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5725A - 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5725A
CN116135725A CN202111369889.7A CN202111369889A CN116135725A CN 116135725 A CN116135725 A CN 116135725A CN 202111369889 A CN202111369889 A CN 202111369889A CN 116135725 A CN116135725 A CN 116135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cavity
pipette tip
box body
conical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698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贤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in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in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in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in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698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357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35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57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及其操作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结构简单以及实用性强的移液吸头盒子,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在吸头放置座和盒体之间为滑动连接,在盒体受到震动的时候,吸头放置座在盒体上会形成相对运动,并且通过在盒体和吸头放置座之间设有内缓冲结构,则在吸头放置座和盒体形成相对运动时,对吸头放置座形成缓冲,提高对吸头放置座的缓冲支撑,减小吸头的晃动,进一步的将该内缓冲结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吸头放置座底部上的缓冲腔体、设置于缓冲腔体内的缓压结构,通过缓冲腔体作为主要的缓冲手段,则实现了对吸头放置座形成良好的内缓冲效果,结构简单本发明适用于医疗用器材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移液器是一种生物化学领域实验中常用设备,其工作原理是活塞通过弹簧的伸缩运动来实现吸液和放液;在活塞推动下,排出部分空气,利用大气压吸入液体,再由活塞推动空气排出液体;使用移液器时,配合弹簧的伸缩性特点来操作,可以很好地控制移液的速度和力度。
移液器的正确使用需要与其搭配正确合适的吸头,对于一般不太粘稠的液体(如水等稀薄溶液),采用目前市售的配套吸头(吸头吸液口的口径为5mm)就可以方便、快捷、准确的吸取;
而移液器吸头盒子是用于装移液器吸头的,传统的盒体和吸头放置座之间为一体化结构,在对进行移液的过程中,在运输的过程中,盒体的振动容易造成吸头的晃动,导致吸头内采样液体流出,影响后续的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结构简单以及实用性强的移液吸头盒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包括盒体、与盒体转动连接的盒盖以及置于盒体内的吸头放置座,所述吸头放置座和盒体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盒体和吸头放置座之间设有内缓冲结构,该内缓冲结构包括设置于吸头放置座底部上的缓冲腔体、设置于缓冲腔体内的缓压结构、与缓冲腔体连接且与吸头放置座底部垂直的上腔体、与缓冲腔体连接且与上腔体垂直设置的下腔体、设置于上腔体内的下传导结构以及设置于下腔体内且与盒体侧壁抵触的上传导结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传导结构包括设置于上腔体内的上活塞、设置于上活塞上的上抵触板、设置于下腔体内的下活塞、设置于下活塞上的下抵触板以及套设于下活塞杆外且置于下腔体内的复位弹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压结构包括设置于缓冲腔体内的主轴结构以及与主轴结构转动连接的缓冲叶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头放置座和盒体之间设有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盒体内的滑块以及设置于吸头放置座上且与滑块相适配的滑轨,所述滑块的截面呈梯形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压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缓冲叶轮靠近的侧缓冲段,所述侧缓冲段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锥形环以及第二锥形环,且第一锥形环的高度大于第二锥形环的高度,且第一锥形环和第二锥形环的小口径端均朝向缓冲叶轮一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锥形环的高度为H1,第二锥形环的高度为H2,第一锥形环与第二锥形环之间的间距为H3,H1:H2:H3三者之间的比值为3:1:3或H1:H2:H3三者之间的比值为3: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1、通过在吸头放置座和盒体之间为滑动连接,在盒体受到震动的时候,吸头放置座在盒体上会形成相对运动,并且通过在盒体和吸头放置座之间设有内缓冲结构,则在吸头放置座和盒体形成相对运动时,对吸头放置座形成缓冲,提高对吸头放置座的缓冲支撑,减小吸头的晃动,进一步的将该内缓冲结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吸头放置座底部上的缓冲腔体、设置于缓冲腔体内的缓压结构、与缓冲腔体连接且与吸头放置座底部垂直的上腔体、与缓冲腔体连接且与上腔体垂直设置的下腔体、设置于上腔体内的下传导结构以及设置于下腔体内且与盒体侧壁抵触的上传导结构,通过缓冲腔体作为主要的缓冲手段,配合两侧的上、下腔体以及上、下传导结构,则实现了对吸头放置座形成良好的内缓冲效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
2、并且通过将上传导结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上腔体内的上活塞、设置于上活塞上的上抵触板、设置于下腔体内的下活塞、设置于下活塞上的下抵触板以及套设于下活塞杆外且置于下腔体内的复位弹簧,在上活塞受力时,腔体内的液压油会往下推,并且因为缓压结构包括设置于缓冲腔体内的主轴结构以及与主轴结构转动连接的缓冲叶轮,在液压油经过缓冲叶轮时,形成第一次的缓冲效果,从而实现了对吸头放置座的缓冲效果,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实用性强,结构简单,并且在作用力在传递至下腔体时,下腔体内的复位弹簧会对液压油形成二次缓冲,作用力抵消后,复位弹簧复位,再经过缓冲结构形成三次的缓冲,则降低了作用在吸头放置座上的力,稳定性强,结构简单;
3、进一步的通过将缓压结构设置为还包括设置于缓冲叶轮靠近的侧缓冲段,侧缓冲段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锥形环以及第二锥形环,且第一锥形环的高度大于第二锥形环的高度,且第一锥形环和第二锥形环的小口径端均朝向缓冲叶轮一侧,第一、二锥形环结构对液压油形成缩口的缓冲,减小油压的冲击,确保对吸头放置座的缓冲情况,稳定性强,结构简单;
4、通过将第一锥形环的高度设为H1,第二锥形环的高度设为H2,第一锥形环与第二锥形环之间的间距为设H3,将H1:H2:H3三者之间的比值为3:1:3或H1:H2:H3三者之间的比值为3:2:2,则通过缓冲空间的不断拉长,以及确保形成了二段缓冲能够实现良好间距效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而且提高了整体缓冲效果;
一种适用于上述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移液吸头放入移液吸头盒子内;
S2、在移液吸头盒子受到振动时,吸头放置座和移液吸头盒体发生相对的运动,吸头放置座向下活动,对上腔体内的上活塞形成压力,上活塞推动腔体内液压油;
S3、液压油在侧缓冲段形成第一次缓冲,第一、二锥形环对液压油形成两次的收紧和释放的过程,再进入缓冲腔体内;
S4、液压油进入缓冲腔体内时,随着缓冲叶轮的受力旋转,缓冲叶轮对液压油形成第二次缓冲,并进入下腔体内;
S5、液压油在下腔体内时,对下活塞进行压力,而下腔体内的复位弹簧对下活塞形成三次的缓冲,受压阶段结束时;
S6、在受压阶段结束后,下活塞因为复位弹簧复位,腔体内的液压油也随之复位,并进过缓冲叶轮以及侧缓冲段形成二次缓冲;
S7、吸头放置座复位,复位阶段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内缓冲结构,实现了在吸头放置座和盒体形成相对运动时,形成对吸头放置座的弹性支撑效果,并且通过将侧缓冲段、缓冲腔体、复位弹簧形成三级的缓冲效果,复位时,再经过缓冲腔体以及侧缓冲段形成两次的缓冲,从而实现了良好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及其操作方法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及其操作方法实施例的盒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盒体;2、盒盖;3、吸头放置座;30、缓冲腔体;301、主轴结构;302、缓冲叶轮;31、上腔体;310、上活塞;311、上抵触板;32、下腔体;320、下活塞;321、下抵触板;322、复位弹簧;40、侧缓冲段;401、第一锥形环;402、第二锥形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发明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及其操作方法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包括盒体1、与盒体1转动连接的盒盖2以及置于盒体1内的吸头放置座3,吸头放置座3和盒体1之间为滑动连接,盒体1和吸头放置座3之间设有内缓冲结构,该内缓冲结构包括设置于吸头放置座3底部上的缓冲腔体30、设置于缓冲腔体30内的缓压结构、与缓冲腔体30连接且与吸头放置座3底部垂直的上腔体31、与缓冲腔体30连接且与上腔体31垂直设置的下腔体32、设置于上腔体31内的下传导结构以及设置于下腔体32内且与盒体1侧壁抵触的上传导结构, 通过在吸头放置座3和盒体1之间为滑动连接,在盒体1受到震动的时候,吸头放置座3在盒体1上会形成相对运动,并且通过在盒体1和吸头放置座3之间设有内缓冲结构,则在吸头放置座3和盒体1形成相对运动时,对吸头放置座3形成缓冲,提高对吸头放置座3的缓冲支撑,减小吸头的晃动,进一步的将该内缓冲结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吸头放置座3底部上的缓冲腔体30、设置于缓冲腔体30内的缓压结构、与缓冲腔体30连接且与吸头放置座3底部垂直的上腔体31、与缓冲腔体30连接且与上腔体31垂直设置的下腔体32、设置于上腔体31内的下传导结构以及设置于下腔体32内且与盒体1侧壁抵触的上传导结构,通过缓冲腔体30作为主要的缓冲手段,配合两侧的上、下腔体32以及上、下传导结构,则实现了对吸头放置座3形成良好的内缓冲效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上传导结构包括设置于上腔体31内的上活塞310、设置于上活塞310上的上抵触板311、设置于下腔体32内的下活塞320、设置于下活塞320上的下抵触板321以及套设于下活塞320杆外且置于下腔体32内的复位弹簧322,并且通过将上传导结构设置为包括设置于上腔体31内的上活塞310、设置于上活塞310上的上抵触板311、设置于下腔体32内的上的下活塞320、设置于下活塞320上的下抵触板321以及套设于下活塞320杆外且置于下腔体32内的复位弹簧322,在上活塞310受力时,腔体内的液压油会往下推,并且因为缓压结构包括设置于缓冲腔体30内的主轴结构301以及与主轴结构301转动连接的缓冲叶轮302,在液压油经过缓冲叶轮302时,形成第一次的缓冲效果,从而实现了对吸头放置座3的缓冲效果,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实用性强,结构简单,并且在作用力在传递至下腔体32时,下腔体32内的复位弹簧322会对液压油形成二次缓冲,作用力抵消后,复位弹簧322复位,再经过缓冲结构形成三次的缓冲,则降低了作用在吸头放置座3上的力,稳定性强,结构简单。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吸头放置座3和盒体1之间设有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盒体1内的滑块以及设置于吸头放置座3上且与滑块相适配的滑轨,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则为吸头放置座3在盒体1内形成滑动,定位效果好,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而滑块的截面呈梯形状,梯形状结构的接触面积较大,受力比较均匀,实用性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缓压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缓冲叶轮302靠近的侧缓冲段40,侧缓冲段40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锥形环401以及第二锥形环402,且第一锥形环401的高度大于第二锥形环402的高度,且第一锥形环401和第二锥形环402的小口径端均朝向缓冲叶轮302一侧,进一步的通过将缓压结构设置为还包括设置于缓冲叶轮302靠近的侧缓冲段40,侧缓冲段40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锥形环401以及第二锥形环402,且第一锥形环401的高度大于第二锥形环402的高度,且第一锥形环401和第二锥形环402的小口径端均朝向缓冲叶轮302一侧,第一、二锥形环结构对液压油形成缩口的缓冲,减小油压的冲击,确保对吸头放置座3的缓冲情况,稳定性强,结构简单。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锥形环401的高度为H1,第二锥形环402的高度为H2,第一锥形环401与第二锥形环402之间的间距为H3,H1:H2:H3三者之间的比值为3:1:3或H1:H2:H3三者之间的比值为3:2:2,通过将第一锥形环401的高度设为H1,第二锥形环402的高度设为H2,第一锥形环401与第二锥形环402之间的间距为设H3,将H1:H2:H3三者之间的比值为3:1:3或H1:H2:H3三者之间的比值为3:2:2,则通过缓冲空间的不断拉长,以及确保形成了二段缓冲能够实现良好间距效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而且提高了整体缓冲效果。
一种适用于上述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移液吸头放入移液吸头盒子内;
S2、在移液吸头盒子受到振动时,吸头放置座3和移液吸头盒体1发生相对的运动,吸头放置座3向下活动,对上腔体31内的上活塞310形成压力,上活塞310推动腔体内液压油;
S3、液压油在侧缓冲段40形成第一次缓冲,第一、二锥形环对液压油形成两次的收紧和释放的过程,再进入缓冲腔体内;
S4、液压油进入缓冲腔体内时,随着缓冲叶轮302的受力旋转,缓冲叶轮302对液压油形成第二次缓冲,并进入下腔体32内;
S5、液压油在下腔体32内时,对下活塞320进行压力,而下腔体32内的复位弹簧322对下活塞320形成三次的缓冲,受压阶段结束时;
S6、在受压阶段结束后,下活塞320因为复位弹簧322复位,腔体内的液压油也随之复位,并进过缓冲叶轮302以及侧缓冲段40形成二次缓冲;
S7、吸头放置座3复位,复位阶段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内缓冲结构,实现了在吸头放置座3和盒体1形成相对运动时,形成对吸头放置座3的弹性支撑效果,并且通过将侧缓冲段40、缓冲腔体30、复位弹簧322形成三级的缓冲效果,复位时,再经过缓冲腔体以及侧缓冲段40形成两次的缓冲,从而实现了良好的缓冲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包括盒体(1)、与盒体(1)转动连接的盒盖(2)以及置于盒体(1)内的吸头放置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头放置座(3)和盒体(1)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盒体(1)和吸头放置座(3)之间设有内缓冲结构,该内缓冲结构包括设置于吸头放置座(3)底部上的缓冲腔体(30)、设置于缓冲腔体(30)内的缓压结构、与缓冲腔体(30)连接且与吸头放置座(3)底部垂直的上腔体(31)、与缓冲腔体(30)连接且与上腔体(31)垂直设置的下腔体(32)、设置于上腔体(31)内的下传导结构以及设置于下腔体(32)内且与盒体(1)侧壁抵触的上传导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传导结构包括设置于上腔体(31)内的上活塞(310)、设置于上活塞(310)上的上抵触板(311)、设置于下腔体(32)内的下活塞(320)、设置于下活塞(320)上的下抵触板(321)以及套设于下活塞(320)杆外且置于下腔体(32)内的复位弹簧(3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压结构包括设置于缓冲腔体(30)内的主轴结构(301)以及与主轴结构(301)转动连接的缓冲叶轮(3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头放置座(3)和盒体(1)之间设有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盒体(1)内的滑块以及设置于吸头放置座(3)上且与滑块相适配的滑轨,所述滑块的截面呈梯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压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缓冲叶轮(302)靠近的侧缓冲段(40),所述侧缓冲段(40)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锥形环(401)以及第二锥形环(402),且第一锥形环(401)的高度大于第二锥形环(402)的高度,且第一锥形环(401)和第二锥形环(402)的小口径端均朝向缓冲叶轮(302)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其特征在于,第一锥形环(401)的高度为H1,第二锥形环(402)的高度为H2,第一锥形环(401)与第二锥形环(402)之间的间距为H3,H1:H2:H3三者之间的比值为3:1:3或H1:H2:H3三者之间的比值为3:2:2。
7.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6所述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移液吸头放入移液吸头盒子内;
S2、在移液吸头盒子受到振动时,吸头放置座(3)和移液吸头盒体(1)发生相对的运动,吸头放置座(3)向下活动,对上腔体(31)内的上活塞(310)形成压力,上活塞(310)推动腔体内液压油;
S3、液压油在侧缓冲段(40)形成第一次缓冲,第一、二锥形环对液压油形成两次的收紧和释放的过程,再进入缓冲腔体(30)内;
S4、液压油进入缓冲腔体(30)内时,随着缓冲叶轮(302)的受力旋转,缓冲叶轮(302)对液压油形成第二次缓冲,并进入下腔体(32)内;
S5、液压油在下腔体(32)内时,对下活塞(320)进行压力,而下腔体(32)内的复位弹簧(322)对下活塞(320)形成三次的缓冲,受压阶段结束时;
S6、在受压阶段结束后,下活塞(320)因为复位弹簧(322)复位,腔体内的液压油也随之复位,并进过缓冲叶轮(302)以及侧缓冲段(40)形成二次缓冲;
S7、吸头放置座(3)复位,复位阶段完成。
CN202111369889.7A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及其操作方法 Pending CN1161357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9889.7A CN116135725A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9889.7A CN116135725A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5725A true CN116135725A (zh) 2023-05-19

Family

ID=86333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69889.7A Pending CN116135725A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357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28933A3 (en) Ex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2944815B1 (en) Air compressor of weight-reduction type
EP1764468A3 (en) Mechanism for a sliding glass pane
EP1826452A3 (en) Air spring
EP1803964A3 (de) Lager zur Schwingungsisolation mit verringerter horizontaler Steifigkeit
EP3615799B1 (de) Verdichteranordnung für eine druckluftzuführung einer druckluftversorgungsanlage
CN116135725A (zh) 一种具有内缓冲结构的移液吸头盒子及其操作方法
CN1317650A (zh) 带有导向件的汽缸
KR20160128198A (ko) 유압식 래시 어저스터
EP1344932A3 (en) Lubricant supply unit of high pressure fuel pump
JP2000326023A (ja) カムユニット
EP1764508A3 (en) Compressor
CN208702985U (zh) 一种船用发动机的燃油泵弹簧
CN210153295U (zh) 一种带阻尼孔的机油泵限压阀
CN107989794B (zh) 多级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841905A (zh) 一种可自动调心的直线运动补偿装置
JPH11230047A (ja) 燃料ポンプ装置
CN209382378U (zh) 橡胶衬套双向束口工装
JP2003515056A (ja) 一体構造グリースリザーバ及びブリード孔を備えた連接ロッド
CN109172892B (zh) 一种胸腹腔穿刺平稳型引流装置
CN220204348U (zh) 一种旋转式强力吸盘
JP2011247099A (ja) 電動機一体型ブースター圧縮機
CN217555694U (zh) 一种防撞缸的高效液压千斤顶
CN215805749U (zh) 一种能够稳定减震的轴承座
US20080213107A1 (en) Reciprocating pum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