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07585B - 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07585B
CN116207585B CN202310470392.7A CN202310470392A CN116207585B CN 116207585 B CN116207585 B CN 116207585B CN 202310470392 A CN202310470392 A CN 202310470392A CN 116207585 B CN116207585 B CN 1162075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terminal
material belt
conveying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703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07585A (zh
Inventor
徐恒军
胡威
冯志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Protech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rotech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rotech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rotech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703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075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07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7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07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75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其包括输送端子料带的输送流道、沿所述输送流道依次设置的料带送料单元、第一检测单元、料带整形单元、护套供料压装单元、第二检测单元、排废单元以及料带拉料单元;所述护套供料压装单元包括与所述输送流道相切设置的旋转输送组件、围绕所述旋转输送组件依次设置的护套供料机构、护套正反检测机构、护套翻转调整机构、护套正反复检机构、护套压装机构以及护套排废机构,所述输送流道从所述护套压装机构与所述旋转输送组件之间穿过。本发明能够实现料带式的端子护套在线式插接组装,大大提高了端子护套插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组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一种用于传输信号的接口元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工业设备中通常会利用同轴连接器连接设备内部的各种线缆,进而在器件与器件之间、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形成电气连接和通讯信号的传递,实现机电一体化。
同轴连接器包括中心端子与壳体,壳体又称护套或套管,在组装时,中心端子需要插装到护套中。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开号为CN114473489A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自动装配装置,其包括旋转盘,旋转盘上设置有载具,围绕旋转盘设置有壳体装配装置、端子装配装置以及检测装置,端子与壳体均采用散装形式,通过振动盘自动供料,然后在对应的装配工站进行插装装配,装配好的产品再通过下料机构进行下料。该装置中,旋转盘上的载具能够承载的端子壳体数量有限,且组装后的端子壳体组件为散装件,在后续工艺中还需要对散装件进行运输以及重新自动供料,旋转盘形式的端子物料输送,插装效率低。另外,对于中心端子较长的结构而言,在插装至护套中时容易出现插变形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能够实现料带式的端子护套在线式插接组装,大大提高了端子护套插装效率。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其包括输送端子料带的输送流道、沿所述输送流道依次设置的料带送料单元、第一检测单元、料带整形单元、护套供料压装单元、第二检测单元、排废单元以及料带拉料单元;所述护套供料压装单元包括与所述输送流道相切设置的旋转输送组件、围绕所述旋转输送组件依次设置的护套供料机构、护套正反检测机构、护套翻转调整机构、护套正反复检机构、护套压装机构以及护套排废机构,所述输送流道从所述护套压装机构与所述旋转输送组件之间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料带整形单元包括垂直于所述输送流道运动的整形板、第二电机、受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进行水平转动的第一凸轮以及拉持所述整形板使其抽出所述输送流道的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整形板一端通过水平运动伸入至所述输送流道内;所述整形板靠近所述第一凸轮的一端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配合传动的第一传动滚子。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输送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受所述第三电机驱动进行旋转运动的第一转盘、等角度环形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上的载板以及围绕所述第一转盘设置的且位于所述载板下方托住护套底部的第一托板;所述载板的外周边缘间隔设置有若干组竖向贯通的第一承载槽,所有组的第一承载槽围绕所述旋转盘等角度环形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护套供料机构包括自动供料器、与所述自动供料器输出端管路连通的且竖向输出护套的控料器、位于所述控料器下方且承接所述控料器输出护套的第二转盘、位于所述第二转盘下方且托住护套底部的第二托板,所述第二转盘上等角度环形设置有若干第二承载槽,所有所述第一承载槽的中心围绕形成第一圆形,所有所述第二承载槽的中心围绕形成第二圆形,所述第一圆形与所述第二圆形相切设置;所述第二托板在所述第一圆形与所述第二圆形相切位置处设置有贯通上下的漏料槽;所述控料器内部具有竖向的输送通道,且每次仅向下输出一个护套。
进一步的,所述护套翻转调整机构包括位于在所述第一转盘上方的导向板、端部水平伸入至所述导向板内的旋转调节块、驱动所述旋转调节块绕水平轴旋转的第四电机、将护套从所述第一转盘中沿所述导向板向上推送至所述旋转调节块中的推送板、以及驱动所述推送板上下运动的第五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承载槽对接的竖向滑槽,所述旋转调节块上设置有旋转滑槽;所述旋转滑槽与所述竖向滑槽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且嵌设于所述竖向滑槽的中段形成上下连通的竖向通槽;所述第一承载槽的槽壁上设置有面朝外的第一通口,所述竖向通槽的槽壁上开设有面朝外的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二通口以供所述推送板伸入所述竖向通槽中上下运动时进行位置避让。
进一步的,所述推送板的端部设置有伸入至所述竖向通槽内的下挡块与上挡块,所述下挡块与所述上挡块之间形成有避让缺口;所述第一转盘旋转时,其圆周边部分伸入至所述避让缺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护套供料压装单元还包括辅助所述护套压装机构完成精准压装的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形成部分区段所述输送流道的且将护套压装工位区段包括在内的流道挡板组、嵌设在所述第一托板上形成活动式托板的浮动托板模组;
所述流道挡板组包括外侧挡板与内侧挡板,所述外侧挡板与所述内侧挡板之间形成所述输送流道的部分区段;所述外侧挡板与所述内侧挡板上设置有位置对应的料带定位孔;
所述浮动托板模组包括径向滑动设置的活动托板以及将所述活动托板向外顶持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活动托板上设置有竖向贯通的导向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护套压装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模组、受所述第一驱动模组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压装杆、进行水平运动的端子定位块、进行水平运动的料带定位插针以及进行水平运动的且将所述活动托板推动至压装位置的托板推块;所述压装杆伸入至所述第一承载槽中将护套向下压入中心端子上;所述端子定位块实现对中心端子的平面定位以及提供轴向支撑,所述料带定位插针通过穿过端子料带插入至所述料带定位孔中实现对端子料带的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端子定位块包括开口面朝所述输送流道设置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竖向贯通,所述端子定位块上设置有为中心端子提供轴向支撑的支撑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排废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排废处理,其包括垂直于所述输送流道进行水平运动的切刀、与所述切刀配合为端子料带提供背部支撑的切刀挡板以及位于所述切刀挡板一侧承接不良品的第二废料盒,所述切刀配置有两把分别为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所述切刀水平滑动设置在第四滑轨上,且受第三复位弹簧朝远离所述输送流道的方向拉持。
进一步的,所述排废单元还包括驱动两把所述切刀交错进行切料排废的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第六电机、受所述第六电机驱动进行旋转的转轴、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所述第一切刀与所述第二切刀靠近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三传动滚子,所述第三凸轮与所述第一切刀上的第三传动滚子配合实现所述第一切刀的水平驱动,所述第四凸轮与所述第二切刀上的第三传动滚子配合实现所述第二切刀的水平驱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组装设备实现的组装方法,其包括:
S1、提供端子料带,其包括辅料带以及等间距设置在所述辅料带上的若干中心端子,所述辅料带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心端子逐一对应的定位孔;
S2、将所述端子料带置于直线型的输送流道中,并在所述输送流道的前端配置料带送料单元、在所述输送流道的末端配置料带拉料单元,对所述端子料带按照设定速度进行等间距输送;
S3、利用第一检测单元对所述端子料带上的中心端子进行位置检测,判断其是否需要进行位置归正,若需要,则在所述输送流道一旁配置料带整形单元,通过所述料带整形单元对中心端子的位置进行规整矫正,修正中心端子的轻微变形;若不需要,则所述端子料带继续向后移动至护套压装工位;
S4、在所述护套压装工位处配置与所述输送流道相切的旋转输送组件与护套压装机构,利用所述旋转输送组件实现护套的旋转供料,将护套通过第一转盘输送至待插装的中心端子的正上方,后对中心端子的位置进行二次规整矫正,并为中心端子提供轴向支撑,将所述第一转盘上的护套向下压入到中心端子上,形成端子护套组件;
围绕所述旋转输送组件依次配置护套供料机构、护套正反检测机构、护套翻转调整机构、护套正反复检机构、所述护套压装机构以及护套排废机构,实现方向正确的护套供料;
S5、所述端子护套组件随着所述辅料带继续向后移动,通过第二检测单元对所述端子护套组件的组装尺寸进行检测,若检测不合格,则通过排废单元将所述辅料带上的不合格品切掉,若合格,则随着所述辅料带继续向后移动至后续工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料带式的端子护套在线式插接组装,大大提高了端子护套插装效率。具体的,
(1)端子的供料采用料带形式,端子成型后可直接导入本组装设备中,省去了中间裁切、收料、转运以及供料等操作,也省去中实现上述操作所需的配套设施,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2)端子呈料带形式供料,护套呈转盘形式供料,转盘与料带输送流道相切设置,在相切位置处设置护套压装机构,将护套快速高效的压入到端子中,压装效率高;
(3)为了保障护套的高节拍、高精度以及高准确性的供料至压装工位处,在实现护套输送的第一转盘周边设置有护套供料机构、护套正反检测机构、护套翻转调整机构以及护套正反复检机构,其中护套供料机构与护套翻转调整机构各设置有两套,以满足高节拍的供料需求,同时,配合视觉检测与翻转调整机构,保障护套方向的准确性;
(4)在护套压装过程中,利用料带定位插针对辅料带进行准确定位、利用端子定位块对料带上的端子的位置进行位置矫正与定位、利用托板推块推动活动托板对护套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在料带、端子以及护套三者的位置均得到精确定位后,利用压装杆将护套压装到端子上,大大提高了端子护套压装的合格率,同时,为实现高节拍的压装操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以使得本组装设备的压装效率高,每颗端子护套压装仅需0.8秒左右;
(5)在护套供料机构中,利用第二转盘与第一转盘相切设置的形式,同时在高度位置上相互错开,利用第二转盘承接护套后再转移到第一转盘上,为护套前端的阵列输出供料争取更多的操作时间,同时配合控料器的设置,每次仅输出一个护套于第二转盘上,相比于竖向堆叠的护套直接落入第二转盘的方式而言,有效的避免了第二转盘因为上下护套之间部分套设在一起而导致卡住的现象发生,保障了护套高节拍供料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输送流道及旁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端子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料带送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料带整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护套供料压装单元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护套供料压装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护套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控料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控料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护套翻转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护套翻转调整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向板、推送板与旋转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护套压装机构与辅助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护套压装机构与辅助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护套压装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压装杆、端子定位块料带定位插针以及托板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护套排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排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
200-端子料带,201-辅料带,202-中心端子;300-护套;
1-输送流道;
2-料带送料单元,21-第一电机,22-控料棘轮,23-支撑板,24-第一滑轨;
3-第一检测单元;
4-料带整形单元,41-整形板,42-第二电机,43-第一凸轮,44-第一复位弹簧,45-第一传动滚子;
5-护套供料压装单元,51-旋转输送组件,511-第三电机,512-第一转盘,513-载板,5131-第一承载槽,5132-第一通口,514-第一托板,52-护套供料机构,521-自动供料器,522-控料器,5221-竖向通道,5222-上固定接料板,5223-活动接料板,5224-下固定接料板,5225-第一接料孔,5226-第二接料孔,5227-第一挡板,5228-第二挡板,523-第二转盘,5231-第二承载槽,524-第二托板,5241-漏料槽,53-护套正反检测机构,54-护套翻转调整机构,541-导向板,5411-竖向滑槽,5412-第二通口,542-旋转调节块,5421-旋转滑槽,543-第四电机,544-推送板,5441-下挡块,5442-上挡块,5443-避让缺口,545-第五电机,546-滑块,547-第三滑轨,548-导向槽,549-第二凸轮,5410-第二传动滚子,55-护套正反复检机构,56-护套压装机构,561-压装杆,562-端子定位块,5621-限位凹槽,5622-支撑平面,563-料带定位插针,564-托板推块,565-第一驱动模组,57-护套排废机构,571-吹气块,572-第一废料盒,573-排废缺口,574-传感器,58-辅助机构,581-流道挡板组,5811-外侧挡板,5812-内侧挡板,5813-料带定位孔,582-浮动托板模组,5821-活动托板,5822-第二复位弹簧,5823-导向通孔;
6-第二检测单元,61-水平检测相机,62-竖直检测相机;
7-排废单元,71-切刀,72-切刀挡板,73-第二废料盒,74-第三复位弹簧,75-第二驱动模组,751-第六电机,752-转轴,753-第三凸轮,754-第四凸轮,755-第三传动滚子;
8-料带拉料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1,本实施例为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100,其包括输送端子料带200的输送流道1、沿输送流道1依次设置的料带送料单元2、第一检测单元3、料带整形单元4、护套供料压装单元5、第二检测单元6、排废单元7以及料带拉料单元8。
输送流道1为水平直线型流道,端子料带200包括辅料带201以及等间距排列设置在辅料带201上的若干中心端子202。端子料带200以辅料带201在下、中心端子202竖直朝上的姿态传输在输送流道1中,通过料带送料单元2与料带拉料单元8控制实现端子料带200的精准输送,以保障每个中心端子202能够依次排列进入各个单元进行相关操作。
料带送料单元2与料带拉料单元8结构相同且均包括第一电机21以及受第一电机21驱动进行水平旋转的控料棘轮22。为了方便调节料带送料单元2和料带拉料单元8的位置,第一电机21设置在支撑板23上,支撑板23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24上,支撑板23调节好位置后通过锁紧件锁紧固定。通过调节支撑板23的位置即可调节控料棘轮22与端子料带200的干涉程度,进而保障控料棘轮22通过自身旋转能够有效的实现端子料带200的水平输送。
第一检测单元3为视觉检测系统,其主要用于检测辅料带201上的中心端子202是否存在偏斜并确认是否需要进行规整矫正。
端子料带200为带状结构,中心端子202从辅料带201上边缘向上延伸设置,由于辅料带201的片材带状特性以及中心端子202的竖向设置分布,使得端子料带200上的中心端子202可能出现部分偏斜的现象,若中心端子202的中心轴线不是竖直状态,则会严重影响后续护套的插装,因此,本实施例在护套供料压装单元5之前设置了料带整形单元4,对端子料带200进行整形,保障端子料带200上中心端子202的中心轴线呈竖直状态。
本实施例中,料带整形单元4包括垂直于输送流道1运动的整形板41,整形板41一端通过水平运动伸入至输送流道1内将辅料带201上倾斜的中心端子202进行规整矫正,修正端子料带200的轻微变形,提升端子与护套压接合格率。在对料带整形的同时,为了实现高节拍的端子护套插装,提高插装效率,本实施例中驱动整形板41进行高频次水平运动的驱动件采用凸轮驱动,具体为,料带整形单元4还包括第二电机42、受第二电机42驱动进行水平转动的第一凸轮43以及拉持整形板41使其抽出输送流道1中的第一复位弹簧44,整形板41水平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图中未标识)上,整形板41靠近第一凸轮43的一端转动设置有与第一凸轮43配合传动的第一传动滚子45。通过第二电机42驱动第一凸轮43旋转,在第一凸轮43的外周轮廓直径变化下,驱动第一传动滚子45实现水平移动,进而带动整形板41实现高频次的水平往复运动。
本实施例采用料带形式实现端子的供料,一方面主要是想要实现高节拍的端子护套插装操作,以提高端子护套组装效率;另一方面,端子与护套插装在一起后仍然位于辅料带201上,物料仍为料带形式,方便直接输入至后续操作工站进行相关组装操作,省去了中间搬运过程,也省去了后续操作工站中端子护套组件的自动供料设备。
为了实现高效的端子护套插接组装,本实施例中的护套供料采用旋转盘的方式进行供料,且护套压装采用双工位压装机构实现两个护套端子的同步压装。具体的,护套供料压装单元5整体设置在输送流道1旁对应于护套压装工位处,其包括实现护套输送的旋转输送组件51、围绕旋转输送组件51依次设置的护套供料机构52、护套正反检测机构53、护套翻转调整机构54、护套正反复检机构55、护套压装机构56以及护套排废机构57,输送流道1从护套压装机构56与旋转输送组件51之间穿过。
旋转输送组件51包括第三电机511、受第三电机511驱动进行旋转运动的第一转盘512、等角度环形设置在第一转盘512上的载板513以及围绕第一转盘512设置的且位于载板513下方托住护套底部的第一托板514。载板513的一侧外周边缘共同围绕形成一个间断性的圆形,该外周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组竖向贯通的第一承载槽5131,所有组的第一承载槽5131围绕第一转盘512等角度环形分布,使得旋转输送组件51上沿圆周方向承载有若干组护套,每旋转较小的设定角度,即可输送一组护套至护套压装工位,进而可以实现高频次的位置精准的护套。第一托板514环绕设置在第一转盘512的外侧,本实施例中,第一托板514固定设置。本实施例中,每组第一承载槽5131中有两个承载槽,因此每一组护套中有两个护套。
第一托板514用于兜住第一承载槽5131中的护套300,防止护套300从第一承载槽5131中向下漏出。
为了实现高效插装,本实施例中,旋转输送组件51周边上的护套供料机构52设置有两组,护套翻转调节机构54也设置有两组,以满足第一转盘512高频率的间歇性旋转供料需求。
护套供料机构52包括自动供料器521、与自动供料器521输出端管路连通的且竖向输出护套的控料器522、位于控料器522下方且承接控料器522输出护套的第二转盘523、位于第二转盘523下方且用于托住护套300底部的第二托板524,第二转盘523上等角度环形设置有若干第二承载槽5231,所有第一承载槽5131的中心围绕形成第一圆形,所有第二承载槽5231的中心围绕形成第二圆形,所述第一圆形与所述第二圆形相切设置;第二托板524在所述第一圆形与所述第二圆形相切位置处设置有贯通上下的漏料槽5241。
自动供料器521可采用市面上已有的振动盘供料器,该振动盘供料器末端设置有吹料装置,通过吹料装置将护套一颗一颗的吹入到控料器522中。
控料器522内部具有竖向的输送通道,以承接自动供料器521输出的护套,然后将其导入至第二转盘523上的第二承载槽5231中。第二转盘523通过旋转运动,当其上的第二承载槽5231旋转至控料器522正下方时,控料器522内的护套则会落入第二承载槽5231内,然后通过第二转盘523继续转动,将该护套旋转切出,实现分料。本实施例中,用于与端子插接的护套由于其结构特征,其上端的圆形轮廓呈微微内缩状态,而底端的圆形轮廓呈喇叭状微微外扩状态。当多个护套呈竖直状态堆叠在控料器522的内部通道中时,若两个护套均为正确方向,则上下相邻两个护套之间容易存在部分干涉的情况,即下护套的头部部分伸入至上护套内;由于要实现高频率的供料,因此,第二转盘523的转动频率是相对较高的。第二转盘523在高频率转动下进行护套的旋转切料时,由于上下护套的干涉容易出现卡死现象或出现护套被拉扯变形的现象。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中的控料器522每次仅向下输出一个护套。
一实施例中,控料器522包括内部设置有竖向通道5221的活动接料板5223、位于竖向通道5221上方的上固定接料板5222、位于竖向通道5221下方的下固定接料板5224、以及驱动活动接料板5223水平运动的切料气缸(图中未标识),上固定接料板5222上设置有与自动供料器521输出端管路连通的第一接料孔5225,下固定接料板5224上设置有与第二承载槽5231对接的第二接料孔5226,活动接料板5223在切料气缸的驱动下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竖向通道5221与第一接料孔5225对接且底部被下固定接料板5224封堵住,承接一个护套;在所述第二位置处,竖向通道5221对接第二接料孔5226,护套从第二接料孔5226落入第二承载槽5231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控料器522包括竖向通道5221、横插穿过竖向通道5221的第一挡板5227与第二挡板5228,第一挡板5227与第二挡板5228各自受一个气缸驱动进行水平运动,第一挡板5227与第二挡板5228呈上下分布且两者之间对应的竖向通道5221区段内能且仅能容纳一个护套。竖向通道5221内共能容纳2~3个护套。通过第一挡板5227与第二挡板5228的交替插入竖向通道5221内进行阻挡,可以实现每次向下输出一个护套,防止出现第二转盘523卡住现象。
护套在通过振动盘供料器有序输出时,上端与下端是无法进行控制的,因此,输入到第一转盘512中的护套则有的头部在上,有的尾部在上,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方向检测与方向矫正,只有方向正确的护套才能够用于护套压装工位处。本实施例中,护套正反检测机构53与护套正反复检机构55均采用视觉相机检测系统,用于检测第一转盘512中的护套是否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摆放,以提高后续与端子压装的合格率。
护套翻转调整机构54包括位于在第一转盘512上方的导向板541、端部水平伸入至导向板541内的旋转调节块542、驱动旋转调节块542绕水平轴旋转的第四电机543、将护套从第一转盘512中沿导向板541向上推送至旋转调节块542中的推送板544、以及驱动推送板544上下运动的第五电机545。
导向板541上设置有与第一承载槽5131对接的竖向滑槽5411,旋转调节块542上设置有旋转滑槽5421,旋转滑槽5421与竖向滑槽5411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且嵌设于竖向滑槽5411的中段形成上下连通的竖向通槽,第一承载槽5131的槽壁上设置有面朝外的第一通口5132,所述竖向通槽的槽壁上也开设有面朝外的第二通口5412,第一通口5132与第二通口5412以供推送板544伸入所述竖向通槽中上下运动时进行位置避让。推送板544的端部设置有伸入至所述竖向通槽内的下挡块5441与上挡块5442,下挡块5441与上挡块5442之间形成有避让缺口5443。第一转盘512旋转时,其圆周边部分伸入至避让缺口5443内,当转动到位时,第一承载槽5131正对着推送板544且位于所述竖向通槽的正下方,第一承载槽5131中的护套300底部坐落在下挡块5441上,推送板544向上运动,将护套300从第一承载槽5131中向上推送至所述竖向通槽中,并停留在旋转滑槽5421内,旋转调节块542旋转180°,完成对护套300的上下端部的位置调节,然后推送板544向下移动,将调节方向后的护套300从旋转滑槽5421中向下推送回第一承载槽5131中。
为了配合高节拍操作,推送板544固定在一个滑块546上,滑块546上下滑动设置在第三滑轨547上,滑块546上设置有导向槽548,第五电机545的旋转端设置有第二凸轮549,第二凸轮549上设置有伸入导向槽548中的第二传动滚子5410。通过第五电机545驱动第二凸轮549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滚子5410转动,在第二传动滚子5410与导向槽548的配合下实现对滑块546的上下驱动,进而可以实现推送板544高频次的上下往复运动,满足高节拍流水线生产需求。
护套供料压装单元5还包括辅助护套压装机构56完成精准压装的辅助机构58,辅助机构58包括形成部分区段输送流道1的且将护套压装工位区段包括在内的流道挡板组581、嵌设在第一托板514上形成活动式托板的浮动托板模组582。
流道挡板组581包括外侧挡板5811与内侧挡板5812,外侧挡板5811与内侧挡板5812之间形成输送流道1的部分区段。外侧挡板5811与内侧挡板5812上设置有位置对应的料带定位孔5813,通过定位针穿过料带上的定位孔然后插入至料带定位孔5813中,实现对端子料带200在输送方向上的精准定位。
浮动托板模组582包括径向滑动设置的活动托板5821以及将活动托板5821向外顶持的第二复位弹簧5822,活动托板5821上设置有导向通孔5823。活动托板5821构成第一托板514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转盘512的下方。活动托板5821在初始状态下处于伸出状态,导向通孔5823与第一转盘512上的第一承载槽5131错位;在进行护套压接操作时,活动托板5821被径向向内推动,导向通孔5823与第一承载槽5131对接连通,护套300从第一承载槽5131中落入到导向通孔5823中,通过向下压力将护套压入到中心端子202上。通过活动托板5821可以防止护套300在旋转至护套压装工位时即刻掉向下掉落,若此时端子料带200和中心端子202均未定位好,则护套300有可能不会掉落在中心端子202上而是会掉落在输送流道1中,影响端子料带200的输送,且无法顺利完成与端子的插接。通过活动托板5821在护套300旋转到位时托住护套底部,在需要与端子进行压装时,又避让出底部的空间,对护套300的下落进行精准的导向定位,保障护套300精准的与端子进行插接,进而保障插装动作的可靠性与顺畅度,提高插装合格率。
护套压装机构56包括进行上下运动的压装杆561、进行水平运动的端子定位块562、进行水平运动的料带定位插针563以及第一驱动模组565,压装杆561、端子定位块562以及料带定位插针563均受第一驱动模组565驱动实现对应的运动。压装杆561用于将第一承载槽5131中的护套300向下进行压装;在压装过程中,由于中心端子202为中空的细长结构,来料时中心端子202的位置可能会出现歪斜,为了保障中心端子202与护套300的精准对插,除了将护套300通过活动托板5821中的导向通孔5823进行定位外,还需要对中心端子202进行位置归正定位,同时,在护套300向下插接时,由于中心端子202内部中空而无支撑,容易将中心端子202插弯折变形而报废,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端子定位块562既能对中心端子202的位置进行精准的定位,又能为中心端子202在插接时提供底部支撑力,有效防止中心端子202插装变形。具体的,端子定位块562包括开口面朝输送流道1设置的限位凹槽5621,限位凹槽5621竖向贯通,端子定位块562在限位凹槽5621的上端外周形成支撑中心端子202的支撑平面5622。在对端子进行定位时,端子定位块562伸入至输送流道1中并顶持着输送流道1的内侧挡板5812,将中心端子202的设定区段限定在限位凹槽5621内,通过限位凹槽5621实现对中心端子202的平面定位;中心端子202上成型有一个圆环凸出部,该圆环凸出部坐落在支撑平面5622上,通过限位凹槽5621对中心端子202的平面定位,保障了中心端子202与护套300的精准对插,通过支撑平面5622支撑住中心端子202上的圆环凸出部,为中心端子202在轴向上提供支撑,防止护套300插装时压坏中心端子202。
护套压装机构56还包括受第一驱动模组565驱动进行水平运动的且将活动托板5821推动至压装位置的托板推块564。托板推块564通过朝输送流道1方向水平移动,将活动托板5821径向向内推动到位,使得活动托板5821上的导向通孔5823与第一承载槽5131对接连通,并与下方的中心端子202位置对应。
护套排废机构57包括设置在载板513上方的吹气块571以及位于第一托板514下方的第一废料盒572,吹气块571上设置有与载板513上部分第一承载槽5131位置对应的吹气孔(图中未标识),第一托板514对应于吹气块571位置设置有排废缺口573,通过排废缺口573撤销对第一承载槽5131中护套底部的支撑作用,在吹气块571的吹气作用下将第一承载槽5131中的不良品吹出使其掉落至第一废料盒572中进行收集。护套排废机构57中还包括检测排废后的第一承载槽5131内是否具有护套的传感器574。通过传感器574的设置保障循环回到护套供料机构52位置处的第一承载槽5131内呈空置状态。
护套供料压装单元5的工作流程为:自动供料器521有序输出护套300,在控料器522的控制下每次单个的落入到第二转盘523的第二承载槽5231中,第二承载槽5231由控料器522下方旋转至漏料槽5241上方,此时,第一转盘512中的第一承载槽5131正处于漏料槽5241的下方,因此,护套300下落至第一承载槽5131中,并被第一托板514托住底部,防止其掉落;两个护套供料机构52同步供料;然后旋转至护套正反检测机构53位置处,检测护套300的正反方向,若方向反置,则护套翻转调整机构54进行调节,若方向正确,则直接旋转至护套正反复检机构55处;在对护套300进行方向调节时,推送板544将护套300向上推送到旋转调节块542上,旋转调节块542带着护套300旋转180°,而后推送板544再将护套300送回至第一承载槽5131中,完成方向矫正;方向矫正后的护套旋转至护套正反复检机构55处进行复检,二次确认方向无误后再旋转至护套压装机构56处,同时,端子料带200上待压装的中心端子202移动到位,端子定位块562、托板推块564以及料带定位插针563水平伸出,端子定位块562对中心端子202进行位置矫正定位;托板推块564将活动托板5821推送至压装位置,料带定位插针563对辅料带201进行精准定位;之后或几乎同时,压装杆561向下运动,在导向通孔5823的导向保护下,将护套300精准向下的压入到中心端子202上,实现精准插装;第一转盘512高频次的向护套压装机构56处持续输送护套,端子料带200则同频率的向护套压装机构56处持续输送待插装的中心端子,配合两个护套压装机构56高效完成护套压装。
插装好后的端子护套组件随着辅料带201继续移动至第二检测单元6处,通过第二检测单元6检测护套端子压接后的成品尺寸是否合格。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单元6包括水平检测相机61与竖直检测相机62,水平检测相机61从输送流道1的侧方对端子护套组件的外形尺寸进行检测,竖直检测相机62则从输送流道1的上方对端子护套组件的外形尺寸进行检测。
排废单元7根据第二检测单元6的检测结果进行排废处理,其包括垂直于输送流道1进行水平运动的切刀71、与切刀71配合为端子料带200提供背部支撑的切刀挡板72以及位于切刀挡板72一侧承接不良品的第二废料盒73。为了满足高节拍的生产效率,本实施例中,切刀71配置有两把分别为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切刀71水平滑动设置在第四滑轨(图中未标识)上,且受第三复位弹簧74朝远离输送流道1的方向拉持。本实施例排废单元7还包括驱动两把切刀71交错进行切料排废的第二驱动模组75,第二驱动模组75包括第六电机751、受第六电机751驱动进行旋转的转轴752、固定在转轴752上的第三凸轮753与第四凸轮754,所述第一切刀与所述第二切刀靠近第二驱动模组75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三传动滚子755,第三凸轮753与所述第一切刀上的第三传动滚子755配合实现所述第一切刀的水平驱动,第四凸轮754与所述第二切刀上的第三传动滚子755配合实现所述第二切刀的水平驱动。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方法,其包括:
S1、提供端子料带200,其包括辅料带201以及等间距设置在辅料带201上的若干中心端子202,所述辅料带201上设置有与中心端子202逐一对应的定位孔;
S2、将端子料带200置于直线型的输送流道1中,并在输送流道1的前端配置料带送料单元2、在输送流道1的末端配置料带拉料单元8,对端子料带200按照设定速度进行等间距输送;
S3、对端子料带200上的中心端子202进行位置检测,判断其是否需要进行位置归正,若需要,则在输送流道1一旁配置料带整形单元4,通过料带整形单元4对中心端子202的位置进行规整矫正,修正中心端子202的轻微变形;若不需要,则端子料带200继续向后移动至护套压装工位;
S4、在所述护套压装工位处配置与输送流道1相切的旋转输送组件51与护套压装机构56,利用旋转输送组件51实现护套300的旋转供料,将护套300通过第一转盘512输送至待插装中心端子202的正上方,后对中心端子202的位置进行二次规整矫正,并为中心端子202提供轴向支撑,将第一转盘512上的护套向下压入到中心端子202上,形成端子护套组件;
围绕旋转输送组件51依次配置护套供料机构52、护套正反检测机构53、护套翻转调整机构54、护套正反复检机构55、所述护套压装机构56以及护套排废机构57;
S5、端子护套组件随着辅料带201继续向后移动,通过第二检测单元6对所述端子护套组件的组装尺寸进行检测,若检测不合格,则通过排废单元7将辅料带201上的不合格品切掉,若合格,则随着辅料带201继续向后移动至后续工站。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输送端子料带的输送流道、沿所述输送流道依次设置的料带送料单元、第一检测单元、料带整形单元、护套供料压装单元、第二检测单元、排废单元以及料带拉料单元;所述护套供料压装单元包括与所述输送流道相切设置的旋转输送组件、围绕所述旋转输送组件依次设置的护套供料机构、护套正反检测机构、护套翻转调整机构、护套正反复检机构、护套压装机构以及护套排废机构,所述输送流道从所述护套压装机构与所述旋转输送组件之间穿过;所述旋转输送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受所述第三电机驱动进行旋转运动的第一转盘、等角度环形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上的载板以及围绕所述第一转盘设置的且位于所述载板下方托住护套底部的第一托板;所述载板的外周边缘间隔设置有若干组竖向贯通的第一承载槽,所有组的第一承载槽围绕转盘等角度环形分布;所述护套翻转调整机构包括位于在所述第一转盘上方的导向板、端部水平伸入至所述导向板内的旋转调节块、驱动所述旋转调节块绕水平轴旋转的第四电机、将护套从所述第一转盘中沿所述导向板向上推送至所述旋转调节块中的推送板、以及驱动所述推送板上下运动的第五电机;所述导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承载槽对接的竖向滑槽,所述旋转调节块上设置有旋转滑槽;所述旋转滑槽与所述竖向滑槽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且嵌设于所述竖向滑槽的中段形成上下连通的竖向通槽;所述第一承载槽的槽壁上设置有面朝外的第一通口,所述竖向通槽的槽壁上开设有面朝外的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二通口以供所述推送板伸入所述竖向通槽中上下运动时进行位置避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带整形单元包括垂直于所述输送流道运动的整形板、第二电机、受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进行水平转动的第一凸轮以及拉持所述整形板使其抽出所述输送流道的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整形板一端通过水平运动伸入至所述输送流道内;所述整形板靠近所述第一凸轮的一端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配合传动的第一传动滚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供料机构包括自动供料器、与所述自动供料器输出端管路连通的且竖向输出护套的控料器、位于所述控料器下方且承接所述控料器输出护套的第二转盘、位于所述第二转盘下方且托住护套底部的第二托板,所述第二转盘上等角度环形设置有若干第二承载槽,所有所述第一承载槽的中心围绕形成第一圆形,所有所述第二承载槽的中心围绕形成第二圆形,所述第一圆形与所述第二圆形相切设置;所述第二托板在所述第一圆形与所述第二圆形相切位置处设置有贯通上下的漏料槽;所述控料器内部具有竖向的输送通道,且每次仅向下输出一个护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板的端部设置有伸入至所述竖向通槽内的下挡块与上挡块,所述下挡块与所述上挡块之间形成有避让缺口;所述第一转盘旋转时,其圆周边部分伸入至所述避让缺口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供料压装单元还包括辅助所述护套压装机构完成精准压装的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形成部分区段所述输送流道的且将护套压装工位区段包括在内的流道挡板组、嵌设在所述第一托板上形成活动式托板的浮动托板模组;
所述流道挡板组包括外侧挡板与内侧挡板,所述外侧挡板与所述内侧挡板之间形成所述输送流道的部分区段;所述外侧挡板与所述内侧挡板上设置有位置对应的料带定位孔;
所述浮动托板模组包括径向滑动设置的活动托板以及将所述活动托板向外顶持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活动托板上设置有竖向贯通的导向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压装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模组、受所述第一驱动模组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压装杆、进行水平运动的端子定位块、进行水平运动的料带定位插针以及进行水平运动的且将所述活动托板推动至压装位置的托板推块;所述压装杆伸入至所述第一承载槽中将护套向下压入中心端子上;所述端子定位块实现对中心端子的平面定位以及提供轴向支撑,所述料带定位插针通过穿过端子料带插入至所述料带定位孔中实现对端子料带的定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定位块包括开口面朝所述输送流道设置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竖向贯通,所述端子定位块上设置有为中心端子提供轴向支撑的支撑平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废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排废处理,其包括垂直于所述输送流道进行水平运动的切刀、与所述切刀配合为端子料带提供背部支撑的切刀挡板以及位于所述切刀挡板一侧承接不良品的第二废料盒,所述切刀配置有两把分别为第一切刀与第二切刀,所述切刀水平滑动设置在第四滑轨上,且受第三复位弹簧朝远离所述输送流道的方向拉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废单元还包括驱动两把所述切刀交错进行切料排废的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第六电机、受所述第六电机驱动进行旋转的转轴、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所述第一切刀与所述第二切刀靠近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三传动滚子,所述第三凸轮与所述第一切刀上的第三传动滚子配合实现所述第一切刀的水平驱动,所述第四凸轮与所述第二切刀上的第三传动滚子配合实现所述第二切刀的水平驱动。
10.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设备实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S1、提供端子料带,其包括辅料带以及等间距设置在所述辅料带上的若干中心端子,所述辅料带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心端子逐一对应的定位孔;
S2、将所述端子料带置于直线型的输送流道中,并在所述输送流道的前端配置料带送料单元、在所述输送流道的末端配置料带拉料单元,对所述端子料带按照设定速度进行等间距输送;
S3、利用第一检测单元对所述端子料带上的中心端子进行位置检测,判断其是否需要进行位置归正,若需要,则在所述输送流道一旁配置料带整形单元,通过所述料带整形单元对中心端子的位置进行规整矫正,修正中心端子的轻微变形;若不需要,则所述端子料带继续向后移动至护套压装工位;
S4、在所述护套压装工位处配置与所述输送流道相切的旋转输送组件与护套压装机构,利用所述旋转输送组件实现护套的旋转供料,将护套通过第一转盘输送至待插装的中心端子的正上方,后对中心端子的位置进行二次规整矫正,并为中心端子提供轴向支撑,将所述第一转盘上的护套向下压入到中心端子上,形成端子护套组件;
围绕所述旋转输送组件依次配置护套供料机构、护套正反检测机构、护套翻转调整机构、护套正反复检机构、所述护套压装机构以及护套排废机构,实现方向正确的护套供料;
S5、所述端子护套组件随着所述辅料带继续向后移动,通过第二检测单元对所述端子护套组件的组装尺寸进行检测,若检测不合格,则通过排废单元将所述辅料带上的不合格品切掉,若合格,则随着所述辅料带继续向后移动至后续工站。
CN202310470392.7A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Active CN1162075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0392.7A CN116207585B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0392.7A CN116207585B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7585A CN116207585A (zh) 2023-06-02
CN116207585B true CN116207585B (zh) 2023-07-14

Family

ID=86511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70392.7A Active CN116207585B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075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8112B (zh) * 2024-01-03 2024-04-09 安徽三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子压接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7683A (zh) * 2014-04-12 2014-06-25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刺破型连接器的全自动组装设备
CN105870761A (zh) * 2016-05-13 2016-08-17 昆山市德来福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插针的自动插入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7683A (zh) * 2014-04-12 2014-06-25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刺破型连接器的全自动组装设备
CN105870761A (zh) * 2016-05-13 2016-08-17 昆山市德来福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插针的自动插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7585A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207585B (zh) 一种连接器端子护套全自动插接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EP081403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p-up conveying packets of cigarettes
CA1213295A (en) Paper sheet collecting apparatus
CN100534769C (zh) 软管管筒的传送转移装置
US11924978B2 (en) Printing system for printing substrates,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printing system
US5909815A (en) Single drive, multi-screw sorter with pusher means
CN102476313B (zh) 柱状元件的特定端导正传送方法及其装置
CN201900393U (zh) 薄膜电容器生产线的引脚焊接装置
CN107934431B (zh) 一种基板传送装置及基板检测装置
CN102468061A (zh) 薄膜电容器生产线的引脚焊接装置
CN109262263A (zh) 插头组装设备及输送装置
CN109016546B (zh) 一种伸缩吸管加工生产线
CN111264583A (zh) 自动在线饼干夹心装置
KR20170067741A (ko) 캐로셀에 파우치를 공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0806388B1 (en) Method and unit for forming and conveying groups of products
EP2382146B1 (en) A conveyor for containers, such as bottles, to be processed and for processed containers for operating machines of the type with a rotary carrousel
CN112848353B (zh) 一种双层导电针组装装置
CN109262266A (zh) 一种插头组装设备
CN109483223A (zh) 一种插头及其生产方法
CN116140492B (zh) 一种冲压机连续上料装置
CN201061913Y (zh) 兼具输送、分配、储存、定位构造的软管管筒传送装置
CN111525364B (zh) 电连接器插信号针装置
EP031612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igh-speed welding apparatus
CN211365109U (zh) 细小瓶子输送装置
CN113246377B (zh) 一种光伏连接器注塑生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