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6977A - 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66977A CN111866977A CN202010606444.5A CN202010606444A CN111866977A CN 111866977 A CN111866977 A CN 111866977A CN 202010606444 A CN202010606444 A CN 202010606444A CN 111866977 A CN111866977 A CN 1118669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network element
- acquisition
- acquired
- cont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144 data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716 delivery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34282 All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2732 Allium cepa var. cep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90033 DRB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35497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ri-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100327 Homo sapiens RNA-binding protein 45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117568 Oryza sativa subsp. japonica DRB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823 RNA-binding protein 45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00159 Rat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03—Managing SLA; Interaction between SLA and QoS
- H04L41/5009—Determining service level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r violations of service level contracts, e.g. violations of agreed response time or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该方法包括:第一网元获取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进行信息采集。通过本公开,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信系统可感知的信息有限,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实现方式较为复杂、难以保障服务质量的问题,达到了增加通信系统可感知的信息的范围,增强通信系统可感知的信息的能力,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实现方式简单、服务质量保障度高,并适应于多种网络架构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通信和互联网环境下,感知网络变化并提升业务感知能力,以及有针对性地建设、维护、优化网络,是运营商和设备商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当前业界对网络的感知经常是对现有架构系统通过测量、检测等方式实现的,其局限性非常大。
对无线网络外部环境和内部各层信息的感知,在不同位置进行信息采集,还需要传递到不同的信息节点进行不同的数据处理。由于当前通信网络协议也是参考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OSI)七层协议模型对协议栈进行分层,各层相互独立透明且单独优化,只能在相邻层之间以固定方式进行通信。现有信息感知的手段,除了感知信息的范围和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还存在信息交互时间长,不能灵活适应信息特征,感知的信息庞大杂乱易产生冗余,信息传递处理方式繁杂,感知的信息传递在服务质量和时延需求难以保证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通信系统可感知的信息有限,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实现方式较为复杂、难以保障服务质量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递方法,包括:第一网元获取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进行信息采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第一网元服务标识、第三网元服务标识、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第三网元对应的信息采集指示信息、来自第三网元的采集请求。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获取的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进行信息采集包括: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以及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中的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进行信息采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元确定第二网元并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元从第三网元获取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元产生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如下之一确定向第二网元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一网元内部逻辑单元的请求信息、第一网元的服务标识、第三网元服务标识、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的信息采集映射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位置信息、所述第二网元在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二采集方式指示信息、第一网元服务标识、第三网元服务标识、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来自第一网元的采集请求。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的采集响应,其中,所述采集响应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进行信息采集所获取的采集内容信息、第二网元采集成功消息、第二网元采集失败消息、第二网元采集延迟消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获取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的采集内容信息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的采集内容信息以及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的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进行信息采集处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通过ID标识的方式联合传输或者分别传输至所述第二网元。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采集方式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参数之一:采集精度、采集内容优先级、采集内容可靠性、采集时延要求、采集内容的QoS、采集内容的生命周期、服务意图。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采集方式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参数之一:采集位置、采集对象、采集类型、采集周期、采集方式、采集内容传输方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集中采集、分散采集、透传采集、直接采集、间接采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采集方式指示信息还包括信息处理参数,所述信息处理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数据加工方式、数据加密方式、数据压缩方式、数据统计方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加工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数据平均、数据加权、数据滤波、数据剔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加密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数据加密、数据不加密、采用的密钥。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压缩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数据压缩、数据不压缩、压缩方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至少以下之一确定其使用的服务标识:第一网元获取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一网元获取的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从第三网元获取的服务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至少以下之一获取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第一网元获取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从第三网元获取的服务标识、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服务标识指示了能提供的感知服务,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服务能力、服务需求、服务目的、服务条件、服务策略、报告内容、服务意图。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或所述第二网元或所述第三网元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通用逻辑单元、通用实体、通用节点、专用逻辑单元、专用实体、专用节点。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至少以下之一确定第二网元: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一网元内部逻辑单元的请求信息、所述第一网元服务标识、所述第一网元从第三网元接收的服务标识、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从第三网元接收的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的信息采集映射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网元根据至少以下信息之一确定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方式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信息、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二网元获取的所述第一网元服务标识、所述第二网元服务标识、所述第二网元获取的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所述第二网元获取的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网元获取的信息采集映射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网元所在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网元所在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元待采集内容的位置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或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信号质量、上下文、系统配置、网络状态、网络性能、环境信息、资源占用情况、资源映射情况、应用信息、语义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信息采集映射表获取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指示信息、第二网元标识、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指示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的信息采集映射表包括至少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网元存储的包含多个网元采集信息映射关系的静态信息采集映射表、所述第一网元推算的包含多个网元采集信息映射关系的动态信息采集映射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或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多个对象ID的组合标识、节点标识、用户标识、网络标识、小区标识和用户标识组合,波束标识、协议层标识、域名标识、资源标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待采集内容信息的地理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逻辑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时域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频域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空域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码域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网络标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递装置,所述信息传递装置位于第一网元中,包括:采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进行信息采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第一网元服务标识、第三网元服务标识、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第三网元对应的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以及所述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进行信息采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网元上报的采集信息,并对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的采集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服务单元,该服务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网元的服务标识,所述服务标识指示了所述第一网元所能提供的感知服务。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二网元,并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通过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由于第一网元获取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并依据上述信息进行信息采集,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通信系统可感知的信息有限,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实现方式较为复杂、难以保障服务质量的问题,达到增加通信系统可感知的信息的范围,增强通信系统可感知的信息的能力,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实现方式简单、服务质量保障度高,并适应于多种网络架构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传递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传递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具有服务单元的信息传递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信息传递映射关系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感知模型多级映射关系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多维度确定切换的目标小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使用多PCT合并波束为UE提供服务的感知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多频段RAT选择的感知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特定APP感知优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特定用户/用户群优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TCP拥塞判断的感知优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跨域感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息传递方法,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传递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第一网元获取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
步骤S102,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进行信息采集。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101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第一网元服务标识、第三网元服务标识、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第三网元对应的信息采集指示信息、来自第三网元的采集请求。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102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以及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中的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进行信息采集。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包括:所述第一网元确定第二网元并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包括:所述第一网元从第三网元获取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包括:所述第一网元产生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可根据如下之一确定向第二网元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一网元内部逻辑单元的请求信息、第一网元的服务标识、第三网元服务标识、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的信息采集映射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位置信息、所述第二网元在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二采集方式指示信息、第一网元服务标识、第三网元服务标识、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来自第一网元的采集请求。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的采集响应,其中,所述采集响应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进行信息采集所获取的采集内容信息、第二网元采集成功消息、第二网元采集失败消息、第二网元采集延迟消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获取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的采集内容信息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的采集内容信息以及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的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进行信息采集处理。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通过ID标识的方式联合传输或者分别传输至所述第二网元。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采集方式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参数之一:采集精度、采集内容优先级、采集内容可靠性、采集时延要求、采集内容的QoS、采集内容的生命周期、服务意图。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采集方式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参数之一:采集位置、采集对象、采集类型、采集周期、采集方式、采集内容传输方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方式至少可包括以下之一:集中采集、分散采集、透传采集、直接采集、间接采集。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采集方式指示信息还包括信息处理参数,所述信息处理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数据加工方式、数据加密方式、数据压缩方式、数据统计方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加工方式至少可包括以下之一:数据平均、数据加权、数据滤波、数据剔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加密方式至少可包括以下之一:数据加密、数据不加密、采用的密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压缩方式至少包括可以下之一:数据压缩、数据不压缩、压缩方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至少以下之一确定其使用的服务标识:第一网元获取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一网元获取的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从第三网元获取的服务标识。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至少以下之一获取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第一网元获取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从第三网元获取的服务标识、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服务标识指示了能提供的感知服务,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服务能力、服务需求、服务目的、服务条件、服务策略、报告内容、服务意图。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或所述第二网元或所述第三网元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通用逻辑单元、通用实体、通用节点、专用逻辑单元、专用实体、专用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可根据以下之一确定第二网元: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一网元内部逻辑单元的请求信息、所述第一网元服务标识、所述第一网元从第三网元接收的服务标识、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从第三网元接收的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的信息采集映射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网元可根据至少以下信息之一确定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方式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信息、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二网元获取的所述第一网元服务标识、所述第二网元服务标识、所述第二网元获取的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所述第二网元获取的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网元获取的信息采集映射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网元所在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网元所在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元待采集内容的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或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信号质量、上下文、系统配置、网络状态、网络性能、环境信息、资源占用情况、资源映射情况、应用信息、语义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可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信息采集映射表获取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指示信息、第二网元标识、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的信息采集映射表可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网元存储的包含多个网元采集信息映射关系的静态信息采集映射表、所述第一网元推算的包含多个网元采集信息映射关系信息的动态采集映射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或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多个对象I D的组合标识、节点标识、用户标识、网络标识、小区标识和用户标识组合,波束标识、协议层标识、域名标识、资源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待采集内容信息的地理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逻辑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时域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频域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空域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码域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网络标识。
通过上述步骤,由于第一网元获取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并依据上述信息进行信息采集,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信系统可感知的信息有限,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实现方式较为复杂、难以保障服务质量的问题,达到了增加通信系统可感知的信息的范围,增强通信系统可感知的信息的能力,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实现方式简单、服务质量保障度高,并适应于多种网络架构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传递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传递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位于第一网元100中,包括:采集单元110。
所述采集单元110,用于获取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进行信息采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单元110,还可用于获取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第一网元服务标识、第三网元服务标识、第三网元对应的信息采集指示信息、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单元110,还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以及所述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进行信息采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单元110还可用于接收第二网元上报的采集信息,并对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的采集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具有服务单元的信息传递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2所示的采集单元110外,还包括服务单元120。
所述服务单元120,用于确定第一网元的服务标识,所述服务标识指示了所述第一网元所能提供的感知服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单元120还用于确定第二网元并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对本公开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场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以往的通信系统对感知信息的获取是按协议层顺序传递的,可感知的信息有限,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实现方式较为复杂、难以保障服务质量。
为满足通信需求,需要对通信系统的信息进行感知,信息的感知要根据需求确定采集哪些信息以及如何采集。在本公开可选实施例中,通过对感知服务需求层层分解的方式实现信息的采集。
图4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信息传递映射关系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每级采集源包含采集单元和服务单元,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本级采集源的信息采集位置、采集具体内容以及采集信息的指示方式,采集位置和采集内容可以通过共用一个ID来指示或者分别指示,采集信息的指示方式可以用AQI(Acquisition quality indication,采集质量指示)来标识,采集信息指示方式用于对感知的信息流在传输层面和处理层面进行感知信息的质量控制。服务单元用于给下一级采集源发送下一级采集源的信息采集位置、采集具体内容和或采集信息的指示方式等信息。服务单元还确定本级的服务ID,服务ID指示了本级采集源能提供的服务能力、服务需求、目的、策略、报告内容、服务意图等。服务单元通过本级采集源获得的信息采集位置、采集具体内容、采集信息的指示方式、上级服务ID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本级的服务ID。第一网元根据获取的采集指示信息,对第一网元进行信息采集;第一网元根据第一网元的服务ID确定第二网元,并发送采集指示信息给第二网元指导第二网元进行信息采集。第一网元获取的采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采集位置信息、采集位置上采集的内容信息、采集方式指示信息、服务标识,这些采集信息可以是第一网元自身的采集信息或者是其他网元的采集信息,也可以是第三网元通过第一网元转发给第二网元的采集信息。
以图4为例,第一网元作为信息采集的第一级为第一采集源,第二网元作为第二级为第二采集源,第三网元可以是第一网元的上级信息采集源,也可以是用于信息转发的同级或不分级采集源。第一网元确定了第二网元的位置和采集内容,第二网元(下级采集源)根据第一网元(上级采集源)的服务需求确定本级的服务需求。对每一级网元,当本级采集源没有收到采集信息指示方式时,本级采集源也可以通过收到的信息采集位置、采集内容以及上级服务标识来生成本级采集信息指示方式。
所述采集信息指示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采集类型、采集精度、采集周期、采集内容优先级、采集内容可靠性、采集时延要求、采集内容的生命周期、采集内容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采集内容传输方式、集中采集、分散采集、采集网元、直接采集、间接采集、透传采集。如,采集类型可以是测量类、业务类、信令类等;采集内容优先级的不同决定信息采集的先后顺序;采集内容可靠性和采集时延要求保证了服务的可靠性和及时性,指示采集和传输时是否优先处理还是在拥塞时丢弃;采集内容的生命周期确定了采集信息的生成、保持和消亡的控制;如透传采集则表示在本级网元功能主要是转发采集信息指示。本领域技术人员须知,在实际应用中,本公开可选实施例不限于以上举例。
对每一个网元,其对应的每级采集源可以是多个对象ID的组合/某个节点ID/某个协议层用户的内部标识/网络标识/小区标识+用户标识等,还可以是采集数据的节点位置,如基站ID、UEID、波束ID等,也可以指各协议层,如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媒体介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等,甚至还可以指不同域。
图5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感知模型多级映射关系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一个感知服务ID可以映射到多个下级采集源ID,每个信息采集点自身有一个采集源ID(与上一级感知服务ID的关联)和一个感知服务ID(用于关联下一级采集源ID),使用树状链式结构+剥洋葱方式映射。树状链表结构指从上级信息感知到下级信息感知的关联映射,如上级采集源到下级采集源的映射。本实施例中的剥洋葱方式是指感知需求的层层分解,即有一个顶级需求,把顶级需求分到各级,变成各级的需求,当分级到能满足顶级需求的时候,分级结束。
从图5可以看到,不同服务ID可以映射到同一个采集ID,如服务ID1和服务ID2的下一级都有采集ID4;另外,一个服务ID可关联对另一个服务ID看来是不同级的多个采集源,采集ID8和采集ID9在整个映射架构中看似不同级,但可以都被服务ID6映射。
每级服务单元到下一级采集源的关联可以用服务ID到采集源ID的映射来表示。表1是多级感知模型的映射链表,如表1所示,每一个采集源ID都有一个自己的感知服务ID;每级采集源通过本级的获得的信息通过如AI的推断或者查表的方式生成本级服务ID,所述服务ID通过如AI的推断或者查表的方式确定下一级采集源。
表1
服务ID到下级采集源的映射有静态映射和动态映射两种方式。静态映射指网络已设置好固定的映射关系,各级采集源ID、服务ID对应下一级固定的采集信息,如下级采集源ID、下级服务ID、下级采集位置、下级采集内容。动态映射指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映射关系。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等方式,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最佳的下一级采集源和AQI、服务ID。另外,所述关联映射可以做成子网局部映射表的方式,在每个节点存储一部分的映射信息。静态映射的方式可控性好,配置容易,需要消耗的资源少,但缺点是配置和维护需要花费时间、对网络变化反应慢,需要配置人员全面掌握网络情况。动态映射的方式能自适应网络动态变化,减少出错,但需要占用一定的资源用于智能计算,需要管理的信息较多。但需要考虑,动态映射和AI结合会发挥更好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用采集ID标识采集位置和采集内容,用AQI表示采集指示方式。
可选实施例一:多维度确定切换的目标小区当用户移动到小区边缘,需要从服务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一般是检测多个邻区的信号质量,并设定切换的限制条件(门限),当有邻区超过做目标小区切换门限时触发切换。这种通过门限来判断的方式,很少能同时考虑到各小区的负载情况,业务特点等多种因素,即使考虑了其他因素,也需要经过一些复杂的操作并转换成对切换门限的修改才能实现,这使得切换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打折扣。图6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多维度确定切换的目标小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可选例能够实现多种因素影响的自动切换。
第一级:
采集源ID0的感知服务对应服务ID0,服务ID0表示UE移动到小区边缘,需要选择切换的目标小区。配置采集源ID1(cell 1),ID2(cell 2),并且配置相同的AQI1(ARI1中包含了需要多维度评价的参数指示)。采集源ID1根据服务ID0和AQI1来确定其服务ID1(表示综合采集小区指标的需求)。
第二级:
服务ID1确定三个采集源ID3/ID4/ID来满足其需求。这里2个cell的处理相同,只以cell1为例。
在采集源ID3获得层3滤波后的信道质量,对应AQI2,转换成服务ID2。
采集源ID4获得目标小区资源占用情况,比如MAC调度信息等,对应AQI3,转换成服务ID3。
采集源ID5在核心网获得切片信息,比如业务类型,时延信息、业务优先级等对应AQI4,转换成服务ID4。
采集源ID6是使用内部测速软件(app方式)获得UE的移动速度,通过移动速度,确定用户群场景,对应AQI5,转换成服务ID5。
第三级:
服务ID2确定2个采集源,这里2个采集源都使用采集ID7,是想表示在同一个采集位置测量,通过AQI不同可指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测量的需求,分别转换成服务ID6和7。
服务ID5确定采集源ID7,因为也是物理层瞬时RSRP测量,转换成服务ID6。
服务ID3、服务ID4也可以进一步分解到下一级的采集源和服务ID,这里不再举例。
第四级:
服务ID6确定本小区使用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进行RSRP测量,服务ID7确定对本小区和邻区使用CSI-RS进行RSRQ测量,因为都是用CSI-RS测量,所以可以使用相同的AQI8。
结合上一级的信息(上下文信息),服务ID6也可确定为对某个UE的上行SRS测量。也就是说每层的服务ID不是必须映射到下一级固定的服务ID,而是可能参考上面一层甚至多层的信息进行推断映射。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一是较为详细的分解,而其他实施例示意图没有分解到最底一级。需要知道的是,当系统运行时,如果分解到某一级的需求已能满足,则不需要继续向下分解。如已可以在L3获取一段时间的信号质量,就不需要分解到L1获取瞬时信号质量。
可选实施例二:跨不同物理层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的波束合并
图7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使用多PCI合并波束为UE提供服务的感知示意图,如图7所示,对小区边缘用户或者级别高的用户,如果使用信号强的多个小区特定波束为其提供服务,则会大大减少波束干扰,提高用户的服务质量。
这里,采集源ID0无线通信系统外部,其外部需求对应服务ID0,服务ID0映射到接入网的采集源ID1,采集ID1对应服务ID1,对应的服务是对多个PCI波束进行选择;服务ID1将服务需求转换成需要在采集源ID2和ID3上进行信息采集,采集源ID2和ID3根据服务ID1和采集源ID1的信息,得到服务ID2,服务ID2表示选择最好波束;根据采集ID2和服务ID2,得到采集ID4和服务ID3并进行L3滤波信息采集,如此类推,进一步分解到采集ID5和服务4,进行L1滤波信息的采集感知。采集ID3的向下分解参考采集ID2。通过采集位置、采集内容、采集的目的、采集要求的信息,可以确定下一级采集源和采集源位置、内容和采集要求。
可选实施例三:不同频点加权,进行综合评价后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Technology,RAT)的选择
图8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多频段RAT选择的感知示意图,如图8所示,给出了在多个RAT同时拥有多个频点场景下RAT的选择,通过频点加权到单频点测量的分解方式实现多层次分解的感知。这种感知模型对不同制式、系统的多RAT接入的适应性也很好。
可选实施例四:特定APP感知优化
图9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特定APP感知优化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对特定app,包含了多种业务,需要对不同业务精准优化。以微信为例,这款App需要支持视频、语音、短信等功能。通过层层感知,业务要求分解到会话(session),再到Qos flow,最后到承载。如图所示,视频业务由QoSFlow1映射到数据无线承载DRB1,通过对系统资源占用情况、UE群组的无线信号质量感知,并结合逻辑信道优先级分配,可以实现视频业务的优化,比如标清/高清的转换、空闲时段资源占用大小和分配优先级的提高等。语音业务QoS flow2和短信业务QoS flow3都映射到DRB2,因为数据流小且重要程度高,可能需要提高优先级、使用固定的资源来保障。
可选实施例五:特定用户/用户群感知优化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特定用户/用户群优化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对特定用户,如经常投诉的用户,可以用感知的方式确定其覆盖情况、空口信号质量,准确定位问题;对特定用户群(社群、商圈),可以抽取用户群的共同兴趣来投放业务内容。在这个示意图中,采集源为用户的标识,在外部应用、核心网、接入网不同位置都有各自的用户标识,在感知映射时需要进行用户标识的转换。
可选实施例六: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感知优化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TCP拥塞判断的感知优化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TCP层通过感知当前业务量和无线环境状态,判断是因为数据流过大造成的拥塞还是因为无线环境恶劣造成的数据丢失,进一步调整拥塞窗口、超时时间。这种方式实现了跨层信息采集和感知。
可选实施例七:跨域感知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可选实施例的跨域感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对不同的域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多域分解的方式实现。
本公开可选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信息传递的方法和装置,对感知需求进行分解,进行灵活跨层信息感知,需求可直接与其期望的信息采集点关联,并且在信息流传递过程中,使用采集质量指示的方式在传输和处理层面保证信息流的服务质量。本公开可选实施例适用于现有通信系统和未来通信架构的信息感知,能够适应基于服务化的架构或者基于域的架构信息感知和意图网络。
本公开可选实施例可以广泛用于无线和有线通信的各种场景,也可以适用于物联网、互联网、意图网络、B5G网络、6G网络等网络架构,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公开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公开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8)
1.一种信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元获取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进行信息采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第一网元服务标识、第三网元服务标识、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第三网元对应的信息采集指示信息、来自第三网元的采集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获取的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进行信息采集,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以及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中的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进行信息采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确定第二网元并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从第三网元获取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产生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或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至少如下之一确定向第二网元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一网元内部逻辑单元的请求信息、第一网元的服务标识、第三网元服务标识、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的信息采集映射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位置信息、所述第二网元在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二采集方式指示信息、第一网元服务标识、第三网元服务标识、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来自第一网元的采集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的采集响应,其中,所述采集响应包括至少以下之一: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进行信息采集所获取的采集内容信息、第二网元采集成功消息、第二网元采集失败消息、第二网元采集延迟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获取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的采集内容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的采集内容信息以及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的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进行信息采集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通过ID标识的方式联合传输或者分别传输至所述第二网元。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采集方式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参数之一:采集精度、采集内容优先级、采集内容可靠性、采集时延要求、采集内容的QoS、采集内容的生命周期、服务意图。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采集方式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参数之一:采集位置、采集对象、采集类型、采集周期、采集方式、采集内容传输方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集中采集、分散采集、透传采集、直接采集、间接采集。
1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采集方式指示信息还包括信息处理参数,所述信息处理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数据加工方式、数据加密方式、数据压缩方式、数据统计方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加工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数据平均、数据加权、数据滤波、数据剔除。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加密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数据加密、数据不加密、采用的密钥。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压缩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数据压缩、数据不压缩、压缩方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至少以下之一确定其使用的服务标识:第一网元获取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一网元获取的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从第三网元获取的服务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至少以下之一获取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第一网元获取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从第三网元获取的服务标识、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标识指示了能提供的感知服务,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服务能力、服务需求、服务目的、服务条件、服务策略、报告内容、服务意图。
22.根据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或所述第二网元或所述第三网元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通用逻辑单元、通用实体、通用节点、专用逻辑单元、专用实体、专用节点。
2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至少以下之一确定第二网元: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一网元内部逻辑单元的请求信息、所述第一网元服务标识、所述第一网元从第三网元接收的服务标识、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从第三网元接收的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的信息采集映射表。
2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元根据至少以下信息之一确定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方式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信息、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二网元获取的所述第一网元服务标识、所述第二网元服务标识、所述第二网元获取的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所述第二网元获取的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网元获取的信息采集映射表。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6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网元所在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网元所在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元待采集内容的位置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或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信号质量、上下文、系统配置、网络状态、网络性能、环境信息、资源占用情况、资源映射情况、应用信息、语义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信息采集映射表获取至少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指示信息、第二网元标识、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采集指示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获取的信息采集映射表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网元存储的包含多个网元采集信息映射关系的静态信息采集映射表、所述第一网元推算的包含多个网元采集信息映射关系的动态信息采集映射表。
2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或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多个对象ID的组合标识、节点标识、用户标识、网络标识、小区标识和用户标识组合,波束标识、协议层标识、域名标识、资源标识。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二采集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待采集内容信息的地理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逻辑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时域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频域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空域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码域位置、待采集内容信息的网络标识。
31.一种信息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网元中,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和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进行信息采集。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指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采集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第一网元服务标识、第三网元服务标识、多网元共享服务标识,第三网元对应的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信息、在所述第一采集位置上待采集的内容信息以及所述第一采集方式指示信息进行信息采集。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网元上报的采集信息,并对所述第二网元上报的采集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服务单元,用于确定第一网元的服务标识,所述服务标识指示了所述第一网元所能提供的感知服务。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二网元,并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信息采集指示信息。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30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38.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30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06444.5A CN111866977A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PCT/CN2021/088982 WO2022001315A1 (zh) | 2020-06-29 | 2021-04-22 | 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US18/009,360 US20230300038A1 (en) | 2020-06-29 | 2021-04-22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KR1020237003230A KR20230029943A (ko) | 2020-06-29 | 2021-04-22 | 정보 전달 방법, 장치, 저장 매체 및 전자 장치 |
EP21833144.5A EP4175352A4 (en) | 2020-06-29 | 2021-04-22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06444.5A CN111866977A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66977A true CN111866977A (zh) | 2020-10-30 |
Family
ID=72989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06444.5A Pending CN111866977A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300038A1 (zh) |
EP (1) | EP4175352A4 (zh) |
KR (1) | KR20230029943A (zh) |
CN (1) | CN111866977A (zh) |
WO (1) | WO2022001315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13486A (zh) * | 2021-09-18 | 2023-04-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3108512A1 (zh) * | 2021-12-15 | 2023-06-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服务质量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47522A (zh) * | 2013-12-31 | 2014-04-23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位置信息采集方法和设备 |
EP3090594A1 (en) * | 2013-12-31 | 2016-11-0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Call handoff initiation in hybrid networks |
CN109788030A (zh) * | 2018-12-17 | 2019-05-21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无人车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0166377A (zh) * | 2018-02-14 | 2019-08-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
WO2020088350A1 (zh) * | 2018-10-31 | 2020-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定位方法及设备 |
CN111885549A (zh) * | 2020-06-29 | 2020-11-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采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00790B (zh) * | 2017-09-30 | 2021-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获取特征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
US10080098B1 (en) * | 2017-10-25 | 2018-09-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high efficiency transport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CN115061430A (zh) * | 2017-12-31 | 2022-09-16 | 分众共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安全管理系统、方法、设备、存储介质、信息处理云平台 |
US11329874B2 (en) * | 2018-04-12 | 2022-05-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 centralized predictiv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
-
2020
- 2020-06-29 CN CN202010606444.5A patent/CN111866977A/zh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4-22 US US18/009,360 patent/US20230300038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4-22 EP EP21833144.5A patent/EP4175352A4/en active Pending
- 2021-04-22 WO PCT/CN2021/088982 patent/WO2022001315A1/zh unknown
- 2021-04-22 KR KR1020237003230A patent/KR20230029943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47522A (zh) * | 2013-12-31 | 2014-04-23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位置信息采集方法和设备 |
EP3090594A1 (en) * | 2013-12-31 | 2016-11-0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Call handoff initiation in hybrid networks |
CN110166377A (zh) * | 2018-02-14 | 2019-08-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
WO2020088350A1 (zh) * | 2018-10-31 | 2020-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定位方法及设备 |
CN109788030A (zh) * | 2018-12-17 | 2019-05-21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无人车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1885549A (zh) * | 2020-06-29 | 2020-11-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采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13486A (zh) * | 2021-09-18 | 2023-04-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3108512A1 (zh) * | 2021-12-15 | 2023-06-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服务质量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001315A1 (zh) | 2022-01-06 |
EP4175352A4 (en) | 2024-01-10 |
KR20230029943A (ko) | 2023-03-03 |
US20230300038A1 (en) | 2023-09-21 |
EP4175352A1 (en) | 2023-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50191B2 (en) |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performance data | |
WO2017137010A2 (en) | Configuration of a set of carriers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operation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9788488A (zh) | 一种网络站点的规划方法和装置 | |
CN106233763A (zh) | 共享频谱中的信道选择共存 | |
US11843516B2 (en) | Federated learning in telecom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0945299B2 (en) | Overshoot analysis based on user equipment metrics | |
CN112469133A (zh) | 一种载波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 |
CN112333834B (zh) | 一种载波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 |
CN111866977A (zh) | 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CN104581743A (zh) | 一种实现wlan部署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3542050A (zh) | 网络性能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1836306A (zh) | 功率协调方法及装置 | |
CN110784894A (zh) | Lte系统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 |
WO2009114452A1 (en) | Optimiz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AU2022208075A1 (en) |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thod for data analysis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CN113728673A (zh) | 用于估计被无线电问题抑制的数据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3543164B (zh) | 一种网络性能数据的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2153679B (zh) | 一种转网方法及装置 | |
CN115866634A (zh) | 一种网络性能异常分析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220377652A1 (en) | Resource availability check | |
CN104349349A (zh) | 一种小区参数的确定方法、系统和设备 | |
CN114630378B (zh) | 网络的分流确定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EP4395248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1223962B2 (en) | Dynamic channel assignment driven by client analytics | |
WO2024078519A1 (zh) | 自治网络的自治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