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7793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7793A
CN116137793A CN202211393746.4A CN202211393746A CN116137793A CN 116137793 A CN116137793 A CN 116137793A CN 202211393746 A CN202211393746 A CN 202211393746A CN 116137793 A CN116137793 A CN 116137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sensing
voltage lines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37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勳
姜东郁
金玄俊
金慧玟
朴明勳
柳炳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137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77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电极部分,与输入传感器的第一感测电极重叠;第二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隔开,并与输入传感器的第二感测电极重叠;第一组电压线,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第二组电压线,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部分。第一电极部分及第二电极部分相当于发光元件的电极。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括输入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智能电话、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导航仪及智能电视等电子装置正在开发中。这些电子装置为了提供信息而配备有显示装置。除了显示装置之外,电子装置还包括多种电子模块。
显示装置配备有输入传感器作为信息输入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备有感测灵敏度得到提高的输入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区域以及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邻近的非发光区域;以及输入传感器,直接布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且包括第一感测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静电耦合的第二感测电极。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重叠;第二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隔开,并与所述第二感测电极重叠;第一组电压线,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第二组电压线,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部分;绝缘层,布置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及所述第二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及所述第二组电压线之间;多个第一电极,布置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及所述第二电极部分与所述绝缘层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重叠;以及多个发光层,分别布置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及所述第二电极部分中的对应的电极部分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对应的第一电极之间。
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感测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和所述第二组电压线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可以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感测部分以及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感测部分中邻近的第一感测部分的第一中间部分。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可以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感测部分以及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感测部分中邻近的第二感测部分的第二中间部分。所述第一感测部分和所述第二感测部分可以布置于彼此不同的层上。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可以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部分中的对应的第一感测部分。所述第二组电压线可以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部分中的每一个。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及所述第二组电压线可以分别设置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组电压线及所述多个第二组电压线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布置。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及所述第二组电压线可以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及所述第二电极部分重叠。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和所述第二组电压线可以接收彼此相同的偏置电压。
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在平面上布置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及所述第二感测电极的外侧的电压供应线。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和所述第二组电压线可以电连接于所述电压供应线。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可以通过贯通所述绝缘层的接触孔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及所述第二组电压线可以分别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及所述第二电极部分的面电阻。
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分可以在所述非发光区域内隔开。
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可以布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层中的每一个发光层和与所述每一个发光层对应的电极部分之间。所述电子传输层可以不布置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分隔开的区域内。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可以包括第一层、布置于所述第一层上的第二层以及布置于所述第二层上的第三层,所述第二层的电导率大于所述第一层及所述第三层的电导率。
所述第二层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层及所述第三层的厚度,所述第二层具有倾斜的侧面。
在所述绝缘层可以定义有暴露所述第一组电压线的一部分的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内,所述第一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二层的所述倾斜的侧面接触。
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布置于所述第三层上的有机图案以及布置于所述有机图案上的导电图案。
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晶体管以及与所述晶体管电连接的连接电极。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及所述第二组电压线可以布置于与所述连接电极相同的层上。
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晶体管以及与所述晶体管电连接的数据线。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及所述第二组电压线可以布置于与所述数据线相同的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区域以及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邻近的非发光区域;以及输入传感器,直接布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且包括第一感测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静电耦合的第二感测电极。所述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电压线,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及所述第二感测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感测电极重叠;绝缘层,布置于所述电压线上;第一电极,布置于所述绝缘层上,并且布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中的每一个;像素定义膜,布置于所述绝缘层上,并且定义有暴露所述第一电极的开口部;发光层,布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上;以及第二电极,布置于所述像素定义膜及所述发光层上,并且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重叠。所述第二电极可以电连接于所述电压线。
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感测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电压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组电压线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组电压线中的至少一个组。
所述电压线可以包括倾斜的侧面,在所述绝缘层定义有暴露所述电压线的一部分的第一开口部,在所述像素定义膜定义有与所述第一开口部对应的第二开口部,在所述第一开口部内,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压线的所述倾斜的侧面接触。
根据上文所述,可以去除通过在感测电极与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的电流路径。这是因为电压线连接于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从而利用电压线形成电流路径。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与电压线连接,从而可以减小电压降。
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被划分为与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对应的2个部分,从而通过形成于感测电极与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的电流路径的电阻增加。电流路径不通过在感测电极与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通过连接于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的部分的电压线。
通过去除通过所述寄生电容的电流路径,从而在第一感测电极与第二感测电极之间定义的互电容(Cm)不产生噪声。据此,可以提高感测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a及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4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二电极的平面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5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5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局部平面图。
图5d是对应于图5c的I-I'的剖视图。
图6a为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操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7a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电极的平面图。
图7b是放大图7a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7c是放大交叉区域的平面图。
图7d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8a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操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8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0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10b是放大图10a所示的感测单元区域的平面图。
图10c是放大对应于图10b所示的感测单元区域的第二电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当提到某一构成要素(或者区域、层、部分等)在另一构成要素“之上”、与另一构成要素“连接”或者与另一构成要素“结合”时,其表示可以直接布置于另一构成要素上或者与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结合,或者在它们之间也可以布置有第三构成要素。
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并且,在附图中,构成要素的厚度、比率以及尺寸为了针对技术内容进行有效的说明而被夸大。“和/或者”包括相关的构成要素可以定义的一个以上的全部的组合。
第一、第二等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多种构成要素,但所述构成要素不应被所述术语限定。所述术语仅作为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进行区分的目的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范围的情形下,第一构成要素可以被命名为第二构成要素,相似地,第二构成要素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一构成要素。单数的表述只要在语境中没有明确表示出不同含义,便包括复数的表述。
并且,“下方”、“下侧”、“上方”、“上侧”等术语用于说明附图中示出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所述术语为相对概念,以附图中表示的方向为基准而被说明。
“包括”或者“具有”等术语应当被理解为旨在指定说明书中所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者其组合的存在,而不是预先排除一个或者其以上的其他特征或者数字、步骤、操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者其组合的存在或者附加的可能性。
只要没有被不同地定义,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内容相同的含义。并且,与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术语相同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的语境中具有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在此,只要没有被明示性地定义,则不应被解释为过于理想或者过度形式性的含义。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的立体图。图2a及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显示表面DD-1S与第一方向DR1及第二方向DR2定义的面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图示了正方形形状的显示表面DD-1S,但并不限于此。显示表面DD-1S也可以形成为第一方向DR1上的宽度相对更大,或者第二方向DR2上的宽度相对更大。
显示表面DD-1S的法线方向(即,显示装置DD的厚度方向)由第三方向DR3指示。各个部件的前表面(或上表面)和背面(或下表面)以第三方向DR3为基准而被区分。然而,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第三方向DR3所指示的方向作为相对的概念,可以变换为其他方向。以下,第一方向至第三方向作为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第三方向DR3分别所指示的方向,参照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所示,显示表面DD-1S包括显示图像IM的显示区域DD-DA以及与显示区域DD-DA邻近的非显示区域DD-NDA。非显示区域DD-NDA是不显示图像的区域。图1图示了图标图像作为图像IM的一例。作为一例,显示区域DD-DA可以具有四边形形状。非显示区域DD-NDA可以包围显示区域DD-DA。然而,并不限于此,显示区域DD-DA的形状和非显示区域DD-NDA的形状可以相对地设计。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DD可以是刚性型。然而,并不限于此,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根据操作形态定义的多个区域。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基于(on the basis of)折叠轴进行折叠的折叠区域以及不进行折叠的非折叠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图示了应用于平板计算机的显示装置DD,但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DD可以应用于诸如电视、监视器等大型电子装置以及诸如移动电话、游戏机、智能手表等小型电子装置等。
图2a及图2b图示了显示装置DD的第一方向DR1和第三方向DR3定义的截面。在图2a及图2b中,为了说明构成显示装置的功能性面板和/或功能性单元的层叠关系,简要地图示了功能性面板和/或功能性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显示面板、输入传感器、反射防止单元及窗。显示面板、输入传感器、反射防止单元及窗中的至少一部分构成可以通过连续工艺形成,或者至少一部分构成通过粘合部件彼此结合。在图2a中示例性地图示了压敏粘合剂膜(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film)作为粘合部件。以下说明的粘合部件可以包括通常的粘合剂或粘附剂,不受特别限制。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反射防止单元可以被其他构成代替或省略。
在图2a及图2b中,输入传感器、反射防止单元及窗中与其他构成通过连续工艺形成的相应构成被表示为“层”。输入传感器、反射防止单元及窗中与其他构成通过粘合部件结合的构成被表示为“面板”。面板包括提供基底面的基底层,例如合成树脂膜、复合材料膜、玻璃基板等,但是“层”可以省略所述基底层。换句话说,被表示为“层”的所述单元布置于其他单元提供的基底面上。
根据基底层的有/无,输入传感器、反射防止单元及窗可以被称为输入感测面板、反射防止面板、窗面板或输入传感器、反射防止层及窗层。
如图2a所示,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显示面板DP、输入传感器ISL、反射防止面板RPP及窗面板WP。输入传感器ISL直接布置于显示面板DP。在本说明书中,“B1的构成直接布置于A1的构成上”表示在A1的构成和B1的构成之间没有布置粘合部件。B1的构成在A1的构成形成之后,通过连续工序形成在A1构成所提供的基底面上。
显示模块DM可以定义为包括显示面板DP和直接布置于显示面板DP上的输入传感器ISL。在显示模块DM与反射防止面板RPP之间以及反射防止面板RPP与窗面板WP之间可以分别布置有压敏粘合剂膜PSA。
显示面板DP生成图像,输入传感器ISL获取外部输入(例如,触摸事件)的坐标信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DP可以是发光型显示面板,不受特别限制。例如,显示面板DP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无机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层可以包括有机发光物质。无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层可以包括微型LED、纳米LED、量子点或者量子棒等。以下,将显示面板DP说明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反射防止面板RPP减少从窗面板WP的上侧入射的自然光(或太阳光)的反射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反射防止面板RPP可以包括相位延迟件(retarder)及偏光件(polarizer)。相位延迟件可以是膜型或液晶涂覆型,并且可以包括λ/2相位延迟件和/或λ/4相位延迟件。偏光件也可以是膜型或液晶涂覆型。膜型可以包括拉伸型合成树脂膜,液晶涂覆型可以包括以预定排列排列的液晶。相位延迟件及偏光件还可以包括保护膜。相位延迟件(retarder)及偏光件(polarizer)本身或保护膜可以定义为反射防止面板RPP的基底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反射防止面板RPP可以包括滤色器。滤色器具有预定的排列。滤色器的排列可以考虑包括于显示面板DP的像素的发光颜色来确定。反射防止面板RPP还可以包括与滤色器邻近的黑色矩阵。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窗面板WP包括基底层WP-BS及阻光图案WP-BZ。基底层WP-BS可以包括玻璃基板和/或合成树脂膜等。基底层WP-BS不限于单层。基底层WP-BS可以包括通过粘合部件结合的两个以上的膜。
阻光图案WP-BZ部分地重叠于基底层WP-BS。阻光图案WP-BZ可以布置于基底层WP-BS的背面而定义显示装置DD的边框区域(即,非显示区域DD-NDA(参照图1))。
阻光图案WP-BZ为有色的有机膜,例如可以通过涂覆方式形成。虽然未单独图示,但窗面板WP还可以包括布置于基底层WP-BS的前表面的功能性涂覆层。功能性涂覆层可以包括指纹防止层、反射防止层及硬涂覆层等。
如图2b所示,显示装置DD可以包括显示面板DP、输入传感器ISL、反射防止层RPL及窗层WL。可以从显示装置DD省略粘合部件,并且输入传感器ISL、反射防止层RPL及窗层WL可以通过连续工艺在设置于显示面板DP的基底面上形成。此时,反射防止层RPL可以包括滤色器。反射防止层RPL还可以包括与滤色器邻近的黑色矩阵。
窗层WL可以包括覆盖反射防止层RPL的保护层。窗层WL可以包括合成树脂层和阻光图案。在图2b的显示装置DD中,窗层WL可以由窗面板WP代替。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DP的剖视图。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DP的平面图。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DP的剖视图。图4c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电极CE的平面图。
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DP包括基底层110、布置于基底层110上的电路元件层120、显示元件层130及封装层140。
基底层110可以包括合成树脂膜。在用于显示面板DP的制造的作业基板上形成合成树脂层。之后,在合成树脂层上形成导电层及绝缘层等。若去除作业基板,则合成树脂层对应于基底层110。合成树脂层可以包括热固性树脂。尤其,合成树脂层可以是聚酰亚胺系树脂层,并且其材料不受特别限制。除此之外,基底层110可以包括玻璃基板、金属基板或者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基板等。
电路元件层120包括至少一个绝缘层和电路元件。电路元件包括信号线、像素的驱动电路等。电路元件层120可以通过基于涂覆、沉积等的绝缘层、半导体层以及基于导电层形成工艺和光刻工艺的绝缘层、半导体层以及导电层的图案化工艺来形成。
显示元件层130包括发光元件。显示元件层130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显示元件层130可以包括诸如像素定义膜的有机膜。
封装层140至少密封显示元件层130。在封装层140的下侧或上侧还可以布置有又一功能性薄膜。薄膜封装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机膜(以下,称为封装无机膜)。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薄膜封装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有机膜(以下,封装有机膜)及至少一个封装无机膜。封装无机膜保护显示元件层130免受水分/氧气的影响,封装有机膜保护显示元件层130免受诸如灰尘颗粒之类的异物的影响。
如图4a所示,显示面板DP可以包括驱动电路GDC、多个信号线SGL(以下称为信号线)及多个像素PX(以下称为像素)。
驱动电路GDC可以包括扫描驱动电路。扫描驱动电路生成多个扫描信号(以下称为扫描信号),并且将扫描信号依次输出到后文所述的多个扫描线GL(以下称为扫描线)。扫描驱动电路还可以将又一控制信号输出到像素PX的驱动电路。
扫描驱动电路可以包括通过与像素PX的驱动电路相同的工艺(例如,低温多晶硅(LTPS: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工艺或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Low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工艺)形成的多个晶体管。
信号线SGL包括扫描线GL、数据线DL、电源线PL及控制信号线CSL。扫描线GL中的每一个连接于像素PX中的对应的像素PX,数据线DL中的每一个连接于像素PX中的对应的像素PX。电源线PL连接于像素PX。电源线PL向像素PX提供第一电源电压ELVDD。控制信号线CSL可以向扫描驱动电路GDC提供控制信号。
显示区域DP-DA可以被定义为布置有像素PX的区域。像素PX中的每一个包括发光元件OLED以及与其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例如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TR1、第二晶体管TR2及电容器Cst。像素驱动电路只要包括开关晶体管和驱动晶体管即可,但是不限于图4a所示的实施例。
图4b图示了与图4a的像素PX对应的显示面板DP的截面。虽然未单独图示,但是在图4a的每个像素PX布置有发光区域PXA。非发光区域NPXA布置于发光区域PXA周边,并且设定发光区域PXA的边界。图4b图示了作为像素PX的构成要素中的一部分的发光元件OLED以及与其连接的第二晶体管TR2。
阻挡层10br可以布置于基底层110上。阻挡层10br防止异物从外部流入。阻挡层10br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机层。阻挡层10br可以包括氧化硅层及氮化硅层。它们可以分别设置为多个,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可以交替层叠。
屏蔽电极BMLa可以布置于阻挡层10br上。屏蔽电极BMLa可以包括金属。屏蔽电极BMLa可以包括耐热性良好的钼(Mo)、含有钼的合金、钛(Ti)或含有钛的合金。屏蔽电极BMLa可以接收偏置电压。
屏蔽电极BMLa可以阻断由极化现象引起的电势影响第二晶体管TR2。屏蔽电极BMLa可以阻断外部光到达第二晶体管TR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屏蔽电极BMLa也可以是与其他电极或布线隔离(isolated)的形态的浮置电极。
缓冲层10bf可以布置于阻挡层10br上。缓冲层10bf可以防止金属原子或杂质从基底层110扩散到上侧的半导体图案SC1。缓冲层10bf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机层。缓冲层10bf可以包括氧化硅层及氮化硅层。
半导体图案SC1可以布置于缓冲层10bf上。半导体图案SC1可以包括硅半导体。例如,硅半导体可以包括非晶硅、多晶硅等。例如,半导体图案SC1可以包括低温多晶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晶体管TR2被说明为硅晶体管,但是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晶体管。
半导体图案SC1可以包括导电率较高的第一区域和导电率较低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可以掺杂有n型掺杂剂或p型掺杂剂。p型的晶体管可以包括掺杂有p型掺杂剂的掺杂区域,n型的晶体管可以包括掺杂有n型掺杂剂的掺杂区域。第二区域可以是非掺杂区域,或者可以是以比第一区域低的浓度掺杂的区域。
第一区域的导电性可以大于第二区域的导电性,并且第一区域可以实质上起到电极或信号线的作用。第二区域可以实质上相当于晶体管的有源区域(或沟道)。换言之,半导体图案的一部分可以是晶体管的有源区域,另一部分可以是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又一部分可以是连接电极或连接信号线。
第二晶体管TR2的源极区域SE(或源极)、有源区域AC(或沟道)及漏极区域DE(或漏极)可以从半导体图案形成。源极区域SE及漏极区域DE可以在截面上从有源区域AC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
第一绝缘层10可以布置于缓冲层10bf上。第一绝缘层10可以共同重叠于多个像素PX(参照图4a),并覆盖半导体图案。第一绝缘层10可以包括无机层和/或有机层,并且可以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无机层可以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锆及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10可以是单层的氧化硅层。不仅是第一绝缘层10,后文所述的电路元件层120的绝缘层可以是无机层和/或有机层,并且可以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无机层可以包括上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
第二晶体管TR2的栅极GT布置于第一绝缘层10上。栅极GT可以是金属图案的一部分。栅极GT与有源区域AC重叠。在掺杂半导体图案的工艺中,栅极GT可以用作掩模。栅极GT可以包括钛(Ti)、银(Ag)、含有银的合金、钼(Mo)、含有钼的合金、铝(Al)、含有铝的合金、铝氮化物(AlN)、钨(W)、钨氮化物(WN)、铜(Cu)、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等,但并不特别限于此。
电容器Cst的第一电极ST10可以布置于第一绝缘层10上。第一电极ST10可以通过与栅极GT相同的工艺形成。
第二绝缘层20可以布置于第一绝缘层10上,并且可以覆盖栅极GT和第一电极ST10。第二电极ST20可以布置于第二绝缘层20上。第三绝缘层30可以在覆盖第二电极ST20的情况下布置于第二绝缘层20上。
第一连接电极CNE1可以布置于第三绝缘层30上。第一连接电极CNE1可以通过贯通第一绝缘层10、第二绝缘层20、第三绝缘层30的接触孔连接于第二晶体管TR2的漏极区域DE。
第四绝缘层40可以布置于第三绝缘层30上。第二连接电极CNE2可以布置于第四绝缘层40上。第二连接电极CNE2可以通过贯通第四绝缘层40的接触孔连接于第一连接电极CNE1。
通过与第二连接电极CNE2相同的工艺形成的信号线可以布置于与第二连接电极CNE2相同的层上。即,电压线VL及数据线DL可以布置于第四绝缘层40上。如图4a所示,数据线DL向第一晶体管TR1提供数据信号。
图4b中未图示数据线DL与第一晶体管TR1之间的连接关系。第一晶体管TR1可以具有与图4b所示的第二晶体管TR2相同的层叠结构,或者具有与图4b所示的第二晶体管TR2不同的层叠结构。图4a所示的第一晶体管TR1可以包括布置于与半导体图案SC1不同的层上的氧化物半导体图案。
第五绝缘层50可以布置于第四绝缘层40上,并且覆盖第二连接电极CNE2、电压线VL及数据线DL。第一绝缘层10至第五绝缘层50的层叠结构仅为示例性的,除了第一绝缘层10至第五绝缘层50之外,还可以布置有追加的导电层和绝缘层。
第四绝缘层40及第五绝缘层50中的每一个可以是有机层。例如,有机层可以包括诸如苯并环丁烯(BCB:Benzocyclobutene)、聚酰亚胺(polyimide)、六甲基二硅氧烷(HMDSO:Hexamethyldisiloxan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或者聚苯乙烯(PS)之类的一般通用高分子、具有酚类基的高分子衍生物、丙烯酸类高分子、酰亚胺类高分子、芳基醚类高分子、酰胺类高分子、氟类高分子、对二甲苯类高分子、乙烯醇类高分子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
发光元件OLED可以包括第一电极AE(或阳极)、布置于第一电极AE上的发光层EL以及布置于发光层EL上的第二电极CE(或阴极)。第一电极AE可以布置于第五绝缘层50上。第一电极AE可以是(半)透明性电极或反射电极。第一电极AE可以包括利用银(Ag)、镁(Mg)、铝(Al)、铂(Pt)、铅(Pb)、铜(Cu)、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或它们的化合物等形成的反射层和形成于反射层上的透明或半透明电极层。透明或半透明电极层可以配备有选自包括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铟镓锌氧化物(IGZO)、锌氧化物(ZnO)或铟氧化物(In2O3)以及掺杂铝的锌氧化物(AZO)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第一电极AE可以包括ITO/Ag/ITO的层叠结构物。
像素定义膜PDL可以布置于第五绝缘层50上。根据一实施例,像素定义膜PDL可以具有吸收光的性质,例如,像素定义膜PDL可以具有黑色。像素定义膜PDL可以包含黑色成分(black coloring agent)。黑色成分可以包括黑色染料、黑色颜料。黑色成分可以包括炭黑、诸如铬之类的金属或它们的氧化物。像素定义膜PDL可以相当于具有阻光特性的阻光图案。
像素定义膜PDL可以覆盖第一电极AE的一部分。例如,在像素定义膜PDL可以定义有使第一电极AE的一部分暴露的开口部PDL-OP。像素定义膜PDL的开口部PDL-OP可以定义发光区域PXA。像素定义膜PDL可以增加第一电极AE的边缘与第二电极CE之间的距离。因此,通过像素定义膜PDL可以起到防止在第一电极AE的边缘产生电弧的作用。
发光层EL可以根据发光元件OLED的发光颜色而选择不同的物质。第一电极AE和发光层EL可以布置于图4a所示的像素PX中的每一个。即,第一电极AE和发光层EL布置于与像素PX对应的发光区域PXA中的每一个。
第二电极CE布置为与发光区域PXA和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第二电极CE可以接收第二电源电压ELVSS(参照图4a)。第二电源电压ELVSS可以是相对于第一电源电压ELVDD(参照图4a)低电平的偏置电压。
第二电极CE可以包括功函数较低的金属。第二电极CE可以包括透明或半透明导电层。第二电极CE可以通过共沉积形成,并且可以包括银(Ag)、镁(Mg)或它们的混合物。第二电极CE可以通过溅射形成,并且可以包括镁(Mg)、铅(Pb)、铜(Cu)或它们的混合物。
虽然未图示,但是在第一电极AE与发光层EL之间可以布置有空穴控制层。空穴控制层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并且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在发光层EL与第二电极CE之间可以布置有电子控制层。电子控制层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并且还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
在非发光区域NPXA内,第二电极CE可以通过贯通像素定义膜PDL和第五绝缘层50的接触孔TH-V连接于电压线VL。电压线VL可以接收第二电源电压ELVSS。第二电极CE与电压线VL的电连接关系不限于此。
封装层140可以布置于显示元件层130上。封装层14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的无机层141、有机层142及无机层143,但是构成封装层140的层不限于此。无机层141、143可以包括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或氧化铝层。有机层142可以包括丙烯酸系有机层,但不限于此。
参照图4c,电压供应线VL-S布置于非显示区域DP-NDA。电压供应线VL-S从显示面板DP的外部接收第二电源电压ELVSS(参照图4a)。第二电极CE可以重叠于整个显示区域DP-DA。第二电极CE的一部分可以布置于非显示区域DP-NDA。第二电极CE在非显示区域DP-NDA内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电压供应线VL-S,并且接收第二电源电压ELVSS。
电压线VL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DR1延伸并沿第二方向DR2排列的多个第一组电压线VL-1以及沿第二方向DR2延伸并沿第一方向DR1排列的多个第二组电压线VL-2。多个第一组电压线VL-1和多个第二组电压线VL-2中的任意一个可以省略。多个第一组电压线VL-1和多个第二组电压线VL-2可以具有一体的形状,并且也可以布置于彼此不同的层上。多个第一组电压线VL-1和多个第二组电压线VL-2连接于电压供应线VL-S而提供第二电源电压ELVSS。
多个第一组电压线VL-1和多个第二组电压线VL-2可以通过接触孔TH-V连接于第二电极CE。多个第一组电压线VL-1和多个第二组电压线VL-2向第二电极CE提供第二电源电压ELVSS。
电压线VL可以具有小于第二电极CE的面电阻。电压线VL的面电阻可以为1Ω/□以下,更具体地,可以为0.1Ω/□以下,第二电极CE的面电阻可以为约10Ω/□至14Ω/□。与电压线VL连接的第二电极CE的合成面电阻可以是1Ω/□至2Ω/□。
由于第二电源电压ELVSS通过面电阻较低的电压线VL提供至第二电极CE的内侧的多个点,因此可以减小从第二电极CE的外侧向内侧方向发生的电压降。这种效果在12英寸以上的中型显示装置中发生得比在诸如移动电话之类的小型显示装置中更多。这是因为第二电极CE的面积越大,电压降越多。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的剖视图。图5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的平面图。图5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的局部平面图。图5d是对应于图5c的I-I'的剖视图。
如图5a所示,输入传感器ISL可以包括第一绝缘层IS-IL1、第一导电图案层IS-CL1、第二绝缘层IS-IL2、第二导电图案层IS-CL2以及第三绝缘层IS-IL3。第一绝缘层IS-IL1及第二绝缘层IS-IL2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机层。第一绝缘层IS-IL1可以直接布置于封装层140上。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IS-IL1和/或第三绝缘层IS-IL3可以省略。
第一绝缘层IS-IL1及第二绝缘层IS-IL2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氧化硅、氮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钛及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第三绝缘层IS-IL3可以包括丙烯酸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异戊二烯树脂、乙烯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硅氧烷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及苝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层IS-IL3不限于有机层,第三绝缘层IS-IL3可以包括无机层,或者也可以是粘合层。
第一导电图案层IS-CL1及第二导电图案层IS-CL2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个导电图案。所述导电图案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者沿第三方向DR3层叠的多层结构。多层结构的导电图案可以包括透明导电层和金属层中的至少两个。多层结构的导电图案可以包括包含彼此不同的金属的金属层。透明导电层可以包括铟锡氧化物(ITO:indium tin oxide)、铟锌氧化物(IZO:indium zinc oxide)、锌氧化物(ZnO:zinc oxide)、铟锡锌氧化物(ITZO:indium tin zinc oxide)、PEDOT、金属纳米线、石墨烯。金属层可以包括钼、银、钛、铜、铝及它们的合金。如图5b所示,输入传感器ISL包括感测电极和与其连接的信号线。在本实施例中,感测电极可包括彼此绝缘交叉的第一感测电极E1-1~E1-6及第二感测电极E2-1~E2-5。第一感测电极E1-1~E1-6及第二感测电极E2-1~E2-5布置于显示区域DP-DA内。
信号线包括连接于第一感测电极E1-1~E1-6的第一信号线SL1及连接于第二感测电极E2-1~E2-5的第二信号线SL2。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与非显示区域DP-NDA重叠。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中的一个将用于从外部电路感测外部输入的发送信号传递至对应的电极,另一个将第一感测电极E1-1~E1-6与第二感测电极E2-1~E2-5之间的电容变化作为接收信号传递至输入传感器ISL的感测电路。
虽然示例性地图示了布置于显示区域DP-DA的一侧的第一信号线SL1,但不限于此。第一信号线SL1中的连接于对应的第一电极的一侧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一信号线SL1中的连接于对应的第一电极的另一侧的第一信号线也可以将显示区域DP-DA置于之间而布置。通过将第一信号线SL1分散于显示区域DP-DA的两侧而布置,可以减小非显示区域DP-NDA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图示了第一信号线SL1仅连接于第一感测电极E1-1~E1-6的一端的情形,但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感测电极E1-1~E1-6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信号线。
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布置于彼此不同层上的第一层的线和第二层的线。第一层的线可以从图5a的第一导电图案层IS-CL1形成,第二层的线可以从第二导电图案层IS-CL2形成。图5b示例性地图示了连接第一层的线与第二层的线的接触孔TH-O的情形。接触孔TH-O可以贯通第二绝缘层IS-IL2(参照图5a)。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SL1和第二信号线SL2中的每一个也可以仅包括第一层的线或第二层的线。
第一感测电极E1-1~E1-6及第二感测电极E2-1~E2-5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定义有多个开口部的网格形状。多个开口部与显示面板DP的发光区域PXA(参照图4b)对应地被定义。第二感测电极E2-1~E2-5与第一感测电极E1-1~E1-6绝缘交叉。第一感测电极E1-1~E1-6及第二感测电极E2-1~E2-5中的一个可以具有一体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具有一体的形状的第一感测电极E1-1~E1-6。第一感测电极E1-1~E1-6可以包括第一感测部分SP1和第一中间部分CP1。第一中间部分CP1相当于面积相对小于第一感测部分SP1的区域。
另外,虽然说明了第一中间部分CP1区别于第一感测部分SP1的情形,但是第一中间部分CP1也可以被定义为第一感测部分SP1的一部分。一个第一中间部分CP1可以被分割成包括在两个邻近的第一感测部分SP1中。即,具有一体的形状的第一感测电极E1-1~E1-6也可以被说明为包括沿第一方向DR1排列的多个第一感测部分SP1。
第二感测电极E2-1~E2-5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第二感测部分SP2和第二中间部分CP2。第二感测部分SP2可以被定义为彼此隔开的感测图案SP2。
布置于另一层上的第二中间部分CP2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定义为连接隔开的感测图案SP2的桥接图案CP2。两个邻近的感测图案SP2可以通过两个桥接图案CP2连接,但是桥接图案的数量不受限制。第二中间部分CP2可以通过图案化图5a所示的第一导电图案层IS-CL1来形成,多个第一感测电极E1-1~E1-6及感测图案SP2可以通过图案化第二导电图案层IS-CL2来形成。
如图5b所示,输入传感器ISL可以被划分为多个感测单元区域SU。图5b示例性地图示了三个感测单元区域SU。多个感测单元区域SU中的每一个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面积。多个感测单元区域SU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感测电极E1-1~E1-6中的一个与第二感测电极E2-1~E2-5中的一个的交叉区域。
图5c及图5d图示了一个交叉区域。第一感测部分SP1、第一中间部分CP1及第二感测部分SP2可以具有网格形状。第一感测部分SP1、第一中间部分CP1及第二感测部分SP2可以包括导电线MSL1、MSL2。导电线MSL1、MSL2沿与第一方向DR1及第二方向DR2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沿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导电线MSL1、MSL2可以定义多个开口部OP-M。在开口部OP-M的内侧定义有发光区域PXA。导电线MSL1、MSL2与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
如图5c所示,第二中间部分CP2可以与第一感测部分SP1重叠。如图5d所示,第二中间部分CP2可以通过贯通第二绝缘层IS-IL2的接触孔TH-I连接第二感测部分SP2。
图6a为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的操作状态的剖视图。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的等效电路图。
图6a及图6b以图5b所示的一个感测单元区域SU为中心进行了图示。在图6a简略地图示了输入传感器ISL(参照图5b)和显示面板DP(参照图4b)的构成。图6a所示的第一感测电极E1和第二感测电极E2实质上可以是图5b的第一感测部分SP1和第二感测部分SP2。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通过第一感测电极E1施加发送信号DS(或驱动信号)的情形。在第一感测电极E1与第二感测电极E2之间,随着第一感测电极E1与第二感测电极E2静电耦合(capacitively coupled),定义有互电容Cm。由于触摸事件,互电容Cm发生变化,输入传感器ISL的感测电路可以从通过第一路径PT1的接收信号SS(或感测信号)测量互电容Cm的变化量。
第一感测电极E1和第二感测电极E2与布置于下侧的第二电极CE(以下,称为公共电极)形成第一寄生电容Cb1及第二寄生电容Cb2。布置于显示区域DP-DA的电压线VL与第一感测电极E1和第二感测电极E2中的至少一个重叠。示例性地图示了分别与第一感测电极E1和第二感测电极E2重叠的两个电压线VL。
在图6b中,R1表示第一感测电极E1的等效电阻,R2表示第二感测电极E2的等效电阻,R3表示公共电极CE的等效电阻。R4表示电压线VL的等效电阻。
发送信号DS不仅可以流过第一路径PT1,还可以流过由第一寄生电容Cb1和公共电极CE的等效电阻形成的路径。但是,根据本实施例,与通过第二寄生电容Cb2的第三路径PT3相比,沿电压线VL的第二路径PT2可以具有更低的阻抗。如参照图4c所述,这是因为电压线VL具有较低的面电阻。
沿第三路径PT3的电流改变接收信号SS,这可能会产生被解释为发生了触摸事件的错误。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形成第二路径PT2,可以抑制沿第三路径PT3的电流流动,这可以提高输入传感器的灵敏度。
图7a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电极CE的平面图。图7b是放大图7a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7c是放大交叉区域的平面图。图7d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DD的剖视图。
参照图7a,第二电极CE可以包括与第一感测电极E1-1~E1-6(参照图5b)对应的第一电极部分CE1以及与第一电极部分CE1隔开并与第二感测电极E2-1~E2-5(参照图5b)对应的第二电极部分CE2。第二电极CE包括隔开布置的第一电极部分CE1和第二电极部分CE2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图6b的第三路径PT3的阻抗,后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电极部分CE1和第二电极部分CE2中的每一个可以设置为多个。第一电极部分CE1和第二电极部分CE2全部接收第二电源电压ELVSS(参照图4a)。这是因为第一电极部分CE1和第二电极部分CE2如图4b所示地对应于发光元件OLED的第二电极CE。即使第一电极部分CE1和第二电极部分CE2接收相同的电压,也不会在显示区域DP-DA内直接连接。
参照图7b,第一电极部分CE1与第一感测部分SP1(参照图5b)重叠,并且具有与第一感测部分SP1的外侧边缘所定义的形状相似的形状。在图7b中示例性地图示了与图5b的菱形形状的第一感测部分SP1对应的菱形平面形状的第一电极部分CE1。第二电极部分CE2也与第二感测部分SP2(参照图5b)重叠,并且具有与第二感测部分SP2的外侧边缘所定义的形状相似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部分CE1可以以矩阵形态排列。多个第二电极部分CE2可以在未布置多个第一电极部分CE1的区域内以矩阵形态排列。一个第一电极部分CE1可以在与第一方向DR1及第二方向DR2交叉的交叉方向内被四个第二电极部分CE2包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DR1上邻近的第一电极部分CE1可以彼此连接,并且具有一体的形状。第一电极部分CE1可以包括对应于第一感测部分SP1(参照图5b)的部分和对应于第一中间部分CP1(参照图5b)的部分。
电压线VL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DR2延伸的多个第一组电压线VL-10和多个第二组电压线VL-20。多个第一组电压线VL-10和多个第二组电压线VL-20可以沿第一方向DR1交替布置。
多个第一组电压线VL-10中的每一个可以与第一电极部分CE1及第二电极部分CE2重叠。多个第二组电压线VL-20中的每一个可以与第一电极部分CE1及第二电极部分CE2重叠。
多个第一组电压线VL-10中的每一个通过接触孔TH-V连接于第一电极部分CE1。接触孔TH-V的截面形状参照图4b。多个第一组电压线VL-10中的每一个可以连接于沿第二方向DR2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部分CE1。连接于一个第一组电压线VL-10的多个第一电极部分CE1与第一感测电极E1-1~E1-6分别重叠。
多个第二组电压线VL-20中的每一个电连接沿第二方向DR2排列的第二电极部分CE2。连接于一个第二组电压线VL-20的第二电极部分CE2与第二感测电极E2-1~E2-5中的一个第二感测电极重叠。
图7c放大图示了与图5c对应的交叉区域,但是,与图5c相比,未图示第二中间部分CP2。与图5c相比,图7c追加图示了第一电极部分CE1与第二电极部分CE2的边界线BL。边界线BL是第一电极部分CE1与第二电极部分CE2隔开的区域。
边界线BL与非发光区域NPXA重叠。即,第一电极部分CE1和第二电极部分CE2在非发光区域NPXA中隔开。这是因为只有在发光区域PXA内布置第二电极CE,才能形成发光元件OLED(参照图4b)。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部分CE1与第一感测部分SP1及第一中间部分CP1重叠。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与第一中间部分CP1重叠的区域中设定对应于一个第一感测部分SP1的第一电极部分CE1与对应于另一个第一感测部分SP1的第一电极部分CE1的边界线。
在第一感测部分SP1与第二感测部分SP2的边界区域内,第一电极部分CE1的一部分也可以与第二感测部分SP2重叠。参照布置于第一感测部分SP1与第二感测部分SP2的边界区域的发光区域PXA-B(以下称为边界发光区域)的周边则可以进行确认。这是为了防止第一电极部分CE1与第二电极部分CE2的边界线BL布置于边界发光区域PXA-B上。出于相同的原因,在第一感测部分SP1与第二感测部分SP2的边界区域内,第二电极部分CE2的一部分也可以与第一感测部分SP1重叠。在虚设部分(或虚设图案)布置于第一感测部分SP1与第二感测部分SP2之间的情况下,边界线BL可以与虚设部分重叠。
边界线BL可以通过在形成图4c所示的一体型第二电极CE之后对其进行图案化来形成,或者可以通过后文所述的图7d的方式来形成。参照图7d,以与图4b所示的发光元件OLED的差异为中心进行说明。在图7d中,未图示基底层110和电路元件层120。
在第一电极AE与发光层EL之间还可以布置有空穴传输层HTL。空穴传输层HTL重叠于发光层EL及像素定义膜PDL。空穴传输层HTL可以与图7a所示的显示区域DP-DA的整体重叠。
在发光层EL与第二电极CE之间可以布置有电子传输层ETL。电子传输层ETL可以不与非发光区域NPXA的整体重叠,并且可以不布置于非发光区域NPXA内的预定区域。实质上,当从平面上观察时,电子传输层ETL和第二电极CE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
构成第二电极CE的物质(例如,镁)可以根据要沉积的基底层的表面状态来确定是否沉积。镁可以沉积于电子传输层ETL,但不沉积于空穴传输层HTL。由于彼此不同物质的电子传输层ETL和空穴传输层HTL具有彼此不同的表面性质,因此镁可以选择性地仅沉积于电子传输层ETL上。在没有单独的掩模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电子传输层ETL来确定第二电极CE的沉积形成。未布置第二电极CE和电子传输层ETL的区域相当于边界线BL。
图8a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的操作状态的剖视图。图8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的等效电路图。
如参照图7a至图7d所述,随着第二电极CE划分为对应于第一感测电极E1-1~E1-6(参照图5b)的第一电极部分CE1和对应于第二感测电极E2-1~E2-5的第二电极部分CE2,输入传感器ISL的等效电路可以变更。
如图8a及图8b所示,在第一电极部分CE1与第二电极部分CE2之间追加第三寄生电容Ce12。第二路径PT20具有与图6a及图6b所示的第二路径PT2实质上相同的阻抗,但第三路径PT30具有比图6a及图6b所示的第三路径PT3更大的阻抗。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沿第三路径PT30的电流流动。在图8b中,R3-1表示第一电极部分CE1的等效电阻,R3-2表示第二电极部分CE2的等效电阻。R4-1表示第一组电压线VL-10的等效电阻,R4-2表示第二组电压线VL-20的等效电阻。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DP的剖视图。图9图示了与图4b所示的电压线VL和第二电极CE的连接结构不同的连接结构。图9的连接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图7b所示的第一组电压线VL-10和第一电极部分CE1的连接结构以及第二组电压线VL-20和第二电极部分CE2的连接结构。
在图9中,代表电压线VL(参照图4c)而图示了电压线VL的连接部分VL-C。连接部分VL-C可以具有多层结构。连接部分VL-C可以包括对绝缘层的结合力相对较大的第一层CL1、电导率相对较大的第二层CL2以及反射率相对较小且耐腐蚀性相对较高的第三层CL3。电压线VL可以具有钛(Ti)/铝(Al)/钛(Ti)的叠层结构。
为了提高电压线VL的电导率,电导率较大的第二层CL2可以具有大于第一层CL1及第三层CL3的厚度。用于确保上述功能的第一层CL1和第三层CL3的厚度不受限制。
相对于第一层CL1及第三层CL3,第二层CL2对蚀刻液的蚀刻率可以不同。在对电压线VL进行图案化的工艺中,在过蚀刻的第二层CL2可以形成有倾斜面IS的侧面。
在第五绝缘层50定义有暴露连接部分VL-C的开口部50-OPT。在像素定义膜PDL定义有与第五绝缘层50的开口部50-OPT对应的开口部PDL-OPT。
通过沉积工艺形成的第二电极CE可以与第二层CL2的倾斜面IS接触。倾斜面IS可以增加第二电极CE对于第二层CL2的接触面积。
另外,在第二电极CE的下侧可以布置有有机层HTL/ETL。有机层HTL/ETL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HTL,有机层HTL/ETL还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ETL。有机层HTL/ETL也可以通过沉积工艺形成而与第二层CL2的倾斜面IS接触。
有机图案OP及第一导电图案CDP1可以依次层叠于通过沉积工艺暴露的第三层CL3的上表面。有机图案OP可以包括与有机层HTL/ETL相同的物质,第一导电图案CDP1可以包括与第二电极CE相同的物质。
虚设电极DCP可以布置于连接部分VL-C。通过使用掩模,可以仅在与连接部分VL-C对应的区域追加进行沉积工艺。虚设电极DCP可以与第二层CL2的倾斜面IS和第二电极CE的上表面接触。虚设电极DCP可以减小电压线VL与第二电极CE的接触电阻。通过形成虚设电极DCP的沉积工艺,可以在第一导电图案CDP1上形成第二导电图案CDP2。第二导电图案CDP2可以包括与虚设电极DCP相同的物质。
虚设电极DCP可以配备有选自包括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铟镓锌氧化物(IGZO)、锌氧化物(ZnO)或铟氧化物(In2O3)以及掺杂铝的锌氧化物(AZO)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以省略虚设电极DCP。
图10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输入传感器ISL的平面图。图10b是放大图10a所示的感测单元区域SU的平面图。图10c是放大对应于图10b所示的感测单元区域SU的第二电极CE的平面图。
以下,以与图5a至图5d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的差异为中心,对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输入传感器ISL进行说明。图10a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的以下构成被图示为与图5a至图5d所示的输入传感器ISL不同。
参照图10a,示例性地图示了六个第一感测电极E1-1~E1-6。第一信号线SL1中的第一组SL1-1分别连接于第一感测电极E1-1~E1-6中的一部分第一电极的一侧。第一信号线SL1中的第二组SL1-2分别连接于第一感测电极E1-1~E1-6中剩余的一部分第一电极的另一侧。第二信号线SL2中的第一组SL2-1分别连接于第二感测电极E2-1~E2-5中的一部分第二电极的一侧。第二信号线SL2中的第二组SL2-2分别连接于第二感测电极E2-1~E2-5中剩余的一部分第二电极的一侧。第一信号线SL1的第一组SL1-1与第二信号线SL2的第一组SL2-1对齐,第一信号线SL1的第二组SL1-2与第二信号线SL2的第二组SL2-2对齐。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感测电极E1-1~E1-6包括桥接图案的第一中间部分CP1。第二感测电极E2-1~E2-5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体形状的第二感测部分SP2和第二中间部分CP2。第一感测电极E1-1~E1-6和第二感测电极E2-1~E2-5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网格形状。换句话说,第一感测电极E1-1~E1-6和第二感测电极E2-1~E2-5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彼此交叉而形成网格的多个导电线。
参照图10b,感测单元区域SU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将第一中间部分CP1置于之间而布置的一半第一感测部分SP1及另一半第一感测部分SP1,并且可以包括将第二中间部分CP2置于之间而布置的一半第二感测部分SP2及另一半第二感测部分SP2。
第二感测部分SP2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延伸部分SP2a、SP2b及分支部分SP2c1~SP2c4。延伸部分SP2a、SP2b可以包括从沿第二方向DR2平行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SP2a及从第一延伸部分SP2a弯折并将第二虚设图案DUP2置于之间而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分SP2b。另外,并不限于此,一实施例的第二虚设图案DUP2可以不布置于第二延伸部分SP2b之间,并且第二延伸部分SP2b可以沿平行于第一延伸部分SP2a的方向延伸。
分支部分SP2c1~SP2c4中的每一个可以将第二中间部分CP2置于之间而沿远离第二中间部分CP2的方向延伸。分支部分SP2c1~SP2c4可以包括第一分支部分SP2c1至第四分支部分SP2c4。第一分支部分SP2c1及第四分支部分SP2c4可以沿第一交叉方向DRa延伸,第二分支部分SP2c2及第三分支部分SP2c3可以沿第二交叉方向DRb延伸。
第一交叉方向DRa可以被定义为与第一方向DR1及第二方向DR2分别交叉的方向。第二交叉方向DRb可以被定义为与第一方向DR1及第二方向DR2分别交叉并且同时与第一交叉方向DRa垂直的方向。第一交叉方向DRa及第二交叉方向DRb分别可以在第一方向DR1及第二方向DR2定义的面上对应于第一方向DR1与第二方向DR2之间的对角方向。
第二中间部分CP2可以布置于第一感测部分SP1的在第一方向DR1上朝向彼此凸出的部分之间。第二中间部分CP2可以连接第二感测部分SP2的第一延伸部分SP2a之间。第二中间部分CP2可以与第一延伸部分SP2a一体地形成在同一层上。
第一感测部分SP1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的第一部分SP1b以及从第一部分SP1b延伸并包围第二感测部分SP2的一部分的第二部分SP1a。第一感测部分SP1的第二部分SP1a可以包围邻近布置的第二感测部分SP2的分支部分SP2c1~SP2c4。参照图10b,在感测单元区域SU内,布置于左侧的第一感测部分SP1的第二部分SP1a可以包围第一分支部分SP2c1及第三分支部分SP2c3,布置于右侧的第一感测部分SP1的第二部分SP1a可以包围第二分支部分SP2c2及第四分支部分SP2c4。
第一感测部分SP1的第一部分SP1b可以在第一方向DR1上将第二中间部分CP2置于之间而隔开。第一中间部分CP1可以电连接隔开的第一感测部分SP1。图10b图示了布置于感测单元区域SU内的两个第一中间部分CP1。然而,布置于感测单元区域SU内的第一中间部分CP1的数量不限于此,其数量可以更少或更多。
如图10b所示,第一中间部分CP1可以在平面上分别具有“∧”或“∨”的折线形态。具有折线形态的第一中间部分CP1可以与第二感测部分SP2重叠。然而,并不限于此,第一中间部分CP1可以具有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的直线的形态,并且可以在平面上与第二中间部分CP2重叠。
虚设图案DUP中的每一个可以为电浮置的图案。虚设图案DUP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与第一感测电极E1-1~E1-6及第二感测电极E2-1~E2-5绝缘的图案。虚设图案DUP可以根据布置位置包括第一虚设图案DUP1至第四虚设图案DUP4。
第一虚设图案DUP1可以布置于第一感测电极E1-1~E1-6与第二感测电极E2-1~E2-5之间。具体而言,第一虚设图案DUP1可以布置于第一感测部分SP1与第二感测部分SP2之间。例如,如图10b中所示,第一虚设图案DUP1可以布置于第一感测部分SP1的第二部分SP1a与第二感测部分SP2的分支部分SP2c1~SP2c4之间而包围分支部分SP2c1~SP2c4。
第一虚设图案DUP1可以包括彼此电绝缘的多个图案。多个图案的大小可以考虑互电容及可见性而根据感测单元区域SU不同。然而,第一虚设图案DUP1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第二虚设图案DUP2可以被上述的第二感测部分SP2的第二延伸部分SP2b包围。第三虚设图案DUP3可以被第一感测部分SP1包围。第四虚设图案DUP4可以布置于沿第二方向DR2排列的第一感测电极E1-1~E1-6之间。另外,根据一实施例,第一虚设图案DUP1至第四虚设图案DUP4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省略。
参照图10c,图示了与图10b所示的感测单元区域SU对应的第二电极CE。参照图10b及图10c,第二电极CE可以包括与第一感测部分SP1对应的第一电极部分CE1以及与第一电极部分CE1隔开并与第二感测部分SP2对应的第二电极部分CE2。
参照图10b及图10c,在与感测单元区域SU对应的区域内,两个第一电极部分CE1可以将第二电极部分CE2置于之间而布置。一个第一电极部分CE1(以下称为左侧的第一电极部分)可以对应于第一感测部分SP1的第二部分SP1a,另一个第一电极部分CE1(以下称为右侧的第一电极部分)可以对应于第一感测部分SP1的第一部分SP1b。
多个第一组电压线VL-10中的一部分连接于左侧的第一电极部分CE1,多个第一组电压线VL-10中的另一部分连接于右侧的第一电极部分CE1。虽然未图示,但是多个第一组电压线VL-10中的一部分可以在与又一感测单元区域SU对应的区域内连接于左侧的第一电极部分CE1。
在与感测单元区域SU对应的区域内,第二电极部分CE2可以包括与图10b的延伸部分SP2a、SP2b及分支部分SP2c1~SP2c4对应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图示了两个第二感测部分SP2和与布置于两个第二感测部分SP2之间的第二中间部分CP2对应的第二电极部分CE2。
第二电极部分CE2可以连接于多个第二组电压线VL-20中的一部分。延伸部分SP2a、SP2b以及分支部分SP2c1~SP2c4也可以连接于彼此不同的第二组电压线VL-20。
第一电极部分CE1与第二电极部分CE2的边界线中的一部分可以定义于第一虚设图案DUP1及第四虚设图案DUP4上。第一电极部分CE1可以与第三虚设图案DUP3重叠。第二电极部分CE2可以与第二虚设图案DUP2重叠。在未布置第一虚设图案DUP1至第四虚设图案DUP4的区域中,第一电极部分CE1与第二电极部分CE2的边界可以与图7c所示的边界类似地定义。
以上,虽然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本技术领域的熟练的技术人员或者具有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知识的人员,便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和技术领域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样的修改和变更。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应该局限于说明书的详细说明中记载的内容,而应当通过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范围来确定。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区域以及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邻近的非发光区域;以及
输入传感器,直接布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且包括第一感测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静电耦合的第二感测电极,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重叠;
第二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隔开,并与所述第二感测电极重叠;
第一组电压线,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
第二组电压线,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部分;
绝缘层,布置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及所述第二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及所述第二组电压线之间;
多个第一电极,布置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及所述第二电极部分与所述绝缘层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重叠;以及
多个发光层,分别布置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及所述第二电极部分中的对应的电极部分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对应的第一电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感测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感测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和所述第二组电压线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感测部分以及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感测部分中邻近的第一感测部分的第一中间部分,
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感测部分以及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感测部分中邻近的第二感测部分的第二中间部分,
所述第一中间部分和所述第二中间部分布置于彼此不同的层上,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感测部分中的对应的第一感测部分,
所述第二组电压线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部分中的每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及所述第二组电压线分别设置为多个,
所述多个第一组电压线及所述多个第二组电压线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及所述第二组电压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及所述第二电极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和所述第二组电压线接收彼此相同的偏置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在平面上布置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及所述第二感测电极的外侧的电压供应线,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和所述第二组电压线电连接于所述电压供应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通过贯通所述绝缘层的接触孔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及所述第二组电压线分别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及所述第二电极部分的面电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分在所述非发光区域内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子传输层,
所述电子传输层布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层中的每一个发光层和与所述每一个发光层对应的电极部分之间,
所述电子传输层不布置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分隔开的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包括第一层、布置于所述第一层上的第二层以及布置于所述第二层上的第三层,
所述第二层的电导率大于所述第一层及所述第三层的电导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层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层及所述第三层的厚度,
所述第二层具有倾斜的侧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绝缘层定义有暴露所述第一组电压线的一部分的开口部,
在所述开口部内,所述第一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二层的所述倾斜的侧面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布置于所述第三层上的有机图案以及布置于所述有机图案上的导电图案。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晶体管以及与所述晶体管电连接的连接电极,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及所述第二组电压线布置于与所述连接电极相同的层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晶体管以及与所述晶体管电连接的数据线,
所述第一组电压线及所述第二组电压线布置于与所述数据线相同的层上。
1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区域以及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邻近的非发光区域;以及
输入传感器,直接布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且包括第一感测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静电耦合的第二感测电极,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电压线,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及所述第二感测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感测电极重叠;
绝缘层,布置于所述电压线上;
第一电极,布置于所述绝缘层上,并且布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中的每一个;
像素定义膜,布置于所述绝缘层上,并且定义有暴露所述第一电极的开口部;
发光层,布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上;以及
第二电极,布置于所述像素定义膜及所述发光层上,并且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重叠,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电压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感测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感测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电压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组电压线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组电压线中的至少一个组。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电压线包括倾斜的侧面,
在所述绝缘层定义有暴露所述电压线的一部分的第一开口部,
在所述像素定义膜定义有与所述第一开口部对应的第二开口部,
在所述第一开口部内,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压线的所述倾斜的侧面接触。
CN202211393746.4A 2021-11-17 2022-11-08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1377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58624A KR20230072565A (ko) 2021-11-17 2021-11-17 표시장치
KR10-2021-0158624 2021-11-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7793A true CN116137793A (zh) 2023-05-19

Family

ID=86323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3746.4A Pending CN116137793A (zh) 2021-11-17 2022-11-08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57107A1 (zh)
KR (1) KR20230072565A (zh)
CN (1) CN11613779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57107A1 (en) 2023-05-18
KR20230072565A (ko)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3484B (zh) 显示装置
US2021024228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10890997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392255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single wire and double wire stacked structure in the non-display area
US20200133438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467701B2 (en) Touch sensor,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20200129211A (ko) 표시장치
KR20200128253A (ko) 표시장치
US11914824B2 (en) Input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230132240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14764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10029862A (ko) 입력 센서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20210157451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6137793A (zh) 显示装置
US1186857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200031001A (ko) 표시장치
US20230350518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422654B2 (en) Input detection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US2024010785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1008301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419221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40118766A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input sensor with multiple sensing areas
US20230214040A1 (en) Input sens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30320165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2668184B1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