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9869B - 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及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及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59869B
CN116159869B CN202310007141.5A CN202310007141A CN116159869B CN 116159869 B CN116159869 B CN 116159869B CN 202310007141 A CN202310007141 A CN 202310007141A CN 116159869 B CN116159869 B CN 116159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shape
form factor
convexity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71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59869A (zh
Inventor
李洪波
陈克勤
孔宁
刘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long Iron & Steel Group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Shunde Innovation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Jianlong Iron & Steel Group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long Iron & Steel Group,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filed Critical Jianlong Iron & Steel Group
Priority to CN2023100071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59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59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9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59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9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28Control of flatness or profile during rolling of strip, sheets or plates
    • B21B37/30Control of flatness or profile during rolling of strip, sheets or plates using roll camber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7/00Rolls, roll alloys or roll fabrication; Lubric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rolls while in use
    • B21B27/02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rolls
    • B21B27/021Rolls for sheets or stri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Reduction Rolling/Reduction Stand/Operation Of Reduction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及设计方法,涉及板带轧制技术领域。工作辊辊形为八次多项式曲线,根据变凸度调控需要选择空载辊缝二次凸度的调节范围;根据局部边浪的大小选择边浪控制系数;根据调节范围和边浪控制系数计算得到辊形系数;根据中部辊径差最小原则计算得到其它辊形系数,将上述数据带入工作辊辊形的八次多项式函数得到工作辊辊形。辊形具备凸度调控能力和对轧制大纲内宽规格带钢进行局部边浪控制的能力;辊形用同一曲线方程进行整体表达,适用于采用整体多项式方式录入辊形的数控磨床;窜辊对局部浪形的控制效果无影响,可在各窜辊位置保证局部浪形控制能力的有效发挥;不会增大轧辊两端辊径差。

Description

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及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带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及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70年代末,德国西马克公司(SMS)率先开发出连续可变凸度(CVC-Continuously Variable Crown)辊形,经过40余年的研究与发展,CVC辊形已成为板带轧制领域最主要的板形控制手段之一。该技术通过轧辊的相对轴向移动,可连续改变空载辊缝凸度,以实现对板形的控制,如图1-3所示,其中,图1为辊缝零凸度,图2为辊缝负凸度,图3为辊缝正凸度,箭头表示窜动方向。
李洪波、张杰、曹建国等人发表在中国机械工程期刊中的三次CVC五次CVC及SmartCrown辊形控制特性对比研究中公开了三次CVC五次CVC辊形,CVC辊形主要指三次CVC辊形,其辊形曲线上辊半径函数方程为(如图4所示):R(x)=R0+a1x+a2x2+a3x3。下辊半径函数方程可根据上下辊反对称性质得到。这种辊形的板形控制优点为:轧辊辊形及控制特性相对简单,空载辊缝的二次凸度与轧辊的窜辊量呈线性关系,这种特性对于辊形的设计加工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板形控制非常有利。但是CVC辊形主要实现的是对辊缝二次凸度的控制,生产中发现,其不具备对于局部边浪即板带生产现场所谓的碎边浪控制能力,而生产现场利用CVC窜辊对局部边浪的控制极易导致中浪的出现。特别是在生产现场生产轧制大纲内较宽带钢时,局部边浪缺陷是典型板形缺陷之一。
为解决CVC辊形对局部边浪的控制问题,公布号为CN104259210B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辊提出了一种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辊,辊形曲线由边浪控制段和连续变凸度段组合而成,边浪控制段在变凸度辊形的基础上在单侧增加了二次曲线,即达到了单锥度辊的控制效果,可用以对局部边浪进行控制。该辊形采用单侧局部组合的方式,具有单锥度辊的特性,因此无法用同一曲线方程进行辊形的整体表达,不适用于采用整体多项式方式录入辊形的数控磨床;该辊形采用单侧局部组合的方式,导致局部浪形控制效果无法保证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及设计方法,现有的工作辊辊形具有以下问题,无法用同一曲线方程进行辊形的整体表达,不适用于采用整体多项式方式录入辊形的数控磨床;局部浪形控制效果无法保证发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所述工作辊辊形为八次多项式曲线,所述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为:
R(x)=R0+a1x+a2x2+a3x3+a4x4+a5x5+a6x6+a7x7+a8x8
其中,R(x)为工作辊辊形半径,单位为mm;R0为工作辊初始半径,不影响辊形形状,单位为mm;x为工作辊辊身坐标,坐标范围为[0,L],单位为mm;a1为辊形系数,无单位;a2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1;a3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2;a4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3;a5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4;a6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5;a7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6;a8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7
优选地,所述辊形系数a2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3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4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5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6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7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8函数为:
其中,C1为轧辊在负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单位为mm;C2为轧辊在正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单位为mm;sm为最大窜辊量,单位为mm;a为边浪控制系数,单位mm;L为轧辊辊身长度,单位为mm。
优选地,所述辊形系数a1函数为:
其中,a1为辊形系数,无单位;a2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1;a3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2;a为边浪控制系数,单位mm;L为轧辊辊身长度,单位为mm。
优选地,边浪控制系数a的取值范围为:0≤a≤1,局部边浪越严重,选择的边浪控制系数a越大。
优选地,轧辊在负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1大于轧辊在正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2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所述设计方法用于设计所述变凸度工作辊辊形,所述方法包括:
设计所述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
根据变凸度调控需要选择空载辊缝二次凸度的调节范围[C1,C2];
根据宽带钢局部边浪的IU值选择边浪控制系数a;
根据调节范围[C1,C2]和边浪控制系数a的计算得到辊形系数a2-a8
根据中部辊径差最小原则计算得到辊形系数a1
根据边浪控制系数a、辊形系数a1-a8和所述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计算得到工作辊辊形半径。
优选地,在根据宽带钢局部边浪的IU值选择边浪控制系数a中,局部边浪越严重,选择的边浪控制系数a越大,边浪控制系数a的取值范围为:0≤a≤1。
优选地,轧辊在负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1大于轧辊在正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2
优选地,根据调节范围[C1,C2]和边浪控制系数a和a2-a8函数计算得到辊形系数a2-a8,所述辊形系数a2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3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4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5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6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7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8函数为:
其中,C1为轧辊在负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单位为mm;C2为轧辊在正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单位为mm;sm为最大窜辊量,单位为mm;a为边浪控制系数,单位mm;L为轧辊辊身长度,单位为mm。
优选地,根据中部辊径差最小原则,利用辊形系数a1函数计算得到辊形系数a1,所述辊形系数a1函数为:
其中,a1为辊形系数,无单位;a2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1;a3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2;a为边浪控制系数,单位mm;L为轧辊辊身长度,单位为mm。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本发明的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及设计方法,适用于宽带钢,与CVC辊形相比,具备凸度调控能力,同时,还具备对轧制大纲内宽规格带钢进行局部边浪控制的能力;与其他采用边部多项式倒角形式的边浪控制辊形相比,一方面利用了同一曲线方程进行辊形的整体表达,适用于采用整体多项式方式录入辊形的数控磨床,另一方面窜辊对局部浪形的控制效果无任何影响,可在各窜辊位置保证局部浪形控制能力的有效发挥;再一方面不会增大轧辊两端辊径差。
附图说明
图1为CVC变凸度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图一;
图2为CVC变凸度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图二;
图3为CVC变凸度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图三;
图4为CVC辊形轴向窜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工作辊辊形、实施例四的工作辊辊形与CVC辊形的对比图;
图6为本发明的窜辊位置s=-100mm时,实施例三的工作辊辊形、实施例四的工作辊辊形与CVC辊形的辊缝形状对比图;
图7为本发明的窜辊位置s=0mm时,实施例三的工作辊辊形、实施例四的工作辊辊形与CVC辊形的辊缝形状对比图;
图8为本发明的窜辊位置s=100mm时,实施例三的工作辊辊形、实施例四的工作辊辊形与CVC辊形的辊缝形状对比图。
图9为本发明的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本实施的工作辊辊形适用于宽带钢,工作辊辊形为八次多项式曲线,如公式1所示,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为:
R(x)=R0+a1x+a2x2+a3x3+a4x4+a5x5+a6x6+a7x7+a8x8(公式1)
其中,R(x)为工作辊辊形半径,单位为mm;R0为工作辊初始半径,不影响辊形形状,单位为mm;x为工作辊辊身坐标,坐标范围为[0,L],单位为mm;a1为辊形系数,无单位;a2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1;a3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2;a4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3;a5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4;a6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5;a7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6;a8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7
a2-a8辊形系数与凸度调节范围[C1,C2]和边浪控制系数a有关系,浪控制系数a的大小选择决定了对带钢局部边浪控制能力。
辊形系数a2函数为:
辊形系数a3函数为:
辊形系数a4函数为:
辊形系数a5函数为:
辊形系数a6函数为:
辊形系数a7函数为:
辊形系数a8函数为:
其中,C1为轧辊在负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单位为mm;C2为轧辊在正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单位为mm;sm为最大窜辊量,单位为mm;a为边浪控制系数,单位mm;L为轧辊辊身长度,单位为mm。
优选地,辊形系数a1函数为:
其中,a1为辊形系数,无单位;a2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1;a3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2;a为边浪控制系数,单位mm;L为轧辊辊身长度,单位为mm。
优选地,边浪控制系数a的取值范围为:0≤a≤1,局部边浪越严重,选择的边浪控制系数a越大。
优选地,轧辊在负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1大于轧辊在正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2
实施例二
如图9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设计方法用于设计实施例一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方法包括:
S100、设计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如公式1所示;
S200、根据变凸度调控需要选择空载辊缝二次凸度的调节范围[C1,C2];轧辊在负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1大于轧辊在正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2
S300、根据宽带钢局部边浪的IU值选择边浪控制系数a;局部边浪越严重,选择的边浪控制系数a越大,边浪控制系数a的取值范围为:0≤a≤1;
S400、根据调节范围[C1,C2]和边浪控制系数a利用公式2-8计算得到辊形系数a2-a8
S500、根据中部辊径差最小原则利用公式9计算得到辊形系数a1
S600、根据边浪控制系数a、辊形系数a1-a8和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利用公式1计算得到工作辊辊形半径。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采用1500mm轧机,工作辊辊身长度L=1700mm,窜辊范围[-100mm,100mm],即sm=100mm。
设计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如公式1所示;
根据变凸度调控需要选择空载辊缝二次凸度的调节范围[C1,C2];空载辊缝二次凸度的调节范围[C1,C2]为[0.6mm,-0.3mm],符合轧辊在负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1大于轧辊在正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2
根据宽带钢局部边浪的IU值选择边浪控制系数a,边浪控制系数a=0.15mm;
根据调节范围[C1,C2]和边浪控制系数a利用公式2-8计算得到辊形系数a2-a8,辊形系数a2-a8如表1所示;
根据中部辊径差最小原则利用公式9计算得到辊形系数a1,a1=3.489×10-3;计算得到的辊形系数可直接在数控磨床的多项式辊形录入方式中进行录入,辊形录入方便,易于现场技术人员理解和修改;
根据边浪控制系数a、辊形系数a1-a8和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利用公式1计算得到工作辊辊形半径,工作辊辊形与CVC辊形对比如图5所示,其中,-▲-表示CVC辊形,-◆-表示实施例三的工作辊辊形,-■-表示实施例四的工作辊辊形,可以看出,轧辊两端辊径差没有发生改变。
表1 实施例三参数计算值
参数 计算值
a2 -8.356×10-6
a3 1.472×10-8
a4 -2.011×10-11
a5 1.893×10-14
a6 -1.114×10-17
a7 3.743×10-21
a8 -5.505×10-25
利用上述数据及公式1-公式9计算本实施例工作辊辊形,进而得到在不同窜辊位置s=-100mm,s=0mm,s=100mm的辊缝形状,并将工作辊形成的辊缝形状与对应的CVC辊形的辊缝形状进行对比,如图6-图8所示,其中,-▲-表示CVC的辊缝形状,-◆-表示实施例三的辊缝形状,-■-表示实施例四的辊缝形状。由于窜辊使得实际有效辊缝宽度在1500-1700mm变化,所以仅对比1500mm辊缝范围内的辊缝形状,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窜辊位置,实施例三均在辊缝边部有明显的辊缝增大,且增大程度相同,说明本实施例的工作辊辊形的局部边浪控制能力不受窜辊位置的影响。且辊缝增大主要从1100mm宽度以外开始,即对带钢宽度B大于60%L=1120mm的带钢具有明显的局部边浪控制能力,这也与生产现场对宽度大于1100mm带钢的局部边浪控制需求得到了有效对应。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采用1500mm轧机,工作辊辊身长度L=1700mm,窜辊范围[-100mm,100mm],即sm=100mm。
设计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如公式1所示;
根据变凸度调控需要选择空载辊缝二次凸度的调节范围[C1,C2];空载辊缝二次凸度的调节范围[C1,C2]为[0.6mm,-0.3mm],符合轧辊在负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1大于轧辊在正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2
根据宽带钢局部边浪的IU值选择边浪控制系数a,边浪控制系数a=0.3mm;
根据调节范围[C1,C2]和边浪控制系数a利用公式2-8计算得到辊形系数a2-a8,辊形系数a2-a8如表2所示;
根据中部辊径差最小原则利用公式9计算得到辊形系数a1,a1=4.901×10-3;计算得到的辊形系数可直接在数控磨床的多项式辊形录入方式中进行录入,辊形录入方便,易于现场技术人员理解和修改;
根据边浪控制系数a、辊形系数a1-a8和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利用公式1计算得到工作辊辊形半径,工作辊辊形与CVC辊形对比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轧辊两端辊径差没有发生改变。
表2 实施例四参数计算值
参数 计算值
a2 -1.417×10-5
a3 2.839×10-8
a4 -4.023×10-11
a5 3.786×10-14
a6 -2.227×10-17
a7 7.487×10-21
a8 -1.101×10-25
利用上述数据及公式1-公式9计算本实施例工作辊辊形,进而得到在不同窜辊位置s=-100mm,s=0mm,s=100mm的辊缝形状,并与对应的CVC辊形的辊缝形状、实施例三的辊缝形状进行对比,如图6-图8所示。
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窜辊位置,由于实施例四的边浪控制系数a选择更大,实施例四均在辊缝边部较实施例三有更明显的辊缝增大,且辊缝增大主要从1100mm宽度以外开始,即对带钢宽度B大于60%L=1120mm的带钢具有更强的局部边浪控制能力。说明边浪控制系数a的大小选择决定了对1100mm以上宽度带钢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大小。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辊辊形为八次多项式曲线,所述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为:
R(x)=R0+a1x+a2x2+a3x3+a4x4+a5x5+a6x6+a7x7+a8x8
其中,R(x)为工作辊辊形半径,单位为mm;R0为工作辊初始半径,不影响辊形形状,单位为mm;x为工作辊辊身坐标,坐标范围为[0,L],单位为mm;a1为辊形系数,无单位;a2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1;a3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2;a4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3;a5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4;a6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5;a7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6;a8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7;所述辊形系数a2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3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4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5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6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7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8函数为:
其中,C1为轧辊在负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单位为mm;C2为轧辊在正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单位为mm;sm为最大窜辊量,单位为mm;a为边浪控制系数,单位mm;L为轧辊辊身长度,单位为mm;
所述辊形系数a1函数为:
其中,a1为辊形系数,无单位;a2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1;a3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2;a为边浪控制系数,单位mm;L为轧辊辊身长度,单位为mm;
边浪控制系数a的取值范围为:0≤a≤1,局部边浪越严重,选择的边浪控制系数a越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其特征在于,轧辊在负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1大于轧辊在正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2
3.一种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所述设计方法用于设计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设计所述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
根据变凸度调控需要选择空载辊缝二次凸度的调节范围[C1,C2];
根据宽带钢局部边浪的IU值选择边浪控制系数a;
根据调节范围[C1,C2]和边浪控制系数a的计算得到辊形系数a2-a8
根据中部辊径差最小原则计算得到辊形系数a1
根据边浪控制系数a、辊形系数a1-a8和所述工作辊辊形的曲线函数计算得到工作辊辊形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宽带钢局部边浪的IU值选择边浪控制系数a中,局部边浪越严重,选择的边浪控制系数a越大,边浪控制系数a的取值范围为:0≤a≤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轧辊在负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1大于轧辊在正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C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调节范围[C1,C2]和边浪控制系数a和a2-a8函数计算得到辊形系数a2-a8,所述辊形系数a2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3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4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5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6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7函数为:
所述辊形系数a8函数为:
其中,C1为轧辊在负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单位为mm;C2为轧辊在正极限位置时变凸度调控的空载辊缝二次凸度,单位为mm;sm为最大窜辊量,单位为mm;a为边浪控制系数,单位mm;L为轧辊辊身长度,单位为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中部辊径差最小原则,利用辊形系数a1函数计算得到辊形系数a1,所述辊形系数a1函数为:
其中,a1为辊形系数,无单位;a2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1;a3为辊形系数,单位为mm-2;a为边浪控制系数,单位mm;L为轧辊辊身长度,单位为mm。
CN202310007141.5A 2023-01-04 2023-01-04 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及设计方法 Active CN116159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7141.5A CN116159869B (zh) 2023-01-04 2023-01-04 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及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7141.5A CN116159869B (zh) 2023-01-04 2023-01-04 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及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9869A CN116159869A (zh) 2023-05-26
CN116159869B true CN116159869B (zh) 2023-08-25

Family

ID=86415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7141.5A Active CN116159869B (zh) 2023-01-04 2023-01-04 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及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5986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690380A (en) * 1979-05-24 1980-11-27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Rolling mill using variable crown roll
JPH0810816A (ja) * 1994-06-22 1996-01-16 Nisshin Steel Co Ltd 圧延方法および圧延機
CN1743090A (zh) * 2004-08-30 2006-03-08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辊形设计方法和抑制高次浪形的轧辊
CN102641892A (zh) * 2012-04-28 2012-08-22 北京科技大学 兼顾热轧不锈钢二次和高次浪形工作辊辊形的设计方法
CN103406366A (zh) * 2013-08-15 2013-11-27 北京科技大学 用于宽幅带钢板形控制的通用变凸度轧辊辊形设计方法
CN104259210A (zh) * 2014-09-25 2015-01-0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辊
CN106269901A (zh) * 2015-06-09 2017-01-0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六辊cvc平整机的窄边浪控制方法
CN113553702A (zh) * 2021-07-07 2021-10-26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有效控制高强钢冷连轧过程高阶浪形的辊形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690380A (en) * 1979-05-24 1980-11-27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Rolling mill using variable crown roll
JPH0810816A (ja) * 1994-06-22 1996-01-16 Nisshin Steel Co Ltd 圧延方法および圧延機
CN1743090A (zh) * 2004-08-30 2006-03-08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辊形设计方法和抑制高次浪形的轧辊
CN102641892A (zh) * 2012-04-28 2012-08-22 北京科技大学 兼顾热轧不锈钢二次和高次浪形工作辊辊形的设计方法
CN103406366A (zh) * 2013-08-15 2013-11-27 北京科技大学 用于宽幅带钢板形控制的通用变凸度轧辊辊形设计方法
CN104259210A (zh) * 2014-09-25 2015-01-0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辊
CN106269901A (zh) * 2015-06-09 2017-01-0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六辊cvc平整机的窄边浪控制方法
CN113553702A (zh) * 2021-07-07 2021-10-26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有效控制高强钢冷连轧过程高阶浪形的辊形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9869A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88838B (zh) 适用于短行程窜辊非对称自补偿轧制工作辊及其实现方法
JP2000334503A (ja) 逆対称性クラウン可変ロールおよび操作方法
WO2006024211A1 (fr) Procede pour produire un profile de rouleau et rouleau pour supprimer une forme d'onde de poids fort
CN110773565B (zh) 一种轧制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方法
JP2008534281A (ja) 形状制御および自由圧延用ロールプロファイル
CN110883102B (zh) 一种用于热轧带钢同宽轧制条件的工作辊窜辊方法
CN114700368B (zh) 一种消除板带局部高点的工作辊辊形及设计方法
CN116159869B (zh) 具有局部边浪控制能力的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及设计方法
CN102247993B (zh) 连退平整机辊型匹配设计方法
CN111842480A (zh) 一种双孔型系统轧制规格φ12.3mm线材产品的调整方法
CN113857265B (zh) 基于多目标协同控制的热轧极薄板带工作辊辊形设计方法
CN105032927A (zh) 一种六辊冷轧机的调整方法和六辊冷轧机
CN113239494A (zh) 一种hc冷轧机的多段式工作辊辊型的设计方法
CN112588822B (zh) 一种热连轧机机型及板形控制方法
JPH1157821A (ja) 圧延機の中間ロ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圧延形状制御方法
CN113688501B (zh) 一种兼顾多种宽度板带轧制的变接触支持辊辊形设计方法
CN112872049B (zh) 一种冷轧超高强钢专用中间辊辊形的配型方法
CN111112343A (zh) 一种六辊ucm轧机的二次冷轧板形控制方法
JP2654313B2 (ja) 6段圧延機
CN114951285B (zh) 一种线性降低板带边降的工作辊以及辊形设计方法
CN117574582B (zh) 热轧用高次曲线融合正弦函数的支撑辊辊形设计方法
CN114951300B (zh) 一种高强度板带断面轮廓和高次浪形协同控制的方法
CN115591948B (zh) 一种提高esp带钢断面尺寸控制精度的方法
CN113732066A (zh) 适用于核电锆合金板带轧制的支持辊及辊形加工方法
JP6699628B2 (ja) 金属帯の圧延方法および冷却設備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8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3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JIANLONG IRON & STEEL Group

Patentee after: Shunde Innovation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No. 3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JIANLONG IRON & STEEL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