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5192A - 一种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5192A
CN116175192A CN202310297726.5A CN202310297726A CN116175192A CN 116175192 A CN116175192 A CN 116175192A CN 202310297726 A CN202310297726 A CN 202310297726A CN 116175192 A CN116175192 A CN 116175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itting
clamping die
turning
pip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977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良有
饶梅贵
杨传章
卢旭明
芦冰
尹超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jiang Changxing Hel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jiang Changxing Hel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jiang Changxing Hel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jiang Changxing Hel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977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751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75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51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3/00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of machin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23P23/04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of machin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for both machining and other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包括工作台、设于工作台上的除油检测设备、设于工作台上的管件自动调头加工设备,除油检测设备与管件自动调头加工设备工序相衔接;其中,除油检测设备包括依次布设的倒角部件、除油部件以及检测部件,除油部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一夹模、设于第一夹模一侧的第一吹气板、连通于第一吹气板一侧的第一吸油通风管,第一吹气板靠近第一夹模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吹气入口,当管件夹持于第一夹模处时,管件由第一吹气入口处进入第一吹气板中。

Description

一种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件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管件加工过程中,在针对管件的两端进行加工时,现有的加工设备、生产线大多是针对管件单端加工步骤的整合,通用性不强,在需要对管件两端均进行加工时,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转料,人工参与较多,进而导致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影响产品最终的一致性,同时目前的产品在加工时通常由人工检测加工完成度,可靠性不高且浪费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包括工作台、设于工作台上的除油检测设备、设于工作台上的管件自动调头加工设备,除油检测设备与管件自动调头加工设备工序相衔接;其中,除油检测设备包括依次布设的倒角部件、除油部件以及检测部件,除油部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一夹模、设于第一夹模一侧的第一吹气板、连通于第一吹气板一侧的第一吸油通风管,第一吹气板靠近第一夹模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吹气入口,当管件夹持于第一夹模处时,管件由第一吹气入口处进入第一吹气板中。
进一步的,检测部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二夹模、可转动的设于第二夹模一侧的检测器,检测器设于检测盒内,当管件夹持于第二夹模处时,检测器沿管件的外周进行转动检测。
进一步的,检测部件还包括设于第二夹模一侧的第二吹气板、连通于第二吹气板一侧的第二吸油通风管,第二吹气板靠近第二夹模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吹气入口,当管件夹持于第二夹模处时,管件由第二吹气入口处进入第二吹气板中。
进一步的,倒角部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三夹模、可转动的设于第三夹模一侧的倒角刀,倒角刀外周具有防护罩,且防护罩靠近第三夹模的一侧开设有倒角入口,防护罩远离第三夹模的一侧连通有负压吸屑口。
进一步的,倒角部件、除油部件以及检测部件均包括托料支架,管件远离加工位置的一端置于托料支架上。
进一步的,管件自动调头加工设备包括调头部件以及管端加工部件,其中调头部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调头座、可转动的设于调头座上的调头夹模,当管件夹持于调头夹模上时,调头夹模相对于调头座转动,以使管件两端换位。
进一步的,调头夹模一侧设有调头定位板,当管件两端换位后,调头座带动管件移动,以使管件一端抵住调头定位板。
进一步的,管端加工部件包括管端加工夹模、可移动的设于管端加工夹模一侧的冲头座、设于冲头座上的若干个冲头,当管件夹持于管端加工夹模处时,冲头座移动以使冲头对应管件的加工端部。
进一步的,冲头座可升降的设于驱动座上,若干个冲头沿冲头座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驱动座底部铺设有轨道,驱动座可相对于轨道进行移动,以使驱动座带动冲头靠近或远离管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倒角部件在对管件端部进行倒角加工时,同步配合防护罩以及负压吸屑口,将倒角加工时产生的废屑集中吸走,提高废屑清理效果;
2、除油部件以及检测部件中的吹气版以及吸油通风管配合将管件上残留的油污去除,增加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最终产品的清洁;
3、转动检测的检测器可有效对产品的加工完成度进行检测,提高对产品生产的可靠性;
4、调头部件使得本设备可对管件的两端均进行加工处理,无需在单端加工完成后进行转料,进而极大减少了加工时间,并降低设备占地面积;
5、冲头座的升降移动与驱动座的移动进行配合,可使得管件管端加工时,无需移动管件,即可快速冲压加工多种所需的管端形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倒角部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除油部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检测部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调头部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管端加工部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管端加工部件的内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工作台;2、除油检测设备;21、第一夹模;22、第一吹气板;23、第一吸油通风管;24、第一吹气入口;25、第二夹模;26、检测盒;27、第二吹气板;28、第二吸油通风管;29、第二吹气入口;210、第三夹模;211、倒角刀;212、防护罩;213、倒角入口;214、负压吸屑口;215、托料支架;3、管件自动调头加工设备;31、调头座;32、调头夹模;33、调头定位板;34、管端加工夹模;35、冲头座;36、冲头;37、驱动座;38、轨道;4、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7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包括工作台1、设于工作台上的除油检测设备2、设于工作台1上的管件自动调头加工设备3,除油检测设备2与管件自动调头加工设备3工序相衔接;其中,除油检测设备2包括依次布设的倒角部件、除油部件以及检测部件,除油部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一夹模21、设于第一夹模21一侧的第一吹气板22、连通于第一吹气板22一侧的第一吸油通风管23,第一吹气板22靠近第一夹模2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吹气入口24,当管件4夹持于第一夹模21处时,管件4由第一吹气入口24处进入第一吹气板22中。
具体的,管件在上料至本设备后,管件的一端首先进行加工处理,在该端加工处理完成后,管件依次移动至倒角部件、除油部件以及检测部件中,其中在管件移动至除油部件时,管件通过第一夹模进行夹持固定,在保持管件固定的情况下,第一夹模移动来带动管件由第一吹气入口进入第一吹气板中,此时第一吹气板连接外接喷气设备对第一吹气板内部的管件进行吹气,同时第一吸油通风管连接外接的抽吸设备,使得第一吸油通风管同步对管件进行抽吸,使得管件上残留的油污在吹气的作用下分散,继而在第一吸油通风管的抽吸下被抽走,以完成对管件的除油加工。
值得一提的是,本方案在对管件进行上料时,可采用机械自动上料或人工上料方式,其中本方案在采用机械自动上料时,可选用例如申请号为“CN202211622863.3”的专利名称为“管件上料架及其使用方法”进行管件的自动上料,而管件在移动至倒角部件之前所进行的加工可采用如申请号为“CN202221564269.9”的专利名称为“一种可调式旋槽加工卡盘”进行旋槽加工;同时,本方案在对管件进行管端加工时,还需对管件的一端进行铆法兰的加工步骤,此时可选用例如申请号为“202221721672.8”的专利名称为“一种简易的自动铆法兰结构”对管件的管端进行铆法兰的加工操作。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倒角部件、除油部件、检测部件以及后续的调头部件、管端加工部件之间,相邻的两工位均具有机械手进行转运操作,例如管件在经过倒角部件的倒角加工后,通过机械手将管件转运至除油部件中,以使管件的转运更加便捷,且无需人工操作。
优选的,检测部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二夹模25、可转动的设于第二夹模25一侧的检测器,检测器设于检测盒26内,当管件4夹持于第二夹模25处时,检测器沿管件4的外周进行转动检测。
具体的,在管件经过除油后移动至检测部件处,此时通过第二夹模将管件夹持固定,随后第二夹模移动并带动管件向检测器处移动,同时检测器同步进行转动,使得管件一边移动,一边受到检测器对管件周向的转动检测,进而提高检测效果。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检测器采用基恩士TM-5000二维高速投影尺寸检测仪对管件进行CCD检测成型段,由于基恩士TM-5000可以在线智能检测尺寸,快速、准确的获取检测数据,保证了本方案检测工位对于管件成型段的检测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检测器连接于伺服电机模组上,通过伺服电机模组带动检测器进行转动。
优选的,检测部件还包括设于第二夹模25一侧的第二吹气板27、连通于第二吹气板27一侧的第二吸油通风管28,第二吹气板27靠近第二夹模25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吹气入口29,当管件4夹持于第二夹模25处时,管件4由第二吹气入口29处进入第二吹气板27中。
具体的,在管件移动至检测部件并通过第二夹模对其进行夹持固定后,第二夹模带动管件向第二吹气板处移动,而第二吹气板、第二吸油通风管的使用方式均与除油部件中的使用方式相同,进而使得管件进行二次除油,以保证检测器对管件的检测准确性。
优选的,倒角部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三夹模210、可转动的设于第三夹模210一侧的倒角刀211,倒角刀211外周具有防护罩212,且防护罩212靠近第三夹210模的一侧开设有倒角入口213,防护罩212远离第三夹模210的一侧连通有负压吸屑口214。
具体的,在管件进行除油前,管件还需进行倒角加工处理,此时通过第三夹模固定管件并带动管件向倒角刀的位置移动,在管件移动至指定位置后,倒角刀转动并对管件的待加工位置进行倒角加工,此时防护罩可有效的对倒角产生的废屑进行阻挡,配合负压吸屑口对废屑进行抽吸,以使废屑可便捷的清理。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夹模、第二夹模以及第三夹模的具体结构类似,均具有两个夹爪,并通过气缸控制夹爪的夹持或分离,同时第一夹模、第二夹模以及第三夹模底部均铺设有轨道,以使其可相对于轨道进行移动,并且第一夹模、第二夹模以及第三夹模一侧连接有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控制其沿轨道进行移动。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负压吸屑口连接有外接的负压抽吸设备,以对废屑进行抽吸。
优选的,倒角部件、除油部件以及检测部件均包括托料支架215,管件4远离加工位置的一端置于托料支架215上。
具体的,在针对部分较长的管件时,为避免管件过长导致后端向下垂落,本方案通过托料支架使得管件离加工位置较远的一端可置于托料支架上进行放置,保证管件加工过程中不会向下垂落。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托料支架呈“Y”型结构设置。
优选的,管件自动调头加工设备3包括调头部件以及管端加工部件,其中调头部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调头座31、可转动的设于调头座31上的调头夹模32,当管件4夹持于调头夹模32上时,调头夹模32相对于调头座31转动,以使管件4两端换位。
具体的,在管件一端加工完成后,将管件移动至调头部件处,此时通过调头夹模对管件进行夹持,随后在调头夹模相对于调头座进行转动的同时,管件随着调头夹模进行转动,进而对管件的两端进行换位,以便于后续对管件的另一端进行加工。
值得一提的是,调头座底部铺设有轨道,且调头座连接有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控制调头座沿轨道进行移动,同时调头夹模与调头座之间连接有旋转气缸,通过旋转气缸控制调头座的转动。
另外,调头夹模对管件的夹持方式与第一夹模对管件的夹持方式相同。
优选的,调头夹模32一侧设有调头定位板33,当管件4两端换位后,调头座31带动管件4移动,以使管件4一端抵住调头定位板33。
具体的,在调头夹模将管件两端换位后,调头座沿轨道移动使得管件一端抵住调头定位板,进而控制管件的管端位置,以保证后续加工时不会出现管端位置过近或过远的问题。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调头定位板上可设置测距传感器、按压传感器等来检测管件是否抵住调头定位板。
优选的,管端加工部件包括管端加工夹模34、可移动的设于管端加工夹模34一侧的冲头座35、设于冲头座35上的若干个冲头36,当管件4夹持于管端加工夹模34处时,冲头座35移动以使冲头36对应管件4的加工端部。
具体的,在管件经过调头并移动至管端加工部件的位置处,此时通过管端加工夹模对管件进行夹持固定,冲头座移动并带动制定的冲头移动至管件端部的对应位置,以便于将各个冲头针对性的对管件端部进行充压加工。
值得一提的是,管端加工夹模对管件的夹持方式与第一夹模对管件的夹持方式相同。
优选的,冲头座35可升降的设于驱动座37上,若干个冲头36沿冲头座35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具体的,在冲头座调整各个冲头对应管端的位置时,冲头座相对于驱动座进行升降移动,以使沿冲头座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各个冲头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保证冲头可准确的移动至对应的加工位置。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驱动座上设有气缸,通过该气缸控制冲头座相对于驱动座的升降移动,进而控制冲头的换模。
优选的,驱动座37底部铺设有轨道38,驱动座37可相对于轨道38进行移动,以使驱动座37带动冲头36靠近或远离管件4。
具体的,在冲头移动至对应的加工位置后,驱动座沿轨道进行移动,进而带动冲头向管件靠近并对管端进行冲压加工。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驱动座一侧设有油缸,通过油缸控制驱动座以及冲头座的冲压移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方案在对管件进行最终加工完成后,由6轴机械手将合格产品置于料框中码垛,并将不良品放置在废料盒内,在料框内满料时自动报警(可采用高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由人工将料框放入清洗槽中清洗。
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料框四周与6轴机械手四周均布置有安全光栅和安全护栏。
特别的,本方案的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还配置有生产状态电子看板、工控机等,以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及产品追溯。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设于工作台上的除油检测设备(2)、设于工作台(1)上的管件自动调头加工设备(3),除油检测设备(2)与管件自动调头加工设备(3)工序相衔接;其中,除油检测设备(2)包括依次布设的倒角部件、除油部件以及检测部件,除油部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一夹模(21)、设于第一夹模(21)一侧的第一吹气板(22)、连通于第一吹气板(22)一侧的第一吸油通风管(23),第一吹气板(22)靠近第一夹模(2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吹气入口(24),当管件(4)夹持于第一夹模(21)处时,管件(4)由第一吹气入口(24)处进入第一吹气板(2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检测部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二夹模(25)、可转动的设于第二夹模(25)一侧的检测器,检测器设于检测盒(26)内,当管件(4)夹持于第二夹模(25)处时,检测器沿管件(4)的外周进行转动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检测部件还包括设于第二夹模(25)一侧的第二吹气板(27)、连通于第二吹气板(27)一侧的第二吸油通风管(28),第二吹气板(27)靠近第二夹模(25)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吹气入口(29),当管件(4)夹持于第二夹模(25)处时,管件(4)由第二吹气入口(29)处进入第二吹气板(27)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倒角部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第三夹模(210)、可转动的设于第三夹模(210)一侧的倒角刀(211),倒角刀(211)外周具有防护罩(212),且防护罩(212)靠近第三夹(210)模的一侧开设有倒角入口(213),防护罩(212)远离第三夹模(210)的一侧连通有负压吸屑口(2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倒角部件、除油部件以及检测部件均包括托料支架(215),管件(4)远离加工位置的一端置于托料支架(21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管件自动调头加工设备(3)包括调头部件以及管端加工部件,其中调头部件包括可移动设置的调头座(31)、可转动的设于调头座(31)上的调头夹模(32),当管件(4)夹持于调头夹模(32)上时,调头夹模(32)相对于调头座(31)转动,以使管件(4)两端换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调头夹模(32)一侧设有调头定位板(33),当管件(4)两端换位后,调头座(31)带动管件(4)移动,以使管件(4)一端抵住调头定位板(3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管端加工部件包括管端加工夹模(34)、可移动的设于管端加工夹模(34)一侧的冲头座(35)、设于冲头座(35)上的若干个冲头(36),当管件(4)夹持于管端加工夹模(34)处时,冲头座(35)移动以使冲头(36)对应管件(4)的加工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冲头座(35)可升降的设于驱动座(37)上,若干个冲头(36)沿冲头座(35)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座(37)底部铺设有轨道(38),驱动座(37)可相对于轨道(38)进行移动,以使驱动座(37)带动冲头(36)靠近或远离管件(4)。
CN202310297726.5A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 Pending CN1161751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97726.5A CN116175192A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97726.5A CN116175192A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5192A true CN116175192A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32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97726.5A Pending CN116175192A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751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82848B (zh) 一种小批量多品种自动生产线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CN107243661B (zh) 一种轴用全自动方孔机的钻孔装置
CN207788406U (zh) 一种多工位管接头数控加工装置
CN206825079U (zh) 全自动机床上料装置
CN209754575U (zh) 一种具有钻孔功能的纽扣数控精密加工设备
EP1488875B1 (en) Inverted vertical lathe
CN219188884U (zh) 一种用于管件的除油检测设备
CN219402037U (zh) 一种管件自动调头加工设备
CN116175192A (zh) 一种管件双端自动加工设备
CN216730548U (zh) 一种铝型材铣锯复合加工中心
CN110961926A (zh) 法兰加工设备
CN206747982U (zh) 一种滚丝至冲方自动化生产线
CN105014161A (zh) 一种汽车同步器齿套双面倒角连续加工系统的对齿机构
CN113787346A (zh) 一种铝型材铣锯复合加工中心
CN210938090U (zh) 一种托板螺母钻孔攻牙倒角检测全自动化生产线
CN111843570A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盘类零件柔性倒角机
CN108655674B (zh) 变速箱齿部免加工高精密驻车棘轮锻造系统及其锻造方法
CN220720706U (zh) 马达多工位转盘视觉多功能刻印机
CN111408774A (zh) 一种电池仓焊缝的铣削装置
CN115733321B (zh) 一种电机端盖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KR20160141230A (ko) Cfrp제품유연가공시스템
CN215545093U (zh) 多工位活塞内腔油孔钻床
CN110744314A (zh) 一种托板螺母钻孔攻牙倒角检测全自动化生产线
CN115255316B (zh) 一种用于压铸产品后加工的生产线及其加工方法
CN212169110U (zh) 一种电池仓焊缝的铣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