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3273A - 多目摄像机 - Google Patents

多目摄像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3273A
CN116193273A CN202310298043.1A CN202310298043A CN116193273A CN 116193273 A CN116193273 A CN 116193273A CN 202310298043 A CN202310298043 A CN 202310298043A CN 116193273 A CN116193273 A CN 116193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aft
lens assembly
vertical section
camera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980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治磊
颜财盛
汪洋舰
沈观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9804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32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3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32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摄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目摄像机。该多目摄像机包括第一摄像部、电路板组件、第二摄像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摄像部包括机身和第一镜头组件;电路板组件设于机身内,电路板组件包括线路板和固定件,固定件包括相对弯折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线路板水平叠置于水平段的上方,第一镜头组件位于竖直段的远离水平段的一侧;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机身内,并可驱动第二镜头组件水平转动,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齿轮轴,齿轮轴设于水平段的下方,竖直段上设有豁口,齿轮轴的一部分位于豁口内;第二驱动装置设于底壳内,并可驱动第二镜头组件俯仰转动。本申请提供的多目摄像机具有改进结构,可解决多目摄像机的体积尺寸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多目摄像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摄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目摄像机。
背景技术
目前安防行业希望摄像机能够提供更大的监控视野,因此,多目摄像机存在广泛的需求。市场上已经可提供多种形态的多目摄像机,其中包括枪机和枪机组合的多目摄像机。但是,市场上的多目摄像机的体积尺寸较大,有必要改进多目摄像机。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文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改进结构的多目摄像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目摄像机,包括:
第一摄像部,第一摄像部包括机身和第一镜头组件,机身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第一镜头组件设于机身内,第一镜头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镜头;
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设于机身内,电路板组件包括线路板和固定件,固定件包括相对弯折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线路板水平地叠置于水平段的上方,第一镜头组件与竖直段相连,并位于竖直段的远离水平段的一侧;
第二摄像部,第二摄像部叠置于机身的下方,第二摄像部包括底壳和第二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可转动地设于底壳内;
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机身内,并可驱动第二镜头组件水平转动,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齿轮轴,齿轮轴设于水平段的下方,竖直段上设有豁口,齿轮轴的一部分位于豁口内;
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设于底壳内,并可驱动第二镜头组件俯仰转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目摄像机,包括:
第一摄像部,第一摄像部包括机身和第一镜头组件,机身包括机身主体和底盖,第一镜头组件设于机身内,第一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镜头,底盖具有安装柱;
第二摄像部,第二摄像部可水平转动地设置于机身的下方,第二摄像部包括第二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可俯仰转动地设于第二摄像部内;
线路板和固定件,固定件包括相对弯折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线路板水平地叠置于水平段的上方,第一镜头组件与竖直段相连,其中水平段和竖直段的弯折处临近机身主体;
其中竖直段包括沿着高度方向延伸的豁口和穿线口,穿线口临近弯折处且用于穿设与第二摄像部电连接的第一线缆;
其中竖直段由底盖的安装柱支撑;
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机身内且构造成驱动第二镜头组件水平转动,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具有沿着多目摄像机的横向延伸的第一传动齿的齿轮轴;
其中齿轮轴设置在豁口处且齿轮轴的轴线不伸出竖直段,以使第一传动齿中部分伸出竖直段且其他部分不伸出竖直段,进而以使得第一摄像部高度由安装柱、固定件和线路板确定。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目摄像机,包括:
第一摄像部,包括机身和第一镜头组件,机身包括机身主体和底盖,第一镜头组件设于机身内,第一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镜头,底盖具有安装柱;
第二摄像部,第二摄像部设置于第一摄像部的下方,且第二摄像部能够相对第一摄像部水平转动;
线路板;
固定件,包括相对弯折的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构造成支撑线路板,竖直段由底盖的安装柱支撑,竖直段包括沿着高度方向延伸的豁口和穿线口,穿线口临近水平段和竖直段的弯折处且用于穿设与第二摄像部电连接的第一线缆;
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机身内且构造成驱动第二镜头组件水平转动,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具有沿着多目摄像机的横向延伸的第一传动齿的齿轮轴;
其中齿轮轴设置在豁口处且齿轮轴的轴线不伸出竖直段,以使第一传动齿中部分伸出竖直段且其他部分不伸出竖直段,进而以使得第一摄像部高度由安装柱、固定件和线路板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目摄像机包括第一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镜头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镜头,也就是说,各第一镜头构成拼接镜头,如此可增大第一镜头组件的视野范围;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第二镜头组件水平转动,从而使第二镜头组件在水平方向上覆盖第一镜头组件的视野,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第二镜头组件俯仰转动,从而使第二镜头组件在竖直方向上覆盖第一镜头组件的视野,如此可使得多目摄像机捕捉到的细节更加清晰。
此外,多目摄像机还包括固定件和线路板,固定件包括相互弯折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线路板水平地叠置于水平段的上方,齿轮轴设于水平段的下方,也就是说,通过水平段可将线路板和齿轮轴布设在水平段的上下两侧,从而可节约机身内的在竖直方向上的安装空间,进而减小机身的高度,缩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齿轮轴的一部分位于竖直段上的豁口内,这可减小齿轮轴占用的机身内的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安装空间,减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固定件可优化机身内的各部件的布局,从而减小各部件所占用的机身内的安装空间,进而减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多目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多目摄像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机身内的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至图5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多目摄像机的不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路板组件的第一轴侧图;
图7至图8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多目摄像机的不同部分的装配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路板组件的第二轴侧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多目摄像机的部分结构轴侧图;
图12为本申请图11中A处的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图1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源线和第一线缆的布线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驱动装置和挡线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驱动装置和挡线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多目摄像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图18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公开的多目摄像机的部分结构的装配流程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底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机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下盖的俯视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视角下的布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摄像部、110-机身、111-下盖、112-安装孔、113-凹陷部、114-筒体、115-安装柱、116-机身主体、117-侧盖、120-第一镜头组件、121-第一镜头、122-容纳空间、123-补光灯、
200-电路板组件、210-线路板、211-电源接口、212-第一输出口、213-第二输出口、214-图像音频区域、215-高器件区域、216-电源区域、220-固定件、221-水平段、222-竖直段、223-豁口、224-穿线口、
300-第二摄像部、310-底壳、311-凸起部、312-上盖、313-连接孔、314-安装凸部、315-安装槽、316-挡水部、317-加强筋、318-主体部、319-支撑凸部、320-第二镜头组件、330-第二穿线孔、331-窄部、340-第一定位部、
400-第一驱动装置、410-齿轮轴、411-第一传动齿、412-第一穿线孔、413-第五挡线部、420-第一驱动源、421-第二传动齿、
500-第二驱动装置、510-第二驱动源、520-第三传动齿、530-第四传动齿、540-支架、541-窗口、
610-螺纹连接件、620-密封件、621-固定骨架、622-柔性密封部、630-第一线缆、640-轴承、650-扬声器、660-电源线、670-第二线缆、
700-挡线件、710-第一挡线部、720-支撑部、721-第二挡线部、722-第三挡线部、723-第四挡线部、730-挡线空间、740-开口、750-卡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目摄像机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2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目摄像机,包括第一摄像部100、电路板组件200、第二摄像部300、第一驱动装置400和第二驱动装置500,第一摄像部100包括机身110和第一镜头组件120,机身11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具体地,机身110为基础构件,可以为电路板组件200、第一镜头组件120、第一驱动装置400等提供安装基础,机身110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可降低机身110占用的高度方向上的空间,进而达到缩减机身110的高度的目的。可选地,机身110包括机身主体116、下盖111和侧盖117,下盖111可拆卸地设于机身主体116的底部,下盖111上设有扬声器650,侧盖117可拆卸地设于机身主体116的侧面。
第一镜头组件120设于机身110内,第一镜头组件120包括至少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镜头121。可选地,第一镜头121可以为全彩镜头,全彩镜头能够在不需要补光灯123的辅助,即使在星光环境下就可以清晰地显示彩色图像,全彩镜头结合补光灯123能够获得更好的摄像效果。当然,第一镜头121也可以为非全彩镜头。可选地,第一镜头组件120还包括补光灯123,补光灯123邻近第一镜头121设置。
电路板组件200设于机身110内,电路板组件200包括线路板210和固定件220,固定件220包括相对弯折的水平段221和竖直段222,也就是说,水平段221与竖直段222互相垂直,线路板210水平地叠置于水平段221的上方,第一镜头组件120位于竖直段222的远离水平段221的一侧。第二摄像部300叠置于机身110的下方,第二摄像部300包括底壳310和第二镜头组件320,第二镜头组件320可转动地设于底壳310内。可选地,第一镜头组件120可位于侧盖117内,并与侧盖117相连,而第一镜头组件120与侧盖117相连,则可无需额外地设置固定架来固定第一镜头组件120,进而可缩减机身110内的安装空间,减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线路板210可以为印制电路板,固定件220可由钣金件弯折制成,第二镜头组件320可以为全彩镜头组件,也可以为非全彩镜头组件。
第一驱动装置400设于机身110内,并可驱动第二镜头组件320水平转动,第一驱动装置400包括齿轮轴410,齿轮轴410设于水平段221的下方,竖直段222上设有豁口223,齿轮轴410的一部分位于豁口223内;第二驱动装置500设于底壳310内,并可驱动第二镜头组件320俯仰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目摄像机包括第一镜头组件120、第二镜头组件320、第一驱动装置400和第二驱动装置500,第一镜头组件120包括至少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镜头121,也就是说,各第一镜头121构成拼接镜头,如此可增大第一镜头组件120的视野范围;第一驱动装置400可驱动第二镜头组件320水平转动,从而使第二镜头组件320在水平方向上覆盖第一镜头组件120的视野,第二驱动装置500可驱动第二镜头组件320俯仰转动,从而使第二镜头组件320在竖直方向上覆盖第一镜头组件120的视野,如此可使得多目摄像机捕捉到的细节更加清晰。
此外,多目摄像机还包括固定件220和线路板210,固定件220包括相互弯折的水平段221和竖直段222,线路板210水平地叠置于水平段221的上方,齿轮轴410设于水平段221的下方,也就是说,通过水平段221可将线路板210和齿轮轴410布设在水平段221的上下两侧,从而可节约机身110内的在竖直方向上的安装空间,进而减小机身110的高度,缩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齿轮轴410的一部分位于竖直段222上的豁口223内,这可减小齿轮轴410占用的机身110内的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安装空间,减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固定件220可优化机身110内的各部件的布局,从而减小各部件所占用的机身110内的安装空间,进而减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
如图5至图8所示,第一驱动装置400还包括第一驱动源420。可选地,第一驱动源420可位于齿轮轴410的上方,此时第一驱动源420虽可驱动齿轮轴410转动,但第一驱动源420的至少一部分超出齿轮轴410的顶面,如此将会使得第一驱动源420额外地占用机身110内的高度方向上的空间,从而增大机身110的高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源420和齿轮轴410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齿轮轴410可转动地设于水平段221的下方,且齿轮轴410的轴线与竖直方向平行,齿轮轴410上设有第一传动齿411,第一驱动源420的输出端设有与第一传动齿411啮合连接的第二传动齿421,齿轮轴410与底壳310相连,第一驱动源420用于驱动底壳310水平转动。可选地,第一驱动源420可为电机、液压马达等。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第一驱动源420可驱动第一传动齿411转动,第一传动齿411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设有第二传动齿421的齿轮轴410围绕齿轮轴410的轴线转动,进而带动底壳310水平转动,而第二镜头组件320设于底壳310,在底壳310水平转动的同时,第二镜头组件320随之水平转动。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源420可通过驱动底壳310水平转动从而驱动第二镜头组件320水平转动,当第二镜头组件320的数量为多个时,本实施例仍然可通过一个第一驱动源420和一个齿轮轴410便可驱动所有的第二镜头组件320转动,相较于通过多个驱动源分别驱动多个第二镜头组件320转动而言,本实施例使用的第一驱动源420的数量较少,从而可减小第一驱动源420占用的机身110内的安装空间,进而可缩减机身110的体积。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源420和齿轮轴410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从而可使第一驱动源420的至少部分与齿轮轴410相对,相较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源420与齿轮轴410相对的部分较多,第一驱动源420超出齿轮轴410的顶面的部分较少,或者第一驱动源420不超出齿轮轴410的顶面,如此可减小甚至避免第一驱动源420额外地占用机身110内的高度方向上的空间,从而减小机身110的高度。
可选地,第一传动齿411和第二传动齿421均可为齿轮,也就是说,第一传动齿411沿齿轮轴410的周向的均匀分布,齿轮轴410的外周面上具有一整圈的第一传动齿411,如此在齿轮轴410的径向上,第一传动齿411将会占用机身110内较大的安装空间,且会增大机身110内的线缆与第一传动齿411接触,从而被卷入第一传动齿411与第二传动齿421的啮合区域的风险。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齿411设于齿轮轴410的外周面,且齿轮轴410的部分周向区域设有第一传动齿411。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齿411设于齿轮轴410的部分周向区域,也就是说,第一传动齿411并未沿齿轮轴410的周向布满一整圈,齿轮轴410的未布设第一传动齿411的区域不会额外地占用机身110内的安装空间,如此可缩减机身110的体积;此外,第一传动齿411并未沿齿轮轴410的周向布满一整圈,如此可减小机身110内的线缆与第一传动齿411接触的风险,从而减小线缆被第一传动齿411和第二传动齿421损坏,以及线缆阻碍第一传动齿411与第二传动齿421啮合的风险。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8至图19、图22所示,机身110包括下盖111,下盖111上设有安装孔112,齿轮轴410的一部分可转动地设于安装孔112内,底壳310朝向机身110的一面设有凸起部311,凸起部311的至少一部分可转动地设于安装孔112内,凸起部311与齿轮轴410相连。具体地,安装孔112可沿竖直方向贯穿下盖111,齿轮轴410与底壳310的凸起部311相连,如此齿轮轴410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凸起部311转动,进而带动底壳310转动;凸起部311的形状可为圆柱形,或者棱柱形,本申请不对凸起部311的形状作限定。若齿轮轴410全部位于安装孔112之外,则齿轮轴410在机身110内的高度较高,因此需要增大机身110的高度从而来适应齿轮轴410的高度,而本实施例的下盖111上设有安装孔112,齿轮轴410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112中,如此可降低齿轮轴410在机身110内的高度,如此可压缩机身110的高度,从而缩减机身110的体积。
可选地,凸起部311与齿轮轴410可采用卡接的方式相连,但卡接的连接强度不高,易使凸起部311与齿轮轴410相分离。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多目摄像机还包括螺纹连接件610,底壳310包括上盖312,凸起部311设于上盖312,上盖312背离机身110的一面设有连接孔313,连接孔313延伸至凸起部311内,凸起部311的顶面与齿轮轴410的底面相贴合,螺纹连接件610的一端通过连接孔313穿过凸起部311并与齿轮轴410螺纹连接,以将凸起部311与齿轮轴410相连。可选地,底壳310还包括主体部318,上盖312与主体部318可分离连接,第二镜头组件320可转动地设于主体部318内。
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11与齿轮轴410通过螺纹连接件610相连,螺纹连接件610的连接强度较高,如此可防止凸起部311与齿轮轴410相分离;同时,凸起部311的顶面与齿轮轴410的底面相贴合,也就是说,凸起部311与齿轮轴410之间不存在间隙,从而可减小凸起部311和齿轮轴410组装后的整体高度,进而可缩减机身110或者底壳310的高度,减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此外,上盖312设有连接孔313,螺纹连接件610的一端通过连接孔313穿过凸起部311并与齿轮轴410连接,也就是说,螺纹连接件610的另一端位于连接孔313内,从而可避免螺纹连接件610的另一端占用底壳310内的安装空间,进而可缩减底壳310的高度,从而减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
可选地,多目摄像机还包括轴承640,齿轮轴410的底端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延伸至齿轮轴410的底面,轴承640设于齿轮轴410与安装孔112之间,且齿轮轴410的一部分位于环形槽内,且环形槽的顶壁与轴承640相连,安装孔112内设有台阶面,台阶面与凸起部311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轴承640的内圈设于凸起部311的顶面,轴承640的外圈设于台阶面。可选地,在轴承640设于台阶面后,可通过螺钉将轴承640固定至台阶面,以防止轴承640向上活动。
本实施例中,在齿轮轴410与安装孔112之间设置轴承640可减小齿轮轴410与安装孔112之间的摩擦力,以减小第一驱动装置400的驱动功率,从而可缩小第一驱动装置400的体积,进而减小机身110的体积。此外,台阶面和凸起部311的顶面可共同支撑轴承640,以将轴承640固定在下盖111上,同时齿轮轴410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顶壁与轴承640相连,也就是说,齿轮轴410可通过环形槽挂接于轴承640上,从而将齿轮轴410固定在下盖111上。由此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凸起部311,安装孔112内的台阶面,以及齿轮轴410上的环形槽可固定轴承640和齿轮轴410,且上述结构均不会额外地占用安装空间,如此在实现对轴承640和齿轮轴410进行固定的同时,还可保证不增大多目摄像机的体积。轴承640和齿轮轴410的装配过程可参阅图8。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3至图14所示,凸起部311上设有第二穿线孔330,且第二穿线孔330自凸起部311的顶面延伸至上盖312的底面,且第二穿线孔330与连接孔313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与齿轮轴410具有第一穿线孔412的技术方案组合时,第一穿线孔412和第二穿线孔330相连通。
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与多目摄像机包括轴承640的技术方案组合时,由于凸起部311和台阶面共同支撑轴承640,因此轴承640和齿轮轴410会对凸起部311施加作用力,而轴承640的内圈设于凸起部311的连接孔313的内周面与凸起部311的外周面之间的部分,由于轴承640和齿轮轴410会对该部分施加作用力,因此本申请对该部分的壁厚有要求;若第二穿线孔330为圆孔,连接孔313与第二穿线孔330间隔设置,则连接孔313的内周面与凸起部311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较小,也就是说,上述部分的壁厚较小,此时需要增大凸起部311的尺寸,进而增大连接孔313的内周面与凸起部311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而增大凸起部311的尺寸将会增大多目摄像机的体积。
因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二穿线孔330具有宽部和窄部331,窄部331的宽度小于宽部的宽度,连接孔313邻近窄部331设置。本实施例中,连接孔313邻近窄部331设置,如此可增大连接孔313的内周面与凸起部311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无需增大凸起部311的尺寸,进而可解决增大多目摄像机的体积的问题。进一步地,宽部包括第一宽部和第二宽部,窄部331位于第一宽部和第二宽部之间,如此第二穿线孔330为两端宽、中间窄的穿线孔,这可提升第二穿线孔330的穿线能力。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凸起部311的顶面设有第一定位部340,齿轮轴410的底面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340与第二定位部定位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340为定位凸部,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凹部,在由齿轮轴410向凸起部311延伸的方向上,第一定位部340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第二定位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或者,第一定位部340为定位凹部,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凸部,在由齿轮轴410向凸起部311延伸的方向上,第一定位部34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二定位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本实施例中,定位凹部的敞口处的横截面积较大,定位凸部的自由端的横截面积较小,如此定位凸部较为容易进入至定位凹部中,进而容易与定位凹部定位配合,从而减小装配难度。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定位部340为定位凸部的情况下,定位凸部的自由端是指定位凸部的远离凸起部311的一端;在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凸部的情况下,定位凸部的自由端是指定位凸部的远离齿轮轴410的一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由于底壳310设于下盖111的下方且可水平转动,因此底壳310与下盖111之间具有转动间隙,外部环境中的水、尘易从转动间隙进入安装孔112内,从而进入机身110、底壳310,如此可能会损坏机身110和底壳310内的电子元件。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多目摄像机还包括密封件620,密封件620设于底壳310与下盖111之间,且密封件620环绕设置于安装孔112之外,下盖111朝向底壳310的一面设有凹陷部113,安装孔112设于凹陷部113,密封件6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113内。本实施例中,底壳310与下盖111之间设有密封件620,密封件620可密封底壳310与下盖111之间的转动间隙,从而可防止外部环境中的水、尘从转动间隙进入安装孔112内;同时,下盖111上设有凹陷部113,且密封件6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113内,如此可减小密封件620额外地占用的高度方向上的安装空间,从而减小底壳310与机身110组装后的整体的高度,进而减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可选地,密封件620的形状为环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3至图14所示,底壳310朝向机身110的一面设有呈环形的安装凸部314,安装凸部314环绕设置于凸起部311之外,安装凸部314与凸起部311之间形成有呈环形的安装槽315,安装凸部314的至少部分位于凹陷部113内,凹陷部113内设有呈环形的筒体114,筒体114环绕设置于安装孔112之外,且筒体114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槽315内,密封件620设于筒体114和安装凸部314之间。本实施例中,安装凸部31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113内,安装凸部314与凸起部311之间形成安装槽315,且凹陷部113内的筒体114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槽315中,也就是说,用于固定密封件620的筒体114和安装凸部314额外地占用的高度方向上的安装空间均较小,或者筒体114和安装凸部314均不会额外地占用的高度方向上的安装空间。由此可见,本实施例在实现对密封件620进行固定的同时,还可有利于减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此外,安装凸部314位于密封件620之外,如此安装凸部314可阻挡外部环境中的雨水直接与密封件620接触,从而防止雨水损坏密封件620。
密封件620的装配过程如下,将密封件620装配至安装凸部314以内;将上盖312的凸起部311插入安装孔112内,在此过程中,筒体114将插入密封件620与凸起部311之间,从而实现密封件620的固定;使用螺纹连接件610将凸起部311与齿轮轴410相连。在将密封件620装配至安装凸部314以内之后,可通过螺钉将密封件620固定至安装凸部314,以防止密封件620向上活动。
如图18至图19所示,密封件620包括相连接的固定骨架621和柔性密封部622,柔性密封部622与筒体114密封贴合,固定骨架621与安装凸部314贴合。可选地,柔性密封部622可由橡胶材质制成,固定骨架621可为钢骨架,钢骨架可外覆橡胶层,该橡胶层可与柔性密封部622一体成型。柔性密封部622与筒体114之间具有摩擦力,当第一驱动装置400对密封件620施加的力大于该摩擦力时,底壳310可相对机身110水平转动,此时柔性密封部622与筒体114之间会产生相对运动,而柔性密封部622是可发生弹性变形的,在柔性密封部622与筒体114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柔性密封部622会向下伸长,若柔性密封部622与安装槽315的底部之间的距离较小,则安装槽315的底壁将会阻碍柔性密封部622伸长,这将会增大底壳310与机身110之间的转动阻力,如此需要第一驱动装置400提供更大的驱动功率,这会增大第一驱动装置400的体积,进而增大机身110的体积。
因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槽315的底壁设有支撑凸部319,固定骨架621设于支撑凸部319,且柔性密封部622与柔性密封部622错位设置。本实施例中,安装槽315的底壁设有支撑凸部319,且支撑凸部319的宽度小于密封件620的宽度,也就是说,支撑凸部319与凸起部311之间形成有凹槽,柔性密封部622与该凹槽相对设置,从而增大柔性密封部622与安装槽315的底壁之间的距离,柔性密封部622在向下伸长的过程中,柔性密封部622可伸入该凹槽中,从而解决安装槽315的底壁阻碍柔性密封部622伸长的问题。
在上一实施例中,安装凸部314虽可阻挡外部环境中的雨水直接与密封件620接触,但在外部环境中的雨水较大时,雨水与安装凸部314接触的过程中,雨水会飞溅,从而飞溅至密封件620上,如此可能导致密封件620损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底壳310朝向机身110的一面还设有挡水部316,挡水部31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113内,安装凸部314设于挡水部316与凸起部311之间,且挡水部316沿安装凸部314的周向延伸,挡水部316与安装凸部314之间具有挡水空间。本实施例中,底壳310上还设有挡水部316,挡水部316位于安装凸部314以外,挡水部316与安装凸部314之间具有挡水空间,如此可使外部环境中的雨水会先与挡水部316接触,即便在外部环境中的雨水较大时,雨水在与挡水部316接触的过程中飞溅,大部分的甚至全部的飞溅后的雨水会落在挡水空间,如此可减小雨水损坏密封件620的风险。同时,挡水部31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陷部113内,如此可减小挡水部316额外地占用的高度方向上的安装空间,从而减小底壳310与机身110组装后的整体的高度,进而减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可选地,挡水部316可为一体式环形结构,或者挡水部316可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结构件,弧形结构件沿安装凸部314的周向延伸,相邻两个弧形结构件之间可形成与挡水空间相连通的排水口,如此可排出挡水空间内的雨水。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密封件620装配至筒体114与安装凸部314之间后,密封件620需要有足够的压缩量才可保证密封件620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而当密封件620的压缩量较大时,密封件620会对安装凸部314施加较大的作用力,此时可能会造成安装凸部314损坏。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挡水部316与安装凸部314之间设有加强筋317。本实施例通过加强筋317将挡水部316与安装凸部314相连,加强筋317和挡水部316均可为安装凸部314提供支撑力,进而减小安装凸部314被密封件620损坏的风险。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6所示,线路板210朝向水平段221的一面设有至少两个电子元件,至少两个电子元件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的高度小于第二部件的高度,水平段221与第一部件相对设置,且与第二部件错位设置。本实施例中,当线路板210上设置的电子元件存在高度差异时,水平段221可以与更低的电子元件,即第一部件相对设置,同时水平段221还可避开更高的电子元件,即第二部件。如此设置可以充分利用第一部件下方的空间,从而可以适当降低水平段221的高度,使得机身110的高度更小,进而减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
进一步地,线路板210朝向水平段221的一面具有间隔设置的图像音频区域214、高器件区域215和电源区域216,图像音频区域214邻近齿轮轴410设置,并位于竖直段222的背离齿轮轴410的一侧,高器件区域215和电源区域216均位于竖直段222的朝向齿轮轴410的一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至少两个第一镜头121包括第一子镜头和第二子镜头,第一子镜头的轴线与第二子镜头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子镜头和第二子镜头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122,齿轮轴41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空间122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子镜头的轴线与第二子镜头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可使第一子镜头的视场角与第二子镜头的视场角部分重合,从而使第一子镜头拍摄的画面与第二子镜头拍摄的画面部分重合,进而便于拼接第一子镜头和第二子镜头拍摄的画面;第一子镜头的轴线与第二子镜头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可使第一子镜头与第二子镜头之间形成容纳空间122,而本实施例充分利用该容纳空间122,将齿轮轴410的一部分设于容纳空间122内,如此可减小设置于机身110内的部件在长度方向上占用的机身110内的安装空间,从而减小机身110的长度,压缩机身110的体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机身110的底面设有安装柱115,竖直段222与安装柱115相连,且竖直段222的底面低于安装柱115的顶面,竖直段222的顶面的高度小于竖直段222的高度与安装柱115的高度之和。竖直段222通过安装柱115设于机身110的底面,竖直段222的高度为h1,安装柱115的高度为h2,若竖直段222的底面与安装柱115的顶面贴合相连,则竖直段222的顶面的高度为h1+h2,如此将会使得设于竖直段222的顶面的线路板210的高度较高,从而造成机身110的高度增大。而在本实施例中,竖直段222的底面低于安装柱115的顶面,也就是说,在由第一镜头组件120向齿轮轴410延伸的方向上,竖直段222的正投影的一部分与安装柱115的正投影的一部分重合,如此可使竖直段222的顶面的高度小于h1+h2,从而降低水平段221的高度,进而减小机身110的高度,缩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
进一步地,竖直段222的底面设有定位缺口,安装柱115的侧面设有定位凸起,定位缺口与定位凸起定位配合。本实施例中,在将竖直段222装配至安装柱115的过程中,可使定位缺口与定位凸起定位配合,从而可保证将竖直段222安装至安装柱115的预设位置;此外,定位凸起还可支撑竖直段222,使得竖直段222与定位凸起在竖直向下的方向上限位配合,以增加安装柱115与竖直段222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底壳310与机身110之间具有转动间隙,转动间隙的高度H为1mm~2.5mm。具体地,在制造底壳310与机身110的过程中存在制造误差,在装配底壳310与机身110的过程中存在装配误差,在制造误差与装配误差叠加的情况下,若转动间隙的高度H小于1mm,则底壳310在转动的过程中易发生卡滞的现象;若转动间隙的高度H大于2.5mm,则会使得多目摄像机的高度较大,进而使得多目摄像机的体积较大。本申请实施例将转动间隙的高度H控制在1mm~2.5mm,既可防止底壳310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卡滞的现象,又可使得多目摄像机的高度、体积较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线路板210朝向水平段221的一面具有电源接口211、第一输出口212和第二输出口213,第一输出口212邻近第一驱动装置400,并与第一驱动装置400电连接,第二输出口213邻近齿轮轴410,并与第二驱动装置500电连接。可选地,电源接口211可与电源线660电连接,从而为线路板210供电;第一输出口212可通过第二线缆670与第一驱动装置400电连接,从而为第一驱动装置400的第一驱动源420供电;第二输出口213可通过第一线缆630与第二驱动装置500电连接,从而为第二驱动装置500的第二驱动源510供电。而第一输出口212邻近第一驱动装置400则可缩短第二线缆670的长度,第二输出口213邻近齿轮轴410则可缩短第一线缆630的长度,从而使得机身110内的布局更加紧凑。
齿轮轴410上设有第一穿线孔412,第一穿线孔412沿竖直方向贯穿齿轮轴410,电源接口211与第一输出口212位于竖直段222的靠近水平段221的一侧,第二输出口213位于竖直段222的远离水平段22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出口212与第二输出口213分别位于竖直段222的相对的两侧,从而可将第一线缆630和第二线缆670分隔开来,进而优化机身110内的线路布局。
进一步地,豁口223的顶壁设有穿线口224,第一线缆630可穿过该穿线口224与第二驱动装置500电连接,设置穿线口224可压缩齿轮轴410与豁口223的顶壁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小水平段221的高度,进而减小机身110的高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0至图21所示,第二驱动装置500包括第二驱动源510,第二镜头组件320的转动轴线与水平方向平行,第二驱动源510的中心轴线与转动轴线平行,第二驱动源510与第二镜头组件320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二镜头组件320俯仰转动,转动轴线与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L为34mm~40mm。可选地,第二驱动源510可为电机或者液压马达。具体地,底壳310具有透光口,第二镜头组件320与透光口相对,以使在视场角所对应的视场范围与透光口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如此防止底壳310与视场范围干涉,使视场范围变小。第二驱动源510在底壳310内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中心轴线的位置相对固定,调节转动轴线与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L可调节转动轴线的位置,第二镜头组件320具有视点,这里的视点是指视场角的顶点,以图20和图21所在位置为例,若转动轴线与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L小于34mm,则中心轴线的位置会向左偏移过多,此时中心轴线位于视点的左侧,且中心轴线与视点之间的距离较大,在第二镜头组件320未转动时,视点与转动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而第二镜头组件320在转动的过程中,视点会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此时视点所在水平面与转动轴线所在水平面不共面,且两者之间的距离较大,底壳310可能会阻挡视场范围,使视场范围变小,如此只能增大透光口的尺寸,但这也会增大底壳310的尺寸,进而增大多目摄像机的体积;同理,若转动轴线与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L大于40mm,则中心轴线的位置会向右偏移过多,第二镜头组件320在转动的过程中,视点会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此时视点所在水平面与转动轴线所在水平面不共面,且两者之间的距离较大,底壳310也可能会阻挡视场角。而本实施例将转动轴线与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L控制在34mm~40mm,这可使视点邻近转动轴线设置,甚至可使视点位于转动轴线上,第二镜头组件320在转动的过程中,视点向上或者向下运动的距离较小,甚至不会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当视点位于转动轴线上时),此时视点所在水平面与转动轴线所在水平面之间的距离较小,甚至共面,如此可减小底壳310阻挡视场范围的风险,进而解决增大透光口的尺寸和多目摄像机的体积的问题。
可选地,底壳310内设有支架540,第一驱动装置400和第二镜头组件320设于支架540,支架540上具有窗口541,第二镜头组件320与窗口541相对,将第一驱动装置400和第二镜头组件320设于支架540可减小第一驱动装置400和第二镜头组件320的装配误差。这里的窗口541用于供光线穿过,窗口541与上文所述的透光口相对。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源510的输出端设有第三传动齿520,第二镜头组件320上设有第四传动齿530,第三传动齿520和第四传动齿530啮合连接,第二镜头组件320的转动轴线位于水平面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多目摄像机还包括挡线件700,挡线件700具有第一挡线部710,第一挡线部710设于第二传动齿421的上方,且第一挡线部710的顶面不高于齿轮轴410的顶面,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挡线部710的正投影覆盖第二传动齿421的正投影的至少一部分。可选地,第一挡线部710可为板状挡线结构。本实施例中,多目摄像机还包括挡线件700,挡线件700具有第一挡线部710,第一挡线部710设于第二传动齿421的上方,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挡线部710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传动齿421的正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说,第一挡线部710可阻挡位于第二传动齿421的上方的线缆与第二传动齿421接触,从而减小线缆被卷入第一传动齿411和第二传动齿421的啮合区域而被损坏的风险。同时,第一挡线部710的顶面不高于齿轮轴410的顶面,如此可避免第一挡线部710额外地占用齿轮轴410以上的空间,从而可减小机身110的高度,缩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
可选地,第一挡线部710可通过支撑架与机身110相连,但支撑架会额外地占用机身110内的安装空间。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挡线件700还包括与第一挡线部710相连的支撑部720,支撑部720朝下延伸并与第一驱动源420相连,支撑部720与第一挡线部710围绕形成有挡线空间730,挡线空间730朝向齿轮轴410的一侧设有供第一传动齿411或者第二传动齿421穿过的开口740,第二传动齿42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挡线空间730内。具体地,当第一传动齿411与第二传动齿421的啮合区域位于挡线空间730之内时,开口740用于供第一传动齿411穿过;当第一传动齿411与第二传动齿421的啮合区域位于挡线空间730之外时,开口740用于供第二传动齿421穿过。
本实施例利用第一挡线部710与第一驱动源420之间的空间设置支撑部720,使第一挡线部710通过支撑部720与第一驱动源420相连,如此支撑部720不会额外地占用机身110内的安装空间;此外,支撑部720与第一挡线部710围绕形成有挡线空间730,且齿轮轴410的至少部分位于挡线空间730内,如此支撑部720可阻挡位于第二传动齿421的侧方的线缆与第二传动齿421接触,从而减小线缆被卷入第一传动齿411和第二传动齿421的啮合区域而被损坏的风险。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支撑部720可在不额外占用机身110内的安装空间的情况下为第一挡线部710提供支撑,且支撑部720还可阻挡位于第二传动齿421的侧方的线缆与第二传动齿421接触。
可选地,支撑部720可包括第一挡线板,第一挡线板设于第一挡线部710的底面,挡线空间730为支撑部720与第一挡线板之间形成的空间,挡线空间730的底部具有安装口,该挡线空间730的侧方位除开口740外,还具有其他的敞口端,因此支撑部720无法遮挡位于其他敞口端的侧方的线缆,这部分线缆可能会与第二传动齿421相接触,从而被卷入第一传动齿411和第二传动齿421的啮合区域。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支撑部72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挡线部721、第三挡线部722和第四挡线部723,第二挡线部721与第四挡线部723相对设置,第一挡线部710、第二挡线部721、第三挡线部722和第四挡线部723围绕形成挡线空间730,且第三挡线部722与开口740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支撑部720包括第二挡线部721、第三挡线部722和第四挡线部723,三者围绕形成挡线空间730,该挡线空间730朝向齿轮轴410的一侧具有开口740,且挡线空间730的底部具有安装口,挡线空间730的侧方位除开口740外,不具有其他的敞口端,因此支撑部720可遮挡所有的位于第二传动齿421的侧方的线缆,以避免位于第二传动齿421的侧方的线缆与第二传动齿421接触。
请参阅图16和图17,第一驱动源420具有输入线缆。具体地,输入线缆用于为第一驱动源420供电,以驱动第一驱动源420运转,输入线缆可与第二线缆670电连接,第二线缆670与线路板210上的第一输出口212电连接。第一驱动源420在运转的过程中会发生振动,这可能会使得输入线缆在机身110内来回晃动,输入线缆在晃动的过程中易与第一传动齿411或者第二传动齿421接触。因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部720上设有卡线部750,卡线部750位于挡线空间730之外,输入线缆与卡线部750相连。可选地,第一驱动源420可为电机或者液压马达。本实施例中,支撑部720上设有卡线部750,输入线缆与卡线部750相连,也就是说,卡线部750可相对固定输入线缆,如此进而防止输入线缆在第一驱动源420运转的过程中发生晃动,进而防止输入线缆与第一传动齿411或第二传动齿421接触。
可选地,卡线部750可为U形线卡扣,或者卡线部75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臂,两个夹持臂之间形成卡线空间,至少一个夹持臂的朝向卡线空间的一面均设有卡线凸部,卡线凸部用于防止线缆滑出卡线空间。进一步地,夹持臂具有弹性,如此可适用不同粗细的输入线缆。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若机身110内的线缆位于第一传动齿411的上方时,该线缆可能会与第一传动齿411接触,从而第一传动齿411损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齿轮轴410上设有第五挡线部413,第五挡线部413设于第一传动齿411的上方,且第五挡线部413的顶面不高于齿轮轴410的顶面,在竖直方向上,第五挡线部413的正投影覆盖第一传动齿411的正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说,第五挡线部413可沿齿轮轴410的周向遮挡第一传动齿411的至少一部分,和/或,第五挡线部413可沿齿轮轴410的径向遮挡第一传动齿411的至少一部分。本实施例中,第五挡线部413位于第一传动齿411的上方,因此第一挡线部710可阻挡位于第一传动齿411的上方的线缆与第二传动齿421接触,从而减小线缆与第一传动齿411接触被损坏的风险。同时,第五挡线部413的顶面不高于齿轮轴410的顶面,如此可避免第五挡线部413额外地占用齿轮轴410以上的空间,从而可减小机身110的高度,缩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齿轮轴410的径向上,第五挡线部413的外缘凸出于第一传动齿411的外缘,如此可使第一传动齿411与第二传动齿421的啮合区域位于第五挡线部413以内,即:第五挡线部413可覆盖第一传动齿411与第二传动齿421的啮合区域,这可防止机身110内的线缆被卷入第一传动齿411与第二传动齿421的啮合区域。本实施例可与挡线件700包括支撑部720的方案组合,此时支撑部720与第一挡线部710围绕形成的挡线空间730的开口740用于供第二传动齿421穿过。当然,第一传动齿411的外缘也可凸出于第五挡线部413的外缘,本申请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挡线部710朝向齿轮轴410的边缘与第五挡线部413的外缘之间具有配合间隙,配合间隙的宽度W为1.2mm~2.0mm。具体地,在制造第一挡线部710与第五挡线部413的过程中存在制造误差,在装配第一挡线部710与第五挡线部413的过程中存在装配误差,在制造误差与装配误差叠加的情况下,若配合间隙的宽度W小于1.2mm,齿轮轴410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五挡线部413可能会与第一挡线部710接触,使得齿轮轴410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卡滞现象;若配合间隙的宽度W大于2.0mm,则机身110内的线缆可能会穿过配合间隙与第一传动齿411或者第二传动齿421接触。本实施例将配合间隙的宽度W控制在1.2mm~2.0mm,如此既可防止齿轮轴410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卡滞现象,又可防止机身110内的线缆穿过配合间隙与第一传动齿411或第二传动齿421接触。
可选地,第一挡线部710的顶面和第五挡线部413的顶面均可低于齿轮轴410的顶面,此时齿轮轴410的顶面凸出于第一挡线部710的顶面,且齿轮轴410的顶面凸出于第五挡线部413的顶面,这会使得齿轮轴410的高度较高,从而使得机身110的高度较大。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挡线部710的顶面、第五挡线部413的顶面和齿轮轴410的顶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这可降低齿轮轴410的高度,进而缩减机身110的高度。
齿轮轴410和第一驱动源420也可沿图23中的x箭头线所指的方向间隔分布,这里的x箭头线所指的方向可以为机身110的长度方向,在此情况下,在x箭头线所指的方向上,齿轮轴410与第一驱动源420装配后的整体的长度较长,这会占用较多的机身110内的在x箭头线所指的方向上的安装空间。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3,齿轮轴410和第一驱动源42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其中,第二方向为由第一镜头组件120向齿轮轴410延伸的方向,且第二方向与齿轮轴410的中心轴线正交。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方向为图23中y箭头线所指的方向,这里的第二方向为图23中x箭头线所指的方向;而本实施例的齿轮轴410与第一驱动源42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相较于上一实施例而言,在x箭头线所指的方向上,本实施例的齿轮轴410与第一驱动源420装配后的整体的长度小,如此可压缩机身110在x箭头线所指的方向上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夹角小于90°,或者第一夹角大于90°。本实施例可避免齿轮轴410与第一驱动源420在第三方向上间隔分布,这里的第三方向分别与第二方向和齿轮轴410的中心轴线垂直,如此可减小齿轮轴410与第一驱动源420装配后的整体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进而压缩机身110在第三方向上宽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多目摄像机,包括:
第一摄像部100,第一摄像部100包括机身110和第一镜头组件120,机身110包括机身主体116和底盖,第一镜头组件120设于机身110内,第一镜头组件120包括第一镜头121,底盖具有安装柱115;
第二摄像部300,第二摄像部300包括第二镜头组件320,第二摄像部300可水平转动地设置于机身110的下方,第二摄像部300包括第二镜头组件320,第二镜头组件320可俯仰转动地设于第二摄像部300内;
线路板210和固定件220,固定件220包括相对弯折的水平段221和竖直段222,线路板210水平地叠置于水平段221的上方,第一镜头组件120与竖直段222相连,其中水平段221和竖直段222的弯折处临近机身主体116;
其中竖直段222包括沿着高度方向延伸的豁口223和穿线口224,穿线口224临近弯折处且用于穿设与第二摄像部300电连接的第一线缆630;
其中竖直段222由底盖的安装柱115支撑;
第一驱动装置400,第一驱动装置400设于机身110内且构造成驱动第二镜头组件320水平转动,第一驱动装置400包括具有沿着多目摄像机的横向延伸的第一传动齿411的齿轮轴410;
其中齿轮轴410设置在豁口223处且齿轮轴410的轴线不伸出竖直段222,以使第一传动齿411中部分伸出竖直段222且其他部分不伸出竖直段222,进而以使得第一摄像部100高度由安装柱115、固定件220和线路板210确定。
本申请通过固定件220可优化机身110内的各部件的布局,从而减小各部件所占用的机身110内的安装空间,进而减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多目摄像机,包括:
第一摄像部100,包括机身110和第一镜头组件120,机身110包括机身主体116和底盖,第一镜头组件120设于机身110内,第一镜头组件120包括第一镜头121,底盖具有安装柱115;
第二摄像部300,第二摄像部300设置于第一摄像部100的下方,且第二摄像部300能够相对第一摄像部100水平转动;
线路板210;
固定件220,包括相对弯折的水平段221和竖直段222,水平段221构造成支撑线路板210,竖直段222由底盖的安装柱115支撑,竖直段222包括沿着高度方向延伸的豁口223和穿线口224,穿线口224临近水平段221和竖直段222的弯折处且用于穿设与第二摄像部300电连接的第一线缆630;
第一驱动装置400,第一驱动装置400设于机身110内且构造成驱动第二镜头组件320水平转动,第一驱动装置400包括具有沿着多目摄像机的横向延伸的第一传动齿411的齿轮轴410;
其中齿轮轴410设置在豁口223处且齿轮轴410的轴线不伸出竖直段222,以使第一传动齿411中部分伸出竖直段222且其他部分不伸出竖直段222,进而以使得第一摄像部100高度由安装柱115、固定件220和线路板210确定。
本申请通过固定件220可优化机身110内的各部件的布局,从而减小各部件所占用的机身110内的安装空间,进而减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线路板210基于水平段221水平地延伸,线路板210的长度大于水平段221的长度,线路板210中伸出水平段221且面向底盖的部分用于设置一个或多个电子元件:线材对插座和/或POE电源器件,以使电子元件避开齿轮轴410,进而以使线路板210和固定件220装配后高度由竖直段222和线路板210中面向机身110的部分设置的电子元件的高度确定。可选地,线材对插座可为电源对插座、报警对插座、喇叭对插座、电机对插座、串口对插座等;POE电源器件可为大尺寸的电容、变压器等。本实施例中,线路板210具有朝向水平段221设置的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背设置的第二面,电子元件未设于第一面的与水平段221相对的部分,而是设于第一面的与水平段221错开的部分,以及第二面,如此可降低线路板210的高度,使得机身110的高度更小,进而减小多目摄像机的体积。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多目摄像机,包括:
第一摄像部100,第一摄像部100包括机身110和内置机身110的第一镜头组件120;
第二摄像部300,第二摄像部300叠置于机身110的下方,第二摄像部300包括第二镜头组件320;
第一摄像部100包括:
电路板组件200,电路板组件200设于机身110内,电路板组件200包括线路板210和固定件220,固定件220包括相对弯折的水平段221和竖直段222,线路板210水平地叠置于水平段221的上方,竖直段222上设有豁口223;
第一驱动装置400,第一驱动装置400设于机身110内,第一驱动装置400包括设于豁口223下方且周向具有第一传动齿411的齿轮轴410和具有第二传动齿421的电机,齿轮轴410与第二摄像部300紧固,以使第一传动齿411和第二传动齿421之间的啮合力能够驱动第二摄像部300以齿轮轴410的轴线为轴进行水平转动;
第一线缆630,第一线缆630的一端连接于线路板210中伸出竖直段222的部分,且另一端经由豁口223连接于第二镜头组件320;
第二线缆670,第二线缆670的一端连接于线路板210中不伸出竖直段222的部分,且另一端连接于电机;具体地,竖直段222可将第一线缆630和第二线缆670分隔开来,进而可优化机身110内的线路布局。
挡线件700,挡线件700设置于电机的上方且临近第一传动齿411,挡线件700内置挡线空间730且开口740朝向第一传动齿411,进而罩设电机的第二传动齿421,以使在第二摄像部300水平转动过程中,第二线缆670由于挡线件700而避开第一传动齿411和第二传动齿421。本实施例中,多目摄像机还包括挡线件700,挡线件700可罩设电机的第二传动齿421,如此挡线件700可避免第二线缆670与第二传动齿421相接触,从而减小第二线缆670被卷入第一传动齿411和第二传动齿421的啮合区域而被损坏的风险。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挡线件700包括第一挡线部710和支撑部720,支撑部720与第一挡线部710相连并朝下延伸,支撑部720呈现环形,且支撑部720上设有开口740,第一挡线部710与支撑部720共同形成挡线空间730。可选地,支撑部720的截面可呈c型、n型、u型等。本实施例中,支撑部720的侧方位除开口740外,不具有其他的敞口端,因此支撑部720可遮挡所有的位于第二传动齿421的侧方的线缆,以避免位于第二传动齿421的侧方的线缆与第二传动齿421接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镜头组件120位于竖直段222的远离水平段221的一侧,齿轮轴410和第一驱动源42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其中,第二方向为由第一镜头组件120向齿轮轴410延伸的方向,且第二方向与齿轮轴410的中心轴线正交。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方向为图23中y箭头线所指的方向,这里的第二方向为图23中x箭头线所指的方向;而本实施例的齿轮轴410与第一驱动源42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在本实施例中,在x箭头线所指的方向上,齿轮轴410与第一驱动源420装配后的整体的长度小,如此可压缩机身110在x箭头线所指的方向上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夹角小于90°,或者第一夹角大于90°。本实施例可避免齿轮轴410与第一驱动源420在第三方向上间隔分布,这里的第三方向分别与第二方向和齿轮轴410的中心轴线垂直,如此可减小齿轮轴410与第一驱动源420装配后的整体在第三方向上的宽度,进而压缩机身110在第三方向上宽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摄像部还包括底壳,第二镜头组件可俯仰转动地设于底壳内,且第二镜头组件的转动轴线与水平方向平行,第二镜头组件的光圈值为F1.0,总长为21mm,第二镜头组件的靠近其入光侧的一端的端面与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为6mm~8mm;本实施例的第二镜头组件320的视点与第二镜头组件320的靠近入光侧的一端的距离为7mm,若第二镜头组件320的靠近其入光侧的一端的端面与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6mm,则中心轴线的位置会向右偏移过多,此时中心轴线位于视点的右侧,且中心轴线与视点之间的距离较大,在第二镜头组件320未转动时,视点与转动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而第二镜头组件320在转动的过程中,视点会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此时视点所在水平面与转动轴线所在水平面不共面,且两者之间的距离较大,底壳310可能会阻挡视场角所对应的视场范围,使视场范围变小,如此只能增大透光口的尺寸,但这也会增大底壳310的尺寸,进而增大多目摄像机的体积;同理,若第二镜头组件320的靠近其入光侧的一端的端面与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8mm,则中心轴线的位置会向左偏移过多,第二镜头组件320在转动的过程中,视点会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此时视点所在水平面与转动轴线所在水平面不共面,且两者之间的距离较大,底壳310也可能会阻挡视场范围,使视场范围变小。而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二镜头组件的靠近其入光侧的一端的端面与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6mm~8mm,这可使视点邻近转动轴线设置,甚至可使视点位于转动轴线上,第二镜头组件320在转动的过程中,视点向上或者向下运动的距离较小,甚至不会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当视点位于转动轴线上时),此时视点所在水平面与转动轴线所在水平面之间的距离较小,甚至共面,如此可减小底壳310阻挡视场范围的风险,进而解决增大透光口的尺寸和多目摄像机的体积的问题。
或者,第二镜头组件的光圈值为F1.0,总长为30mm,第二镜头组件320的靠近其入光侧的一端的端面与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为10mm~12mm。本实施例的第二镜头组件320的视点与第二镜头组件的320靠近入光侧的一端的距离为11mm,同理,本实施例将第二镜头组件320的靠近其入光侧的一端的端面与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0mm~12mm,这可使视点邻近转动轴线设置,甚至可使视点位于转动轴线上,第二镜头组件320在转动的过程中,视点向上或者向下运动的距离较小,甚至不会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当视点位于转动轴线上时),此时视点所在水平面与转动轴线所在水平面之间的距离较小,甚至共面,如此可减小底壳310阻挡视场范围的风险,进而解决增大透光口的尺寸和多目摄像机的体积的问题。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摄像部(100),所述第一摄像部(100)包括机身(110)和第一镜头组件(120),所述机身(11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20)设于所述机身(110)内,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20)包括至少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镜头(121);
电路板组件(200),所述电路板组件(200)设于所述机身(110)内,所述电路板组件(200)包括线路板(210)和固定件(220),所述固定件(220)包括相对弯折的水平段(221)和竖直段(222),所述线路板(210)水平地叠置于所述水平段(221)的上方,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20)位于所述竖直段(222)的远离所述水平段(221)的一侧;
第二摄像部(300),所述第二摄像部(300)叠置于所述机身(110)的下方,所述第二摄像部(300)包括底壳(310)和第二镜头组件(320),所述第二镜头组件(32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壳(310)内;
第一驱动装置(40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0)设于所述机身(110)内,并可驱动所述第二镜头组件(320)水平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0)包括齿轮轴(410),所述齿轮轴(410)设于所述水平段(221)的下方,所述竖直段(222)上设有豁口(223),所述齿轮轴(410)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豁口(223)内;
第二驱动装置(500),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00)设于所述底壳(310)内,并可驱动所述第二镜头组件(320)俯仰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0)还包括第一驱动源(420),所述第一驱动源(420)和所述齿轮轴(410)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所述齿轮轴(41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水平段(221)的下方,且所述齿轮轴(410)的轴线与竖直方向平行,所述齿轮轴(410)上设有第一传动齿(411),所述第一驱动源(420)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411)啮合连接的第二传动齿(421),所述齿轮轴(410)与所述底壳(310)相连,所述第一驱动源(420)用于驱动所述底壳(310)水平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10)包括下盖(111),所述下盖(111)上设有安装孔(112),所述齿轮轴(410)的一部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孔(112)内,所述底壳(310)朝向所述机身(110)的一面设有凸起部(311),所述凸起部(311)的至少一部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孔(112)内,所述凸起部(311)与所述齿轮轴(41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目摄像机还包括螺纹连接件(610),所述底壳(310)包括上盖(312),所述凸起部(311)设于所述上盖(312),所述上盖(312)背离所述机身(110)的一面设有连接孔(313),所述连接孔(313)延伸至所述凸起部(311)内,
所述凸起部(311)的顶面与所述齿轮轴(410)的底面相贴合,所述螺纹连接件(610)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孔(313)穿过所述凸起部(311)并与所述齿轮轴(410)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210)朝向所述水平段(221)的一面设有至少两个电子元件,所述至少两个电子元件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部件的高度,所述水平段(221)与所述第一部件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二部件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镜头(121)包括第一子镜头和第二子镜头,所述第一子镜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子镜头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子镜头和所述第二子镜头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122),所述齿轮轴(410)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2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10)的底面设有安装柱(115),所述竖直段(222)与所述安装柱(115)相连,且所述竖直段(222)的底面低于所述安装柱(115)的顶面,所述竖直段(222)的顶面的高度小于所述竖直段(222)的高度与所述安装柱(115)的高度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310)与所述机身(110)之间具有转动间隙,所述转动间隙的高度H为1mm~2.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210)朝向所述水平段(221)的一面具有电源接口(211)、第一输出口(212)和第二输出口(213),所述第一输出口(212)邻近第一驱动装置(400),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0)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口(213)邻近所述齿轮轴(410),并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00)电连接,所述齿轮轴(410)上设有第一穿线孔(412),所述第一穿线孔(412)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齿轮轴(410),
所述电源接口(211)与所述第一输出口(212)位于所述竖直段(222)的靠近所述水平段(221)的一侧,所述第二输出口(213)位于所述竖直段(222)的远离所述水平段(221)的一侧。
10.一种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摄像部(100),所述第一摄像部(100)包括机身(110)和第一镜头组件(120),所述机身(110)包括机身主体(116)和底盖(111),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20)设于所述机身(110)内,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20)包括第一镜头(121),所述底盖(111)具有安装柱(115);
第二摄像部(300),所述第二摄像部(300)可水平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身(110)的下方,所述第二摄像部(300)包括第二镜头组件(320),所述第二镜头组件(320)可俯仰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摄像部(300)内;
线路板(210)和固定件(220),所述固定件(220)包括相对弯折的水平段(221)和竖直段(222),所述线路板(210)水平地叠置于所述水平段(221)的上方,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20)与所述竖直段(222)相连,其中所述水平段(221)和所述竖直段(222)的弯折处临近所述机身主体(116);
其中所述竖直段(222)包括沿着高度方向延伸的豁口(223)和穿线口(224),所述穿线口(224)临近所述弯折处且用于穿设与所述第二摄像部(300)电连接的第一线缆(630);
其中所述竖直段(222)由所述底盖(111)的安装柱(115)支撑;
第一驱动装置(40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0)设于所述机身(110)内且构造成驱动所述第二镜头组件(320)水平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0)包括具有沿着所述多目摄像机的横向延伸的第一传动齿(411)的齿轮轴(410);
其中所述齿轮轴(410)设置在所述豁口(223)处且所述齿轮轴(410)的轴线不伸出所述竖直段(222),以使所述第一传动齿(411)中部分伸出所述竖直段(222)且其他部分不伸出所述竖直段(222),进而以使得所述第一摄像部(100)的高度由所述安装柱(115)、所述固定件(220)和所述线路板(210)确定。
11.一种多目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摄像部(100),包括机身(110)和第一镜头组件(120),所述机身(110)包括机身主体(116)和底盖(111),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20)设于所述机身(110)内,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20)包括第一镜头(121),所述底盖(111)具有安装柱(115);
第二摄像部(300),所述第二摄像部(300)包括第二镜头组件(320),所述第二摄像部(300)设置于所述第一摄像部(100)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摄像部(300)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摄像部(100)水平转动;
线路板(210);
固定件(220),包括相对弯折的水平段(221)和竖直段(222),所述水平段(221)构造成支撑所述线路板(210),所述竖直段(222)由所述底盖(111)的安装柱(115)支撑,所述竖直段(222)包括沿着高度方向延伸的豁口(223)和穿线口(224),所述穿线口(224)临近所述水平段(221)和所述竖直段(222)的弯折处且用于穿设与所述第二摄像部(300)电连接的第一线缆(630);
第一驱动装置(40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0)设于所述机身(110)内且构造成驱动所述第二镜头组件(320)水平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00)包括具有沿着所述多目摄像机的横向延伸的第一传动齿(411)的齿轮轴(410);
其中所述齿轮轴(410)设置在所述豁口(223)处且所述齿轮轴(410)的轴线不伸出所述竖直段(222),以使所述第一传动齿(411)中部分伸出所述竖直段(222)且其他部分不伸出所述竖直段(222),进而以使得所述第一摄像部(100)高度由所述安装柱(115)、所述固定件(220)和所述线路板(210)确定。
CN202310298043.1A 2023-03-23 2023-03-23 多目摄像机 Pending CN1161932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98043.1A CN116193273A (zh) 2023-03-23 2023-03-23 多目摄像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98043.1A CN116193273A (zh) 2023-03-23 2023-03-23 多目摄像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3273A true CN116193273A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34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98043.1A Pending CN116193273A (zh) 2023-03-23 2023-03-23 多目摄像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32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6299A (zh) * 2023-07-04 2023-08-0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6299A (zh) * 2023-07-04 2023-08-0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CN116546299B (zh) * 2023-07-04 2024-04-1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22921B1 (en) Imag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6193273A (zh) 多目摄像机
WO2019128231A1 (zh) 多目摄像机
CN116170697A (zh) 多目摄像机
EP3633449A1 (en) Imaging device
EP3734963B1 (en) Multi-head camera
CN107295226B (zh) 摄像组件和终端设备
KR20040093251A (ko) 소형 디지탈 줌 카메라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휴대 전화
EP3276941A1 (en) Waterproof camera and supporting structure therefor
CN112822383A (zh) 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566063A (zh) 云台摄像机
CN110233951B (zh) 摄像模组、摄像组件及电子装置
JP2014239394A (ja) 撮像装置
CN115022507A (zh) 摄像机
CN115002321A (zh) 摄像机
CN210605349U (zh) 一种单目全景相机
CN111447342B (zh) 摄像机
CN211830909U (zh) 壳体安装结构及摄像装置
CN211779766U (zh) 摄像头的调节结构和显示设备
CN110248054B (zh) 外壳、摄像模块、摄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6546299B (zh) 摄像机
CN110233913B (zh) 壳体、摄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5174784B (zh) 多目摄像机
CN217741781U (zh) 大范围可视角的云台摄像机
CN213072861U (zh) 图像采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