,发送端11获取的多种类别包括针对初始数据集中行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一类别、针对初始数据集中的列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二类别、针对初始数据集中的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三类别和针对初始数据集中的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四类别。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两类校验方向不同于行与列方向的冗余数据包,使得接收端13能够使用多种数据对已接收的视频数据进行验证和修复,进而减少解码失败需要重传视频数据的情况。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相垂直。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是指与二维结构中行与列方向都不同的校验方向。校验方向可以是指在二维数据结构上依次选择的数据包的连线所指的方向。
在一些示例中,发送端11将获取的多种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增加至初始数据集以获取发送数据集并设置发送数据集中的数据包的数据编号。发送数据集可以是指包含了视频数据包和冗余数据包的数据包集合,由发送端11通过传输信道12发送至接收端13。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类别的冗余数据包、第三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和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位于发送数据集中最后三列,第二类别的冗余数据包位于发送数据集中最后一行。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110中,可以在发送端11读取视频数据时处理视频帧数据。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在发送端11完成读取视频数据后处理视频帧数据。具体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进行选择,本公开的示例不作特别限制。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120中,发送端11通过传输信道12按行依次发送发送数据集中的数据包。按行依次发送可以是指发送端11按顺序依次发送二维结构中一行的数据包后再发送下一行的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视频数据包和冗余数据包的交错传输,由此能够使得视频质量稳定,抖动小。
在一些示例中,步骤S120中,在一些示例中,发送端11可以不间断地向传输信道12发送数据。在一些示例中,发送端11可以间断地向传输信道12发送数据。
以下结合图3描述一种对至少一视频帧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发送数据集和向传输信道12发送数据的示例性过程。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发送端11流程图。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3,发送端11对视频帧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发送数据集和向传输信道12发送数据的过程可以包括:发送端11对视频帧数据进行分包处理获取二维结构的初始数据集(步骤S210),发送端11基于初始数据集获取多种类别的冗余数据包(步骤S220),发送端11将冗余数据包加入初始数据集获取发送数据集(步骤S230),发送端11对发送数据集中的数据包编号并向传输信道12发送数据包(步骤S240)。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至少一视频帧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发送数据集和向传输信道12发送数据。在一些示例中,图2中步骤S12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发送端11对视频帧数据进行分包处理获取二维结构的初始数据集。在一些示例中,二维结构可以是以行与列的格式排列数据包得到的数据结构。视频数据包的大小与二维结构的大小相关。在本实施方式中,初始数据集的二维结构可以有如下性质:初始数据集的行数为素数,初始数据集的行数比初始数据集的列数多2。由此,能够实现对数据包校验的广泛覆盖,达到更好的校验效果。
步骤S220,发送端11基于初始数据集获取多种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在本实施方式中,冗余数据包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四种:针对初始数据集中行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一类别;针对初始数据集中列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二类别;针对初始数据集中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三类别;针对初始数据集中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四类别。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都不属于数据集中行与列的方向。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方向的斜率为1,第二方向的斜率为-1。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使两个方向形成正交,还能够令初始数据集中的每一个视频数据包都能够通过第三类别或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进行校验,进而能更全面地校验数据包。但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一方向也可以是斜率为正负1的方向的或行与列的方向以外的任意方向。
在一些示例中,在计算第三类别的冗余数据包中,若当前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的数量等于初始数据集的列数,则基于当前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确定当前第一方向对应的冗余数据包。否则基于当前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和与当前第一方向不同的互补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确定当前第一方向对应的冗余数据包。其中,互补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和当前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的数量之和等于初始数据集的列数且互补第一方向与当前第一方向不存在处于同一行的视频数据包。
在一些示例中,在计算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中,若当前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的数量等于初始数据集的列数,则基于当前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确定当前第二方向对应的冗余数据包,否则基于当前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和与当前第二方向不同的互补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确定当前第二方向对应的冗余数据包,互补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和当前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的数量之和等于初始数据集的列数且互补第二方向与当前第二方向不存在同行的视频数据包。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每个第三类别和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所校验的视频数据包数量相同。同时,每个第三类别和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都不会校验处于同一行和同一列的视频数据包,因而能够避免因同一行或同一列多个视频数据包丢包造成无法校验的情况。
图5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冗余数据包与视频数据包关系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发送数据集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图5说明至少一种增强前向纠错方法中视频数据包与冗余数据包的关系:
如图5所示例的,图中的发送数据集包括33个数据包。其中,初始数据包,也即,视频数据包,的二维结构是列数为3行数为5的阵列;第一类别冗余数据包位于发送数据集第4列;第二类别冗余数据包位于发送数据集第5行;第三类别冗余数据包位于发送数据集第5列;第四类别冗余数据包位于发送数据集第6列。继续以图5为例说明。以图中第一类别冗余数据包P4为例,其中P4(P1,P2,P3)指P4可以通过P1,P2与P3的异或和获得。同理,图中其余冗余数据包也是由每个冗余数据包编号后括号内编号表示的视频数据包的异或和得到的。
以图5中第三类别冗余数据包P23为例,P23由视频数据包P2、P7和P27得到,其中P2和P7组成的第一方向不满列数3,因此再取位于互补第一方向的数据包P27后求异或和获取第三类别冗余数据包P23。可以看出,P27不与P2或P7同行。
以图5中第四类别冗余数据包P18为例,P18由视频数据包P2、P9和P25得到,其中P2和P9组成的第一方向不满列数3,因此再取位于互补第一方向的数据包P25后求异或和获取第三类别冗余数据包P18。可以看出,P29不与P2或P9同行。
如图5所示,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增强前向纠错方法可以应用于图5所示的数据结构,但不限于此,增强前向纠错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数据结构。
以下详细说明四种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分别可用于校验视频数据包的范围:
参见图6,以一组D行L列的视频数据包为例,也即,初始数据集,其中,D为素数,并且D减去L的差为2。
如上所述,第一类别的冗余数据包用于校验初始数据集中行的视频数据包。因此,在此例中,每个第一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可以分别对应于所在行L个视频数据包的异或和。把第一类别的冗余数据包按序号记作F1j(1≤j≤D),F1j校验的数据包序号之和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
其中j=1,2,…,D,第一类别的冗余数据包校验的视频数据包总和为D×L个,包含了所有视频数据包。
如上所述,第二类别的冗余数据包用于校验初始数据集中列的视频数据包。因此,在此例中,每个第二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可以分别对应于所在列D个视频数据包的异或和。把第二类别的冗余数据包按序号记作F2j(1≤j≤D),F2j校验的数据包序号之和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
其中j=1,2,…,L,第二类别的冗余数据包校验的视频数据包总和为L×D个,包含了所有视频数据包。
如上所述,第三类别的冗余数据包用于校验初始数据集中第一方向上的L个视频数据包。因此,在此例中,每个第三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可以分别对应于一组第一方向上L个视频数据包的异或和。把第三类别的冗余数据包按序号记作F3j(1≤j≤D),F3j校验的数据包序号之和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
其中j=1,2,…,D且mod(a,b)=a mod b。第三类别的冗余数据包校验的视频数据包总和为D×L个,包含了所有视频数据包。
如上所述,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用于校验初始数据集中第一方向上的L个视频数据包。因此,在此例中,每个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可以分别对应于一组第一方向上L个视频数据包的异或和。把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按序号记作F4j(1≤j≤D),F4j校验的数据包序号之和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
其中j=1,2,…,D且mod(a,b)=a mod b。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校验的视频数据包总和为D×L个,包含了所有视频数据包。
因此,上述四种类别的冗余数据包都能够用于验证所有视频数据包。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增强前向纠错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的一组D行L列的视频数据包的数据结构,但不限于此,增强前向纠错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数据结构。
步骤S230,发送端11将冗余数据包加入初始数据集获取发送数据集。在一些示例中,发送端将11多种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增加至初始数据集以获取发送数据集并设置发送数据集中的数据包的数据编号。其中,第一类别的冗余数据包、第三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和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位于发送数据集中最后三列,第二类别的冗余数据包位于发送数据集中最后一行。
步骤S240,发送端11对发送数据集中的数据包编号并向传输信道12发送数据包。在一些示例中,发送端11通过传输信道12按行依次发送发送数据集中的数据包;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6,发送数据集中数据包的编号方式可以是:同一行的数据包的数据编号依次递增1,发送数据集中的同一列的数据包的数据编号依次递增初始数据集的列数再加3。由此,数据包的编号依次递增,能够简化数据包的编号过程。
继续以上述D行L列的视频数据包为例。在发送端11将冗余数据包加入初始数据集获取发送数据集后,其中每个数据包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前缀字母P(代表“package”一词)与其编号。每个数据包的编号的规则可以由式子
(x-1)(L+3)+y
表示。其中,x表示数据包所在行,y表示数据包所在列,L表示初始数据包的列数。根据上式,可以得出同一行数据包的编号依次递增1,同一列数据包的编号依次递增L+3。由此,得到具有数据包编号的发送数据集。
如上所示例的,发送端11可以根据数据包编号向传输信道12发送数据包。此时,数据包根据编号顺序被发送至传输信道12,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包的传输顺序为先行后列。且视频数据包和冗余数据包被交替发送。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130中,接收端13通过传输信道12接收发送数据集中的数据包。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130中,接收端13可以不间断地从传输信道12接收数据。在一些示例中,接收端13可以间断地从传输信道12接收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140中,接收端13基于数据编号将接收的数据包存储至接收数据集,接收数据集与发送数据集的数据结构相同。接收数据集可以是指接收端13从传输信道12接收数据后所存储的数据集合。并且,接收端13对接收数据集进行前向纠错并基于前向纠错后的接收数据集获取视频数据中的视频帧。其中,在前向纠错中,验证接收数据集中的行、列、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异常数据包是否满足恢复条件,若满足恢复条件则根据相应的冗余数据包进行恢复处理。异常数据包可以是指在接收端13接收数据过程中因为丢包和出错而产生的空数据包和错误数据包,上述数据包不能用于解码视频数据得到视频帧。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140中,接收端13可以对接收数据集中已接收的数据包实时进行前向纠错;或接收端13确认接收完一视频帧对应的数据包后,对接收数据集中已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前向纠错。实时可以是指接收端13能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恢复空数据和错误数据,减少发送端11重传丢失的数据包。由此,能够基于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前向纠错,从而提高了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灵活性。
在一些示例中,异常数据包包括丢失数据包和错误数据包。接收端13基于相应的冗余数据包对接收数据集中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以识别错误数据包,并基于数据编号识别丢失数据包。所使用的校验是异或校验。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基于数据编号对异常数据包进行快速定位,同时利用异或校验简化校验过程并与当前常见的前向纠错方案兼容。
以下结合图4描述一种对至少包含一视频帧数据和对应冗余数据包的数据进行接收和校验的示例性过程。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接收端13流程图。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4,接收端13存储数据为接收数据集并进行校验和恢复获取视频帧数据的步骤可以包括:接收端13通过传输信道12接收数据包并存储为与发送数据集具有同样二维结构的接收数据集(步骤S310),接收端13使用已接收数据集中的冗余数据包校验异常数据包验证是否满足恢复条件(步骤S320)。
步骤S310,接收端13通过传输信道12接收数据包并存储为与发送数据集具有同样二维结构的接收数据集。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端13从传输信道12接收并存储数据包的方式可以是:接收端13从传输信道12接收到具有数据编号的数据包后,会将接收数据包存储至与发送数据集相同的二维结构中。也即,发送数据集与接收数据集中数据包排列的格式和对应数据包的编号相同。
步骤S320,接收端13使用已接收数据集中的冗余数据包校验异常数据包验证是否满足恢复条件。在一些示例中,接收端13校验异常数据包的具体方式可以是:接收端13基于已接收的数据包中的异常数据包建立至少一个校验组。每个校验组与一个校验方向对应且包括异常数据包、相应的冗余数据包和正常视频数据包。基于每个校验组分别建立方程式以获得校验方程组,方程式中的未知量表示异常数据包。若校验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的秩等于未知量的数量,则接收端13确认未知量对应的异常数据包满足恢复条件。否则接收端13确认未知量对应的异常数据包不满足恢复条件。校验方向为行、列、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不同的校验方向针对一个异常数据包形成校验组,从而对一个异常数据包进行不同的多次校验,同时,能够通过建立对应多个校验组的校验方程组校验异常数据包能否恢复,进而增加数据恢复的可能性,降低重传次数。
在一些示例中,校验组可以是指异常数据包、所在校验方向上的正常数据包以及对应的冗余数据包组成的数据包集合。校验方程组可以是指基于校验组建立的方程式集合,方程式中的未知量表示异常数据包。
如上所示例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数据包可以按照先行后列的顺序被传输,且视频数据包和冗余数据包被交替发送。同样,在接收端13接收数据包时,也可以交替接收视频数据包和冗余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接收端13可以根据接收数据集中已接收的数据包实时进行校验和恢复,也即前向纠错。或者,接收端13可以在确认接收完一视频帧对应的数据包后,对接收数据集中已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前向纠错。
如上所述,若在步骤S320中接收端13确认存在不满足恢复条件的异常数据包,则需要发送端11重传数据包。此时接收端13和发送端11进入针对不可恢复的异常数据包的重传过程。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410中,重传过程可以包括:接收端13发送重传请求,其中,若接收端13确认存在不满足恢复条件的异常数据包,则接收端13生成针对不满足恢复条件的异常数据包的重传请求并通过传输信道12发送。由此,能够及时对无法恢复的异常数据包进行重传,从而提高了视频数据的完整性。
以下结合图7描述一种针对至少一个不可恢复的异常数据包的重传过程的示例性过程。图7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包含重传过程的流程图。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7,发送端11和接收端13重传过程可以包括:接收端13验证发现不可恢复的异常数据包发送重传请求(步骤S410),发送端11根据重传请求发送相应数据包(步骤S420)。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410中,重传过程可以包括:接收端13发送重传请求,其中,若接收端13确认存在不满足恢复条件的异常数据包,则接收端13生成针对不满足恢复条件的异常数据包的重传请求并通过传输信道12发送。由此,能够及时对无法恢复的异常数据包进行重传,从而提高了视频数据的完整性。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420中,发送端11根据重传请求发送相应数据包。发送端11通过传输信道12接收到重传请求后,可以根据包含数据包编号的重传请求通过传输信道12重新向接收端13发送编号对应的数据包。
如上所述,接收端13接收重传数据包后进入图4所示的步骤,若在步骤S320中接收端13依然确认存在不可恢复的异常数据包,则进入图7所示的步骤,直至接收端13确认不存在异常数据包或不可恢复的异常数据包。
本公开还涉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可以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公开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
本公开还涉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所涉及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
图8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标准二维FEC方案和本公开的方案的多次重传次数的对比图。其中,L1可以是标准二维FEC方案重传次数曲线,L2可以为本公开的方案的重传次数曲线。
另外,为了验证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的有效性,与标准二维FEC方案进行对比。本次对比本公开的方案和标准二维FEC方案的仿真实验(可简称为实验)所用的视频帧,二维结构的行数D为19,列数L为17。数据包的传输顺序为先行后列,每一个数据包都可能发生随机丢包,控制丢包率,比较两种方案的解码成功率。
另外,在本次实验中,发送端11初次传输一帧数据包,接收端13可能解码失败,需要发送端11重传丢失的数据包。而重传也可能导致数据包丢失,故重传一次后接收端13可能也会再次失败。这时发送端11要继续重传上一次重传丢失的数据包,直到视频帧解码成功。重传可能需要多次,本次实验比较两种方案的重传次数。
另外,在本次实验中,仿真时会设置固定的丢包率,仿真的丢包率设置从0.01以0.01的值递增到0.5。每个设置的丢包率会仿真10000次,实验结果是这些仿真结果的平均值,以减小实验的随机误差。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丢包率变化,本公开的方法相对标准二维FEC方案和在多个丢包率区间产生了显著的优势,详情如下:
(1)丢包率在0至0.1之间时,标准二维FEC方案的重传次数快速增加。本公开的方案的重传次数则保持在0,在此丢包率区间能够满足高可靠实时视频传输需求。
(2)丢包率在0.1至0.2之间时,标准二维FEC方案的重传次数保持不变。本公开的方案的重传次数则开始增加,在丢包率为0.2时两方案的重传次数最为接近,但是本公开的方案的重传次数依然低于标准二维FEC方案的重传次数。
(3)丢包率在0.2至0.35之间时,标准二维FEC方案的重传次数持续增加。本公开的方案的重传次数基本保持不变,随丢包率增大相比标准二维FEC方案产生显著优势。在此丢包率区间能够满足高可靠实时视频传输需求。
(4)丢包率在0.35至0.5之间时,标准二维FEC方案的重传次数持续增加。本公开的方案的重传次数在丢包率为0.4至0.45时增加,在大于0.45时保持平稳。并且重传次数始终明显低于标准二维FEC方案的重传次数。在此丢包率区间能够满足高可靠实时视频传输需求。
综上所述,本公开的方案相比于已有方案能够在0至0.5丢包率区间持续保持较低的重传次数,满足高可靠实时视频传输的需求,相比于已有方案有显著的提升。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公开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公开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应用于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发送端对视频数据中的视频帧进行分包处理以获取多个视频数据包,基于所述多个视频数据包获得初始数据集,所述初始数据集的结构为二维结构,所述视频数据包的大小与所述二维结构的大小相关;
所述发送端基于所述初始数据集获取多种类别的冗余数据包,所述多种类别包括针对所述初始数据集中行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一类别、
针对所述初始数据集中的列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二类别、
针对所述初始数据集中的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三类别和针对所述初始数据集中的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的第四类别,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所述发送端将所述多种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增加至所述初始数据集以获取发送数据集并设置所述发送数据集中的数据包的数据编号,
其中,所述第一类别的冗余数据包、所述第三类别的冗余数据包和所述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位于所述发送数据集中最后三列,所述第二类别的冗余数据包位于所述发送数据集中最后一行,
所述发送端通过传输信道按行依次发送所述发送数据集中的数据包;
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传输信道接收所述发送数据集中的数据包并基于所述数据编号将接收的数据包存储至接收数据集,所述接收数据集与所述发送数据集的数据结构相同;并且
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接收数据集进行前向纠错并基于所述前向纠错后的所述接收数据集获取所述视频数据中的视频帧,其中,在所述前向纠错中,验证所述接收数据集中的行、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异常数据包是否满足恢复条件,若满足所述恢复条件则根据相应的冗余数据包进行恢复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的斜率为1,所述第二方向的斜率为-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计算所述第三类别的冗余数据包中,若当前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的数量等于所述初始数据集的列数,则基于当前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确定当前第一方向对应的冗余数据包,否则基于当前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和与当前第一方向不同的互补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确定当前第一方向对应的冗余数据包,所述互补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和当前第一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的数量之和等于所述初始数据集的列数且所述互补第一方向与当前第一方向不存在同行的视频数据包,
在计算所述第四类别的冗余数据包中,若当前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的数量等于所述初始数据集的列数,则基于当前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确定当前第二方向对应的冗余数据包,否则基于当前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和与当前第二方向不同的互补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确定当前第二方向对应的冗余数据包,所述互补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和当前第二方向的视频数据包的数量之和等于所述初始数据集的列数且所述互补第二方向与当前第二方向不存在同行的视频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数据包包括丢失数据包和错误数据包,所述接收端基于相应的冗余数据包对所述接收数据集中的视频数据包进行校验以识别所述错误数据包,并基于所述数据编号识别所述丢失数据包,所述校验是异或校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端基于已接收的数据包中的所述异常数据包建立至少一个校验组,每个所述校验组与一个校验方向对应且包括所述异常数据包、相应的所述冗余数据包和正常视频数据包,
基于每个所述校验组分别建立方程式以获得校验方程组,所述方程式中的未知量表示异常数据包,
若所述校验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的秩等于所述未知量的数量,则所述接收端确认所述未知量对应的所述异常数据包满足所述恢复条件,否则所述接收端确认所述未知量对应的所述异常数据包不满足所述恢复条件,
所述校验方向为行、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所述接收端发送重传请求,其中,若所述接收端确认存在不满足所述恢复条件的异常数据包,则所述接收端生成针对不满足所述恢复条件的异常数据包的所述重传请求并通过所述传输信道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数据集的行数为素数,所述初始数据集的行数比所述初始数据集的列数多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端对所述接收数据集中已接收的数据包实时进行所述前向纠错;或所述接收端确认接收完一视频帧对应的数据包后,对所述接收数据集中已接收的数据包进行所述前向纠错。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108569.9A 2023-01-17 2023-01-17 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介质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62335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8569.9A CN116233503B (zh) 2023-01-17 2023-01-17 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介质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08569.9A CN116233503B (zh) 2023-01-17 2023-01-17 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介质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3503A CN116233503A (zh) 2023-06-06
CN116233503B true CN116233503B (zh) 2023-08-18

Family

ID=86572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08569.9A Active CN116233503B (zh) 2023-01-17 2023-01-17 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介质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3350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605A (zh) * 2007-07-11 2009-01-14 索尼株式会社 发送设备和发送方法、接收设备、错误校正系统及其方法
KR101343877B1 (ko) * 2012-06-21 2013-12-20 한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순방향 오류 정정 패킷 생성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서버와 클라이언트 장치
CN106792265A (zh) * 2017-01-11 2017-05-31 广州偕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实时流媒体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15314479A (zh) * 2022-07-05 2022-11-08 上海赛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流媒体传输容错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521739A (ja) * 2003-03-05 2006-09-21 ノキア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順方向エラー修正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WO2007123302A1 (en) * 2006-04-25 2007-11-01 Lg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US8230316B2 (en) * 2008-01-25 2012-07-24 Nevion Usa, In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or burst and random packet loss for real-time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US8730302B2 (en) * 2010-08-27 2014-05-20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ing 3D effects for 3D video render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605A (zh) * 2007-07-11 2009-01-14 索尼株式会社 发送设备和发送方法、接收设备、错误校正系统及其方法
KR101343877B1 (ko) * 2012-06-21 2013-12-20 한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순방향 오류 정정 패킷 생성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서버와 클라이언트 장치
CN106792265A (zh) * 2017-01-11 2017-05-31 广州偕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实时流媒体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15314479A (zh) * 2022-07-05 2022-11-08 上海赛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流媒体传输容错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TCP友好速率控制和前向纠错的MPEG-2视频传输;许凡, 曾致远;微计算机应用(第05期);第46-4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3503A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6722B (zh) 一种基于udp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US10361810B2 (en)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EP2630766B1 (en) Universal file delivery methods for providing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and bundled file delivery services
CN101272495B (zh) 用于传输基于分组的图像帧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43800B (zh) 数据包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7257270B (zh)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JP4002183B2 (ja) パケット・チャネルを介するマルチメディア通信のための方法
US20040117722A1 (en) Performance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EP2437421B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retransmitting based on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US20080222494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20120151291A1 (en)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method for receiving apparatus
US20100251060A1 (en) Decoding device, decoding method, and media data delivery system
CN112350803A (zh)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2222809A (ja) データフレームの再送信減少方法及びこのための受信ノード
CN109120385B (zh) 一种基于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191696B2 (en) Reception device and program for reception device
CN116233503B (zh) 用于视频传输的增强前向纠错的方法、介质及相关设备
JP408895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WO2002093820A1 (fr)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ispositif de reception, et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equipe de ces dispositifs
CN115801739A (zh)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会议终端、介质
JP4476898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データ要求方法
JP2008092213A (ja) 受信機、パケット再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418218B2 (en) Receiv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JP5966502B2 (ja) データ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14900716B (zh) 云视频数据的传输方法、云平台、云终端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