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66765B - 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66765B
CN116166765B CN202310437321.7A CN202310437321A CN116166765B CN 116166765 B CN116166765 B CN 116166765B CN 202310437321 A CN202310437321 A CN 202310437321A CN 116166765 B CN116166765 B CN 1161667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base
data
vector data
updating
network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373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66765A (zh
Inventor
张红平
丁磊
黄蔚
唐德瑾
王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GEOMATICS CENTER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GEOMATICS CENTER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GEOMATICS CENTER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GEOMATICS CENTER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3104373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667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66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6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66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6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5Improving data quality; Data cleansing, e.g. de-duplication, removing invalid entries or correcting typographical err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65Ensuring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矢量数据和所述矢量数据对应的数据模型;根据所述数据模型构建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构建所述第一数据库和所述第二数据库之间的安全网络通道;将所述矢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数据库,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将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通过所述安全网络通道映射至所述第二数据库,完成所述矢量数据的更新。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矢量数据的协同更新效率,便于共同维护,提升矢量数据的数据质量,便于进行整合、入库、储存管理,有效降低矢量数据的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跨层级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联动更新,通常只记录和传递更新各项操作,而不记录数据本身,可以解决GIS数据库增量更新及其安全传递问题。或者为不同的矢量空间数据库建立拓扑依赖、时间依赖和属性依赖关系。每一个参与联动更新的数据库节点各保存一张同步的关系依赖表,将要发生联动更新的数据库节点称为待更新数据库节点。根据待更新数据库节点对本数据库的依赖关系,提取发生了变更的矢量空间数据库节点的更新增量。待更新数据库节点接受变更了的矢量空间数据节点的更新增量,执行增量更新。
然而,现有技术主要是基于数据库的更新方法,以现有数据库为更新底图数据,仅采集更新变化区域的各类要素,形成增量更新数据包,利用增量更新数据包实现更新。通过汇交增量更新包模式,虽然仅对有变化区域进行更新,但数据增量更新包从制作、汇交、质检、整合、入库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整体更新周期较长,最新的更新数据无法第一时间快速集成,随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技术的不断升级,该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数据存储管理、质量检验、整合处理、入库更新等工作,影响数据更新效率,增加了数据更新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提高矢量数据的协同更新效率,便于共同维护,提升矢量数据的数据质量,便于进行整合、入库、储存管理,有效降低矢量数据的维护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矢量数据和所述矢量数据对应的数据模型;
根据所述数据模型构建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
构建所述第一数据库和所述第二数据库之间的安全网络通道;
将所述矢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数据库,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
将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通过所述安全网络通道映射至所述第二数据库,完成所述矢量数据的更新。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之间构建专门的安全网路通道,实现矢量数据由第一数据库至第二数据库的协同更新,可以提高矢量数据的协同更新效率,便于共同维护,提升矢量数据的数据质量,便于进行整合、入库、储存管理,有效降低矢量数据的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数据模型构建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模型中的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属性字段;
根据所述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所述属性字段分别构建初始第一数据库和初始第二数据库;
分别对所述初始第一数据库和所述初始第二数据库进行权限配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库和所述第二数据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根据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属性字段构建数据库,并对初始第一数据库和初始第二数据库进行权限配置,保证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之间能够实现有效互通,提高效率。
进一步地,在所述构建所述第一数据库和所述第二数据库之间的安全网络通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库的IP地址和所述第二数据库的IP地址;
分别在所述第一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和所述第二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中添加IP白名单。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IP白名单添加至第一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和第二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中,使得符合条件的IP地址可以快速地通过防火墙,便于进行整合、入库、储存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构建所述第一数据库和所述第二数据库之间的安全网络通道的步骤,包括:
配置VPN和密码环境信息;
根据所述VPN和所述密码环境信息构建所述安全网络通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VPN和密码环境信息构建安全网络通道,使得安全网络通道的安全性更高,可以有效确保数据在安全网络通道中的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矢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数据库,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矢量数据的ID;
根据所述矢量数据的ID将所述矢量数据分配至所述第一数据库的发布端数据表,得到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根据矢量数据的ID将矢量数据分配至第一数据库的发布端数据表,能够保证矢量数据发布过程中的数据质量,有效降低矢量数据的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通过所述安全网络通道映射至所述第二数据库,完成所述矢量数据的更新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发布端数据表通过所述安全网络通道映射至所述第二数据库,得到wal日志;
将所述wal日志中引起数据变化的日志信息分配至所述第二数据库的订阅端数据表;
解析所述订阅端数据表,得到SQL语句;
根据所述矢量数据的ID对所述SQL语句进行重放操作,完成所述矢量数据的更新。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矢量数据从第一数据库映射至第二数据库,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传递矢量数据,减少人力物力的使用,并对矢量数据进行维护、更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矢量数据和所述矢量数据对应的数据模型;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模型构建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还用于构建所述第一数据库和所述第二数据库之间的安全网络通道;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矢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数据库,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
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通过所述安全网络通道映射至所述第二数据库,完成所述矢量数据的更新。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之间构建专门的安全网路通道,实现矢量数据由第一数据库至第二数据库的协同更新,可以提高矢量数据的协同更新效率,便于共同维护,提升矢量数据的数据质量,便于进行整合、入库、储存管理,有效降低矢量数据的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构建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数据模型中的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属性字段;
根据所述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所述属性字段分别构建初始第一数据库和初始第二数据库;
分别对所述初始第一数据库和所述初始第二数据库进行权限配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库和所述第二数据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根据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属性字段构建数据库,并对初始第一数据库和初始第二数据库进行权限配置,保证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之间能够实现有效互通,提高效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值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矢量数据的更新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值。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获取矢量数据和矢量数据对应的数据模型;
S2,根据数据模型构建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
S3,构建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之间的安全网络通道;
S4,将矢量数据传输至第一数据库,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
S5,将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通过安全网络通道映射至第二数据库,完成矢量数据的更新。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之间构建专门的安全网路通道,实现矢量数据由第一数据库至第二数据库的协同更新,可以提高矢量数据的协同更新效率,便于共同维护,提升矢量数据的数据质量,便于进行整合、入库、储存管理,有效降低矢量数据的维护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有于多种场景,例如,按照基础测绘分级管理制度,大比例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矢量数据的更新与维护主要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增量更新的数据成果定期汇交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质检、整合处理与入库,形成覆盖多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矢量数据库。虽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矢量数据采用增量式、联动式更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更新模式也存在数据更新周期长、数据现势性不强、数据类型不一致等问题,无法满足信息化社会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数据的高现势性需求。此外,多个地区批量汇交的增量更新数据包图层要素多、数据量大、标准理解不统一,给数据管理部门带来了较大的数据质检与整合处理工作量,数据返工处理屡见不鲜。
进一步地,S2包括:
获取数据模型中的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属性字段;
根据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属性字段分别构建初始第一数据库和初始第二数据库;
分别对初始第一数据库和初始第二数据库进行权限配置,得到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根据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属性字段构建数据库,并对初始第一数据库和初始第二数据库进行权限配置,保证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之间能够实现有效互通,提高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协同的矢量数据库的建库方法。基于PostgreSQL数据库设计统一数据模型,按照地理信息要素分层管理要求建立数据表及属性字段,包括道路、水系、居民地、铁路、地名地址与兴趣点、行政区划等。
分别建立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按照统一数据模型完成数据库初始化,第一数据库与第二数据库数据表和属性字段保持一致。为确保第一数据库与第二数据库的一致性,第一数据库本底数据统一下发,并做好数据接边处理,第一数据库只分配数据读取、修改、删除的权限,不分配数据表删除、重命名、属性字段修改等权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是n:1的关系,即可以将多个第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到一个第二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集成。
进一步地,在构建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之间的安全网络通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库的IP地址和第二数据库的IP地址;
分别在第一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和第二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中添加IP白名单。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IP白名单添加至第一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和第二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中,使得符合条件的IP地址可以快速地通过防火墙,便于进行整合、入库、储存管理。
进一步地,S3包括:
配置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和密码环境信息;
根据VPN和密码环境信息构建安全网络通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VPN和密码环境信息构建安全网络通道,使得安全网络通道的安全性更高,可以有效确保数据在安全网络通道中的传输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层级数据安全传输的网络连通方法。依托互联网,采用统一的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 Layer,SSL) VPN与商用密码技术建立第二数据库和第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网络通道,实现第二数据库和第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访问、共享安全高效。
进一步地,S4包括:
获取矢量数据的ID;
根据矢量数据的ID将矢量数据分配至第一数据库的发布端数据表,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根据矢量数据的ID将矢量数据分配至第一数据库的发布端数据表,能够保证矢量数据发布过程中的数据质量,有效降低矢量数据的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S5包括:
将发布端数据表通过安全网络通道映射至第二数据库,得到wal日志;
将wal日志中引起数据变化的日志信息分配至第二数据库的订阅端数据表;
解析订阅端数据表,得到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语句;
根据矢量数据的ID对SQL语句进行重放操作,完成矢量数据的更新。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矢量数据从第一数据库映射至第二数据库,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传递矢量数据,减少人力物力的使用,并对矢量数据进行维护、更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库同步技术的矢量数据更新方法,可以实现矢量数据从第一数据库同步到第二数据库的方法。
为确保数据唯一,每一个矢量数据的要素均需要具有唯一ID,并确保不能重复。
利用PostgreSQL的逻辑复制功能将第一数据库中的数据表设置成发布端,将第二数据库中的数据表设置成订阅端,使用提前定义好的唯一ID进行关联。
第一级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矢量数据上传到第一数据库中,PostgreSQL会自动解析wal日志,将引起数据变化的日志利用逻辑复制功能发送到订阅端,订阅端会解析日志,获取到其中的SQL语句,在镜像库根据唯一ID进行操作重放,数据同步便会同步到镜像库中。至此第一数据库与第二数据库数据同步更新完成,数据完整性保持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矢量数据协同更新管理系统,矢量数据协同更新管理系统包括:
数据更新管理模块,实时展示数据库中的矢量数据,用户可以对数据进行查询、在线编辑、提交等操作。为了对更新的数据做出相应的管理,系统设置了批次机制,当一个批次数据编辑完成,提交给系统进行同步时,需要填写完整的更新说明,在更新说明中系统会针对本次提交的数据自动计算出更新范围。审核人员发现数据变更会对这一批次范围内的数据进行审核反馈,极大的提升数据处理效率。此外,为了提高数据查询效率,系统使用zombodb组件将postgresql中的数据同步到ElastisSearch集群中,建立倒排索引、空间索引等。
任务管理模块,当遇到重要度、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数据,管理员可以发布数据更新任务。数据更新各个节点领取任务,完成数据更新,提交任务。审核员会对本次任务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数据会同步到主库中,提高数据更新效率。
数据统计模块,系统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以不同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数据更新动态。
质检模块,为了保证矢量数据质量,系统制定了很多质检规则。用户每次提交数据,都会根据质检规则对提交的数据进行系统自动质检。此外,用户还可以跨批次、跨区域、对指定范围内的数据进行质检。质检不通过的数据会被标记质检不合格,并且不会同步到主库中。
用户模块,管理员依据用户身份,附予用户不同的权限。数据人员只能更新数据,审核人员只能审核数据等。
监控模块,实时监控数据同步是否正常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充分利用了PostgreSQL数据库自身的同步机制,能够实现跨层级海量矢量数据的动态同步与增量更新。相比现有技术,第一级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只需要维护好第一数据库,不需要制作增量更新数据包,第一数据库与第二数据库可以实现实时同步,极大地提升了数据更新效率,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同时利用SSL VPN和商用密码技术来构建数据安全传输通道,提升了数据协同更新的安全性。此外,本发明还设计了配套的数据管理系统,方便数据管理员实时查看矢量数据的数据状态和更新进展,以此来决定哪些数据可以进入发布流程。同时,系统内定制的质检规则,也保证了数据更新的质量。
实施例二
为了执行上述实施例一对应的方法,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和技术效果,下面提供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矢量数据和矢量数据对应的数据模型;
构建模块2,用于根据数据模型构建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还用于构建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之间的安全网络通道;
传输模块3,用于将矢量数据传输至第一数据库,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
更新模块4,用于将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通过安全网络通道映射至第二数据库,完成矢量数据的更新。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之间构建专门的安全网路通道,实现矢量数据由第一数据库至第二数据库的协同更新,可以提高矢量数据的协同更新效率,便于共同维护,提升矢量数据的数据质量,便于进行整合、入库、储存管理,有效降低矢量数据的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构建模块2还用于:
获取数据模型中的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属性字段;
根据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属性字段分别构建初始第一数据库和初始第二数据库;
分别对初始第一数据库和初始第二数据库进行权限配置,得到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根据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属性字段构建数据库,并对初始第一数据库和初始第二数据库进行权限配置,保证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之间能够实现有效互通,提高效率。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添加模块,用于:
获取第一数据库的IP地址和第二数据库的IP地址;
分别在第一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和第二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中添加IP白名单。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IP白名单添加至第一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和第二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中,使得符合条件的IP地址可以快速地通过防火墙,便于进行整合、入库、储存管理。
进一步地,构建模块2还用于:
配置VPN和密码环境信息;
根据VPN和密码环境信息构建安全网络通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VPN和密码环境信息构建安全网络通道,使得安全网络通道的安全性更高,可以有效确保数据在安全网络通道中的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传输模块3还用于:
获取矢量数据的ID;
根据矢量数据的ID将矢量数据分配至第一数据库的发布端数据表,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根据矢量数据的ID将矢量数据分配至第一数据库的发布端数据表,能够保证矢量数据发布过程中的数据质量,有效降低矢量数据的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更新模块4还用于:
将发布端数据表通过安全网络通道映射至第二数据库,得到wal日志;
将wal日志中引起数据变化的日志信息分配至第二数据库的订阅端数据表;
解析订阅端数据表,得到SQL语句;
根据矢量数据的ID对SQL语句进行重放操作,完成矢量数据的更新。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矢量数据从第一数据库映射至第二数据库,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传递矢量数据,减少人力物力的使用,并对矢量数据进行维护、更新。
上述的矢量数据的更新装置可实施上述实施例一的方法。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可选项也适用于本实施例,这里不再详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余内容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运行计算机程序以使电子设备执行实施例一的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
可选地,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服务器。
请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31、通信接口32、存储器3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34。其中,通信总线3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直接的连接通信。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通信接口32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处理器31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
上述的处理器3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51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33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存储器33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取指令,当计算机可读取指令由所述处理器31执行时,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图1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个步骤。
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控制器、输入输出单元。存储器33、存储控制器、处理器31、外设接口、输入输出单元各元件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34实现电性连接。处理器31用于执行存储器33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设备包括的软件功能模块或计算机程序。
输入输出单元用于提供给用户创建任务以及为该任务创建启动可选时段或预设执行时间以实现用户与服务器的交互。输入输出单元可以是,但不限于,鼠标和键盘等。
可以理解,图3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电子设备还可包括比图3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3所示不同的配置。图3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一的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装置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值,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值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值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值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值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值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值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8)

1.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矢量数据和所述矢量数据对应的数据模型;
根据所述数据模型构建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
构建所述第一数据库和所述第二数据库之间的安全网络通道;
将所述矢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数据库,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
将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通过所述安全网络通道映射至所述第二数据库,完成所述矢量数据的更新;
在所述构建所述第一数据库和所述第二数据库之间的安全网络通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库的IP地址和所述第二数据库的IP地址;
分别在所述第一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和所述第二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中添加IP白名单;
所述构建所述第一数据库和所述第二数据库之间的安全网络通道的步骤,包括:
配置VPN和密码环境信息;
根据所述VPN和所述密码环境信息构建所述安全网络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模型构建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模型中的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属性字段;
根据所述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所述属性字段分别构建初始第一数据库和初始第二数据库;
分别对所述初始第一数据库和所述初始第二数据库进行权限配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库和所述第二数据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矢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数据库,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矢量数据的ID;
根据所述矢量数据的ID将所述矢量数据分配至所述第一数据库的发布端数据表,得到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通过所述安全网络通道映射至所述第二数据库,完成所述矢量数据的更新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发布端数据表通过所述安全网络通道映射至所述第二数据库,得到wal日志;
将所述wal日志中引起数据变化的日志信息分配至所述第二数据库的订阅端数据表;
解析所述订阅端数据表,得到SQL语句;
根据所述矢量数据的ID对所述SQL语句进行重放操作,完成所述矢量数据的更新。
5.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矢量数据和所述矢量数据对应的数据模型;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模型构建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还用于构建所述第一数据库和所述第二数据库之间的安全网络通道;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矢量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数据库,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
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库通过所述安全网络通道映射至所述第二数据库,完成所述矢量数据的更新;
所述装置还包括添加模块,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库的IP地址和所述第二数据库的IP地址;
分别在所述第一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和所述第二数据库的IP地址对应的防火墙中添加IP白名单;
所述构建模块还用于:
配置VPN和密码环境信息;
根据所述VPN和所述密码环境信息构建所述安全网络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矢量数据的更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数据模型中的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属性字段;
根据所述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表和所述属性字段分别构建初始第一数据库和初始第二数据库;
分别对所述初始第一数据库和所述初始第二数据库进行权限配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库和所述第二数据库。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
CN202310437321.7A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1667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7321.7A CN116166765B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37321.7A CN116166765B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6765A CN116166765A (zh) 2023-05-26
CN116166765B true CN116166765B (zh) 2023-08-01

Family

ID=86418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37321.7A Active CN116166765B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6676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5751A (zh) * 2013-07-24 2013-12-04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依赖关系的矢量空间数据的联动增量更新方法
DE112016002782T5 (de) * 2016-08-24 2018-07-05 Google LLC (n.d.Ges.d. Staates Delaware) Änderungserkennungsbasiertes System zur Aktualisierung von Kartenschnittstellen
EP4258593A4 (en) * 2020-12-28 2024-03-20 Huawei Tech Co Ltd OTA UPDATE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6765A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85385A (zh) 一种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数据平台
CN106649378B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7368588B (zh) 一种异构资源同构化方法及装置
CN104657918A (zh) 一种区域资源环境数据共享和综合服务平台
CN107466403A (zh) 对于数据资源的访问控制
CN103218574A (zh) 一种基于哈希树的数据动态操作可验证性方法
CN110716950B (zh) 一种口径系统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3024794A1 (zh) 一种林草综合监测评价图斑监测更新方法、系统及云平台
ATE340455T1 (de) Methode für die verbesserte verwaltung von einer ereignisdatenbasis und system für ereignismeldung in einem netzwerk
CN111831636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41629B (zh) 一种异常行为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26411B (zh) 一种森林资源一张图成果质检方法、系统及云平台
CN111090794B (zh) 气象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704924A (zh) Bim预设模型创建系统与bim预设模型创建方法
CN103136621B (zh) 工程送审表单的审核流程的在线管理方法
CN109150964B (zh) 一种可迁移的数据管理方法及服务迁移方法
CN108268614A (zh) 一种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分布式管理方法
Lukyanchikov et al. Using object-relational mapping to create the distributed databases in a hybrid cloud infrastructure
CN108090854A (zh)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网络教学与资源共享管理平台
CN116166765B (zh) 一种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72692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24977A (zh) 跨租户间的数据分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822557A (zh) 数据融合管理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US2020016732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ing on potentially incomplete data
CN117009327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