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81559A - 流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81559A CN116181559A CN202211312579.6A CN202211312579A CN116181559A CN 116181559 A CN116181559 A CN 116181559A CN 202211312579 A CN202211312579 A CN 202211312579A CN 116181559 A CN116181559 A CN 1161815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path
- swing
- channels
- housing
-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C—POSITIVE-DISPLACEMENT ENGINES DRIVEN BY LIQUIDS
- F03C2/00—Rotary-piston engines
- F03C2/08—Rotary-piston engine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 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4/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082—Details specially related to intermeshing engagement type machines or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60—Fluid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ydraulic Mot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体装置。本发明的流体装置(1)具备:第1外壳(45),其具有第1流路(111~114);第2外壳(2、3、35),其具有数量比第1流路的数量多的第2流路(41、42);以及分配板(100),其具有使预定的第1流路与第2流路相连的第3流路(103~107)。分配板以端面(101、102)分别与第1外壳和第2外壳接触着的状态在分配板的厚度方向上被夹在第1外壳与第2外壳之间。第3流路具有:多个贯通流路(103),其在周向上排列配置,在端面开口;和连结槽流路(104、105),其在周向上形成,连结多个贯通流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压泵、液压马达,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压泵、液压马达。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用于使工作油相对于主轴向周向上的不同的位置流通的油路。而且,公开有约束构件130作为形成工作油的供给用的油路的结构。
约束构件130具有:槽,其呈凹状形成于该约束构件130的外周面;和贯通孔,其配置于比槽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轴向上贯通。这些槽与贯通孔各自选择性地连通。而且,约束构件130相对于从径向外侧遍及整周地包围该约束构件130的圆筒凹部186热压配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020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结构中,油路形成在约束构件130的外周面与圆筒凹部186的内周面之间。因此,在约束构件130的外周面形成的槽在轴向上形成有多个。因此,为了供给、排出工作油而使流体装置驱动,难以在构造上缩小约束构件130的轴向尺寸。因而,存在难以使流体装置薄型化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以简单的构造小型化和省空间化的流体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流体装置具备:第1外壳,其具有第1流路;第2外壳,其具有比所述第1流路的数量多的数量的第2流路;以及分配板,其具有使预定的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相连的第3流路。所述分配板以端面分别与所述第1外壳和所述第2外壳接触着的状态在该分配板的厚度方向上被夹在所述第1外壳与所述第2外壳之间。所述第3流路具有:多个贯通流路,其在周向上排列配置,在所述端面开口;以及连结槽流路,其在周向上形成,连结多个所述贯通流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流体装置,能够利用在端面具有形成为槽的连结槽流路的分配板使第1流路与第2流路相连,而将流体向数量比第1流路的数量多的第2流路分配。由此,可在从第1外壳朝向第2外壳的方向上仅以分配板的厚度在第1流路与第2流路之间进行流体的分配。因而,与现有技术相比,可缩小从第1外壳朝向第2外壳的方向上的装置结构的尺寸。
(2)也可以是,在所述分配板的所述端面分别形成有所述连结槽流路。
(3)也可以是,多个所述贯通流路以在所述周向上隔开相等的间隔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端面。
(4)也可以是,所述连结槽流路具有:外周连结槽流路,其配置于比多个所述贯通流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连结多个所述贯通流路;以及内周连结槽流路,其配置于比多个所述贯通流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连结多个所述贯通流路。
(5)也可以是,所述第3流路还具有:外径方向槽流路,其以沿着径向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端面,在径向上连结所述贯通流路和所述外周连结槽流路;以及内径方向槽流路,其以沿着径向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端面,在径向上连结所述贯通流路和所述内周连结槽流路。也可以是,所述外径方向槽流路及所述内径方向槽流路与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贯通流路分别连结、或者与在周向上隔着一个所述贯通流路相邻的所述贯通流路分别连结。
(6)也可以是,所述外径方向槽流路与所述内径方向槽流路的配置以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或4个所述贯通流路为一组而重复。
(7)也可以是,所述内周连结槽流路、多个所述贯通流路、以及所述外周连结槽流路在所述端面分别配置于同心的圆周上。
(8)也可以是,所述第2外壳具备:摆动外壳部,其具有轴线;内齿,其设置于所述摆动外壳部的内周面;齿轮架,其借助沿着所述摆动外壳部的所述轴线相互分开地设置的两个轴承以绕所述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摆动外壳部;曲轴,其以绕与所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齿轮架;摆动齿轮,其旋转运动由所述曲轴限制成摆动旋转,与所述内齿啮合;以及供排板,其具有向所述摆动外壳部的内周面与所述摆动齿轮之间供给工作流体以及从所述摆动外壳部的内周面与所述摆动齿轮之间排出工作流体的多个供排流路。也可以是,所述供排板配置于所述摆动齿轮的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所述第1外壳侧,多个所述供排流路分别与所述第2流路连通。
(9)也可以是,所述内周连结槽流路和所述外周连结槽流路供给、排出不同的压力的工作流体,或者供给、排出相同的压力的工作流体。
(10)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流体装置具备:第1外壳,其具有第1流路;第2外壳,其具有比所述第1流路的数量多的数量的第2流路;以及分配板,其具有使预定的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相连的第3流路。所述分配板以端面分别与所述第1外壳和所述第2外壳接触着的状态在该分配板的厚度方向上被夹在所述第1外壳与所述第2外壳之间。所述第2外壳具备:摆动外壳部,其具有轴线;内齿,其设置于所述摆动外壳部的内周面;齿轮架,其借助沿着所述摆动外壳部的所述轴线相互分开地设置的两个轴承以绕所述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摆动外壳部;曲轴,其以绕与所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齿轮架;摆动齿轮,其旋转运动由所述曲轴限制成摆动旋转,与所述内齿啮合;以及供排板,其具有向所述摆动外壳部的内周面与所述摆动齿轮之间供给工作流体以及从所述摆动外壳部的内周面与所述摆动齿轮之间排出工作流体的多个供排流路。所述供排板配置于所述摆动齿轮的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所述第1外壳侧,多个所述供排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连通。所述第3流路具有:多个贯通流路,其在周向上排列配置,在所述端面开口;外周连结槽流路,其作为连结多个所述贯通流路的连结槽流路,沿着周向形成于所述端面,在比多个所述贯通流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连结多个所述贯通流路;内周连结槽流路,其作为所述连结槽流路,沿着周向形成于所述端面,在比多个所述贯通流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处连结多个所述贯通流路;外径方向槽流路,其以沿着径向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端面,在径向上连结所述贯通流路和所述外周连结槽流路;以及内径方向槽流路,其以沿着径向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端面,在径向上连结所述贯通流路和所述内周连结槽流路。所述外径方向槽流路及所述内径方向槽流路与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贯通流路分别连结,或者,所述外径方向槽流路及所述内径方向槽流路与在周向上隔着一个所述贯通流路相邻的所述贯通流路分别连结,所述外径方向槽流路与所述内径方向槽流路的配置以在周向上相邻的4个所述贯通流路为一组而重复。
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利用在端面具有形成为槽的连结槽流路的分配板使第1流路和第2流路相连,使流体在数量比第1流路的数量多的第2流路与第1流路之间分流、合流。由此,可在从第1外壳朝向第2外壳的方向上仅以分配板的厚度在第1流路与第2流路之间进行流体的分配。因而,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缩小从第1外壳朝向第2外壳的方向上的装置结构的尺寸。
因而,无需如专利文献1中的结构那样在轴向上形成多个呈凹状地形成于约束构件的外周面的槽。因此,能够在可供给、排出工作油而使流体装置驱动的状态下缩小轴向上的尺寸。也就是说,能够谋求流体装置的薄型化。
由此,能够消除如专利文献1中的结构那样在成为流路(油路)的约束构件与圆筒凹部之间产生间隙而导致工作油泄漏的可能性,提高密封性。而且,利用第1外壳和第2外壳夹着板状的分配板而紧固,因此,能够利用紧固构件等设为按压着分配板的状态。因此,能够确保密闭性而可靠地提高密封性。
同时,仅通过将端面形成为槽状作为第3流路,就能够进行分配板的制造。因此,能够以切削加工或者铸造来制造,能够实现制造工序数的削减和作业时间的缩短。而且,仅通过在分配板的端面形成平面,就能够维持所需的密闭性,因此,不会要求过度的加工精度。由此,能够兼顾获得所需的密闭性以及容易地制造。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小型化和省空间化、能够维持工作油的密闭、能够防止工作油的泄漏而提高动作效率的流体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液压马达的侧视图(局部剖视)。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VI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沿着图1的V-V线的剖视图、且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液压马达的流路的图。
图6是沿着图1的VI-VI线的剖视图、且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分配板的流路的图。
图7是沿着图1的VII-VII线的剖视图、且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分配板的流路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分配板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1的IX-IX线的剖视图、且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液压马达的流路的图。
图10是沿着图1的X-X线的剖视图、且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液压马达的流路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液压马达的流路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另一压力状态的与图7相对应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液压马达(流体装置);2、摆动外壳部(第2外壳);3、旋转部(第2外壳);4、曲轴(偏心旋转体);5、摆动齿轮;6、齿轮架部(旋转构件);7、第1摆动外壳;8、第2摆动外壳;12、13、轴承;31、第1齿轮架(齿轮架);32、第2齿轮架(齿轮架);33、基板部(第2外壳);35、圆板部(第2外壳);35a、第1端部;41、供给路径(第2流路);41a、供给开口部;42、排出路径(第2流路);42a、排出开口部;45、油分配部(第1外壳);45a、端面;46、供排板(端口板);46a、贯通孔(供排端口);50、滑动板(活塞板);50c、贯通孔(贯通端口);66a、高压工作室(第1工作室);66b、低压工作室(第2工作室);66c、工作室;90、内齿销;100、分配板;101、102、端面;103~107、第3流路;103、贯通流路;104、外周连结槽流路(连结槽流路);105、内周连结槽流路(连结槽流路);106、外径方向槽流路(连结槽流路);107、内径方向槽流路(连结槽流路);111~114、第1流路;C1、第1轴线(轴线);P1~P4、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流体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液压马达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局部剖视)。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III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1的IV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沿着图1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1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着图1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分配板的剖视图。图9是沿着图1的IX-IX线的剖视图。图10是沿着图1的X-X线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液压马达的流路的剖视图。在各附图中,附图标记1是液压马达。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装置,以液压马达为例而进行说明。不过,并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能够采用液压泵结构作为流体装置。
<液压马达>
如图1~图4所示,液压马达1具有:圆筒状的摆动外壳部2;和旋转部3,其借助两个轴承12、13(第1轴承12、第2轴承13)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摆动外壳部2的内周面。
作为轴承12、13,使用了角接触球轴承。然而,并不限于此,作为轴承12、13,可使用例如深槽球轴承等其他球轴承、滑动轴承等各种各样的轴承。
摆动外壳部2的中心轴线与旋转部3的旋转轴线一致。在以下的说明中,统称这些中心轴线和旋转轴线为第1轴线(轴线的一个例子)C1。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与第1轴线C1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旋转部3的旋转方向称为周向,将旋转部3的径向简称为径向。
<摆动外壳部>
如图1~图4所示,摆动外壳部2具备在轴向上分割而成的第1摆动外壳7和第2摆动外壳8。
第1摆动外壳7配置于轴向上的第1方向侧(图1中的左侧)。第2摆动外壳8配置于轴向上的与第1方向相反的一侧的第2方向侧(图1中的右侧)。此外,摆动外壳部2不一定必须在轴向上分割,也可以设为未在轴向上分割的结构。
第1摆动外壳7形成为圆筒状。在第1摆动外壳7的外周面7a,在靠位于第1方向侧的第1端部7b的位置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外凸缘部9。外凸缘部9用于将液压马达1安装于未图示的外部设备。在外凸缘部9,在外凸缘部9的厚度方向(轴向)上贯通形成有供未图示的螺栓穿过的贯通孔9a。
第1摆动外壳7的周壁7e中的、从位于第2方向侧的第2端部7d到轴向中央的部分设为壁厚比其他部分的壁厚厚的厚壁部10。厚壁部10中的位于第2方向侧的第2端部10c与第1摆动外壳7的第2端部7d位于同一平面上。即、厚壁部10的第2端部10c构成第1摆动外壳7的第2端部7d的局部。
在厚壁部10的内周面10d形成有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3个)销槽10a。各销槽10a沿着轴向形成于厚壁部10的整体,并且,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销槽10a从轴向看来形成为半圆状。
在各销槽10a以可旋转的方式收纳有圆柱状的内齿销(内齿的一个例子)90。销槽10a从轴向看来形成为半圆状,因此,内齿销90成为从厚壁部10的内周面10d向径向内侧突出来半圆的量的形状。内齿销90作为与后述的摆动齿轮5啮合的内齿发挥功能。
在厚壁部10的外周部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的第1贯通孔19。第1贯通孔19配置于各销槽10a之间,并且,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第1贯通孔19的个数例如是8个。螺栓(固定部和螺纹件的一个例子)20的杆部20a插入这些第1贯通孔19。第1摆动外壳7、第2摆动外壳8以及后述的供排板46由各螺栓20共同紧固而一体化。
在第1摆动外壳7的内周面7c,在比厚壁部10靠第1方向的位置借助台阶部11a形成有内径形成得较大的第1轴承收纳部11。在第1轴承收纳部11嵌合有第1轴承12的外圈12a。通过外圈12a与台阶部11a抵接来进行第1轴承12与第1摆动外壳7之间的定位。
在第1摆动外壳7的内周面7c,在比第1轴承收纳部11靠第1方向的位置借助台阶部14a形成有内径形成得较大的密封件收纳部14。在密封件收纳部14嵌合有密封部15的局部。密封部15使第1摆动外壳7与旋转部3之间密封。
作为密封部15,使用例如浮动密封件。不过,作为密封部15,并不限定于该情况,能够使用例如密封垫、机械密封件等各种各样的密封件。
在第1摆动外壳7的第1端部7b形成有内径形成得比密封件收纳部14的内径大的第1齿轮架侧第1迷宫部16。
第1齿轮架侧第1迷宫部16与旋转部3协作而构成第1迷宫38。由于第1迷宫38,尘埃等难以从外部侵入第1摆动外壳7与旋转部3之间。
第1摆动外壳7的第2端部7d相当于第1摆动外壳7与第2摆动外壳8之间的分割面。第1摆动外壳7的第2端部7d的外周部的整体平坦地形成。在第2端部7d的比第1贯通孔19靠外周部的位置形成有从轴向看来呈环状的O形圈槽17。在O形圈槽17安装有O形圈18。O形圈18确保第1摆动外壳7与第2摆动外壳8之间的密封性。
第2摆动外壳8形成为圆环状。在第2摆动外壳8的周壁8a,在与第1摆动外壳7的第1贯通孔19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与第1贯通孔19连通的第2贯通孔22。
第2贯通孔22以与第1贯通孔19的直径相同的直径形成,与第1贯通孔19位于相同轴上。在第2贯通孔22的第2方向侧的大部分形成有沉孔部23。螺栓20的头部20b插入于沉孔部23。
第2摆动外壳8的位于第1方向侧的第1端部8b相当于第1摆动外壳7与第2摆动外壳8之间的分割面。在第2摆动外壳8的第1端部8b一体成形有从第2摆动外壳8的内周面8c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压板21。
压板21从轴向看来形成为圆环状。压板21从第2方向侧封堵在第1摆动外壳7的内周面7c与后述的摆动齿轮5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工作室66a、66b、66c(参照图11)。
此外,在第1摆动外壳7与第2摆动外壳8一体形成的情况下,压板21能够以例如相对于摆动外壳部2分割的方式形成。
在压板21的内周面21a,在除了位于第1方向侧的端部的大部分形成有第2齿轮架侧第1迷宫部25。第2齿轮架侧第1迷宫部25借助台阶部25a以内径比压板21的内周面21a的内径大的方式形成。
第2齿轮架侧第1迷宫部25与旋转部3协作而构成第2迷宫40。由于第2迷宫40,工作油难以从第2摆动外壳8与旋转部3之间泄漏(详细情况随后论述)。
在第2摆动外壳8的内周面8c,在比压板21靠第2方向的位置形成有内径借助台阶部24a形成得较大的第2轴承收纳部24。在第2轴承收纳部24嵌合有第2轴承13的外圈13a。通过外圈13a与台阶部24a抵接来进行第2轴承13与第2摆动外壳8之间的定位。
在第2摆动外壳8中的位于第2方向侧的第2端部8d形成有从轴向看来呈环状的O形圈槽26。在O形圈槽26安装有O形圈27。O形圈27确保第2摆动外壳8与后述的罩29之间的密封性。
在第2摆动外壳8的第2端部8d,在比O形圈槽26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内螺纹部28。这些内螺纹部28用于将罩29固定于第2摆动外壳8。
<罩>
罩29从第2方向侧封堵第2摆动外壳8的开口部8e。罩29例如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冲压加工而以中央的大部分朝向第2方向侧鼓出的方式形成。
罩29的外周部设为外凸缘部29a。外凸缘部29a与第2摆动外壳8的第2端部8d重叠。
在外凸缘部29a形成有在罩29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29b。贯通孔29b形成于与第2摆动外壳8的内螺纹部28相对应的位置。螺栓30从第2方向侧插入于贯通孔29b。
通过将螺栓30紧固于第2摆动外壳8的内螺纹部28,从而将罩29固定于第2摆动外壳8。
<供排板>
供排板(端口板)46由插入于第2摆动外壳8的第2贯通孔22和第1摆动外壳7的第1贯通孔19内的螺栓20固定。供排板46配置于厚壁部10的位于一侧的第1端部10b。供排板46是用于向后述的工作室66a、66b、66c内供给工作油、或者从工作室66a、66b、66c内排出工作油的板。
供排板46从轴向看来形成为圆环状。供排板46的外径与第1摆动外壳7的内周面7c的直径相同或者比第1摆动外壳7的内周面7c的直径稍小。因此,供排板46嵌合于第1摆动外壳7的内周面7c,并且,配置于厚壁部10的第1端部10b。
在供排板46的外周部,在与第1摆动外壳7的第1贯通孔19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内螺纹部47。由此,在将螺栓20从第2摆动外壳8侧按照第2贯通孔22、第1贯通孔19的顺序插入了之后,紧固于供排板46的内螺纹部47。由此,能够利用各螺栓20将第1摆动外壳7、第2摆动外壳8以及供排板46共同紧固而一体化。
在供排板46中的、位于比内螺纹部47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部分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贯通孔(供排端口)46a。由此,可经由贯通孔46a向工作室66a、66b、66c内供给工作油、或者从工作室66a、66b、66c内排出工作油(详细情况随后论述)。
贯通孔(供排端口)46a的个数与在第1摆动外壳7形成的销槽10a的个数相对应。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46a的个数是13个。各贯通孔(供排端口)46a形成为靠厚壁部10侧的开口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各销槽10a之间的中央、且位于比厚壁部10的内周面10d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在供排板46的内周面46b,在除了位于第2方向的端部的大部分形成有板侧迷宫部48。板侧迷宫部48借助台阶部48a以内径比供排板46的内周面46b的内径大的方式形成。
板侧迷宫部48与旋转部3协作而构成第3迷宫49。由于第3迷宫49,工作油难以从供排板46与旋转部3之间泄漏(详细情况随后论述)。
<旋转部>
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保持于摆动外壳部2的旋转部3的主要结构为:齿轮架部(旋转构件)6,其轴向上的两侧借助各轴承12、13被支承成旋转自如;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曲轴4,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齿轮架部6;以及摆动齿轮5,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曲轴4。
齿轮架部6具备在轴向上分割而成的第1齿轮架31和第2齿轮架32。第1齿轮架31配置于第1方向侧。第2齿轮架32配置于第2方向侧。
第1齿轮架31具备:圆板状的基板部33;和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支柱部34,其从基板部33中的位于第2方向侧的第2端部33b朝向第2方向突出。
此外,第1齿轮架31通过基板部33与支柱部34一体成形而形成。
基板部33的外周面33c随着从第2端部33b朝向位于第1方向侧的第1端部33a而外径借助台阶部逐渐形成得较大。
具体而言,基板部33的外周面33c从第2端部33b侧起依次具有第1外周面33d、第2外周面33e、第3外周面33f、以及第4外周面33g。
第2外周面33e借助大台阶部33h形成于第1外周面33d,并且,第2外周面33e的外径形成得比第1外周面33d的外径大。第3外周面33f借助小台阶部33i形成于第2外周面33e,并且,第3外周面33f的外径形成得比第2外周面33e的外径大。第4外周面33g借助中台阶部33j形成于第3外周面33f,并且,第4外周面33g的外径形成比第3外周面33f的外径大。
第1齿轮架31中的形成有第1外周面33d的部分插入于供排板46的板侧迷宫部48。第1外周面33d的外径比板侧迷宫部48的内径稍小。第1齿轮架31的第2端部33b位于比供排板46的台阶部48a靠第2方向侧的位置。
如此,第3迷宫49由第1齿轮架31的第1外周面33d、第2端部33b、以及供排板46的板侧迷宫部48构成。
在第3外周面33f嵌合有第1轴承12的内圈12b。通过内圈12b与中台阶部33j抵接来进行第1轴承12与第1齿轮架31之间的定位。由此,进行第1齿轮架31相对于第1摆动外壳7的定位。而且,第1齿轮架31借助第1轴承1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第1摆动外壳7。
第1齿轮架31的第4外周面33g在径向上与第1摆动外壳7的密封件收纳部14相对。由此,在第1齿轮架31的第4外周面33g与第1摆动外壳7的密封件收纳部14之间配置有密封部15。
在第4外周面33g中的位于第1方向侧的端部一体成形有从轴向看来呈圆形状的圆板部35。
圆板部35中的位于第2方向侧的第2端部35b在轴向上与第1摆动外壳7的第1端部7b相对。圆板部35的外径与第1摆动外壳7的外周面7a的直径相等。
在圆板部35的第2端部35b形成有从轴向看来呈环状的密封件收纳凹部36。密封件收纳凹部36与第4外周面33g平滑地相连。在密封件收纳凹部36收纳有密封部15的局部。由此,使第1摆动外壳7与第1齿轮架31(旋转部3)之间密封。
在圆板部35的第2端部35b的外周缘,借助台阶形成有外径形成得较小的第1齿轮架侧第2迷宫部37。第1迷宫38由第1齿轮架侧第2迷宫部37和在第1摆动外壳7形成的第1齿轮架侧第1迷宫部16构成。第1迷宫38配置于密封部15的径向外侧,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来自外部的尘埃等经由第1摆动外壳7与第1齿轮架31(旋转部3)之间侵入。
在圆板部35的外周面35c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外凸缘部39。
外凸缘部39用于将液压马达1安装于未图示的外部设备。在外凸缘部39以在外凸缘部39的厚度方向(轴向)上贯通的方式形成有供未图示的螺栓穿过的贯通孔39a。
在基板部33的第2端部33b以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轴支承凹部44。多个轴支承凹部44形成于第2端部33b的靠外周部(第1外周面33d的径向内侧)的位置。
轴支承凹部44将曲轴4支承成旋转自如。在轴支承凹部44嵌合有用于将曲轴4支承成旋转自如的第1轴承59a。第1轴承59a例如是滑动轴承。不过,作为第1轴承59a,并不限定于该情况,能够使用例如球轴承等各种各样的轴承。
在基板部33中的、位于比第2外周面33e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部分,在基板部33的轴向整体上形成有多个供给路径41、多个排出路径42、以及排液通路(罐路径)43。
供给路径41是从未图示的液压泵供给工作油的油路(流路)。供给路径41中的位于第2方向侧的端部借助大台阶部33h开口。由此,各供给路径41在大台阶部33h具有供给开口部41a。
排出路径42是排出液压马达1内的工作油的油路(流路)。排出路径42中的位于第2方向侧的端部也借助大台阶部33h开口。由此,各排出路径42在大台阶部33h具有排出开口部42a。
供给路径41的个数和排出路径42的个数分别与固定于第1摆动外壳7的供排板46的贯通孔46a的个数不同。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路径41的个数和排出路径42的个数设为比供排板46的贯通孔46a的个数少1个的12个。
此外,供给路径41的供给开口部41a和排出路径42的排出开口部42a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于同一节圆上。各供给开口部41a与各排出开口部42a分别逐个成对,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排液通路43是用于使液压马达1内的漏出的工作油向未图示的罐回流的流路。
供给路径41、排出路径42、以及排液通路43的端部(位于第1方向侧的端部)借助在基板部33的第1端部33a设置的分配板100与油分配部45连通。分配板100具有可向多个流路分配的流路103~107。油分配部45具有后述的多个流路111~114。分配板100与圆板部35中的位于第1方向侧的第1端部35a接触。
经由多个流路111~114向流路103~107供给来自液压泵的工作油。并且,能够经由可分配的流路103~107向供给路径41供给来自流路111~114的工作油。
而且,排出到排出路径42的工作油经由可分配的流路103~107和流路111~114向罐回流、或者再次向供给路径41回流。此外,也可以是,排出到排液通路43的工作油也经由未图示的分配流路向罐回流。
此外,关于工作油的作用的详细情况随后论述。
在第1齿轮架31的大台阶部33h与供排板46之间形成有间隙。在该间隙配置有滑动板(活塞板)50。
滑动板50从轴向看来形成为环状。滑动板50的内周面嵌合于第1齿轮架31的第1外周面33d。滑动板50设为无法相对于第1齿轮架31旋转、且可在轴线C1方向上滑动移动。此外,滑动板50的厚度比大台阶部33h与供排板46之间的间隙小。
在滑动板50以与供给路径41的供给开口部41a和排出路径42的排出开口部42a相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贯通孔(贯通端口)50c。与供给开口部41a相对应的贯通孔50c与供给开口部41a配置于相同轴上。与排出开口部42a相对应的贯通孔50c与排出开口部42a配置于相同轴上。
在各供给开口部41a和各排出开口部42a设置有圆筒状的活塞51。
活塞51以滑动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于供给路径41和排出路径42。活塞51由设置于供给路径41和排出路径42的弹簧51s朝向滑动板50施力。因而,活塞51被按压于滑动板50。
此外,滑动板50的厚度比大台阶部33h与供排板46之间的间隙小。因此,活塞51在弹簧51s的作用下从大台阶部33h突出而与滑动板50抵接。其结果,滑动板50的位于第2方向侧的面50b被按压于供排板46。由此,各供给路径41与滑动板50的贯通孔50c借助活塞51连通。
而且,各排出路径42与滑动板50的贯通孔50c借助活塞51连通。而且,滑动板50的各贯通孔50c与供排板46的贯通孔46a连通。
第1齿轮架31的支柱部34形成为在轴向上延伸的柱状,并且,从轴向看来形成为三角形状。各支柱部34以在周向上位于基板部33的轴支承凹部44之间的方式配置。由此,各支柱部34以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的方式配置于基板部33的第2端部33b上。各支柱部34的节圆直径(日文:ピッチ円直径)与轴支承凹部44的节圆直径大致相同。
支柱部34的顶端部34a平坦地形成。支柱部34的顶端部34a与第1摆动外壳7的第2端部7d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支柱部34的顶端部34a形成有紧配合螺栓用的内螺纹部52。
内螺纹部52具备:嵌合凹部52a,其跨从支柱部34的顶端部34a到支柱部34的轴向中央的部分沿着轴向形成;和内螺纹部主体52b,其从嵌合凹部52a的底部朝向第1方向延伸。通过使紧配合螺栓(另一固定部的一个例子)53相对于内螺纹部52紧固,从而将第1齿轮架31与第2齿轮架32组合成一体。
第2齿轮架32形成为圆板状。第2齿轮架32以位于第1方向侧的第1端部32a与构成第1齿轮架31的支柱部34的顶端部34a抵接的方式配置而进行定位。因此,在第1齿轮架31的基板部33与第2齿轮架32之间形成有与支柱部34的高度相同的间隙。第1摆动外壳7的厚壁部10包围在该间隙的周围,从而形成用于收纳摆动齿轮5的摆动齿轮收纳部。
第2齿轮架32的第1端部32a在整体上平坦地形成。在第2齿轮架32中的、与内螺纹部52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嵌合孔54。
紧配合螺栓53从第2齿轮架32的第2方向侧插入于嵌合孔54。并且,通过将紧配合螺栓53穿过支柱部34的嵌合凹部52a而与内螺纹部主体52b紧固,从而能够将第1齿轮架31和第2齿轮架32组合成一体。
紧配合螺栓53由杆部53a、外螺纹部53b、以及头部53c构成。外螺纹部53b从杆部53a的位于第1方向侧的端部突出,并且,与杆部53a形成于相同轴上。头部53c形成于杆部53a的位于第2方向侧的端部。
在将紧配合螺栓53紧固于紧配合螺栓用的内螺纹部52的状态下,紧配合螺栓53的杆部53a嵌合于支柱部34的嵌合凹部52a和第2齿轮架32的嵌合孔54。由此,紧配合螺栓53的杆部53a跨第1齿轮架31和第2齿轮架32地配置。
在第2齿轮架32中的位于第2方向侧的第2端部32b形成有与嵌合孔54相连的沉孔部55。在沉孔部55插入有紧配合螺栓53的头部53c。由此,抑制紧配合螺栓53的头部53c从第2齿轮架32的第2端部32b突出的突出高度。
在第2齿轮架32的外周面32c借助台阶部56a设置有外径形成得较小的缩径部56。在缩径部56嵌合有第2轴承13的内圈13b。由此,第2齿轮架32借助第2轴承13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第2摆动外壳8。
在缩径部56中的、比供第2轴承13嵌合的部位靠第1方向侧的位置形成有第2齿轮架侧第2迷宫部57。第2齿轮架侧第2迷宫部57的外径借助台阶部57a形成得比缩径部56的外径小。第2齿轮架侧第2迷宫部57的外径比第2摆动外壳8的第2齿轮架侧第1迷宫部25的内径稍小。
第2齿轮架侧第2迷宫部57的顶端位于比第2齿轮架侧第1迷宫部25的台阶部25a靠第2方向侧的位置。第2迷宫40由第2摆动外壳8的第2齿轮架侧第1迷宫部25和第2齿轮架32的第2齿轮架侧第2迷宫部57构成。
在比第2齿轮架侧第2迷宫部57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以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轴支承孔58。
轴支承孔58将曲轴(偏心旋转体)4支承成旋转自如。轴支承孔58与第1齿轮架31的轴支承凹部44位于相同轴上。在轴支承孔58嵌合有第2轴承59b。
第2轴承59b例如是滑动轴承。不过,作为第2轴承59b,并不限定于该情况,能够使用例如球轴承等各种各样的轴承。
<曲轴>
各个曲轴4分别借助各轴承59a、59b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轴支承凹部44和轴支承孔58。因此,曲轴4能够借助轴承59a、59b相对于轴支承凹部44和轴支承孔58滑动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曲轴4的个数是3个。曲轴4具备轴承部4a、4b(第1轴承部4a、第2轴承部4b)和圆柱状的偏心部4c。
轴承部4a、4b借助轴承59a、59b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轴支承凹部44和轴支承孔58。偏心部4c设置于轴承部4a、4b之间,与轴承部4a、4b一体成形。
曲轴4的旋转轴线(第2轴线C2)与第1轴线C1平行。此外,第2轴线C2相当于轴承部4a、4b的轴线。
曲轴4的轴向上的移动由推力轴承61a、61b(第1推力轴承61a、第2推力轴承61b)、第1轴环70a和第2轴环70b限制。
推力轴承61a、61b设置于比轴承部4a、4b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第1轴环70a设置于第1齿轮架31的轴支承凹部44。第2轴环70b设置于第2齿轮架32的轴支承孔58。
两个推力轴承61a、61b中的、设置于第2齿轮架32的轴支承孔58的第2推力轴承61b的朝向第2方向的移动由设置于轴支承孔58的挡圈62限制。
偏心部4c的轴向上的长度形成为处于摆动齿轮收纳部的轴向上的宽度内的长度。
具体而言,偏心部4c的轴向上的长度比第1摆动外壳7的厚壁部10的轴向上的长度稍短。因而,偏心部4c中的位于第2方向侧的端部的位置与第2摆动外壳8的第1端部8b的位置处于大致同一平面上。
偏心部4c的轴线(第3轴线C3)相对于曲轴4的第2轴线C2偏心。在偏心部4c借助第3轴承59c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有摆动齿轮5。第3轴承59c例如是滑动轴承。不过,作为第3轴承59c,并不限定于该情况,能够使用例如球轴承等各种各样的轴承。
摆动齿轮5的外径以收纳于摆动齿轮收纳部的方式比厚壁部10的内周面10d的直径小。摆动齿轮5的轴向上的厚度例如与偏心部4c的厚度相等。因而,摆动齿轮5中的位于第2方向侧的端部的位置与第2摆动外壳8的第1端部8b的位置处于大致同一平面上。
而且,在摆动齿轮5,在与曲轴4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曲轴4的偏心部4c贯穿的支承孔63。
各支承孔63以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的方式配置。在支承孔63设置有第3轴承59c。摆动齿轮5相对于曲轴4在轴向上的移动由设置于第3轴承59c的轴向两端的挡圈67限制。由此,摆动齿轮5的旋转运动由曲轴4限制成摆动旋转。
在摆动齿轮5,在与第1齿轮架31的支柱部34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支柱部34贯穿的避让孔64。此外,避让孔64的从轴向观察的形状以与支柱部34的形状相对应的方式设为三角形状。
此外,避让孔64的大小形成得与支柱部34的外表面形状相比足够大,以防止支柱部34妨碍摆动齿轮5的摆动旋转动作。
摆动齿轮5的外周面在径向上与第1摆动外壳7的内齿销90相对。在摆动齿轮5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内齿销90啮合的外齿65。外齿65的齿数与内齿销90的齿数(个数)不同。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齿65的齿数是比内齿销90的齿数少1个的12个。该个数与在第1齿轮架31形成的供给路径41的个数以及排出路径42的个数一致。
在摆动旋转动作的期间,摆动齿轮5的从齿顶65a到齿底65b之间的任一部位始终与内齿销90接触。由此,在形成于第1摆动外壳7的厚壁部10的内周面10d与摆动齿轮5的外齿65之间大体上形成有两个工作室66a、66b(第1工作室66a、第2工作室66b)。两个工作室66a、66b从轴向看来形成为线对称。
在工作室66a与工作室66b之间形成有工作室66c。工作室66a和工作室66b根据动作时的压力状态区分。如后述那样,将与供给路径41连通而处于高压力的位置设为工作室66a,将与排出路径42连通而处于低压力的位置设为工作室66b。因此,将成为与供给路径41和排出路径42中的任一者同时均未连结的状态的压力的位置设为工作室66c。
在工作室66a、66b连通有供排板46的多个贯通孔46a。由此,可经由贯通孔46a向工作室66a、66b供给工作油、或者从工作室66a、66b排出工作油。由此,液压马达1被旋转驱动。
<分配板>
如图1、图5~图8所示,分配板100在厚度方向上夹在油分配部45与圆板部35之间。分配板100以端面101、102分别与油分配部45和圆板部35接触着的状态配置。分配板100具有使第1流路111~114和供排流路(第2流路)41、42相连的第3流路103~107。
分配板100夹在作为第1外壳的油分配部45与作为第2外壳的包括圆板部35在内的旋转部3之间,利用第3流路103~107而使工作油(流体)在第1流路111~114与第2流路41、42之间分流、合流。
分配板100的位于第1方向侧的端面101与油分配部45的端面45a接触。分配板100的位于第2方向侧的端面102与圆板部35的第1端部35a接触。由此,端面101、102被从端面45a和第1端部35a推压,从而分配板100维持密闭状态。
此外,通过紧固油分配部45和圆板部35,从而也能够从两侧推压分配板100。
在分配板100形成有多个贯通流路103作为第3流路。多个贯通流路103以在分配板100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形成,在端面101和端面102分别开口。多个贯通流路103在端面101和端面102设为沿着以轴线C1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在周向上排列的配置。多个贯通流路103的开口位置在周向上具有相等的分开距离。贯通流路103配置为与供给路径41和排出路径42的合计数量相等的数量。贯通流路103与活塞51的配置数量相对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流路103在周向上排列地配置有24个。
多个贯通流路103的端面101处的开口与在油分配部45的端面45a开口的第1流路111~114相对配置。由此,贯通流路103与第1流路111~114连通。此外,在端面101,无需所有贯通流路103与第1流路111~114相对。
多个贯通流路103的端面102处的开口与在圆板部35的第1端部35a开口的供给路径41和排出路径42相对配置。由此,贯通流路103与供给路径41和排出路径42连通。此外,在端面102,贯通流路103分别与相对应的供给路径41或排出路径42相对。
而且,在分配板100的端面101呈槽状形成有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内周连结槽流路105、外径方向槽流路106、以及内径方向槽流路107作为第3流路。
这些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内周连结槽流路105、外径方向槽流路106以及内径方向槽流路107作为连结多个贯通流路103的连结槽流路发挥功能。
外周连结槽流路104沿着分配板100的周向形成为圆环状,并且,位于比在端面101开口的多个贯通流路10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此外,外周连结槽流路104遍及整周地以相等的宽度尺寸、相等的深度尺寸形成。
内周连结槽流路105沿着分配板100的周向形成为圆环状,并且,位于比在端面101开口的多个贯通流路103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此外,内周连结槽流路105遍及整周地以相等的宽度尺寸、相等的深度尺寸形成。
而且,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和内周连结槽流路105彼此设为相等的宽度尺寸、相等的深度尺寸。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和内周连结槽流路105配置成以轴线C1为中心的同心状。
外径方向槽流路106以连结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流路103中的位于预定的位置的贯通流路103和外周连结槽流路104的方式沿着分配板100的径向形成。内径方向槽流路107以连结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流路103中的位于预定的位置的贯通流路103和内周连结槽流路105的方式沿着分配板100的径向形成。
在分配板100的端面102,也与端面101同样地形成有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内周连结槽流路105、外径方向槽流路106、以及内径方向槽流路107作为连结多个贯通流路103的连结槽流路。此外,在端面101和端面102,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和内周连结槽流路105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而且,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和内周连结槽流路105在端面101和端面102以在厚度方向上成为对称的配置的方式形成。
而且,在端面101和端面102,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和内径方向槽流路107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不过,在端面101和端面102,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和内径方向槽流路107以周向上的配置不同的方式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面101上,在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借助外径方向槽流路106连结有6处贯通流路103。而且,在内周连结槽流路105借助内径方向槽流路107连结有6处贯通流路103。
而且,在端面102上,在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借助外径方向槽流路106连结有6处贯通流路103。而且,在内周连结槽流路105借助内径方向槽流路107连结有6处贯通流路103。
形成于端面101上的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形成于端面101上的内周连结槽流路105、形成于端面102上的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形成于端面102上的内周连结槽流路105、以及与它们连结着的贯通流路103形成相互分离开的独立的4个流路。
在分配板100形成的这4个流路与在油分配部45形成的4个第1流路111~114相对应。
此外,在图5~图7中,表示分配板100中的独立的4个流路分别与4个第1流路111~114之间的相互的对应关系。
此外,4个独立的流路、即形成于端面101上的内径方向槽流路107、形成于端面101上的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形成于端面102上的内径方向槽流路107、形成于端面102上的外径方向槽流路106中的任一者与贯通流路103相连。
而且,形成于端面101上的内径方向槽流路107、形成于端面101上的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形成于端面102上的内径方向槽流路107、形成于端面102上的外径方向槽流路106中的两个以上不会形成于同一贯通流路103。
如此,将沿周向排列的贯通流路103中的、相邻地开口的4个贯通流路103作为一组,端面101和端面102的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和内径方向槽流路107的配置在周向上重复。也就是说,将形成于端面101上的内径方向槽流路107、形成于端面101上的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形成于端面102上的内径方向槽流路107、形成于端面102上的外径方向槽流路106作为一组并在周向上重复。
或者,也能够将形成于端面101上的内径方向槽流路107、形成于端面102上的内径方向槽流路107、形成于端面101上的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形成于端面102上的外径方向槽流路106作为一组并在周向上重复。而且,通过将它们的周向上的配置方向、也就是俯视时的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设为反向,从而也能够设为其他的重复图案。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结构如下所述。
在流路111连结有形成于端面102上的内径方向槽流路107。在流路112连结有形成于端面102上的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在流路113连结有形成于端面101上的内径方向槽流路107。在流路114连结有形成于端面101上的外径方向槽流路106。
也就是说,在将流路111~114设为不同的压力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与该压力状态相对应地使4个独立的流路的压力状态对应。
贯通流路103在端面102的开口与在作为第2外壳的圆板部35和基板部33形成的供给路径41和排出路径42连接。上述的4个独立流路中的、两个独立流路与供给路径41连结,剩余的两个独立流路与排出路径42连结。此外,关于工作油的作用的详细情况随后论述。以下,详细论述液压马达1的动作。
<液压马达的动作>
接着,对液压马达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液压马达1中,从未图示的液压泵供给来的工作油经由油分配部45的流路111、113和分配板100向各供给路径41供给。
因而,如图5~图7所示,从液压泵供给来的工作油从流路111输送而从油分配部45的端面45a的开口向分配板100流入。流入到分配板100的工作油经由贯通流路103从形成于端面101上的内径方向槽流路107向形成于端面101上的内周连结槽流路105流入。
在分配板100中,工作油从与内周连结槽流路105连结的内径方向槽流路107向其他贯通流路103分流。在本实施方式的分配板100中,向5个贯通流路103分配工作油。所分配的工作油进一步在这些贯通流路103中沿着分配板100的厚度方向流动,经由贯通流路103在端面102的开口向各供给路径41供给。
同样地,如图5~图7所示,从液压泵供给来的工作油从流路113输送而从油分配部45的端面45a的开口向分配板100流入。流入到分配板100的工作油向端面101的贯通流路103流入,在贯通流路103中沿着分配板100的厚度方向流动。进而,工作油在端面102处经由内径方向槽流路107向端面102的内周连结槽流路105流入。
在分配板100中,工作油从与内周连结槽流路105连结的内径方向槽流路107向其他贯通流路103分流。在本实施方式的分配板100中向5个贯通流路103分配。所分配的工作油进一步经由这些贯通流路103在端面102的开口向各供给路径41供给。
在多个供给路径41和流路111、113中,均设为相同的压力P1而供给工作油。此外,在图5~图7、图11中,所供给的工作油(流体)设为高压状态,以P1对此进行表示。
供给到各供给路径41的工作油经由各供给开口部41a的活塞51、滑动板50的贯通孔50c以及供排板46的贯通孔46a向工作室66a、66b供给。
各供给开口部41a的活塞51在由弹簧51s朝向滑动板50施力的状态下相对于与第1齿轮架31一体地旋转的滑动板50滑动。在贯通孔50c由于滑动板50的旋转而来到与活塞51对齐的位置时,供给到供给路径41的工作油向贯通孔50c流入。
与第1齿轮架31一体地旋转的滑动板50相对于与摆动外壳部2设为一体的供排板46滑动。在贯通孔46a由于滑动板50和供排板46的旋转而来到与贯通孔50c对齐的位置时,供给到贯通孔50c的工作油向贯通孔46a流入。
而且,在贯通孔46a与贯通孔50c未连通的情况下,贯通孔46a由滑动板50封堵,防止工作油从工作室66a、66b经由贯通孔46a漏出或者倒流。
供给路径41(供给开口部41a和与供给开口部41a连通的滑动板50的贯通孔50c)的个数比供排板46的贯通孔46a的个数少1个。而且,排出路径42(排出开口部42a和与排出开口部42a连通的滑动板50的贯通孔50c)的个数比供排板46的贯通孔46a的个数少1个。
因此,在两个工作室66a、66b中的任意一者借助供排板46的贯通孔46a仅连通有供给路径41。而且,在两个工作室66a、66b中的任意另一者借助供排板46的贯通孔46a仅连通有排出路径42。
此时,工作室66c处的供排板46的贯通孔46a未与滑动板50的贯通孔50c连通。因此,在工作室66c未连通供给路径41和排出路径42。
因而,两个工作室66a、66b中的任意一者的内部的压力比两个工作室66a、66b中的任意另一者的内部的压力高。
以下,为了使说明通俗易懂,对两个工作室66a、66b中的、工作室66a(图2中的左侧)的压力P1比工作室66b(图2中的右侧)的压力P2高的情况进行说明。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较高的压力P1的工作室66a称为高压工作室66a。并且,将比高压工作室66a的压力低的压力P2的工作室66b称为低压工作室66b。高压工作室66a与供给路径41连通。低压工作室66b与排出路径42连通。
在排出路径42中,工作油均设为相同的压力P2而流动。此外,在图5~图7、图11中,所排出的工作油(流体)设为低压状态,以P2对此进行表示。
通过向高压工作室66a供给工作油,从而摆动齿轮5被朝向低压工作室66b侧按压(参照图2中的箭头Y1)。经由排出路径42排出低压工作室66b的工作油。其结果,在低压工作室66b侧,内齿销90与摆动齿轮5的外齿65啮合。于是,由于外齿65的齿数比内齿销90的齿数少1个,因此,摆动齿轮5在旋转方向上稍微偏离。
此时,齿轮架部6借助曲轴4而与摆动齿轮5连动地在旋转方向上偏离。即、旋转部3相对于摆动外壳部2稍微旋转。于是,滑动板50相对于供排板46旋转。于是,切换滑动板50的贯通孔50c与供排板46的贯通孔46a连通的状态。由于摆动齿轮5摆动旋转,因而高压工作室66a也相对于低压工作室66b在旋转方向上稍微偏离。
当切换了滑动板50的贯通孔50c与供排板46的贯通孔46a连通的状态时,再次向高压工作室66a供给工作油。进而,从低压工作室66b排出工作油。通过依次重复该动作,从而旋转部3相对于摆动外壳部2旋转。利用该旋转获得输出。
在贯通孔46a由于滑动板50和供排板46的旋转而来到与贯通孔50c对齐的位置时,工作油从低压工作室66b向贯通孔50c排出。
而且,在贯通孔46a与贯通孔50c未对齐连通的情况下,贯通孔46a由滑动板50封堵,防止工作油从工作室66a、66b经由贯通孔46a排出。
排出路径42的排出开口部42a的活塞51在由弹簧51s朝向滑动板50施力的状态下相对于与第1齿轮架31一体地旋转的滑动板50滑动。在贯通孔50c由于滑动板50的旋转而来到与活塞51对齐的位置时,从贯通孔46a排出来的工作油经由排出开口部42a的活塞51向排出路径42排出。然后,排出到排出路径42的工作油经由分配板100和油分配部45的流路112、114向罐回流。
也就是说,如图5~图7所示,排出到各排出路径42的工作油从圆板部35的第1端部35a处的开口向分配板100流入。因此,工作油经由端面102的开口向贯通流路103流入。
在贯通流路103中的、具有形成于端面102上的外周连结槽流路104的贯通流路103,从相对应的排出路径42流入了的工作油经由贯通流路103从端面102的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向端面102的外周连结槽流路104流入而合流。
在分配板100中,在端面102的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合流了的工作油向在端面101处与流路112连通的贯通流路103流动。在本实施方式的分配板100中,工作油经由端面102的外周连结槽流路104从5个贯通流路103向与流路112连通的贯通流路103合流。
工作油在贯通流路103中沿着分配板100的厚度方向流动,进而,从在端面101开口的贯通流路103经由端面45a的开口向流路112排出。
同样地,在贯通流路103中的、具有在端面101上形成的外周连结槽流路104的贯通流路103,从相对应的排出路径42流入了的工作油在贯通流路103中沿着分配板100的厚度方向流动。到达端面101的工作油经由贯通流路103从端面101的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向端面101的外周连结槽流路104流入而合流。在本实施方式的分配板100中,工作油经由端面101的外周连结槽流路104从5个贯通流路103向与流路114连通的贯通流路103合流。
在分配板100中,在端面101的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合流的工作油向在端面101处与流路114连通的贯通流路103流动。
工作油进而从在端面101开口的贯通流路103经由端面45a的开口向流路114排出。
在多个排出路径42和流路112、114中,均设为相同的压力P2而排出工作油。此外,在图5~图7、图11中,所供给的工作油(流体)设为低压状态,以P2对此进行表示。
如此,从工作室66b经由各排出路径42排出来的工作油在分配板100中合流而向流路112、114排出。
如此,液压马达1利用供给路径41(供给开口部41a和与供给开口部41a连通的滑动板50的贯通孔50c)的个数与供排板46的贯通孔46a的个数之间的不一致和排出路径42(排出开口部42a和与排出开口部42a连通的滑动板50的贯通孔50c)的个数与供排板46的贯通孔46a的个数之间的不一致,从而在周向上依次切换滑动板50的贯通孔50c与供排板46的贯通孔46a之间的连通的状态。
其结果,从供排板46的各贯通孔46a相对于各工作室66a、66b选择性地供给、排出工作油,使旋转部3旋转。
构成旋转部3的齿轮架部6分割构成为第1齿轮架31和第2齿轮架32。第1齿轮架31与第2齿轮架32由紧配合螺栓53固定。因此,借助紧配合螺栓53进行第1齿轮架31与第2齿轮架32之间的动力传递。紧配合螺栓53的杆部53a跨第1齿轮架31和第2齿轮架32地配置。因此,与外螺纹部53b跨在第1齿轮架31与第2齿轮架32之间的情况相比较,高效地进行第1齿轮架31与第2齿轮架32之间的动力传递。
而且,向各工作室66a、66b供给的工作油经由曲轴4与摆动齿轮5之间的微小间隙向各齿轮架31、32与曲轴4之间的微小间隙漏出。该漏出来的工作油经由在第1齿轮架31形成的轴支承凹部44向排液通路(罐路径)43排出。排出到排液通路(罐路径)43的工作油向未图示的罐回流。
在摆动齿轮5的第1方向侧,第3迷宫49由第1齿轮架31的第1外周面33d、第2端部33b、以及供排板46的板侧迷宫部48构成。在摆动齿轮5的第2方向侧,第2迷宫40由第2摆动外壳8的第2齿轮架侧第1迷宫部25和第2齿轮架32的第2齿轮架侧第2迷宫部57构成。
因此,从工作室66a、66b经由曲轴4与摆动齿轮5之间的微小间隙漏出的工作油难以从第1摆动外壳7与第1齿轮架31之间以及第2摆动外壳8与第2齿轮架32之间漏出。
此外,在液压马达1中,通过固定摆动外壳部2,可从旋转部3获得输出。在该情况下,固定于旋转部3(第1齿轮架31)的外凸缘部39的外部设备成为被旋转体。
而且,通过固定旋转部3,也可从摆动外壳部2获得输出。在该情况下,固定于摆动外壳部2(第1摆动外壳7)的外凸缘部9的外部设备成为被旋转体。
液压马达1具有设置于第1摆动外壳7的内齿销90。旋转部3具备:齿轮架部6;曲轴4,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齿轮架部6;以及摆动齿轮5,其由曲轴4限制成摆动旋转,与内齿销90啮合。通过如此构成,相对于在第1摆动外壳7的内周面7c与摆动齿轮5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工作室66a、66b供给、排出工作油,从而能够使液压马达1旋转驱动。利用该旋转驱动,能够获得较高的转矩。能够将分割构成的摆动外壳部2较佳地使用于这样的液压马达1。
液压马达1具有用于相对于各工作室66a、66b选择性地供给、排出工作油的供排板46。供排板46配置于厚壁部10的第1端部10b(摆动齿轮5的第1方向侧端)。利用螺栓20将这样的供排板46固定于第1摆动外壳7。由于供排板46也利用用于固定第1摆动外壳7和第2摆动外壳8的螺栓20进行固定,因此,能够削减液压马达1的部件个数。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液压马达1中,将从液压泵向油分配部45供给来的工作油经由流路111、113在分配板100中向各供给路径41分配而向工作室66a、66b供给。而且,将从工作室66a、66b经由各排出路径42排出来的工作油在分配板100中合流而向流路112、114排出。
根据液压马达1,分配板100具有:贯通流路103,其使端面101和端面102相连;和连结槽流路104~107,其在端面101、102形成为槽。以使作为第1外壳的油分配部45的端面45a与端面101密合、并且使作为第2外壳的圆板部35的第1端部35a与端面102密合的方式夹着这些第3流路103~107,从而使槽密闭。因而,可容易地利用分配板100使工作油(流体)流动。
因而,分配板100使第1流路111~114与第2流路41、42相连。能够利用该分配板100在第1流路111~114与个数比第1流路111~114的个数多的第2流路41、42之间使工作油(流体)分配、合流。
因而,在第2方向和第1方向上,可仅以分配板100的厚度在第1流路111~114与第2流路41、42之间进行工作油的分配、合流。因而,与上述的现有技术相比,可缩小液压马达1的沿着第1轴线C1的方向上的尺寸。
因此,在相同的大小的液压马达1中,可增大输出扭矩。或者,在相同的输出扭矩的在液压马达1中,可在第1轴线C1方向上小型化而谋求省空间化。
在分配板100,在处于其表背两侧的端面101、102分别形成有连结槽流路104~107。由此,可最多形成4个独立流路而进行工作油的分配、合流。由此,可进行从1个流路111向供给路径41供给工作油的1速运转和从两个流路111、113向供给路径41供给工作油的2速运转。
在1速运转中,从排出路径42向1个流路111排出工作油。在2速运转中,从排出路径42向两个流路113排出工作油。因而,不会对所排出的油量施加限制。
而且,在端面101、102分别形成有连结槽流路104~107,仅凭夹着该连结槽流路104~107,就能够形成密闭着的流路。由此,与以往的在周面形成槽的技术相比,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密封性。
在分配板100中,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流路103以隔开相等的间隔的方式配置于端面101、102。由此,作为轨道马达,能够将贯通流路103与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的供给路径41和排出路径42连结。
在分配板100中,利用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和内周连结槽流路105连结多个贯通流路103。由此,仅通过使贯通流路103贯通平圆板、并在作为平面的端面呈环槽状地形成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和内周连结槽流路105,就能够选择预定位置的贯通流路103而形成独立流路。因而,即使是在压力互不相同的情况下,也可容易地分流、合流。
因此,在制造分配板100时,通过对平圆板进行切削加工等、或者铸造等,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上述的构造。另外,能够利用第1外壳和第2外壳夹持来维持较高的密封性,因此,无需使端面101、102的加工的精度那么高。
在分配板100中,通过预先设定形成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和内径方向槽流路107的贯通流路103的位置,从而能够选择与外周连结槽流路104和内周连结槽流路105连结的贯通流路103。因而,可作为分别独立的流路进行工作油的分配、合流。
尤其是,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及内径方向槽流路107与沿着周向排列的贯通流路103中的、彼此相邻的贯通流路103分别连结。因此,能够与作为不同的压力的供给路径41和排出路径42相邻的第2外壳相对应地,设为连结流路111~114而进行分流、合流的结构。
或者,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及内径方向槽流路107与沿着周向排列的贯通流路103中的、隔着一个贯通流路103相邻的贯通流路103分别连结。因此,能够设为在作为不同的压力的供给路径41和排出路径42中的、例如高压的供给路径41连结流路111、113而进行分流、合流的结构。而且,能够设为将流路112、114连结于低压的排出路径42而进行分流、合流的结构。
如此,能够利用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和内径方向槽流路107的形成位置具有选择进行合流、分流的流路的自如度。也就是说,能够利用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和内径方向槽流路107的形成位置来自由地设定4个独立流路而与第2流路连结。
在该情况下,形成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和内径方向槽流路107的周向上的配置以在周向上相邻的4个贯通流路103为一组而重复,从而能够自由地设定4个独立流路而与第2流路连结。另外,形成外径方向槽流路106和内径方向槽流路107的周向上的配置以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贯通流路103为一组而重复,从而能够在分配板100的端面101、102中的单面自由地设定两个独立流路而与第2流路连结。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螺栓20作为用于固定第1摆动外壳7和第2摆动外壳8的固定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对使用了紧配合螺栓53作为用于固定第1齿轮架31和第2齿轮架32的固定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替代螺栓20、紧配合螺栓53而固定各摆动外壳7、8、固定各齿轮架31、32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铆接件等作为固定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使用螺栓20而将供排板46固定于第1摆动外壳7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与螺栓20不同的固定构件而将供排板46固定于第1摆动外壳7。另外,供排板46也可以不与第1摆动外壳7以及第2摆动外壳8共同紧固。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各摆动外壳7、8的外周面设置例如摆动外壳固定用的外凸缘部,并利用螺栓固定外凸缘部,从而使各摆动外壳7、8一体化。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旋转部3具有3个曲轴4,利用这些曲轴4将摆动齿轮5限制成摆动旋转。然而,并不限于此,旋转部3只要具有至少1个曲轴4即可。
在该情况下,曲轴4成为该曲轴4的第2轴线C2与旋转部3的第1轴线C1一致的所谓的中心曲轴。摆动齿轮5的旋转由该中心曲轴限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工作油的压力状态设为较高的压力P1和较低的压力P2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将第1流路111~114中的压力状态分别设为不同的值。
例如,如图12所示,以流路111~114中的压力状态成为压力P1、压力P2、压力P3、压力P4的方式进行设定,能够将其向在分配板100的周向上排列的4个贯通流路103分配。在该情况下,压力P1、压力P2、压力P3、压力P4也可以设为全部的值互不相同,或者,能够将压力P1、压力P2、压力P3、压力P4中的两个设为相同的值、剩余的两个设为不同的值而设定为三种值。而且,也能够将压力P1、压力P2、压力P3、压力P4中的3个设为相同的值而设定为两种值。
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对于由多个物体构成的构件,也可以使该多个物体一体化,相反,对于由一个物体构成的构件,能够将其分成多个物体。不管是否一体化,只要以能够达成发明的目的的方式构成即可。
Claims (10)
1.一种流体装置,其中,
该流体装置具备:
第1外壳,其具有第1流路;
第2外壳,其具有比所述第1流路的数量多的数量的第2流路;以及
分配板,其具有使预定的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相连的第3流路,
所述分配板以端面分别与所述第1外壳和所述第2外壳接触着的状态在该分配板的厚度方向上被夹在所述第1外壳与所述第2外壳之间,
所述第3流路具有:
多个贯通流路,其在周向上排列配置,在所述端面开口;以及
连结槽流路,其在周向上形成,连结多个所述贯通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装置,其中,
在所述分配板的所述端面分别形成有所述连结槽流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贯通流路以在所述周向上隔开相等的间隔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装置,其中,
所述连结槽流路具有:
外周连结槽流路,其配置于比多个所述贯通流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连结多个所述贯通流路;以及
内周连结槽流路,其配置于比多个所述贯通流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连结多个所述贯通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装置,其中,
所述第3流路还具有:
外径方向槽流路,其以沿着径向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端面,在径向上连结所述贯通流路和所述外周连结槽流路;以及
内径方向槽流路,其以沿着径向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端面,在径向上连结所述贯通流路和所述内周连结槽流路,
所述外径方向槽流路及所述内径方向槽流路与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贯通流路分别连结、或者与在周向上隔着一个所述贯通流路相邻的所述贯通流路分别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装置,其中,
所述外径方向槽流路与所述内径方向槽流路的配置以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或4个所述贯通流路为一组而重复。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装置,其中,
所述内周连结槽流路、多个所述贯通流路、以及所述外周连结槽流路在所述端面分别配置于同心的圆周上。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装置,其中,
所述第2外壳具备:
摆动外壳部,其具有轴线;
内齿,其设置于所述摆动外壳部的内周面;
齿轮架,其借助沿着所述摆动外壳部的所述轴线相互分开地设置的两个轴承以绕所述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摆动外壳部;
曲轴,其以绕与所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齿轮架;
摆动齿轮,其旋转运动由所述曲轴限制成摆动旋转,与所述内齿啮合;以及
供排板,其具有向所述摆动外壳部的内周面与所述摆动齿轮之间供给工作流体以及从所述摆动外壳部的内周面与所述摆动齿轮之间排出工作流体的多个供排流路,
所述供排板配置于所述摆动齿轮的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所述第1外壳侧,多个所述供排流路分别与所述第2流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装置,其中,
所述内周连结槽流路和所述外周连结槽流路供给、排出不同的压力的工作流体,或者供给、排出相同的压力的工作流体。
10.一种流体装置,其中,
该流体装置具备:
第1外壳,其具有第1流路;
第2外壳,其具有比所述第1流路的数量多的数量的第2流路;以及
分配板,其具有使预定的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相连的第3流路,
所述分配板以端面分别与所述第1外壳和所述第2外壳接触着的状态在该分配板的厚度方向上被夹在所述第1外壳与所述第2外壳之间,
所述第2外壳具备:
摆动外壳部,其具有轴线;
内齿,其设置于所述摆动外壳部的内周面;
齿轮架,其借助沿着所述摆动外壳部的所述轴线相互分开地设置的两个轴承以绕所述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摆动外壳部;
曲轴,其以绕与所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齿轮架;
摆动齿轮,其旋转运动由所述曲轴限制成摆动旋转,与所述内齿啮合;以及
供排板,其具有向所述摆动外壳部的内周面与所述摆动齿轮之间供给工作流体以及从所述摆动外壳部的内周面与所述摆动齿轮之间排出工作流体的多个供排流路,
所述供排板配置于所述摆动齿轮的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所述第1外壳侧,多个所述供排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连通,
所述第3流路具有:
多个贯通流路,其在周向上排列配置,在所述端面开口;
外周连结槽流路,其作为连结多个所述贯通流路的连结槽流路,沿着周向形成于所述端面,在比多个所述贯通流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连结多个所述贯通流路;
内周连结槽流路,其作为所述连结槽流路,沿着周向形成于所述端面,在比多个所述贯通流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处连结多个所述贯通流路;
外径方向槽流路,其以沿着径向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端面,在径向上连结所述贯通流路和所述外周连结槽流路;以及
内径方向槽流路,其以沿着径向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端面,在径向上连结所述贯通流路和所述内周连结槽流路,
所述外径方向槽流路及所述内径方向槽流路与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贯通流路分别连结,或者,所述外径方向槽流路和所述内径方向槽流路与在周向上隔着一个所述贯通流路相邻的所述贯通流路分别连结,所述外径方向槽流路与所述内径方向槽流路的配置以在周向上相邻的4个所述贯通流路为一组而重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93133 | 2021-11-29 | ||
JP2021193133A JP2023079597A (ja) | 2021-11-29 | 2021-11-29 | 流体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81559A true CN116181559A (zh) | 2023-05-30 |
Family
ID=83994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12579.6A Pending CN116181559A (zh) | 2021-11-29 | 2022-10-25 | 流体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187094A1 (zh) |
JP (1) | JP2023079597A (zh) |
KR (1) | KR102718030B1 (zh) |
CN (1) | CN116181559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99280A (en) * | 1999-04-14 | 2000-08-08 | Eaton Corporation | Two speed geroter motor with external pocket recirculation |
JP3825972B2 (ja) | 2000-12-28 | 2006-09-27 | イートン機器株式会社 | 油圧ポンプ・モータ |
US6827562B1 (en) * | 2003-06-06 | 2004-12-07 | Eaton Corporation | Method of controlling shifting of two-speed motor |
US7695259B2 (en) * | 2006-09-21 | 2010-04-13 | Eaton Corporation | Rotary fluid pressure device with modular multi-speed control mechanism |
-
2021
- 2021-11-29 JP JP2021193133A patent/JP2023079597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10-21 KR KR1020220136177A patent/KR10271803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2-10-21 EP EP22203056.1A patent/EP418709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10-25 CN CN202211312579.6A patent/CN116181559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187094A1 (en) | 2023-05-31 |
JP2023079597A (ja) | 2023-06-08 |
KR102718030B1 (ko) | 2024-10-17 |
KR20230080306A (ko) | 2023-06-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11909B2 (en) | Balanced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ne pump with floating face seals and biased vane seals | |
US20080184950A1 (en) | Rotary hydraulic coupling | |
RU2401386C2 (ru) |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JPH1113670A (ja) | 油圧ポンプ | |
CN116181559A (zh) | 流体装置 | |
US6783340B2 (en) | Rotor with a hydraulic overbalancing recess | |
US6743003B2 (en) | Hydraulic device with balanced rotor | |
US4480972A (en) | Gerotor motor and case drain flow arrangement therefor | |
JP4324165B2 (ja) | 静油圧式無段変速装置 | |
JP2010121447A (ja) | ギヤポンプ | |
JP4080818B2 (ja) | ベーン式液圧モータ | |
JP2023079598A (ja) | 回転機器 | |
US20040052668A1 (en) | Gerotor motor with valve in rotor | |
US10323635B2 (en) | Vane pump device and hydraulic apparatus | |
JPS58172481A (ja) | ロ−タを貫通する流体制御通路を有する回転ジエロ−タ型油圧装置 | |
JP2023079599A (ja) | 流体装置 | |
US10982669B2 (en) | Hydraulic motor disc valve optimization | |
CN116181560A (zh) | 旋转设备 | |
US6793472B2 (en) | Multi-plate hydraulic manifold | |
JP2023079995A (ja) | 回転機器 | |
JP2023079596A (ja) | 回転機器及び回転機器の組み立て方法 | |
JPH03233107A (ja) | 回転ピストン型エンジン | |
JP3889592B2 (ja) |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液圧回転機 | |
JPH05272468A (ja) | 回転ポンプ | |
JP3825972B2 (ja) | 油圧ポンプ・モー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