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6157A - 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6157A
CN116196157A CN202310127374.9A CN202310127374A CN116196157A CN 116196157 A CN116196157 A CN 116196157A CN 202310127374 A CN202310127374 A CN 202310127374A CN 116196157 A CN116196157 A CN 116196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embrane
cock
protective sleeve
t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73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晟瑜
钟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1273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61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6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61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15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means inserted into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015Source of blood
    • A61B5/15003Source of blood for venous or arterial blo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samples of venous or arterial blood, e.g. with syrin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Nursing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保护套为一侧可开闭的箱式膜结构,包括框架和覆盖在框架上的弹性膜;框架包括一底面框架、与底面框架两端连接的两个侧面框架和可向两侧打开的两个顶框架;两个侧面框架中设有用于放置三通旋塞前后通路的环形中空结构;两个顶框架之间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保护套的活动连接机构;顶框架中部设有用于包裹三通旋塞抽血端接头帽的膜片,膜片上设有弧形的用于卡接三通旋塞接头帽的抱箍片,抱箍片四周的膜片上设有用于将对应膜片粘合的粘结结构。通过本发明可以既防止动脉留置管路上三通旋塞污染又可以简化操作流程,减轻工作负担。

Description

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几乎所有的重症患者都需要留置动脉管路,以持续监测动脉血压和反复抽血随访动脉血气。动脉留置管路上的三通旋塞接头既起到连接作用,又是抽血的通道。在抽血的时候,需要将三通旋塞的“抽血端”的一次性无菌输液接头帽(以下都简称“接头帽”)及连接处消毒后,用消毒的手,手动旋转扭下接头帽;医生将旋下的“接头帽”放在无菌处,再连接无菌注射器,将通路内的生理盐水抽出后,换血气针抽取动脉血,抽取完毕后打开阀门冲洗通路,旋转三通旋塞阀门,将“抽血端”残存在管路中的血液冲出;再将“接头帽”消毒后旋回“抽血端”。该过程需时刻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以防止因误操作将病原体带入管路并随血流入血,造成医源性的血液感染。但该操作步骤繁琐,以下诸多误操作都有可能造成管路的污染,如:在对不同患者进行操作前没有手消毒、没有对“接头帽”消毒直接操作、旋下的“接头帽”随意摆放而没有放在无菌处、在操作过程中敞开的三通旋塞“抽血端”在没有用“接头帽”封口时,因位置不固定的“抽血端”碰触到周围的污染区。重症患者免疫力低下,这些不正确的操作都会导致医源性的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增加救治难度。但繁琐的、严格消毒的步骤及所谓的“无菌区”增加了耗材使用和操作者的工作负担。此外,因为三通旋塞为硬质塑料材质,放置不当会对患者局部皮肤造成磨损;随意放置,一是增大了污染风险,又使临床工作者在抽血气时需要沿通路寻找三通旋塞,增加工作负担和不必要的时间。目前临床上护士常使用纱布垫于三通旋塞处,并用胶带将三通旋塞固定于相邻肢体的皮肤上,三通旋塞与皮肤之间通过纱布间隔。增加了不必要的耗材使用和护士工作负担。所以,本技术领域亟需解决如何做到既防止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污染又可以简化操作流程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做到既防止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污染又可以简化操作流程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保护套为一侧可开闭的箱式膜结构,包括框架和覆盖在框架上的弹性膜;所述框架包括一底面框架、与底面框架两端连接的相互之间对应的两个侧面框架和可向两侧打开的与侧面框架活动连接的两个顶框架;两个侧面框架中设有用于放置三通旋塞前后通路的环形中空结构;两个顶框架之间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保护套以使保护套内部成为一封闭空间的活动连接机构;顶框架中部设有用于包裹三通旋塞抽血端接头帽的膜片,膜片上设有弧形的用于卡接三通旋塞接头帽的抱箍片,抱箍片四周的膜片上设有用于将对应膜片粘合的粘结结构。
优选地,所述侧面框架包括与底面框架连接的两个立柱;两个立柱之间设有用于放置三通旋塞前后通路的环形中空结构;所述顶框架与环形中空结构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框架包括与两个侧面框架分别设于同一面的两个边柱,两个边柱的一端与环形中空结构连接,两个边柱的另一端之间设有连接架,连接架的中部设有用于包裹三通旋塞接头帽的膜片。
优选地,所述环形中空结构为一弹性的圆环,圆环上设有断开处;所述边柱与圆环铰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架为非连续线形结构;连接架中断处为所述膜片。
优选地,所述底面框架为方形;侧面框架的两个立柱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顶框架的边柱上设有磁铁;所述活动连接机构为磁吸连接机构。
优选地,所述抱箍片上设有与三通旋塞接头帽外表面啮合的齿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膜片上设有的粘结结构为魔术贴;所述覆盖在框架上的弹性膜为透明膜。
优选地,两个所述顶框架中部设有的相对应的两片膜片之间设有用于三通旋塞抽血端伸出和缩回保护套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底面框架外侧设有用于固定保护套的绑带。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可以既防止动脉留置管路上三通旋塞污染又可以简化操作流程;可以减轻医生负担,避免污染,简化操作流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开启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关闭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抱箍片;2.膜片;3.边柱;4.圆环;5.弧面膜;6.底面框架;7.侧面框架;8.顶框架;9.魔术贴;10.立柱;11.连接梁;12.连接架;13.通道;14.绑带;15.抽血端;16.旋钮;17.接头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保护套为一侧可开闭的箱式膜结构,包括框架和覆盖在框架上的弹性膜;框架包括一底面框架6、与底面框架6两端连接的相互之间对应的两个侧面框架7和可向两侧打开的与侧面框架7活动连接的两个顶框架8;两个侧面框架7中设有用于放置三通旋塞前后通路的环形中空结构;两个顶框架8之间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保护套以使保护套内部成为一封闭空间的活动连接机构;顶框架8中部设有用于包裹三通旋塞抽血端15接头帽17的膜片2,膜片2上设有弧形的用于卡接三通旋塞接头帽17的抱箍片1,抱箍片1四周的膜片2上设有用于将对应膜片2粘合的粘结结构。侧面框架7包括与底面框架6连接的两个立柱10;两个立柱10之间设有用于放置三通旋塞前后通路的环形中空结构;顶框架8与环形中空结构活动连接。顶框架8包括与两个侧面框架7分别设于同一面的两个边柱3,两个边柱3的一端与环形中空结构连接,两个边柱3的另一端之间设有连接架12,连接架12的中部设有用于包裹三通旋塞接头帽17的膜片2。环形中空结构为一弹性的圆环4,圆环4上设有断开处,断开处用于放入三通旋塞的前后通路;边柱3与圆环4铰接。连接架12为非连续线形结构;连接架12中断处为所述膜片2。底面框架6为方形;侧面框架7的两个立柱10相互平行。顶框架8的边柱3上设有磁铁;所述活动连接机构为磁吸连接机构。抱箍片1上设有与三通旋塞接头帽17外表面啮合的齿状结构。膜片2上设有的粘结结构为魔术贴9;所述覆盖在框架上的弹性膜为透明膜。两个顶框架8中部设有的相对应的两片膜片2之间设有用于三通旋塞抽血端15伸出和缩回保护套的通道13。两个连接架12与底面框架6的两侧边之间分别设置有前后弹性膜,前后弹性膜与三通旋塞旋钮16对应部设置有松散的弧面膜5。
可选的,侧面框架7包括与底面框架6连接的两个立柱10、两个立柱10顶端之间的连接梁11和连接梁11中间设有的圆环4;连接梁11与底面框架6所处的面平行。
实施例
目前临床上急需一种既能有效保护三通旋塞处无菌、清洁,又能简化操作流程,减少三通旋塞对患者皮肤压迫和磨损,又能方便固定三通旋塞的无菌保护套。
保护套分为五面,类似于皮包:分别为底面+两侧面+前后两面。整体为一个前后面可开闭的箱式膜结构,三通旋塞通过打开前后面的箱式膜结构,放入保护套内;保护套的前后面对应三通旋塞的旋钮16处,保护套可打开的部位对应三通旋塞的抽血端15。
保护套的结构包括框架和覆盖在框架上的弹性透明膜;框架包括方形的底面框架6、与底面框架6两侧边连接的平行的两个侧面框架7和可向前后两侧打开的与侧面框架7活动连接的两个顶框架8;两个顶框架8之间设置有磁铁,可用于打开或合拢两个顶框架8。
(可选的,两个顶框架8之间设置有插拔式卡接结构,可用于打开或合拢两个顶框架8。)
侧面框架7包括与底面框架6连接的两个平行的立柱10、两个立柱10顶端之间的连接梁11和连接梁11中间设有的圆环4;顶框架8包括与两个侧面框架7分别设于同一面的两个边柱3和两个边柱3末端之间的连接架12,连接架12垂直于侧面框架7;边柱3与圆环4铰接,边柱3上设有磁铁;两个顶框架8通过各自边柱3上的磁铁吸合而合拢。连接架12的中部设有用于包裹三通旋塞接头帽17的膜片2。
膜片2上设有弧形的用于卡接三通旋塞接头帽17的硬质材料构成的抱箍片1,抱箍片1四周的膜片2上设有用于将两片对应膜片2粘合的魔术贴9。连接架12为非连续线形结构;连接架12中断处为膜片2;连接架12中断处的相对应的两片膜片2之间设有用于三通旋塞抽血端15伸出和缩回保护套的通道13。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个类似于缩小版手提包样的三通无菌保护套,主体是透明的软塑料膜材质的结构,在底侧贴近皮肤侧采用与“美皮康”(即自粘性软聚硅酮泡沫敷料)类似的材料,在本发明边缘侧内部为撕拉扣结构(魔术贴9结构),方便将本发明闭合。每日可以向保护套内侧喷洒酒精消毒。
在连接好有创压力监测通路后,可以将本发明打开,将三通用本发明包裹住,三通的通路从本发明侧面的两个孔(圆环4)穿出。三通上的“抽血端15”平时不操作时是被本发明包裹在内的。抱箍片1为齿状结构,弧度和形状与“接头帽17”外侧的螺纹匹配,为一硬质结构。操作者在需要旋开接头帽17时,可以用前后两片抱箍片1卡住“接头帽17”外周旋开。旋开的“接头帽17”可以卡在前后两片抱箍片1的结构处,再被移到一侧,让“抽血端15”的管口通过前后两片膜片2的结合部通道13穿出,暴露在外界,注射器接入管口开始抽血。
这样旋下的“接头帽17”也不会被随意放置。膜片2是可以拉伸的松散结构,这样在旋转“接头帽17”时,不会出现距离不够牵扯的情况。弧面膜5是在前后两面凸出的透明松散结构,类似于一个软套子,三通上的旋钮16位于这个地方,在需要通过三通旋钮16改变三通通路时,可以手隔着弧面膜5,旋转旋钮16,弧面膜5结构松散富有弹性,旋转时不易受到牵拉,导致旋不动的情况发生。在抽完血气后,拔出注射器,让“抽血端15”的管口穿过前后两片膜片2的结合部通道13收回保护套内;再将“接头帽17”拧上。通过上述操作,“抽血端15”的管口要么在保护套内且套有“接头帽17”,要么直接伸出保护套与注射器连接,避免了与其他物品的接触,避免了污染。“接头帽17”始终在保护套内,避免了与其他物品的接触,避免了污染。
可选的,本发明的底面外侧,可有两个扣带可以让绑带14穿入,方便固定在四肢处。
本发明设置有一个方便旋下“接头帽17”的硬质结构,(因为“接头帽17”很小,虽然“接头帽17”的外侧有螺纹增大摩擦,但是在戴手套或喷洒消毒液后会难以旋下,临床上在旋不下时,会借助持针钳将其旋下,浪费时间,增加污染风险);
本发明整体材质是软的富有弹性的透明膜材质,透明膜方便观察通路内有无血液残留,三通旋塞内的血是否抽干净。
本发明分为五面,类似于皮包:分别为底面+两侧面+前后两面。
1.底面平坦,接触皮肤处的外侧材质可以选择类似“美皮康”的材质,即透气又能增加摩擦,减少皮肤磨损;可以在底侧面外侧配置绑带14,方便将其固定在邻近肢体上,也可以选择胶带固定。防止抽血或其他操作后随意移动,沾到周围污染的地方。
2.两侧面在与动脉通路进出的位置一致的地方留有孔径(即圆环4中空处),孔径以上是分开的,孔径以下是连在一起的。方便将三通连同通路嵌入其中。
3.前后两面,与三通旋钮16同样位置处,有凸出的结构,方便通过该部位旋转三通。前后两面的中央部位是凸起的弧面膜5,凸起的弧面膜5与三通旋扭16形状匹配,凸起的纵深处有足够的弹性并有一定的褶皱,方便旋转三通旋扭16时不会因长度不够而被牵扯。
4.在与“接头帽17”螺纹处位置重合的部分,本发明膜片2的内侧部设置有齿状的硬质弧形抱箍片1,捏紧两片膜片2上的抱箍片1时,两片抱箍片1合拢卡于“接头帽17”的螺纹处,用于增大摩擦,方便旋转拧下或拧上“接头帽17”。
5.膜片2的抱箍片1的四周设置有魔术贴9;两片膜片2包裹住三通旋塞的抽血端15,两片膜片2通过魔术贴9粘合在一起且将抽血端15“接头帽17”包裹在保护套内部;当需要拧下或拧上“接头帽17”时,将两片膜片2上的抱箍片1合拢卡于“接头帽17”的螺纹处;合拢的抱箍片1拧下“接头帽17”后,由于“接头帽17”四周的两片膜片2通过魔术贴9仍然粘合在一起,使合拢的抱箍片1仍然抱紧“接头帽17”,这样就使“接头帽17”仍然处于保护套内部且固定在保护套内。避免了“接头帽17”的污染。旋下来的“接头帽17”在保护套内,既能保证“接头帽17”的无菌,也能保证“接头帽17”不会被随意乱扔。
6.保护套内侧材料为抗菌材料,周边有撕拉扣结构(魔术贴结构)便于使本发明的周边闭合、包裹。
7.本发明整体为透明、软质材料。
本发明是怎样使用的:
在三通通路连接后,将三通卡在本发明内,三通的两端直线通路卡入圆环4中,按压膜片2的边缘使本发明闭合,包裹住三通。需要旋转旋钮16,就隔着弧面膜5旋转。需要抽血就隔着抱箍片1旋下“接头帽17”,拉开“接头帽17”,让“抽血端15”的管口穿过前后两片膜片2的结合部通道13,暴露在外界,接上注射器开始抽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保护套为一侧可开闭的箱式膜结构,包括框架和覆盖在框架上的弹性膜;所述框架包括一底面框架、与底面框架两端连接的相互之间对应的两个侧面框架和可向两侧打开的与侧面框架活动连接的两个顶框架;两个侧面框架中设有用于放置三通旋塞前后通路的环形中空结构;两个顶框架之间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保护套以使保护套内部成为一封闭空间的活动连接机构;顶框架中部设有用于包裹三通旋塞抽血端接头帽的膜片,膜片上设有弧形的用于卡接三通旋塞接头帽的抱箍片,抱箍片四周的膜片上设有用于将对应膜片粘合的粘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框架包括与底面框架连接的两个立柱;两个立柱之间设有用于放置三通旋塞前后通路的环形中空结构;所述顶框架与环形中空结构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架包括与两个侧面框架分别设于同一面的两个边柱,两个边柱的一端与环形中空结构连接,两个边柱的另一端之间设有连接架,连接架的中部设有用于包裹三通旋塞接头帽的膜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中空结构为一弹性的圆环,圆环上设有断开处;所述边柱与圆环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为非连续线形结构;连接架中断处为所述膜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框架为方形;侧面框架的两个立柱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架的边柱上设有磁铁;所述活动连接机构为磁吸连接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片上设有与三通旋塞接头帽外表面啮合的齿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上设有的粘结结构为魔术贴;所述覆盖在框架上的弹性膜为透明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顶框架中部设有的相对应的两片膜片之间设有用于三通旋塞抽血端伸出和缩回保护套的通道。
CN202310127374.9A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 Pending CN1161961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7374.9A CN116196157A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7374.9A CN116196157A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6157A true CN116196157A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15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7374.9A Pending CN116196157A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615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37094B2 (ja) スナップ式封止の滅菌済み血管内カテーテルのドレッシングシステム
US6809230B2 (en) Waterproof venipuncture site cover
JP2670290B2 (ja) カセット組立体
TR201802926T4 (tr) Bir cerrahi kolluk.
CN111685893A (zh) 用于为手术提供无菌的有限空间的装置
JP2012152552A (ja) カテーテル装着器具
KR101459313B1 (ko) 의료용 흡인기 고정장치
CN116196157A (zh) 一种动脉留置管路三通旋塞的防污染保护套
CN209137536U (zh) 永久性腹膜透析管对接操作隔离罩
CN110680973A (zh) 一种血液净化用动静脉内瘘穿刺针
CN109876261A (zh) 一种气管切开患者用防痰喷溅护理罩
CN212662351U (zh) 一种动静脉内瘘透析保护罩
CN213372993U (zh)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输液用绷带
CN111449877A (zh) 一种用于肠镜操作的传染原隔离设备和方法
CN212262013U (zh) 一种臭氧大自血疗法用整合无菌输血治疗包
CN219614028U (zh) 一种术中使用一次性无菌包手装置
CN111655111A (zh) 感染控制包
CN220001769U (zh) 回弹式动脉采血器
CN212593323U (zh) 一种输液保护套
CN219721441U (zh) 一种全场景使用胸腔闭式引流器
CN214343172U (zh) 一种picc拔管护理包
CN114146255B (zh) 一种儿科用具有固定防护功能的静脉留置针
CN214967679U (zh) 一种引流管专用伤口敷料
CN217091623U (zh) 一种一次性无菌灌肠器
CN219782743U (zh) 一种颈静脉置管换药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