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6528A - 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6528A
CN116196528A CN202310215688.4A CN202310215688A CN116196528A CN 116196528 A CN116196528 A CN 116196528A CN 202310215688 A CN202310215688 A CN 202310215688A CN 116196528 A CN116196528 A CN 116196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catheter
section
catheter device
axial
dist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156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96528B (zh
Inventor
宋福生
陈志刚
李明洁
张甜甜
孙超
徐强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eyo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eyo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eyo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eyo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156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65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6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6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96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65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94Tunnell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025/0008Catheters; Hollow probes having visible markings on its surface, i.e. visible to the naked eye, for any purpose, e.g. insertion depth markers, rotational markers or identification of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94Tunnell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97Tunnelling catheters for creating an artificial passage within the body, e.g. in order to go around occlus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包括鞘管本体,所述鞘管本体内形成有鞘管通道,还包括装配管,所述装配管的近端活动轴向套接于所述鞘管本体远端的套接段上,所述装配管的远端为径向尺寸能够调节的构造,所述装配管的远端具有一导引导管过盈配合的标记位置,所述套接段上设置有轴向尺寸标记。本发明提供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当需要精确控制导引导管轴向回撤距离时,调节装配管使其卡上导引导管,此时导引导管的回撤会带动装配管同步的回撤,而装配管的回撤幅度可以通过轴向尺寸标记予以知晓,如此极为精确的控制回撤幅度,降低误触发率。

Description

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为有效和常用的临床方法,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过程时,需要通过导管经皮穿刺入下肢股动脉,沿降主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部,然后探寻左冠状动脉口和/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这样就可清楚地将整个左冠状动脉和/或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血管腔显示出来,以了解血管有无狭窄病灶存在,对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血管壁的情况等作出明确诊断以便有后续处理。
现有技术中冠状动脉造影的难度在于,无论左冠状动脉还是右冠状动脉均具有多个分支口,而且个体差异大,行走方向各异,立体形态类似树状,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分支。正常冠状动脉主要有两大分支,即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LM)起源于升主动脉左后方的左冠窦,行至前室间沟时分为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也可能在两者之间发出中间支。前降支通常供应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的血液,其分支分别向三个方向发出,即对角支(D)、右室前支、室间隔支。以上这种相对复杂的构造给造影过程中医生的操作带来了极大的熟练度要求,需要不停的去旋转和提拉导引导管以对准相应的分支从而使得造影较为准确,但是问题在于,造影管道为软质管道,旋转和提拉的操作和相应之间具有延迟,加上个分支间的间距较小,其距离判断完全依赖于医生对影像的判断,难度较大,使得医生的操作难度较大。而且部分操作具有相当的危险性,例如在移动过程中若误入窦房结支而不知,此时进行造影就会直接产生室颤。
现有专利如申请号为CN201510885687.6,公开日2016年04月20日,名称为《一种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导引导管》的发明专利,其扭矩传导能力更佳,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容易进入冠状动脉,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其由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头部导管三段连接组成,所述第一导管为直管,所述第二导管与第一导管连接的一端存在两个135°弯曲、与头部导管连接的一端与第一导管垂直,所述头部导管整体呈反S形、管壁上设有侧孔,所述第一导管为外、中、内三层结构,内、外层为尼龙材质,中层为金属编织网,所述第二导管由尼龙塑料制成,所述头部导管由软质尼龙制成。其目的在于方便进行医生旋转和提拉时的对准以及缩短相应速度,但是提拉时的距离判断仍旧完全依赖于医生的个人经验和手感,使得医生的操作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包括鞘管本体,所述鞘管本体内形成有鞘管通道,还包括装配管,所述装配管的近端活动轴向套接于所述鞘管本体远端的套接段上,所述装配管的远端为径向尺寸能够调节的构造,所述装配管的远端具有一导引导管过盈配合的标记位置,所述套接段上设置有轴向尺寸标记。
上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所述套接段的远端设置有径向外凸环,所述径向外凸环限制所述装配管脱离所述鞘管本体。
上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所述装配管的远端为锥台段,所述锥台段上沿着周向并列的开设有多个轴向槽,所述锥台段为弹性材料通过所述轴向槽使得其能够进行径向尺寸的被动调节。
上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所述套接段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口,所述装配管上设置有多个挤压部,各所述挤压部一一对应的设置于各所述贯穿口中,所述装配管相对所述套接段转动以使得挤压部脱离所述贯穿口以实现径向尺寸的主动调节。
上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所述装配管的中段通过螺纹部螺接于所述套接段上的螺纹槽中,所述螺纹槽的两端封闭,当装配管转动使得螺纹部在螺纹槽内移动时,移动到螺纹槽的端部会被限位而无法继续移动而不是两者相脱离。
上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所述轴向尺寸标记为轴向每隔5mm一个的明亮色线条。
上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所述螺纹部的螺纹圈数为1-3圈。
上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所述螺纹槽上设置有断裂口以避让所述轴向尺寸标记。
上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所述套接段能够拆卸的连接于所述鞘管本体上。
上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所述套接段具有径向尺寸不同的多个,能够选择的将任一个连接到所述鞘管本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当需要精确控制导引导管轴向回撤距离时,调节装配管使其卡上导引导管,此时导引导管的回撤会带动装配管同步的回撤,而装配管的回撤幅度可以通过轴向尺寸标记予以知晓,如此极为精确的控制回撤幅度,降低误触发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再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向限位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向限位板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鞘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鞘管本体;1.1、套接段;1.11、径向外凸环;1.12、螺纹槽;1.13、贯穿口;2、装配管;2.1、锥台段;2.2、轴向槽;2.3、挤压部;3、轴向尺寸标记;4、锁定管;4.1、凸出杆;4.2、隆起部;5、贯穿孔;6、锁定杆;7、导向限位板;8、第一凸起肋;9、第二凸起肋;10、刚性绳;11、弹性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发明提供的各实施例中,近端、远端为医疗领域的专业术语,针对需要进入人体的各类内窥镜以及其它导管、导丝类医疗器械,近端指的是离医生近的一端,也即位于体外的一端,而远端指的是离医生远的一端,也即进入人体的一端或者背离近端的另一端(对于装配管而言其整体都不进入人体,远端仅仅是背离近端的一端),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均按照此标准。
如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包括鞘管本体1,所述鞘管本体1内形成有鞘管通道,还包括装配管2,所述装配管2的近端活动轴向套接于所述鞘管本体1远端的套接段1.1上,所述装配管2的远端为径向尺寸能够调节的构造,所述装配管2的远端具有一导引导管过盈配合的标记位置,所述套接段1.1上设置有轴向尺寸标记3。
具体的,鞘管本体1的一端刺入人体的血管,另一端位于人体外部,其内部提供一个鞘管通道以供导丝以及导引导管进入,此为现有技术,不赘述。本实施例中,在鞘管本体1的远端也即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一个圆筒状的套接段1.1,一个装配管2活动轴向套接在该套接段1.1上,也即装配管2能够相对套接段1.1轴向移动,同时装配管2的远端位于套接段1.1的外侧,而且远端为径向尺寸能够调节的构造,通俗的说,其粗细程度能够调节,这里调节的目的是使得装配管2的远端具有两个位置:与导管进行套接以同步轴向移动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导管具有间隙的第二位置,第二位置便于理解,此时导管自由轴向移动没有任何阻碍,在第一位置,由于装配管2套接到导管上,此时通过移动装配管2即可整体的带动导管进行轴向移动,同时,套接段1.1上设置有轴向尺寸标记3,如此,就直接观察到装配管2的轴向移动距离了,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关键点尤其是涉及到窦房结支时可以将装配管2由第一位置调节到第二位置,如此实现具体轴向移动距离的控制,降低操作失误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套接段1.1能够拆卸的连接于所述鞘管本体1上,如螺接、插接于鞘管本体1上,同时,套接段1.1具有多个型号,不同的型号的径向尺寸不同,也即所述套接段1.1具有径向尺寸不同的多个,原因在于,导管具有径向尺寸不同的多个型号,如3f、4f、5f等等,不同型号的套接段1.1的径向尺寸不同使得对应的装配管2的远端能够调节的范围不同,但是所有套接段1.1与鞘管本体1的连接结构相同,如螺接结构相同,而且并非所有医生以及每个手术都需要辅助控制轴向移动幅度,如此不仅能够选择的将任一个套接段1.1连接到所述鞘管本体1上,而且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动态的去选择安装还是不安装这一套轴向尺寸控制机构。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轴向尺寸标记3为设置于套接段1.1上的一个长度标记,长度标记为现有技术,不赘述,较为优选的,所述轴向尺寸标记3为轴向每隔5mm一个的明亮色线条,如红色线条、绿色线条等等,如此医生明白每拉动间距一个明亮色线条就是拉动了5m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当需要精确控制导引导管轴向回撤距离时,调节装配管2使其卡上导引导管,此时导引导管的回撤会带动装配管2同步的回撤,而装配管2的回撤幅度可以通过轴向尺寸标记3予以知晓,如此极为精确的控制回撤幅度,降低误触发率。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接段1.1的远端设置有径向外凸环1.11,径向外凸环1.11限制所述装配管2脱离所述鞘管本体1,如装配管2的近端设置有一个径向内凸环,当装配管2的近端运动到套接段1.1的远端时,径向内凸环抵接到径向外凸环1.11上,实现限位如此以防止装配管2脱离所述鞘管本体1。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被动式的径向尺寸的调节构造,具体的,所述装配管2的远端为锥台段2.1,锥台段2.1一端径向尺寸小另一段径向尺寸大,径向尺寸大的一端靠近套接段1.1,径向尺寸小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小于导管的径向尺寸,同时所述锥台段2.1上沿着周向并列的开设有多个轴向槽2.2,轴向槽2.2将锥台段2.1分割成多个弹性的弧形片,如此当锥台段2.1的至少部分套接在套接段1.1上时,各个弧形片被挤压以展开,此时其径向尺寸较小的一端由于展开也大于导管的径向尺寸,此为第二位置,随后若将装配管2轴向一端使得锥台段2.1完全脱离套接段1.1,锥台段2.1失去内侧挤压恢复原状,此时其径向尺寸小的一端由于径向尺寸能够小于导管的径向尺寸而直接拉住导管,如此切换到了第一位置,如此,所述锥台段2.1为弹性材料通过所述轴向槽2.2使得其能够进行径向尺寸的被动调节,也即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进行切换,本实施例中,弹性的锥台段2.1具有两个作用,其一在第一位置,其作为连接机构拉住了导管,其二在第二位置,其通过变形稳定的套接在套接段1.1上而不会随意移动,在两个位置,弹性的锥台段2.1都有限位作用。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还包括锁定管4,锁定管4外套在装配管2上,锁定管4与装配管2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如弹簧,弹性复位件用于维持锁定管4与装配管2的相对轴向位置,弹簧外套于装配管2而内套于锁定管4上,同时装配管2上设置有贯穿孔5,贯穿孔5内转动连接有一锁定杆6,锁定杆6以其中部转动连接在贯穿孔5中,锁定杆6的一端为摩擦部并贴合在套接段1.1的外壁上,优选的摩擦部及与套接段1.1配合的部分为具有较大轴向阻力的结构,如摩擦系数大的涂层,或者齿状结构,摩擦部上设置有齿状结构,对应的套接段1.1外壁上也设置有齿状结构,锁定管4内壁上设置有一个凸出杆4.1,凸出杆4.1滑动连接于锁定杆6的另一端,如锁定杆6上设置有一个条形槽,条形槽相对鞘管本体1的轴线倾斜布置,凸出杆4.1的端部通过一个柱体滑动连接于条形槽中,本实施例中,锁定杆6的外壁上设置标记如特定的图案如圆形,标记与凸出杆4.1分置于锁定管4的内外两侧的相对位置,如此设置的作用在于,锁定杆6具有两个位置: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锁定位置为常态化位置,此时摩擦部挤压贴合在套接段1.1上提供摩擦力,使得装配管2与锁定管4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两者相对锁定而不会随意移动;由锁定位置进入解锁位置时,医生手压标记去挤压以使得凸出杆4.1朝着装配管2轴线的方向移动,如此凸出杆4.1挤压锁定杆6使其发生摆动,摆动后摩擦部脱离套接段1.1,如此装配管2和套接段1.1之间能够自由移动,也即当需要观察导引导管轴向移动距离时,先挤压使得锁定杆6从锁定位置进入解锁位置,让装配管2自由移动进入上述的轴向移动距离观察进程。
优选的,标记为设置于锁定管4上的隆起部4.2,隆起部4.2具有弹性,其可以自动的维持住锁定杆6处于锁定位置,而且隆起部4.2自身可以作为标记,隆起部4.2以及锁定杆6、凸出杆4.1等均优选的为两个,使用时刚好两个手指各挤压一个以进行解锁并可以控制锁定管4的轴向移动,而锁定管4的轴向移动带动装配管2的轴向移动。
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导向限位板7,导向限位板7为工字型板,也即导向限位板7包括上下两个盖板以及连接两个盖板的中间板,盖板微微的弯曲以适配锥台段2.1的弯曲度,在前述的轴向槽2.2将锥台段2.1分割成多个弹性的弧形片基础上,导向限位板7布置两个弧形片之间,具体的,中间板位于轴向槽2.2中,两个盖板分别位于锥台段2.1的内外两侧,每个盖板的两侧各覆盖一个弧形片,通过多个导向限位板7使得各弧形片尽量同步的收缩和展开以防止其中任意一个弧形片不跟随变形导致导引导管不被稳固夹持而与装配管2发生相对移动。
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弧形片的外侧(背离锥台段2.1中心轴线的一侧)和/或内侧(朝向锥台段2.1中心轴线的一侧)沿着轴向槽2.2设置有第一凸起肋8,第一凸起肋8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而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凸起肋9,第二凸起肋9,两个盖板分别配合锥台段2.1的内外两侧,相应的第二凸起肋9与第一凸起肋8也相配合,其配合原理为:在锥台段2.1的第一位置,第一凸起肋8位于第二凸起肋9的内侧,也即第一凸起肋8被第二凸起肋9限位使得弧形片无法由第一位置进入第二位置;而在第二位置,第一凸起肋8位于第二凸起肋9的外侧,也即第一凸起肋8被第二凸起肋9限位使得弧形片无法由第二位置进入第一位置。显然的,必须让导向限位板7能够轴向移动使得第二凸起肋9和第一凸起肋8能够相互错开或者限位,否则锥台段2.1无法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进行切换。本实施例中,为了让导向限位板7在两个位置间进行切换,导向限位板7的一端通过刚性绳10连接在锁定杆6上设置有摩擦部的一端,另一端通过弹性绳11(图上未示出)连接在锥台段2.1用于复位,这样带来的效果在于,当锁定杆6在锁定位置,第二凸起肋9位于第一凸起肋8的移动行程上,两者相抵接,也即此时,锥台段2.1被锁定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而当锁定杆6在解锁位置,第一凸起肋8与第二凸起肋9在轴向上相错开,锥台段2.1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进行切换。而导向限位板7在上述两个位置的切换动力来自于锁定杆6的摆动,结合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管2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初始状态,锥台段2.1的较大直径的一端套接在套接段1.1上,此时由于被套接段1.1挤压而使得锥台段2.1处于第二位置,也即张开的不锁定导引导管的位置,而锁定杆6处于锁定位置,也即第二凸起肋9位于第一凸起肋8的移动行程上,锥台段2.1被维持在第二位置,此时导引导管可以自由进出,随后为了套住导引导管,挤压锁定管4使得锁定杆6由锁定位置进入解锁位置,这带来两个效果,其一,锁定杆6的摩擦部脱离套接段1.1使得装配管2能够相对套接段1.1进行运动,其二,第二凸起肋9与第一凸起肋8相错开,使得锥台段2.1能够由第二位置进入第一位置,随后轴向移动装配管2,锥台段2.1贴合导引导管进入第一位置。此时,通过位置设置将锁定杆6在装配管2的近端,随着轴向移动装配管2,锁定杆6脱离了套接段1.1处于悬空状态,此时松开隆起部4.2,捏住其它部分后拉装配管2即可观察到导引导管的后撤也即提拉幅度了,而当需要松开造影管道时,重新捏住隆起部4.2后拉装配管2再次使得锁定杆6贴合到套接段1.1的外侧再松开即可。
更进一步的,第二凸起肋9上与第一凸起肋8配合挤压的面为斜面,优选的为三角块的两侧均为斜面的构造,至少为其中一个侧面为斜面的构造,如此适配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带来的误差。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将隆起部4.2的凸出杆4.1对锁定杆6的拉力设置的较大,如1-2牛顿,如此设置其一是为了提升摩擦部对套接段1.1的摩擦力,其二带来了另一个技术效果,就是当锁定杆6悬空时,由于失去了套接段1.1的限位,隆起部4.2进一步向外凸出,一方面通过刚性绳10增加了导向限位板7的运动行程,另一方面,这个外力配合前述的斜面使得第二凸起肋9具有助力第一凸起肋8也即锥台段2.1变形的效果,也即锥台段2.1变形不仅依靠自己的弹性,也来自于导向限位板7的挤压力,而该挤压力来自于隆起部4.2。本实施例中,隆起部4.2具有两个隆起位置:驱动锁定杆6锁定套接段1.1的位置和驱动导向限位板7去驱动锥台段2.1的位置,后一个位置隆起的高度更高。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隆起部4.2仅可以设置两个(两个手指按压),但是弧形片可以不仅为两个,可以四个、六个乃至更多,此时仅有四个弧形片有导向限位板7限位而已,部分弧形片限位理论上也可以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去挤压导引导管,当然优选的两个或四个弧形片最好。
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主动式的径向尺寸的调节构造,具体的,所述套接段1.1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口1.13,所述装配管2上设置有多个挤压部2.3,各所述挤压部2.3一一对应的设置于各所述贯穿口1.13中,所述装配管2相对所述套接段1.1转动以使得挤压部2.3脱离所述贯穿口1.13以实现径向尺寸的主动调节。套接段1.1上开设有贯穿口1.13的部位为弹性构造,所述装配管2上设置有多个挤压部2.3,挤压部2.3为楔形构造如界面为倒等腰梯形的构造,各所述挤压部2.3一一对应的设置于各所述贯穿口1.13中,如此通过转动装配管2,挤压部2.3就可以脱离或进入贯穿口1.13中,而当各所述挤压部2.3一一对应的设置于各所述贯穿口1.13中,此时套接段1.1不变形,导引导管可以自由活动,而当装配管2转动使得挤压部2.3脱离所述贯穿口1.13时,挤压部2.3去挤压套接段1.1使得其向内发生变形并挤压到导引导管的外壁上,此时装配管2就与导引导管的同步轴向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装配管2的中段通过螺纹部螺接于所述套接段1.1上的螺纹槽1.12中。而且螺纹槽1.12的两端封闭,螺纹槽1.12的两端封闭指的时,当装配管2转动使得螺纹部在螺纹槽1.12内移动时,移动到螺纹槽1.12的端部会被限位而无法继续移动而不是两者相脱离,类似于拧紧螺纹瓶盖到最后无法拧动的效果,螺纹部的螺纹圈数为1-3圈,在尺寸设计上,将装配管2转动使得挤压部2.3完全脱离和完全进入贯穿口1.13的转动幅度设计的恰好为螺纹部在螺纹槽1.12内的转动距离,也即螺纹部在螺纹槽1.12内一端无法继续转动时,挤压部2.3完全脱离进入贯穿口1.13,而螺纹部在螺纹槽1.12内另一端无法继续转动时,挤压部2.3完全进入贯穿口1.13,如此在操作时,医生通过手感即可明白装配管2是否挤压到了导引导管上。
优选的,所述螺纹槽1.12上设置有断裂口以避让所述轴向尺寸标记3。以防止部分区域没有尺寸标记。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套接段1.1能够拆卸的连接于所述鞘管本体1上,如插接于鞘管本体1上,如此的作用在于,可以将套接段1.1设计成具有径向尺寸不同的多个,能够选择的将任一个连接到所述鞘管本体1上,由于导引导管的尺寸不同,从1f到10f逐渐变粗,通过不同的套接段1.1以及装配管2去适配不同的导引导管。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包括鞘管本体,所述鞘管本体内形成有鞘管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配管,所述装配管的近端轴向活动的套接于所述鞘管本体远端的套接段上,所述装配管的远端为径向尺寸能够调节的构造,所述装配管的远端具有一导引导管过盈配合的标记位置,所述套接段上设置有轴向尺寸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段的远端设置有径向外凸环,所述径向外凸环限制所述装配管脱离所述鞘管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管的远端为锥台段,所述锥台段上沿着周向并列的开设有多个轴向槽,所述锥台段为弹性材料通过所述轴向槽使得其能够进行径向尺寸的被动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段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口,所述装配管上设置有多个挤压部,各所述挤压部一一对应的设置于各所述贯穿口中,所述装配管相对所述套接段转动以使得挤压部脱离所述贯穿口以实现径向尺寸的主动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管的中段通过螺纹部螺接于所述套接段上的螺纹槽中,所述螺纹槽的两端封闭,当装配管转动使得螺纹部在螺纹槽内移动时,移动到螺纹槽的端部会被限位而无法继续移动而不是两者相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尺寸标记为轴向每隔5mm一个的明亮色线条。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部的螺纹圈数为1-3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槽上设置有断裂口以避让所述轴向尺寸标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段能够拆卸的连接于所述鞘管本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段具有径向尺寸不同的多个,能够选择的将任一个连接到所述鞘管本体上。
CN202310215688.4A 2023-03-07 2023-03-07 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 Active CN1161965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5688.4A CN116196528B (zh) 2023-03-07 2023-03-07 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5688.4A CN116196528B (zh) 2023-03-07 2023-03-07 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6528A true CN116196528A (zh) 2023-06-02
CN116196528B CN116196528B (zh) 2023-10-13

Family

ID=86514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15688.4A Active CN116196528B (zh) 2023-03-07 2023-03-07 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652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5659A1 (en) * 2006-03-21 2007-09-27 Cook Incorporated Introducer sheath having frangible tip
EP1925332A1 (en) * 2006-11-21 2008-05-28 Nipro Corporation Balloon cover
US20110208292A1 (en) * 2010-02-19 2011-08-25 Abbott Laboratories Hinged sheath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US20160096005A1 (en) * 2014-10-03 2016-04-07 Gyrus Acmi, Inc., D.B.A. Olympus Surgical Technologies America Hybrid introducer
US20170065793A1 (en) * 2015-09-08 2017-03-09 Covidien Lp Navigable catheter distal tip configuration
CN110536713A (zh) * 2017-02-23 2019-12-03 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 与医疗装置一起使用的装载工具
CN110913777A (zh) * 2017-07-13 2020-03-24 美敦力瓦斯科尔勒公司 可塌缩扩张器
US20230008013A1 (en) * 2021-07-09 2023-01-12 Covidien Lp Expandable-mouth catheter introducer tool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5659A1 (en) * 2006-03-21 2007-09-27 Cook Incorporated Introducer sheath having frangible tip
EP1925332A1 (en) * 2006-11-21 2008-05-28 Nipro Corporation Balloon cover
US20110208292A1 (en) * 2010-02-19 2011-08-25 Abbott Laboratories Hinged sheath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US20160096005A1 (en) * 2014-10-03 2016-04-07 Gyrus Acmi, Inc., D.B.A. Olympus Surgical Technologies America Hybrid introducer
US20170065793A1 (en) * 2015-09-08 2017-03-09 Covidien Lp Navigable catheter distal tip configuration
CN110536713A (zh) * 2017-02-23 2019-12-03 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 与医疗装置一起使用的装载工具
CN110913777A (zh) * 2017-07-13 2020-03-24 美敦力瓦斯科尔勒公司 可塌缩扩张器
US20230008013A1 (en) * 2021-07-09 2023-01-12 Covidien Lp Expandable-mouth catheter introducer tool
CN115591081A (zh) * 2021-07-09 2023-01-13 柯惠有限合伙公司(Us) 可扩张口导管引入器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6528B (zh)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4408B2 (en) Delivery catheter distal cap
US5041093A (en) Catheter with foraminous anchor
US20180056043A1 (en) Adjustable guidewire receiving member
EP2852427B1 (en) Coupling arrangement for a telescopic device
JP2017533046A (ja) 一方向アクチュエータノブを有する血管内装置送入システム
DE602005005090T2 (de) Ballonkatheter
CN115671505B (zh) 一种造影导丝套装装置
EP1132041B1 (de) Endoskopschaft
CN115400323B (zh) 一种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
US20210346033A1 (en) Catheter Assembly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CN116196528B (zh) 易于控制的导引导管装置
DE2353641B2 (de) Katheter
EP3968836B1 (de) Gewebeclip-applikations-ausrüst- oder nachrüstsatz
DE4100422C2 (zh)
CN115581846A (zh) 一种防脱落导引导管装置
CN212346607U (zh) 直驱式缝合线锁结装置
CN115486967A (zh) 打结器及具有其的打结器组件
CN217960935U (zh) 可控弯导管及其控制手柄
WO2021098414A1 (zh) 旋转芯轴组件、操控手柄、瓣膜缝线器及瓣膜缝线系统
CN115430008B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导管鞘组
CN217794059U (zh) 一种防脱引流导管
CN116115307B (zh) 一种控制阻力的造影导丝装置
CN214017664U (zh) 医用锁扣及医用锁结装置
CN212262134U (zh) 一种多功能腹腔冲洗引流双套管
CN114027902B (zh) 一种经血管的打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