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2064A - 电源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源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2064A
CN116232064A CN202310135402.1A CN202310135402A CN116232064A CN 116232064 A CN116232064 A CN 116232064A CN 202310135402 A CN202310135402 A CN 202310135402A CN 116232064 A CN116232064 A CN 1162320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 current
conversion module
power supply
current conversion
i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354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雄
牛兴卓
赖熙庭
郭震达
詹世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hua Dat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hua Dat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hua Data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hua Dat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354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320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2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20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2Buck-boost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0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控制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电源关机指令时,获取直流母线的电压;若直流母线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则控制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和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占空比导通,形成泄放通路。本发明中,当电源关机时,直流变换模块驱动关闭,导致直流母线过压时,使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输出之间占空比导通,形成泄放回路,避免整流模块的能量无法释放引起直流母线过压,造成设备故障,有效提高了电源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源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一种电源的拓扑结构图。交流电源整流后通过直流变换模块12为负载13供电。为抑制交流电源的噪声,因此通常在整流模块11中设置电感。当电源关机时,直流变换模块12的驱动关闭,作为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级的整流模块11的能量无法释放。若直流母线电容较小时,则直流母线电压过充,会导致直流变换模块12的元件被击穿,造成电源损坏,严重影响电源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源关机时,直流母线电压过充,影响电源安全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的控制方法,电源包括:整流模块、直流母线及直流变换模块;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与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其中,整流模块包含储能元件,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包含电容;
上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电源关机指令时,获取直流母线的电压;
若直流母线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则控制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和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占空比导通,形成泄放通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的控制装置,电源包括:整流模块、直流母线及直流变换模块;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与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其中,整流模块包含储能元件,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包含电容;
上述控制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电源关机指令时,获取直流母线的电压;
能量泄放模块,用于若直流母线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则控制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和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占空比导通,形成泄放通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电源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电源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上述电源包括:整流模块、直流母线及直流变换模块;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与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其中,整流模块包含储能元件,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包含电容;上述控制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电源关机指令时,获取直流母线的电压;若直流母线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则控制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和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占空比导通,形成泄放通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源关机时直流变换模块的驱动关闭,导致直流母线过充时,控制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输出之间占空比导通,使得前级能量通过直流变换模块泄放出去,避免整流模块的能量无法释放引起直流母线过压,造成设备故障,有效提高了电源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电源的拓扑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直流变换模块正常工作时各个MOS管的时序图;
图5是图3中直流变换模块形成泄放通路时各个MOS管的时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直流变换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控制方法执行过程中的波形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见图1,其示出了一种电源的拓扑结构图。该电源包括:整流模块11、直流母线(BUS+和BUS-)及直流变换模块12;整流模块11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整流模块11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与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连接;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与负载13连接;其中,整流模块11包含储能元件,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包含电容C2(用于稳定输出电压);
基于上述电源,图2示出了一种电源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具体的,上述控制方法包括:
S101:当检测到电源关机指令时,获取直流母线的电压;
S102:若直流母线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则控制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和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之间占空比导通,形成泄放通路。
参考图1中的电源,整流模块11对交流电源进行整流,得到直流电,进而通过直流变换模块12得到合适的电压为负载13供电。基于图1中的电源的拓扑结构,由于直流变换模块12通常由开关管动作实现电压变换,当电源关机时,直流变换模块12的驱动会关闭,整流模块11与后级的连接断开。此时,由于整流模块11中通常设置有电感和/或电容等储能元件,储能元件存储的能量无处释放从而导致直流母线电压升高,严重时造成设备损坏。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电源关机指令(电源关机指令包括人为主动通过控制终端下发的用于控制电源关机的指令,也包括电源异常引起的控制器下发的用于控制电源关机的指令),且直流母线的电压过高时,占空比开通直流变换模块12,使得整流模块11的能量可以通过直流变换模块12及其他附加电路中的器件缓慢泄放出去,泄放方式主要包括将能量转移到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的电容C2上、直流变换模块12的器件损耗、以及从直流变换模块12输出端取电的其他附件电路(如辅助电源或散热风机等),避免因整流模块11的能量无处释放导致直流母线电压过充,损坏设备,有效提高了电源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具体的,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还可以以固定占空比导通,变占空比导通,或变频导通,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预设电压可以为450V。具体的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S102可以包括:
S1021:控制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和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之间按照预设占空比导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直流变换模块12按照预设占空比导通,方便控制,同时保证了能量的稳定泄放。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直流变换模块12可以包括:第一电感L1;其中,第一电感L1串接在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与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之间的通路中;S1021可以包括:
1、实时检测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流;
2、若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流小于预设电流,则控制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和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之间按照预设占空比导通;
3、若流过第一电感第L1的电流不小于预设电流,则控制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和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之间断开。
参考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直流变换模块12设置有第一电感L1,串接在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也即泄放通路中。通常第一电感L1的电感量较小,当上述泄放通路形成后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流可能会充很高,轻则影响电感效果,重则烧坏电感。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监测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流,当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流较小时,不会影响第一电感L1,可保持泄放通路的占空比导通;当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流过大时,及时关闭直流变换模块12的驱动,切断泄放回路,防止电流过大烧坏第一电感L1,进一步保证了电源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直流母线包括:正直流母线BUS+和负直流母线BUS-;整流模块11的输出端包括:正直流输出端和负直流输出端;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包括:正直流输入端和负直流输入端;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包括:正极供电端及负极供电端;正直流输出端通过正直流母线BUS+与正直流输入端连接;负直流输出端通过负直流母线BUS-与负直流输入端连接;直流变换模块12还可以为FSBB(四开关降压升压)型直流变换器,具体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和第四MOS管Q4;
第一MOS管Q1的第一端与正直流输入端连接,第一MOS管Q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及第二MOS管Q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MOS管Q3的第一端与正负载供电端连接,第三MOS管Q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及第四MOS管Q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MOS管Q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MOS管Q4的第二端、负直流输入端及负负载供电端连接;
控制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和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之间按照预设占空比导通,包括:
控制第一MOS管Q1和第三MOS管Q3同步按照预设占空比导通,控制第二MOS管Q2和第四MOS管Q4断开。
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流变换模块12正常工作时四个MOS管的时序图如图4所示,具体原理在此不再赘述。当直流变换器驱动关闭时,也即四个MOS管(Q1、Q2、Q3、Q4)均断开,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断开,能量无处泄放。此时,可以控制第一MOS管Q1和第三MOS管Q3按照预设占空比同时导通,第二MOS管Q2和第四MOS管Q4均断开,时序图参考图5。当第一MOS管Q1和第三MOS管Q3同时导通时,整流模块11的能量通过第一MOS管Q1、第一电感L1及第三MOS管Q3泄放,此时直流变换模块12工作为buck储能模式;当第一MOS管Q1和第三MOS管Q3均关闭时,第二MOS管Q2及第三MOS管Q3的体二极管作为续流二极管,与第一电感L1形成通路,释放第一电感L1上的能量,此时直流变换模块12工作为buck续流模式。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直流变换模块12仅需要实现单向升降压时,第二MOS管Q2及第三MOS管Q3可以替换为二极管(D3和D4),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控制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和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之间按照预设占空比导通,具体则为:
控制第一MOS管Q1按照预设占空比导通,控制第四MOS管Q4断开。
参考图6,直流变换器模块12还可以为单向升降压电路时,仅控制第一MOS管Q1动作即可形成泄放通路,原理与FBSS(四开关降压升压)一致,但控制方法更简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占空比不大于0.5,具体可以取值为0.5。
预设占空比越大,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流上升的速度越快。若预设占空比设置过大,则会导致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感电流过充,影响电源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若预设占空比过小,则泄放时间过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预设占空比设置为0.5,使得电源在合理的时长内安全泄放,有效保证了电源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具体的,预设占空比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定。由于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流还与第一电感L1的感量有关,因此可根据第一电感L1的大小设置预设占空比。若第一电感L1的感量较大,则预设占空比的值相对较小,确保电源设备安全;若第一电感L1的感量较小,则预设占空比的值可以相对较大,更快的实现能量卸放,预设占空比的具体大小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电流可以为80A。
具体的,预设电流的大小可根据第一电感L1的参数设定,以保证第一电感L1流过预设电流以下的电流是安全的,具体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储能元件可以为电感;整流模块11可以包括:三个第二电感L2、三个上桥臂二极管D1及三个下桥臂二极管D2;各个第二电感L2、各个上桥臂二极管D1及各个下桥臂二极管D2一一对应;
针对每个第二电感L2,该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交流电源的对应相连接,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分别与对应的上桥臂二极管D1的阳极及对应的下桥臂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该第二电感L2对应的上桥臂二极管D1的阴极与直流母线BUS连接,该第二电感L2对应的下桥臂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中整流模块11为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储能元件为电感。当直流变换模块12的驱动关闭时,第二电感L2储存的能量无处释放,导致直流母线过充。
进一步的,整流模块11还可以为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例如,整流模块11仅包含图3中的一个整流桥。整流模块11还可以为其他形式的整流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的,基于图3所示的电源,由图7可知,当开通第一MOS管Q1和第三MOS管Q3的驱动后,直流母线电压出现明显的下降,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感电流迅速上升。当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感电流超过预设电流时,关闭第一MOS管Q1和第三MOS管Q3的驱动,直流母线的电压又出现攀升,当超过预设电压时,再次开通驱动,直流母线的电压下降,趋于平稳,不会再过充。
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突卸负载造成的直流母线电压过充,同时可以避免第一电感L1被损坏,确保了电源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下为本发明的装置实施例,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细节,可以参考上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参考图1,电源包括:整流模块11、直流母线(BUS+和BUS-)及直流变换模块12;整流模块11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整流模块11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与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连接;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与负载13连接;其中,整流模块11包含储能元件,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包含电容;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包含电容
上述控制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21,用于当检测到电源关机指令时,获取直流母线的电压;
能量泄放模块22,用于若直流母线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则控制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和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之间占空比导通,形成泄放通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能量泄放模块22可以包括:
泄放单元221,用于控制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和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之间按照预设占空比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直流变换模块12可以包括:第一电感L1;其中,第一电感L1串接在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与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之间的通路中;泄放单元221可以包括:
电流监测子单元2211,用于实时检测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流;
第一控制子单元2212,用于若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流小于预设电流,则控制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和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之间按照预设占空比导通;
第二控制子单元2213,用于若流过第一电感第L1的电流不小于预设电流,则控制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入端和直流变换模块12的输出端之间断开。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终端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的控制终端3包括:处理器30和存储器31。存储器3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32,处理器30用于调用并运行存储器3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32,执行上述各个电源的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2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2。或者,处理器30用于调用并运行存储器3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32,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8所示模块21至22的功能。
示例性的,计算机程序3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31中,并由处理器3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32在控制终端3中的执行过程。例如,计算机程序32可以被分割成图8所示的模块/单元21至22。
控制终端3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控制终端3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30、存储器3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仅仅是控制终端3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控制终端3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3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31可以是控制终端3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控制终端3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31也可以是控制终端3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控制终端3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31还可以既包括控制终端3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3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3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整流模块、直流母线及直流变换模块;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直流母线与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其中,所述整流模块包含储能元件,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包含电容;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电源关机指令时,获取所述直流母线的电压;
若所述直流母线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则控制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占空比导通,形成泄放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占空比导通,形成泄放通路,包括:
控制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按照预设占空比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其中,所述第一电感串接在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的通路中;所述控制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按照预设占空比导通,包括:
实时检测流过所述第一电感的电流;
若所述流过所述第一电感的电流小于预设电流,则控制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按照所述预设占空比导通;
若所述流过所述第一电感的电流不小于所述预设电流,则控制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母线包括:正直流母线和负直流母线;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包括:正直流输出端和负直流输出端;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包括:正直流输入端和负直流输入端;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包括:正负载供电端及负负载供电端;所述正直流输出端通过所述正直流母线与所述正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负直流输出端通过所述负直流母线与所述负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变换模块还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
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正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正负载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MOS管的第二端、所述负直流输入端及所述负负载供电端连接;
所述控制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按照所述预设占空比导通,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三MOS管同步按照所述预设占空比导通,控制所述第二MOS管和所述第四MOS管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占空比为0.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电流为80A。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元件为电感;所述整流模块包括:三个第二电感、三个上桥臂二极管及三个下桥臂二极管;各个第二电感、各个上桥臂二极管及各个下桥臂二极管一一对应;
针对每个第二电感,该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对应相连接,该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对应的上桥臂二极管的阳极及对应的下桥臂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该第二电感对应的上桥臂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直流母线连接,该第二电感对应的下桥臂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8.一种电源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整流模块、直流母线及直流变换模块;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直流母线与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其中,所述整流模块包含储能元件,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包含电容;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电源关机指令时,获取所述直流母线的电压;
能量泄放模块,用于若所述直流母线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则控制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之间占空比导通,形成泄放通路。
9.一种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310135402.1A 2023-02-20 2023-02-20 电源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2320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5402.1A CN116232064A (zh) 2023-02-20 2023-02-20 电源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5402.1A CN116232064A (zh) 2023-02-20 2023-02-20 电源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2064A true CN116232064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0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5402.1A Pending CN116232064A (zh) 2023-02-20 2023-02-20 电源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3206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1115B (zh) 雷击浪涌防护电路、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KR102283164B1 (ko) 충전 관리 시스템
TWI767399B (zh) 具有分段線性負載線的電壓調節器
CN110888085A (zh) 逆变器短路检测方法、装置及逆变器
CN111541362B (zh) 一种mmc冗余子模块的投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342502B (zh) 基于双向变换器的Forsmark效应抑制方法及装置
EP4329173A1 (en) Totem-pol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module
CN112510814A (zh) Ups供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6232064A (zh) 电源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800081A (zh) 服务器电源电路、服务器电源的过压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2803813B (zh)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电容静态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US10381966B2 (en) PN-busbar common system, regenerative control device, and regenerative control method
CN114301051A (zh) 直流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控制设备
CN113206534A (zh) 一种储能系统功率控制方法、控制器和储能系统
CN113098247B (zh) 电源反峰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EP4195475A1 (en) Series/parallel converter protection system, controller, and converter
CN112787506B (zh) 带有分段线性负载线的电压调制器
CN113178872B (zh) 针对市电闪断的电源稳压方法、装置及直流电源
CN111181433B (zh) 逆变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终端
WO2021253257A1 (zh) 电力储能系统以及储能供电系统
CN109391027B (zh) 数据中心供电系统节能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230020390A1 (en) Switching conversion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CN205092763U (zh) 用于高压变频器控制系统的多输入电压直流电源
KR20160062834A (ko) 경부하에서의 전력 변환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CN118264100A (zh) 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