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2328A -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92328A CN116192328A CN202111436157.5A CN202111436157A CN116192328A CN 116192328 A CN116192328 A CN 116192328A CN 202111436157 A CN202111436157 A CN 202111436157A CN 116192328 A CN116192328 A CN 1161923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t sequence
- length
- codeword
- encoded
-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04L1/000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by supplementing frame payload, e.g. with padding b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第一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预定编码码率和低于预定编码码率的传输码率被确定;通过向待传输比特序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获得待编码比特序列,待编码比特序列的第三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和预定编码码率被确定;以预定编码码率对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以得到经编码码字;从经编码码字中去除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待传输码字;以及发送待传输码字。以此方式,通过向待传输比特序列添加填充比特序列,并在编码之后去除所添加的填充比特序列,实现了比预定编码码率更低的传输码率,从而能够提升传输链路的可靠性,适应更多应用场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信道编码技术是通信系统中实现可靠传输,以致达到香农限的基础技术。信道编码的方法例如包括汉明码、卷积码、涡轮(Turbo)码、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Check,LDPC)码、极化(Polar)码等,其中LDPC码以其接近香农限的性能和低计算复杂度特点而被应用于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等通信系统中。LDPC码最早由802.11n标准工作组引入到WLAN系统中,并一直沿用至今。在WLAN系统中所使用的LDPC码定义了三种码长,分别为648、1296和1944,定义了四类码率,分别为1/2、2/3、3/4和5/6。
传输的可靠性与信道编码提供的编码增益直接相关,随着诸如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无人机、实时游戏、战术互联网、无线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 Controller,PLC)等的发展,对链路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为了提供更高可靠的链路传输质量,需要更低的信道编码码率。但是在WLAN系统中沿用至今的LDPC编码方案已经无法满足此类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案,能够实现更低的传输码率,进而提供更可靠的链路传输质量,满足各种业务的QoS需求。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第一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预定编码码率和传输码率被确定,传输码率低于预定编码码率;通过向待传输比特序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获得待编码比特序列,待编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第三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和预定编码码率被确定;以预定编码码率对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以得到预定码字长度的经编码码字;从经编码码字中去除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待传输码字;以及发送待传输码字。
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向待传输比特序列添加填充比特序列,并在编码之后去除所添加的填充比特序列,实现了比预定编码码率更低的传输码率,从而能够提升传输链路的可靠性,进而能够适应更多个应用场景。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包括多个子序列,多个子序列的每个子序列具有第四长度,其中确定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包括:从多个初始码字的每个初始码字中提取第四长度的子序列。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中的至少一个初始码字为重传的码字。
如此,基于多个不同的初始码字来构建待传输比特序列,能够进一步提升传输的可靠性。尤其地,针对重传的场景,即使在信道通常不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额外的可靠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长度等于Z的整数倍,其中Z表示编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填充比特序列分布在待编码比特序列中的如下比特:第2*Z+1比特至第4*Z比特、第5*Z+1比特至第8*Z比特、和第9*Z+1比特至第12*Z比特,其中Z表示编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
如此,在添加填充比特序列时,可以考虑编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从而确保编码方案对于待传输比特序列的有效编码。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传输码字;通过向传输码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获得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以预定码率对待译码码字进行译码,以得到经译码比特序列,经译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以及从经译码比特序列中去除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经译码比特序列包括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并且在译码的过程中填充比特序列保持不变。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基于传输比特序列确定多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具有第四长度;以及将多个子序列分别确定为多个初始码字各自的一部分。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中的至少一个初始码字为重传的码字。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长度等于Z的整数倍,其中Z表示译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填充比特序列分布在经译码比特序列中的如下比特:第2*Z+1比特至第4*Z比特、第5*Z+1比特至第8*Z比特、和第9*Z+1比特至第12*Z比特,其中Z表示译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第一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预定编码码率和传输码率被确定,传输码率低于预定编码码率;还被配置为通过向待传输比特序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获得待编码比特序列,待编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第三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和预定编码码率被确定;还被配置为以预定编码码率对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以得到预定码字长度的经编码码字;还被配置为从经编码码字中去除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待传输码字;以及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待传输码字。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传输码字;处理模块,被配置为通过向传输码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获得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还被配置为以预定码率对待译码码字进行译码,以得到经译码比特序列,经译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还被配置为从经译码比特序列中去除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
在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第一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预定编码码率和传输码率被确定,传输码率低于预定编码码率;通过向待传输比特序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获得待编码比特序列,待编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第三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和预定编码码率被确定;以预定编码码率对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以得到预定码字长度的经编码码字;从经编码码字中去除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待传输码字;以及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待传输码字。
可选地,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当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功能。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包括多个子序列,多个子序列的每个子序列具有第四长度,当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装置实现:从多个初始码字的每个初始码字中提取第四长度的子序列。可选地,多个初始码字中的至少一个初始码字为重传的码字。可选地,第四长度等于Z的整数倍,其中Z表示编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
在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收发器被配置为接收传输码字;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向传输码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获得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以预定码率对待译码码字进行译码,以得到经译码比特序列,经译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以及从经译码比特序列中去除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
可选地,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当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功能。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装置实现:基于传输比特序列确定多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具有第四长度;以及将多个子序列分别确定为多个初始码字各自的一部分。
在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多个初始码字,多个初始码字的每个初始码字包括第三长度的比特序列;通过从每个初始码字中提取第四长度的比特子序列,以得到待编码比特序列,待编码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四长度的比特子序列且待编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以预定编码码率对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以得到经编码码字;以及基于经编码码字进行码字传输。
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基于多个初始码字重新构建待编码比特序列,从而通过对于所传输的序列的重排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包括第一数量的第一初始码字和第二数量的第二初始码字,第一初始码字由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第二初始码字由填充比特序列构成。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待编码比特序列包括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和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第一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预定编码码率和传输码率被确定,传输码率低于预定编码码率。
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待传输比特序列的基础上添加填充比特序列,能够实现比预定编码码率更低的传输码率,从而能够提升传输链路的可靠性。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长度等于Z,多个初始码字中的第三个初始码字、第四个初始码字、第六个初始码字、第七个初始码字、第八个初始码字、第十个初始码字、第十一个初始码字和第十二个初始码字为填充码字。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分布在待编码比特序列的如下比特:第2*Z+1比特至第4*Z比特、第5*Z+1比特至第8*Z比特、和第9*Z+1比特至第12*Z比特,其中Z表示编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可选地,传输码率等于1/4。
如此,可以基于编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来确定多个初始码字中的填充码字的位置,进而使得填充比特序列位于待编码比特序列的特定位置,这样能够确保编码方案对于待传输比特序列的有效编码。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经编码码字进行码字传输包括:从经编码码字中去除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待传输码字;以及发送待传输码字。
如此,在初始码字包括填充码字的情况下,可以在编码之后去除填充比特序列,实现了比预定编码码率更低的传输码率,从而能够提升传输链路的可靠性,进而能够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包括多个由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其中基于经编码码字进行码字传输包括:发送经编码码字。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中至少一个初始码字为重传码字。
如此,基于多个不同的初始码字来构建待传输比特序列,能够进一步提升传输的可靠性。尤其地,针对重传的场景,即使在信道通常不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额外的可靠性。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长度等于Z的整数倍,其中Z表示编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
如此,在从每个初始码字冲提取比特序列时,可以考虑编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从而确保编码方案对于待传输比特序列的有效编码。
在本公开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传输码字,基于传输码字确定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以预定码率对待译码码字进行译码,以得到经译码比特序列,该经译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通过将经译码比特序列进行划分,以得到多个比特子序列,每个比特子序列具有第四长度;以及基于多个比特子序列确定多个初始码字。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码字的码字长度小于预定码字长度,其中基于传输码字确定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包括:通过向传输码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得到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经译码比特序列包括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和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第一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预定编码码率和传输码率被确定,传输码率低于预定编码码率。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分布在经译码比特序列的如下比特:第2*Z+1比特至第4*Z比特、第5*Z+1比特至第8*Z比特、和第9*Z+1比特至第12*Z比特,其中Z表示编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可选地,传输码率等于1/4。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码字的码字长度等于预定码字长度,其中基于传输码字确定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包括:将传输码字作为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多个比特子序列确定多个初始码字包括将多个比特子序列分别确定为多个初始码字的一部分。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中至少一个初始码字为重传码字。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长度等于Z的整数倍,其中Z表示译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
在本公开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多个初始码字,多个初始码字的每个初始码字包括第三长度的比特序列;还被配置为通过从每个初始码字中提取第四长度的比特子序列,以得到待编码比特序列,待编码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四长度的比特子序列且待编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还被配置为以预定编码码率对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以得到经编码码字;以及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基于经编码码字进行码字传输。
在本公开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传输码字;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基于传输码字确定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还被配置为以预定码率对待译码码字进行译码,以得到经译码比特序列,该经译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还被配置为通过将经译码比特序列进行划分,以得到多个比特子序列,每个比特子序列具有第四长度;还被配置为基于多个比特子序列确定多个初始码字。
在本公开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多个初始码字,多个初始码字的每个初始码字包括第三长度的比特序列;通过从每个初始码字中提取第四长度的比特子序列,以得到待编码比特序列,待编码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四长度的比特子序列且待编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以预定编码码率对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以得到经编码码字;以及收发器被配置为基于经编码码字进行码字传输。
可选地,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当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功能。
在第十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包括第一数量的第一初始码字和第二数量的第二初始码字,第一初始码字由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第二初始码字由填充比特序列构成。当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装置实现:从经编码码字中去除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待传输码字;以及发送待传输码字。
在第十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包括多个由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当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装置实现:发送经编码码字。
在本公开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收发器被配置为接收传输码字,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传输码字确定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以预定码率对待译码码字进行译码,以得到经译码比特序列,该经译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通过将经译码比特序列进行划分,以得到多个比特子序列,每个比特子序列具有第四长度;以及基于多个比特子序列确定多个初始码字。
可选地,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当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功能。
在第十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码字的码字长度小于预定码字长度,当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装置实现:通过向传输码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得到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
在第十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码字的码字长度等于预定码字长度,当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装置实现:将传输码字作为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
在本公开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或者实现根据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或者实现根据上述第七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或者实现根据上述第八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
在本公开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或芯片系统。该芯片或芯片系统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或者实现根据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或者实现根据上述第七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或者实现根据上述第八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
在本公开的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有形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并且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实现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或者实现根据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或者实现根据上述第七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或者实现根据上述第八方面或其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操作。
可理解,上述第三方面至第六方面所述的装置能够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功能或有益效果,上述第九方面至第十二方面所述的装置能够实现如第七方面所述的功能或有益效果,上述第十三方面至第十五方面能够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七方面所述的功能或有益效果。为了简洁,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注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在WLAN系统中码长为1944时的LDPC校验矩阵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于其中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于其中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过程的示意性交互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待编码比特序列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待编码比特序列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待编码比特序列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传输码率为1/4时的传输过程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过程的示意性交互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基于多个初始码字的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基于多个初始码字的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一个示意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一个示意框图;以及
图14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及其类似用语应当理解为开放性包含,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应当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或“该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术语“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可以为广域网系统或者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支持多种WLAN通信协议,例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IEEE)802.11系列协议中的802.11ac/802.11ax/802.11be或者未来IEEE802.11系列中任意一种协议。为描述方便,本公开实施例以WLAN为例进行说明。WLAN中可以包括多个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BSS可以具有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entifier,BSSID)以及BSS的节点包括接入点类的站点和非接入点类的站点(Non AccessPoint Station,Non-AP STA)。
术语“接入点(Access Point,AP)”也可以称为接入点类的站点。AP可以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装置,可以为站点提供服务。AP也可称为无线访问接入点或热点等。AP是移动用户进入有线网络的接入点,主要部署于家庭、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典型覆盖半径为几十米至上百米,当然,也可以部署于户外。AP相当于一个连接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桥梁,其主要作用是将各个STA连接到一起,然后将无线网络接入有线网络。可选地,AP可以是带有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芯片的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例如,AP可以是通信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或网桥等。可选地,AP可以为支持当前网络系统或者未来网络系统下802.11制式的设备。具体的,接入点可以为支持802.11be制式的设备。接入点也可以为支持802.11ax、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802.11a以及802.11be下一代等802.11家族的多种WLAN制式的设备。本公开中的接入点可以是高效(high efficient,HE)AP或极高吞吐量(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AP,还可以是适用未来某代Wi-Fi标准的接入点。
术语“站点(STA)”可以是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装置,其可以基于接入点接入无线局域网。STA可以是无线通信芯片、无线传感器或无线通信终端。例如,STA也可以称为系统、用户单元、接入终端、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STA可以为无线通信芯片、无线传感器或无线通信终端。例如STA为支持Wi-Fi通信功能的移动电话、支持Wi-Fi通信功能的平板电脑、支持Wi-Fi通信功能的机顶盒、支持Wi-Fi通信功能的智能电视、支持Wi-Fi通信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支持Wi-Fi通信功能的车载通信设备和支持Wi-Fi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可选地,STA可以支持当前网络系统或者未来网络系统下802.11制式的设备。
应理解,接入点和站点可以是应用于车联网中的设备,物联网(IoT,internet ofthings)中的物联网节点、传感器等,智慧家居中的智能摄像头、智能遥控器、智能水表/电表,以及智慧城市中的传感器等。
本公开提供的通信设备可以是一种支持多条链路并行进行传输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称为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或多频段设备(multi-band device)。相比于仅支持单条链路传输的设备来说,多链路设备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和更高的吞吐量。多链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隶属的站点STA,隶属的STA是一个逻辑上的站点,可以工作在一条链路上。其中,隶属的站点可以为接入点或非接入点站点。隶属的站点为AP的多链路设备可以称为多链路AP或多链路AP设备或AP多链路设备(AP multi-link device),隶属的站点为non-AP STA的多链路设备可以称为多链路STA或多链路STA设备或STA多链路设备(STAmulti-link device)。
术语“信道编码”是一种纠错和抗干扰机制,用来在数据传输时保护数据。信道编码通过特定的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添加一定的冗余得到编码后的码块,这些码块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其中特定的算法称为编码算法,简称码,例如LDPC码、极化(Polar)码、卷积码等。
术语“系统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信道编码,经系统码编码后生成的码块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编码前的数据,后一部分为经算法计算生成的冗余数据。
术语“LDPC码”当前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道编码算法之一。LDPC码包括一族算法,具有多种不同的分支。不同的LDPC码对应不同的LDPC校验矩阵。在WLAN中使用的是码率和码长固定的LDPC码,因此其对应的校验矩阵大小也是固定的。例如,在WLAN系统中,针对码长为1944所使用的LDPC校验矩阵如图1所示,图1中具体示出了码率分别为1/2、2/3、3/4和5/6所对应的LDPC校验矩阵100。LDPC校验矩阵是稀疏矩阵,通常使用较小的排列矩阵组合而成,这些排列矩阵是方形子矩阵。
术语“乘积码(product code)”是一种将待发送数据进行二维排列,然后在不同的维度上分别应用信道编码的方法。
术语“增量冗余”用于重传场景。在重传方案中,如果第一次传输的结果能够跟第二次传输的结果进行合并,产生额外的编码增益,例如如合并后的等效码率低于任意一次传输的码率,则称第二次传输为增量冗余重传。
信道编码技术是通信系统中实现可靠传输,以致达到香农限的基础技术。业界先后提出了汉明码、卷积码、Turbo码、LDPC码、极化码等一系列编码方法,其中LDPC码以其接近香农限的性能和低计算复杂度特点,被引入WLAN、5G等主流通信系统中。
早在WiFi4,IEEE 802.11n标准工作组就在WLAN中引入了LDPC编码,并一直沿用至今。在后续标准的演进中,WLAN物理层的调制方式从64QAM(802.11n)一直升级到4096QAM(802.11be),但LDPC的生成矩阵始终固定为1/2、2/3、3/4和5/6四个码率。这主要是因为在WLAN系统的LDPC编码方案中,不同码率和码长分别对应不同的LDPC校验矩阵,使用其他的码率需要设计新的LDPC校验矩阵。
传输的可靠性与信道编码提供的编码增益直接相关,随着VR、无人机、实时游戏、战术互联网、无线PLC等对链路可靠性有极高要求(通常误包率要求小于10-4)的新兴业务的普及,WLAN标准中沿用十余年的LDPC编码方案已经无法满足这些业务的QoS需求。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案,能够基于LDPC编码实现更低的传输码率,进而能够被用于各种高可靠性链路的场景。
图2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于其中的通信系统200的示意框图。通信系统200包括第一设备210和第二设备220,第一设备210与第二设备220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
图2中所示的第一设备210可以为AP或STA,第二设备220可以为AP或STA。并且可理解,尽管图2中仅示出了第一设备210和第二设备220,但是本公开对此不限定,例如系统200还可以包括其他的设备,并且第一设备210或第二设备220还可以与其他的设备进行通信,本公开中不再罗列。
图3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于其中的通信系统300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两个AP,即AP 301和AP 302。图3还示出了三个用户站点,即STA 321、STA 322和STA 323。AP与AP、AP与STA、STA与STA之间可以通过各种标准进行无线通信。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AP与AP之间的通信、STA与STA之间的通信以及AP与STA之间的通信。例如,结合图3,可以是AP 301与AP 302之间的通信,可以是STA 322与STA 323之间的通信,可以是AP 301与STA321之间的通信或者AP 301与STA 323之间的通信等。应注意,图3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AP 302也可以与STA 321、STA 322和STA 323中的至少一个通信。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STA 321也可以与STA 322和/或STA 323通信。
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将AP 301和AP 302统称为AP 30,并且以下将STA 321、STA322和STA 323统称为STA 32。
还应理解的是,图2和图3只是示意图,通信系统200和系统300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等。另外,本公开实施例对该系统200所包括的第一设备210和第二设备220的数量、系统300所包括的AP 30和STA32的数量不作限定。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过程400的示意性交互流程图。过程400涉及如图2所示的第一设备210和第二设备220。
在过程400中,第一设备210确定410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
具体而言,第一设备210可以基于预定码字长度、预定编码码率和传输码率来确定第一长度。预定编码码率可以是LDPC编码器进行编码所使用的码率,例如该预定编码码率可以为如下中的任一:1/2、2/3、3/4和5/6。预定码字长度可以是LDPC编码器进行编码所得到的编码码字的长度,例如该预定码字长度可以为如下中的任一:648、1296和1944。传输码率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期望码率,且该传输码率低于预定编码码率。
可选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210与第二设备220之间可以预先通过特定的帧格式中的特定字段来使得第一设备210和第二设备220彼此都知道该传输码率。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设备210可以使用第一帧格式中的第一字段将传输码率告知第二设备220。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设备220可以使用第二帧格式中的第二字段将传输码率告知第一设备210。可理解,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使得第一设备210和第二设备220都知道该传输码率,本公开对此不限定。
为了表述方便,可以将预定编码码率表示为R0,将传输码率表示为R1,且R1<R0。可以将预定码字长度表示为n。并且R0、R1和n对于第一设备210都是已知的。
第一设备210可以基于R0、R1和n确定第一长度,假设将第一长度表示为k1,那么
举例而言,可以假设R0=1/2,R1=1/4,n=1944,那么可以通过上面的(公式1)得到k1=324。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210可以从待传输的所有比特序列中截取具有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如上述的举例,待传输比特序列所包括的比特的数量等于324。
在过程400中,第一设备210通过向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获取420待编码比特序列,该待编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
具体而言,第一设备210可以基于预定码字长度和预定编码码率确定第三长度。假设将第三长度表示为k0,那么
k0=n×R0 (公式2)。
举例而言,可以假设R0=1/2,n=1944,那么可以通过上面的(公式2)得到k0=972。
示例性地,第二长度可以为第三长度与第一长度之差。假设将第二长度表示为p,那么
p=k0-k1 (公式3)。
如上面的举例,k0=972,k1=324,那么可以确定p=648。
填充比特序列可以包括p个填充比特,填充比特的取值可以是由第一设备210和第二设备220预先约定的,例如p个填充比特全为0等。
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在待编码比特序列中的位置(等效地可以理解为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在待编码比特序列中的位置)可以是由第一设备210和第二设备220预先约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可以位于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之前。也就是说,可以在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之前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从而得到第三长度的待编码比特序列。
如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待编码比特序列500的示意图。待编码比特序列包括k0个比特,其中第1个比特至第p个比特为填充比特,第p+1个比特至第p+k1个比特为待传输比特。也就是说,第1个比特至第p个比特构成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510,第p+1个比特至第p+k1个比特构成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52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可以位于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之后。也就是说,可以在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之后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从而得到第三长度的待编码比特序列。
如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待编码比特序列600的示意图。待编码比特序列包括k0个比特,其中第1个比特至第k1个比特为待传输比特,第k1+1个比特至第k1+p个比特为填充比特。也就是说,第1个比特至第k1个比特构成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610,第k1+1个比特至第k1+p个比特构成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62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可以与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交叉排布。也就是说,可以将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分为多段,在相邻的两段之间添加填充比特序列,从而得到第三长度的待编码比特序列。
如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待编码比特序列700的示意图。待编码比特序列包括k0个比特,其中第1个比特至第k01个比特为待传输比特,第k01+1个比特至第k01+k02个比特为填充比特,第k01+k02+1个比特至第k01+k02+k03个比特为待传输比特,第k01+k02+k03+1个比特至第k01+k02+k03+k04个比特为填充比特,第k01+k02+k03+k04+1个比特至第k01+k02+k03+k04+k05个比特为待传输比特,第k01+k02+k03+k04+k05+1个比特至第k01+k02+k03+k04+k05+k06个比特为填充比特。
也就是说,第1个比特至第k01个比特构成的比特序列710、第k01+k02+1个比特至第k01+k02+k03个比特构成的比特序列730以及第k01+k02+k03+k04+1个比特至第k01+k02+k03+k04+k05个比特构成的比特序列750共同构成了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即k01+k03+k05=k1。第k01+1个比特至第k01+k02个比特构成的比特序列720、第k01+k02+k03+1个比特至第k01+k02+k03+k04个比特构成的比特序列740以及第k01+k02+k03+k04+k05+1个比特至第k01+k02+k03+k04+k05+k06个比特构成的比特序列760共同构成了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即k02+k04+k06=p。
应注意的是,在图7的示例中,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被划分为三段,并且在每一段之后包括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中的一部分。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可以被分别更多数量或更少数量的多段,例如填充比特序列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待编码比特序列的最开始,例如待传输比特序列可以位于待编码比特序列的最后,等等。
举例而言,对于频点为7GHz以下的WLAN系统而言,由于n=24×Z,Z为LDCP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如下表1所示。那么可以据此来表示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和/或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在待编码比特序列中的位置。
表1
具体而言,在预定编码码率为1/2时(即R0=1/2),第一长度为方阵大小的4倍(即k1=4×Z)。那么,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可以分布在待编码比特序列的如下位置:第1比特至第2×Z比特、第4×Z+1比特至第5×Z比特、和第8×Z+1比特至第9×Z比特。相应地,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可以分布在待编码比特序列的如下位置:第2×Z+1比特至第4×Z比特、第5×Z+1比特至第8×Z比特、和第9×Z+1比特至第12×Z比特。
可理解,上述针对于频点为7GHz以下的WLAN系统的描述仅是示意,本公开的实施例也可以被应用于毫米波频段的WLAN系统,其中n为672,且Z为42。
在过程400中,第一设备210对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430,以得到预定码字长度的经编码码字。
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与预定编码码率和预定码字长度对应的LDPC检验矩阵,对第三长度的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LDPC编码,从而得到预定码字长度的经编码码字。
作为一例,在预定码字长度为1944时的LDPC校验矩阵可以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对编码的具体实现不再详细阐述。通过编码,经编码码字包括待编码比特序列以及冗余比特序列,并且经编码码字包括的比特数量为n。
在过程400中,第一设备210从经编码码字中去除440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待传输码字。
具体而言,经编码码字包括待编码比特序列以及冗余比特序列,可以从待编码比特序列中去除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从而得到待传输码字,该待传输码字包括的比特数量可以表示为n-p。
在过程400中,第一设备210向第二设备220发送450该待传输码字。
相应地,第二设备220可以接收该待传输码字。
第二设备220通过向待传输码字添加460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待译码码字。
具体而言,第二设备220可以在待传输码字(具有长度n-p)的前k1个比特序列的基础上添加长度为p的填充比特序列,从而得到长度为n的待译码码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220进行译码时可以采用硬判决译码或者软判决译码,其中硬判决译码是在变量节点与校验节点之间不停地进行消息迭代以达到变量节点矩阵与校验节点矩阵的转置两者的乘积接近于0,而软判决译码在变量节点与校验节点之间所传递的是似然概率软解调信息。
可选地,如果第二设备220采用硬判决译码,那么所添加的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中各个比特的值可以为0或1。可选地,如果第二设备220采用软判决译码,那么所添加的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中各个比特的值可以为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LLR)软值。
第二设备220对待译码码字进行译码470,以得到经译码比特序列。
译码过程是校验比特与数据比特之间交互的过程,该过程不断迭代,直至校验比特全部等于0,译码成功;或直至达到最大迭代次数,译码失败。
示例性地,待译码码字包括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并且经译码比特序列也包括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在译码的过程中,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可以保持不变,这样能够提高译码的效率。
以软判决译码为例,在迭代的过程中,第二设备220的译码器可保持填充比特序列的LLR符号不变。
经译码后,第二设备220可以得到具有第三长度的经译码比特序列,也就是说,经译码比特序列中的比特数量可以表示为k0。
第二设备220从经译码比特序列中去除480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传输比特序列。
具体而言,第一设备210和第二设备220预先约定了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与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的位置关系,那么第二设备220可以执行与上述420类似的相反操作,从而得到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
这样,通过如图4所示的过程400,在实际传输时的传输码字具有低于预定编码码率的传输码率。如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传输码率为1/4时的传输过程800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输入到第一设备210的编码器2102的比特序列长度为k0,其中k1个比特构成待传输比特序列,编码器2102输出的码字长度为n。在第一设备210向第二设备220传输的待传输码字的长度为n-p。输入到第二设备220的译码器2202的码字长度为n,译码器2202的输出的比特序列长度为k0。在n=1944、R0=1/2、R1=1/4的示例中,k1=324,p=648,从而实际的传输码率为:k1/(n-p)=1/4。
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能够实现更低的传输码率,从而能够适应更多个应用场景,例如可以被用于诸如VR、无人机、实时游戏等对链路可靠性要求更高的业务。并且,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编码和译码的过程可以沿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无需对算法进行大的改动,从而降低了成本。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过程900的示意性交互流程图。过程900涉及如图2所示的第一设备210和第二设备220。
在过程900中,第一设备210确定910多个初始码字,每个初始码字包括第三长度的比特序列。
具体而言,第一设备210可以基于预定码字长度和预定编码码率确定第三长度。假设将将预定码字长度表示为n,将预定编码码率表示为R0,将第三长度表示为k0,那么可以基于上述的(公式2)来确定第三长度,即k0=n×R0。
为了描述方便,可以假设多个初始码字为c个初始码字,c为正整数。例如图10中示出的多个初始码字包括初始码字1010-1、初始码字1010-2、…、初始码字1010-c。例如图11中示出的多个初始码字包括初始码字1110-1、初始码字1110-2、…、初始码字1110-c。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可以包括第一数量的第一初始码字和第二数量的第二初始码字,第一初始码字为由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第二初始码字为由填充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可以将第一数量表示为c1,将第二数量表示为c2,其中c1+c2=c,且c1和c2均为正整数,如图10所示。具体而言,c1与c2之间的关系(如比值)可以是基于传输码率和预定编码码率所确定的,其中传输码率低于预定编码码率。
可以将预定编码码率表示为R0,将传输码率表示为R1,那么可以确定第一长度(表示为k1)和第二长度(表示为p),其中第一长度是基于预定编码码率、传输码率和预定码字长度所确定,如上面结合图4所述的(公式1)。第二长度为第三长度与第一长度之差,如上面结合图4所述的(公式3)。进一步地,可以基于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来确定c1与c2之间的关系,具体地
c1/c2=k1/p (公式4)。
多个初始码字可以构成二维码字结构,如图10中由初始码字1010-1、初始码字1010-2、…、初始码字1010-c逐行地拼接为二维码字。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多个初始码字中各个初始码字的顺序(或理解为在二维码字结构中的位置)不作限定。
举例而言,第一设备210可以获取c1个待传输比特序列,并将c1个待传输比特序列进行重新排列。随后,可以在c1个待传输比特序列的基础上,添加c2个填充比特序列。
可选地,c2个填充比特序列可以全部位于c1个待传输比特序列之前,从而在二维码字结构中,第1行至第c2行都是填充比特序列,而第c2+1行至第c行为待传输比特序列。
可选地,c2个填充比特序列可以全部位于c1个待传输比特序列之后,从而在二维码字结构中,第1行至第c1行都是待传输比特序列,而第c1+1行至第c行为填充比特序列。
可选地,c2个填充比特序列与c1个待传输比特序列可以交替分布,例如c2个填充比特序列的一部分(如c21个填充比特序列)位于c1个待传输比特序列之前,c2个填充比特序列的一部分(如c22个填充比特序列)位于c1个待传输比特序列中的某两个待传输比特序列之间,c2个填充比特序列的一部分(如c23个填充比特序列)位于c1个待传输比特序列之后。作为一例,如图10所示,一部分填充比特序列位于待传输比特序列中间,一部分填充比特序列位于待传输比特序列之后。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可以包括c个由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如图11所示。
多个初始码字包括至少一个由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可以是重传码字或者可以是新传输的码字。
作为一例,假设在910之前,第一设备210通过对长度为k0的传输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长度为n的编码码字,并向第二设备220传输该编码码字。那么在该编码码字传输失败的情况下,第一设备210可以确定针对该长度为k0的传输比特序列的重传比特序列,例如重传比特序列也为长度为k0的传输比特序列。并且第一设备210可以将该重传比特序列构建为多个初始码字中的一个。参照图10或图11,例如初始码字1010-1或初始码字1110-1可以为由重传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
可选地,至少一个由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可以部分或全部为由重传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例如,图10中的c1个待传输比特序列可以都为重传比特序列,图11中的c个待传输比特序列可以都为重传比特序列,本公开对此不限定。
在过程900中,第一设备210通过从每个初始码字中提取第四长度的比特子序列,以得到920待编码比特序列,该待编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
为了方便描述,可以将第四长度表示为m,m为正整数。示例性地,m可以为Z的整数倍,Z为LDPC校验矩阵中方阵的大小,如上表1所示为频点为7GHz以下的WLAN系统中Z的取值。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得到的待编码比特序列的长度为第三长度,即k0。那么可理解,c和m具有反比关系,满足如下的公式5。
c×m=k0 (公式5)。
具体而言,第一设备210可以从各个初始码字的相同位置处提取比特子序列,并通过将多个比特子序列依次拼接以得到待编码比特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包括c1个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以及c2个填充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相应地,待编码比特序列可以包括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和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可理解,取决于多个初始码字中各个初始码字在二维码字结构中的位置,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或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在待编码比特序列中的位置可以被实现为多种不同的情形。
结合图10,可以从每个初始码字中提取第1比特至第m比特,如框1020-1所示,随后通过依次拼接得到待编码比特序列1022。
举例而言,对于频点为7GHz以下的WLAN系统,在R0=1/2,R1=1/4的情况,可以取m=Z,c=12,并且c个初始码字中,第1个初始码字、第2个初始码字、第5个初始码字、第9个初始码字为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而第3个初始码字、第4个初始码字、第6个初始码字、第7个初始码字、第8个初始码字、第10个初始码字、第11个初始码字和第12个初始码字为填充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参照图10,可以理解为,二维码字结构中的第1行、第2行、第5行和第9行为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而二维码字结构中的第3-4行、第6-8行和第10-12行为填充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
进一步地,通过在每个初始码字中提取m个比特得到待编码比特序列,并且其中待传输比特序列分布在待编码比特序列的如下位置:第1比特至第2×Z比特、第4×Z+1比特至第5×Z比特、和第8×Z+1比特至第9×Z比特。相应地,填充比特序列分布在待编码比特序列的如下位置:第2×Z+1比特至第4×Z比特、第5×Z+1比特至第8×Z比特、和第9×Z+1比特至第12×Z比特。
应理解的是,在包括填充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的实施例中,图10中所示的待编码比特序列1022仅是示意,待编码比特序列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分布形式,如上述结合图5至图7所描述的实施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包括c个待传输比特序列。相应地,待编码比特序列可以包括第三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
结合图11,可以从每个初始码字中提取第1比特至第m比特,如框1120-1所示,随后通过依次拼接得到待编码比特序列1122。
在过程900中,第一设备210对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930,以得到预定码字长度的经编码码字。
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与预定编码码率和预定码字长度对应的LDPC检验矩阵,对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LDPC编码,从而得到预定码字长度的经编码码字。
作为一例,在预定码字长度为1944时的LDPC校验矩阵可以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对编码的具体实现不再详细阐述。通过编码,经编码码字包括待编码比特序列以及冗余比特序列,并且经编码码字包括的比特数量为n。
结合图10,经编码码字可以如1024所示。结合图11,经编码码字可以如1124所示。
在过程900中,第一设备210基于经编码码字进行码字传输9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包括c1个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以及c2个填充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一设备210可以去除940经编码码字中的填充比特序列,得到待传输码字。
参照图10,可以将经编码码字1024中的填充比特序列去除,从而得到待传输码字1026。相应地,在950处,第一设备210可以向第二设备220发送待传输码字。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包括c个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也就是说,经编码码字中不包括填充比特序列。那么,在950处,第一设备210可以向第二设备220发送经编码码字。
如结合图10或图11所描述的,第一设备210可以基于二维码字结构,通过从每个码字中提取m个比特序列来得到待编码比特序列1022或1122。该方式可以被理解为第一设备210沿着二维码字结构的竖向来确定待编码比特序列。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210还可以沿着二维码字结构的横向来确定待编码比特序列。作为一例,可以将横向称为第一维,将竖向称为第二维。或者,可以将横向称为第二维,将竖向称为第一维。例如参照图10或图11,可以将比特序列1010-1或比特序列1110-1作为待编码比特序列。可理解,关于横向的编码方式可以参照已有技术,本公开中不再赘述。
可理解,基于传输950,第二设备220可以接收来自第一设备210的传输码字。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码字可以为被去除填充比特序列之后的码字,如图10中的1026。可选地,第二设备220可以向传输码字添加960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待译码码字。关于该过程可以参照上面如图4所示的460。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码字是由第一设备210编码之后的经编码码字,如图11中的1024。可选地,第二设备220可以将传输码字作为待译码码字。
在过程900中,第二设备220对待译码码字进行译码970,以得到经译码比特序列。
可理解,译码过程是通过不断迭代:直到校验比特全部为0,译码成功;或者,直到达到最大迭代次数,译码失败。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译码码字可以包括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那么在译码过程中,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可以保持不变,这样能够提高译码的效率。以软判决译码为例,在迭代的过程中,第二设备220的译码器可保持填充比特序列的LLR符号不变。
如此,经译码后,第二设备220可以得到具有第三长度的经译码比特序列,也就是说,经译码比特序列中的比特数量可以表示为k0。结合图10或图11,经译码比特序列可以类似于1022或1122。
参照前述920至970的描述,第一设备210还可以进一步基于多个初始码字来确定下一个待编码比特序列,并针对其执行与920-970类似的过程。参照图10,第一设备210可以从每个初始码字中提取第m+1比特至第2m比特,如框1020-2所示,并通过依次拼接得到与1022所示类似的待编码比特序列。参照图11,第一设备210可以从每个初始码字中提取第m+1比特至第2m比特,如框1120-2所示,并通过依次拼接得到与1122所示类似的待编码比特序列。
如此,通过将920-970执行c次,可以完成对多个初始码字的传输,例如图10中的1020-1至1020-c,例如图11中的1120-1至1120-c。由于类似的编码、传输、译码方式,这里不再逐个描述。
在过程900中,第二设备220可以基于经译码比特序列确定980多个初始码字。
具体而言,第二设备220可以将经译码比特序列分为c段,分别对应c个初始码字的相同比特位置。
如此,第二设备220通过对c次传输的经译码比特序列的拆分重排,能够得到c个初始码字。举例而言,c个初始码字具有二维码字结构,如图10或图11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包括c1个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以及c2个填充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可选地,第二设备220还可以去除c2个填充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210也可以采用横向的方式进行编码并发送。相应地,第二设备220可以在译码后确定为二维码字结构中的对应的初始码字。
举例而言,参照图10或图11,第一设备210可以将比特序列1010-1或比特序列1110-1作为待编码比特序列,随后通过编码得到传输码字。那么,第二设备220可以通过译码确定初始码字1010-1或1110-1。可理解,该过程可以参照已有技术,本公开中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210可以既通过横向的方式编码传输也通过竖向的方式编码传输,这样能够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二设备220在译码过程中,如果某个初始码字的一部分(如比特子序列)已经在第一维(如横向或竖向)的译码过程中被正确译码,那么在第二维对该某个初始码字的一部分进行译码的过程中,该一部分可以保持不变,这样能够提升译码效果,也避免出现译码不一致的情况。结合图10举例而言,如果第二设备220已经通过正确译码确定初始码字1010-1,那么在对比特序列1020-1进行译码的过程中,可以保持该比特序列1020-1的第1个比特至第m个比特保持不变。
应注意的是,尽管结合图10和图11描述了过程900,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多个初始码字中的至少一个初始码字可以类似于在图5至图7中所示的待编码码字,也就是说初始码字中可以包括待传输比特序列和填充比特序列。该情形可以理解为如图10和如图11所示的两者的结合,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基于二维码字结构来确定待编码比特序列,从而能够通过对于所传输的序列的重排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并且针对重传的场景,即使在信道通常不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额外的可靠性。
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向待传输比特序列添加填充比特序列,并在编码之后去除所添加的填充比特序列,实现了比预定编码码率更低的传输码率,能够提供更高的链路可靠性,从而能够适应更多个应用场景,例如可以被用于诸如VR、无人机、实时游戏等对链路可靠性要求更高的业务。并且,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编码和译码的过程可以沿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无需对算法进行大的改动,从而降低了成本。
应理解,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等只是为了表示多个对象可能是不同的,但是同时不排除两个对象之间是相同的。“第一”,“第二”,“第三”等不应当解释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还应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方式、情况、类别以及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方式、类别、情况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符合逻辑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结合。
还应理解,上述内容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而不是要限制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内容,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或变化或组合等。这样的修改、变化或组合后的方案也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内。
还应理解,上述内容的描述着重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前的不同之处,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或借鉴,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200的示意框图。装置1200可以被实现为如图2所示的第一设备210,例如为AP或STA。如图12所示,装置1200包括处理模块1210和发送模块1220。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210被配置为确定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第一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预定编码码率和传输码率被确定,传输码率低于预定编码码率;还被配置为通过向待传输比特序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获得待编码比特序列,待编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第三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和预定编码码率被确定;还被配置为以预定编码码率对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以得到预定码字长度的经编码码字;还被配置为从经编码码字中去除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待传输码字。发送模块1220被配置为发送待传输码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包括多个子序列,多个子序列的每个子序列具有第四长度。处理模块1210可以被配置为从多个初始码字的每个初始码字中提取第四长度的子序列。可选地,多个初始码字中的至少一个初始码字为重传的码字。可选地,第四长度等于Z的整数倍,其中Z表示编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
示例性地,填充比特序列分布在待编码比特序列中的如下比特:第2*Z+1比特至第4*Z比特、第5*Z+1比特至第8*Z比特、和第9*Z+1比特至第12*Z比特,其中Z表示编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可选地,传输码率等于1/4。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210被配置为确定多个初始码字,多个初始码字的每个初始码字包括第三长度的比特序列;还被配置为通过从每个初始码字中提取第四长度的比特子序列,以得到待编码比特序列,待编码比特序列包括多个第四长度的比特子序列且待编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还被配置为以预定编码码率对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以得到经编码码字。发送模块1220被配置为基于经编码码字进行码字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包括第一数量的第一初始码字和第二数量的第二初始码字,第一初始码字由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第二初始码字由填充比特序列构成。
待编码比特序列可以包括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和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其中第一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预定编码码率和传输码率被确定,且传输码率低于预定编码码率。
在一些示例中,第四长度等于Z,多个初始码字中的第三个初始码字、第四个初始码字、第六个初始码字、第七个初始码字、第八个初始码字、第十个初始码字、第十一个初始码字和第十二个初始码字为填充码字。
示例性地,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分布在待编码比特序列的如下比特:第2*Z+1比特至第4*Z比特、第5*Z+1比特至第8*Z比特、和第9*Z+1比特至第12*Z比特,其中Z表示编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可选地,传输码率等于1/4。
发送模块1220可以被配置为从经编码码字中去除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待传输码字;以及发送待传输码字。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初始码字包括多个由待传输比特序列构成的初始码字。发送模块1220可以被配置为发送经编码码字。
示例性地,多个初始码字中至少一个初始码字为重传码字。
可选地,第四长度等于Z的整数倍,其中Z表示编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
可理解,图12中对于装置1200的模块的划分仅是示意性的,在实际实现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模块划分,例如处理模块1210可以被实现为确定模块、提取模块、添加模块、编码模块、去除模块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12的装置1200能够用于实现上述结合图4至图11的实施例中由第一设备210所执行的部分或全部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300的示意框图。装置1300可以被实现为如图2所示的第二设备220,例如为AP或STA。如图13所示,装置1300包括接收模块1310和处理模块1320。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310被配置为接收传输码字。处理模块1320被配置为通过向传输码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获得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还被配置为以预定码率对待译码码字进行译码,以得到经译码比特序列,经译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还被配置为从经译码比特序列中去除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
可选地,处理模块1320还被配置为基于传输比特序列确定多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具有第四长度;以及将多个子序列分别确定为多个初始码字各自的一部分。可选地,多个初始码字中的至少一个初始码字为重传的码字。可选地,第四长度等于Z的整数倍,其中Z表示译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
示例性地,经译码比特序列包括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并且在处理模块1320进行译码的过程中填充比特序列保持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比特序列分布在经译码比特序列中的如下比特:第2*Z+1比特至第4*Z比特、第5*Z+1比特至第8*Z比特、和第9*Z+1比特至第12*Z比特,其中Z表示译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可选地,传输码率等于1/4。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310被配置为接收传输码字。处理模块1320被配置为基于传输码字确定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还被配置为以预定码率对待译码码字进行译码,以得到经译码比特序列,该经译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还被配置为通过将经译码比特序列进行划分,以得到多个比特子序列,每个比特子序列具有第四长度;还被配置为基于多个比特子序列确定多个初始码字。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码字的码字长度小于预定码字长度,处理模块1320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向传输码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得到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
经译码比特序列包括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和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第一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预定编码码率和传输码率被确定,传输码率低于预定编码码率。示例性地,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分布在经译码比特序列的如下比特:第2*Z+1比特至第4*Z比特、第5*Z+1比特至第8*Z比特、和第9*Z+1比特至第12*Z比特,其中Z表示编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可选地,传输码率等于1/4。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码字的码字长度等于预定码字长度,处理模块1320被配置为将传输码字作为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
示例性地,处理模块1320可以被配置为将多个比特子序列分别确定为多个初始码字的一部分。在一些示例中,多个初始码字中至少一个初始码字可选地为重传码字。
可选地,第四长度等于Z的整数倍,其中Z表示译码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
可理解,图13中对于装置1300的模块的划分仅是示意性的,在实际实现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模块划分,例如处理模块1320可以被实现为确定模块、添加模块、译码模块、去除模块、划分模块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13的装置1300能够用于实现上述结合图4至图11的实施例中由第二设备220所执行的部分或全部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模块或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也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为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图14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设备1400的示意性框图。设备1400可以被实现为或者被包括在图2的第一设备210或第二设备220中。如图所示,设备14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410,耦合到处理器1410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420,以及耦合到处理器1410的通信模块1440。
通信模块1440可以用于双向通信。通信模块1440可以具有用于通信的至少一个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可以包括与其他设备通信所必需的任何接口。
处理器1410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或基于控制器的多核控制器架构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1400可以具有多个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其在时间上从属于与主处理器同步的时钟。
存储器14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424、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硬盘、光盘(Compact Disc,CD)、数字视频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其他磁存储和/或光存储。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422、或不会在断电持续时间中持续的其他易失性存储器。
计算机程序1430包括由关联处理器1410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程序1430可以存储在ROM 1424中。处理器1410可以通过将程序1430加载到RAM 1422中来执行任何合适的动作和处理。
可以借助于程序1430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使得设备1400可以执行如参考图4至图11所讨论的任何过程。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硬件或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
程序1430可以有形地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在设备1400中(诸如在存储器1420中)或者可以由设备1400访问的其他存储设备。可以将程序1430从计算机可读介质加载到RAM 1422以供执行。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OM、EPROM、闪存、硬盘、CD、DVD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400中的通信模块1440可以被实现为发送器和接收器(或收发器),其可以被配置为发送/接收诸如传输数据等。另外,设备14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调度器、控制器、射频/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公开不再详细阐述。
示例性地,图14中的设备1400可以被实现为电子设备,或者可以被实现为电子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和处理电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由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完成信令或数据的交互,由处理电路完成信令或数据信息的生成以及处理。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设备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当处理器运行该程序指令时,使得安装该芯片系统的设备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法。示例性地,该芯片系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指令,当处理器运行所述指令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的方法和功能。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的方法和功能。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运行所述指令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的方法和功能。
通常,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以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一些方面可以用硬件实现,而其他方面可以用固件或软件实现,其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虽然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个方面被示出并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一些其他图示表示,但是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实现为,如非限制性示例,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其某种组合。
本公开还提供有形地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包括在程序模块中的指令,其在目标的真实或虚拟处理器上的设备中执行,以执行如上参考附图的过程/方法。通常,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程序模块之间组合或分割程序模块的功能。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中。
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时候,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者相关数据可以由任意适当载体承载,以使得设备、装置或者处理器能够执行上文描述的各种处理和操作。载体的示例包括信号、计算机可读介质、等等。信号的示例可以包括电、光、无线电、声音或其它形式的传播信号,诸如载波、红外信号等。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包含或存储用于或有关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带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储存取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的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相反,流程图中描绘的步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组合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还应当注意,根据本公开的两个或更多装置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装置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装置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装置来具体化。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现,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的,并且也不限于所公开的各实现。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现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很好地解释各实现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公开的各个实现方式。
Claims (2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所述第一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预定编码码率和传输码率被确定,所述传输码率低于所述预定编码码率;
通过向所述待传输比特序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获得待编码比特序列,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所述第三长度基于所述预定码字长度和所述预定编码码率被确定;
以所述预定编码码率对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以得到所述预定码字长度的经编码码字;
从所述经编码码字中去除所述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待传输码字;以及
发送所述待传输码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包括多个子序列,所述多个子序列的每个子序列具有第四长度,
其中所述确定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包括:从多个初始码字的每个初始码字中提取所述第四长度的子序列。
3.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传输码字;
通过向所述传输码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获得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
以预定码率对所述待译码码字进行译码,以得到经译码比特序列,所述经译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以及
从所述经译码比特序列中去除所述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译码比特序列包括所述第二长度的所述填充比特序列,并且在所述译码过程中所述填充比特序列保持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传输比特序列确定多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具有第四长度;以及
将所述多个子序列分别确定为多个初始码字各自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初始码字中的至少一个初始码字为重传的码字。
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长度等于Z的整数倍,其中Z表示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填充比特序列分布在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或所述经译码比特序列中的如下比特:第2*Z+1比特至第4*Z比特、第5*Z+1比特至第8*Z比特、和第9*Z+1比特至第12*Z比特,其中Z表示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
9.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第一长度的待传输比特序列,所述第一长度基于预定码字长度、预定编码码率和传输码率被确定,所述传输码率低于所述预定编码码率;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向所述待传输比特序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获得待编码比特序列,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所述第三长度基于所述预定码字长度和所述预定编码码率被确定;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以所述预定编码码率对所述待编码比特序列进行编码,以得到所述预定码字长度的经编码码字;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从所述经编码码字中去除所述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待传输码字;以及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所述待传输码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包括多个子序列,所述多个子序列的每个子序列具有第四长度,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从多个初始码字的每个初始码字中提取所述第四长度的子序列。
1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传输码字;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通过向所述传输码字添加第二长度的填充比特序列,获得预定码字长度的待译码码字;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以预定码率对所述待译码码字进行译码,以得到经译码比特序列,所述经译码比特序列具有第三长度;以及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从所述经译码比特序列中去除所述填充比特序列,以得到第一长度的传输比特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经译码比特序列包括所述第二长度的所述填充比特序列,并且在所述处理模块进行译码的过程中所述填充比特序列保持不变。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传输比特序列确定多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具有第四长度;以及
将所述多个子序列分别确定为多个初始码字各自的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初始码字中的至少一个初始码字为重传的码字。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四长度等于Z的整数倍,其中Z表示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填充比特序列分布在所述待编码比特或所述经译码比特序列中的如下比特:第2*Z+1比特至第4*Z比特、第5*Z+1比特至第8*Z比特、和第9*Z+1比特至第12*Z比特,其中Z表示所使用的校验矩阵中的方阵大小。
17.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设备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36157.5A CN116192328A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36157.5A CN116192328A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92328A true CN116192328A (zh) | 2023-05-30 |
Family
ID=86440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36157.5A Pending CN116192328A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192328A (zh) |
-
2021
- 2021-11-29 CN CN202111436157.5A patent/CN11619232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99094B (zh) | 通过与外系统码交织而级联的极化码的制码和解码 | |
KR102227250B1 (ko) | 코드를 인코딩 및 디코딩하기 위한 방법과 시스템 | |
US11671115B2 (en) | High-rate long LDPC codes | |
KR20180138101A (ko) | 통신 및 방송 시스템을 위한 부호율-조정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170102173A (ko) |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
US11191065B2 (en) | Coding technique for multi-stage control information | |
CN111247743A (zh) | 在crc制码之前对包括已知位的nr pbch有效载荷进行交织以增强极化码性能 | |
US20230208554A1 (en) |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1277354B (zh) |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编译码方法、相关装置 | |
CN110476357B (zh) | 极化码传输方法和装置 | |
US12009836B2 (en) | Data processing metho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 |
KR20220014730A (ko) | 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 부호의 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3472363A (zh) | 编码方法及装置 | |
CN113055022A (zh) | 并行软消除译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6192328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08631913B (zh) | 一种基于准循环低密度校验码的交织方法及相关设备 | |
EP4131785A1 (en) |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nd device | |
WO2023216991A1 (zh) | Ldpc的编译码方法和相关装置 | |
WO2024192762A1 (en) |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bit value placement in polar coding | |
WO2024192916A1 (en) |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rateless polar coding and low-complexity decoding | |
WO2024192763A1 (en) |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non-sequential decoding of polar codes | |
WO2024055934A1 (zh) |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4192761A1 (en) |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encoded bit reduction in polar coding | |
WO2024192945A1 (en) |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rateless polar coding an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
WO2024192946A1 (en) |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dependent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