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23997B - 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23997B
CN116223997B CN202310498432.9A CN202310498432A CN116223997B CN 116223997 B CN116223997 B CN 116223997B CN 202310498432 A CN202310498432 A CN 202310498432A CN 116223997 B CN116223997 B CN 1162239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turn
simulation model
transformer
equivalent capaci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984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23997A (zh
Inventor
江长明
李�雨
刘光伟
郝震
刘连睿
刘健
卢毅
马鑫晟
唐云鹏
刘柏延
穆卡
高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31049843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239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23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23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23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23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12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 G01R31/1227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of components, parts or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24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quantities of char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sting Relating To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力设备状态监测领域,包括: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根据预先计算的仿真真实放电量及由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的仿真视在放电量确定放电量衰减比例;根据脉冲电流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压器的实际视在放电量及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确定校准真实放电量。本申请能够建立变压器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确定变压器绕组匝间的真实放电量。

Description

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备状态监测领域,具体是一种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设备的绝缘器件中,某些薄弱部位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局部放电现象。这是高压绝缘保护技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变压器本体而言,考虑到其绕组为承受电磁应力的主要结构,其内部的放电类型主要为绕组的匝间放电,因此对于变压器内部的匝间放电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其中,脉冲电流法是最为常见的变压器内部局部放电监测方法之一。放电发生时,其高频电磁信号分量将通过变压器内部各种结构之间的耦合电容进行传播,脉冲电流法就是通过测量传播到达铁芯接地线上的高频电流信号对变压器内部的局部放电进行监测的。考虑到绕组匝间绝缘体系通常为油纸绝缘,又可进一步将匝间放电等效为气隙放电。
业界常通过三电容模型对气隙放电的机理及其放电量的传递关系进行解释,该模型能够揭示真实放电量和视在放电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同时揭示了真实放电量无法直接测得的事实。对于简单的电极模型,可以通过有限元仿真或公式计算等手段,得到其对应的三电容模型参数,并基于三电容模型对其放电量进行校准。但对于结构复杂的变压器绕组结构,难以将其等效为三电容模型,目前业界暂未提出有效的放电量确定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能够建立变压器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确定变压器绕组匝间的真实放电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包括:
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根据预先计算的仿真真实放电量及由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的仿真视在放电量确定放电量衰减比例;
根据脉冲电流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压器的实际视在放电量及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确定校准真实放电量。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绕组结构中的绕组饼数及绕组匝数确定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饼间电容、匝间电容、最内匝对铁芯耦合电容、最外匝对变压器油箱耦合电容及铁芯接地电阻;
根据所述参数建立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进一步地,预先计算仿真真实放电量的步骤,包括:
基于脉冲电流法测量得到的脉冲电流信号建立对应的等效波形函数;
对所述等效波形函数在时间轴上进行积分运算,得到所述仿真真实放电量。
进一步地,由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仿真视在放电量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的检测阻抗参数设置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检测阻抗参数;
在已完成检测阻抗参数设置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所述脉冲电流信号,并在该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所述仿真视在放电量。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脉冲电流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压器的实际视在放电量及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确定校准真实放电量,包括:
将所述实际视在放电量与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相乘,得到所述校准真实放电量;其中,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为所述仿真真实放电量与所述仿真视在放电量的比值。
进一步地,在根据变压器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之后,还包括:
分别在所述变压器及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实验放电信号,以校验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分别在所述变压器及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实验放电信号,以校验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包括:
在所述变压器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所述实验放电信号并记录对应的实验真实放电量;
利用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在所述变压器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对应的实验实际视在放电量;
在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所述实验放电信号;
利用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在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对应的实验仿真视在放电量;
比较所述实验实际视在放电量与所述实验仿真视在放电量,以确定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包括:
仿真模型建立单元,用于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衰减比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先计算的仿真真实放电量及由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的仿真视在放电量确定放电量衰减比例;
电量校准单元,用于根据脉冲电流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压器的实际视在放电量及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确定校准真实放电量。
进一步地,所述仿真模型建立单元,包括: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绕组结构中的绕组饼数及绕组匝数确定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饼间电容、匝间电容、最内匝对铁芯耦合电容、最外匝对变压器油箱耦合电容及铁芯接地电阻;
仿真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数建立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还包括:
等效波形函数建立单元,用于基于脉冲电流法测量得到的脉冲电流信号建立对应的等效波形函数;
仿真真实电量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等效波形函数在时间轴上进行积分运算,得到所述仿真真实放电量。
进一步地,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还包括:
检测阻抗设置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的检测阻抗参数设置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检测阻抗参数;
仿真视在电量计算单元,用于在已完成检测阻抗参数设置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所述脉冲电流信号,并在该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所述仿真视在放电量。
进一步地,所述电量校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实际视在放电量与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相乘,得到所述校准真实放电量;其中,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为所述仿真真实放电量与所述仿真视在放电量的比值。
进一步地,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还包括:仿真模型校验单元,用于分别在所述变压器及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实验放电信号,以校验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仿真模型校验单元,包括:
实验真实电量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变压器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所述实验放电信号并记录对应的实验真实放电量;
实验实际视在电量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在所述变压器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对应的实验实际视在放电量;
实验放电信号注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所述实验放电信号;
实验仿真视在电量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在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对应的实验仿真视在放电量;
仿真模型校验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实验实际视在放电量与所述实验仿真视在放电量,以确定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能够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对应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利用该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不同位置匝间放电的视在放电量与真实放电量的比例关系,进而在实际工程中,根据脉冲电流法测得的视在放电量仿真得到特定位置匝间放电的真实放电量,即完成了真实放电量的校准。该方法原理简单,参数计算容易,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变压器绕组结构,能够对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进行有效校准,大幅提升了脉冲电流法测量匝间放电的结果准确度与可信度,为实际工程中判断不同位置匝间放电及故障的严重程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仿真真实放电量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得到仿真视在放电量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校验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图之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仿真模型建立单元的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图之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图之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仿真模型校验单元的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放电量校准方法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变压器绕组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脉冲电流信号的等效波形函数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对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及处理等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为了能够建立变压器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确定变压器绕组匝间的真实放电量,本申请提供一种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包括:
S101: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S102:根据预先计算的仿真真实放电量及由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的仿真视在放电量确定放电量衰减比例;
S103:根据脉冲电流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压器的实际视在放电量及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确定校准真实放电量。
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对于结构复杂的变压器绕组,难以将其等效为三电容模型,现有技术中没有能够确定复杂变压器绕组真实放电量的有效方法,本申请提供一种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参见图12,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基于变压器绕组的匝数、饼数、匝间绝缘及饼间绝缘等参数,建立变压器绕组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然后,利用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计算真实放电量与视在放电量之间的放电量衰减比例。最后,在实际工程中测量变压器的视在放电量,并基于放电量衰减比例确定实际工程中视在放电量对应的真实放电量(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校准真实放电量)。
需要说明的是,仿真真实放电量是指在进行仿真计算时,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被输入的真实放电量(对应于下文中的Q′real);仿真视在放电量是指在进行仿真计算时,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输出的视在放电量(对应于下文中的Q′apparent);实际视在放电量是指实际工程中,脉冲电流传感器实际测量得到的变压器的视在放电量(对应于下文中的Qapparent);校准真实放电量是指实际工程中,变压器绕组匝间的真实放电量(对应于下文中的Qreal)。
还需说明的是,由于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是基于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的,因此,该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与变压器的绕组结构相同。因此,当变压器的绕组结构中某一匝间位置发生放电,是可以通过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模拟出来的,因此,该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不仅可以确定变压器绕组匝间真实放电量的大小,还能确定变压器绕组匝间真实放电量的放电位置。
进一步地,考虑到不同位置的放电在等效电容模型中的传递特性不同,基于构建的真实放电量与视在放电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当实际运行中采集到视在放电量信号时,可以通过构建的映射关系倒推出对应的变压器中的放电位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能够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对应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利用该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不同位置匝间放电的视在放电量与真实放电量的比例关系,进而在实际工程中,根据脉冲电流法测得的视在放电量仿真得到特定位置匝间放电的真实放电量,即完成了真实放电量的校准。该方法原理简单,参数计算容易,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变压器绕组结构,能够对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进行有效校准,大幅提升了脉冲电流法测量匝间放电的结果准确度与可信度,为实际工程中判断不同位置匝间放电及故障的严重程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下面对步骤S101至步骤S103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101: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是由计算机建立的一个仿真模型,其具有建模参数。当确定建模参数后,即可根据这些建模参数建立该模型。具体建立方法参见下文阐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实现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包括:
S201:根据所述绕组结构中的绕组饼数及绕组匝数确定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饼间电容、匝间电容、最内匝对铁芯耦合电容、最外匝对变压器油箱耦合电容及铁芯接地电阻;
S202:根据所述参数建立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12,本申请实施例基于变压器绕组的匝数、饼数、匝间绝缘及饼间绝缘等参数,可以建立变压器绕组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参见图13所示,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每行对应变压器绕组的一饼,每列对应绕组的一匝,对于一个N饼、每饼M匝的变压器绕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中包含N行和M+1列,铁芯接地位置串联一个电阻,表示铁芯接地电阻;每列的N行间有N-1个饼间电容,每行的M+1列中有M-1个匝间电容、1个最内匝对铁芯耦合电容和1个最外匝对变压器油箱耦合电容。
一实施例中,饼间电容通过平板电容器计算公式进行近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k总为饼间电容,F;εr为相对介电常数,S为平行板面积,m2;k为库伦常数,k=8.98755179×109 N·m2/C2;d为平行板距离,m。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饼间电容的计算,平行板面积S取为绕组内外直径围成的圆环的面积;相对介电常数εr取为变压器油的相对介电常数2.2;平行板距离d取为相邻两饼的间距;计算得到的结果Ck总除以绕组每饼匝数M,得到电容网络模型中的饼间电容参数Ck
一实施例中,匝间电容通过圆柱形电容器计算公式进行近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Ti为匝间电容,F;εr为相对介电常数,ε0为真空介电常量,ε0=8.854187817×10-12F/m;L为圆柱形电容器高度,m;R1、R2分别为圆柱形电容器的外半径和内半径,m;M为绕组每饼匝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匝间电容的计算,圆柱形电容器高度L取为绕组总高度;相对介电常数εr取为油纸绝缘的介电常数4.5;外半径和内半径R1、R2分别取为一饼中每相邻两匝绕组的外匝绕组内半径和内匝绕组内半径;对于每饼M匝的绕组,共计算得到M-1个CTi,将其按电容串联关系计算得到总匝间电容CT总,即:
将计算得到的总匝间电容CT总,除以绕组饼数N,再乘以每饼匝间电容数M-1,可以得到电容网络模型中的匝间电容参数CT
一实施例中,最内匝对铁芯耦合电容和最外匝对变压器油箱耦合电容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建模后进行测量。
一实施例中,铁芯接地电阻根据实际铁芯电阻阻值设定,在难以确定实际铁芯接地电阻的情况下,可以默认为0.1 Ω。
通过上述计算以及取值,可以确定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参数。然后将这些参数输入计算机仿真软件(如MATLAB Simulink或PSCAD等),可以完成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建立。当考虑放电信号中低频传递特性时,对应的等效网络模型还应包括电感及电阻参数等。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能够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步骤S102:根据预先计算的仿真真实放电量及由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的仿真视在放电量确定放电量衰减比例。
可以理解的是,本步骤的执行目的在于,通过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出视在放电量与真实放电量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当实际工程中给出了测量得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视在放电量时,可以基于该映射关系计算得到变压器绕组匝间的真实放电量。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实现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预先计算仿真真实放电量的步骤,包括:
S301:基于脉冲电流法测量得到的脉冲电流信号建立对应的等效波形函数;
S302:对所述等效波形函数在时间轴上进行积分运算,得到所述仿真真实放电量。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14,基于脉冲电流法测量得到的典型脉冲电流信号波形,建立脉冲电流信号的等效波形函数其表达式如下:
式中,A表示信号幅值,A;t表示时间,s;f1、f2、f3、f4为与信号波形特征相关的参数,Hz。
优选的,f1=0.43 MHz,f2=64 MHz,f3=19.4 MHz,f4=2.65 MHz。
由于该等效波形函数是电流的函数,因此对等效波形函数在时间轴上进行积分运算,可以得到仿真真实放电量。
在进行仿真计算时,需要在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预设位置(如套管均压环处)注入放电量与仿真真实放电量相等的脉冲电流信号。具体实施时,是在发生放电的匝间位置并联设置电流源,并注入前述建立的脉冲电流信号波形。在控制脉冲电流信号波形其余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节信号的幅值可以实现对注入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真实放电量的大小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建立的等效电容模型除包括绕组匝间电容外,还包括套管接线端子的对应位置等。也就是说,从模型角度来讲,可以在预设位置(如套管均压环处)实施信号注入。但是从实际角度来说,变压器绕组在箱内是没办法注入信号的,从套管接线端子注入信号具备可操作性,简便易行;另有一些变压器模型可以实现箱体内的信号注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能够预先计算仿真真实放电量。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实现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由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仿真视在放电量的步骤,包括:
S401:基于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的检测阻抗参数设置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检测阻抗参数;
S402:在已完成检测阻抗参数设置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所述脉冲电流信号,并在该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所述仿真视在放电量。其中,注入脉冲电流信号的具体位置不限于套管均压环处。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需要基于实际所用的脉冲电流传感器的相关参数(主要包括检测阻抗参数),在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铁芯夹件接地处设置一个相同参数的仿真检测阻抗。然后,在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脉冲电流信号(该信号通过执行步骤S301至步骤S302得到),并在该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仿真视在放电量。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能够由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仿真视在放电量。
步骤S103:根据脉冲电流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压器的实际视在放电量及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确定校准真实放电量。
可以理解的是,执行此步骤的目的在于,基于已计算得到的不同位置匝间放电的视在放电量与真实放电量的比例关系,可以对实际工程中脉冲电流法测得的视在放电量,通过仿真计算,将其校准为真实放电量。
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脉冲电流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压器的实际视在放电量及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确定校准真实放电量,包括:
将所述实际视在放电量与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相乘,得到所述校准真实放电量;其中,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为所述仿真真实放电量与所述仿真视在放电量的比值。
可以理解的是,放电量衰减比例为仿真真实放电量与仿真视在放电量的比值。在此基础上,对实际工程中脉冲电流法测量得到的视在放电量,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的放电量衰减比例进行反推,可以得到对应位置的真实放电量,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Q real为校准得到的真实放电量;Q apparent为脉冲电流传感器实际测得的视在放电量;Qreal为仿真中注入模型的真实放电量;Qapparent为仿真中铁芯接地线处通过传感器检测阻抗测得并经过传感器变比换算后测得的视在放电量。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能够根据脉冲电流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压器的实际视在放电量及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确定校准真实放电量。
一实施例中,在根据变压器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之后,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还包括:
分别在所述变压器及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实验放电信号,以校验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在仿真计算中实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仿真计算前,首先应校验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具体校验方法参见步骤S501至步骤S505。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实现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分别在所述变压器及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实验放电信号,以校验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包括:
S501:在所述变压器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所述实验放电信号并记录对应的实验真实放电量;
S502:利用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在所述变压器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对应的实验实际视在放电量;
S503:在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所述实验放电信号;
S504:利用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在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对应的实验仿真视在放电量;
S505:比较所述实验实际视在放电量与所述实验仿真视在放电量,以确定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执行步骤S501至步骤S502的原理是:在某实验用变压器的实体中进行放电实验,即在该变压器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实验放电信号,分别测量得到对应的视在放电量(即实验实际视在放电量)及视在放电量(实验实际视在放电量);然后以相同的实验放电信号注入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参照前述方法仿真得到视在放电量(即实验仿真视在放电量)。通过比较实验实际视在放电量与实验仿真视在放电量,可以确定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例如,二者的差异不应大于某一阈值,否则表示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调整。反之,二者的差异小于或等于某一阈值,则表示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已经较为准确,可以应用于在实际工程中。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能够分别在所述变压器及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实验放电信号,以校验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相似,因此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基于软件性能基准确定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为了能够建立变压器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确定变压器绕组匝间的真实放电量,本申请提供一种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包括:仿真模型建立单元601、衰减比例确定单元602及电量校准单元603。
仿真模型建立单元601,用于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衰减比例确定单元602,用于根据预先计算的仿真真实放电量及由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的仿真视在放电量确定放电量衰减比例;
电量校准单元603,用于根据脉冲电流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压器的实际视在放电量及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确定校准真实放电量。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述仿真模型建立单元601,包括:参数确定模块701及仿真模型建立模块702。
参数确定模块701,用于根据所述绕组结构中的绕组饼数及绕组匝数确定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饼间电容、匝间电容、最内匝对铁芯耦合电容、最外匝对变压器油箱耦合电容及铁芯接地电阻;
仿真模型建立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参数建立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还包括:等效波形函数建立单元801及仿真真实电量计算单元802。
等效波形函数建立单元801,用于基于脉冲电流法测量得到的脉冲电流信号建立对应的等效波形函数;
仿真真实电量计算单元802,用于对所述等效波形函数在时间轴上进行积分运算,得到所述仿真真实放电量。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还包括:检测阻抗设置单元901及仿真视在电量计算单元902。
检测阻抗设置单元901,用于基于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的检测阻抗参数设置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检测阻抗参数;
仿真视在电量计算单元902,用于在已完成检测阻抗参数设置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所述脉冲电流信号,并在该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所述仿真视在放电量。
一实施例中,所述电量校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实际视在放电量与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相乘,得到所述校准真实放电量;其中,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为所述仿真真实放电量与所述仿真视在放电量的比值。
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还包括:仿真模型校验单元604,用于分别在所述变压器及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实验放电信号,以校验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0,所述仿真模型校验单元604,包括:实验真实电量确定模块1001、实验实际视在电量确定模块1002、实验放电信号注入模块1003、实验仿真视在电量确定模块1004及仿真模型校验模块1005。
实验真实电量确定模块1001,用于在所述变压器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所述实验放电信号并记录对应的实验真实放电量;
实验实际视在电量确定模块1002,用于利用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在所述变压器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对应的实验实际视在放电量;
实验放电信号注入模块1003,用于在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套管均压环处注入所述实验放电信号;
实验仿真视在电量确定模块1004,用于利用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在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对应的实验仿真视在放电量;
仿真模型校验模块1005,用于比较所述实验实际视在放电量与所述实验仿真视在放电量,以确定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从硬件层面来说,为了能够建立变压器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确定变压器绕组匝间的真实放电量,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存储器(Memory)、通讯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和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讯接口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讯;所述通讯接口用于实现所述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与核心业务系统、用户终端以及相关数据库等相关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该逻辑控制器可以是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及移动终端等,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该逻辑控制器可以参照实施例中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的实施例,以及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的实施例进行实施,其内容被合并于此,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用户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子设备、网络机顶盒、便携式计算机、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车载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其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
在实际应用中,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的部分可以在如上述内容所述的电子设备侧执行,也可以所有的操作都在所述客户端设备中完成。具体可以根据所述客户端设备的处理能力,以及用户使用场景的限制等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若所有的操作都在所述客户端设备中完成,所述客户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处理器。
上述的客户端设备可以具有通讯模块(即通讯单元),可以与远程的服务器进行通讯连接,实现与所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所述服务器可以包括任务调度中心一侧的服务器,其他的实施场景中也可以包括中间平台的服务器,例如与任务调度中心服务器有通讯链接的第三方服务器平台的服务器。所述的服务器可以包括单台计算机设备,也可以包括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装置的服务器结构。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600的系统构成的示意框图。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9100和存储器9140;存储器914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值得注意的是,该图11是示例性的;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结构,来补充或代替该结构,以实现电信功能或其他功能。
一实施例中,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功能可以被集成到中央处理器9100中。其中,中央处理器9100可以被配置为进行如下控制:
S101: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S102:根据预先计算的仿真真实放电量及由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的仿真视在放电量确定放电量衰减比例;
S103:根据脉冲电流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压器的实际视在放电量及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确定校准真实放电量。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能够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对应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利用该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不同位置匝间放电的视在放电量与真实放电量的比例关系,进而在实际工程中,根据脉冲电流法测得的视在放电量仿真得到特定位置匝间放电的真实放电量,即完成了真实放电量的校准。该方法原理简单,参数计算容易,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变压器绕组结构,能够对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进行有效校准,大幅提升了脉冲电流法测量匝间放电的结果准确度与可信度,为实际工程中判断不同位置匝间放电及故障的严重程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可以与中央处理器9100分开配置,例如可以将数据复合传输装置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配置为与中央处理器9100连接的芯片,通过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来实现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的功能。
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通讯模块9110、输入单元9120、音频处理器9130、显示器9160、电源9170。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设备96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11中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图11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11所示,中央处理器9100有时也称为控制器或操作控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或其他处理器装置和/或逻辑装置,该中央处理器9100接收输入并控制电子设备9600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其中,存储器9140,例如可以是缓存器、闪存、硬驱、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合适装置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可储存上述与失败有关的信息,此外还可存储执行有关信息的程序。并且中央处理器9100可执行该存储器9140存储的该程序,以实现信息存储或处理等。
输入单元9120向中央处理器9100提供输入。该输入单元9120例如为按键或触摸输入装置。电源9170用于向电子设备9600提供电力。显示器9160用于进行图像和文字等显示对象的显示。该显示器例如可为LCD显示器,但并不限于此。
该存储器9140可以是固态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SIM卡等。还可以是这样的存储器,其即使在断电时也保存信息,可被选择性地擦除且设有更多数据,该存储器的示例有时被称为EPROM等。存储器9140还可以是某种其它类型的装置。存储器9140包括缓冲存储器9141(有时被称为缓冲器)。存储器9140可以包括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该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功能程序或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9100执行电子设备9600的操作的流程。
存储器9140还可以包括数据存储部9143,该数据存储部9143用于存储数据,例如联系人、数字数据、图片、声音和/或任何其他由电子设备使用的数据。存储器9140的驱动程序存储部9144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的用于通讯功能和/或用于执行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如消息传送应用、通讯录应用等)的各种驱动程序。
通讯模块9110即为经由天线9111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发送机/接收机9110。通讯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以提供输入信号和接收输出信号,这可以和常规移动通讯终端的情况相同。
基于不同的通讯技术,在同一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多个通讯模块9110,如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和/或无线局域网模块等。通讯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还经由音频处理器9130耦合到扬声器9131和麦克风9132,以经由扬声器9131提供音频输出,并接收来自麦克风9132的音频输入,从而实现通常的电信功能。音频处理器913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缓冲器、解码器、放大器等。另外,音频处理器9130还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从而使得可以通过麦克风9132能够在本机上录音,且使得可以通过扬声器9131来播放本机上存储的声音。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S101: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S102:根据预先计算的仿真真实放电量及由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的仿真视在放电量确定放电量衰减比例;
S103:根据脉冲电流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压器的实际视在放电量及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确定校准真实放电量。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能够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对应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利用该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不同位置匝间放电的视在放电量与真实放电量的比例关系,进而在实际工程中,根据脉冲电流法测得的视在放电量仿真得到特定位置匝间放电的真实放电量,即完成了真实放电量的校准。该方法原理简单,参数计算容易,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变压器绕组结构,能够对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进行有效校准,大幅提升了脉冲电流法测量匝间放电的结果准确度与可信度,为实际工程中判断不同位置匝间放电及故障的严重程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根据预先计算的仿真真实放电量及由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的仿真视在放电量确定放电量衰减比例;
根据脉冲电流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压器的实际视在放电量及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确定校准真实放电量;
其中,由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仿真视在放电量的步骤,包括:基于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的检测阻抗参数设置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检测阻抗参数;在已完成检测阻抗参数设置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预设位置注入脉冲电流信号,并在该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所述仿真视在放电量;
其中,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每行对应变压器绕组的一饼,每列对应绕组的一匝,对于一个N饼、每饼M匝的变压器绕组,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中包含N行和M+1列,铁芯接地位置串联一个电阻,表示铁芯接地电阻;每列的N行间有N-1个饼间电容,每行的M+1列中有M-1个匝间电容、1个最内匝对铁芯耦合电容和1个最外匝对变压器油箱耦合电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绕组结构中的绕组饼数及绕组匝数确定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饼间电容、匝间电容、最内匝对铁芯耦合电容、最外匝对变压器油箱耦合电容及铁芯接地电阻;
根据所述参数建立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计算仿真真实放电量的步骤,包括:
基于脉冲电流法测量得到的脉冲电流信号建立对应的等效波形函数;
对所述等效波形函数在时间轴上进行积分运算,得到所述仿真真实放电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脉冲电流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压器的实际视在放电量及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确定校准真实放电量,包括:
将所述实际视在放电量与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相乘,得到所述校准真实放电量;其中,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为所述仿真真实放电量与所述仿真视在放电量的比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变压器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之后,还包括:
分别在所述变压器及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预设位置注入实验放电信号,以校验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在所述变压器及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预设位置注入实验放电信号,以校验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包括:
在所述变压器的预设位置注入所述实验放电信号并记录对应的实验真实放电量;
利用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在所述变压器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对应的实验实际视在放电量;
在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预设位置注入所述实验放电信号;
利用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在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对应的实验仿真视在放电量;
比较所述实验实际视在放电量与所述实验仿真视在放电量,以确定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7.一种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仿真模型建立单元,用于根据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建立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衰减比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先计算的仿真真实放电量及由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仿真得到的仿真视在放电量确定放电量衰减比例;
电量校准单元,用于根据脉冲电流传感器测得的所述变压器的实际视在放电量及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确定校准真实放电量;
其中,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还包括:
检测阻抗设置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的检测阻抗参数设置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检测阻抗参数;
仿真视在电量计算单元,用于在已完成检测阻抗参数设置的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预设位置注入脉冲电流信号,并在该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所述仿真视在放电量;
其中,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每行对应变压器绕组的一饼,每列对应绕组的一匝,对于一个N饼、每饼M匝的变压器绕组,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中包含N行和M+1列,铁芯接地位置串联一个电阻,表示铁芯接地电阻;每列的N行间有N-1个饼间电容,每行的M+1列中有M-1个匝间电容、1个最内匝对铁芯耦合电容和1个最外匝对变压器油箱耦合电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模型建立单元,包括: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绕组结构中的绕组饼数及绕组匝数确定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饼间电容、匝间电容、最内匝对铁芯耦合电容、最外匝对变压器油箱耦合电容及铁芯接地电阻;
仿真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数建立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等效波形函数建立单元,用于基于脉冲电流法测量得到的脉冲电流信号建立对应的等效波形函数;
仿真真实电量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等效波形函数在时间轴上进行积分运算,得到所述仿真真实放电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量校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实际视在放电量与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相乘,得到所述校准真实放电量;其中,所述放电量衰减比例为所述仿真真实放电量与所述仿真视在放电量的比值。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仿真模型校验单元,用于分别在所述变压器及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预设位置注入实验放电信号,以校验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模型校验单元,包括:
实验真实电量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变压器的预设位置注入所述实验放电信号并记录对应的实验真实放电量;
实验实际视在电量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在所述变压器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对应的实验实际视在放电量;
实验放电信号注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预设位置注入所述实验放电信号;
实验仿真视在电量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脉冲电流传感器在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铁芯夹件接地处测量对应的实验仿真视在放电量;
仿真模型校验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实验实际视在放电量与所述实验仿真视在放电量,以确定所述等效电容网络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CN202310498432.9A 2023-05-06 2023-05-06 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62239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98432.9A CN116223997B (zh) 2023-05-06 2023-05-06 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98432.9A CN116223997B (zh) 2023-05-06 2023-05-06 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23997A CN116223997A (zh) 2023-06-06
CN116223997B true CN116223997B (zh) 2023-08-11

Family

ID=86587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8432.9A Active CN116223997B (zh) 2023-05-06 2023-05-06 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2399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21821A1 (en) * 2004-06-08 2005-12-22 Sp Electric Limited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 partial discharge (pd)
CN201522543U (zh) * 2009-11-02 2010-07-07 华北电力大学 变压器绕组匝间局部放电联合检测与诊断平台
CN203811751U (zh) * 2013-12-06 2014-09-03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对比拟合分析的电力设备局部放电实验系统
CN110196402A (zh) * 2019-07-05 2019-09-03 杭州西湖电子研究所 一种多点标定局部放电视在放电量的方法
CN111239559A (zh) * 2020-02-06 2020-06-05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线路故障电弧等效放电量在线测量方法
CN111239663A (zh) * 2020-02-06 2020-06-05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局部放电在线校准方法
CN113376443A (zh) * 2021-06-22 2021-09-10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YNd11型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中等效入口电容计算方法
CN113533910A (zh) * 2021-06-10 2021-10-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换流变压器局部放电预警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21821A1 (en) * 2004-06-08 2005-12-22 Sp Electric Limited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 partial discharge (pd)
CN201522543U (zh) * 2009-11-02 2010-07-07 华北电力大学 变压器绕组匝间局部放电联合检测与诊断平台
CN203811751U (zh) * 2013-12-06 2014-09-03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对比拟合分析的电力设备局部放电实验系统
CN110196402A (zh) * 2019-07-05 2019-09-03 杭州西湖电子研究所 一种多点标定局部放电视在放电量的方法
CN111239559A (zh) * 2020-02-06 2020-06-05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线路故障电弧等效放电量在线测量方法
CN111239663A (zh) * 2020-02-06 2020-06-05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局部放电在线校准方法
CN113533910A (zh) * 2021-06-10 2021-10-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换流变压器局部放电预警的方法及系统
CN113376443A (zh) * 2021-06-22 2021-09-10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YNd11型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中等效入口电容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绝缘设备的局部放电测量-常规和非常规检测方法";丁立伟 等;《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全国铝冶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23997A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2594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Nonlinear Parameter of Motor
US10816602B2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bandwidth of linear motor
CN104184731A (zh)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223997B (zh) 变压器绕组匝间放电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031229B (zh) 一种马达带宽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0688816A (zh) 计算纳秒脉冲对电大尺寸线圈耦合响应的时域宏的方法
CN110109041B (zh) 一种非接触式行波测距装置的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0022327B (zh) 一种短信认证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5933842A (zh) 一种移动设备听筒功率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
CN108521443B (zh) 一种应用的升级方法及系统和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0004A (zh) 电池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47384B (zh) 基于串扰原理的低阻抗器件测试模块、系统及方法
CN115308637A (zh) 基于铠装层的低压交流电缆接地故障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14089209A (zh) 电池可靠性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5825548A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非侵入电压测量模型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7948790A (zh) 耳机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4329868A (zh) 变电设备安全距离校验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2380668A (zh) 一种基于变压器缩尺模型进行噪声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10765680A (zh) 工程结构智能损伤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808578B (zh) 电力设备的电压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1398079A (zh) 存储器、汽油辛烷值的测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659797B (zh) 冲击响应谱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630527B (zh) 出清异常模型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226039A1 (zh) 快充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198835B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噪声抑制算法再收敛时间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