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6288A - 一种三层无缝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层无缝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6288A
CN116196288A CN202211685460.3A CN202211685460A CN116196288A CN 116196288 A CN116196288 A CN 116196288A CN 202211685460 A CN202211685460 A CN 202211685460A CN 116196288 A CN116196288 A CN 116196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alm
layer
phospholipid
soft caps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854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哲
李绪发
方素琼
李珊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rio Pharm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rio Pharm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rio Pharm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rio Pharm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8546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62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6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62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20/00Coating of foodstuffs; Coatings therefor; Making laminated, multi-layered, stuffed or hollow foodstuffs
    • A23P20/20Making of laminated, multi-layered, stuffed or hollow foodstuffs, e.g. by wrapping in preformed edible dough sheets or in edible food containers
    • A23P20/25Filling or stuffing cored food pieces, e.g. combined with coring or making cavi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15Fatty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Fats or o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35Bacteria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robio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5Vitam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4841Filling 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4858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4841Filling 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4866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Myc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三层无缝软胶囊,包括核心、包裹核心的中间保护层和包裹中间保护层的皮膜层,所述中间保护层包含279‑294重量份的第一油性物质和6‑21重量份的磷脂;所述磷脂含磷脂酰胆碱10‑60wt%;所述第一油性物质是室温呈凝固状态且熔点为40‑60℃的硬化油或硬化油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在无缝软胶囊制造过程皮膜中油滴过大导致的胶囊容易破裂漏油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三层无缝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胶囊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三层无缝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无缝软胶囊采用滴制方法形成,在不同的各液流速及特定频率的传导下,形成稳定装量的类球形胶丸。然而,无缝胶囊的皮膜仍普遍存在“厚度不均”和“油滴”的缺点。为了减少无缝胶囊的皮膜“厚度不均”和“油滴”问题,可以在膜组合物或胶囊内容物中添加诸如界面张力调节剂和凝胶促进剂的组分。
无缝软胶囊可以包含多层结构的无缝软胶囊,例如两层无缝胶囊和三层两层无缝胶囊。JP2015199698A提供一种含磷脂的两层无缝胶囊,由于在制造含有磷脂的油的单层膜的无缝胶囊时,胶丸无法成型,因此将胶囊内容物进一步与HLB3或更低的乳化剂复合。JP2022026425A提供一种两层无缝软胶囊,在胶囊内容物中含有按重量计85%或更多的磷脂酰胆碱的磷脂,可以减少无缝胶囊中的厚度不均和油滴问题。因此,现有技术通过在内容物中添加含85%磷脂酰胆碱的磷脂,或者磷脂和HLB<3乳化剂形成复配,已解决了两层无缝软胶囊油滴的问题。
但是,对于三层两层无缝胶囊,仍然需要解决厚度不均和油滴等问题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三层无缝软胶囊在成型过程中由于喷嘴是同心的,因此来自里面的核心、中间层的气泡和油滴不可避免会留在皮膜层里形成小油滴,当其直径超过胶皮横截直径的1/3,导致产品无法成型或容易在油滴处破裂、漏油。三层无缝软胶囊由于其结构与两层无缝软胶囊不同,且所用配方存在差异,目前仍未有报道解决三层无缝软胶囊的油滴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层无缝软胶囊,能够解决皮膜中油滴占比过大导致无法成型或容易破裂漏油的问题。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三层无缝软胶囊在中间保护层包含磷脂,并限定其与油性物质的比例,能够解决减少无缝软胶囊制造过程皮膜中油滴过大导致的胶囊容易破裂漏油,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层无缝软胶囊,包括核心、包裹核心的中间保护层和包裹中间保护层的皮膜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中间保护层包含279-294重量份的第一油性物质和6-21重量份的磷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磷脂含磷脂酰胆碱10-60wt%。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油性物质是室温呈凝固状态且熔点为40-60℃的硬化油或硬化油组合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核心包含0.5-100份重量份的活性物质和400-500重量份的第二油性物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油性物质是室温呈凝固状态且熔点为24-64℃的硬化油或复配硬化油。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皮膜层包含80-320重量份的水溶性胶凝剂和10-125重量份的增塑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油性物质选自棕榈油、起酥油、椰子油、氢化大豆油、氢化棕榈油、极度氢化棕榈油、氢化椰子油、成分分提棕榈硬酯、棕榈油精、棕榈超级油精、棕榈双油精、棕榈中间馏分、棕榈油酯交换油脂、棕榈分离油酯交换油脂、可可脂或代可可脂中的一种或组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油性物质是起酥油或配比为4:6~9:1的起酥油与棕榈油组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活性物质是遇水和/酸不稳定的物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遇水和/酸不稳定的物质为粉末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粉末平均粒径为10-250微米。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遇水和/酸不稳定的物质包括益生菌、维生素、乳铁蛋白和酵素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和/或乳酸菌。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水溶性胶凝剂包含明胶、卡拉胶、琼脂、结冷胶、果胶、淀粉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水溶性胶凝剂包含明胶和果胶,其中果胶与明胶的重量比为1:10-3:1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果胶选自低酯果胶和/或酰胺果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果胶的酯化度DE<5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果胶的酰胺化度DA为0-25%。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增塑剂选自甘油、山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磷脂选自大豆磷脂、葵花磷脂和蛋黄磷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油性物质选自棕榈油、起酥油、椰子油、氢化大豆油、氢化棕榈油、极度氢化棕榈油、氢化椰子油、成分分提棕榈硬酯、棕榈油精、棕榈超级油精、棕榈双油精、棕榈中间馏分、棕榈油酯交换油脂、棕榈分离油酯交换油脂、可可脂和代可可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中间保护层的熔点比核心的熔点高0-1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胶皮含水量为2-10wt%。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制备本文所述的三层无缝软胶囊的方法,包括:将第一油性物质在60~85℃下溶化完全,加入磷脂,搅拌均匀后,降温至40~60℃,以获得中间层溶液。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方法包括:
(1)溶胶:将水溶性胶凝剂和增塑剂预混分散均匀,在搅拌下加入到水中,在55~85℃下加热搅拌至胶体溶解并除去气泡;
(2)配料:A)里层溶液配制方法:将第二油性物质在60~85℃下融化完全,降温至40~50℃加入遇水和/酸不稳定的物质,充分搅拌均匀,除去气泡即可得到里层溶液;B)中间层溶液配制方法:将第一油性物质在60~85℃下溶化完全,加入磷脂,搅拌均匀后,降温至40~60℃;
(3)滴制:使用无缝软胶囊滴制设备,选用3层滴头进行滴制;
(4)干燥:采用转笼进行干燥,直至胶皮水分至2~10%。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本文所述的三层无缝软胶囊在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所提供的三层无缝软胶囊,可以减少无缝胶囊中的厚度不均和油滴占比,保证产品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不容易破裂、漏油,并且中间保护层可以保护核心免受水分影响,保证益生菌活性或维生素类等功效成分稳定性,可以应用于食品、保健营养品和药品。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包含”与“包括”、“含有”同义,并且是包括端点在内或是开放式的,并且不排除额外的未叙述的要素或方法步骤。“包含”是权利要求语言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意思指存在所述要素,但也可以增加其它要素并且仍形成在所述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构造或方法。如无相反指示,本文中使用的“%”为重量百分比。
在本文中,提供了三层无缝软胶囊或其配方组合物,其包括核心、包裹核心的中间保护层和包裹中间保护层的皮膜层。优选地,中间保护层的熔点比核心的熔点高0-10℃,例如1、2、3、4、5、6、7、8或9℃。中间保护层可以不包含除磷脂以外的乳化剂。
中间保护层可以包含第一油性物质和磷脂。中间保护层可以包含279-294重量份的第一油性物质和6-21重量份的磷脂。中间保护层可以包含279-294重量份的第一油性物质,例如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重量份的第一油性物质。中间保护层可以包含6-21重量份的磷脂,例如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重量份的磷脂。
磷脂可以包含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可以占所述磷脂的10-60wt%,例如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或59wt%。
第一油性物质可以是室温(例如20℃±5℃)呈凝固状态且熔点为40-60℃的硬化油或硬化油组合物。第一油性物质可以选自棕榈油、起酥油、椰子油、氢化大豆油、氢化棕榈油、极度氢化棕榈油、氢化椰子油、成分分提棕榈硬酯、棕榈油精、棕榈超级油精、棕榈双油精、棕榈中间馏分、棕榈油酯交换油脂、棕榈分离油酯交换油脂、可可脂和代可可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中间保护层中磷脂与第一油性物质的重量比可以为2:98-7:93。优选地,第一油性物质为起酥油和棕榈油。优选地,第一油性物质是起酥油:棕榈油为4:6~9:1,例如1:1、2:1、3:1、4:1、5:1、6:1、7:1、8:1。
核心可以包含活性物质和第二油性物质。核心可以包含0.5-100重量份的活性物质,例如1、2、3、4、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重量份。核心可以包含400-500重量份的第二油性物质,例如410、420、430、440、450、460、470、480或490重量份的第二油性物质。第二油性物质可以是室温(例如20℃±5℃)呈凝固状态且熔点为24-64℃的硬化油或复配硬化油。第二油性物质可以选自棕榈油、起酥油、椰子油、氢化大豆油、氢化棕榈油、极度氢化棕榈油、氢化椰子油、成分分提棕榈硬酯、棕榈油精、棕榈超级油精、棕榈双油精、棕榈中间馏分、棕榈油酯交换油脂、棕榈分离油酯交换油脂、可可脂和代可可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第二油性物质是起酥油:棕榈油为4:6~9:1,例如1:1、2:1、3:1、4:1、5:1、6:1、7:1、8:1。
本文中,活性物质可以是遇水和/酸不稳定的物质。例如。遇水和/酸不稳定的物质为粉末状,其粉末平均粒径为10-250微米。遇水和/酸不稳定的物质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包括但不限于益生菌、维生素、乳铁蛋白和酵素中一种或多种。益生菌可以包括双歧杆菌和/或乳酸菌。维生素可以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中一种或多种。
皮膜层可以包含水溶性胶凝剂和增塑剂。皮膜层可以包含80-320重量份的水溶性胶凝剂,例如90、95、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00、或310重量份。皮膜层可以包含10-125重量份的增塑剂,例如20、30、40、50、60、70、80、90、100、110或120重量份。水溶性胶凝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包含但不限于明胶、卡拉胶、琼脂、结冷胶、果胶、淀粉中一种或多种。
水溶性胶凝剂可以包含明胶和果胶。果胶与明胶的重量比可以为1:10-3:10,例如2:10。果胶可以选自低酯果胶和/或酰胺果胶。例如,果胶的酯化度DE<50%,和/或果胶的酰胺化度DA为0-25%,例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或24%。
增塑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包括但不限于甘油、山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磷脂可以选自大豆磷脂、葵花磷脂和蛋黄磷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油性物质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包括但不限于棕榈油、起酥油、椰子油、氢化大豆油、氢化棕榈油、极度氢化棕榈油、氢化椰子油、成分分提棕榈硬酯、棕榈油精、棕榈超级油精、棕榈双油精、棕榈中间馏分、棕榈油酯交换油脂、棕榈分离油酯交换油脂、可可脂和代可可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配方组合物可以包含一定量的水以制备胶液。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常规确定制备胶液的水量,例如可以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水量以及其组成的范围。
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根据本文所述的三层无缝软胶囊的方法,包括:将第一油性物质在60~85℃下溶化完全,加入磷脂,搅拌均匀后,降温至40~60℃,以获得中间层溶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1)溶胶:将水溶性胶凝剂和增塑剂预混分散均匀,在搅拌下加入到水中,在55~85℃下加热搅拌至胶体溶解并除去气泡;
(2)配料:A)里层溶液配制方法:将第二油性物质在60~85℃下融化完全,降温至40~50℃加入遇水和/酸不稳定的物质,充分搅拌均匀,除去气泡即可得到里层溶液;B)中间层溶液配制方法:将第一油性物质在60~85℃下溶化完全,加入磷脂,搅拌均匀后,降温至40~60℃;
(3)滴制:使用无缝软胶囊滴制设备,选用3层滴头进行滴制;
(4)干燥:采用转笼进行干燥,直至胶皮水分至2~10%,例如3%、4%、5%、6%、7%、8%或9%。
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应视为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若无特殊标明,所列出的量均基于总重并以重量份数描述。本申请不应解释为受限于所述的具体实施例。
1.物料
益生菌粉、起酥油(熔点41℃)、棕榈油(熔点52℃)、磷脂、明胶、果胶、甘油,均为市售物质。
2.制备方法:
(1)溶胶:将水溶性胶凝剂和增塑剂预混分散均匀,在搅拌下加入到水中,在55~85℃下加热搅拌至胶体溶解并除去气泡;
(2)配料:A)里层溶液配制方法:将第一油性物质在60~85℃下融化完全,降温至40~50℃加入遇水和/酸不稳定的物质,充分搅拌均匀,除去气泡即可得到里层溶液;B)中间层溶液配制方法:将第二油性物质在60~85℃下溶化完全,加入磷脂,搅拌均匀后,降温至40~60℃;
(3)滴制:使用无缝软胶囊滴制设备,选用3层滴头进行滴制;
(4)干燥:采用转笼进行干燥,直至胶皮水分至2~10%。
3.评价指标
(1)油滴直径占比:使用光学显微镜,在4*10倍下进行观察,同时用LISSCAPTURE软件进行测量,记录油滴直径及油滴所在位置胶皮的厚度。油滴直径占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油滴直径占比(X)=油滴直径(A)/油滴所在位置胶皮的厚度(B)
(2)油滴数量:使用光学显微镜,在4*10倍下进行观察,同时用LISSCAPTURE软件进行测量,记录胶丸胶皮处油滴的数量。
(3)外观形变合格率测定:使用光学显微镜,在4*10倍下进行观察,同时用LISSCAPTURE软件进行测量胶丸最短与最长直径。
胶丸形变情况(Y)=胶丸最短直径(C)/胶丸最长直径(D)
随机在胶丸堆中进行5点取样(上中下左右),取样数量100粒,观测并记录胶丸变形情况大于0.9的胶丸的比例,同时5批样品取平均值。
胶丸外观合格率(P)=抽检的胶丸变形情况大于0.9的胶丸/抽检胶丸总数。
(4)无缝软胶囊破裂力:采用物性测试仪,选择破裂力模式,记录3层无缝软胶囊破裂时所产生的力(g)。
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效果,采用以下性能指标进行评价说明:
表1:无缝软胶囊油滴占比,破裂力,外观合格率
Figure BDA0004019559090000071
/>
Figure BDA0004019559090000081
实施例1-6:三层无缝软胶囊1-6的制备和测试
以下表2-4中的成分和含量,按下述制备方法制备无缝软胶囊,并且进行测试和评分。测定结果如表4中所示。
成分:
核心:益生菌粉和复配硬化油A(起酥油:棕榈油=1:1);
中间保护层:复配硬化油B(起酥油:棕榈油=1:1),磷脂;
皮膜层:明胶、果胶、甘油和水。
制备方法:
(1)溶胶:A)先将果胶,明胶和增塑剂(甘油)预混分散均匀,搅拌下加入到适量水中,在70℃下加热搅拌至胶体溶解;B)除去气泡即得皮膜层的胶液。
(2)配料:A)里层溶液配制方法:将复配硬化油A在85℃下融化完全,降温至45℃加入菌粉,充分搅拌均匀,除去气泡即可得到里层溶液;B)中间层溶液配制方法:将复配硬化油B在85℃下溶化完全,加入配方量磷脂,搅拌均匀后,降温至45℃备用。
(3)滴制:使用无缝软胶囊滴制设备,选用3层滴头进行滴制。
(4)干燥:采用转笼进行干燥,直至胶皮水分至5%。
表2:实施例1-6及对照例1-4的皮膜层配方
皮膜层配方组成 克数(g)
明胶 160
甘油 24
果胶 24
592
表3:实施例1-6及对照例1-4的核心配方
核心配方组成 克数
益生菌粉 50
复配硬化油A 450
表4:实施例1-6及对照例1-4中间保护层配方(中间保护层配方中,磷脂中磷脂酰胆碱40wt%)
Figure BDA0004019559090000091
根据表4可知,实施例1-6,随着磷脂与硬化油呈合适比例,产品油滴占比,破裂力与胶丸外观合格率得到明显改善,体现为综合评分较高,产品整体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对照例1显示磷脂与硬化油比例为0:300时的胶丸整体情况,体现为油滴占比高,破裂力下,胶丸基本破碎。对照例2-4不在本发明范围的磷脂与硬化油的比例范围内,具体体现为对照例2油滴占比,破裂力,胶丸外观合格率分数普遍较低。对照例3-4,虽然油滴占比及破裂力效果较好,但胶丸外观合格率显著偏低。
实施例7-12:三层无缝软胶囊7-12的制备和测试
以下表5-7中的成分和含量,按下述制备方法制备无缝软胶囊,并且进行测试和评分。测定结果如表8中所示。
成分:
核心:益生菌粉和复配硬化油A(起酥油:棕榈油=1:1);
中间保护层:复配硬化油B(起酥油:棕榈油=1:1),磷脂;
皮膜层:明胶、果胶、甘油和水。
制备方法:
(1)溶胶:A)先将果胶,明胶和增塑剂(甘油)预混分散均匀,搅拌下加入到适量水中,在70℃下加热搅拌至胶体溶解;B)除去气泡即得皮膜层的胶液。
(2)配料:A)里层溶液配制方法:将复配硬化油A在85℃下融化完全,降温至45℃加入菌粉,充分搅拌均匀,除去气泡即可得到里层溶液;B)中间层溶液配制方法:将复配硬化油B在85℃下溶化完全,加入配方量磷脂,搅拌均匀后,降温至45℃备用。
(3)滴制:使用无缝软胶囊滴制设备,选用3层滴头进行滴制。
(4)干燥:采用转笼进行干燥,直至胶皮水分至5%。
表5:实施例7-12及对照例5-7皮膜层配方
皮膜层配方组成 克数
明胶 160
甘油 24
果胶 24
592
表6:实施例7-12及对照例5-7中间层配方
中间保护层配方组成 克数
复配硬化油B 288
磷脂 12
表7:实施例7-12及对照例5-7皮膜层配方
核心配方组成 克数
益生菌粉 50
复配硬化油A 450
表8:实施例7-12及对照例5-7综合评价
Figure BDA0004019559090000101
Figure BDA0004019559090000111
如实施例7~12所示,当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在10-60wt%范围内时,胶丸的油滴占比,油滴数量,破裂力上都有显著提升,对照例5-7不在本发明的磷脂酰胆碱比例范围内,体现为油滴直径占比较高,油滴数量较多,对照例6、7体现为破裂力降低,外观合格率较差。
对照例8-11
以下表9-11中的成分和含量制备无缝软胶囊,按下述制备方法制备无缝软胶囊,并且进行测试和评分。测定结果如表11中所示。
成分:
核心:益生菌粉和复配硬化油A(起酥油:棕榈油=1:1);
中间保护层:复配硬化油B(起酥油:棕榈油=1:1),磷脂;
皮膜层:明胶、果胶、甘油和水。
制备方法:
(1)溶胶:A)先将果胶,明胶和增塑剂(甘油)预混分散均匀,搅拌下加入到适量水中,在70℃下加热搅拌至胶体溶解;B)除去气泡即得皮膜层的胶液。
(2)配料:A)里层溶液配制方法,将复配硬化油A在85℃下融化完全,加入配方量磷脂,搅拌均匀后,降温至45℃加入菌粉,充分搅拌均匀,除去气泡即可得到里层溶液;B)中间层溶液配制方法,将硬化油在85℃下溶化完全,冷却至45℃备用。
(3)滴制:使用无缝软胶囊滴制设备,选用3层滴头进行滴制。
(4)干燥:采用转笼进行干燥,直至胶皮水分至5%。
表9:对照例8-11皮膜层配方
Figure BDA0004019559090000112
Figure BDA0004019559090000121
表10:对照例8-11中间保护层配方
中间保护层配方组成 克数
复配硬化油B 300
表11:对照例8-11核心的配方(核心的配方中,磷脂含磷脂酰胆碱40wt%)
Figure BDA0004019559090000122
尽管添加磷脂,理论上可达到乳化内容物,提高内容物均一性的特点,但如对照例所示,当将磷脂加在核心,无论何种比例,均无法改善胶丸的成型效果。印证将磷脂加在中间保护层,可在里层与外层之间起到稳定平衡作用,起提高胶丸质量的效果。当磷脂加在核心,仅能维持核心的稳定,但不能保证核心与中间层都呈现稳定状态。当磷脂加在中间层,即可保证中间层稳定,同时可使核心与中间层都呈现稳定状态。
对照例12-15
以下表12-14中的成分和含量,按下述制备方法制备无缝软胶囊,并且进行测试和评分。测定结果如表14中所示。
成分:
核心:益生菌粉和复配硬化油A(起酥油:棕榈油=1:1);
中间保护层:复配硬化油B(起酥油:棕榈油=1:1),磷脂;
皮膜层:明胶、果胶、甘油和水。
制备方法:
(1)溶胶:A)先将果胶,明胶和增塑剂(甘油)预混分散均匀,搅拌下加入到适量水中,在70℃下加热搅拌至胶体溶解;B)除去气泡即得皮膜层的胶液。
(2)配料:A)里层溶液配制方法:将复配硬化油A在85℃下融化完全,降温至45℃加入菌粉,充分搅拌均匀,除去气泡即可得到里层溶液;B)中间层溶液配制方法:将复配硬化油B在85℃下溶化完全,加入配方量磷脂,搅拌均匀后,降温至45℃备用。
(3)滴制:使用无缝软胶囊滴制设备,选用3层滴头进行滴制。
(4)干燥:采用转笼进行干燥,直至胶皮水分至5%。
表12:对照例12-15皮膜层配方
皮膜层配方组成 克数
明胶 160
甘油 24
果胶 24
592
表13:对照例12-15核心的配方
核心配方组成 克数
益生菌粉 50
复配硬化油A 450
中间保护层的配料及制备工艺修改为:将复配硬化油B在85℃下溶化完全,加入配方量辛癸酸甘油酯或单甘脂,搅拌均匀后,降温至45℃备用。
表14:对照例12-15的中间保护层配方
Figure BDA0004019559090000131
如表14对照例12-15所示,当添加其他具备乳化性能的物质替代磷脂,虽能显著改变中间层的物理性质,均不能正向改善胶丸质量;如对照例12-13所示,随着辛癸酸甘油酯含量增加,胶丸的油滴直径占比与油滴数量评分显著较低;对照例14-15,随着单甘脂含量的增加,胶丸的破裂力与胶丸外观合格率评分显著较低。
实施例13-14:三层无缝软胶囊13-14的制备和测试
以下表中的成分和含量,按下述制备方法制备无缝软胶囊,并且进行测试和评分。测定结果如表17中所示。
成分:
核心:益生菌粉和复配硬化油A(起酥油:棕榈油=1:1);
中间保护层:复配硬化油B(起酥油:棕榈油=1:1),磷脂;
皮膜层:明胶、果胶、甘油和水。
制备方法:
(1)溶胶:A)先将果胶,明胶和增塑剂(甘油)预混分散均匀,搅拌下加入到适量水中,在70℃下加热搅拌至胶体溶解;B)除去气泡即得皮膜层的胶液。
(2)配料:A)里层溶液配制方法:将复配硬化油A在85℃下融化完全,降温至45℃加入菌粉,充分搅拌均匀,除去气泡即可得到里层溶液;B)中间层溶液配制方法:将复配硬化油B在85℃下溶化完全,加入配方量磷脂,搅拌均匀后,降温至45℃备用。
(3)滴制:使用无缝软胶囊滴制设备,选用3层滴头进行滴制。
(4)干燥:采用转笼进行干燥,直至胶皮水分至5%。
表15:实施例13-14皮膜层配方
皮膜层配方组成 克数
明胶 160
甘油 24
果胶 24
592
表16:实施例13-14中间保护层配方(中间保护层配方中,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含量为40wt%)
Figure BDA0004019559090000141
Figure BDA0004019559090000151
表17:实施例13-14核心的配方
核心配方组成及整体评价 实施例13 实施例14
益生菌(克数) 0.5 100
复配硬化油A(克数) 499.5 400
油滴直径占比 5 5
油滴数量 5 4
破裂力 5 4
胶丸外观合格率 5 4
综合评价 5 4.3
如表17实施例13~14所示,遇水和/酸不稳定的物质除上述实施例的益生菌粉外,其他的益生菌、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或维生素C)、乳铁蛋白、酵素在上述实施例添加量范围内均适用。
实施例15-18:三层无缝软胶囊15-18的制备和测试
以下表中的成分和含量,按下述制备方法制备无缝软胶囊,并且进行测试和评分。测定结果如表20中所示。
成分:
核心:益生菌粉和复配硬化油A(起酥油:棕榈油=1:1);
中间保护层:复配硬化油B(起酥油:棕榈油=1:1),磷脂;
皮膜层:明胶、果胶、甘油和水。
制备方法:
(1)溶胶:A)先将果胶,明胶和增塑剂(甘油)预混分散均匀,搅拌下加入到适量水中,在70℃下加热搅拌至胶体溶解;B)除去气泡即得皮膜层的胶液。
(2)配料:A)里层溶液配制方法:将复配硬化油A在85℃下融化完全,降温至45℃加入菌粉,充分搅拌均匀,除去气泡即可得到里层溶液;B)中间层溶液配制方法:将复配硬化油B在85℃下溶化完全,加入配方量磷脂,搅拌均匀后,降温至45℃备用。
(3)滴制:使用无缝软胶囊滴制设备,选用3层滴头进行滴制。
(4)干燥:采用转笼进行干燥,直至胶皮水分至5%。
表18:实施例15-18中间保护层配方
中间保护层配方组成 克数
复配硬化油B 288
磷脂 12
表19:实施例15-18核心的配方
核心配方组成 克数
益生菌粉 50
复配硬化油A 450
表20:实施例15-18皮膜层配方
皮膜层配方组成及整体评价 实施例15 实施例16 实施例17 实施例18
明胶(克数) 240 240 80 80
果胶(克数) 24 72 8 24
甘油(克数) 26.4 124.8 35.2 10.4
水(克数) 509.6 363.2 676.8 685.6
油滴直径占比 5 5 5 5
油滴数量 5 5 5 5
破裂力 5 5 4 4
胶丸外观合格率 4 4 5 5
综合评价 4.8 4.8 4.75 4.75
如实施例15-18所示,当明胶重量份为80~240,且果胶重量份数为8-72,进一步地所述的增塑剂为10-125重量份时,制备出的胶丸均具有较高的成型质量。
本发明的在胶囊的3层结构中,通过采用特定磷脂酰胆碱含量的磷脂,特定的磷脂硬化油组合,并规定了磷脂与硬化油的复配位置,优选第一油性物质复配比例,使形成的胶丸具备良好的机械强度与良好的外观品质,在油滴占比,破裂力与胶丸外观合格率上明显优于现有技术,完全满足3层无缝软胶囊工业化的要求,可以作为无缝软胶囊技术的备选替代。
实施例19~24,对照例16~20:三层无缝软胶囊的制备和测试
以下表中的成分和含量,按下述制备方法制备无缝软胶囊,并且进行测试和评分。测定结果如表23中所示。
成分:
核心:益生菌粉和复配硬化油A(起酥油:棕榈油=1:1);
中间保护层:复配硬化油B(起酥油:棕榈油=不同比例,详见下述实施例与对照例),磷脂;
皮膜层:明胶、果胶、甘油和水。
制备方法:
(1)溶胶:A)先将果胶,明胶和增塑剂(甘油)预混分散均匀,搅拌下加入到适量水中,在70℃下加热搅拌至胶体溶解;B)除去气泡即得皮膜层的胶液。
(2)配料:A)里层溶液配制方法:将复配硬化油A在85℃下融化完全,降温至45℃加入菌粉,充分搅拌均匀,除去气泡即可得到里层溶液;B)中间层溶液配制方法:将复配硬化油B在85℃下溶化完全,加入配方量磷脂,搅拌均匀后,降温至45℃备用。
(3)滴制:使用无缝软胶囊滴制设备,选用3层滴头进行滴制。
(4)干燥:采用转笼进行干燥,直至胶皮水分至5%。
表21:实施例19~24和对照例16~20皮膜层配方
皮膜层配方组成 克数
明胶 160
甘油 24
果胶 24
592
表22:实施例19~24对照例16~20核心的配方
核心配方组成 克数
益生菌粉 50
复配硬化油A 450
表23:实施例19~24及对照例16~20综合评价
Figure BDA0004019559090000171
Figure BDA0004019559090000181
如实施例19~24及对照例16~20所示,当第一油性物质为起酥油或起酥油与棕榈油组合配比为4:6~9:1范围内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中时,胶丸综合评价份数较高,胶丸整体质量较好。对照例16~20不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主要体现为胶丸外观合格率差,破裂力较低。
尽管已参考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各种其它改变、省略及/或添加且可用实质等效物替代所述实施例的元件。另外,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做出许多修改以使特定情形或材料适应本发明的教示。因此,本文并不打算将本发明限制于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所揭示特定实施例,而是打算使本发明将包含归属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三层无缝软胶囊,包括核心、包裹核心的中间保护层和包裹中间保护层的皮膜层,所述中间保护层包含279-294重量份的第一油性物质和6-21重量份的磷脂;所述磷脂含磷脂酰胆碱10-60wt%;所述第一油性物质是室温呈凝固状态且熔点为40-60℃的硬化油或硬化油组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无缝软胶囊,其中核心包含0.5-100份重量份的活性物质和400-500重量份的第二油性物质,第二油性物质是室温呈凝固状态且熔点为24-64℃的硬化油或复配硬化油;和/或
皮膜层包含80-320重量份的水溶性胶凝剂和10-125重量份的增塑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层无缝软胶囊,其中第一油性物质选自棕榈油、起酥油、椰子油、氢化大豆油、氢化棕榈油、极度氢化棕榈油、氢化椰子油、成分分提棕榈硬酯、棕榈油精、棕榈超级油精、棕榈双油精、棕榈中间馏分、棕榈油酯交换油脂、棕榈分离油酯交换油脂、可可脂或代可可脂中的一种或组合;
优选地,第一油性物质是起酥油或配比为4:6~9:1的起酥油与棕榈油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层无缝软胶囊,其中活性物质是遇水和/酸不稳定的物质;
优选地,其中遇水和/酸不稳定的物质为粉末状,其粉末平均粒径为10-250微米;
优选地,其中所述遇水和/酸不稳定的物质包括益生菌、维生素、乳铁蛋白和酵素中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其中所述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和/或乳酸菌;
优选地,其中所述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中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层无缝软胶囊,其中所述水溶性胶凝剂包含明胶、卡拉胶、琼脂、结冷胶、果胶、淀粉中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水溶性胶凝剂包含明胶和果胶,其中果胶与明胶的重量比为1:10-3:10;
优选地,果胶选自低酯果胶和/或酰胺果胶;
优选地,果胶的酯化度DE<50%,
优选地,果胶的酰胺化度DA为0-25%;
优选地,增塑剂选自甘油、山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三层无缝软胶囊,其中磷脂选自大豆磷脂、葵花磷脂和蛋黄磷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层无缝软胶囊,其中第二油性物质选自棕榈油、起酥油、椰子油、氢化大豆油、氢化棕榈油、极度氢化棕榈油、氢化椰子油、成分分提棕榈硬酯、棕榈油精、棕榈超级油精、棕榈双油精、棕榈中间馏分、棕榈油酯交换油脂、棕榈分离油酯交换油脂、可可脂和代可可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第二油性物质是起酥油或配比为4:6~9:1的起酥油与棕榈油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三层无缝软胶囊,其中所述中间保护层的熔点比核心的熔点高0-10℃,和/或胶皮含水量为2-10wt%。
9.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三层无缝软胶囊的方法,包括:将第一油性物质在60~85℃下溶化完全,加入磷脂,搅拌均匀后,降温至40~60℃,以获得中间层溶液;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
(1)溶胶:将水溶性胶凝剂和增塑剂预混分散均匀,在搅拌下加入到水中,在55~85℃下加热搅拌至胶体溶解并除去气泡;
(2)配料:A)里层溶液配制方法:将第二油性物质在60~85℃下融化完全,降温至40~50℃加入遇水和/酸不稳定的物质,充分搅拌均匀,除去气泡即可得到里层溶液;B)中间层溶液配制方法:将第一油性物质在60~85℃下溶化完全,加入磷脂,搅拌均匀后,降温至40~60℃;
(3)滴制:使用无缝软胶囊滴制设备,选用3层滴头进行滴制;
(4)干燥:采用转笼进行干燥,直至胶皮水分至2~10%。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三层无缝软胶囊在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的用途。
CN202211685460.3A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三层无缝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ending CN1161962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5460.3A CN116196288A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三层无缝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5460.3A CN116196288A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三层无缝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6288A true CN116196288A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13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85460.3A Pending CN116196288A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三层无缝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628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49272B1 (en) Seamless caps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U2008272135B2 (en) Seamless capsule
JP5901617B2 (ja) オルガノゲルを含む食品組成物
CA3146688C (en) Stable gel composition having high oil conte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JP6780133B2 (ja) 非水素添加油脂で構成された三層構造カプセ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289495A1 (en) Polysaccharide capsules and methods of preparation
KR20120064108A (ko) 고강도의 이음매 없는 알기네이트 캡슐
Silva et al. Oleogels and bigels as alternatives to saturated fats: A review on their application by the food industry
WO2021070644A1 (ja) ソフトカプセル
CN116196288A (zh) 一种三层无缝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EP3615009B1 (en) Hormone softgel capsules and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O'Sullivan In-vitro bioaccessibility and stability of beta-carotene in ethylcellulose oleogels
EP3723504B1 (en) Food-grade coated particles containing polycarboxylic acids
RU2817051C2 (ru) Капсула типа замедленного разложения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117338749A (zh) 一种三层无缝软胶囊组合物
US20220226252A1 (en) Delayed disintegration-type capsu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2022026425A (ja) シームレスカプセル
Prusty et al. A Review on Oleogels and its Role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CN117530446A (zh) 一种磷虾油微乳液凝珠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050182A1 (ja) カプセル充填用液状組成物及びカプセル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