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20200A - 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20200A CN116220200A CN202310148041.4A CN202310148041A CN116220200A CN 116220200 A CN116220200 A CN 116220200A CN 202310148041 A CN202310148041 A CN 202310148041A CN 116220200 A CN116220200 A CN 1162202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cast
- prestressed
- beams
- tensioning
- tendo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0—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concrete, e.g. reinforced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 E04B1/22—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concrete, e.g. reinforced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with parts being prestressed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0—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concrete, e.g. reinforced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0—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concrete, e.g. reinforced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 E04B1/21—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8—Memb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used in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s
- E04C5/12—Anchoring devi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1—Construction of stressing jack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E04G21/16—Tools or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多个预制柱、预制梁以及次梁,其中预制柱竖直安装在基础上,预制柱内部沿长度方向锚固有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贯穿预制柱;预制梁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相邻的预制柱,且相邻的两个预制梁之间相互垂直,预制梁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梁体的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且预制梁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横向预应力筋;次梁单向布置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预制梁,次梁与预制梁之间满铺有混凝土板,混凝土板上浇筑有楼板叠合层。本结构解决了传统先张法结构反拱较大且容易出现裂缝的问题,降低了成本和施工难度,适用于跨径及承受荷载较大的仓储类建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预制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结构是指在工厂或其他制造场所制造并在完成后运输到预定目的地的建筑物,能在施工过程中提升生产效率,保证工期,节约成本。例如在现有的多层物流仓库中,柱网尺寸多为双向11~12m,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通常为20~30kN/m2,如采用预应力结构形式可以增加楼面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并能够有效控制结构尺寸,增加建筑净空,对超长结构的裂缝进行有效控制。
在预制结构技术中一般以张拉预应力筋的先后顺序分为先张法以及后张法。其中后张法是指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的构件或结构中,张拉预应力筋并用锚具永久固定,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最后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浆,使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构件形成整体从而协同工作;而先张法是指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张拉台座上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然后浇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强度值后,放松并切断预应力钢绞线。后张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但施工工序繁琐,需配设专门锚具,锚下集中力较大,需设置较密的加强钢筋,预埋的波纹管和锚下加强筋使波纹管下方和锚下混凝土振捣困难,压浆过程中易出现压浆不密实或堵孔;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具有施工周期短、构件耐久性好、传力可靠、维修养护工作量少以及工程质量更易保证等特点,相较后张法,先张法不需要配置专门的锚具,因为它是靠钢绞线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的,可以重复使用锚具,节约材料。
但是,在传统的先张法中由于配筋全部沿梁底直线布置,容易导致梁端截面底部在外部荷载和预应力反向荷载的叠加效应下,底部压应力过大,顶部拉应力过大,造成反拱及裂缝现象,故只适用于中小跨度结构。综上所述,在传统的预制结构技术中先张法与后张法均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提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跨径较大、承受荷载较大、张拉时顶部与底部的预应力筋受力更加均匀、跨中顶部不易产生裂缝且整体抗震性能更加理想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
一种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包括:
多个预制柱,所述多个预制柱竖直安装在基础上,所述预制柱内部沿长度方向锚固设置有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所述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贯穿所述预制柱;
多个预制梁,所述预制梁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相邻的预制柱,且相邻的两个预制梁之间相互垂直,所述预制梁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梁体的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且所述预制梁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横向预应力筋;
多个次梁,所述次梁单向布置,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预制梁,所述次梁与预制梁之间满铺有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板上浇筑有楼板叠合层;
其中,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为折线形先张法预应力筋,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为后张法预应力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梁通过梁柱节点区与预制柱连接,所述梁柱节点区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埋设有预应力锚具,所述预应力锚具用于锚固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关于每个预制柱的中心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分别关于每个预制梁的梁截面对称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向预应力筋分为单向预应力筋以及双向预应力筋,所述单向预应力筋的一端伸入所述梁柱节点区,所述双向预应力筋的一端伸入并贯穿所述梁柱节点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梁的顶端设有张拉槽口,所述预制梁内部设有预埋件,所述次梁与预制梁之间通过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梁的长度设在10至13m之间,所述单向预应力筋的长度为所述预制梁长度的三分之一,双向预应力筋的长度为所述预制梁长度的三分之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梁沿预制柱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将每个预制柱分为相同长度的多段,每段的长度即为楼层的净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板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采用预应力大孔叠合板或PK预应力叠合板制成。
一种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预制柱、预制梁以及次梁吊装就位,并通过所述预制梁内的预埋件将次梁固定,所述预制梁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梁体的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且所述预制梁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横向预应力筋;
浇筑梁柱节点区,以固定连接预制柱与预制梁,并通过预应力锚具完成第二横向预应力筋的张拉与锚固;
在预制梁与次梁之间满铺混凝土板,并绑扎楼板叠合层的钢筋网,以完成楼板叠合层的浇筑;
将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整束贯穿预制柱,完成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与锚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预制柱、预制梁以及次梁吊装就位,并通过所述预制梁内的预埋件将次梁固定,之前还包括:
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预制柱、预制梁、次梁以及混凝土板的工厂标准化生产,所述预制梁内部设置有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并在预制梁进行浇筑之前完成第一横向预应力筋的张拉与锚固;
检查预制柱是否设置有牛腿柱,若有,则对牛腿柱进行坐浆处理,若无,则在预制梁两端的底部设置临时支撑。
上述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折线形先张法在浇筑预制梁之前张拉第一横向预应力筋,提高了梁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减少了梁端的斜裂缝;沿预制柱柱高范围后张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以产生预压应力,使框架结构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具有一定的自复位能力,提升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在预制梁的两端分别后张第二横向预应力筋,使张拉时顶部、底部的预应力筋受力均匀,适用于更大跨径以及更大荷载的物流仓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例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例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例的梁柱节点区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另一个实施例的梁柱节点区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再一个实施例的梁柱节点区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例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中另一个实施例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图中:100、预制柱;110、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200、预制梁;210、第一横向预应力筋;220、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1、双向预应力筋;222、单向预应力筋;300、次梁;400、混凝土板;500、楼板叠合层;600、梁柱节点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包括多个预制柱100、预制梁200以及次梁300,其中预制柱100竖直安装在基础上,预制柱100内部沿长度方向锚固设置有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110,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110贯穿预制柱100;预制梁200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相邻的预制柱100,且相邻的两个预制梁200之间相互垂直,预制梁200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梁体的第一横向预应力筋210,且预制梁200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0;所有次梁300单向布置,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预制梁200,次梁300与预制梁200之间满铺有混凝土板400,混凝土板400上浇筑有楼板叠合层500。本结构解决了传统直线先张法受力不合理、反拱较大且容易出现裂缝的问题,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后张有粘结施工复杂程度,进而提高了施工速度,在张拉时预应力筋受力均匀、不易产生裂缝且抗震性能理想,适用于跨径以及承受荷载较大的物流仓储类建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横向预应力筋210为折线形先张法预应力筋,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110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0为后张法预应力筋。
上述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通过折线形先张法在浇筑预制梁200之前张拉第一横向预应力筋210,提高了梁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减少了梁端的斜裂缝;沿预制柱100柱高范围后张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110,以产生预压应力,使框架结构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具有一定的自复位能力,提升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在预制梁200的两端分别后张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0,使张拉时顶部、底部的预应力筋受力均匀,适用于更大跨径以及更大荷载的物流仓储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梁200通过梁柱节点区600与预制柱100连接,梁柱节点区600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埋设有预应力锚具,预应力锚具用于锚固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110、第一横向预应力筋210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0。
具体的,梁柱节点区600由预制梁200的钢筋笼与预制柱100相交并浇筑混凝土而成,当梁柱节点区600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后,完成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0的张拉与锚固,依靠构件端部的预应力锚具将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0的预张拉力传给混凝土,使其产生预压应力,最后灌入水泥浆,使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0与混凝土构件形成整体。
需要说明的是,预制梁200为后张法工艺制作,其内部还埋设有张拉端锚具,张拉端锚具与预应力锚具一同作用,使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110、第一横向预应力筋210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0锚固,其中预应力锚具为预应力固定端锚具。
在本实施例中,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110关于每个预制柱100的中心对称布置,第一横向预应力筋210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0分别关于每个预制梁200的梁截面对称布置。具体的,在每个预制柱100以及预制梁200的内部分别对称设置预应力筋,形成对称结构,增加楼面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0分为单向预应力筋222以及双向预应力筋221,单向预应力筋222的一端伸入梁柱节点区600,双向预应力筋221的一端伸入并贯穿梁柱节点区600。
具体的,在本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中,可以根据设计方案不同,设置更多的预制柱100,以形成更大的楼层面积。此时同一预制柱100连接的预制梁200数目不小于两个,其中连接同一预制柱100相对两面的两个预制梁200共用一个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0,即为双向预应力筋221,双向预应力筋221贯穿梁柱节点区600并与预应力锚具锚固,且两端分别位于两个预制梁200内;若某一预制柱100相对的两面仅有一面连接预制梁200,则该预制梁200与该预制柱100连接的一端内部的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0为单向预应力筋222,单向预应力筋222一端位于预制梁200内部,另一端伸入梁柱节点区600并与预应力锚具锚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制柱100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连接四个预制梁200的为中柱,中柱节点俯视图如图3所示;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连接三个预制梁200的为边柱,边柱节点俯视图如图4所示;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连接两个预制梁200的为角柱,角柱节点俯视图如图5所示。其中中柱通过两对(每对为预制梁200内部对称的两束)双向预应力筋221连接两对预制梁200(每对为预制柱100相对两面连接的两个预制梁200),且两对预制梁200之间相互垂直;边柱通过一对双向预应力筋221以及一对单向预应力筋222分别连接一对预制梁200以及一个预制梁200,此单个预制梁200与此对预制梁200之间互相垂直;角柱通过两对单向预应力筋222分别连接两个预制梁200,角柱连接的两个预制梁200之间相互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梁200的顶端设有张拉槽口,预制梁200内部设有预埋件,次梁300与预制梁200之间通过预埋件固定连接。具体的,预埋件是在结构浇筑时安置的构配件,用于砌筑上部结构时的搭接,以利于外部工程设备基础的安装固定,可采用钢筋或者铸铁等金属铸造,以保证次梁300与预制梁200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在预制梁200顶端预设张拉槽口,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0的张拉与锚固。
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梁200的长度设在10至13m之间,单向预应力筋222的长度为预制梁200长度的三分之一,双向预应力筋221的长度为预制梁200长度的三分之二。具体的,物流仓储类结构中的柱网尺寸一般情况下是相同的,设置在10m至13m之间。每个预制梁20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0,其中取预制梁200长度的三分之一制作单向预应力筋222,三分之一制作双向预应力筋221,使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0位于预制梁200内的部分能够将预制梁200三等分,增加物流仓储结构跨径与荷载的同时节约使用的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梁200沿预制柱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将每个预制柱100分为相同长度的多段,每段的长度即为楼层的净高。具体的,由于施工方案的不同,在物流仓储类建筑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建造多层结构,此时便需要在预制柱100上间隔设置多层预制梁200,且在相同水平高度的预制梁200及次梁300上满铺混凝土板400并浇筑楼板叠合层500以形成楼层,其中沿预制柱100长度方向每两个相邻的预制梁200之间的距离即为楼层净高。
需要说明的是,预制柱100可以采用分节预制生产,其中柱分节长度为楼层的高度扣除预制梁200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板400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具体可采用预应力大孔叠合板或PK预应力叠合板。具体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是在高强度纤维水泥压力板的基础上增加钢筋并焊接龙骨桁架而成,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的表面设有沟槽,与钢筋龙骨桁架同时作用,以增加混凝土的粘合力,使建筑结构更加稳定。同时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施工时不需要二次拆卸,可以直接进行混凝土浇筑,能够大大缩短工期时间,同时节省劳动力,且不会因为二次拆卸产生建筑垃圾。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0,将预制柱、预制梁以及次梁吊装就位,并通过预制梁内的预埋件将次梁固定,预制梁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梁体的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且预制梁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横向预应力筋。
具体的,根据施工方案设计,将各构件吊装就位,并将次梁与预制梁通过预埋件固定连接,以保证次梁与预制梁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步骤S620,浇筑梁柱节点区,以固定连接预制柱与预制梁,并通过预应力锚具完成第二横向预应力筋的张拉与锚固。
具体的,梁柱节点区由预制梁的钢筋笼与预制柱相交并浇筑混凝土而成,预制梁与预制柱通过梁柱节点区固定连接。当梁柱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后,完成第二横向预应力筋的张拉与锚固,依靠构件端部的预应力锚具和预制梁中的预应力张拉端锚具将第二横向预应力筋的预张拉力传给混凝土,使其产生预压应力,最后灌入水泥浆,使第二横向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构件形成整体,其中预应力锚具为预应力固定端锚具。
步骤S630,在预制梁与次梁之间满铺混凝土板,并绑扎楼板叠合层的钢筋网,以完成楼板叠合层的浇筑。
具体的,混凝土板采用预应力大孔叠合板或PK预应力叠合板,满铺在预制梁与次梁之间,并浇筑楼板叠合层,形成楼层,完成单个层面的结构施工。
步骤S640,将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整束贯穿预制柱,完成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与锚固。
具体的,完成预制柱预埋成孔管道的连接,将整束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穿入预制柱,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张拉、锚固,完成整个结构的施工。
在本实施例中,如需搭建的建筑为多层结构,则重复步骤S610至S630,以形成多层结构。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预制柱、预制梁以及次梁吊装就位,并通过预制梁内的预埋件将次梁固定,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10,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预制柱、预制梁、次梁以及混凝土板的工厂标准化生产,预制梁内部设置有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并在预制梁进行浇筑之前完成第一横向预应力筋的张拉与锚固。
具体的,各结构构件均根据设计图纸在工厂进行生产,其中预制梁在工厂生产时采用先张法工艺,首先在预制台座上安装预制梁的模板和吊装钢筋笼,同时按设计位置安装第一横向预应力筋和第二横向预应力筋,然后进行第一横向预应力筋的张拉和锚固,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养护和第一横向预应力筋放张工序,至此完成预制梁的生产。通过折线配筋先张法可以充分发挥高强混凝土和钢材的作用,提高了梁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能够相应地减少梁端的斜裂缝,而且还可以减少普通钢筋的用量。
步骤S720,检查预制柱是否设置有牛腿柱,若有,则对牛腿柱进行坐浆处理,若无,则在预制梁两端的底部设置临时支撑。
具体的,在预制柱与预制梁的吊装过程中,牛腿柱能辅助两者的对齐过程,如果预制柱的顶端设置了牛腿柱,则对牛腿柱进行坐浆处理,如果预制柱的顶端没有设置牛腿柱,则在预制梁两端的底部设置临时支撑,一方面辅助对齐,一方面保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上述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折线形先张法浇筑预制梁,将构件运输并吊装就位后用过预埋件连接次梁以及预制梁,并浇筑梁柱核心区,完成第二横向预应力筋的后张,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最后满铺混凝土板,浇筑楼板叠合层,并完成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后张。本方法通过先张第一横向预应力筋,提高了梁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减少了梁端的斜裂缝;后张第二横向预应力筋,使张拉时顶部、底部的预应力筋受力均匀;后张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以使预制柱产生预压应力,进而使框架结构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具有一定的自复位能力,解决了传统预制结构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适用于更大跨径以及更大荷载的物流仓储结构的施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预制柱,所述多个预制柱竖直安装在基础上,所述预制柱内部沿长度方向锚固设置有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所述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贯穿所述预制柱;
多个预制梁,所述预制梁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相邻的预制柱,且相邻的两个预制梁之间相互垂直,所述预制梁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梁体的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且所述预制梁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横向预应力筋;
多个次梁,所述次梁单向布置,且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预制梁,所述次梁与预制梁之间满铺有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板上浇筑有楼板叠合层;
其中,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为折线形先张法预应力筋,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为后张法预应力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通过梁柱节点区与预制柱连接,所述梁柱节点区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埋设有预应力锚具,所述预应力锚具用于锚固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关于每个预制柱的中心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分别关于每个预制梁的梁截面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向预应力筋分为单向预应力筋以及双向预应力筋,所述单向预应力筋的一端伸入所述梁柱节点区,所述双向预应力筋的一端伸入并贯穿所述梁柱节点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的顶端设有张拉槽口,所述预制梁内部设有预埋件,所述次梁与预制梁之间通过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的长度设在10至13m之间,所述单向预应力筋的长度为所述预制梁长度的三分之一,双向预应力筋的长度为所述预制梁长度的三分之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沿预制柱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将每个预制柱分为相同长度的多段,每段的长度即为楼层的净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采用预应力大孔叠合板或PK预应力叠合板制成。
9.一种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预制柱、预制梁以及次梁吊装就位,并通过所述预制梁内的预埋件将次梁固定,所述预制梁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梁体的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且所述预制梁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横向预应力筋;
浇筑梁柱节点区,以固定连接预制柱与预制梁,并通过预应力锚具完成第二横向预应力筋的张拉与锚固;
在预制梁与次梁之间满铺混凝土板,并绑扎楼板叠合层的钢筋网,以完成楼板叠合层的浇筑;
将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整束贯穿预制柱,完成纵向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与锚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预制柱、预制梁以及次梁吊装就位,并通过所述预制梁内的预埋件将次梁固定,之前还包括:
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预制柱、预制梁、次梁以及混凝土板的工厂标准化生产,所述预制梁内部设置有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并在预制梁进行浇筑之前完成第一横向预应力筋的张拉与锚固;
检查预制柱是否设置有牛腿柱,若有,则对牛腿柱进行坐浆处理,若无,则在预制梁两端的底部设置临时支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48041.4A CN116220200A (zh) | 2023-02-21 | 2023-02-21 | 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48041.4A CN116220200A (zh) | 2023-02-21 | 2023-02-21 | 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20200A true CN116220200A (zh) | 2023-06-06 |
Family
ID=86586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148041.4A Pending CN116220200A (zh) | 2023-02-21 | 2023-02-21 | 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220200A (zh) |
-
2023
- 2023-02-21 CN CN202310148041.4A patent/CN116220200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00653B (zh) | 一种混合连接后张预应力装配砼框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3905239U (zh) | 预应力空心板叠合楼盖 | |
CN105839823B (zh) | 一种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盖 | |
CN108005304B (zh) |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418387B (zh) | 一种后张法体外预应力钢梁和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结合的房屋结构体系及其施工工艺 | |
CN103031926B (zh) | 带有预应力钢管混凝土芯棒的双t形组合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324037A (zh) | 一种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及制作方法 | |
CN201087489Y (zh) | 预制楼板 | |
CN213806067U (zh) | 一种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 |
CN115198966B (zh) | 一种预应力预制叠合框架梁施工方法 | |
CN116220200A (zh) | 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9081173U (zh) | 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 | |
CN113152761A (zh) |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叠合板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900949A (zh) |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向密肋叠合板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5211883U (zh) | 一种先张预应力框架装配结构体系 | |
CN220451083U (zh) | 一种uhpc连接的双后张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 |
CN212742889U (zh) | 后张法预应力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 |
CN215054413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叠合板楼盖 | |
CN217974453U (zh) | 一种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基础承台 | |
CN218714067U (zh) |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混凝土构件的分段后张预应力拼接节点 | |
CN219491436U (zh) | 装配式楼板 | |
CN113832826B (zh)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板梁桥型式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924523B (zh) |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与基础的钢板界面柔性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 |
CN116838012A (zh) | 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及制造方法 | |
CN115538580A (zh) | 一种uhpc连接的双后张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