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2007A - 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42007A
CN116142007A CN202310414909.0A CN202310414909A CN116142007A CN 116142007 A CN116142007 A CN 116142007A CN 202310414909 A CN202310414909 A CN 202310414909A CN 116142007 A CN116142007 A CN 116142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ell
plate
edge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149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42007B (zh
Inventor
唐思远
吴毓淼
丁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engru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engru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engru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engru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149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420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42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2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42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2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桩,包括主壳体、发光组件及悬挂组件。主壳体包括后壳、内壳、及面板。后壳上注塑成型有密封圈,以使得二者连接为一个整体部件,便于与内壳的装配。面板固定于内壳的前侧;内壳设置为透光材质,其包括立板、内底板及出光板,内底板包括两个子板,两个子板间的空间分为第一定位槽和散光槽,密封圈部分位于第一定位槽中。出光板呈沿横向设置的条形并突出于面板的底边。发光组件位于后壳与内壳间密封环境中,其光线通过透光的内壳射出,简化结构。内底板为双层子板结构,不仅提高了内壳底部的结构强度,同时保证密封性能,且使射出的光线更为均匀;出光板呈沿横向设置的条形,可以形成光带,指示范围较大,出光易于观测。

Description

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能够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充电桩上通常设置有指示灯,以便于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指示。现有技术中的指示灯多为单个点状的指示灯,其观测范围有限,不方便使用者从多个方位看到指示灯,因而出现了发光面更大的带状指示灯或面状指示灯。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面板上挖孔设置指示灯,因而指示灯与面板之间需要设置密封结构,以提高充电桩户外使用的防水性能。然而发光面越大,发光面与充电桩面板之间的密封结构尺寸就越大,密封结构越容易失效。同时,充电桩的壳体本身亦需要设置密封结构,多处密封结构的设置导致组装复杂。
故需要设计一种指示灯处密封性能好、出光易于观测且便于组装的充电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桩,其密封性能好,出光易于观测,且便于组装。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桩,包括主壳体、发光组件及悬挂组件;所述主壳体包括后壳、内壳、及面板,所述后壳上注塑成型有密封圈,所述内壳固定于所述后壳,所述密封圈嵌在所述内壳与所述后壳之间,以形成密封腔体,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内壳的前侧;所述内壳设置为透光材质,其包括立板、内底板及出光板,所述内底板位于所述立板与所述出光板之间;所述内底板的前边缘与所述立板的底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内底板包括两个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子板,两个所述子板之间一体成型有密封筋,所述密封筋为沿横向设置的条形,以将两个所述子板间的空间分为第一定位槽和散光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对所述散光槽靠近后壳;所述密封圈上处于所述后壳的底部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中;所述面板覆盖所述散光槽及所述立板;所述出光板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内底板的前侧边缘,且呈沿横向设置的条形,所述出光板朝下突出于所述面板的底部边缘,所述出光板的底边缘朝向所述后壳突出形成支撑缘;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密封腔体内,且位于所述散光槽的上方;所述悬挂组件用于挂持充电插头,其顶部固定在所述后壳与所述支撑缘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充电桩,密封圈注塑成型于后壳,以使得二者连接为一个整体部件,便于与内壳的装配;发光组件位于后壳与内壳之间的密封腔体内,能使得其处于密封环境中,其光线通过透光的内壳射出,发光组件与主壳体之间无需再设置密封,简化结构,方便组装;内底板为双层子板结构,不仅提高了内壳底部的结构强度,同时形成了第一定位槽及散光槽,第一定位槽能够方便与密封圈的对接保证密封性能,散光槽、子板、及出光板配合对发光组件的光线形成多次折射而起到散光作用,使出光板处射出的光线更为均匀;出光板位于内壳的底部处,处于充电桩上相对不易进水的位置,配合密封圈能保证发光组件处不会进水;出光板呈沿横向设置的条形,可以形成光带,指示范围较大,出光易于观测,具有醒目的指示作用;内底板处结构设计巧妙,可以同时保证结构强度、密封性能和出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充电桩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充电桩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充电桩的部分结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充电桩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充电桩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内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充电桩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图8中的A处放大图。
图10是图3中充电桩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中充电桩的悬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悬挂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悬挂组件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悬挂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顶部」以及「底部」等词,仅是参考附图的方位,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及图2,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包括主壳体1、发光组件2及悬挂组件3。主壳体1内形成密封腔体,发光组件2设置在密封腔体中,悬挂组件3固定连接于主壳体1的底部外侧,用于挂持充电插头9。主壳体1的密封腔体内还设置有电源模块8等需要防水的电子元器件,电源模块8用于提供电压转换等以输出适合电动车的电源,电源模块8通过充电电缆线91连接充电插头9,充电插头9位于主壳体1外。当充电桩处于闲置状态时,充电插头9可以插入至悬挂组件3上;当需要对电动车进行充电时,可将充电插头9从悬挂组件3上取下,插入到电动车中进行充电。
如图3及图4所示,主壳体1包括后壳11、内壳12及面板13,内壳12固定连接于后壳11的前侧,二者之间设置密封圈14,通过将密封圈14嵌在后壳11与内壳12之间,实现防水,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密封腔体,以便容纳电源模块8、发光组件2等需要防水的电子元器件,并将其与水隔离保证其正常运行。结合图1及图2所示,面板13固定于内壳12的前侧,可以对内壳12与后壳11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遮挡,以使得主壳体1的外表面简洁美观,便于清洁。
如图3、图5所示,后壳11上注塑成型有密封圈14,以使二者连接为一个整体部件。在后壳11加工成型后,可将后壳11放入至密封圈14的模具中,再注塑成型密封圈14,使得密封圈14一体成型在后壳11上,保证密封圈14与后壳11连接牢固可靠,且保证密封圈14与后壳11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密封圈14可以与后壳11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部件,从而方便与内壳12之间的装配连接。
如图5所示,后壳11包括外缘板111及定位筋112。定位筋112位于外缘板111的内侧,且二者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筋113。外缘板111、定位筋112、多个连接筋113之间形成缓冲腔,在充电桩受到侧面的外力时,外缘板111沿能够形变吸收一定外力,起到缓冲吸能作用,减小定位筋112形变的可能性,从而保证内部的密封性能。内壳12的边缘与连接筋113固定连接,外缘板111与面板13的边缘相接,以将内壳12收容在后壳11与面板13之间,避免内壳12及其与后壳11之间的连接结构外露。
外缘板11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112、及顶板1111。后壳11还包括背板114,两个侧板1112及顶板1111均与背板114固定连接。两个侧板1112分别位于定位筋112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与面板13的左右两个侧边缘相接。顶板1111位于定位筋112的上方,并与面板13的顶边缘相接。侧板1112与定位筋112之间、顶板1111与定位筋112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筋113,以提高后壳11各部位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水平方向上,顶板1111朝向面板13突出于定位筋112,顶板1111遮挡于内壳12及密封圈14的上方,利用顶板1111可以对内壳12与后壳11的连接处进行遮挡,减小雨水进入可能性,进而提高充电桩的防水性能。
内壳12的边缘与连接筋113固定连接,更具体地,连接筋113内嵌入有第一螺母191。如图3、图6、图7所示,内壳12的边缘设置有法兰边128,法兰边128与缓冲腔相对设置,法兰边128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内穿设置有第一螺钉181,第一螺钉181与第一螺母191螺纹连接,以使得后壳11与内壳12固定连接,同时可以将密封圈14压紧在定位筋112与内壳12之间。第一螺钉181与第一螺母191位于密封圈14的外侧处,即处于密封腔体外,使得二者不会对内部密封性造成影响。后壳11的外缘板111与面板13的边缘相抵接后,面板13可以对第一螺钉181、法兰边128进行遮挡,以使得充电桩的外形简洁。
如图5所示,定位筋112包括第一定位筋1121、两个第二定位筋1122、及第三定位筋1123,两个第二定位筋1122沿左右方向排布,并连接在第一定位筋1121与第三定位筋1123之间,以围成闭合的环形。两个第二定位筋1122沿竖向设置,分别与两个侧板1112相对设置;第三定位筋1123沿横向设置,与顶板1111相对设置。
后壳11还包括底板115,底板115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上述两个侧板1112连接,底板115的后侧边缘与背板114连接。第一定位筋1121设置于底板115的前侧边缘处。
如图6所示,内壳12朝向后壳11的一侧设置有一圈定位槽120,定位槽120与定位筋112相对设置,且二者形状均与密封圈14的闭环形状相匹配。密封圈14沿定位筋112设置,并一体成型于定位筋112的朝向内壳12的一端。后壳11与内壳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后,密封圈14嵌入在定位槽120中。通过定位槽120与密封圈14相配合,可以利于密封圈14与内壳12的定位安装,且有效保证密封圈14与内壳12之间的密封性能。
结合图5、图6所示,定位槽120包括第一定位槽1201、两个第二定位槽1202、及第三定位槽1203。第一定位槽1201为沿横向设置的条形,并与第一定位筋1121相对设置。两个第二定位槽1202均为沿竖向设置的条形,并分别与两个第二定位筋1122相对设置。第三定位槽1203为沿横向设置的条形,并与第三定位筋1123相对设置,定位槽120中位于内壳12底部处的部分即为第一定位槽1201。
第一定位槽1201、两个第二定位槽1202、及第三定位槽1203相连通并围合形成闭合的环形;第一定位槽1201、第二定位槽1202、及第三定位槽1203各自的横截面相同,即定位槽120的横截面形状即为第一定位槽1201、第二定位槽1202、及第三定位槽1203的横截面形状,故以定位槽120的横截面形状概括描述第一定位槽1201、第二定位槽1202、及第三定位槽1203的横截面。
如图8及图9所示,密封圈14的横截面为梯形,其在横截面上具有第一边、第二边及两个第三边,第一边、第二边及两个第三边连接成梯形;第一边与第二边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一边的长度大于第二边的长度,两个第三边相对设置;第一边与定位筋相连,第二边朝向定位槽的槽底;这样设计可以方便密封圈14插入到定位槽120中,也利于密封圈14与内壳12之间的连接。
定位槽120的横截面为与密封圈14相匹配的梯形,其槽口的口径大于槽底的口径,方便定位槽120与密封圈14的配合,且两个第三边分别与定位槽的两相对侧壁相贴合;密封圈14所呈梯形的两斜边处均可与定位槽120的两相对侧壁相贴合,提高密封圈14与前壳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密封圈14与内壳12之间的密封性能。
定位筋112上朝向后壳11的端部插入至定位槽120中,即定位槽120的槽深大于密封圈14的厚度,使得密封圈14整体嵌入到定位槽120中,可以提高定位槽120与密封圈14连接的紧密性,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密封圈14突出定位筋112的两侧(图示中定位筋112的上下两侧),利于定位筋112的端部处置于密封圈14的模具中,二者不需要较高精度的定位,即使有稍许偏差,定位筋112的端部表面亦能与密封圈14完全连接,保证密封圈14与定位筋112可靠连接。
密封圈14上朝向内壳12的一侧与定位槽120的槽底面相贴合,即密封圈14的第二边与定位槽120的槽底面相贴合,以进一步增加密封圈14与定位槽12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密封性能。
密封圈14上朝向内壳12的一侧设置有条形槽140,条形槽140为沿密封圈14设置的条形,即条形槽140位于密封圈14的第二边的中间位置,利用条形槽140可以使得密封圈14梯形的短边即第二边处可以略微形变,使得密封圈14的两侧斜边可以朝条形槽140中挤压,利于密封圈14产生形变并使得密封圈14有效抵接于定位槽120的槽底。
内壳12设置为透光材质,并与后壳11固定连接,面板13覆盖于内壳12。内壳12整体采用透光材质制成,使得其整体可透光,若充电桩发生故障,可以先拆卸面板13,露出内壳12,由于内壳12为透光材质,可以直接显露出位于后壳11与内壳12之间的电子元器件,检修人员可以首先从外观上对内部情况有个初步了解,再决定是否拆卸内壳12,如此可以避免维护时直接将密封圈14的密封结构拆开而破坏密封性能,只有在必要时再拆开密封结构。
如图6、图7所示,内壳12包括立板121、内底板122、及出光板123,内底板122连接在立板121与出光板123之间。内底板122的前边缘与立板121的底边缘固定连接,内底板122包括两个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子板1221,两个子板1221使得内底板122为双层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内底板122的结构强度。如图9所示,两个子板1221之间一体成型有密封筋1222,密封筋1222为沿横向设置的条形,以将两个子板1221间的空间分为第一定位槽1201和散光槽1220,第一定位槽1201相对散光槽1220靠近后壳11。密封圈14上处于后壳11底部的部分位于第一定位槽1201中。密封筋1222上朝向后壳11的一面即形成第一定位槽1201的槽底面。利用两个子板1221与密封筋1222的结构,能够提高内壳12的底部结构强度。第一定位槽1201的开口朝向后壳11、散光槽1220的开口朝向面板13,以便于内壳12的注塑成型及开模。
如图9所示,面板13覆盖散光槽1220及立板121,以避免发光组件2的光线经散光槽1220或立板121直接射出。出光板123的顶部连接于内底板122的前侧边缘,并朝下突出于面板13的底部边缘,以使得使用者从充电桩的外部能够观察到该出光板123,发光组件2的光线可以从出光板123处射出。出光板123位于内壳12的底部处,处于充电桩上相对不易进水的位置,配合密封圈14能保证发光组件2处不会进水。
出光板123及内底板122均为内壳12的一部分,因而均为透光材质,可以使得LED灯的光线穿过。面板13遮挡于内底板122的前侧,出光板123突出于面板13的底部边缘,发光组件2的光线可以经过两个子板1221后再经出光板123射出。
发光组件2用于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指示,发光组件2位于密封腔体内,且位于散光槽1220的上方。发光组件2位于密封腔体内,能使得其处于密封环境中。发光组件2位于散光槽1220的上方,其光线能够射向内底板122,并经散光槽1220及两层子板1221后从出光板123射出。
发光组件2的光线经过散光槽1220、两层子板1221、及出光板123时可以发生多次折射,起到一定的散光效果,从而使得出光板123处射出的光线较为均匀,出光板123为沿横向设置的条形,可以形成光带,相对现有技术中的点状光源,其指示范围更大,更具有醒目的指示作用。
内底板122为双层子板结构,不仅提高了内壳12底部的结构强度,同时形成了第一定位槽1201及散光槽1220,方便与密封圈14的对接,且能够使发光组件2的光线更为均匀。
如图9及图10所示,发光组件2包括电路板21及设置于电路板21的多个LED灯22。电路板21水平设置,多个LED灯22设置于电路板21的下表面,并朝向内底板122,以使得多个LED灯22的出光方向朝下。多个LED灯22沿出光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配合条形的出光板123,使得用户可以看到一个横向设置的灯光带。多个LED灯22,可以按次序点亮或闪烁,以使得灯光带具有动态指示效果;根据实际需求,LED灯22也可以采用各种彩色LED灯,使得灯光带具有多种颜色,从而在充电桩上形成一定的装饰效果。
如图6及图7所示,出光板123包括两个凸弧段及一凹弧段,在出光板123的长度方向上,凹弧段的一端连接一凸弧段、另一端连接另一凸弧段。凹弧段朝靠近后壳11的方向凹陷,凸弧段朝远离后壳11的方向凸起,凸弧段上远离凹弧段的一端朝靠近后壳11方向弯曲延伸。两个凸弧段对称连接在凹弧段的两端,每个凸弧段上远离凹弧段的一端均朝靠近后壳11的方向弯曲延伸。
利用两个凸弧段及一凹弧段,使得出光板123整体呈前后起伏的波浪状,用户从充电桩的左右两侧亦可观察到出光板123及其出射的光线,方便用户从多个角度获知充电桩的状态;且出光板123的波浪状,能够形成波浪状的灯光带,使其具有一定的动态美感。
如图7所示,两个子板1221之间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散光筋1223,该散光筋1223一方面可以对入射的光线进行扩散以提高光亮度均匀性,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两个子板1221之间的连接强度。散光筋1223位于密封筋1222靠近面板13的一侧,即散光筋1223位于散光槽1220中,以避免散光筋1223对密封圈14的设置造成干涉。各散光筋1223沿面板13至后壳11的方向延伸设置,以便于进行注塑成型及开模,同时可以将散光槽1220分隔为多个沿左右方向排布的子槽。
LED灯22与散光筋1223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即各散光筋1223位于相邻两个LED灯22之间空隙的正下方,以使得LED灯22的光线能够较好进入到两个内底板122之间的空隙中,从而实现多次折射达到散光效果。
如图6所示,内壳12还包括光源定位板124,光源定位板124固定于内立板121上朝向后壳11的一侧。光源定位筋112位于内底板122的上方,发光组件2固定于光源定位板124与内底板122之间,利用光源定位板124,可以便于将发光组件2定位安装至内壳12中。
如图2、图3所示,面板13的形状与出光板123的形状相适配,即呈前后起伏的波浪状,以使得整个充电桩的外形简洁美观。面板13的顶部边缘与后壳11的顶板1111相接,面板13的左右两侧边缘分别与后壳11的两个后侧板1112相接,从而可以将内壳12的主要部分遮挡,仅露出底部的出光板123。
如图9所示,面板13包括结构板131及装饰板132,结构板131与装饰板132层叠设置,且二者采用不同材质一体成型。结构板131可以采用强度较高的材质制成,以提高结构强度;装饰板132可以采用外观光泽效果较好的材质,以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材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可实现上述功能效果的材质,此处不再赘述。在制备时,可以先注塑成型其中一个,再放到另一个模具中注塑另外一个,以使得二者连接牢固可靠。
结构板131位于内壳12与装饰板132之间,结构板131与内壳12及后壳11固定连接。结构板131与装饰板132的边缘连接成台阶状,以方便与内壳12的定位连接。本实施例中,结构板131的左右两侧凸出于装饰板132,使得在面板13在左右两侧处呈台阶状;装饰板132的顶部边缘突出于结构板131,使得面板13在顶部边缘处呈台阶状。
如图2、图3所示,结构板131的底部与内壳12卡扣连接,顶部与内壳12通过第三螺钉连接。更具体地,结构板131的底部朝向内壳12的一面设置卡勾133,内壳12上朝向面板13的一侧设置卡槽1233,通过卡勾133与卡槽1233的配合实现面板13与内壳12底部之间的定位连接。卡槽1233位于立板121上,且处于内底板122的上方,从而避免对光源组件的出光造成影响。
结构板131的顶部朝向内壳12的一面设置有连接柱134,连接柱134内嵌入有第三螺母,第三螺钉从后向前穿设内壳12并与第三螺母固定连接,从而可以使得面板13与后壳11固定连接。第三螺钉位于定位筋与顶板1111之间,即位于密封圈14的外侧处,从而不影响充电桩内部的密封性能。
如图1至图4所示,悬挂组件3用于挂持充电插头9,其顶部固定连接在内壳12与后壳11之间、底端用于插入充电插头9。悬挂组件3安装在主壳体1的底部处,使得充电插头9插入至悬挂组件3后不占用主壳体1的内部空间,便于主壳体1的内部结构设计。
出光板123的底边缘朝向后壳11突出形成支撑缘1231,悬挂组件3的顶部可以固定在后壳11与支撑缘1231之间,利用出光板123可以实现光线射出,同时还能对悬挂组件3提供支撑,结构设计巧妙;且出光板123顶部连接的内底板122为双层结构,结构强度较高,能够一定程度保证悬挂组件3的稳定性。
如图11至图14所示,悬挂组件3的顶部设置有前卡缘313,如图9所示,支撑缘1231支撑在前卡缘313的下方,利用支撑缘1231可以对前卡缘313进行支撑。支撑缘1231与内底板122之间间隔设置,以避免支撑缘1231对出光板造成遮挡。
如图11所示,悬挂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后卡缘323,如图5所示,后壳11的底部朝下延伸形成有后支撑板116,后支撑板116上朝向内壳12的一面设置有支撑槽1160,后卡缘323位于支撑槽1160中,且支撑槽1160的一槽壁支撑于后卡缘323的下方。在面板13至后壳11的水平方向上,出光板123抵接于前卡缘313的前侧,支撑槽1160抵接于后卡缘323后侧,利用出光板123与后支撑板116可以在前后水平方向上将前卡缘313与后卡缘323进行夹持,利用出光板123、后支撑板116分别对前、后卡缘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悬挂组件3悬挂在主壳体1的下方。在进行后壳11与内壳12之间的固定连接时,可以一并将悬挂组件3安装定位在主壳体1的下方,再通过第二螺钉182将悬挂组件3与后壳11进行固定连接,便于装配。后支撑板116为沿后壳的底部后边缘设置的条形,使得后支撑板116在水平方向上尺寸较大,提高后支撑板116与后卡缘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11至图14所示,悬挂组件3包括悬挂主体31及悬挂背壳32,悬挂主体31包括连接件311及插口件312,插口件312为环形,用于插入充电插头9。连接件311与悬挂背壳32均为半管状,二者对接形成弯管结构,弯管结构为弧形弯曲状,其两端的中心轴线之间所呈夹角α为钝角,其外周面与插口件312的外周面平滑过渡,插口件312的开口朝向斜下方。将悬挂组件3分为悬挂主体31与悬挂背壳32两部分,可以方便悬挂组件3的加工制备,利于注塑成型与开模。作为优选,夹角α为100°-140°,以进一步方便拔插充电插头。本实施例中,夹角α为120°。
连接件311相对悬挂背壳32位于弯管结构的弧形内侧处。连接件311的一端与插口件312相连,且二者一体成型,以提高连接件311与插口件312之间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前卡缘313设置在连接件311上,且位于连接件311背离悬挂背壳32的一侧,以使得前卡缘313与出光板123处于相对靠近的位置,利于二者的配合;后卡缘323设置在悬挂背壳32上,且位于悬挂背壳32远离连接件311的一侧,以使得后卡缘323与后支撑板116处于相对靠近的位置,利于二者的配合。
结合图9所示,悬挂组件3的顶部设置有反光板317,用以将经内底板出射的光线反射至出光板123。本实施例中,反光板317设置在连接件311的顶部内侧处。反光板317为沿连接件311顶部边沿设置的条形,以尽可能反射较多的光线。反光板317的底部抵接于内底板,以使得光线能够更多的反射在出光板123,并使得前卡缘与内底板之间保持一定间距,保证光线能够从前卡缘与内底板之间的间隙射向出光板123。反光板317可倾斜设置,也可竖直设置,可以根据反光板317、发光组件2、出光板123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确定,反光板317的反光面能够将经内底板出射的光线反射至出光板123处即可。
悬挂背壳32的一端与插口件312相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螺钉182与连接件311及后壳11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螺钉182,可以将悬挂背壳32与连接件311固定连接,同时将二者固定至后壳11,进而确保悬挂组件3的连接稳定性。
后卡缘323上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加强板3231,加强板3231亦位于支撑槽1160中,利用加强板3231能够提高后卡缘323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悬挂背壳32与后壳11之间的连接强度。
连接件311与悬挂背壳32连接成弯管结构,使得插口件312的开口朝向斜下方,使用者可以沿斜向上的方向将充电插头9插入至插口件312中,拔插更为舒适。由于插口件312的开口朝向斜下方,若有雨水进入到插口件312中会自行向下流出,使得插口件312的内部不会积水,保证充电插头9不会长时间浸水,保证使用安全性。
连接件311上设置有对接块314,对接块314与前卡缘313相连,以提高对接块314处的结构强度。对接块314上设置有对接孔3140。悬挂背壳32上设置对接柱324,对接柱324插接于对接孔3140,且二者的轴向为竖直向。利用对接柱324与对接孔3140的配合,可以使得连接件311与悬挂背壳32连接为一个整体后再与主壳体1进行装配连接。对接柱324与对接孔3140的配合为两组,分别位于弯管结构的相对两侧,以保证连接件311与悬挂背壳32连接的稳定性。
悬挂主体31与悬挂背壳3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相配合的对接条315与对接槽325。对接条315为沿悬挂主体31的边沿设置的条形,且位于悬挂主体31壁厚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对接槽325为沿悬挂背壳32的边沿设置的条形,且位于悬挂背壳32壁厚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利用对接条315插入至对接槽325中,使得悬挂主体31与悬挂背壳32之间能够较好地对接,避免错位而产生缝隙。
悬挂背壳32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安装板33,安装板33位于弯管结构的外侧处,以便于穿设第二螺钉182。对接块314位于后壳11与安装板33之间,第二螺钉182穿设安装板33与后壳11底部的第二螺母连接,并将对接块314夹紧在悬挂背壳32与后壳11之间,以方便装配连接,并使得悬挂组件3与主壳体1连接牢固可靠。后壳11的底板115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柱1151,第二螺母嵌入在固定柱1151内,以避免对后壳11内的密封性造成影响,且方便第二螺母在后壳11上的设置。
插口件312上远离连接件311的一端顶部处设置有挂板316,利用挂板316可以悬挂充电插头9的电缆,方便使用。挂板316的顶部边缘为弧形,且挂板316与插口件312二者整体的外边缘呈跑道型,以使得外形简洁,便于加工制备,且能够充分利用插口件312在水平向的尺寸使得挂板316的宽度较大,保证电缆悬挂的稳固性。
插口件312包括插口外管3121及插口内管3122,插口内管3122套设在插口外管3121内,插口内管3122朝向连接件311的一端为封闭状,另一端与插口外管3121之间连接有环形挡板3123,环形挡板3123环绕在插口外管3121与插口内管3122之间,以提高插口外管3121与插口内管3122之间的连接强度。插口件312为双层管状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其结构强度,保证充电插头9牢固地插接至插口件312。
环形挡板3123的外表面与挂板316平齐,且二者均一体成型于悬挂主体31,以提高连接强度,并使得外形简洁,便于清理。
如图11及图12所示,环形挡板3123上设置卡接口3124,用于对应卡接充电插头9上的充电卡勾90。充电插头9在不使用时,充电插头9插入至插口内管3122中,充电卡勾90插入至卡接口3124并卡接在卡接口3124中,使得充电插头9固定在悬挂组件3上。
如图4所示,主壳体1的下方还设置有悬挂副管34,悬挂副管34与悬挂组件3的弯管结构沿左右方向排布,悬挂副管34用于穿设电缆线,电缆线一端穿设后壳的底部并与内部的电源组件电连接。电缆线与后壳之间设置密封结构,以保证二者之间的密封性能。悬挂副管34、安装板33、悬挂背壳32为一体成型,以便于加工制备,且提高连接强度。
悬挂副管34同后壳11、内壳12之间的连接结构,与弯管结构同后壳11、内壳12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电缆线从主壳体1的下方引出,阴雨天主壳体1的底面处是最不易进水之处,且电缆线与后盖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使得电缆线与后盖之间难以进水,保证密封性能及内部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电缆线为供电电缆线92,可以其可以插接供电电网,为充电桩提供电能。悬挂背壳32的底端设置有穿线孔,充电插头9的充电电缆线91穿设穿线孔,以连接至充电桩内部的电源组件。此处,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供电电缆线也可以设置在充电桩的背面,充电电缆线穿设于悬挂副管34。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桩还包括支撑架4,支撑架4包括支撑立板41及支撑横板42,支撑立板41的底端与支撑横板42固定连接,且二者一体成型,以提高连接强度。支撑立板41用于固定至墙面等附着物上。支撑立板41与后壳卡扣连接,支撑横板42支撑于安装板的下方,并通过螺钉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利用支撑横板42可以对整个悬挂组件提供支撑,结合后壳与内壳的夹持定位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悬挂组件挂持充电插头之后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充电桩设置有悬挂副管,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悬挂副管也可以替换为另一组悬挂组件,即充电桩有两组悬挂组件,可以对应挂持两个充电插头,以使得充电桩可以同时为两辆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插口件的开口朝向前侧斜下方,以方便使用。此处,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当充电桩设置有两组悬挂组件时,两个插口件的开口可以分别朝向左右两侧,使用者可以分别从充电桩的左右两侧取放充电插头。
综上,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发光组件及悬挂组件;
所述主壳体包括后壳、内壳、及面板,所述后壳上注塑成型有密封圈,所述内壳固定于所述后壳,所述密封圈嵌在所述内壳与所述后壳之间,以形成密封腔体,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内壳的前侧;所述内壳设置为透光材质,其包括立板、内底板及出光板,所述内底板位于所述立板与所述出光板之间;所述内底板的前边缘与所述立板的底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内底板包括两个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子板,两个所述子板之间一体成型有密封筋,所述密封筋为沿横向设置的条形,以将两个所述子板间的空间分为第一定位槽和散光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对所述散光槽靠近后壳;所述密封圈上处于所述后壳的底部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中;所述面板覆盖所述散光槽及所述立板;所述出光板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内底板的前侧边缘,且呈沿横向设置的条形,所述出光板朝下突出于所述面板的底部边缘,所述出光板的底边缘朝向所述后壳突出形成支撑缘;
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密封腔体内,且位于所述散光槽的上方;
所述悬挂组件用于挂持充电插头,其顶部固定在所述后壳与所述支撑缘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外缘板及定位筋,所述定位筋为与所述密封圈整体形状相配合的环形,所述密封圈注塑成型于所述定位筋的朝向所述内壳的一端;所述外缘板位于所述定位筋的外侧处,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连接筋,所述外缘板、所述定位筋、多个所述连接筋之间形成缓冲腔;所述内壳的边缘与所述连接筋固定连接,所述面板的边缘与所述外缘板相抵接,所述内壳收容在所述后壳与所述面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一圈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筋相对设置,且二者形状均与所述密封圈的闭环形状相匹配;所述定位槽中位于所述内壳底部处的部分即为所述第一定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为梯形,其在横截面上具有第一边、第二边及两个第三边,所述第一边、第二边及两个第三边连接成梯形;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两个所述第三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边与所述定位筋相连,所述第二边朝向所述定位槽的槽底;
所述定位槽的横截面为与所述密封圈相匹配的梯形,其槽口的口径大于槽底的口径,两个所述第三边分别与所述定位槽的两相对侧壁相贴合;
所述定位筋上朝向所述后壳的端部插入至所述定位槽中,所述密封圈突出于所述定位筋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电路板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多个LED灯;所述电路板水平设置,多个所述LED灯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并朝向所述内底板;多个所述LED灯沿所述出光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子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散光筋,所述散光筋位于所述散光槽中,各所述散光筋沿所述面板至所述后壳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LED灯与所述散光筋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板包括两个凸弧段及一凹弧段,在所述出光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凹弧段的一端连接一所述凸弧段,另一端连接另一凸弧段;所述凹弧段朝靠近所述后壳的方向凹陷,所述凸弧段朝远离所述后壳的方向凸起,所述凸弧段上远离凹弧段的一端朝靠近所述后壳的方向弯曲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反光板,用以将经所述内底板出射的光线反射至所述出光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前卡缘,所述支撑缘支撑在所述前卡缘的下方,所述支撑缘与内底板之间间隔设置;
所述悬挂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后卡缘,所述后壳的底部朝下延伸形成有后支撑板,所述后支撑板上朝向所述内壳的一面设置有支撑槽,所述后卡缘位于支撑槽中,且所述支撑槽的一槽壁支撑于所述后卡缘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悬挂主体及悬挂背壳,所述悬挂主体包括连接件及插口件;所述插口件为环形,用于插入充电插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悬挂背壳均为半管状,二者对接形成弯管结构,所述弯管结构为弧形弯曲状,其外周面与插口件的外周面平滑过渡,连接件相对悬挂背壳位于所述弯管结构的弧形内侧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插口件相连,且二者一体成型;所述悬挂背壳的一端与所述插口件相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螺钉与所述连接件及所述后壳固定连接;
所述前卡缘设置在连接件上,所述后卡缘设置在所述悬挂背壳上。
CN202310414909.0A 2023-04-18 2023-04-18 充电桩 Active CN1161420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4909.0A CN116142007B (zh) 2023-04-18 2023-04-18 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4909.0A CN116142007B (zh) 2023-04-18 2023-04-18 充电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2007A true CN116142007A (zh) 2023-05-23
CN116142007B CN116142007B (zh) 2023-07-14

Family

ID=86354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14909.0A Active CN116142007B (zh) 2023-04-18 2023-04-18 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420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60301A (zh) * 2023-12-04 2024-01-09 深圳腾睿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桩及充电系统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79481A2 (de) * 2011-01-19 2012-07-25 Lidl Asia Pacific Sourcing Ltd. LED-Lichtleiste
JP2015076134A (ja) * 2013-10-04 2015-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用光源および照明装置
DE102014224119A1 (de) * 2014-11-26 2016-06-02 Leoni Kabel Holding Gmbh Ladekabel für ein Elektro- oder Hybridfahrzeug sowie Ladesystem mit einem solchen Ladekabel
CN205842514U (zh) * 2016-07-28 2016-12-28 深圳市科华恒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灯罩、指示灯及充电桩
JP2017062873A (ja) * 2015-09-23 2017-03-3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受電コネクタ用照明装置
CN107336623A (zh) * 2017-06-01 2017-11-10 李飞 一种可移动充电桩
JP2017208248A (ja) * 2016-05-19 2017-11-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充電用コネクタ
US20170368954A1 (en) * 2016-06-22 2017-12-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lluminated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US20180106470A1 (en) * 2016-10-18 2018-04-19 Franco MARTINANGELI Illuminated board
CN207809085U (zh) * 2017-12-15 2018-09-04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充电桩
CN208237835U (zh) * 2018-06-22 2018-12-14 林华宗 一种灯具的防水胶圈结构
JP2019154515A (ja) * 2018-03-07 2019-09-19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小型電気機器の充電器
CN210744814U (zh) * 2019-12-11 2020-06-1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太阳能充电装置
CN217705534U (zh) * 2022-08-10 2022-11-01 深圳腾睿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壁挂式充电桩
CN218153846U (zh) * 2022-09-28 2022-12-27 浙江浩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灯组件及充电桩
JP2023032571A (ja) * 2021-08-27 2023-03-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給電設備およびサーバ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79481A2 (de) * 2011-01-19 2012-07-25 Lidl Asia Pacific Sourcing Ltd. LED-Lichtleiste
JP2015076134A (ja) * 2013-10-04 2015-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用光源および照明装置
DE102014224119A1 (de) * 2014-11-26 2016-06-02 Leoni Kabel Holding Gmbh Ladekabel für ein Elektro- oder Hybridfahrzeug sowie Ladesystem mit einem solchen Ladekabel
JP2017062873A (ja) * 2015-09-23 2017-03-3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受電コネクタ用照明装置
JP2017208248A (ja) * 2016-05-19 2017-11-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充電用コネクタ
US20170368954A1 (en) * 2016-06-22 2017-12-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lluminated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CN205842514U (zh) * 2016-07-28 2016-12-28 深圳市科华恒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灯罩、指示灯及充电桩
US20180106470A1 (en) * 2016-10-18 2018-04-19 Franco MARTINANGELI Illuminated board
CN107336623A (zh) * 2017-06-01 2017-11-10 李飞 一种可移动充电桩
CN207809085U (zh) * 2017-12-15 2018-09-04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充电桩
JP2019154515A (ja) * 2018-03-07 2019-09-19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小型電気機器の充電器
CN208237835U (zh) * 2018-06-22 2018-12-14 林华宗 一种灯具的防水胶圈结构
CN210744814U (zh) * 2019-12-11 2020-06-1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太阳能充电装置
JP2023032571A (ja) * 2021-08-27 2023-03-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給電設備およびサーバ
CN217705534U (zh) * 2022-08-10 2022-11-01 深圳腾睿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壁挂式充电桩
CN218153846U (zh) * 2022-09-28 2022-12-27 浙江浩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灯组件及充电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任新彪;: "高压直流供电在LED路灯中的应用前景", 山东工业技术, no. 13, pages 180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60301A (zh) * 2023-12-04 2024-01-09 深圳腾睿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桩及充电系统
CN117360301B (zh) * 2023-12-04 2024-03-01 深圳腾睿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桩及充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2007B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42007B (zh) 充电桩
CN112963762B (zh) 一种具有高效防水性能的水下潜水灯
KR101779970B1 (ko) 측면 발광식 조명장치
CN204676604U (zh) 一种用于道路上的带有灯具装置的井盖装置
CN210462881U (zh) 防水灯罩和防水灯具
CN211232485U (zh) 一种端盖无螺丝对接无暗区结构防水线条灯
CN214249393U (zh) 一种具有高效防水性能的水下潜水灯
JP2000149626A5 (zh)
CN218441972U (zh) 一种ip65级防水明装筒灯
CN219414700U (zh) 充电桩的发光结构及充电桩
CN219571739U (zh) 一种感应灯
CN218268989U (zh) 一种无边框线性灯盒及线性灯具
CN217031100U (zh) 一种新型平板灯
CN216591647U (zh) 一种三防灯
CN219300674U (zh) 一种太阳能照明路灯
CN214790739U (zh) 筒灯
CN217004179U (zh) 三防灯
CN218268720U (zh) 一种平板灯
CN220506679U (zh) 一种三角楼梯灯
CN219096581U (zh) 一种汽车格栅灯
CN218763068U (zh) 一种无缝拼接式轮廓灯
CN219312550U (zh) 充电桩
CN215808359U (zh) 灯具结构
CN212841358U (zh) 一种新型灯具驱动盒及具有它的车灯
CN219389454U (zh) 地埋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