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19702A - 一种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19702A
CN116219702A CN202111477838.6A CN202111477838A CN116219702A CN 116219702 A CN116219702 A CN 116219702A CN 202111477838 A CN202111477838 A CN 202111477838A CN 116219702 A CN116219702 A CN 116219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ewage
filtered
washing machin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78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凯
许升
吕艳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Wash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Wash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Wash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Wash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78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1970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6975 priority patent/WO202310404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219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197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10Filter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3/00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washing machines or washer-dryers 
    • D06F33/30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06F33/32Control of operational steps, e.g. optimisation or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steps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3/00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washing machines or washer-dryers 
    • D06F33/30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06F33/32Control of operational steps, e.g. optimisation or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steps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 D06F33/42Control of operational steps, e.g. optimisation or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steps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of drain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06Recovery arrangements, e.g. for the recovery of energy or wate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3Liquid discharge or re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D06F39/085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pump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14Supply, recirculation or draining of washing liquid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42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related to filters or pump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06Recirculation of washing liquids, e.g. by pumps or diverting valv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34Filtering, e.g. control of lint remov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洗衣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洗衣机及控制方法,所述洗衣机包括:盛水筒;外排管路,用于向洗衣机外部排水;过滤装置,接收盛水筒中的水进行过滤,具有入水口、过滤水出口和排污口;所述过滤水出口与所述外排管路直接或间接连通,盛水筒中的水经过滤装置滤除过滤杂质后由外排管路排出;所述洗衣机还包括回收装置,用于收集排污口排出的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本发明中,洗衣机排水经过滤装置过滤后再排出洗衣机,同时,从过滤装置中清理出的过滤杂质从排污口排出后进入回收装置被收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没有过滤杂质直接排出洗衣机,从而避免了过滤杂质中存在的微塑料随水流外排进入生态循环,最终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洗衣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洗衣机对衣物进行洗涤的过程中,由于衣物与衣物之间,以及衣物与洗衣机本身存在摩擦,会造成衣物产生线屑脱落并混入洗涤水中。洗涤水中的线屑若不能除去,很可能在洗衣完成后附着在衣物表面,影响衣物的洗净效果。为此,现有的洗衣机上安装用于过滤线屑的过滤器,在洗衣过程中使洗涤水循环经过过滤器,将线屑从洗涤水中除去。
现有洗衣机的过滤器一般设置在内桶或者排水泵内部,用于过滤洗涤水中的线屑及杂物。然而洗衣机经长时间使用后,过滤器内会填满线屑及杂物,影响过滤器的过滤效果,造成排水阀/排水泵的堵塞,且极易滋生细菌,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清理,否则会造成洗涤水的污染,对衣物造成二次污染,影响用户的健康。但大多数洗衣机需要用户将过滤器取下手动清理,操作不便。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可进行自清洁的过滤器,例如申请号为201310612183.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过滤器及洗衣机,该过滤器包括过滤器筒体及滤网,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及排污口,所述滤网安装于所述筒体内,并将过滤器筒体的内腔分隔为内部容腔和外部容腔两部分,内部容腔上端与所述进水口连接,下端与所述排污口连接,外部容腔与所述出水口相接,污水自进水口流入内部容腔,经滤网过滤后进入外部容腔并经出水口流出,过滤的杂质由所述排污口排出。
然而,上述方案中,排污口直接连接通向洗衣机外部的排污管路,过滤的杂质随洗衣机排水一同排出洗衣机,又会带来以下问题。
一方面,近些年来,微塑料的概念在环保领域被提出且逐渐受到日益增加的重视。微塑料一般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其混入自然界水环境中,由于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很容易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形成有机污染球体。水中游荡的微塑料很容易被贻贝、浮游动物等低端食物链生物吃掉,而由于微塑料不能被消化掉,当这些底端食物链生物被上层生物捕食后,微塑料会继续在上层生物体内累积。作为食物链的顶端生物,人类的食物来源中包括上述体内累积微塑料的生物,进而会造成微塑料在人体内的累计,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研究发现,微塑料的一种重要来源为家用洗衣机排出的废水。这是由于洗衣机洗涤衣物时会冲洗掉衣物纤维,而随着化纤面料的普及,这些脱落的衣物纤维随洗衣机排水水流排出即成为混入自然水环境的微塑料。同时,微塑料还可能来自塑料材质的工业产品,而洗衣机中的外筒、排水管等结构一般都由塑料制成,长期使用后难免会由于老化等原因产生脱落的塑料碎片。因此,如何降低洗衣机排水中的微塑料含量成为环保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述中国专利的方案中,由于可能含有微塑料的过滤杂质随洗衣机排水一同排出洗衣机,存在洗衣机排水中微塑料含量过高的问题。
另一方面,洗衣机只能在洗涤/漂洗过程中对洗涤/漂洗水进行循环过滤,但洗衣机的排水没有经过滤装置进行过滤,而是从过滤装置的排污口直接排出。洗涤筒自身的排水水流中还可能存在没有完全除去的过滤杂质,直接排出洗衣机也会造成其中的微塑料进入生态循环的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洗衣机及控制方法,通过过滤装置对洗衣机的排水水流进行过滤后再排出,避免了排水水流中存在微塑料的问题,同时,过滤装置还具有自清理功能,清理出的过滤杂质可排入回收装置被收集,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过滤杂质中存在的微塑料随水流外排进入生态循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洗衣机,包括:
盛水筒;
外排管路,用于向洗衣机外部排水;
过滤装置,接收盛水筒中的水进行过滤,具有入水口、过滤水出口和排污口;
所述过滤水出口与所述外排管路连通,盛水筒中的水经过滤装置滤除过滤杂质后由外排管路排出;
所述洗衣机还包括回收装置,用于收集排污口排出的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设置在过滤水出口与外排管路之间,控制盛水筒和外排管路择一与过滤装置的过滤水出口导通;
优选地,所述盛水筒和过滤装置的入水口之间设置输送泵,向过滤装置输送盛水筒中的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包括具有第一阀腔的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与过滤水出口连通的进水口,与盛水筒连通的循环水出口,以及与外排管路连通的排水出口;
所述第一阀腔内设置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择一开启循环水出口和排水出口;
优选地,所述切换机构包括:
翻板,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阀腔内,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排水密封件,设置在翻板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封堵排水出口;
循环密封件,设置在翻板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封堵循环水出口;
更优地,所述第一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翻板在第一阀腔内转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排污控制装置,设置在过滤装置的排污口与回收装置之间,用于控制所述排污口与回收装置之间导通/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控制装置包括具有第二阀腔的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上设置污水进口和污水出口,所述污水进口与排污口连通;所述第二阀腔内设置封堵机构,用于封堵所述污水进口或污水出口;
优选地,所述排污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封堵机构在第二阀腔内运动,以开启/封堵污水进口或污水出口;
优选地,所述洗衣机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用于控制盛水筒和外排管路择一与过滤装置的过滤水出口导通;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包括具有第一阀腔的第一阀体;
所述第二阀体与第一阀体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相互独立。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装置包括:
壳体,内部具有回收腔室;
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回收腔室内,将所述回收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进入第一腔室,经过滤组件过滤后进入第二腔室,过滤杂质收集于第一腔室中。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装置上设置与第二腔室连通的出水口,用于排出经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水;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与盛水筒连通,过滤后的水通入盛水筒中;和/或,所述出水口与外排管路连通,过滤后的水经外排管路排出;
更优地,所述出水口连接第二切换装置,所述第二切换装置控制盛水筒和外排管路择一与所述出水口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盛水筒与过滤装置的入水口之间设置三通结构,所述三通结构与外排管路连通,且所述三通结构与外排管路之间设置可开启/关闭的控制阀。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所述的洗衣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盛水筒与过滤装置的入水口之间设置输送泵;洗衣机的排水阶段,开启输送泵,盛水筒中的水通入过滤装置,滤除过滤杂质后,经外排管路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洗衣机还包括排污控制装置,控制回收装置与过滤装置的排污口之间导通/断开;
过滤装置的排污过程中,排污控制装置导通回收装置与过滤装置的排污口,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经排污口排出,进入回收装置被收集;
优选地,所述洗衣机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控制盛水筒和外排管路择一与过滤装置的过滤水出口导通;
洗涤/漂洗过程中,第一切换装置导通盛水筒与过滤装置的过滤水出口,开启输送泵,盛水筒中的水循环经过过滤装置,滤除水中的过滤杂质;
洗衣机的排水阶段,第一切换装置导通外排管路与过滤装置的过滤水出口,开启输送泵,盛水筒中的水经过滤装置滤除过滤杂质后,由外排管路排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盛水筒排水先经过过滤装置,将水中的过滤杂质滤出后再排出洗衣机,避免了排水水流中存在过滤杂质的情况。同时,洗衣机内部还设置回收装置,过滤装置自清理后排出的过滤杂质送入回收装置中进行收集,不会汇入排水水流中。通过上述方式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没有过滤杂质直接排出洗衣机,从而避免了过滤杂质中存在的微塑料随水流外排进入生态循环,最终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情况。
本发明中,通过在过滤水出口的下游设置第一切换装置,可控制过滤装置排出的过滤水的流向,进而控制过滤装置在洗涤/漂洗阶段用于洗涤/漂洗水的循环过滤,在排水阶段用于对排水水流的过滤,而无需设置多个过滤装置,简化了洗衣机内部结构。
本发明中,回收装置中设置过滤组件,对过滤装置排入的污水进行过滤,从而将过滤杂质与水分离,便于用户对过滤杂质进行处理。回收装置上设置出水口可将过滤后的水排出,避免了回收装置溢水,同时,所述过滤后的水可通入盛水筒重复利用,或通入外排管路直接排出,不会产生过滤杂质中包含的微塑料进入排水水流的问题。
本发明中,在盛水筒和过滤装置的入水口之间设置三通结构并连通外排管路,同时设置控制阀以控制水路通断,排水过程中,一旦发生过滤装置堵塞的问题,可通过开启所述控制阀使盛水筒中的水直接由外排管路排出,保证洗衣机的正常运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洗涤/漂洗过程中的水路连通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排水阶段中的水路连通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过滤装置排污过程中的水路连通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过滤装置与回收装置之间连通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洗衣机排水阶段的控制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洗衣机洗涤/漂洗过程中的控制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七中回收装置污水入口处的局部放大图(常态);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七中回收装置污水入口处的局部放大图(气泵开启时的封堵状态);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七中回收装置污水入口处的局部放大图(气泵关闭后的打开状态);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七中封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八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与回收装置之间连通结构的示意图(污水暂存装置中无水);
图14是本发明图1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八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与回收装置之间连通结构的示意图(污水暂存装置中满水);
图16是本发明图1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八第三种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与回收装置之间连通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0、箱体;100、盛水筒;110、窗垫;210、排水管路;230、回水管路;240、排污管路;241、排污阀;250、外排管路;251、控制阀;260、盛水筒排水管;300、进水盒;400、输送泵;500、回收装置;510、壳体;520、过滤组件;531、第一腔室;532、第二腔室;540、封堵件;541、基体;542、开启部;550、污水入口;551、管状部;552、连接部;600、过滤装置;610、过滤腔体;6101、入水口;6102、过滤水出口;6103、排污口;620、过滤机构;660、驱动机构;
701、进水口;702、循环水出口;703、排水出口;704、污水进口;705、污水出口;711、第一阀体;712、切换机构;713、第一电机;721、第二阀体;722、封堵机构;723、第二电机;810、气泵;811、抽吸管路;820、污水暂存装置;821、透气孔;822、浮球;823、引导部;830、缓冲部;831、通气管路;832、通气孔。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洗衣机包括:
盛水筒100;
外排管路250,用于向洗衣机外部排水;
过滤装置600,接收盛水筒100中的水进行过滤,具有入水口6101、过滤水出口6102。
其中,过滤装置600的过滤水出口6102向外排管路250连通,洗衣机排水时,盛水筒100中的水经过滤装置600滤除过滤杂质后,再由外排管路250排出。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600的过滤水出口6102与外排管路250直接连通,也即外排管路250的进水端连接在过滤水出口6102上。
在上述方案中,洗衣机的排水水流先经过过滤装置600进行过滤,再由外排管路250排出,可以保证洗衣机的排水中不含过滤杂质,进而避免了过滤杂质中含有的微塑料随水流排走,进入生态循环中,进而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过滤装置600上设置排污口6103,过滤过程中残留在过滤装置600内的过滤杂质可随水流由排污口6103排出,无需用户取出过滤装置600手动清理,使用更加方便。洗衣机内部设置回收装置500,由排污口6103排出的污水最终通入回收装置500中被收集,其中的过滤杂质不会汇入排水水流而直接排出洗衣机。回收装置500可对接收的污水进行处理,从而收集污水中的过滤杂质,防止过滤杂质进入自然界水循环中。
通过上述方式,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没有过滤杂质随洗衣机的排水水流排出,进而避免了过滤杂质中含有的微塑料进入生态循环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盛水筒100和过滤装置600的入水口6101之间设置输送泵400。具体地,盛水筒100连接盛水筒排水管260,盛水筒排水管260与输送泵400的进水端连接,输送泵400的出水端连接排水管路210,通过排水管路210连通至过滤装置600的入水口6101。过滤装置600的排污口6103连接排污管路240,用于输送排出的污水,排污管路240上设置排污阀241,从而可控制排污管路240的通断。
在洗衣机的排水阶段,排污阀241关闭,开启输送泵400,盛水筒100中的水在输送泵400的作用下通入过滤装置600,经过滤装置600滤除过滤杂质后,由外排管路250排出洗衣机。排水完成后,开启排污阀241,排污管路240导通,过滤装置600中残留的污水可由排污口6103排出,经排污管路240最终进入回收装置500中。
本实施例的洗衣机能够通过过滤装置600对排水水流进行过滤,除去排水水流中存在的过滤杂质,避免含有微塑料的过滤杂质直接随排水水流排出洗衣机,从而避免了洗衣机排水中微塑料含量过高,危害生态环境的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过滤装置600的过滤水出口6102与外排管路250间接连通。例如,过滤水出口6102连通一中转装置,例如储水箱或水阀等,外排管路250的进水端连接在该中转装置上,从而实现过滤水出口6102与外排管路250的间接连通。
本实施例中,在过滤装置600的过滤水出口6102与外排管路250之间设置有第一切换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实现过滤水出口6102与外排管路250的间接连通。所述第一切换装置还连通盛水筒100,并可用于控制盛水筒100和外排管路250择一与过滤装置600的过滤水出口6102导通。
具体地,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包括具有第一阀腔的第一阀体711,第一阀体711上设置与过滤水出口6102连通的进水口701,与盛水筒100通过回水管路230连通的循环水出口702,以及与外排管路250连通的排水出口703。所述第一阀腔内设置切换机构712,切换机构712可活动的安装在第一阀腔内,可择一开启循环水出口702和排水出口703。
在洗衣机的洗涤/漂洗过程中,控制第一切换装置导通盛水筒100与过滤装置600的过滤水出口6102,也即控制切换机构712开启循环水出口702。输送泵400开启后,盛水筒100中的水被泵送至过滤装置600中,过滤后进入第一阀腔,再由循环水出口702流出,进入回水管路230。回水管路230具体连接在盛水筒100筒口处的窗垫110上,经过滤装置600滤除过滤杂质的水从窗垫110回到盛水筒100中。盛水筒100中的水在输送泵400作用下可不断循环经过过滤装置600,从而滤除水中的过滤杂质。洗涤/漂洗水中过滤杂质的含量降低,可改善洗衣机的洗衣效果。
在洗衣机的排水阶段,控制第一切换装置导通外排管路250与过滤装置600的过滤水出口6102,也即控制切换机构712开启排水出口703。输送泵400开启后,盛水筒100中的水在被泵送至过滤装置600,过滤后进入第一阀腔,由排水出口703流出进入外排管路250。盛水筒100中的水可经过滤装置600滤除过滤杂质后,再由外排管路250排出,使得洗衣机排水中过滤杂质的含量显著降低。
在上述方案中,洗衣机在过滤装置600的过滤水出口6102下游设置第一切换装置,可控制过滤装置600排出的过滤水的流向,使得洗衣机可采用同一过滤装置600在洗涤/漂洗阶段对洗涤/漂洗水进行循环过滤,在排水阶段对排水水流进行过滤。洗衣机无需在水路结构的不同位置分别设置过滤结构,实现了洗衣机内部结构的简化。
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腔内的切换机构712具体包括:
翻板,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阀腔内,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排水密封件,设置在翻板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封堵排水出口703;
循环密封件,设置在翻板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封堵循环水出口702。
详细地,第一阀体711的进水口701设置在其左侧腔壁上,循环水出口702设置在前侧腔壁上,排水出口703设置在右侧腔壁上。切换机构712的翻板绕其转轴转动90°,即可由排水密封件封堵排水出口703的状态,切换为循环密封件封堵循环水出口702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元件,用于驱动翻板在第一阀腔内转动。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元件为设置在第一阀体711外部的第一电机713,第一电机713的驱动端与翻板连接,在洗衣机的洗涤/漂洗过程中驱动翻板转动至排水密封件封堵排水出口703的位置,并在洗衣机的排水阶段驱动翻板转动至循环密封件封堵循环水出口702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具体方案中,过滤装置600包括:
过滤腔体610,具有入水口6101、过滤水出口6102和排污口6103;
过滤机构620,可转动的设置在过滤腔体610内部;
驱动机构660,与过滤机构620连接,用于驱动过滤机构620在过滤腔体610中转动。
过滤机构620包括过滤网支架,以及在过滤网支架表面覆盖的过滤网,将过滤腔体610内部分隔为外容腔和内容腔。盛水筒100中的水经入水口6101进入过滤腔体610的外容腔,水中的过滤杂质被过滤网阻挡,附着在过滤机构620外表面,不含过滤杂质的清水进入内容腔中,最终从过滤水出口6102流出过滤腔体610。通过对过滤网的孔径设计,使得过滤机构620不仅能过滤水中的大尺寸线屑,还能够过滤水中的微塑料,从而显著降低洗衣机排水中微塑料的含量。
当需要清洁过滤装置600时,通过驱动机构660,如电机,驱动过滤机构620在过滤腔体610内转动,搅动过滤腔体610内残留的水,使过滤机构620表面附着的过滤杂质在离心力和激荡水流的作用下,从过滤机构620上剥离,融入过滤腔体610内的水中,再由排污口6103随水流排出,最终可进入回收装置500中被收集。
本实施例所述的洗衣机还包括排污控制装置,其设置在过滤装置600的排污口6103与回收装置500之间,用于控制排污口6103与回收装置500之间导通/断开。过滤装置600对通入的水进行过滤时,排污控制装置断开排污口6103与回收装置500之间的连通,使得进入过滤装置600的水不会从排污口6103流出,确保过滤装置600接收的水可经过滤后从过滤水出口6102排出。
在过滤装置600向外排出污水的排污过程中,排污控制装置导通回收装置500与过滤装置600的排污口6103,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经排污口6103排出,进入回收装置500被收集。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污控制装置包括具有第二阀腔的第二阀体721,第二阀体721上设置污水进口704和污水出口705,污水进口704与排污口6103连通。所述第二阀腔内设置封堵机构722,用于封堵污水出口705。污水出口705连接排污管路240,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从污水出口705流出后,沿排污管路240最终进入回收装置500中。
所述排污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元件,用于驱动封堵机构722在第二阀腔内运动,以开启/封堵污水出口705。
封堵机构722的具体结构与第一阀腔中的切换机构712类似,也是由一个可转动的翻板,以及安装在该翻板上的密封件组成。污水出口705设置在第二阀体721的右侧腔壁上,可控制翻板转动使密封件封堵污水出口705,或控制翻板反向转动,使密封件与污水出口705分离,实现污水出口705的开启。
所述第二驱动元件为设置在第二阀体721外部的第二电机723,第二电机723的驱动端与第二阀腔内的翻板连接,可驱动该翻板在第二阀腔内转动,实现污水出口705的开启或封堵。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阀体上污水进口与污水出口的位置可以对调,使得封堵机构在第二阀腔内运动可开启/封堵污水进口,也可以实现对过滤装置中污水排出的控制。
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第一阀体711与第二阀体721连接为一体,但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仍保持相互独立,并由第一电机713和第二电机723分别独立控制切换机构712与封堵机构722的动作。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切换装置的第一阀体711与排污控制装置的第二阀体721连接为一体,使得两者集成设置在洗衣机内同一处空间,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节省安装空间。
本实施例中,由于洗衣机的排水依次经过过滤装置600和第一阀体711,再进入外排管路250排出。在洗衣机的排水阶段,一旦排水过滤线路(由过滤装置600入水口6101至第一阀体711的排水出口703)发生堵塞,会导致洗衣机无法完成排水,进而会由于排水故障造成洗衣程序的中断。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在盛水筒100与过滤装置600的入水口6101之间设置三通结构,所述三通结构与外排管路250连通,且所述三通结构与外排管路250之间设置可开启/关闭的控制阀251。
在洗衣机的排水阶段,正常情况下,控制阀251为关闭状态,三通结构与外排管路250之间不导通,盛水筒100中的水通入过滤装置600中进行过滤,然后经第一阀体711的排水出口703进入外排管路250,排出洗衣机。当排水过滤线路发生堵塞时,控制阀251开启,使三通结构与外排管路250导通,进而盛水筒100中的水可直接通入外排管路250中排出洗衣机。此时对洗衣机的排水不再进行过滤,而是优先保证洗衣程序的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中,洗衣机排水时,盛水筒100中的水经过滤装置600滤除过滤杂质后再排出洗衣机,避免了洗衣机排水中可能存在的微塑料直接随排水水流一同排出,进入生态循环的情况。同时还在洗衣机中设置了回收装置500,可收集过滤装置600排出的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避免了从过滤装置600中清理出的过滤杂质直接排出洗衣机,进而导致的洗衣机排水中微塑料含量过高。
在过滤装置600的过滤水出口6102处连接第一切换装置,用于控制过滤装置600排出的过滤水重新通入盛水筒100,或者通入外排管路250,使得过滤装置600即可用于洗涤/漂洗阶段的洗涤/漂洗水循环过滤,又可用于排水阶段的排水水流过滤,简化了洗衣机内部结构。
实施例三
如图2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二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回收装置500包括:
壳体510,内部具有回收腔室;
过滤组件520,设置在所述回收腔室内,将所述回收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531和第二腔室532。
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进入第一腔室531,经过滤组件520过滤后进入第二腔室532,过滤杂质收集于第一腔室531中。
在上述方案中,回收装置500收集过滤装置600排出的污水后,还可以通过内部的过滤组件520对所述污水进行过滤,将污水中的过滤杂质分离出来。这样,用户可以直接对分离出的过滤杂质进行收集处理,避免了过滤杂质混合在污水中,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处理的情况。
具体地,过滤组件520可以为水平设置在回收腔室内一定高度处的框架及铺设在所述框架上的滤网,过滤组件520上侧形成第一腔室531,下侧形成第二腔室532。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进入第一腔室531后,水可通过过滤组件520进入第二腔室532,过滤杂质被滤网阻挡,残留在过滤组件520上表面。
其中,过滤组件520的滤网可过滤污水中的微塑料,防止微塑料混入水体中。
本实施例中,回收装置500可插入/抽出的设置在洗衣机的箱体10上,用户可将回收装置500从箱体10内抽出进行清理。
具体地,回收装置500的壳体510可插入/抽出的设置在箱体10上,壳体510的上侧具有敞口。用户将壳体510从箱体10中抽出时,可通过壳体510上侧的敞口对附着在过滤组件520上表面的过滤杂质进行清理。过滤组件520优选与壳体510可拆卸连接,用户可将过滤组件520从壳体510内部卸下并取出进行清理,操作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回收装置500上设置与第二腔室532连通的出水口,用于排出经过滤组件520过滤后的水。所述出水口的设置可将进入第二腔室532的清水及时排出回收装置500,避免过滤装置600排入的污水量较大时,回收装置500出现溢水现象。否则需要增加第二腔室532的容量,也即需要加大回收装置500的体积,导致其在洗衣机内部占用较大空间,不利于洗衣机整体体积的小型化。
另一方面,第二腔室532中的水可由出水口自动排出,用户对回收装置500进行清理时,只需要清理过滤组件520上的过滤杂质,而无需手动倒出第二腔室532中的水。当过滤组件520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510中时,用户甚至不需要将壳体510从洗衣机的箱体10上完全取下,只需要取出过滤组件520进行清理即可,更方便操作。
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回收装置500的出水口与盛水筒100连通,将过滤组件520过滤的水通入盛水筒100中,在洗衣机的后续运行过程中得到再次利用,能够节省洗衣机的用水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洗衣机还包括洗涤剂投放装置,所述洗涤剂投放装置具有与盛水筒100连通的进水盒300。回收装置500整体设置在进水盒300内部,对过滤装置600排出的污水进行过滤后,清水经第二腔室532上的出水口流出直接进入进水盒300中,然后沿连通进水盒300与盛水筒100的管路进入盛水筒100中。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充分利用进水盒300内部的空间,同时不需要单独设置管路连通回收装置500与盛水筒100,使洗衣机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从而节省了洗衣机内部的安装空间。
本实施例中,回收装置500可对收集的污水进行过滤,从而将含有微塑料的过滤杂质从水中分离出来,方便用户对收集的过滤杂质进行处理。回收装置500上设置出水口,可将过滤后的水直接排出,有效避免了回收装置500溢水的情况。排出的水中不含过滤杂质,可通入盛水筒100中用于洗衣机的后续运行过程,有助于节省洗衣机用水量。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所述回收装置上的出水口与外排管路连通,经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水通过外排管路排出洗衣机。
由于回收装置中设置有过滤组件对收集的污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不再携带过滤杂质,可将其直接通入外排管路中排出洗衣机,不会造成微塑料随洗衣机排水进入生态循环的问题。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三相比,仅改变了回收装置中过滤后的水排出后的去向,同样可以实现防止回收装置溢水,并且避免含有微塑料的过滤杂质直接排出洗衣机的作用。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所述回收装置上的出水口连接第二切换装置,所述第二切换装置控制盛水筒和外排管路择一与所述出水口导通。
在上述方案中,可通过第二切换装置控制回收装置的出水口所排出水流的去向,使得回收装置中过滤后的水可选择地通回至盛水筒中,或通入外排管路直接排出。
具体地,在洗涤排水结束后,第二切换装置控制外排管路与回收装置的出水口导通。在排污控制装置导通排污口与回收装置后,过滤装置中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排入回收装置中,经过滤组件过滤后,由出水口排出进入外排管路,直接排出洗衣机。由于洗涤排水中除过滤杂质外,还含有浓度较高的洗涤剂,水中的洗涤剂并不能被过滤组件滤除,导致回收装置排出的水并不适合用于后续的漂洗过程,此时通过第二切换装置控制回收装置排出的水直接排出洗衣机。
在中间漂洗排水结束后,第二切换装置控制盛水筒与回收装置的出水口导通。在排污控制装置导通排污口与回收装置后,过滤装置中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排入回收装置中,经过滤组件过滤后,由出水口排出重新回到盛水筒中。中间漂洗排水的洁净度相对较高,其在回收装置中被滤除过滤杂质后,可重新通入盛水筒中用于后续的漂洗过程,从而节省洗衣机的漂洗水用量。
在最终漂洗排水结束后,第二切换装置控制外排管路与回收装置的出水口导通。在排污控制装置导通排污口与回收装置后,过滤装置中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排入回收装置中,经过滤组件过滤后,由出水口排出进入外排管路,直接排出洗衣机。由于洗衣机在后续运行过程中不再需要向盛水筒中大量进水,此时回收装置排出的水可通过第二切换装置控制直接排出洗衣机。
本实施例中,洗衣机可根据不同的运行阶段自动控制回收装置排出的水回到盛水筒中,或是直接排出洗衣机,智能化程度更高。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实施例二或三中洗衣机的控制方法。
如图2至图5所示,具体地,在排水阶段,切换机构712保持封堵循环水出口702且开启排水出口703,洗衣机交替执行排水过滤操作和排污操作。
其中,所述排水过滤操作包括:输送泵400处于开启状态,封堵机构722封堵污水出口705,盛水筒100中的水经过滤装置600过滤后由外排管路250排出。
所述排污操作包括:输送泵400处于关闭状态,封堵机构722开启污水出口705,过滤装置600中的污水排入排污管路240中。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洗衣机的排水过程中交替执行排水过滤操作和排污操作,可以将排水过滤过程中残留在过滤装置600内部的过滤杂质及时排出,避免了过滤杂质在过滤装置600内部堆积,对过滤效率产生影响。尤其是水中过滤杂质含量较高时,本实施例的方案与持续执行过滤操作直至排水结束的方式相比,有效防止了堆积的过滤杂质过多,造成过滤装置600堵塞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洗衣机执行排水过滤操作的过程中,控制输送泵400间歇开启。通过输送泵400的间歇性开启,在输送泵400关闭期间,盛水筒100中的水暂停通过过滤装置600,附着在过滤装置600内部的过滤杂质可以在该期间脱落融入水中,进而在执行排污操作时随水流排出。如此避免了水流通过过滤装置600进行过滤的持续时间过长,导致过滤杂质过于牢固地附着在过滤装置600内部,在执行排污操作时无法充分排出的情况。
同时,输送泵400间歇开启,还可以避免输送泵400长时间持续工作,进而防止输送泵400出现过热故障,延长输送泵40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具体方案中,所述排水过滤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S1、控制切换机构712开启排水出口703;
S2、开启输送泵400并持续一定时长;
S3、关闭输送泵400;
S4、开启驱动机构660,带动过滤机构620在过滤腔体610内转动,持续一定时长;
S5、关闭驱动机构660,若本次排水过滤操作中执行步骤S2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则结束排水过滤操作,否则返回至步骤S2。
在上述方案中,输送泵400关闭期间,通过驱动机构660驱动过滤机构620转动,可使过滤机构620外壁附着的过滤杂质在离心力及激荡水流的双重作用下剥离,融入过滤腔体610内水中,有助于过滤机构620外壁上附着的过滤杂质充分脱落。
进一步地,在一次排水过滤操作的执行过程中,输送泵400第一次开启后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长T1,之后每次开启后持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长T2。所述第一预设时长T1大于第二预设时长T2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T1和第二预设时长T2的具体取值可以预先通过大量实验得出并直接写入洗衣机的控制程序中,第一预设时长T1具体为过滤装置600持续进行过滤时,过滤机构620的过滤网上的网孔大部分被过滤杂质覆盖所经历的时长。
在一次排水过滤操作中,输送泵400第一次开启时过滤网上基本没有过滤杂质附着,因而第一预设时长T1的取值可以较大。输送泵400关闭期间,即使通过过滤机构620的高速转动,也不能保证附着在过滤网上的过滤杂质完全脱落,也即之后每次开启输送泵400时,过滤网上可能有部分过滤杂质附着,因此第二预设时长T2的取值小于第一预设时长T1,避免过滤网被堵塞影响过滤过程。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步骤S4中过滤机构620的持续转动时长为第三预设时长T3,且第三预设时长T3小于第二预设时长T2
所述第三预设时长T3的具体取值可以预先通过大量实验得出并直接写入洗衣机的控制程序中,以保证附着在过滤机构620上的过滤杂质可以充分脱落为准。
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洗衣机在排水阶段的控制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11)切换机构开启排水出口,导通过滤水出口和外排管路;
12)开启输送泵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T1
13)关闭输送泵,开启驱动机构并持续第三预设时长T3
14)关闭驱动机构,开启输送泵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长T2
15)关闭输送泵,开启驱动机构并持续第三预设时长T3
16)关闭驱动机构,开启输送泵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长T2
17)关闭输送泵,开启驱动机构并持续第三预设时长T3
18)关闭驱动机构,封堵机构开启污水出口,过滤装置排出污水;
19)循环执行步骤12)至步骤18),直至排水阶段结束。
本实施例中,在洗衣机的洗涤/漂洗过程中,切换机构712保持开启循环水出口702且封堵排水出口703,洗衣机交替执行循环过滤操作和排污操作。
其中,所述循环过滤操作包括:输送泵400处于开启状态,封堵机构722封堵污水出口705,对盛水筒100中的水进行循环过滤。
与排水过程类似,洗衣机在洗涤/漂洗过程中对洗涤/漂洗水进行循环过滤时,也通过交替执行循环过滤操作和排污操作,从而防止过滤杂质在过滤装置600内部大量堆积在成堵塞的问题。
所述循环过滤操作的具体步骤与排水过滤操作一致,也是控制输送泵400间歇开启进行过滤,区别仅在于循环过滤操作期间切换机构712保持循环水出口702开启,而不是排水出口703开启。
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洗衣机在洗涤/漂洗过程中的控制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21)切换机构开启循环水出口,导通过滤水出口和盛水筒;
22)开启输送泵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T1
23)关闭输送泵,开启驱动机构并持续第三预设时长T3
24)关闭驱动机构,开启输送泵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长T2
25)关闭输送泵,开启驱动机构并持续第三预设时长T3
26)关闭驱动机构,开启输送泵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长T2
27)关闭输送泵,开启驱动机构并持续第三预设时长T3
28)关闭驱动机构,封堵机构开启污水出口,过滤装置排出污水;
29)循环执行步骤22)至步骤28),直至洗涤/漂洗过程结束,准备开始排水。
本实施例中,洗衣机在排水阶段交替执行排水过滤操作和排污操作,以及在洗涤/漂洗过程中交替执行循环过滤操作和排污操作,可以将残留在过滤装置600内部的过滤杂质及时经排污口6103排出,避免过滤杂质堆积影响过滤效率。执行排水过滤操作或循环过滤操作的过程中,控制输送泵400间歇开启,且在输送泵400关闭期间通过驱动机构660驱动过滤机构620转动,使过滤机构620上附着的过滤杂质充分脱落,进而在排污操作的执行过程中充分排出。通过上述过程,过滤装置600可在洗衣程序运行期间随时进行自清理,避免了过滤装置600发生堵塞的情况,保证了洗衣机对水的过滤效率。
实施例七
如图5、图6,以及图7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二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洗衣机还包括抽吸装置,可通过抽吸装置执行抽吸动作,在第二阀体721的污水出口705外侧产生负压环境,进而驱动过滤装置600中的污水在压差作用下经第二阀体721的污水出口705流出并最终排入回收装置500中。
受洗衣机内部空间的限制,过滤装置600与回收装置500之间可能存在较远的距离,导致污水排入回收装置500所需经过的路径较长,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过滤装置600中的污水很难彻底排入回收装置500中。而如果回收装置500的设置高度高于过滤装置600的排污口6103,甚至可能出现污水无法排出的情况。
洗衣机中一般采用传统的水泵提供驱动水流的动力,但由于过滤装置600向回收装置500中排入的是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采用传统的泵送方式,污水经过水泵泵体时可能造成堵塞,进而导致洗衣机故障。
本实施例中,采用气泵810作为抽吸装置。同时,在回收装置500的污水入口550处设置由外向内单向导通的封堵件540。过滤装置600需要排出污水时,控制气泵810执行抽吸动作,封堵件540封堵污水入口550,使污水出口705与回收装置500之间的空气被气泵810抽出,在污水出口705外部的管路形成负压环境,过滤装置600内的污水即可在压差的作用下进入第二阀腔并从污水出口705排出。
在气泵810开启期间,由于回收装置500的污水入口550被封堵,空气不会由污水入口550进入污水出口705与回收装置500之间,可以快速在第二阀体721的污水出口705内外形成较强的压差,进而可以实现过滤装置600中污水高效迅速地排入回收装置500中被收集。同时,气泵810仅用于抽吸空气形成负压环境,排出的污水不经过气泵810,避免了水泵输送容易造成泵体堵塞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污水出口705与回收装置500之间设置具有内部容腔的污水暂存装置820,气泵810通过抽吸管路811与污水暂存装置820的内部容腔连通,抽吸其中的空气。污水暂存装置820的出水口高于回收装置500的污水入口550。
需要排出过滤装置600中的污水时,洗衣机依次执行以下步骤:
S1、控制气泵810执行抽吸动作,回收装置500的污水入口550被封堵件540封堵,污水暂存装置820中的空气被抽出;
S2、封堵机构722开启污水出口705,过滤装置600内的污水在压差作用下经第二阀体721排入污水暂存装置820;
S3、关闭气泵810,封堵件540打开污水入口550,污水暂存装置820内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排入回收装置500。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污水暂存装置820,污水在压差作用下被从过滤装置600抽出后,可以暂存于污水暂存装置820的内部容腔中。如此避免了污水从过滤装置600中快速流出时,受到气泵810较大的抽吸力而被吸入气泵810的情况,对气泵810起到了保护作用,防止气泵810的工作性能受到影响。
封堵机构722在气泵810开始执行抽吸动作的初期保持污水出口705封堵,过滤装置600与污水暂存装置820之间不连通,同时污水暂存装置820与回收装置500之间由于封堵件540的存在也不连通,使得污水暂存装置820内可以更快地形成较为明显的负压环境。然后在控制封堵机构722动作开启污水出口705,过滤装置600中的污水可以受到更大的驱动力,从而高效充分地排入污水暂存装置820中。
进一步地,气泵810与污水暂存装置820之间设置缓冲部830,缓冲部830内部具有缓冲腔室。所述缓冲腔室与污水暂存装置820的内部容腔连通,抽吸管路811与缓冲部830连接,导通气泵810与缓冲腔室。
在上述方案中,气泵810开启后,可对缓冲部830内部和污水暂存装置820内部抽吸呈负压状态,进而在封堵机构722开启污水出口705后,过滤装置600内的污水可以在压差作用下迅速排出。通过在气泵810与污水暂存装置820之间甚至缓冲部830,即使排出的污水量较大导致从污水暂存装置820中溢出,溢出的部分污水也可以存储在缓冲部830的缓冲腔室内,而不会直接进入气泵810中。
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缓冲部830设置在污水暂存装置820上方,通过竖直延伸的通气管路831连通,通气管路831连接在污水暂存装置820的顶部。上述结构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污水暂存装置820的内部容腔,在其内部容腔被污水充满的情况下,污水才可能进入通气管路831,从而提高了污水暂存装置820所能容纳的污水量。另一方面,污水进入缓冲部830所需升起的高度提升,对应气泵810所需要的抽吸力更大,可进一步防止污水暂存装置820溢水的情况。
类似地,气泵810设置在缓冲部830上方,抽吸管路811竖直延伸连通气泵810与缓冲部830的缓冲腔室。这样的话,污水进入气泵810所需要的抽吸力进一步增大,进一步防止了气泵810进水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污水暂存装置820的顶部设置透气孔821,用于连通污水暂存装置820的内部容腔与外部空间。尤其对于污水依靠重力作用排入回收装置500的方案,气泵810关闭后,外部空气可经透气孔821进入污水暂存装置820的内部容腔,驱动其中的污水向回收装置500流动,进而使封堵件540打开污水入口550,使污水排入回收装置500。
在上述方案中,透气孔821的开口面积较小,当气泵810处于开启状态以执行抽吸动作时,经透气孔821进入污水暂存装置820的空气不会对负压环境的形成造成明显影响。气泵810关闭后,污水暂存装置820内的空气不再被抽出,由于透气孔821的设置,污水暂存装置820内部可以快速恢复至接近大气压,通过空气的进入推动污水排出进入回收装置500。通过在污水暂存装置820上设置透气孔821,避免了回收装置500中的气压过大,气泵810停止工作后,污水无法流入回收装置500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封堵件540具体包括:
基体541,安装在回收装置500的污水入口550上;
开启部542,与基体541可相对活动,导通/断开回收装置500外部与内部的空间。
具体地,回收装置500包括内部具有回收腔室的壳体510,污水入口550设置在壳体510上,污水入口550的外周从回收装置500的壳体510内壁向回收装置500内部延伸一定长度形成管状部551。基体541安装在管状部551的延伸末端,开启部542与管状部551的延伸末端相对活动,打开/封堵管状部551延伸末端的开口。
进一步地,基体541套装在管状部551的延伸末端,开启部542从管状部551外侧覆盖管状部551的开口实现封堵,开启部542向远离管状部551的方向翻转打开所述开口。封堵件540的结构简单,且开启部542与管状部551的右端面相抵,无法向管状部551内侧翻转,实现了污水入口550由外向内单向导通。
本实施例的一种方案中,开启部542由可发生弹性形变的柔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等。气泵810开启时,开启部542覆盖于所述开口的部分发生向管状部551内部凸起的形变,实现所述开口的封堵。开启部542可以对管状部551的内壁与管状部551的右端面之间的夹角形成一定程度的包裹,进而增大开启部542与管状部551开口的接触面积。同时,开启部542朝向管状部551的表面形成凸面,表面积增大,也即增加了开启部542受到负压吸附力的受力面积,进而可以通过封堵件540对污水入口550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有利于负压环境的快速形成。
进一步地,开启部542与基体541一体成型,也即封堵件540整体由柔性材料制成,基体541与开启部542之间无需额外的连接结构,就可以实现开启部542与基体541可相对活动,进而通过开启部542活动打开/封堵管状部551右端的开口。
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方案中,所述封堵件的开启部由硬质材料制成,开启部朝向管状部开口的表面为向管状部内部凸起的凸面。具体地,管状部的开口为圆形,开启部为圆片状结构,且开启部朝向管状部开口的表面为中间凸起的弧面。
当开启部封堵管状部的开口时,由于开启部具有弧面,可部分伸入开口内部,且其与管状部的开口处相接触的表面与管状部的端面相对倾斜,能够更加牢固地封堵所述开口,具有更好地密封效果。同时,开启部的弧面结构增加了表面积,也即增加了开启部受到气泵抽吸力的受力面积,可以进一步加强密封性能,从而更好地在过滤装置的排污口与回收装置之间形成负压环境。
进步一地,封堵件的开启部与基体分体设置,且两者可相对活动的连接。具体地,开启部和基体可转动的连接,开启部通过翻转运动实现对管状部开口的打开/封堵。
或者,开启部与基体也可以由塑料一体成型,其中开启部和基体均为硬质形态,不会发生明显形变。开启部与基体之间通过一厚度很小的连接片实现连接,所述连接片较薄因而可以在较小的作用力下发生形变,使得开启部与基体之间可以产生相对活动。
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污水入口550的外周从回收装置500的壳体510外壁向回收装置500外部延伸一定长度形成连接部552,连接部552用于与管路连接并通过该管路连通至污水暂存装置820。
具体地,所述管路的端部可以套接在连接部552上,安装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气泵810在第二阀体721的污水出口705与回收装置500之间抽吸空气,同时在回收装置500的污水入口550处设置单向导通的封堵件540,可以在污水出口705的外侧快速形成负压环境,通过压差驱动过滤装置600中的污水经第二阀体721排出,进而污水冲击封堵件540打开污水入口550,将污水收集至回收装置500中。即使过滤装置600与回收装置500之间距离较远或存在高度差,也可以使过滤装置600中的污水充分排出。过滤装置600与回收装置500之间设置污水暂存装置820,污水暂存装置820再经缓冲部830与气泵810连通,有效防止了气泵810抽吸空气时吸入污水的情况。
实施例八
如图5,以及图13至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七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洗衣机还包括设置在污水出口705与气泵810之间的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可以随污水的排出逐渐断开气泵810与污水出口705之间的连通,防止气泵810持续抽吸时,从过滤装置600中排出的污水量过大,发生污水被吸入气泵810中的情况。如此可以对气泵810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污水进入气泵810影响其工作性能。
本实施例的具体方案中,所述隔离机构包括浮动件,气泵810与排污口6103之间的连通路径上设置通气孔832。污水排出的过程中,所述浮动件随水面上升至通气孔832下方封堵通气孔832。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动件为浮球822,浮球822的直径大于通气孔832的直径。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2至图15所示,浮球822设置在污水暂存装置820内部,通气孔832设置在污水暂存装置820的顶壁上。优选地,所述隔离机构还包括从污水暂存装置820底部向通气孔832延伸的引导部823,引导部823具有中空通道,浮球822设置在所述中空通道中。
如图13和图14所示,初始状态下污水暂存装置820中无水,浮球822位于引导部823的底端。在污水排入污水暂存装置820的过程中,污水暂存装置820中的水面逐渐升高。引导部823的侧壁上设置用于连通中空通道与引导部823外部空间的通孔,引导部823内部的水面同步升高,浮球822始终漂浮于水面高度,随水面升高逐渐上升。如图15和图16所示,当污水暂存装置820中充满水时,浮球822随水面上升至污水暂存装置820的顶部,从通气孔832下方对其进行封堵,使得污水无法通过通气孔832进一步向上溢出,保证了污水不会从通气孔832溢出进入气泵810中。
引导部823为圆管状结构,引导部823的内径大于浮球822的外径。浮球822与引导部823之间形成间隙配合,减小甚至消除了浮球822在引导部823内部往复运动时存在的摩擦阻力,从而避免了浮球822卡在引导部823内部无法随水面上升的情况。
优选地,引导部823在污水暂存装置820内部竖直延伸设置,更有利于浮球822随水面升高无阻碍地上升以封堵通气孔832。
在上述方案中,通气管路831的下端连接在污水暂存装置820的顶壁上,通气管路831与污水暂存装置820的连接处即形成通气孔832。浮球822的直径大于通气管路831的直径,浮球822随水面上升封堵通气孔832,也即浮球822运动至通气管路831的下端,将通气管路831的下端开口封堵。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浮球和引导部组成的隔离机构设置在缓冲部内部。
具体地,缓冲部的顶壁上设置通气孔,并通过抽吸管路与气泵连通。缓冲部内设置从底部竖直向上延伸至通气孔的引导部,引导部的侧壁上具有通孔,浮球设置在引导部内部。
当污水暂存装置发生溢水时,污水沿通气管路向上进入缓冲部中,在缓冲部的缓冲腔体内逐渐累积,而不会直接被吸入气泵中。在污水进入缓冲部的过程中,缓冲部内水面逐渐升高,浮球随水面的升高在引导部内逐渐上升,向顶端的通气孔靠近。当缓冲部内也充满污水时,浮球上升至引导部的最上端,可以封堵位于抽吸管路下端的通气孔,避免污水从缓冲部溢出而被吸入气泵中。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所述的污水暂存装置820和缓冲部830中均设置由浮球822与引导部823组成的隔离机构,污水暂存装置820的顶壁上,以及缓冲部830的顶壁上分别设置有可被相应浮球822封堵的通气孔832。
具体地,通气管路831的下端连接在污水暂存装置820的顶壁上,形成一个通气孔832。抽吸管路811的下端连接在缓冲部830的顶壁上,形成另一个通气孔832。
正常情况下,过滤装置600向外排出污水时,污水暂存装置820中的浮球822随水面升高,直至运动至污水暂存装置820顶部时可封堵通气孔832,阻止污水从污水暂存装置820中溢出。但当污水暂存装置820中的浮球822意外卡住而无法运动时,通气管路831就会与污水暂存装置820始终维持相互连通的状态,在过滤装置600持续排出污水的情况下,污水会沿通气管路831向上进入缓冲部830中。
若污水持续进入缓冲部830中,缓冲部830内的浮球822随水面逐渐上升。当缓冲部830也被污水充满时,浮球822可封堵缓冲部830顶壁上的通气孔832,也即封端了抽吸管路811的下端,使得污水无法从缓冲部830溢出进入气泵810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污水暂存装置820和/或缓冲部830中设置浮球822与引导部823,可以在污水充满污水暂存装置820/缓冲部830时通过浮球822封堵上方的通气孔832,防止污水从通气孔832溢出,进而不会出现污水溢出进入气泵810的情况,保证了气泵810的工作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洗衣机,包括:
盛水筒;
外排管路,用于向洗衣机外部排水;
过滤装置,接收盛水筒中的水进行过滤,具有入水口、过滤水出口和排污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水出口与所述外排管路直接或间接连通,盛水筒中的水经过滤装置滤除过滤杂质后由外排管路排出;
所述洗衣机还包括回收装置,用于收集排污口排出的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设置在过滤水出口与外排管路之间,控制盛水筒和外排管路择一与过滤装置的过滤水出口导通;
优选地,所述盛水筒和过滤装置的入水口之间设置输送泵,向过滤装置输送盛水筒中的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包括具有第一阀腔的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与过滤水出口连通的进水口,与盛水筒连通的循环水出口,以及与外排管路连通的排水出口;
所述第一阀腔内设置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择一开启循环水出口和排水出口;
优选地,所述切换机构包括:
翻板,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一阀腔内,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排水密封件,设置在翻板的第一表面上,用于封堵排水出口;
循环密封件,设置在翻板的第二表面上,用于封堵循环水出口;
更优地,所述第一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翻板在第一阀腔内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污控制装置,设置在过滤装置的排污口与回收装置之间,用于控制所述排污口与回收装置之间导通/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控制装置包括具有第二阀腔的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上设置污水进口和污水出口,所述污水进口与排污口连通;所述第二阀腔内设置封堵机构,用于封堵所述污水进口或污水出口;
优选地,所述排污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封堵机构在第二阀腔内运动,以开启/封堵污水进口或污水出口;
优选地,所述洗衣机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用于控制盛水筒和外排管路择一与过滤装置的过滤水出口导通;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包括具有第一阀腔的第一阀体;
所述第二阀体与第一阀体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相互独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包括:
壳体,内部具有回收腔室;
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回收腔室内,将所述回收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进入第一腔室,经过滤组件过滤后进入第二腔室,过滤杂质收集于第一腔室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上设置与第二腔室连通的出水口,用于排出经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水;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与盛水筒连通,过滤后的水通入盛水筒中;和/或,所述出水口与外排管路连通,过滤后的水经外排管路排出;
更优地,所述出水口连接第二切换装置,所述第二切换装置控制盛水筒和外排管路择一与所述出水口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筒与过滤装置的入水口之间设置三通结构,所述三通结构与外排管路连通,且所述三通结构与外排管路之间设置可开启/关闭的控制阀。
9.一种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洗衣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筒与过滤装置的入水口之间设置输送泵;洗衣机的排水阶段,开启输送泵,盛水筒中的水通入过滤装置,滤除过滤杂质后,经外排管路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衣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衣机还包括排污控制装置,控制回收装置与过滤装置的排污口之间导通/断开;
过滤装置的排污过程中,排污控制装置导通回收装置与过滤装置的排污口,携带过滤杂质的污水经排污口排出,进入回收装置被收集;
优选地,所述洗衣机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控制盛水筒和外排管路择一与过滤装置的过滤水出口导通;
洗涤/漂洗过程中,第一切换装置导通盛水筒与过滤装置的过滤水出口,开启输送泵,盛水筒中的水循环经过过滤装置,滤除水中的过滤杂质;
洗衣机的排水阶段,第一切换装置导通外排管路与过滤装置的过滤水出口,开启输送泵,盛水筒中的水经过滤装置滤除过滤杂质后,由外排管路排出。
CN202111477838.6A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2197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838.6A CN116219702A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PCT/CN2022/136975 WO2023104040A1 (zh) 2021-12-06 2022-12-06 一种洗衣机及洗衣机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838.6A CN116219702A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19702A true CN116219702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89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7838.6A Pending CN116219702A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197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266428U (zh) 一种洗衣机
CN217266430U (zh) 一种洗衣机
CN217266431U (zh) 一种洗衣机
CN217266429U (zh) 一种洗衣机
CN217678197U (zh) 一种洗涤设备
CN115613302A (zh) 一种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6219702A (zh) 一种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WO2023061247A1 (zh) 一种过滤装置及洗衣机
TW200808243A (en) Fruit-and-vegetable washing machine capable of recycling water for purifying water and saving water
CN116219694A (zh) 一种洗衣机
CN116219696A (zh) 一种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WO2003088741A1 (fr) Filtre a nettoyage automatique possedant un noyau en coton
CN109745761B (zh) 一种排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6219700A (zh) 一种洗衣机的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CN116219698A (zh) 一种洗衣机
CN116219697A (zh) 一种洗衣机
CN116219695A (zh) 一种洗衣机
CN115613305A (zh) 一种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5613306A (zh) 一种洗衣机
WO2023104040A1 (zh) 一种洗衣机及洗衣机的控制方法
CN115613304A (zh) 一种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KR20060103982A (ko) 드럼 세탁기의 물순환장치용 필터구조
CN219218465U (zh) 一种过滤模块及洗涤设备
CN220804675U (zh) 固体环氧树脂的水洗釜
WO2023061246A1 (zh) 一种洗衣机的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