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0522B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0522B
CN116170522B CN202310434796.0A CN202310434796A CN116170522B CN 116170522 B CN116170522 B CN 116170522B CN 202310434796 A CN202310434796 A CN 202310434796A CN 116170522 B CN116170522 B CN 1161705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transmitted
data
access
transmiss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347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70522A (zh
Inventor
万依婷
李华伦
王伯恒
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h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h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347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705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70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0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705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05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4Negotiation of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揭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当检测到至少一个接入设备接入,获取待传输数据、校验码和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校验码和所述设备名称进行拼接处理,得到待传输目标数据;根据所述校验码确定数据传输模式,并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与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工业控制领域中,现场网络与控制网络之间的通信、现场网络各工控设备之间的通信、控制网络各组件的通信往往采用工业控制系统特有的通信协议,如Modbus通信协议,该通信协议是一种适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主从式串口通讯协议,它采用查询通讯方式进行主从设备的信息传输。现有技术中,在该通信协议下进行数据传输存在速率较慢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旨在解决数据传输速率较慢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至少一个接入设备接入,获取待传输数据、校验码和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
对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校验码和所述设备名称进行拼接处理,得到待传输目标数据;
根据所述校验码确定数据传输模式,并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校验码和所述设备名称进行拼接处理,得到待传输目标数据,包括:
将所述设备名称转换为对应的Unicode编码;
将所述Unicode编码、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校验码进行移位运算和或运算,得到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式包括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和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所述根据所述校验码确定数据传输模式,包括:
检测所述校验码是否为预设数值;
若所述校验码为所述预设数值,则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为所述接入设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
若所述校验码不是所述预设数值,则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为所述接入设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接入设备包括多个,所述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若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则获取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
根据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对各个接入设备进行降序排列,得到设备序列;
根据所述设备序列向各个接入设备传输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接入设备包括多个,所述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若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则获取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
根据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计算各个接入设备对应的分配因子;
根据各个接入设备对应的分配因子向对应的接入设备传输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包括具有先后顺序的多条,所述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检测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校验位;
若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存在校验位,将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传输到对应的接入设备,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后,将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的下一条待传输目标数据作为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跳转执行检测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校验位的步骤;
若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不存在校验位,将所述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发送至预设存储设备进行存储,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后,将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的下一条待传输目标数据作为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跳转执行检测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校验位的步骤;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当检测到至少一个接入设备接入,获取待传输数据、校验码和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之前,包括:
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接入命令;
检测所述接入命令的功能码是否处于预设状态;
若所述功能码处于预设状态,确定所述智能设备接入,并将接入的智能设备作为接入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配置为当检测到至少一个接入设备接入,获取待传输数据、校验码和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
拼接处理单元,配置为对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校验码和所述设备名称进行拼接处理,得到待传输目标数据;
数据传输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校验码确定数据传输模式,并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前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各种可选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待传输数据、设备名称和校验码进行拼接处理,得到待传输目标数据,再通过校验码动态确定待传输目标数据的数据传输模式,不同待传输目标数据可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使得智能网关系统与接入设备之间能够高效传输相应的数据。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涉及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20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涉及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30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涉及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30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涉及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30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涉及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30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0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执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工业控制领域中,现场网络与控制网络之间的通信、现场网络各工控设备之间的通信、控制网络各组件的通信往往采用工业控制系统特有的通信协议。但工业控制领域中,不同的设备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因此会设置相应的设备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如路由器或网关,路由器可用于传输相同通信协议不同网络之间移动数据。网关(Gateway)是将两个使用不同协议的网络段连接在一起的设备,网关的作用就是对两个网络段中的使用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进行互相的翻译转换,如一个商业内部局域网就常常需要通过网关发送电子邮件到Internet的相关地址。路由器所适用的协议具有一定的限制,导致不同网络中移动数据传输受阻,为了解决这一状况本申请采用智能网关系统进行数据传输,而本申请的数据传输针对的是Modbus协议下的传输数据,对这个协议下的传输数据进行更高效的传输。Modbus通信协议是采用请求/应答方式的应用层消息协议,非常方便实现在低级设备和高级设备间通信。Modbus协议是一种适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主从式串口通讯协议,它采用查询通讯方式进行主从设备的信息传输,可寻址1-247个设备地址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涉及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该实施环境包括接入设备110和智能网关系统120,接入设备110和智能网关系统120之间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进行通信。
智能网关系统设置有识别模块、数据分配模块和加速数据传输模块,识别模块通过读取功能码的状态来判断是否有接入设备接入智能网关系统。数据分配模块则通过从云端获取要传输给接入设备的待传输数据,数据分配模块根据数据量大小划分有三个数据传输模式,分别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和第三数据传输模式,第一数据传输模式适用有较多传输数据量时,如传输数据量大于5000M,第二数据传输模式适用于中等传输数据量,如传输数据量位于1000M至5000M之间,而第三数据传输模式适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少,如传输数据量小于1000M,每个数据传输模式中的传输方式不同。加速数据传输模块在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将待传输数据、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和校验码进行拼接处理,得到待传输目标数据,加速数据传输模块再根据校验码选择数据分配模块中的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来进行数据传输,通过不同方式的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能够高效的完成数据传输。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并由图1所示实施例环境中的智能网关系统20具体执行。
如图2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30,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S210,当检测到至少一个接入设备接入,获取待传输数据、校验码和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
步骤S220,对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校验码和所述设备名称进行拼接处理,得到待传输目标数据;
步骤S230,根据所述校验码确定数据传输模式,并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运用在智能网关系统中,基于Modbus通信协议进行智能网关系统与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如上述步骤S210所述,接入设备包括智能变频器、智能控制过程记录仪、智能多功能电能监测仪表等,当至少一个接入设备接入到智能网关系统时,智能网关系统从云端获取待传输数据,同时接入设备接入到智能网关系统时,会向智能网关发送自身的设备名称,而智能网关系统在需要向接入设备传输数据时,生成相应的校验码,使得后续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接入设备接收到相应的数据后,根据校验码检测传输的数据是否正确。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步骤S220所述,将待传输数据、设备名称和校验码进行拼接处理,形成一条待传输目标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步骤S230所述,校验码是Modbus通信协议特有的,本申请通过校验码的奇偶动态分配待传输目标数据的数据传输模式,不同待传输目标数据可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使得智能网关系统与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能够高效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在步骤S220中所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校验码和所述设备名称进行拼接处理,得到待传输目标数据,包括步骤S310和步骤S320,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S310,将所述设备名称转换为对应的Unicode编码;
步骤S320,将所述Unicode编码、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校验码进行移位运算和或运算,得到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上述步骤S310所述,将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转换为对应的Unicode编码,Unicode编码又称统一码、万国码或单一码,是一种在计算机上使用的字符编码。它为每种语言中的每个字符设定了统一并且唯一的二进制编码,以满足跨语言、跨平台进行文本转换、处理的要求。
本申请实施中,如上述步骤S320所述,将所述Unicode编码、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校验码进行移位和或运算,得到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具体的,如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转换成相应的Unicode编码为u23d8\u9891\u5668,待传输数据为0XAC,其二进制表示为10101100,相应的校验码为0X01,其二进制表示为0001,在拼接处理过程中,上述Unicode编码中的\u是标识符,不参与拼接处理的运算。拼接处理的整体过程为:将Unicode编码中的23d8左移4位,得到23d8 0000;将23d8 0000和Unicode编码中的9891做或运算,得到23d89891;将23d8 9891左移4位,得到23d8 9891 0000;将23d8 9891 0000和Unicode编码中的5668做或运算,得到23d8 9891 5668;将23d8 9891 0000 5668左移4位,得到23d8 98915668 0000;将23d8 9891 5668 0000和待传输数据0XAC做或运算,得到23d8 9891 56680XAC;将23d8 9891 5668 0XAC左移4位,得到23d8 9891 5668 0XAC 0000;将23d8 98915668 0XAC 0000和校验码0X01做或运算,得到待传输目标数据23d8 9891 5668 0XAC0X01。智能网关系统在得到待传输目标数据后,将待传输目标数据传输给对应的接入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数据传输模式包括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和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在步骤S230中所述根据所述校验码确定数据传输模式,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30,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S410,检测所述校验码是否为预设数值;
步骤S420,若所述校验码为所述预设数值,则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为所述接入设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
步骤S430,若所述校验码不是所述预设数值,则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为所述接入设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上述步骤S410,检测校验码是否为预设数值,如检测校验码是否为奇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检测校验码是否为偶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上述步骤S420和步骤S430所述,当校验码为奇数时,将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作为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若校验码不为奇数,则校验码为偶数,确定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作为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进一步地,还设置有第三数据传输模式,当校验码为偶数时,可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和第三数据传输模式中确定一个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校验码动态的确定待传输目标数据对应的传输模式,使得不同情况下能够适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能够高效的完成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接入设备包括多个,在步骤S230中所述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30,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S510,若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则获取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
步骤S520,根据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对各个接入设备进行降序排列,得到设备序列;
步骤S530,根据所述设备序列向各个接入设备传输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上述步骤S510所述,当确定出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时,智能网关系统获取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如接入设备有多个,这多个接入设备包括不同种类的接入设备,如智能变频器、智能控制过程记录仪和智能多功能电能监测仪,这三种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分别为1000M/S、800M/S和200M/S。每种类型的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可存在智能网关系统的暂存区域,以便于后续在需要时进行获取。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上述步骤S520所述,根据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对各个接入设备进行降序排列,得到设备序列,如接入设备包括5个数据传输容量值为1000M/S的智能变频器和3个数据传输容量值为800M/S的智能控制过程记录仪,将这些接入设备根据对应的数据传输容量值进行降序排序,得到设备序列。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上述步骤S530所述,根据设备序列,优先给数据传输容量值最大的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如智能网关系统传输给接入设备的待传输目标数据的数据量为6000M,根据设备序列,优先给5个智能变频器进行数据传输,然后智能网关系统计算分配后的剩余传输数据量S, S1=6000-1000*5=1000M,得到的剩余传输数据量S大于0,将剩余数据传输量保存到智能网关系统的暂存区域中,便于后续进行第二次分配;若计算得到的剩余传输数据量S小于等于0,则结束数据传输。
剩余传输数据量S大于0时,智能网关系统进行第二次分配,将剩余传输数据量S分配给数据传输容量值第二个大的接入设备进行传输,智能网关系统计算第二次分配后的剩余传输数据量Q,如前所述,第一次分配后的剩余数据传输量S=1000M,智能控制过程记录仪的数据传输容量值K=800M/S,有3个数据传输容量值为800M/S的智能控制过程记录仪,Q=1000-800*3=-1400小于0,结束数据传输。若第二次分配后的剩余传输数据量大于0,则将第二次分配后的剩余传输数据量保存到智能网关系统的暂存区区域,便于后续进行第三次分配;后续的第三次分配与前两次采用相同策略,若分配次数进行完成后,剩余传输数据量仍然大于0,则等待这次数据传输完成后再进行传输,进行多次分配。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接入设备包括多个,在步骤S230中述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步骤S610至步骤S630,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S610,若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则获取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
步骤S620,根据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计算各个接入设备对应的分配因子;
步骤S630,根据各个接入设备对应的分配因子向对应的接入设备传输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上述步骤S610所述,若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获取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同样的,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可相应的存储到智能网关系统的暂存区域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上述步骤S620所述,智能网关系统根据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计算对应的分配因子F,分配因子为每种接入设备的容量值/每种接入设备的总容量值,如智能变频器的分配因子F1= 1000/(1000+800+200)=1/2,智能控制过程记录仪的分配因子F2= 800/(1000+800+200)=2/5,智能多功能电能监测仪的分配因子F3 =200/(1000+800+200)=1/10,将各种接入设备的分配因子保存到智能网关系统的暂存区域中,同时智能网关系统的暂存区域中还存储有待传输目标数据的数据量,智能网关系统的暂存区域中划分有不同的区域用于存储不同的数据。
智能网关系统读取暂区域中的信息,得到待传输目标数据的数据量X,如该数据量X为3000M,智能网关系统根据分配因子动态分配传输给接入设备的传输数据量R,传输数据量R为待传输目标数据的数据量X与对应的分配因子的乘积,如智能网关系统分配给每个智能变频器的传输数据量R1=3000*1/2=1500M/S,智能网关系统分配给每个智能控制过程记录仪传输的数据量R2=3000*2/5=1200M/S,智能网关系统分配给每个智能多功能电能监测仪传输的数据量R3=3000*1/10=300M/S,智能网关系统计算分配后的剩余传输数据量H=传输给智能设备的数据量为X-分配因子动态分配传输数据量RT,即H1=X-RT=X-(R1+R2+R3)=3000-(1500+1200+300)=0。若智能网关系统计算分配后的剩余传输数据量H大于0,表明所有接入设备的传输数据容量值不够需要传输的待传输目标数据的数据量,智能网关系统根据各个接入设备对应的分配因子为对应的接入设备分配不同的传输数据量,如每个智能变频器传输的数据量R1=1500M/S,总共有5个智能变频器,所有智能变频器传输的数据量为1500*5=7500M/S>X=3000M,所以一定可以传输完全部的数据,若智能网关系统计算分配后的剩余传输数据量H小于等于0,则可结束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设备包括多个,在步骤S230中所述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获取接入设备的个数;
根据所述接入设备的个数计算各个接入设备的传输数据量;
基于所述传输数据量向各个接入设备传输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第三数据传输模式,在第三数据传输模式中,智能网关系统获取到传输给接入设备的数据量为Q,如Q=800M,同样的,将该数据量Q保存到智能网关系统的暂存区域中。智能网关系统根据接入设备个数计算算数平均数,自动平均分配待传输目标数据给所有接入设备,如M=800M,总共接入的设备数为10,所以每个接入设备可以得到的传输数据量为800/10=80M/S。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包括多具有先后顺序的多条,在步骤S230中所述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步骤S710至步骤S730,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S710,检测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校验位;
步骤S720,若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存在校验位,将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传输到对应的接入设备,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后,将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的下一条待传输目标数据作为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跳转执行检测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校验位的步骤;
步骤S730,若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不存在校验位,将所述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发送至预设存储设备进行存储,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后,将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的下一条待传输目标数据作为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跳转执行检测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校验位的步骤;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上述步骤S710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包括有具有先后顺序的多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依据先后顺序进行连续的传输,每个待传输目标数据在传输时,检测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校验位。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上述步骤S720所述,若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存在校验位,则将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传输给对应的接入设备后,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如间隔1个字节的时间,再继续下一个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的传输,同样的,下一个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同样需要检测是否存在校验位。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上述步骤S730所述,当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不存在校验位时,进行报错,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如间隔两个字节的时间,同时,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不传输到对应的接入设备中,在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后,直接进行下一条待传输目标数据的传输,同样的,下一个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同样需要检测是否存在校验位。最后,将所有未能传输给对应的接入设备的待传输目标数据都发送到预设存储设备进行存储,如发送到云端进行存储,使得后续用户可以自行到云端自行获取相应的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步骤S210所述当检测到至少一个接入设备接入,获取待传输数据、校验码和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之前,包括步骤S810至步骤S830,详细介绍如下:
步骤S810,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接入命令;
步骤S820,检测所述接入命令的功能码是否处于预设状态;
步骤S830,若所述功能码处于预设状态,确定所述智能设备接入,并将接入的智能设备作为接入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上述步骤S810所述,Modbus通信协议中定义后多个功能码,不同功能码可由不同的状态。智能网关系统发送一个命令给所有物联网中的智能设备,智能网关系统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接入命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上述步骤S820所述,智能网关读取智能设备发送的接入命令的功能码,功能码位于接入命令的第一位。启动智能网关系统识别接入设备个数的模块,创建线程1,智能网关系统检测各个功能码是否处于预设状态,不同的功能码具有不同的预设状态。
如智能网关系统读取功能码01的预设状态为ON,当功能码01的状态为ON,则说明此智能设备接入,功能码01是一组逻辑线圈的当前状态。若接入的智能设备有5个,这5个智能设备的设备名称分别为智能变频器1、智能变频器2到智能变频器5,将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和接入设备的个数保存到智能网关系统的暂存区域中。若智能网关系统读取功能码01的状态为OFF,则说明此设备没接入到智能网关系统中。
如智能网关系统读取功能码02的预设状态为ON,当功能码02的状态为ON,则说明此智能设备接入,功能码02表示一组输入线圈的当前状态。若接入的智能设备有3个,这3个智能设备的设备名称分别为智能控制过程记录仪1、智能控制过程记录仪2和智能控制过程记录仪3,将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和接入设备的个数保存到智能网关系统的暂存区域中。若智能网关系统读取功能码02的状态为OFF,则说明此智能设备没接入到智能网关系统中。
如智能网关系统读取功能码03的预设状态为保存寄存器的值不为空,若功能码03的保存寄存器的值不为空时,表明此智能设备接入,功能码03表示一个或者多个保存寄存器的值。若接入的智能设备有2个,设备名称分别为智能多功能电能监测仪1和智能多功能电表监测仪2,将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和接入设备的个数保存到智能网关系统的暂存区域中;若智能网关系统读取功能码03的保存寄存器的值为空时,则说明此智能设备没接入到智能网关系统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上述步骤S830所述,若功能码处于预设状态,则可确定智能设备接入到智能网关系统中,将接入的智能设备作为接入设备已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910,配置为当检测到至少一个接入设备接入,获取待传输数据、校验码和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
拼接处理单元920,配置为对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校验码和所述设备名称进行拼接处理,得到待传输目标数据;
数据传输单元930,配置为根据所述校验码确定数据传输模式,并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拼接处理单元920,包括:
转换子单元,配置为将所述设备名称转换为对应的Unicode编码;
运算子单元,配置为将所述Unicode编码、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校验码进行移位运算和或运算,得到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模式包括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和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所述数据传输单元930,包括:
第一检测子单元,配置为检测所述校验码是否为预设数值;
第一确定子单元,配置为若所述校验码为所述预设数值,则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为所述接入设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
第二确定子单元,配置为若所述校验码不是所述预设数值,则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为所述接入设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设备包括多个,所述数据传输单元930,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配置为若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则获取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
降序排列子单元,配置为根据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对各个接入设备进行降序排列,得到设备序列;
第一传输子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设备序列向各个接入设备传输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设备包括多个,所述将数据传输单元930,包括:
第二获取子单元,配置为若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则获取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
计算子单元,配置为根据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计算各个接入设备对应的分配因子;
第二传输子单元,配置为根据各个接入设备对应的分配因子向对应的接入设备传输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包括具有先后顺序的多条,所述数据传输单元930,包括:
第二检测子单元,配置为检测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校验位;
第一跳转子单元,配置为若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存在校验位,将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传输到对应的接入设备,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后,将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的下一条待传输目标数据作为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跳转执行检测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校验位的步骤;
第二跳转子单元,配置为若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不存在校验位,将所述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发送至预设存储设备进行存储,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后,将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的下一条待传输目标数据作为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跳转执行检测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校验位的步骤;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接入命令;
检测单元,配置为检测所述接入命令的功能码是否处于预设状态;
确定单元,配置为若所述功能码处于预设状态,确定所述智能设备接入,并将接入的智能设备作为接入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其中各个单元和子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方法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10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0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10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0所示,计算机系统10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0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002中的程序或者从储存部分10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0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在RAM 10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1001、ROM 1002以及RAM 1003通过总线10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 /Output,I/O)接口1005也连接至总线10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0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0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007;包括硬盘等的储存部分10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009。通信部分10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0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005。可拆卸介质10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0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储存部分10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0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0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10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计算机程序。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所述的方法。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
上述内容,仅为本申请的较佳示例性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至少一个接入设备接入,获取待传输数据、校验码和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其中,所述校验码为智能网关系统在需要向接入设备传输数据时生成的对应的校验码;
对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校验码和所述设备名称进行拼接处理,得到待传输目标数据;
根据所述校验码确定数据传输模式,并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校验码和所述设备名称进行拼接处理,得到待传输目标数据,包括:
将所述设备名称转换为对应的Unicode编码;
将所述Unicode编码、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校验码进行移位运算和或运算,得到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式包括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和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所述根据所述校验码确定数据传输模式,包括:
检测所述校验码是否为预设数值;
若所述校验码为所述预设数值,则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为所述接入设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
若所述校验码不是所述预设数值,则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为所述接入设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设备包括多个,所述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若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则获取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
根据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对各个接入设备进行降序排列,得到设备序列;
根据所述设备序列向各个接入设备传输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设备包括多个,所述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若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则获取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
根据各个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容量值计算各个接入设备对应的分配因子;
根据各个接入设备对应的分配因子向对应的接入设备传输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包括具有先后顺序的多条,所述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检测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校验位;
若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存在校验位,将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传输到对应的接入设备,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后,将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的下一条待传输目标数据作为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跳转执行检测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校验位的步骤;
若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不存在校验位,将所述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发送至预设存储设备进行存储,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后,将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的下一条待传输目标数据作为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跳转执行检测当前待传输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校验位的步骤;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至少一个接入设备接入,获取待传输数据、校验码和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之前,包括:
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接入命令;
检测所述接入命令的功能码是否处于预设状态;
若所述功能码处于预设状态,确定所述智能设备接入,并将接入的智能设备作为接入设备。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配置为当检测到至少一个接入设备接入,获取待传输数据、校验码和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其中,所述校验码为智能网关系统在需要向接入设备传输数据时生成的对应的校验码;
拼接处理单元,配置为对所述待传输数据、所述校验码和所述设备名称进行拼接处理,得到待传输目标数据;
数据传输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校验码确定数据传输模式,并将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向所述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拼接处理单元,包括:
转换子单元,配置为将所述设备名称转换为对应的Unicode编码;
运算子单元,配置为将所述Unicode编码、所述待传输数据和所述校验码进行移位运算和或运算,得到所述待传输目标数据。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310434796.0A 2023-04-21 2023-04-21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1705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4796.0A CN116170522B (zh) 2023-04-21 2023-04-21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4796.0A CN116170522B (zh) 2023-04-21 2023-04-21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0522A CN116170522A (zh) 2023-05-26
CN116170522B true CN116170522B (zh) 2023-06-30

Family

ID=86413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34796.0A Active CN116170522B (zh) 2023-04-21 2023-04-21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705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1894B (zh) * 2023-11-09 2024-01-12 湖南雷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5g通信传输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4912A (zh) * 2020-09-08 2022-03-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00158A (zh) * 2022-04-18 2022-05-13 国铁吉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可解析的Modbus-RTU通用标准化配置方法
CN114915555A (zh) * 2022-04-27 2022-08-16 广州河东科技有限公司 网关驱动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71381B2 (en) * 2017-05-22 2019-04-2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Legacy Modbus communication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4912A (zh) * 2020-09-08 2022-03-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00158A (zh) * 2022-04-18 2022-05-13 国铁吉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可解析的Modbus-RTU通用标准化配置方法
CN114915555A (zh) * 2022-04-27 2022-08-16 广州河东科技有限公司 网关驱动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0522A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1565B (zh) 区块链数据并行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6697366B1 (en) Ethernet memo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s for operation thereof
CN109194736B (zh) 消息去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无人车
CN102541630B (zh) 计算机处理器中线程间数据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1617052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3970520A (zh) MapReduce架构中的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架构系统
CN105119793A (zh) 一种传感器网络can总线帧格式的标识符分配方法
EP013020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PETITIVE BUS COMPETITION DECISION.
CN109213828B (zh) 区块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516838A (zh) 管理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625592A (zh) 分布式数据库的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15242752B (zh) 电池管理系统的地址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774837A (zh) 一种信号校验方法、装置、设备、介质、程序产品及车辆
WO2010050957A1 (en) Bit inversion for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CN109241362B (zh) 区块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0276424A (ja) 伝送データ変換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S5913762B2 (ja) 情報バス制御装置
CN111490919A (zh) 一种主从机系统、设备终端及其通信校验方法
CN117132245B (zh) 线上物品获取业务流程重组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介质
Kim et al. Research and Design of 1553B Protocol Bus Control Unit
CN112148448B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311833B (zh) 数据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15374320B (zh) 文本匹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介质
CN115374039A (zh) 数据位宽转换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6028420A (zh) 一种数据传输电路以及数据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