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6400A - 运输架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运输架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6400A
CN116176400A CN202310063519.3A CN202310063519A CN116176400A CN 116176400 A CN116176400 A CN 116176400A CN 202310063519 A CN202310063519 A CN 202310063519A CN 116176400 A CN116176400 A CN 116176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cross
length direction
cross beam
along
connecting pie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635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卫华
丁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Containers Holding Co Ltd
Taicang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Containers Holding Co Ltd
Taicang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Containers Holding Co Ltd, Taicang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6351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764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76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64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7/00Securing or covering of load on vehicles
    • B60P7/06Securing of load
    • B60P7/13Securing freight containers or forwarding containers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7/00Securing or covering of load on vehicles
    • B60P7/06Securing of load
    • B60P7/13Securing freight containers or forwarding containers on vehicles
    • B60P7/132Securing freight containers or forwarding containers on vehicles twist-locks for containers o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7/00Securing or covering of load on vehicles
    • B60P7/06Securing of load
    • B60P7/135Securing or supporting by load bra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运输架及使用方法,用于超大集装箱的运输,超大集装箱包括四个中间底角件,运输架包括本体、四个第一连接件以及四个第二连接件,四个第一连接件分别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至本体的上部,四个第一连接件分别用于对应连接至四个中间底角件;四个第二连接件分别沿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至本体的下部,四个第二连接件分别用于对应连接至位于车辆的承载面的四个车辆连接件,其中,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对第一连接件中的至少一对第一连接件沿宽度方向可活动地连接至本体。本申请运输架能够通过调节两对第一连接件沿宽度方向的间距,以在集装箱的中间底角件沿宽度方向的间距不同时匹配安装相应的集装箱。

Description

运输架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地涉及集装箱运输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运输架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集装箱已成为一种多式联运国际通用的标准运输用具。由于集装箱是国际上通用的装货容器,并且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
目前国际上通常使用的干集装箱外尺寸有20尺集装箱和40尺集装箱。标准集装箱在公路运输时,通过设置在箱体底部的四个角件实现在运输车辆上的固定。对于标准集装箱来说,箱长方向两个相对的角件的间距是按ISO标准长度设置的,且标准集装箱的长度与运输车辆的承载面的长度一致。因而不同厂家生产的标准集装箱与运输车辆的承载面之间可以实现统一的定位。
然而,还用到一些超大集装箱,如长度有48英尺、53英尺、60英尺等。这种超大集装箱给运输尤其是公路运输带来极大不方便。对于超大集装箱来说,其箱体长度超过了标准集装箱,也就与运输车辆的承载面的长度不一致了。考虑车辆的旋转半径尤其是车头处的转弯空间,集装箱前端通常只能与运输车辆的承载面的前端对齐。这样,超大集装箱相对于标准集装箱在长度方向的增加量就只能往运输车辆的后端延伸,从而使得集装箱的角件与车辆的标准锁紧位置错开,进而无法实现集装箱通过箱体底部的四个角件在运输车辆上的固定。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运输架及使用方法,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运输架,用于超大集装箱的运输,所述超大集装箱包括四个中间底角件,所述运输架包括:
本体;
四个第一连接件,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至所述本体的上部,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用于对应连接至四个所述中间底角件;以及
四个第二连接件,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至所述本体的下部,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用于对应连接至位于车辆的承载面的四个车辆连接件,
其中,沿所述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对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至少一对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宽度方向可活动地连接至所述本体。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运输架,通过将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对第一连接件中的至少一对第一连接件沿宽度方向可活动地连接至本体,从而能够调节两对第一连接件沿宽度方向的间距,以在集装箱的中间底角件沿宽度方向的间距不同时匹配安装相应的集装箱。同时,通过本体下部的第二连接件连接至位于车辆的承载面的车辆连接件,从而完成运输架在车辆上的安装。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分别用于连接至所述中间底角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绕水平转轴在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朝上的第一工作位置和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朝上的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比位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的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更靠近所述本体的中心。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水平转轴的轴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水平转轴,并且/或者
所述水平转轴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绕水平转轴在允许连接所述中间底角件的工作位置和允许所述本体沿高度方向叠放的避让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本体,所述高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水平转轴的轴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水平转轴。
可选地,沿所述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对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至少一对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长度方向可活动地连接至所述本体。
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定位构件;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可移动,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定位构件,所述第二定位构件与所述第一定位构件对应设置;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定位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构件,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纵梁和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纵梁的第一活动横梁,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对应连接至所述承载面的前端;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二纵梁和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纵梁的第二活动横梁,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对应连接至所述承载面的后端,
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两个连接至所述第一活动横梁,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外两个连接至所述第二活动横梁。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第三活动横梁,所述第三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纵梁;
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第四活动横梁,所述第四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纵梁,
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两个连接至所述第三活动横梁,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另外两个连接至所述第四活动横梁,
其中,所述第一活动横梁位于所述第三活动横梁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横梁位于所述第四活动横梁的背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
第一固定横梁,所述第一固定横梁分别连接至各个所述第一纵梁;和
第二固定横梁,所述第二固定横梁分别连接至各个所述第二纵梁。
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
相互平行的纵梁;
第一活动横梁,所述第一活动横梁与所述纵梁相交,所述第一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纵梁;以及
第二活动横梁,所述第二活动横梁与所述纵梁相交,所述第二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纵梁,
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两个连接至所述第一活动横梁,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外两个连接至所述第二活动横梁。
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固定横梁,所述固定横梁分别连接至各个所述纵梁。
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
第三活动横梁,所述第三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纵梁;和
第四活动横梁,所述第四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纵梁,
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两个连接至所述第三活动横梁,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另外两个连接至所述第四活动横梁,
其中,所述第一活动横梁位于所述第三活动横梁和所述第四活动横梁之间,所述第二活动横梁位于所述第四活动横梁的背离所述第三活动横梁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活动横梁、所述第二活动横梁、所述第三活动横梁以及所述第四活动横梁均包括用于套设至所述纵梁的套筒,所述套筒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纵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本体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用于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以限制所述套筒沿所述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纵梁移动。
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固定横梁,所述固定横梁分别连接至各个所述纵梁,其中
所述第三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位于所述固定横梁的外侧,以允许所述第三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脱离所述纵梁;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位于所述固定横梁的外侧,以允许所述第二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脱离所述纵梁。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运输架的使用方法,所述运输架为上述的运输架,所述运输架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调节所述运输架的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间距,以使得所述运输架的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能够连接至待安装的所述超大集装箱的四个所述中间底角件;并且/或者
调节所述运输架的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间距,以使得所述运输架的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能够连接至位于所述车辆的所述承载面的四个所述车辆连接件。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运输架的使用方法,通过调节运输架的四个第一连接件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间距,使得运输架匹配连接不同的超大集装箱,通过调节运输架的四个第二连接件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间距,使得运输架适配连接至车辆的车辆连接件。
附图说明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申请。附图中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运输架分别与超大集装箱和车辆的承载面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运输架沿长度方向看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一工作位置;
图3为图2所示的运输架沿长度方向看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二工作位置;
图4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运输架的一个剖视图,其中第一连接件位于工作位置;
图5为图4所示的运输架的另一个剖视图,其中第一连接件位于避让位置;
图6为图5中沿方向D的局部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的运输架在叠放时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运输架的侧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运输架的俯视图;
图10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运输架的侧视图;
图11为根据本申请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运输架的侧视图;
图12为根据本申请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运输架的俯视图;
图13为根据本申请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运输架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运输架的侧视图;
图15为根据本申请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运输架的俯视图;
图16为沿图15中的线B1-B1所截的剖视图;
图17为沿图15中的线C1-C1所截的剖视图;以及
图18为图15中的Ⅰ部分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超大集装箱 11: 中间底角件
20: 承载面 21: 车辆连接件
300:本体 310: 第一支架
320:第二支架 330: 紧固件
340:第一连接件 341: 第一连接构件
342:第二连接构件 350: 水平转轴
360:第二连接件 400: 本体
440:第一连接件 450: 水平转轴
470:纵梁 510: 第一支架
511:第一纵梁 512: 第一活动横梁
513:第三活动横梁 514: 第一固定横梁
520:第二支架 521: 第二纵梁
522:第二活动横梁 523: 第四活动横梁
524:第二固定横梁 612: 第一活动横梁
622:第二活动横梁 613: 第三活动横梁
623:第四活动横梁 626: 套筒
627:第一安装座 628: 第二安装座
670:纵梁 680: 固定横梁
D1: 长度方向 D2: 宽度方向
D3: 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申请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申请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运输架,用于超大集装箱10的运输。超大集装箱10可以是长度超过标准集装箱的长度,也可以是宽度超过标准集装箱的长度,还可以是超过标准集装箱的长度和超过标准集装箱的宽度的集装箱。如图1所示,超大集装箱10可以包括位于底部的四个中间底角件11。参阅图1至图3,以及图8至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运输架可以包括本体300、四个第一连接件340以及四个第二连接件360。四个第一连接件340分别沿本体300的长度方向D1和宽度方向D2间隔设置至本体300的上部。四个第一连接件340分别用于对应连接至四个中间底角件11。四个第二连接件360分别沿本体300的长度方向D1和宽度方向D2间隔设置至本体300的下部。四个第二连接件360分别用于对应连接至位于车辆的承载面20的四个车辆连接件21。其中,沿宽度方向D2相对设置的两对第一连接件340中的至少一对第一连接件340沿宽度方向D2可活动地连接至本体300。即,四个第一连接件340包括沿宽度方向D2相对设置的两对第一连接件340,每一对第一连接件340包括沿长度方向D1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件340。
根据本申请的运输架,通过将沿宽度方向D2相对设置的两对第一连接件340中的至少一对第一连接件340沿宽度方向D2可活动地连接至本体300,从而能够调节两对第一连接件340沿宽度方向D2的间距,以在集装箱的中间底角件11沿宽度方向D2的间距不同时匹配安装相应的集装箱。同时,通过本体300下部的第二连接件360连接至位于车辆的承载面20的车辆连接件21,从而完成运输架在车辆上的安装。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第一连接件340可以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连接构件341和第二连接构件342。第一连接构件341和第二连接构件342分别用于连接至中间底角件11。第一连接件340绕水平转轴350在使得第一连接构件341朝上的第一工作位置和使得第二连接构件342朝上的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本体300。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的第一连接构件341比位于第二工作位置的第二连接构件342更靠近本体300的中心。在调节第一连接件340绕水平转轴350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枢转时,可以调节部分的第一连接件340绕水平转轴350枢转,也可以是调节所有的第一连接件340绕水平转轴350枢转,只要能够实现调节各第一连接件340之间的间距,从而满足连接至超大集装箱10的中间底角件11即可。
例如,第一连接件340沿水平转轴350的轴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水平转轴350。其中,水平转轴350可以平行于长度方向D1。这样,通过将第一连接件340绕水平转轴350旋转,可以实现调节第一连接件340沿宽度方向D2的间距。通过将第一连接件340沿水平转轴350的轴向移动,可以实现沿长度方向D1调节第一连接件340的位置,从而可以调节第一连接件340沿长度方向D1的间距。
在其他示例中,水平转轴也可以是平行于宽度方向D2。这样,通过将第一连接件340绕水平转轴旋转,可以实现调节第一连接件340沿长度方向D1的间距。通过将第一连接件340沿水平转轴的轴向移动,可以实现沿宽度方向D2调节第一连接件340的位置,从而可以调节第一连接件340沿宽度方向D2的间距。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构件341和第二连接构件342均可以构造为扭锁的锁头,分别可以用来插入到中间底角件11的底部角件孔中。亦即,第一连接件340可以构造为双头扭锁。亦或是,第一连接件340可以包括连接支架和两个扭锁。两个扭锁相对地设置在连接支架的一端,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连接至水平转轴350。
参阅图4至图7,在本申请的另一个示例中,第一连接件440绕水平转轴450在允许连接中间底角件11的工作位置和允许本体400沿高度方向D3叠放的避让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本体400。高度方向D3垂直于长度方向D1和宽度方向D2。这里的水平转轴450的轴向可以是平行于长度方向D1,也可以是平行于宽度方向D2。在本示例中优选的是,水平转轴450的轴向平行于长度方向D1。当第一连接件440绕水平转轴450枢转至工作位置时,第一连接件440可以是位于本体400的上部,从而有助于连接至超大集装箱10的中间底角件11的底部角件孔。当第一连接件440绕水平转轴450枢转至避让位置时,第一连接件440可以是位于本体400的沿宽度方向D2的两外侧,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件440能够在运输架沿高度方向D3叠放时避免与相邻运输架的本体400发生干涉。
继续参阅图4至图7,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440沿水平转轴450的轴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水平转轴450。若水平转轴450的轴向是平行于宽度方向D2,则第一连接件440可以通过沿水平转轴450的轴向移动实现调节相邻第一连接件440沿宽度方向D2的间距。若水平转轴450的轴向是平行于长度方向D1,则第一连接件440可以通过沿水平转轴450的轴向移动实现调节相邻第一连接件440沿长度方向D1的间距。在本示例中优选的是,水平转轴450的轴向平行于长度方向D1。
在图4至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440包括扭锁和L形板件。扭锁安装至L形板件的一端,L形板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水平转轴450。在第一连接件440分别位于工作位置和避让位置时,L形板件的其中一个板体可以是平行于水平方向,而另一个板体可以是平行于高度方向D3。
参阅图8至图15,此外,沿长度方向D1相对设置的两对第一连接件340中的至少一对第一连接件340沿长度方向D1可活动地连接至本体。这里可以理解为,四个第一连接件340可以包括两对沿长度方向D1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340。在每一对的第一连接件340中包括两个沿宽度方向D2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件340。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沿长度方向D1调整第一连接件340的间距,从而在超大集装箱10的中间底角件11沿长度方向D1的间距不同时,适应不同的超大集装箱10在运输架的安装需求。
参阅图8至图11,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本体可以包括第一支架310、第二支架320以及紧固件330。第一支架310包括第一定位构件(未示出)。第二支架320沿长度方向D1相对于第一支架310可移动。第二支架320可以包括第二定位构件(未示出)。第二定位构件与第一定位构件对应设置。紧固件330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第一定位构件和第二定位构件,以使得第一支架310和第二支架320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定位构件和第二定位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沿长度方向D1间隔设置。
比如,第一支架310可以具有第一纵梁,第一定位构件可以构造为设置至第一纵梁的第一定位孔。第二支架320可以具有第二纵梁,第二定位构件可以构造为设置至第二纵梁的第二定位孔。第一纵梁平行于第二纵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可以通过直接嵌套(参阅图8和图9)或者借助其他连接件嵌套(参阅图10)的方式连接,也可以彼此沿高度方向D3错开设置(参阅图10和图11)或沿宽度方向D2错开设置。紧固件330可以构造为插销或者螺栓螺母组件。其中,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沿高度方向D3错开设置的一些应用场景中,第一支架310的上表面可以与第二支架320的上表面不共面(如图10所示),第一支架310的上表面也可以与第二支架320的上表面共面(如图11所示)。
参阅图12,在本申请的另一个示例中,本体可以包括第一支架510和第二支架520。第一支架510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纵梁511和沿长度方向D1可移动地连接至第一纵梁511的第一活动横梁512。第一支架510用于对应连接至承载面20的前端。承载面20的前端即承载面20靠近车辆的驾驶室的一端。第二支架520沿长度方向D1与第一支架510间隔设置。第二支架520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二纵梁521和沿长度方向D1可移动地连接至第二纵梁521的第二活动横梁522。第二支架520用于对应连接至承载面20的后端。承载面20的后端即承载面20的远离车辆的驾驶室的一端。四个第一连接件340中的两个连接至第一活动横梁512。四个第一连接件340中的另外两个连接至第二活动横梁522。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一纵梁511设置有两个,第二纵梁521也设置为两个。通过采用本示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沿长度方向D1移动第一活动横梁512和第二活动横梁522中的至少一个,实现调节第一活动横梁512和第二活动横梁522的间距的目的,从而改变各第一连接件340沿长度方向D1的间距。相比于本申请的其他一些示例,由于本体的沿长度方向D1的中部存在间隔空间,从而有助于节省本体的制作成本和减轻本体的重量,同时在使用时更加灵活方便。
继续参阅图12,进一步地,第一支架510还可以包括第三活动横梁513。第三活动横梁513沿长度方向D1可移动地连接至第一纵梁511。第二支架520还可以包括第四活动横梁523。第四活动横梁523沿长度方向D1可移动地连接至第二纵梁521。四个第二连接件360中的两个连接至第三活动横梁513。四个第二连接件360中的另外两个连接至第四活动横梁523。其中,第一活动横梁512位于第三活动横梁513的靠近第二支架520的一侧。第二活动横梁522位于第四活动横梁523的背离第一支架510的一侧。通过采用本示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沿长度方向D1移动第三活动横梁513和第四活动横梁523中的至少一个,实现调节第三活动横梁513和第四活动横梁523的间距的目的,从而改变各第二连接件360沿长度方向D1的间距,进而适应不同的车辆的车辆连接件21沿车身长度方向具有不同间距时对运输架的应用需求。
再参阅图12,此外,本体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横梁514和第二固定横梁524。第一固定横梁514分别连接至两个第一纵梁511。第二固定横梁524分别连接至两个第二纵梁521。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横梁514和第二固定横梁524,可以使得第一支架510和第二支架520的框架结构得以定形,同时也便于第一支架510和第二支架520在车辆上的安装和定位。
参阅图13至图15,在本申请的再一个示例中,本体可以包括相互平行的纵梁670、第一活动横梁612,以及第二活动横梁622。纵梁670设置有两个。第一活动横梁612与纵梁670相交。第一活动横梁61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纵梁670,且第一活动横梁612沿长度方向D1能够相对于纵梁670移动。第二活动横梁622与纵梁670相交。第二活动横梁62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纵梁670。且第二活动横梁622沿长度方向D1能够相对于纵梁670移动。四个第一连接件340中的两个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第一活动横梁612。四个第一连接件340中的另外两个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第二活动横梁622。
例如,在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本体可以不包括固定横梁680。第一活动横梁612和第二活动横梁622位于纵梁670的两端,并根据需要可以从纵梁670上移除。在第一活动横梁612和第二活动横梁622均从纵梁670上拆除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运输架对于空间的占用,有助于降低运输架的运输成本。在第一活动横梁612和第二活动横梁622均连接至纵梁670的情况下,两个纵梁670沿宽度方向D2的间距可以是固定的。
参阅图13至图15,此外,本体还可以包括第三活动横梁613和第四活动横梁623。第三活动横梁613沿长度方向D1可移动地连接至纵梁670。第四活动横梁623沿长度方向D1可移动地连接至纵梁670。四个第二连接件360中的两个连接至第三活动横梁613。四个第二连接件360中的另外两个连接至第四活动横梁623。其中,第一活动横梁612位于第三活动横梁613和第四活动横梁623之间。第二活动横梁622位于第四活动横梁623的背离第三活动横梁613的一侧。与上述一些示例类似,通过采用本示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沿长度方向D1移动第三活动横梁613和第四活动横梁623中的至少一个,实现调节第三活动横梁613和第四活动横梁623的间距的目的,从而改变各第二连接件360沿长度方向D1的间距,进而适应不同的车辆的车辆连接件21沿车身长度方向具有不同间距时对运输架的应用需求。
参阅图15,进一步地,本体还可以包括固定横梁680。固定横梁680分别连接至各个纵梁670。在具有固定横梁680的情况下,本体的整体框架结构得以定形,使得本体的结构更加稳定。在使用时,只需要对第一活动横梁612、第二活动横梁622的位置进行调整即可。
如图15所示,在本体具有固定横梁680的示例中,至少第三活动横梁613和第二活动横梁622沿长度方向D1位于固定横梁680的外侧,以允许第三活动横梁613和第二活动横梁622沿长度方向D1脱离纵梁670,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至少将第三活动横梁613和第二活动横梁622从本体拆除。
如图15所示,第四活动横梁623也可以沿长度方向D1设置在固定横梁680的外侧,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拆卸第四活动横梁623。
参阅图13至图18,例如,第一活动横梁612、第二活动横梁622、第三活动横梁613以及第四活动横梁623均可以包括用于套设至纵梁670的套筒。套筒可以具有第一连接孔(未示出)。相应地,纵梁670可以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未示出)。第二连接孔可以沿长度方向D1间隔设置。通过沿长度方向D1移动第一活动横梁612、第二活动横梁622、第三活动横梁613以及第四活动横梁623,可以实现调整各自的套筒沿长度方向D1的位置。本体还可以包括锁止件。锁止件用于插入第一连接孔和对应的第二连接孔,以限制套筒沿长度方向D1相对于纵梁670移动。当套筒移动到位时,第一连接孔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孔位置对应,通过将锁止件插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可以实现对套筒沿长度方向D1相对于纵梁670的位置的固定。这里的锁止件可以构造成插销,以方便拆装。
参阅图16和图18,第一活动横梁612和第二活动横梁622可以包括第一安装座627。第一安装座627沿宽度方向D2位于套筒的外侧。第一连接件340构造为扭锁,扭锁安装至第一安装座627。比如,第一安装座627可以采用槽钢制作并焊接至套筒。用于构成第一安装座627的槽钢的槽口可以是朝下设置。
参阅图17,第三活动横梁613和第四活动横梁623可以包括第二安装座628。第二安装座628沿宽度方向D2位于套筒的外侧。第一连接件340构造为第二安装座628。比如,第二安装座628可以采用槽钢制作并焊接至套筒。用于构成第二安装座628的槽钢的槽口可以是朝上设置。第二安装座628具有用于与车辆连接件21插接配合的通孔。第二连接件360可以构造成第二安装座628。车辆连接件21可以构造成扭锁或螺栓。
参阅图1至图1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运输架的使用方法,运输架为上述的运输架,运输架的使用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调节运输架的四个第一连接件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间距,以使得运输架的四个第一连接件分别能够连接至待安装的超大集装箱10的四个中间底角件11。
调节运输架的四个第二连接件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间距,以使得运输架的四个第二连接件分别能够连接至位于车辆的承载面20的四个车辆连接件21。
根据本申请的运输架的使用方法,通过调节运输架的四个第一连接件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间距,使得运输架匹配连接不同的超大集装箱,通过调节运输架的四个第二连接件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间距,使得运输架适配连接至车辆的车辆连接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申请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申请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申请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6)

1.一种运输架,用于超大集装箱的运输,所述超大集装箱包括四个中间底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架包括:
本体;
四个第一连接件,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至所述本体的上部,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用于对应连接至四个所述中间底角件;以及
四个第二连接件,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至所述本体的下部,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用于对应连接至位于车辆的承载面的四个车辆连接件,
其中,沿所述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对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至少一对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宽度方向可活动地连接至所述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分别用于连接至所述中间底角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绕水平转轴在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朝上的第一工作位置和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朝上的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比位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的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更靠近所述本体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水平转轴的轴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水平转轴,并且/或者
所述水平转轴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绕水平转轴在允许连接所述中间底角件的工作位置和允许所述本体沿高度方向叠放的避让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本体,所述高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水平转轴的轴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水平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对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至少一对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长度方向可活动地连接至所述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输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定位构件;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可移动,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定位构件,所述第二定位构件与所述第一定位构件对应设置;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定位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构件,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输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纵梁和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纵梁的第一活动横梁,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对应连接至所述承载面的前端;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二纵梁和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纵梁的第二活动横梁,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对应连接至所述承载面的后端,
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两个连接至所述第一活动横梁,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外两个连接至所述第二活动横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输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第三活动横梁,所述第三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纵梁;
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第四活动横梁,所述第四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纵梁,
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两个连接至所述第三活动横梁,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另外两个连接至所述第四活动横梁,
其中,所述第一活动横梁位于所述第三活动横梁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横梁位于所述第四活动横梁的背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输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还包括:
第一固定横梁,所述第一固定横梁分别连接至各个所述第一纵梁;和
第二固定横梁,所述第二固定横梁分别连接至各个所述第二纵梁。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输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包括:
相互平行的纵梁;
第一活动横梁,所述第一活动横梁与所述纵梁相交,所述第一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纵梁;以及
第二活动横梁,所述第二活动横梁与所述纵梁相交,所述第二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纵梁,
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两个连接至所述第一活动横梁,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外两个连接至所述第二活动横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输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还包括固定横梁,所述固定横梁分别连接至各个所述纵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输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还包括:
第三活动横梁,所述第三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纵梁;和
第四活动横梁,所述第四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纵梁,
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两个连接至所述第三活动横梁,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另外两个连接至所述第四活动横梁,
其中,所述第一活动横梁位于所述第三活动横梁和所述第四活动横梁之间,所述第二活动横梁位于所述第四活动横梁的背离所述第三活动横梁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运输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动横梁、所述第二活动横梁、所述第三活动横梁以及所述第四活动横梁均包括用于套设至所述纵梁的套筒,所述套筒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纵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本体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用于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以限制所述套筒沿所述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纵梁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运输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还包括固定横梁,所述固定横梁分别连接至各个所述纵梁,其中
所述第三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位于所述固定横梁的外侧,以允许所述第三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脱离所述纵梁;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位于所述固定横梁的外侧,以允许所述第二活动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脱离所述纵梁。
16.一种运输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架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架,所述运输架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调节所述运输架的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间距,以使得所述运输架的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能够连接至待安装的所述超大集装箱的四个所述中间底角件;并且/或者
调节所述运输架的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间距,以使得所述运输架的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能够连接至位于所述车辆的所述承载面的四个所述车辆连接件。
CN202310063519.3A 2023-01-12 2023-01-12 运输架及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61764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3519.3A CN116176400A (zh) 2023-01-12 2023-01-12 运输架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3519.3A CN116176400A (zh) 2023-01-12 2023-01-12 运输架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6400A true CN116176400A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47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63519.3A Pending CN116176400A (zh) 2023-01-12 2023-01-12 运输架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7640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54976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pling trailer plates
US7416204B2 (en) Lightweight narrow-span fifth wheel
US8192104B2 (en) Machine suspension link pin retention system
US10676010B2 (en) Outer guard for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s
US20030164112A1 (en) Undercar assembly for a railcar
CN110884513A (zh) 驮背运输车
CN211592556U (zh) 驮背运输车
CN116176400A (zh) 运输架及使用方法
US20190002041A1 (en) Support device for tractor, in particular of agricultural type
EP0162587B1 (en) Assemblable freight wagon
EP0131984B1 (en) A locking device for coupling containers and the like to railway trucks
EP2465718B1 (en) Sliding roof, particularly for lorries, semitrailers and the like, with carriages made of extruded aluminium alloy
CN105151132B (zh) 底板结构及厢体
US2015004207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Sliding Plates on a Trailer
US20040240957A1 (en) Load carrier
JP4807839B2 (ja) 商用自動車の架装物載置機構
CN212601944U (zh) 一种巡检机器人的辅助轮支架总成
CA2325249C (en) Stacking post top casting
CN108688734B (zh) 用于卡车的货物运输系统
CN201105761Y (zh) 骨架式半挂车
CN220220720U (zh) 可拼装式平板车
CN217598739U (zh) 一种用于辅助白车身上前舱盖转运的工装
CN219728367U (zh) 一种货厢地板总成及货车
US20230082027A1 (en) Radar system
CN220809564U (zh) 一种减小薄型货台承载变形的凹心半挂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