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2996A - 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2996A
CN116112996A CN202211743700.0A CN202211743700A CN116112996A CN 116112996 A CN116112996 A CN 116112996A CN 202211743700 A CN202211743700 A CN 202211743700A CN 116112996 A CN116112996 A CN 116112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etwork switching
switching
equipm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437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eo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o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o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o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437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129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12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29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其方法包括:设备获取到应用后台主动下发的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设备切换至最优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和切网策略,执行切网操作,所述切网策略用于获取最优网络。通过该方法,可以无感知的进行后台自动下发网络切换指令,设备可根据切网策略择优执行切网操作,从而通过多层切网程序,使得网络切换得到最优化,极大的提升了设备网络通信连接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及时性,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物联网技术的兴起,改变了信息世界新的走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发展浪潮。其物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环保监测、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能工业等领域,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物联网设备作为数据采集的载体,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用户对于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及网络稳定性体验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市面上的物联网设备大多为单一的SIM卡槽,只能同时支持单一运营商网络,而当物联网设备所处环境通信网络无信号或信号强度很弱的时候,会出现较多运营商盲点问题,不能自动切换到其他信号好运营商网络,设备就可能失去网络连接,导致应用数据不能及时传输,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性及对设备的行为控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使得物联网设备处于复杂多变的应用环境中,仍可高可靠稳定连接通信,保障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及时性,提升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应用于连接通信物联网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设备获取到应用后台主动下发的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设备切换至最优网络;
所述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和切网策略,执行切网操作,所述切网策略用于获取最优网络。
本申请中,通过应用后台主动下发网络切换指令,使得在当前网络状态无需用户手动切换SIM卡,后台无感知的进行网络切换,提升了设备网络通信连接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及时性,提升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和切网策略,执行切网操作之前,还包括:
所述设备上报通信网络数据至所述应用后台;
所述设备获取所述应用后台根据所述通信网络数据形成的网络信号质量,所述网络信号质量用于触发所述应用后台主动产生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和切网策略,执行切网操作,包括:
所述切网策略包括SIM卡资费、所述SIM卡剩余流量和第一切网策略;
若检测到待切换网络的所述SIM卡资费均处于第一预设数值区间,则检测所述待切换网络的所述SIM卡剩余流量;
若检测到所述SIM卡剩余流量均处于第二预设数值区间,则根据所述第一切网策略切换至所述最优网络。
在本申请中,通过优先考量SIM卡信息,再根据其他切网策略进行网络切换,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设备的网络使用超出SIM资费或流量范围。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切网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待切换网络的当前所述网络信号质量的强弱,切换至所述网络信号质量最强的网络;
和/或,根据所述设备的历史联网记录,切换至第一预设地域范围内已存储的网络;
和/或,根据所述设备当前使用的应用程序,切换至所述SIM卡中包括所述应用程序流量包的网络;
和/或,根据第二预设地域范围内所述待切换网络的使用人数,切换至所述使用人数最少的网络。
本申请中,通过多种切网策略进行组合,能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得以适用,并能进一步保证设备能切换至当前应用环境中的最优网络,保证数据的稳定传输。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包括:
所述通信网络数据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接收的信号强度指标至少一个;
所述网络信号质量根据所述通信网络数据的预设权重比例形成。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网络数据的预设权重比例,包括:
基于获取的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确认所述权重比例。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和切网策略,执行切网操作,包括:
所述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后,根据所述切网策略,在第一预设期间动态执行所述切网操作。
在本申请中,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后,在第一预设期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动态调整切网策略,从而执行相应的切网操作,使得设备在接收一个网络切换指令后,能实时动态的调整至最优网络,从而可以节省应用后台多次下发切网指令的操作,也更便于设备自行调整至最优网络。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设备获取到所述应用控制台下发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设备切换至指定网络;
所述设备依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执行切网操作。
本申请中,用户可主动选择将设备切换至指定网络,便于用户对使用的网络进行选择,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感。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到应用后台主动下发的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设备切换至最优网络;
切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和切网策略,执行切网操作,所述切网策略用于获取最优网络。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上报通信网络数据至所述应用后台,获取所述应用后台根据所述通信网络数据形成的网络信号质量,所述网络信号质量用于触发所述应用后台主动产生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网单元,还用于检测到待切换网络的所述SIM卡资费均处于第一预设数值区间,则检测所述待切换网络的所述SIM卡剩余流量,若检测到所述SIM卡剩余流量均处于第二预设数值区间,则根据所述第一切网策略切换至所述最优网络。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网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待切换网络的当前所述网络信号质量的强弱,切换至所述网络信号质量最强的网络;和/或,根据所述设备的历史联网记录,切换至第一预设地域范围内已存储的网络;和/或,根据所述设备当前使用的应用程序,切换至所述SIM卡中包括所述应用程序流量包的网络;和/或,根据第二预设地域范围内所述待切换网络的使用人数,切换至所述使用人数最少的网络。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用于上报通信网络数据至所述应用后台,获取所述应用后台根据所述通信网络数据形成的网络信号质量,所述通信网络数据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接收的信号强度指标的至少一个;所述网络信号质量根据所述通信网络数据的预设权重比例形成。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基于获取的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确认所述权重比例。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后,根据所述切网策略,在第一预设期间动态执行所述切网操作。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应用控制台下发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设备切换至指定网络;所述切网单元,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执行切网操作。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指令在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设备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应用于连接通信物联网设备,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装置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应用后台主动下发网络切换指令至设备,设备根据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和切网策略,选择性执行切网操作,可以无感知的进行后台自动下发网络切换指令和设备根据切网策略择优执行切网操作,从而通过多层切网程序,使得网络切换得到最优化,极大的提升了设备网络通信连接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及时性,提升用户体验。此外,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下发网络切换指令,从而切换至指定的网络,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物联网设备可以是接入物联网的设备,物联网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环保监测、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能工业等领域,物联网设备可以是智能家居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摄像头等。
示例性地,部署于物联网中的物联网设备,可以通过蜂窝无线通信网络的方式与其他物联网设备、云端服务器等进行通信,从而建立设备与设备、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实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联动,进而为用户提供物联网服务。
下面将简要介绍物联网设备的一些应用场景。
在智能抄表的应用场景中,智能电表可能位于偏远分散的地区,例如,山区,乡下等等,不容易维护。如果智能电表仅仅设置有一张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卡),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当该SIM卡对应的运营商的基站出现异常时,这张SIM卡将无法被正常使用,从而导致智能电表无法正常进行数据传输通信,从而导致抄表任务失败。此时,电力公司只能通过派遣电力维修工人去户外现场更换智能电表的SIM卡,但是,当智能电表位于偏远分散的地区,需要消耗更多的人力资源和时间去完成更换SIM卡的工作,导致维护智能电表的成本将会非常高。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运营商业务覆盖能力是不同。例如,在A处移动运营商网络信号覆盖正常,联通运营商没有网络信号;而在B处,联通运营商网络信号覆盖正常,移动运营商没有网络信号。此时,只使用一张SIM卡很难满足设备对网络信号的日常需求。或者,当其他运营商的SIM卡资费明显下降时,用户基于成本的考虑,想更换其他运营商的SIM卡,则需要到手动将该物联网设备的SIM卡取出,装入另一SIM卡,更换SIM卡,此时物联网设备失去网络连接,导致应用数据不能及时传输,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感和对物联网设备的行为控制。此外,物联网设备可能设置于偏远的地区,换卡维护成本高。
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通过后台自动下发切网指令和设备择优执行切网指令,使得物联网设备处于复杂多变的应用环境中的高可靠稳定连接通信及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及时性的通信问题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用户体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场景进行示例性地描述,参见图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架构,该架构包括应用控制台110、应用后台120、设备130。
应用控制台110用于获取用户下发的有关切网策略或网络切换的指令,并将指令发送给应用后台120。应用控制台110可以是物联网设备的用户界面,用户通过应用控制台110可以选择切网策略,或下发网络切换指令。也即,该应用控制台110可以是供用户选择切网策略或下发网络切换指令的应用程序,可运行在设备130上,应用控制台110还可以运行在与物联网设备(即设备130)通信的其他设备。
应用后台120用于接收用户下发的指令或主动下发指令,并将指令发送给设备130。应用后台120可以对设备130的通信网络数据进行监听,当检测到当前网络信号质量弱时,主动下发网络切换指令,自动优化设备130连接网络的稳定性,保证设备130的网络畅通。应用后台120可以是具体场景对应的至少一个具体的应用程序,例如实现实时公交的应用程序,或实现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等远程智能抄表业务的应用程序;应用后台120也可以是专门用于监听和触发设备进行网络切换的应用程序,例如设备操作系统中默认配置的网络管理功能的应用程序。该应用后台120也可以运行在设备130上。
设备130用于接收上述指令,并选择性执行相应操作。设备130是可放置SIM卡的物联网设备,可以是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设备。设备130可以是配置两张或两张以上SIM卡的物联网设备。进一步的,设备130可以进行多卡切换。
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连接通信方法,参见图1,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101:设备获取到应用后台主动下发的第一网络切换指令,第一网络切换指令用于指示设备切换至最优网络。
具体的,设备开机时,默认连接一网络,可以是默认连接开机时网络信号质量最好的网络,也可以是默认连接当前位置信息中已存储过的网络。
应用后台在检测到当前网络信号质量差时,主动下发第一网络切换指令给设备,第一网络切换指令用于指示设备需要进行网络切换,将当前使用的网络切换成当前应用场景中的最优网络。
示例性地,最优网络是当前条件下网络信号质量相对较优时,网络信号质量最好的网络、SIM卡资费成本最低的网络、使用人数最少的网络、与应用绑定流量套餐的SIM卡网络等。
网络信号质量可以是网络信号的强弱。应用后台检测网络信号质量可以是定量检测,例如定时检测,每隔3小时检测一次,也可以是定性检测,例如网络信号质量差或好。网络信号质量还可以是对通信时延长短、网络时延、网络抖动率、网络吞吐量和网络丢包率等指标的实时监测结果。示例性地,对于时延较敏感的应用,如实时公交,网络信号质量差可以为时延大于等于10秒;而对于数据较敏感的应用,如远程智能抄表业务,网络信号质量差可以为丢包率大于等于10%。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应用场景中,触发应用后台下发网络切换指令的条件可以不同。对于实现实时公交的物联网设备,切换网络的触发条件可以设置为通信时延大于等于10秒;对于实现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等远程智能抄表业务的物联网设备,切换网络的触发条件可以设置为丢包率大于等于10%。具体地,若触发条件为通信时延大于等于10秒,则网络信号参数可以为获取数据包发送时间与接收时间的差值,并判断该差值是否大于等于10秒;若触发条件为丢包率大于等于10%,则网络信号参数可以为获取丢失的数据包数量占所有发送数据包的比率,并判断该比率是否大于等于10%。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物联网设备提供个性化服务。
S102:设备根据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和切网策略,执行切网操作,切网策略用于获取最优网络。
具体的,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会开启网络切换模式,根据切网策略,切换至该切网策略指示的最优网络。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应用场景中,最优网络可以是不同的。上述切网策略可以是设备预设的、设备自动调整的、用户选择的。
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切网策略包括SIM卡资费、所述SIM卡剩余流量和第一切网策略;若检测到待切换网络的所述SIM卡资费均处于第一预设数值区间,则检测所述待切换网络的所述SIM卡剩余流量;若检测到所述SIM卡剩余流量均处于第二预设数值区间,则根据所述第一切网策略切换至所述最优网络。
示例性地,第一预设数值区间可以是设备默认的,或用户自主选择的SIM卡资费范围。例如,用户可以主动选择SIM卡资费的预设数值区间为每个月100-200元。
示例性地,第二预设数值区间可以是设备默认的,或用户自主选择的SIM卡剩余流量数值区间。例如,用户可以主动选择SIM卡剩余流量数值区间为8G-15G。
在具体实现中,设备可以根据装配的SIM卡标识信息,确定SIM卡支持的多个运营商网络及SIM卡对应的资费和剩余流量。若检测到待切换网络的SIM卡中仅一SIM卡资费处于第一预设数值区间,则切换至该SIM卡网络;若检测到待切换网络的SIM卡的SIM卡资费均处于第一预设数值区间,则检测SIM卡剩余流量。若检测到仅一SIM卡剩余流量处于第二预设数值区间,则切换至该SIM卡网络;若检测到待切换网络的SIM卡的SIM卡剩余流量均处于第二预设数值区间,则根据执行第一切网策略,切换至根据第一切网策略确定的最优网络。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切网策略可以是除去SIM卡资费和SIM卡剩余流量后的其他任何一个切网策略或多个切网策略的组合,在此不做任何限定。例如,第一切网策略可以是弱网自动切网、历史联网记录自动切网、应用流量绑定自动切网、网络使用人数过多自动切网、网络使用人数过多自动切网、网络制式自动降级、卡异常自动切网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切网策略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进行变换或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切网策略可以是弱网自动切网。若设备接收到当前使用的网络信号质量弱时,会根据其接收的网络信号参数切换至网络信号质量最强的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切网策略可以是应用流量绑定自动切网。例如,SIM卡中包括有某一视频应用的配套流量包,当设备检测到该视频应用正在运行时,设备切换至该SIM卡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切网策略可以是网络使用人数过多自动切网。根据第一预设地域范围内待切换网络的使用人数,切换至使用人数最少的网络。第一预设地域范围可以是设备默认的,或用户自主选择的,可以是50米、100米等。其中,一般情况下网络的使用人数过多,该网络可能出现拥堵现象从而出现网络故障,网络信号速度较低,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不适于当前环境的使用。第一预设地域范围的具体值可以根据设备当前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设置,如当前具体环境人员拥挤,可以将第一预设地域范围设定为较小的值,如20米;如当前具体环境人员稀疏,可以将第一预设地域范围设定为较大的值,如200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切网策略可以是历史联网记录自动切网。根据设备的历史联网记录,切换至第二预设地域范围内已存储的网络。第二预设地域范围可以是设备默认的,或用户自主选择的,可以是50米、100米等。若设备在M范围内均连接过某一网络,则设备将该记录进行存储,当设备下一次位于M范围内时,设备自动切换至该网络。
具体的,例如,某个用户喜欢在某个地区的固定线路上进行游玩,设备装配有SIM卡网络A与SIM卡网络B,默认使用网络A。首次出现在第一区域时,网络A出现网络故障,例如网络信号变差,掉网等情况,然后触发后台下发网络切换指令,将网络切换到网络B,该网络工作正常,采集网络B的网络数据;然而,在第二区域,网络B出现网络故障,例如网速受限等情况,同样可以将网络切换到网络A,该网络工作正常。分别采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对应的网络A和网络B的网络信号质量,得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两个位置信息与网络A和网络B的对应关系,优化网络切换策略。当设备再次涉及第一区域,根据第一区域位置信息匹配网络切换策略,确定在第一区域的网络B网络质量较优,自动切换到网络B。与此同理,设备可以实时采集不同历史位置信息所对应的网络信号质量,丰富网络切换规则。通过设置该网络切换策略,可以根据实时的位置信息,自动触发网络切换流程,找到最优网络,提高了用户使用的网络质量。
可选的是,上述第一切网策略可以是除去SIM卡资费和SIM卡剩余流量后的其他任何一个切网策略或多个切网策略的组合。
优选的是,第一切网策略包括:根据待切换网络的当前网络信号质量的强弱,切换至网络信号质量最强的网络;和/或,根据设备的历史联网记录,切换至第一预设地域范围内已存储的网络;和/或,根据设备当前使用的应用程序,切换至SIM卡中包括应用程序流量包的网络;和/或,根据第二预设地域范围内待切换网络的使用人数,切换至使用人数最多的网络。
当第一切网策略为多个切网策略的组合时,弱网自动切网、历史联网记录自动切网、应用流量绑定自动切网、网络使用人数过少自动切网等之间存在优先级顺序。优先级顺序可以由设备根据当前具体环境设定,也可以由用户自行选择。例如设备在当前具体环境中存在历史联网记录时,历史联网记录自动切网优先级最高;若设备在当前具体环境中使用的应用,其SIM卡中存在有该应用流量绑定套餐时,应用流量绑定自动切网优先级最高。网络使用人数过少自动切网和弱网自动切网的优先级不及以上两种。
例如,设备在M范围内运行X应用时,历史联网记录自动切网优先于应用流量绑定自动切网,优先于弱网自动切网、网络使用人数过少自动切网。即,设备会先连接上在M范围内曾连接过的网络,如果不存在历史联网记录,则会切换至与正在使用的应用存在流量绑定的SIM卡网络。若不存在应用流量绑定自动切网,则会进行弱网自动切网。若待切换的网络信号质量基本一致时,则会根据网络使用人数过少自动切网,切换至当前网络使用人数。
进一步的,设备根据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和切网策略,执行切网操作之前,还包括:设备上报通信网络数据至所述应用后台;设备获取应用后台根据通信网络数据形成的网络信号质量,网络信号质量用于触发应用后台主动产生第一网络切换指令。
示例性地,通信网络数据的参数可以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接收的信号强度指标(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的至少一个。通信网络数据的参数还可以包括掉网频率、故障次数、故障类型等。尽量避免因选取单一的因素评估,导致出现误判等问题。
示例性地,设备可以根据网络数据采集策略周期性上报通信网络数据至应用后台。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对设备周期性上报通信网络数据的周期不作任何限定。
示例性地,应用后台可以基于通信网络数据,根据网络信号质量规则判定算法,判断网络信号质量。可以理解的是,网络信号质量规则判定算法可为本领域内通用的判定算法,符合运营商标准即可。
示例性地,应用后台根据通信网络数据判断网络信号质量,检测到当前网络的网络信号质量差时,主动下发网络切换指令。
例如,当通信网络数据为RSRP和SINR时,RSRP和SINR的范围可分为五个区间,RSRP小于等于-115、SINR小于3时,网络信号质量弱;RSRP处于-115和-105之间、SINR处于3和10时,网络信号质量较弱;RSRP处于-105和-95之间,SINR处于11-15时,网络信号质量一般;RSRP处于95和-85之间、SINR处于16-25时,网络信号质量较好;RSRP大于-85、SINR大于25时,网络信号质量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网络信号质量根据通信网络数据的预设权重比例形成。
示例性地,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考虑通信网络数据的参数的重要程度,对通信网络数据的参数预先设置相应的权重参数,再根据每个通信网络数据的参数权重比例与对应参数的数值相乘后相加。例如,在场景A下,RSRP为最重要的通信网络数据参数,可预设设置RSRP、RSRQ、SINR、RSSI的权重比例为0.6:0.1:0.2:0.1;在场景B下,RSRQ为最重要的通信网络数据参数,可预设设置RSRP、RSRQ、SINR、RSSI的权重比例为0.2:0.6:0.1:0.1。
具体实现中,设备可基于获取的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确认所述权重比例。当前地理位置信息是指用于表征设备的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如小区基站信息、卫星导航系统定位信息,即GPS信息等。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高度测量信息,例如在商场或者其他建筑物中,可以使用室内定位系统进行高度测量,确定在建筑物中具体的楼层位置。
设备可以基于历史地理位置信息和在该历史地位位置时,获取的网络信号质量中通信网络数据的权重比例,形成地理位置和通信网络数据权重比例的映射表。从而,获知设备处于某一地理位置后,即可确认其通信网络数据的权重比例,而不需要针对该地理位置的权重比例再一次进行预设。
进一步的,设备的移动速度较快时,会更加注重RSRQ,RSRQ占比越多,设备接收到的网络信号质量越好。可以判断设备的移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则增加RSRQ的权重比例。预设阈值可以根据设备历史移动速度和该期间内RSRQ的关系获取,可以是在设备快速移动过程中,RSRQ的数值发生突变时的设备移动速度。
进一步的,设备根据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和切网策略,执行切网操作,包括:设备接收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后,根据切网策略,在第一预设期间动态执行切网操作。
示例性地,第一预设期间可以是设备默认的,或用户自主选择的时间区间,用于设备接收到一次网络切换指令后,在该时间区间内,根据切网策略,实时调整切换至最优网络。第一预设期间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例如可以是1h、5h、24h等。
具体的,上述动态切网操作可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实现。数据分析模型可以是常用的大数据分析模型,能实现本方案目的的模型均可,在此不对数据分析模型作任何限定。设备实时采集通信网络数据、实时地理位置信息等,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输入到预设的数据分析模型中。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实时更新采集到的信息,基于历史信息和更新的信息进行网络切换或提前预判网络信号质量的变换,进一步确保网络切换的准确性。例如,数据分析模型根据上述信息预测设备的SIM卡未来的网络信号质量和/或即将达到的地点,根据SIM卡未来的网络信号质量和/或即将达到的地点,对设备的切网策略进行调整。示例性地,数据分析模型根据设备的运行轨迹,预测即将到达M范围,设备存储有M范围的历史联网记录,在设备到达M范围时,将设备的网络切换至该历史联网记录中的网络。
又例如,数据分析模型将输入的当前位置信息与切网策略进行匹配,确定与当前时间信息对应的时间段内的通信网络数据参数、网络信号质量,切网策略与位置信息、时间信息与通信网络数据参数存在对应关系。可以区分设置不同的时间段,在同一位置采集各个不同的时间段的网络信号质量,基于历史时间所对应网络信号质量确定切网策略。根据当前时间和位置匹配最合适的切网策略,从而可以确定与当前时间和位置对应的网络信号质量符合的最优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用户可自主切换网络,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参照图2,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201:设备获取到应用控制台下发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第二网络切换指令用于指示设备切换至指定网络。
具体的,用户可根据自身运营成本、运营商偏好等因素,综合考虑不同SIM卡资费、SIM卡剩余流量等,自行选择指定的网络,并将该切网指令通过应用控制台110发送至应用后台120。应用后台120将用户下发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发送至设备130。
例如,设备130上配置有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的三张SIM卡。当前设备130使用的为电信运营商SIM卡的网络,用户因自身对移动运营商的偏好,可下发切换至移动运营商SIM卡的指令。
S202:设备依据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执行切网操作。
设备130接收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后,根据该指令中指定的网络,设备130切换至该指定的网络对应的SIM卡。
例如,设备130接收到切换至移动电信运营商SIM卡的指令,将当前网络切换至用户指定的移动运营商SIM卡的网络。
参见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301:设备130将通信网络数据上报至应用后台120。
具体的,设备130通过物联网协议接入应用后台120,将通信网络数据上报至应用后台120,应用后台120对通信网络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S302:应用控制台110将用户下发的切网策略发送至应用后台120。
具体的,用户可以根据物联网设备的特点、网络切换偏好、SIM卡资费状况等选择合适的切网策略,并将切网策略发送至应用后台120。其中,切网策略可包括:弱网自动切网、历史联网记录自动切网、应用流量绑定自动切网、网络使用人数过少自动切网、网络使用人数过多自动切网、网络制式自动降级、卡异常自动切网等。
S303:应用后台120下发切网策略配置指令至设备130。
具体的,应用后台120基于接收到的用户下发的切网策略,产生切网策略配置指令,并发送至设备130,设备130对该指令中的切网策略加以保存。
可选的,设备130开机时,可根据切网策略择优选择运营商网络进行驻网。
S304:应用后台120依据通信网络数据,判断网络信号质量。
S305:若检测到当前所用SIM卡网络信号质量弱,应用后台120自动下发切网指令至设备130。
具体的,当检测到网络信号质量弱,或者检测到当前所用SIM卡网络信号质量低于其他SIM卡网络信号质量,应用后台120可主动下发切换到网络信号质量好的运营商网络指令。
S306:设备130基于切网指令,根据所述切网策略,选择性执行切网操作。
具体的,所述选择性执行切网操作指的是设备130根据切网策略,对待切换的网络进行综合判断,根据具体情况择优切网。
S307:应用控制台110接收用户下发的切网指令,发送至应用后台120。
S308:应用后台120将用户下发的切网指令发送至设备130。
S309:根据用户下发的切网指令,设备130执行切网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S307-S309可以发生于S301-S306的任何一个步骤之前、同时或之后。
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装置400,包括获取单元401和切网单元402,具体的:
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到应用后台主动下发的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设备切换至最优网络;
切网单元4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和切网策略,执行切网操作,所述切网策略用于获取最优网络。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401,还用于上报通信网络数据至所述应用后台,获取所述应用后台根据所述通信网络数据形成的网络信号质量,所述网络信号质量用于触发所述应用后台主动产生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网单元402,还用于检测到待切换网络的所述SIM卡资费均处于第一预设数值区间,则检测所述待切换网络的所述SIM卡剩余流量,若检测到所述SIM卡剩余流量均处于第二预设数值区间,则根据所述第一切网策略切换至所述最优网络。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网单元402,还用于根据所述待切换网络的当前所述网络信号质量的强弱,切换至所述网络信号质量最强的网络;和/或,根据所述设备的历史联网记录,切换至第一预设地域范围内已存储的网络;和/或,根据所述设备当前使用的应用程序,切换至所述SIM卡中包括所述应用程序流量包的网络;和/或,根据第二预设地域范围内所述待切换网络的使用人数,切换至所述使用人数最少的网络。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401用于上报通信网络数据至所述应用后台,获取所述应用后台根据所述通信网络数据形成的网络信号质量,所述通信网络数据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接收的信号强度指标的至少一个;所述网络信号质量根据所述通信网络数据的预设权重比例形成。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401,还用于基于获取的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确认所述权重比例。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网单元402,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后,根据所述切网策略,在第一预设期间动态执行所述切网操作。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401,还用于获取所述应用控制台下发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设备切换至指定网络;所述切网单元402,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执行切网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指令在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设备执行上述任一项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应用于连接通信物联网设备,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装置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文参照了各种示范实施例进行说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范性实施例做出改变和修正。例如,各种操作步骤以及用于执行操作步骤的组件,可以根据特定的应用或考虑与系统的操作相关联的任何数量的成本函数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被删除、修改或结合到其他步骤中)。
另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本文的原理可以反映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该可读存储介质预装有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任何有形的、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皆可被使用,包括磁存储设备(硬盘、软盘等)、光学存储设备(CD-ROM、DVD、Blu Ray盘等)、闪存和/或诸如此类。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加载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以形成机器,使得这些在计算机上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执行的指令可以生成实现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可以指示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的方式运行,这样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就可以形成一件制造品,包括实现指定功能的实现装置。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加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一个计算机实现的进程,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可以提供用于实现指定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应用于连接通信物联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设备获取到应用后台主动下发的第一网络切换指令,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设备切换至最优网络;
所述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和切网策略,执行切网操作,所述切网策略用于获取最优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和切网策略,执行切网操作之前,还包括:
所述设备上报通信网络数据至所述应用后台;
所述设备获取所述应用后台根据所述通信网络数据形成的网络信号质量,所述网络信号质量用于触发所述应用后台主动产生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和切网策略,执行切网操作,包括:
所述切网策略包括SIM卡资费、所述SIM卡剩余流量和第一切网策略;
若检测到待切换网络的所述SIM卡资费均处于第一预设数值区间,则检测所述待切换网络的所述SIM卡剩余流量;
若检测到所述SIM卡剩余流量均处于第二预设数值区间,则根据所述第一切网策略切换至所述最优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网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待切换网络的当前所述网络信号质量的强弱,切换至所述网络信号质量最强的网络;
和/或,
根据所述设备的历史联网记录,切换至第一预设地域范围内已存储的网络;
和/或,
根据所述设备当前使用的应用程序,切换至所述SIM卡中包括所述应用程序流量包的网络;
和/或,
根据第二预设地域范围内所述待切换网络的使用人数,切换至所述使用人数最少的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通信网络数据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接收的信号强度指标的至少一个;
所述网络信号质量根据所述通信网络数据的预设权重比例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网络数据的预设权重比例,包括:
基于获取的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确认所述权重比例。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和切网策略,执行切网操作,包括:
所述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网络切换指令后,根据所述切网策略,在第一预设期间动态执行所述切网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设备获取到所述应用控制台下发的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设备切换至指定网络;
所述设备依据所述第二网络切换指令,执行切网操作。
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装置,应用于连接通信物联网设备,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743700.0A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 Pending CN1161129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43700.0A CN116112996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43700.0A CN116112996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2996A true CN116112996A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65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43700.0A Pending CN116112996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1299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9113A (zh) * 2024-02-18 2024-03-19 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网的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9113A (zh) * 2024-02-18 2024-03-19 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网的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729113B (zh) * 2024-02-18 2024-04-23 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网的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82711A1 (zh) 一种基站部署方法、网络服务器及无人机
CN106340176B (zh) 一种智能电表的信息共享方法、智能电表及采集路由器
CN109788488A (zh) 一种网络站点的规划方法和装置
CN104380808B (zh) 用于确定接入网络的可用性的移动终端和介质
CN101491133B (zh) 通过集成了gps接收机的移动无线终端设备获取移动无线网的特征量的方法
CN105682077A (zh) 一种虚拟sim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5393622B (zh) 用户设备的调度方法及设备
CN102144422B (zh) 发布装置、终端装置以及系统和方法
CN11336468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1356147A (zh) 一种室分小区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5357699A (zh) 无线网络质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6465328A (zh) 用于估计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的地理距离或地理距离的范围的方法和系统、移动通信网络、用户设备、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6112996A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连接通信方法
KR20180071294A (ko) 라우터 어드레스 유형 식별 방법 및 장치
CN107205220B (zh) 一种确定区域人流数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97030B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设备工作状态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781120A (zh) 终端和通讯录管理方法
JP2004048289A (ja) ネットワーク情報収集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無線端末
US20180063810A1 (en) Positioning parameter exchange method and system, and apparatus
CN109286943A (zh) 一种网络测试盒、网络测试方法及网络测试分析系统
US20160021482A1 (en) Management of transient nodes and multiple capability instances in wireless m2m networks
CN111866977A (zh) 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2907144B (zh) 无线通信装置、基站、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14928849B (zh) 一种基站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0473197C (zh) 用于测试移动电话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