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1001B - 导电件 - Google Patents

导电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1001B
CN116131001B CN202310378294.0A CN202310378294A CN116131001B CN 116131001 B CN116131001 B CN 116131001B CN 202310378294 A CN202310378294 A CN 202310378294A CN 116131001 B CN116131001 B CN 1161310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avity
liquid
communication por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782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31001A (zh
Inventor
马忠杰
杨博会
袁海兵
马骏
王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7829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310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31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1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31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1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液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导电件,其包括壳体和容纳件;容纳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壳体中;容纳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纳件壁;容纳件壁包围形成第一容纳腔体;容纳件壁上设置有贯穿容纳件壁的开口;壳体中设置第二容纳腔体;第一容纳腔体通过开口连通第二容纳腔体,以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该导电件通过设置用于容纳液体的空间,实现了通过液体对导电件进行散热,进而更大程度地满足了电能传输的功率需求。尤其是电动汽车充电枪上的充电插头,通过设置用于容纳液体的空间,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

Description

导电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电件。
背景技术
导电件一般是用作通过连接实现两个目标件之间导通的元件,例如:插头,作为一种导电件,其一端用于连接插座,另一端用于连接导线。
而在导电件连接两个目标件且通电的情况下,由于导电件自身一般存在电阻,因此,导电件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热。而为了避免导电件发热严重导致被烧毁的情况发生,通常采用的方式都是限制其通过的电流。然而,这样的方式会导致导电件所在电流回路电流过低,进而满足不了电能传输的功率需求。
尤其是电动汽车充电枪上的充电插头,该充电插头的一端用于连接线缆,另一端连接电动汽车的充电枪。采用两个分别通过线缆连接于直流电源正负极的充电插头连接于电动汽车充电枪,便实现了向电动汽车充电枪的供电。
而如今,为了缩短电动车的充电时间,通常都采用了增大充电功率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一般都需要充电插头流过更大的电流。但是,为了避免因电流过大所导致充电插头发热严重甚至被烧毁的问题,一般都是对充电插头上所流通的电流进行限制。这种通过限制电流来降低充电插头的发热的方式,却又导致了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功率被限制。最终,导致电动汽车充电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件,其通过设置用于容纳液体的空间,能够通过液体对导电件进行散热,进而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电能传输的功率需求。尤其是电动汽车充电枪上的充电插头,通过设置用于容纳液体的空间,能够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导电件,其包括壳体和容纳件;所述容纳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容纳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纳件壁;所述容纳件壁包围形成第一容纳腔体;所述容纳件壁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容纳件壁的开口;所述壳体中设置第二容纳腔体;所述第一容纳腔体通过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体,以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
上述导电件,通过在导电件的容纳件与壳体上分别设置第一容纳腔体与第二容纳腔体,并通过在容纳件壁上设置开口将第一容纳腔体与第二容纳腔体连通,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实现了采用液冷的方式对导电件进行散热,提高了导电件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导电件所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最终更大程度地满足了电能传输的功率需求。此外,在容纳件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基础上,第一容纳腔体也沿该第一方向设置,使得第一容纳腔体的能够最大化,相应地,使得导电件内部容纳液体的空间也能够最大化,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的用于制冷或热交换的液体,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最终进一步地提高了在对汽车充电过程中的电能传输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开口包括多个子开口;多个所述子开口中的任意两个子开口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方向所在直线斜交。
上述导电件,通过在容纳件上设置多个子开口,增加了第一容纳腔体与第二容纳腔体之间的液体流动以及液体所携带热量的交换,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导热件的散热效率。在此基础之上,任意两个子开口的中心连线与第一方向斜交,最大化了容纳件的整体强度。并且,子开口的这种分布方式较为分散,进而更进一步地增加了第一容纳腔体与第二容纳腔体之间的液体流动以及液体所携带热量的交换,最终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导热件的散热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容纳件壁包围形成第一容纳腔体中具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容纳腔体中具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中的其中一者配置为接收所述容纳液体的空间中的液体,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中的另一者配置为排出所述容纳液体的空间中的液体。
上述导电件,通过为第一容纳腔体与第二容纳腔体分别设置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以分别作为容纳液体的空间的入口和出口,使得液体流入导电件中之后还能再流出导电件,通过液体的循环进一步提高了导电件的散热效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导电件所在电路的电能传输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第一连通口由远离所述多个子开口的容纳件壁包围形成;所述第二连通口由远离所述多个子开口的容纳件壁和壳体的内壁包围形成;所述第二连通口环绕所述第一连通口。
上述导电件,将第一连通口设置在容纳件上远离子开口的位置,增加了延长了液体在第一容纳空间中的流动长度,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而第二连通口环绕第一连通口,也就意味着第二容纳腔体在一定程度上环绕着容纳件,也就增加了容纳件与液体接触的面积,进而也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此外,第二连通口环绕第一连通口,还减小了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之间的距离,更加便于适配具有两个供液体流动通道的液冷线缆等目标件。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二连通口一端配置为通过套设第一目标件,实现所述导电件与第一目标件之间的导电;所述壳体套设第一目标件的一端开设有凹凸部;其中,所述凹凸部围绕所述壳体的一端。
上述导电件,通过在壳体与第一目标件的连接处设置凹凸部,增加了壳体与第一目标件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了导电件与第一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将壳体设置第二连通口的一端用于与第一目标件连接,导电件能够更好的适配于具有供液体流动通道的液冷线缆等第一目标件,实现了液体在导电件与液冷线缆等第一目标件之间的循环流动。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围绕所述壳体的凸缘;所述凸缘配置为通过与所述壳体适配的第二目标件卡接,实现所述壳体与第二目标件之间的导电。
上述导电件,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凸缘,通过该凸缘与第二目标件之间的卡接,提高了导电件与第二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凸缘上开设有容纳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围绕所述凸缘;所述密封槽配置为接收固定圈;其中,所述固定圈的外周突出于所述凸缘的外周,并配置为在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第二目标件的情况下,抵接第二目标件的内壁。
上述导电件,通过在凸缘上设置用于接收固定圈的密封槽,在导电件与第二目标件卡接的情况下,提高了导电件与第二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在导电件与第二目标件卡接的情况下,还提高了导电件与第二目标件卡接处的密封性,进而对导电件中位于第二目标件内部的部分起到了保护作用。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容纳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连通口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导电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容纳件靠近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容纳件壁,并将所述容纳液体的空间分割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通道。
上述导电件,通过容纳件上远离第一连口的一端与壳体内壁连接,以及通过容纳件上靠近第一连通口处的内壁与壳体内壁连接,提高了容纳件与壳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而在用于连接壳体与容纳件的连接部上设置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液体在整个第二容纳空间内的流通。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导电件用于向电动车充电枪传送电能。
上述导电件,通过将本申请前述几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导电件应用于电动车充电枪,提高了适配于电动车充电枪的导电件散热的效率,进而提高对电动车进行充电的速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另外一种导电件,其包括:彼此电连接导电壳体与导电芯轴;所述导电壳体包括壳体开口部,所述导电壳体内部设置有由所述壳体开口部形成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导电芯轴包括芯轴开口部,所述导电芯轴内部设置有由所述芯轴开口部形成开口的第一空腔;所述导电芯轴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芯轴开口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之外,所述导电芯轴的外壁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壳体开口部与所述导电芯轴的外壁形成所述第二空腔的开口;所述导电芯轴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通孔,以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
上述导电件,通过在导电件的容纳件与壳体上分别设置容纳空间与第一空腔,导电芯轴的外壁与容纳空间的内壁形成第二空腔,以及在导电芯轴上设置通孔将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连通,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实现了采用液冷的方式对导电件进行散热,提高了导电件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导电件所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最终更大程度地满足了电能传输的功率需求。最终,进一步地提高了电能传输的功率需求的满足程度。此外,将导电件的设计为包括导电芯轴与导电壳体等零部件组装而成的形式,由于其零部件的制造相对较为容易,进而节省了导电件的制造成本。
结合第二方面,可选地,任意两个通孔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导电芯轴的长度方向斜交。
上述导电件,在导电芯轴上通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时,任意两个通孔的中心连线与导电芯轴的长度方向斜交,最大化了导电芯轴的整体强度。并且,通孔的这种分布方式较为分散,进而更进一步地增加了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的液体流动以及液体所携带热量的交换,最终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导热件的散热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可选地,所述导电芯轴的外壁设置有围绕所述导电芯轴的内法兰;所述内法兰与所述导电壳体的内壁连接,并将所述第二空腔分割为第一子空腔和第二子空腔;所述内法兰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子空腔和第二子空腔的通路;所述导电芯轴的远离所述芯轴开口部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内法兰位于距离所述导电芯轴远离所述芯轴开口部的一端特定距离的位置。
上述导电件,通过导电芯轴上设置用于连接导电壳体内壁的内法兰,以及通过导电芯轴的远离芯轴开口部的一端与导电壳体的内壁连接,提高了导电芯轴与导电壳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而在内法兰上设置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液体在整个容纳液体的空间内流通。
结合第二方面,可选地,所述内法兰与所述导电壳体的内壁螺纹连接;和/或所述导电芯轴的远离所述芯轴开口部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壳体的内壁螺纹连接。
上述导电件,通过由于螺纹连接的方式通常仅需要简单地攻丝,且装配方便。因此,内法兰与导电壳体的内壁之间,和/或导电芯轴的远离芯轴开口部的一端与导电壳体的内壁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方便了导电件的加工制造,进而减少了成本。同时还方便了导电壳体与导电芯轴之间的装配。
结合第二方面,可选地,所述导电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围绕所述导电壳体的外法兰,所述外法兰配置为通过与所述导电件适配的第三目标件卡接,实现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目标件的连接。
上述导电件,通过在导电壳体上设置外法兰,通过该外法兰与第三目标件之间的卡接,提高了导电件与第三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结合第二方面,可选地,所述外法兰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围绕所述外法兰;所述容纳槽配置为接收密封圈;其中,所述密封圈的外周突出于所述凸缘的外周,并配置为在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第三目标件的情况下,抵接第三目标件的内壁。
上述导电件,通过在外法兰上设置用于接收密封圈的密封槽,在导电件与第三目标件卡接的情况下,提高了导电件与第三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在导电件与第三目标件卡接的情况下,还提高了导电件与第三目标件卡接处的密封性,进而对导电件中位于第三目标件内部的部分起到了保护作用。
结合第二方面,可选地,所述壳体开口部的外表面配置为通过套设第四目标件,实现所述导电壳体与第四目标件之间的导电;所述导电开口部的外表面开设有台阶面;其中,所述台阶面围绕所述壳体开口部的外表面。
上述导电件,通过在壳体开口部设置台阶面,增加了导电壳体与第四目标件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了导电件与第四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将壳体开口部的外表面用于与第四目标件连接,导电件能够更好的适配于具有供液体流动通道的液冷线缆等第四目标件,实现了液体在导电件与液冷线缆等第四目标件之间的循环流动。
结合第二方面,可选地,所述导电件用于向电动车充电枪传送电能 。
通过将本申请提供的导电件应用于电动车充电枪,提高了适配于电动车充电枪的导电件散热的效率,进而提高对电动车进行充电的速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件,通过设置液冷设计,提高了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其所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最终更大程度地满足了电能传输的功率需求。并且还最大化了其零部件的强度。还提高了液体的循环速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并且其零部件之间连接较为稳定,且与外部的线缆和插座等目标件之间的连接也较为稳定。尤其是将其用于向电动车充电枪传输电能,提高了适配于电动车充电枪的导电件散热的效率,进而提高对电动车进行充电的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导电件中容纳件的正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导电件中容纳件的侧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导电件与液冷线缆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导电件的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导电件中导电芯轴的正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导电件中导电芯轴的侧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导电件与液冷线缆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标:100、第一种导电件;110、壳体;111、第二容纳腔体;1111、第一连通口;112、凹凸部;113、凸缘;1131、密封槽;120、容纳件;121、第一容纳腔体;1211、第二连通口;122、开口;1221、子开口;130、连接部;131、通道;200、第二种导电件;210、导电壳体;211、壳体开口部;212、第二空腔;2121、第一子空腔;2122、第二子空腔;213、外法兰;2131、容纳槽;214、台阶面; 220、导电芯轴;221、芯轴开口部;222、第一空腔;223、通孔;224、内法兰;2241、通路;300、液冷线缆;310、线缆外层;320、线缆里层;330、导电层;400、固定圈;50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导电件1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导电件100包括壳体110和容纳件120。容纳件120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壳体110中。容纳件12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纳件120壁。容纳件120壁包围形成第一容纳腔体121。容纳件120壁上设置有贯穿容纳件120壁的开口122。壳体110中设置第二容纳腔体111。第一容纳腔体121通过开口122连通第二容纳腔体111,以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
上述壳体110与容纳件120可以是两个部件通过某种连接关系连接在一起的;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壳体110与容纳件120为该一体成型的第一种导电件100上的两个部分。
对于壳体110的具体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因而上述第一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而容纳件120壁沿该第一方向分布。也就是说,示例性地,容纳件120具有长度方向,容纳件12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第一容纳腔体121也具有长度方向,第一容纳腔体121的长度方向也平行与该第一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沿该第一方向分布并不意味着容纳件120壁轮廓上任意处的切面都严格的平行于第一方向,其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夹角。
容纳件120壁上设置有开口122,该开口122将第一容纳腔体121和第二容纳腔体111连通。该开口12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是两个、三个等。在容纳件120壁上,除了连通第一容纳腔体121和第二容纳腔体111的开口122之外,其上还可以设置连通口以使第一容纳腔体121与外界连通。相应地,壳体110上也可以设置连通口以使第二容纳腔体111与外界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容纳件120和壳体110上的连通口可以分别作为由第一容纳腔体121和第二容纳腔体111所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的入口与出口,进而实现容纳液体的空间中液体的循环流动。
当然,容纳件120与壳体110均可以不设置上述连通口。通过容纳液体的空间中所容纳的液体对导热件进行散热。
容纳液体的空间中所容纳的液体,可以是水、油等导电或不导电的液冷介质,优选地,所容纳的液体为具有制冷效果或热交换效果的液体介质,例如比热容较大的液体介质。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第一种导电件100的容纳件120与壳体110上分别设置第一容纳腔体121与第二容纳腔体111,并通过在容纳件120壁上设置开口122将第一容纳腔体121与第二容纳腔体111连通,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实现了采用液冷的方式对第一种导电件100进行散热,提高了第一种导电件100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第一种导电件100所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最终更大程度地满足了电能传输的功率需求。此外,在容纳件120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基础上,第一容纳腔体121也沿该第一方向设置,使得第一容纳腔体121的能够最大化,相应地,使得第一种导电件100内部容纳液体的空间也能够最大化,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的用于制冷或热交换的液体,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最终进一步地提高了在对汽车充电过程中的电能传输功率需求的满足程度。
请结合图1参照图2和图3,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导电件中容纳件120的正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导电件100中容纳件120的侧视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开口122包括多个子开口1221。多个子开口1221中的任意两个子开口1221的中心的连线与第一方向所在直线斜交。
上述子开口1221的中心,可以是其几何中心,例如:圆形子开口1221的圆心。其也可以是由子开口1221内部的其他用于参考其分布位置的点作为其中心。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仅在限制多个子开口1221在容纳件120上的分布,而并不限制子开口1221拥有数学上绝对的中心。
上述的任意两个子开口1221的中心线与第一方向斜交,也就意味着其二者之间的夹角并非90°。换个角度来说,示例性地,容纳件120与第一容纳腔体121均为圆柱体形状,上述多个子开口1221中,任意两个子开口1221的中心不同时位于圆柱体的同一母线,且不同时位于圆柱体的同一圆形横截面上,这样的分布能够均衡容纳件120轴向的强度与径向的强度,进而能够提高容纳件120的整体强度。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容纳件120上设置多个子开口1221,增加了第一容纳腔体121与第二容纳腔体111之间的液体流动以及液体所携带热量的交换,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导热件的散热效率。在此基础之上,任意两个子开口1221的中心连线与第一方向斜交,最大化了容纳件120的整体强度。并且,子开口1221的这种分布方式较为分散,进而更进一步地增加了第一容纳腔体121与第二容纳腔体111之间的液体流动以及液体所携带热量的交换,最终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导热件的散热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容纳件120壁包围形成第一容纳腔体121中具有第一连通口1111。第二容纳腔体111中具有第二连通口1211。第一连通口1111和第二连通口1211中的其中一者配置为接收容纳液体的空间中的液体,第一连通口1111和第二连通口1211中的另一者配置为排出容纳液体的空间中的液体。
也就是说,第一连通口1111使得第一容纳腔体121与外界连通,第二连通口1211使得第二容纳腔体111与外界连通。第一连通口1111与第二连通口1211也就分别作为了容纳液体的空间的入口和出口。示例性地,请参照图4和图5,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线缆30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导电件100与液冷线缆300之间的连接示意图。液冷线缆300线缆外层310、线缆里层320以及导电层330,可以包括第一种导电件100一端用于连接液冷线缆300,该液冷线缆300中具有两条供液体流动的通道131,在第一种导电件100的一端与液冷线缆300连接的情况下,液冷线缆300的其中一条通道131通过第一连通口1111与第一容纳腔体121连通,另一条通道131通过第二连通口1211与第二容纳腔体111连通。这样的方式能够使液体从液冷线缆300的一条通道131流入第一种导电件100中,再从第一种导电件100中流入液冷线缆300的另一条同道中,进而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为第一容纳腔体121与第二容纳腔体111分别设置第一连通口1111与第二连通口1211,以分别作为容纳液体的空间的入口和出口,使得液体流入第一种导电件100中之后还能再流出第一种导电件100,通过液体的循环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种导电件100的散热效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种导电件100所在电路的电能传输功率。
请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通口1111由远离多个子开口1221的容纳件120壁包围形成。第二连通口1211由远离多个子开口1221的容纳件120壁和壳体110的内壁包围形成。第二连通口1211环绕第一连通口1111。
上述多个子开口1221可以位于容纳件120一端,而第一连通口1111位于容纳件120的另一端。这样能够使得液体更大程度地与容纳件120接触之后,再流入第二容纳腔体111或从第一连通口1111排出。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上述第二连通口1211环绕第一连通口1111,能够增加容纳件120与第二容纳腔体111接触的面积,也即是能够增加容纳件120与液体接触的面积,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上述实现过程中,将第一连通口1111设置在容纳件120上远离子开口1221的位置,增加了延长了液体在第一容纳空间中的流动长度,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而第二连通口1211环绕第一连通口1111,也就意味着第二容纳腔体111在一定程度上环绕着容纳件120,也就增加了容纳件120与液体接触的面积,进而也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此外,第二连通口1211环绕第一连通口1111,还减小了第一连通口1111与第二连通口1211之间的距离,更加便于适配具有两个供液体流动通道的液冷线缆300等目标件。
请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10设置有第二连通口1211一端配置为通过套设第一目标件,实现第一种导电件100与第一目标件之间的导电。壳体110套设第一目标件的一端开设有凹凸部112。其中,凹凸部112环绕壳体110的一端。
上述第一目标件可以是线缆,相应地,第二目标件可以是插座。该线缆通过套设于壳体110设置第二连通口1211的一端实现与第一种导电件100的连接。而用于套设该线缆的一端所设置的凹凸部112,可以是围绕该凹凸部112的一圈或多圈凹槽,以增加壳体110与线缆连接处的摩擦力,进而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将壳体110设置第二连通口1211的一端用于与第一目标件连接,能够使得第一种导电件100与具有工液体流动通道的液冷线缆300等第一目标件连接,实现液体在第一种导电件100与液冷线缆300之间的循环流动。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壳体110与第一目标件的连接处设置凹凸部112,增加了壳体110与第一目标件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了第一种导电件100与第一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将壳体110设置第二连通口1211的一端用于与第一目标件连接,第一种导电件100能够更好的适配于具有供液体流动通道的液冷线缆300等第一目标件,实现了液体在第一种导电件100与液冷线缆300等第一目标件之间的循环流动。
请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10的外表面设置有环绕壳体110的凸缘113。凸缘113配置为通过与壳体110适配的第二目标件卡接,实现壳体110与第二目标件之间的导电。
上述凸缘113可以是通过围绕壳体110所形成的一圈法兰,该凸缘113可以是制造壳体110过程中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通过焊接等连接于壳体110表面的。当第一种导电件100与第二目标件连接时,通过法兰等凸缘113与第二目标件之间的卡接,能够提高第一种导电件100与第二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与第一种导电件100适配的第二目标件可以是插座等。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壳体110上设置凸缘113,通过该凸缘113与第二目标件之间的卡接,提高了第一种导电件100与第二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凸缘113上开设有容纳密封槽1131。密封槽1131环绕凸缘113。密封槽1131配置为接收固定圈400。其中,固定圈400的外周突出于凸缘113的外周,并配置为在第一种导电件100连接第二目标件的情况下,抵接第二目标件的内壁。
上述固定圈400的制作材料可以包括丁腈橡胶圈、橡塑复合材料、氟橡胶以及硅橡胶等密封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固定圈400套用于套设于凸缘113上的密封槽1131中,在凸缘113与第二目标件卡接的情况下,固定圈400会与第二目标件的内壁抵接,通过其密封性提高卡接处密封性,并通过固定圈400与第二目标件的内壁之间较大的摩擦力,提高卡接的稳定性。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凸缘113上设置用于接收固定圈400的密封槽1131,在第一种导电件100与第二目标件卡接的情况下,提高了第一种导电件100与第二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在第一种导电件100与第二目标件卡接的情况下,还提高了第一种导电件100与第二目标件卡接处的密封性,进而对第一种导电件100中位于第二目标件内部的部分起到了保护作用。
请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容纳件120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连通口1111的一端与壳体110的内壁连接。第一种导电件100还包括连接部130。连接部130的两端分别连接壳体110的内壁与容纳件120靠近第二连通口1211的容纳件120壁,并将容纳液体的空间分割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连接部130上设置有连通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通道131。
容纳件120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连通口1111的一端与壳体110内壁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如焊接、一体成型等;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如螺接、卡接等。
连接部130可以是壳体110上的一部分,这样的情况下,连接部130与容纳件12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焊接、螺接或卡接等。连接部130可以是容纳件120上的一部分,这样的情况下,连接部130与壳体11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焊接、螺接或卡接等。连接部130还可以一部分属于壳体110、另一部分属于容纳件120,这样的情况下,连接部130两个部分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焊接、螺接或卡接等。甚至在壳体110与容纳件120一体成型的情况下,连接部130也随之一体成型。连接部130还可以是既不属于壳体110、也不属于容纳件120的一种独立的零部件,这样的情况下,连接部130的一端可以与壳体110焊接、螺接或卡接等,另一端与容纳件120焊接、螺接或卡接等。
连接部130上设置的通道131可以是在连接部130上开设的槽、孔或者预留的缺口等,以保证因被连接部130分割而形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液体的流通。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容纳件120上远离第一连口的一端与壳体110内壁连接,以及通过容纳件120上靠近第一连通口1111处的内壁与壳体110内壁连接,提高了容纳件120与壳体1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而在用于连接壳体110与容纳件120的连接部130上设置通道131,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液体在整个第二容纳空间内的流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前述各个实施例所描述第一种导电件100用于向电动车充电枪传送电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种导电件100可以是适配于电动车充电枪的插针,通过采用两个或者多插针分别连接正负极的线缆,并插接于充电枪中,便能够实现利用充电枪对电动车的充电。然而,为了提高对电动车进行充电的速率。往往采用的是增加插针所在电流支路的电流。而在第一种导电件100散热能力不高的情况下,第一种导电件100所能够流过最大电流也就相对交低了。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将本申请前述几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种导电件100应用于电动车充电枪,提高了适配于电动车充电枪的第一种导电件100散热的效率,进而提高对电动车进行充电的速率。
请参照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导电件200的结构示意图。基于同样的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种导电件200,其包括:彼此电连接导电壳体210与导电芯轴 220。导电壳体210包括壳体110开口122部,导电壳体210内部设置有由壳体110开口122部形成开口122的容纳空间。导电芯轴 220包括芯轴开口122部,导电芯轴 220内部设置有由芯轴开口122部形成开口122的第一空腔222。导电芯轴 22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芯轴开口122部位于容纳空间之外,导电芯轴 220的外壁与容纳空间的内壁形成第二空腔212。壳体110开口122部与导电芯轴 220的外壁形成第二空腔212的开口122。 导电芯轴 220上开设有连通第一空腔222与第二空腔212的通孔223,以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
同样地,通孔22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是两个、三个等。容纳液体的空间中所容纳的液体,可以是水、油等导电或不导电的液冷介质。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第二种导电件200的容纳件120与壳体110上分别设置容纳空间与第一空腔222,导电芯轴 220的外壁与容纳空间的内壁形成第二空腔212,以及在导电芯轴 220上设置通孔223将第一空腔222与第二空腔212连通,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实现了采用液冷的方式对第二种导电件200进行散热,提高了第二种导电件200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第二种导电件200所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最终更大程度地满足了电能传输的功率需求。最终,进一步地提高了电能传输的功率需求的满足程度。此外,将第二种导电件200的设计为包括导电芯轴 220与导电壳体210等零部件组装而成的形式,由于其零部件的制造相对较为容易,进而节省了第二种导电件200的制造成本。
请结合图6参照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导电件200中导电芯轴220的正视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导电件200中导电芯轴 220的侧视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任意两个通孔223的中心的连线与导电芯轴 220的长度方向斜交。
同样地,通孔223的中心,可以是其几何中心,例如:圆形孔的圆心。其也可以是由通孔223内部的其他用于参考其分布位置的点作为其中心。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仅在限制多个通孔223情况下,其在容纳件120上的分布,而并不限制通孔223拥有数学上绝对的中心。
上述的任意两个通孔223的中心线与导电芯轴 220的长度方向斜交,也就意味着其二者之间的夹角并非90°。换个角度来说,示例性地,导电芯轴 220与容纳空间均为圆柱体形状,上述多个通孔223中,任意两个通孔223的中心不同时位于圆柱体的同一母线,且不同时位于圆柱体的同一圆形横截面上,这样的分布能够均衡容纳件120轴向的强度与径向的强度,进而能够提高容纳件120的整体强度。
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导电芯轴 220上通孔22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时,任意两个通孔223的中心连线与导电芯轴 220的长度方向斜交,最大化了导电芯轴 220的整体强度。并且,通孔223的这种分布方式较为分散,进而更进一步地增加了第一空腔222与第二空腔212之间的液体流动以及液体所携带热量的交换,最终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导热件的散热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6、图7以及图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电芯轴 220的外壁设置有围绕导电芯轴 220的内法兰224;内法兰224与导电壳体210的内壁连接,并将第二空腔212分割为第一子空腔2121和第二子空腔2122;内法兰224上开设有连通第一子空腔2121和第二子空腔2122的通路2241。导电芯轴 220的远离芯轴开口122部的一端与导电壳体210的内壁连接;内法兰224位于距离导电芯轴 220远离芯轴开口122部的一端特定距离的位置。
同样地,内法兰224与导电壳体210内壁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焊接、螺接或卡接等。电芯轴的远离芯轴开口122部的一端与导电壳体210的内壁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螺接或卡接等。内法兰224上设置的通路2241可以是在内法兰224上开设的槽、孔或者预留的缺口等,以保证因被内法兰224分割而形成的第一子空腔2121和第二子空腔2122之间液体的流通。
上述特定距离可以是导电芯轴 220长度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以使内法兰224位于导电芯轴 220中部的某一位置。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导电芯轴 220上设置用于连接导电壳体210内壁的内法兰224,以及通过导电芯轴 220的远离芯轴开口122部的一端与导电壳体210的内壁连接,提高了导电芯轴 220与导电壳体2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而在内法兰224上设置通道131,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液体在整个容纳液体的空间内流通。
请继续参照图6、图7以及图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法兰224与导电壳体210的内壁螺纹连接;和/或导电芯轴 220的远离芯轴开口122部的一端与导电壳体210的内壁螺纹连接。
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螺纹连接的方式通常仅需要简单地攻丝,且装配方便。因此,内法兰224与导电壳体210的内壁之间,和/或导电芯轴 220的远离芯轴开口122部的一端与导电壳体210的内壁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方便了第二种导电件200的加工制造,进而减少了成本。同时还方便了导电壳体210与导电芯轴 220之间的装配。
请继续参照图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电壳体210的外表面设置有围绕导电壳体210的外法兰213,外法兰213配置为通过与第二种导电件200适配的第三目标件卡接,实现充电插头与目标件的连接。
同样地,外法兰213可以是制造导电壳体210过程中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通过焊接等连接于导电壳体210表面的。当第二种导电件200与第三目标件连接时,通过其与第二目标件之间的卡接,能够提高第二种导电件200与第三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与第二种导电件200适配的第三目标件可以是插座等。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导电壳体210上设置外法兰213,通过该外法兰213与第三目标件之间的卡接,提高了第二种导电件200与第三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照图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法兰213上开设有容纳槽2131;容纳槽2131围绕外法兰213;容纳槽2131配置为接收密封圈500;其中,密封圈500的外周突出于凸缘113的外周,并配置为在第二种导电件200连接第三目标件的情况下,抵接第三目标件的内壁。
同样地,上述密封圈500的制作材料可以包括丁腈橡胶圈、橡塑复合材料、氟橡胶以及硅橡胶等密封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密封圈500套用于套设于外法兰213上的密封槽1131中,在外法兰213与第三目标件卡接的情况下,密封圈500会与第三目标件的内壁抵接,通过其密封性提高卡接处密封性,并通过密封圈500与第三目标件的内壁之间较大的摩擦力,提高卡接的稳定性。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外法兰213上设置用于接收密封圈500的密封槽1131,在第二种导电件200与第三目标件卡接的情况下,提高了第二种导电件200与第三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在第二种导电件200与第三目标件卡接的情况下,还提高了第二种导电件200与第三目标件卡接处的密封性,进而对第二种导电件200中位于第三目标件内部的部分起到了保护作用。
请继续参照图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10开口122部的外表面配置为通过套设第四目标件,实现导电壳体210与第四目标件之间的导电;导电开口122部的外表面开设有台阶面214;其中,台阶面214围绕壳体110开口122部的外表面。
同样地,上述第四目标件可以是线缆。该线缆通过套设于壳体110开口122部实现与第二种导电件200的连接。而壳体110开口122部的外表面所设置的台阶面214,可以是围绕该台阶面214的一圈或多圈凹槽,以增加壳体110与线缆连接处的摩擦力,进而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请结合图4参照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导电件200与液冷线缆300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将壳体110开口122部用于与第四目标件连接,能够使得第二种导电件200与具有工液体流动通道的液冷线缆300等第四目标件连接,实现液体在第二种导电件200与液冷线缆300之间的循环流动。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壳体110开口122部设置台阶面214,增加了导电壳体210与第四目标件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了第二种导电件200与第四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将壳体110开口122部的外表面用于与第四目标件连接,第二种导电件200能够更好的适配于具有供液体流动通道的液冷线缆300等第四目标件,实现了液体在第二种导电件200与液冷线缆300等第四目标件之间的循环流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前述各个实施例所描述第二种导电件200用于向电动车充电枪传送电能 。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种导电件200可以是适配于电动车充电枪的插针,通过采用两个或者多插针分别连接正负极的线缆,并插接于充电枪中,便能够实现利用充电枪对电动车的充电。然而,为了提高对电动车进行充电的速率。往往采用的是增加插针所在电流支路的电流。而在第二种导电件200散热能力不高的情况下,第二种导电件200所能够流过最大电流也就相对交低了。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将本申请前述几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二种导电件200应用于电动车充电枪,提高了适配于电动车充电枪的第二种导电件200散热的效率,进而提高对电动车进行充电的速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导电件100和第二种导电件200,通过设置液冷设计,提高了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其所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最终更大程度地满足了电能传输的功率需求。并且还最大化了其零部件的强度。还提高了液体的循环速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并且其零部件之间连接较为稳定,且与外部的线缆和插座等目标件之间的连接也较为稳定。尤其是将其用于向电动车充电枪传输电能,提高了适配于电动车充电枪的第一种导电件100和第二种导电件200散热的效率,进而提高对电动车进行充电的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包括壳体和容纳件;
所述容纳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中;
所述容纳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纳件壁;所述容纳件壁包围形成第一容纳腔体;
所述容纳件壁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容纳件壁的开口;
所述壳体中设置第二容纳腔体;
所述第一容纳腔体通过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体,以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
所述容纳件壁包围形成第一容纳腔体中具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容纳腔体中具有第二连通口;
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中的其中一者配置为接收所述容纳液体的空间中的液体,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中的另一者配置为排出所述容纳液体的空间中的液体;
所述容纳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连通口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
所述导电件还包括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容纳件靠近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容纳件壁,并将所述容纳液体的空间分割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多个子开口;
多个所述子开口中的任意两个子开口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方向所在直线斜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口由远离所述多个子开口的容纳件壁包围形成;
所述第二连通口由远离所述多个子开口的容纳件壁和壳体的内壁包围形成;所述第二连通口环绕所述第一连通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二连通口一端配置为通过套设第一目标件,实现所述导电件与第一目标件之间的导电;
所述壳体套设第一目标件的一端开设有凹凸部;其中,所述凹凸部围绕所述壳体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围绕所述壳体的凸缘;
所述凸缘配置为通过与所述壳体适配的第二目标件卡接,实现所述壳体与第二目标件之间的导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上开设有容纳密封槽;
所述密封槽围绕所述凸缘;
所述密封槽配置为接收固定圈;
其中,所述固定圈的外周突出于所述凸缘的外周,并配置为在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第二目标件的情况下,抵接第二目标件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用于向电动车充电枪传送电能。
8.一种导电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电连接的导电壳体与导电芯轴;
所述导电壳体包括壳体开口部,所述导电壳体内部设置有由所述壳体开口部形成开口的容纳空间;
所述导电芯轴包括芯轴开口部,所述导电芯轴内部设置有由所述芯轴开口部形成开口的第一空腔;
所述导电芯轴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芯轴开口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之外,所述导电芯轴的外壁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形成第二空腔;
所述壳体开口部与所述导电芯轴的外壁形成所述第二空腔的开口;
所述导电芯轴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通孔,以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
所述第一空腔具有第一连通口;
所述第二空腔具有第二连通口;
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中的其中一者配置为接收所述容纳液体的空间中的液体,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中的另一者配置为排出所述容纳液体的空间中的液体;
所述导电芯轴的外壁设置有围绕所述导电芯轴的内法兰;所述内法兰与所述导电壳体的内壁连接,并将所述第二空腔分割为第一子空腔和第二子空腔;所述内法兰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子空腔和第二子空腔的通路;所述导电芯轴的远离所述芯轴开口部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内法兰位于距离所述导电芯轴远离所述芯轴开口部的一端特定距离的位置。
CN202310378294.0A 2023-04-11 2023-04-11 导电件 Active CN1161310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78294.0A CN116131001B (zh) 2023-04-11 2023-04-11 导电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78294.0A CN116131001B (zh) 2023-04-11 2023-04-11 导电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1001A CN116131001A (zh) 2023-05-16
CN116131001B true CN116131001B (zh) 2023-08-01

Family

ID=86294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78294.0A Active CN116131001B (zh) 2023-04-11 2023-04-11 导电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31001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4882A1 (zh) * 2018-03-26 2019-10-03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充电桩正极和负极专用并冷液冷电缆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8115A (zh) * 2017-04-18 2017-07-11 肖金仿 切气式桥架控制平衡通气单腔肺隔离导管
CN107681314B (zh) * 2017-09-29 2024-03-19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和充电连接器
CN107887731B (zh) * 2017-09-29 2023-06-02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端子和充电枪
CN209282447U (zh) * 2019-02-11 2019-08-20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枪液冷端子的开槽内冷却管
CN114552252A (zh) * 2021-12-31 2022-05-27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端子及充电枪
CN114421212A (zh) * 2021-12-31 2022-04-29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端子组件及充电枪
CN114899639A (zh) * 2022-04-29 2022-08-12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式线缆连接器和充电枪
CN114824893A (zh) * 2022-04-29 2022-07-29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端子和充电枪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4882A1 (zh) * 2018-03-26 2019-10-03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充电桩正极和负极专用并冷液冷电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1001A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9162B (zh) 液冷充电插座
EP3766726B1 (en) Liquid-cooled charg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7887731B (zh) 液冷端子和充电枪
CN107681314B (zh) 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和充电连接器
WO2019184883A1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的正负极液冷电缆串联冷却结构
CN109788713B (zh) 一种流体冷却充电装置
JP6709209B2 (ja) 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CN207664267U (zh) 液冷充电插座
CN110014951B (zh)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JP2019029179A (ja) コネクタ
CN109600960B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114899639A (zh) 液冷式线缆连接器和充电枪
CN116131001B (zh) 导电件
CN115966341A (zh) 高压电缆
CN114786988A (zh) 用于插塞连接件、即充电插头的包括冷却装置的接触组件
CN114554797A (zh) 一种高效率充电插头冷却结构及充电连接器
CN114552252A (zh) 液冷端子及充电枪
CN109599694B (zh)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219007621U (zh) 一种用于充电枪的液冷组件
CN218257763U (zh) 一种大功率液冷超级充电的直流接插装置
CN217048294U (zh) 液冷连接头及充电枪
CN210733866U (zh) 液冷端子及充电枪
CN207427671U (zh) 液冷式线缆插接结构和充电连接器
CN110014949B (zh)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114421212A (zh) 充电端子组件及充电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