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2959A - 一种转移结构以及车用发动机飞轮壳的转移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移结构以及车用发动机飞轮壳的转移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42959A
CN116142959A CN202310350377.9A CN202310350377A CN116142959A CN 116142959 A CN116142959 A CN 116142959A CN 202310350377 A CN202310350377 A CN 202310350377A CN 116142959 A CN116142959 A CN 116142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shell
state
rod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503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42959B (zh
Inventor
尚小群
左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Norber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Norbe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Norber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Norbe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503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42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42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2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42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2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42Gripping members engaging only the external or internal surfaces of the articles
    • B66C1/44Gripping members engaging only the external or internal surfaces of the articles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forces
    • B66C1/54Internally-expanding grippers for handling hollow art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00Frames or casing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Frames serving as machinery beds
    • F16M1/02Frames or casing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Frames serving as machinery beds for reciprocating engines or similar machines
    • F16M1/026Frames or casing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Frames serving as machinery beds for reciprocating engines or similar machines for housing movable engine or machine parts other than crankshafts, e.g. valve-gear hou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移结构,包括吊环,吊环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转移壳,转移壳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盘和搭接盘,转移壳的侧部竖直开设有活动孔;传动柱竖直转动连接于支撑盘,传动柱的底部水平设置有支撑臂,传动柱设置有若干个,传动柱的外壁上开设有螺旋状的传动槽,传动槽的上下两端均位于传动柱上;升降柱竖直连接于支撑盘的中部,且升降柱的横截面为矩形;升降壳的外壁上设置有与传动槽活动配合的传动部,竖直贯穿升降壳的中部开设有与升降柱活动配合的升降孔,升降壳的外壁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活动穿过活动孔,且驱动杆的自由端位于转移壳的外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移结构能够使得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转移结构以及车用发动机飞轮壳的转移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吊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转移结构以及车用发动机飞轮壳的转移结构。
背景技术
吊具中常用的是吊钩、钢丝绳、链条等专用索具。起重吸盘、夹钳和货叉等可在起重机上作为专用吊具长久使用,也可作为可更换的辅助吊具挂在吊钩上临时使用,常用于多货种仓库和堆场,以提高作业效率。抓取散状物料的吊具一般为颚板可开闭的抓斗,也可用电磁吸盘吸取如金属切屑等导磁性物料。吊取流动性物料的吊具常用的有盛桶和吊罐、一般通过倾侧或抽底塞等方式卸出钢水或化学溶液,通过打开吊罐底门卸出混凝土等流动性物料。
目前,市场上具有一款公告号为CN20681425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飞轮壳吊具,其能够通过挂钩勾在飞轮壳上,从而起吊和转移飞轮壳。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都需要分别操作三处的挂钩,甚至还需要将飞轮壳翘起后才能挂上挂钩,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移结构,旨在解决操作繁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移结构,包括:
吊环,所述吊环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转移壳,所述转移壳的底部依次水平设置有呈盘状的支撑盘和搭接盘,所述支撑盘的轴心所在的直线为Y向线,所述转移壳的侧部竖直开设有活动孔;
传动柱,所述传动柱竖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盘,所述传动柱的底部水平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顶部与所述搭接盘的底部之间形成卡合空间,所述传动柱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传动柱均匀排布于所述Y向线的周缘,所述传动柱的外壁上开设有螺旋状的传动槽,所述传动槽的上下两端均位于所述传动柱上;
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竖直连接于所述支撑盘的中部,且所述升降柱的横截面为矩形;
升降壳,所述升降壳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槽活动配合的传动部,竖直贯穿所述升降壳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升降柱活动配合的升降孔,所述升降壳的外壁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活动穿过所述活动孔,且所述驱动杆的自由端位于所述转移壳的外部,所述支撑臂包括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所述支撑臂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传动部抵触于所述传动槽的顶部,所有的支撑臂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支撑盘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内;
当所述支撑臂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传动部低于所述传动槽的顶部,所有的所述支撑臂的自由端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支撑盘在竖直方向上投影的外部,且所述支撑臂的自由端与所述Y向线之间的距离处于最大状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移壳的内壁上竖直设置有稳定壳,所述稳定壳的横截面为开口朝向所述升降壳的C字形,且每个所述传动柱的外壁均活动贴合于一所述稳定壳的内壁,所述稳定壳的弧度大于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搭接盘的底部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圆台状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呈中空状,所述传动柱的底部位于所述导向部内,所述导向部的侧部开设有用于所述支撑臂活动穿过的穿过孔。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部的内壁上设置有L字形的巩固架,所述巩固架的底部与所述导向部的内壁连接,顶部与所述传动柱的底部转动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竖直贯穿所述升降柱的中部开设有中部孔,所述升降柱的侧部竖直开设有与所述中部孔相通的连接孔,所述中部孔中竖直活动设置有活动盘,所述活动盘的两侧均设置有穿过所述连接孔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均与所述升降壳连接;
所述转移壳内腔的顶部竖直设置有持续处于伸长状态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底部活动位于所述中部孔内,且与所述活动盘连接;
所述导向部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活动盘位置的定位机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导向部内腔底部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竖直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杆,若干个所述弹性杆以所述Y向线为圆心均匀分布,所述弹性杆的外侧设置有被动部,所述被动部的顶部呈倾斜状,底部呈水平状,所述被动部的顶部与所述Y向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底部与所述Y向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所述活动盘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联动筒,所述联动筒呈开口向下的罩状,所述联动筒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环形的联动环,所述联动环的底部呈倾斜状,顶部呈水平状,所述联动环的底部可通过所述被动部驱动所述弹性杆朝向靠近所述Y向线进行弹性形变,且当所述支撑臂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被动部的底部贴合于所述联动环的顶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被动部远离所述Y向线一端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所述联动环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卡合所述防滑凸起的防滑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盘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联动筒同轴的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的底部竖直设置有提升杆,所述提升杆的底部水平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提升杆的提升盘;
所述提升杆的外壁上竖直活动设置有升降套,所述升降套活动贴合于所述提升杆的外壁,所述升降套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向上呈罩状的磁吸罩,所述提升盘活动位于所述磁吸罩的开口中;
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磁吸罩之间以及所述升降套与所述第一磁体之间均可磁性相吸;
所述升降套的外壁上设置有开口向下呈罩状的限位罩;
所述升降套包括有依次循环的下降状态、定位状态、解锁状态、解锁后状态、上升状态和复位状态;
当所述升降套处于所述下降状态时,所述联动环的下侧高于所述被动部的上侧,所述第一磁体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升降套的顶部,所述提升盘的底部抵触于所述磁吸罩内腔的底部;
当所述升降套处于所述定位状态时,所述被动部的底部贴合于所述联动环的顶部,所述第一磁体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升降套的顶部,所述限位罩与所述被动部之间处于分离状态;
当所述升降套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磁体贴合于所述升降套的顶部,所述第二磁体贴合于所述磁吸罩的底部,所述限位罩贴合于所述被动部的上侧,且所述被动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联动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之间为错位状态,所述传动部贴合于所述传动槽的底部;
当所述升降套处于解锁后状态时,所述第二磁体贴合于所述磁吸罩的底部,所述提升盘高于所述磁吸罩内腔的底部,且低于所述磁吸罩内腔的顶部,所述联动环与所述被动部等高或高于所述被动部;
当所述升降套处于上升状态时,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磁吸罩分离,所述提升盘抵触于所述升降套的底部;
当所述升降套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第一磁体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升降套的顶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被动部的顶部设置有延伸部,当所述限位罩的底部贴合于所述被动部的顶部时,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限位罩内;
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二磁体以及所述弹性杆的底部均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当所述弹性杆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弹性杆的外侧贴合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
所述驱动杆包括有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搭接盘的顶部设置设置有第一指示杆和第二指示杆,所述第一指示杆的顶部水平设置有矩形的第一指示部,所述第一指示部位于所述第一杆部的侧部,所述第二指示杆的顶部水平设置有半圆形的第二指示部,所述第二指示部位于所述第二杆部的侧部;
当所述第一杆部与所述第一指示部等高时,所述升降套处于所述定位状态;
当所述第二杆部与所述第二指示部等高时,所述升降套处于所述解锁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用发动机飞轮壳的转移结构,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转移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移结构,首先被转移的工件是中部开有孔,且优选为罩状的结构,比如发动机的飞轮壳、机床防护罩或其他带有孔的结构。在转移的时候,首先是吊环与电葫芦或其他常规的结构连接,这些常规的结构能够升降并且水平移动,从而带动整个转移壳以及工件进行活动。
本申请以车用发动机飞轮壳举例进行过程阐述,但实际本申请在使用过程中既可以是使用于车用发动机飞轮壳,也可以是其他类似的结构。在转移的时候,吊环被移动(动力为电葫芦、小微型行车等)到飞轮壳处;然后下降转移壳的高度,使得所有的支撑臂都穿过飞轮壳中部的孔(飞轮壳自身带有),直到搭接盘抵触到飞轮壳的顶部;然后向下按压或踩踏驱动杆(位于转移壳外部,便于操作),驱动杆带动升降壳高度降低,同时也带动了传动部降低。由于传动部是活动贴合于传动槽内壁的,且同时升降柱使得升降壳只能升降,不能转动;因此传动部便能够驱动传动柱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支撑臂转动,直到最后支撑臂位于飞轮壳上孔的外部;之后升高吊环,此时吊环带动转移壳、支撑盘、传动柱和支撑臂升高,同时也就将飞轮壳升高,并进行转移(即此时支撑臂处于第二状态)。
转移到合适的位置后,升高驱动杆和升降壳后,能通过传动柱将支撑臂回收到支撑盘下方(即此时支撑臂处于第一状态),此时可以将整个转移结构直接从飞轮壳上取下,进行下一次使用。由于在转移飞轮壳的时候只需要升降驱动杆便可以实现转移结构与飞轮壳的连接和分离,而无需升高飞轮壳后进行悬挂,操作简单方便且省力,同时支撑臂转动到外部后,其能够稳定的连接在飞轮壳上,防止了吊钩等发生的脱落的情况,转移稳定性更高,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转移结构工作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转移结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图4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图4中E1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4中E2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图4中E3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图4中E4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转移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种转移结构中升降筒在下降状态时升降筒部分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一种转移结构中升降筒在解锁状态时升降筒部分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F部分的放大图;
图16是本发明一种转移结构中升降筒在解锁后状态时升降筒部分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一种转移结构中支撑盘和传动柱部分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G部分的放大图;
图19是图17中H部分的放大图;
图20是本发明一种转移结构中传动柱和支撑臂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一种转移结构中支撑盘和升降柱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一种转移结构中升降壳部分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一种转移结构中升降套部分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一种转移结构中转移壳部分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1、吊环;2、转移壳;3、支撑盘;4、搭接盘;5、活动孔;6、传动柱;7、支撑臂;8、传动槽;9、升降柱;10、升降壳;11、传动部;12、升降孔;13、驱动杆;13a、第一杆部;13b、第二杆部;14、稳定壳;15、导向部;16、穿过孔;17、巩固架;18、中部孔;19、连接孔;20、活动盘;21、连接部;22、弹性件;23、支撑柱;24、弹性杆;25、被动部;26、联动筒;27、联动环;28、防滑凸起;29、防滑槽;30、第一磁体;31、提升杆;32、提升盘;33、升降套;34、磁吸罩;35、第二磁体;36、限位罩;37、延伸部;38、容纳槽;39、第一指示杆;40、第二指示杆;41、第一指示部;42、第二指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转移结构以及车用发动机飞轮壳的转移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一种转移结构,如图1至图24所示,包括:
吊环1,所述吊环1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转移壳2,所述转移壳2的底部依次水平设置有呈盘状的支撑盘3和搭接盘4(吊环1、转移壳2、支撑盘3和搭接盘4均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盘3的轴心所在的直线为Y向线,所述转移壳2的侧部竖直开设有活动孔5;
传动柱6,所述传动柱6竖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盘3,所述传动柱6的底部水平设置有支撑臂7,所述支撑臂7的顶部与所述搭接盘4的底部之间形成卡合空间(用于卡合飞轮壳),所述传动柱6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传动柱6均匀排布于所述Y向线的周缘,所述传动柱6的外壁上开设有螺旋状的传动槽8,所述传动槽8的上下两端均位于所述传动柱6上;
升降柱9,所述升降柱9竖直连接于所述支撑盘3的中部,且所述升降柱9的横截面为矩形;
升降壳10,所述升降壳10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槽8活动配合的传动部11,竖直贯穿所述升降壳10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升降柱9活动配合的升降孔12,所述升降壳10的外壁设置有驱动杆13,所述驱动杆13活动穿过所述活动孔5,且所述驱动杆13的自由端位于所述转移壳2的外部,所述支撑臂7包括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所述支撑臂7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传动部11抵触于所述传动槽8的顶部,所有的支撑臂7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支撑盘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内;
当所述支撑臂7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传动部11低于所述传动槽8的顶部,所有的所述支撑臂7的自由端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支撑盘3在竖直方向上投影的外部,且所述支撑臂7的自由端与所述Y向线之间的距离处于最大状态。
所述转移壳2的内壁上竖直设置有稳定壳14,所述稳定壳14的横截面为开口朝向所述升降壳10的C字形,且每个所述传动柱6的外壁均活动贴合于一所述稳定壳14的内壁,所述稳定壳14的弧度大于π。其中稳定壳14在承受飞轮壳的压力的时候,能对传动柱6起到更好的承受扭力,从而使得整个结构可以更好的进行使用。
所述搭接盘4的底部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圆台状的导向部15,所述导向部15呈中空状,所述传动柱6的底部位于所述导向部15内,所述导向部15的侧部开设有用于所述支撑臂7活动穿过的穿过孔16。
所述导向部15的内壁上设置有L字形的巩固架17,所述巩固架17的底部与所述导向部15的内壁连接,顶部与所述传动柱6的底部转动连接。其中巩固架17能够在竖直方向对传动柱6起到支撑作用,使得传动柱6的水平转动能够更为稳定,防止别住的情况发生。
竖直贯穿所述升降柱9的中部开设有中部孔18,所述升降柱9的侧部竖直开设有与所述中部孔18相通的连接孔19,所述中部孔18中竖直活动设置有活动盘20,所述活动盘20的两侧均设置有穿过所述连接孔19的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21的端部均与所述升降壳10连接;
所述转移壳2内腔的顶部竖直设置有持续处于伸长状态的弹性件22,所述弹性件22的底部活动位于所述中部孔18内,且与所述活动盘20连接;
所述导向部15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活动盘20位置的定位机构。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导向部15内腔底部的支撑柱23,所述支撑柱23的顶部竖直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杆24,若干个所述弹性杆24以所述Y向线为圆心均匀分布,所述弹性杆24的外侧设置有被动部25,所述被动部25的顶部呈倾斜状,底部呈水平状,所述被动部25的顶部与所述Y向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底部与所述Y向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所述活动盘20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联动筒26,所述联动筒26呈开口向下的罩状,所述联动筒26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环形的联动环27,所述联动环27的底部呈倾斜状,顶部呈水平状,所述联动环27的底部可通过所述被动部25驱动所述弹性杆24朝向靠近所述Y向线进行弹性形变,且当所述支撑臂7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被动部25的底部贴合于所述联动环27的顶部。
所述被动部25远离所述Y向线一端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28,所述联动环27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卡合所述防滑凸起28的防滑槽29。
所述活动盘20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联动筒26同轴的第一磁体30,所述第一磁体30的底部竖直设置有提升杆31,所述提升杆31的底部水平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提升杆31的提升盘32;
所述提升杆31的外壁上竖直活动设置有升降套33,所述升降套33活动贴合于所述提升杆31的外壁,所述升降套33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向上呈罩状的磁吸罩34,所述提升盘32活动位于所述磁吸罩34的开口中;
所述支撑柱2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磁体35,所述第二磁体35与所述磁吸罩34之间以及所述升降套33与所述第一磁体30之间均可磁性相吸;
所述升降套33的外壁上设置有开口向下呈罩状的限位罩36;
所述升降套33包括有依次循环的下降状态、定位状态、解锁状态、解锁后状态、上升状态和复位状态;
当所述升降套33处于所述下降状态时,所述联动环27的下侧高于所述被动部25的上侧,所述第一磁体30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升降套33的顶部,所述提升盘32的底部抵触于所述磁吸罩34内腔的底部;
当所述升降套33处于所述定位状态时,所述被动部25的底部贴合于所述联动环27的顶部,所述第一磁体30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升降套33的顶部,所述限位罩36与所述被动部25之间处于分离状态;
当所述升降套33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磁体30贴合于所述升降套33的顶部,所述第二磁体35贴合于所述磁吸罩34的底部,所述限位罩36贴合于所述被动部25的上侧,且所述被动部25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联动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之间为错位状态,所述传动部11贴合于所述传动槽8的底部;
当所述升降套33处于解锁后状态时,所述第二磁体35贴合于所述磁吸罩34的底部,所述提升盘32高于所述磁吸罩34内腔的底部,且低于所述磁吸罩34内腔的顶部,所述联动环27与所述被动部25等高或高于所述被动部25;
当所述升降套33处于上升状态时,所述第二磁体35与所述磁吸罩34分离,所述提升盘32抵触于所述升降套33的底部;
当所述升降套33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第一磁体30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升降套33的顶部。
所述被动部25的顶部设置有延伸部37,当所述限位罩36的底部贴合于所述被动部25的顶部时,所述延伸部37位于所述限位罩36内;
所述支撑柱23的顶部开设有容纳槽38,所述第二磁体35以及所述弹性杆24的底部均位于所述容纳槽38内,当所述弹性杆24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弹性杆24的外侧贴合于所述容纳槽38的内壁;
所述驱动杆13包括有第一杆部13a和第二杆部13b,所述搭接盘4的顶部设置设置有第一指示杆39和第二指示杆40,所述第一指示杆39的顶部水平设置有矩形的第一指示部41,所述第一指示部41位于所述第一杆部13a的侧部,所述第二指示杆40的顶部水平设置有半圆形的第二指示部42,所述第二指示部42位于所述第二杆部13b的侧部;
当所述第一杆部13a与所述第一指示部41等高时,所述升降套33处于所述定位状态;
当所述第二杆部13b与所述第二指示部42等高时,所述升降套33处于所述解锁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用发动机飞轮壳的转移结构,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转移结构。其中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使用于车用发动机飞轮壳的转移,但同时也可以使用于其他具有类似的结构的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移结构,首先被转移的工件是中部开有孔,且优选为罩状的结构,比如发动机的飞轮壳、机床防护罩或其他带有孔的结构。在转移的时候,首先是吊环1与电葫芦或其他常规的结构连接,这些常规的结构能够升降并且水平移动,从而带动整个转移壳2以及工件进行活动。
本申请以车用发动机飞轮壳举例进行过程阐述,但实际本申请在使用过程中既可以是使用于车用发动机飞轮壳,也可以是其他类似的结构。在转移的时候,吊环1被移动(动力为电葫芦、小微型行车等)到飞轮壳处;然后下降转移壳2的高度,使得所有的支撑臂7都穿过飞轮壳中部的孔(飞轮壳自身带有),直到搭接盘4抵触到飞轮壳的顶部;然后向下按压或踩踏驱动杆13(位于转移壳2外部,便于操作),驱动杆13带动升降壳10高度降低,同时也带动了传动部11降低。由于传动部11是活动贴合于传动槽8内壁的,且同时升降柱9使得升降壳10只能升降,不能转动;因此传动部11便能够驱动传动柱6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支撑臂7转动,直到最后支撑臂7位于飞轮壳上孔的外部;之后升高吊环1,此时吊环1带动转移壳2、支撑盘3、传动柱6和支撑臂7升高,同时也就将飞轮壳升高,并进行转移(即此时支撑臂7处于第二状态)。
转移到合适的位置后,升高驱动杆13和升降壳10后,能通过传动柱6将支撑臂7回收到支撑盘3下方(即此时支撑臂7处于第一状态),此时可以将整个转移结构直接从飞轮壳上取下,进行下一次使用。由于在转移飞轮壳的时候只需要升降驱动杆13便可以实现转移结构与飞轮壳的连接和分离,而无需升高飞轮壳后进行悬挂,操作简单方便且省力,同时支撑臂7转动到外部后,其能够稳定的连接在飞轮壳上,防止了吊钩等发生的脱落的情况,转移稳定性更高,效果更佳。
其中当工人将吊环1转移到飞轮壳处后,此时位于搭接盘4下方的导向部15是上大下小的圆台形,如此便可以很方便的将导向部15穿过飞轮壳中部的孔,即即使转移壳2与飞轮壳之间对的并不是很准,也可以通过导向部15的导向和引导后,使得转移壳2移动到较好的位置。
在搭接盘4贴合到飞轮壳的顶部后,工人降低(通过按压或脚踩)第一杆部13a,直到手或脚同时也抵触到第一指示部41的顶部时,此时升降套33处于定位状态。在解锁的时候,工人降低第二杆部13b,直到手或脚也同时抵触到第二指示部42的顶部时,此时升降套33处于解锁状态,然后放开第二杆部13b后,升降套33可自动进入到解锁后状态、上升状态和复位状态,等待下次使用,简单方便。其中第一指示部41和第二指示部42的形状不同,防止人员操作失误。同时第一指示部41和第二指示部42还能够使得降低第一杆部13a和第二杆部13b的高度能够量化,从而使得整个操作可以稳定且顺利的进行。
在向下按压第一杆部13a的时候,能够通过升降壳10带动连接部21和活动盘20降低,同时也带动了联动筒26、联动环27、第一磁体30、提升杆31、提升盘32、升降套33、磁吸罩34和限位罩36进行下降,并且此时第一磁体30与升降套33之间通过磁性相吸的作用,二者保持连接;
当联动环27下降到被动部25的时候,联动环27的下侧作用在被动部25的上侧,从而驱动被动部25朝向Y向线进行弹性形变,直到第一杆部13a与第一指示部41等高时,此时恰好联动环27越过被动部25,之后被动部25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发生回弹,并能够将联动环27扣住(升降壳10在弹性件22的弹力作用下发生轻微回弹),此时被动部25的底部是水平的,且联动环27的顶部也是水平的,固被动部25和弹性杆24可以自动的将联动环27和联动筒26的位置扣住,同时也就固定了升降壳10的高度,以及固定了支撑臂7的角度,从而使得可以正常的转移飞轮壳。
同时,由于在被动部25的下侧具有防滑凸起28,而同时在联动环27的上侧具有防滑槽29,二者相互能够形成卡合作用,从而防止弹性杆24自发的发生弹性形变,保证了对联动筒26的定位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支撑臂7的位置稳定性。
当飞轮壳转移到合适的位置后,下降第二杆部13b,在下降过程中首先延伸部37会进入到限位罩36中;之后随着限位罩36高度的降低,此时限位罩36的底部会作用到被动部25的上侧,此时限位罩36也可以驱动被动部25和弹性杆24朝向Y向线进行转动;直到第二杆部13b运动到到最低处(此时传动部11抵触到传动槽8的底部,且升降套33处于解锁状态);然后松开第二杆部13b,此时第二磁体35施加给磁吸罩34的磁性吸附力,以及升降套33等的重力,大于第一磁体30施加给升降套33的磁性吸附力,以及被动部25施加给限位罩36向上的分离,固在松开第二杆部13b后,在弹性件22的弹性拉力作用下,使得活动盘20、活动部、升降壳10、联动筒26、联动环27等都升高,而由于此时限位罩36的高度不变,固此时的被动部25不会对联动环27起到限位或阻碍作用,所以此时联动环27可以自发的越过被动部25,即此时处于解锁后状态;
之后活动盘20继续升高,并通过提升盘32抵触到升降套33的底部后,拉动升降套33、磁吸罩34和限位罩36升高,同时第二磁体35与磁吸罩34(其中升降套33与磁吸罩34均为可以与磁铁连接的金属材料制成)之间分离。然后升降壳10继续升高,既可以是在升高过程中,升降套33被第一磁体30吸附升高,也可以是当升降壳10升高到顶部后,升降套33在惯性作用力下升高后与第一磁体30磁性吸附。最终的状态就是升降壳10升高到了最高高度,同时升降套33也与第一磁体30连接,等到下次使用。
其中延伸部37加长了被动部25的长度,使得在解锁的时候,限位罩36能够通过延伸部37过渡作用到被动部25上,使得解锁时驱动被动部25更为简单方便。同时容纳槽38的内壁还能够对弹性杆24起到一个支撑和限位的作用,同时也可保证弹性杆24的形状和位置,使得其能够稳定的被联动环27和限位罩36进行驱动。
综上,本申请中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在将支撑臂7伸出于穿过孔16的时候只需降低第一杆部13a的高度,然后在解锁的时候只需降低第二杆部13b的高度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同时,本申请中的弹性件22是持续处于伸长状态,因此其具备持续向上拉活动盘20的作用,在该作用力下,不仅能够驱动升降壳10进行转动,同时也能够驱动传动柱6和支撑臂7进行转动,而且还能够使得第二磁体35与磁吸罩34之间分离;同时当升降壳10到达顶部的时候,升降套33、磁吸罩34和限位罩36在惯性作用力下,以及升降套33与第一磁体30之间的磁性相吸作用力下,能够使得升降套33高度升高后,再次恢复到与第一磁体30吸附,等待下次使用。
在整个驱动传动柱6转动的过程中,传动柱6与支撑盘3转动连接,同时传动柱6又受到了稳定壳14的支撑,如此便提高了传动柱6的位置稳定性,使得传动柱6能够稳定的进行转动。
其中当支撑臂7处于第二状态的时候,此时传动部11比传动槽8的底部还要高一些;而是在解锁的时候,即将第二杆部13b与第二指示部42等高的时候,此时传动部11才运动至传动槽8的底部;因此支撑臂7在转移飞轮壳的时候,支撑臂7的底部受到了导向部15的支撑,但是侧部并未受到穿过孔16的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吊环(1),所述吊环(1)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转移壳(2),所述转移壳(2)的底部依次水平设置有呈盘状的支撑盘(3)和搭接盘(4),所述支撑盘(3)的轴心所在的直线为Y向线,所述转移壳(2)的侧部竖直开设有活动孔(5);
传动柱(6),所述传动柱(6)竖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盘(3),所述传动柱(6)的底部水平设置有支撑臂(7),所述支撑臂(7)的顶部与所述搭接盘(4)的底部之间形成卡合空间,所述传动柱(6)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传动柱(6)均匀排布于所述Y向线的周缘,所述传动柱(6)的外壁上开设有螺旋状的传动槽(8),所述传动槽(8)的上下两端均位于所述传动柱(6)上;
升降柱(9),所述升降柱(9)竖直连接于所述支撑盘(3)的中部,且所述升降柱(9)的横截面为矩形;
升降壳(10),所述升降壳(10)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槽(8)活动配合的传动部(11),竖直贯穿所述升降壳(10)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升降柱(9)活动配合的升降孔(12),所述升降壳(10)的外壁设置有驱动杆(13),所述驱动杆(13)活动穿过所述活动孔(5),且所述驱动杆(13)的自由端位于所述转移壳(2)的外部,所述支撑臂(7)包括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当所述支撑臂(7)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传动部(11)抵触于所述传动槽(8)的顶部,所有的支撑臂(7)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支撑盘(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内;
当所述支撑臂(7)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传动部(11)低于所述传动槽(8)的顶部,所有的所述支撑臂(7)的自由端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支撑盘(3)在竖直方向上投影的外部,且所述支撑臂(7)的自由端与所述Y向线之间的距离处于最大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壳(2)的内壁上竖直设置有稳定壳(14),所述稳定壳(14)的横截面为开口朝向所述升降壳(10)的C字形,且每个所述传动柱(6)的外壁均活动贴合于一所述稳定壳(14)的内壁,所述稳定壳(14)的弧度大于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盘(4)的底部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圆台状的导向部(15),所述导向部(15)呈中空状,所述传动柱(6)的底部位于所述导向部(15)内,所述导向部(15)的侧部开设有用于所述支撑臂(7)活动穿过的穿过孔(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15)的内壁上设置有L字形的巩固架(17),所述巩固架(17)的底部与所述导向部(15)的内壁连接,顶部与所述传动柱(6)的底部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竖直贯穿所述升降柱(9)的中部开设有中部孔(18),所述升降柱(9)的侧部竖直开设有与所述中部孔(18)相通的连接孔(19),所述中部孔(18)中竖直活动设置有活动盘(20),所述活动盘(20)的两侧均设置有穿过所述连接孔(19)的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21)的端部均与所述升降壳(10)连接;
所述转移壳(2)内腔的顶部竖直设置有持续处于伸长状态的弹性件(22),所述弹性件(22)的底部活动位于所述中部孔(18)内,且与所述活动盘(20)连接;
所述导向部(15)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活动盘(20)位置的定位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导向部(15)内腔底部的支撑柱(23),所述支撑柱(23)的顶部竖直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杆(24),若干个所述弹性杆(24)以所述Y向线为圆心均匀分布,所述弹性杆(24)的外侧设置有被动部(25),所述被动部(25)的顶部呈倾斜状,底部呈水平状,所述被动部(25)的顶部与所述Y向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底部与所述Y向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所述活动盘(20)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联动筒(26),所述联动筒(26)呈开口向下的罩状,所述联动筒(26)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环形的联动环(27),所述联动环(27)的底部呈倾斜状,顶部呈水平状,所述联动环(27)的底部可通过所述被动部(25)驱动所述弹性杆(24)朝向靠近所述Y向线进行弹性形变,且当所述支撑臂(7)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被动部(25)的底部贴合于所述联动环(27)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部(25)远离所述Y向线一端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28),所述联动环(27)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卡合所述防滑凸起(28)的防滑槽(29)。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盘(20)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联动筒(26)同轴的第一磁体(30),所述第一磁体(30)的底部竖直设置有提升杆(31),所述提升杆(31)的底部水平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提升杆(31)的提升盘(32);
所述提升杆(31)的外壁上竖直活动设置有升降套(33),所述升降套(33)活动贴合于所述提升杆(31)的外壁,所述升降套(33)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向上呈罩状的磁吸罩(34),所述提升盘(32)活动位于所述磁吸罩(34)的开口中;
所述支撑柱(2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磁体(35),所述第二磁体(35)与所述磁吸罩(34)之间以及所述升降套(33)与所述第一磁体(30)之间均可磁性相吸;
所述升降套(33)的外壁上设置有开口向下呈罩状的限位罩(36);
所述升降套(33)包括有依次循环的下降状态、定位状态、解锁状态、解锁后状态、上升状态和复位状态;
当所述升降套(33)处于所述下降状态时,所述联动环(27)的下侧高于所述被动部(25)的上侧,所述第一磁体(30)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升降套(33)的顶部,所述提升盘(32)的底部抵触于所述磁吸罩(34)内腔的底部;
当所述升降套(33)处于所述定位状态时,所述被动部(25)的底部贴合于所述联动环(27)的顶部,所述第一磁体(30)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升降套(33)的顶部,所述限位罩(36)与所述被动部(25)之间处于分离状态;
当所述升降套(33)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磁体(30)贴合于所述升降套(33)的顶部,所述第二磁体(35)贴合于所述磁吸罩(34)的底部,所述限位罩(36)贴合于所述被动部(25)的上侧,且所述被动部(25)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联动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之间为错位状态,所述传动部(11)贴合于所述传动槽(8)的底部;
当所述升降套(33)处于解锁后状态时,所述第二磁体(35)贴合于所述磁吸罩(34)的底部,所述提升盘(32)高于所述磁吸罩(34)内腔的底部,且低于所述磁吸罩(34)内腔的顶部,所述联动环(27)与所述被动部(25)等高或高于所述被动部(25);
当所述升降套(33)处于上升状态时,所述第二磁体(35)与所述磁吸罩(34)分离,所述提升盘(32)抵触于所述升降套(33)的底部;
当所述升降套(33)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第一磁体(30)的底部贴合于所述升降套(33)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部(25)的顶部设置有延伸部(37),当所述限位罩(36)的底部贴合于所述被动部(25)的顶部时,所述延伸部(37)位于所述限位罩(36)内;
所述支撑柱(23)的顶部开设有容纳槽(38),所述第二磁体(35)以及所述弹性杆(24)的底部均位于所述容纳槽(38)内,当所述弹性杆(24)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弹性杆(24)的外侧贴合于所述容纳槽(38)的内壁;
所述驱动杆(13)包括有第一杆部(13a)和第二杆部(13b),所述搭接盘(4)的顶部设置设置有第一指示杆(39)和第二指示杆(40),所述第一指示杆(39)的顶部水平设置有矩形的第一指示部(41),所述第一指示部(41)位于所述第一杆部(13a)的侧部,所述第二指示杆(40)的顶部水平设置有半圆形的第二指示部(42),所述第二指示部(42)位于所述第二杆部(13b)的侧部;
当所述第一杆部(13a)与所述第一指示部(41)等高时,所述升降套(33)处于所述定位状态;
当所述第二杆部(13b)与所述第二指示部(42)等高时,所述升降套(33)处于所述解锁状态。
10.一种车用发动机飞轮壳的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转移结构。
CN202310350377.9A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转移结构以及车用发动机飞轮壳的转移结构 Active CN116142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0377.9A CN116142959B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转移结构以及车用发动机飞轮壳的转移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0377.9A CN116142959B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转移结构以及车用发动机飞轮壳的转移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2959A true CN116142959A (zh) 2023-05-23
CN116142959B CN116142959B (zh) 2023-07-28

Family

ID=86350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0377.9A Active CN116142959B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转移结构以及车用发动机飞轮壳的转移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4295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0249A (en) * 1980-09-12 1982-07-20 General Foods Corporation Jar stabilizer for pick-up assembly
EP0491081A1 (en) * 1990-12-19 1992-06-24 Shimadzu Corporation Wedge type grip
CN203269356U (zh) * 2012-09-29 2013-11-06 苏州利森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吊具
CN204281069U (zh) * 2014-11-28 2015-04-22 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飞轮壳转移吊具
CN105752835A (zh) * 2016-04-29 2016-07-13 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熔炼炉坩埚吊运装置及吊运方法
CN113071982A (zh) * 2021-04-26 2021-07-06 曲靖晶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坩埚吊运工装
CN216299856U (zh) * 2021-11-29 2022-04-15 湖北诺伯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飞轮壳总成模具上模吊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0249A (en) * 1980-09-12 1982-07-20 General Foods Corporation Jar stabilizer for pick-up assembly
EP0491081A1 (en) * 1990-12-19 1992-06-24 Shimadzu Corporation Wedge type grip
CN203269356U (zh) * 2012-09-29 2013-11-06 苏州利森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吊具
CN204281069U (zh) * 2014-11-28 2015-04-22 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飞轮壳转移吊具
CN105752835A (zh) * 2016-04-29 2016-07-13 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熔炼炉坩埚吊运装置及吊运方法
CN113071982A (zh) * 2021-04-26 2021-07-06 曲靖晶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坩埚吊运工装
CN216299856U (zh) * 2021-11-29 2022-04-15 湖北诺伯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飞轮壳总成模具上模吊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旭东;沈超;: "850t偏心箱梁无级可调吊具的研究", 工程机械, no. 02, pages 51 - 5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2959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42959B (zh) 一种转移结构以及车用发动机飞轮壳的转移结构
CN210655774U (zh) 一种灌注桩的钢筋笼吊放装置
CN211500022U (zh) 一种电杆的埋杆装置
CN113562587B (zh) 一种起重机提升用的带吊钩的吊具
CN113724905B (zh) 一种抓取设备
US7549687B2 (en) Dismounting device for heavy load hoisting sling
US2526725A (en) Coil-handling apparatus
CN217109443U (zh) 一种挂接结构及灯杆
JP3754775B2 (ja) 液中で作動する機械ユニットの操作装置
CN211920706U (zh) 一种幕墙可移动式单元体吊装设备
CN218619832U (zh) 钢梁吊装工具
CN214498319U (zh)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
CN211971580U (zh) 一种户外用高安全旋臂起重机用平衡装置
JPS60132804A (ja) 物品自動積載装置
CN109132842B (zh) 一种管件吊装结构
JP3353032B2 (ja) エレベータ
JP2512196B2 (ja) 建設資材吊上げ装置及び吊上げ方法
CN218579523U (zh) 一种安全阀吊装装置
CN220549898U (zh) 一种动滑轮起吊吊具
CN211419351U (zh) 一种卷扬机用抓举装置
CN221295923U (zh) 一种移动式起重吊装运输装置
CN214935635U (zh) 一种吊装三脚架
CN116553431B (zh) 一种agv叉车、叉臂主动搬货方法及叉臂被动搬货方法
CN213387544U (zh) 一种多功能型钢吊装吊具
CN217650712U (zh) 立式车库挂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