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07064A - 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07064A CN116107064A CN202310393192.6A CN202310393192A CN116107064A CN 116107064 A CN116107064 A CN 116107064A CN 202310393192 A CN202310393192 A CN 202310393192A CN 116107064 A CN116107064 A CN 1161070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axis
- imaging system
- along
- aper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Abstract
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遮光阑、楔形镜、透镜一、透镜二、透镜三及胶合透镜、保护窗;在透镜一与透镜二之间设有遮光片一,在胶合透镜与保护窗之间设有遮光片二。本发明相比较传统的共焦面分幅成像,结构简单,所用的光学元件少,成像质量好,极大减小了传统共焦面分幅成像系统的外形尺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分幅成像是将一个场景在成像过程中分为多个相同的场景图像,再通过对场景图像进行光谱、振幅、偏振等维度的分割,获取多个光谱、振幅或偏振图像。分幅成像通常采用半透反棱镜(振幅分光)或光瞳面分孔径光束的方式,分幅后的图像通过多个光电接收器进行接收,其原理如图1、图2所示。这两种分幅方式需要多个光电接收器而导致尺寸大,结构复杂。
共焦面是指将分幅图像成像在同一平面内,使用时采用一个光电接收器采集同一平面内图像,见图3。现有的共焦面采用阵列透镜的方式,其结构如图4所示。图4中,物镜将场景成像在中间像面,经目镜准直为平行光,目镜后方的光瞳面位置放置多个阵列透镜,经阵列透镜后形成多个场景图像。为了避免多个场景图像在成像面出现混叠,在物镜后方的中间像面放置视场光阑,限制成像范围。图4的共焦面分幅成像设计复杂,后端需要微小的阵列透镜,前方需要匹配望远系统和视场光阑,使得分幅成像系统结构复杂,外形尺寸庞大,难以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相比较传统的共焦面分幅成像,结构简单,所用的光学元件少,成像质量好,极大减小了传统共焦面分幅成像系统的外形尺寸。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遮光阑、楔形镜、透镜一、透镜二、透镜三及胶合透镜、保护窗;在透镜一与透镜二之间设有遮光片一,在胶合透镜与保护窗之间设有遮光片二。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阑孔径为22~30mm,遮光阑沿光轴与楔形镜距离17~24mm。
进一步的,所述楔形镜由两个楔形块对接而成,端部厚度4~8mm,斜面与垂直面夹角6~10°,楔形镜沿光轴与透镜一的距离为5~8mm。
进一步的,所述透镜一为平凹负透镜,物侧面半径为18~21mm,像侧面为平面,沿光轴中心厚度2~6mm,透镜一沿光轴与透镜二距离3~5.2mm。
进一步的,所述透镜二为弯月正透镜,物侧面半径和像侧面半径分别为30.5~32mm、24~27mm,沿光轴中心厚度6~10mm,透镜二沿光轴与透镜三距离1~1.5mm。
进一步的,所述透镜三为双凸正透镜,物侧面半径和像侧面半径分别为110~120mm、40~45mm,沿光轴中心厚度9~12mm,透镜三沿光轴与胶合透镜距离1.3~1.7mm。
进一步的,所述胶合透镜物侧面半径、中间面半径分别为41~46mm、49~55mm,像侧面为平面;物测面至中间面中心厚度为9~14mm,中间面至像侧面中心厚度为2~7mm。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片一为矩形,长度为30~35mm,宽度为4~5mm,沿光轴与透镜一距离1mm。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片二为直角梯形,高度为42~48mm,上底宽度为19mm,下底宽度为42mm。
进一步的,所述楔形镜采用HZK9B材质,透镜一采用HBAK8材质,透镜二采用HZK9B材质,透镜三采用HZK9B材质,胶合透镜采用HZK9B和HZF88材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系统中设计了两块对接的楔形镜,每块端部宽、中间窄,可以将分孔径的光向两侧平移,将中心场景成像至分幅区域中心;再通过透镜一、透镜二、透镜三及胶合透镜的尺寸及间隔优化组合,构成了单一的成像物镜(目前技术达到同样效果需要多个成像物镜才能实现,造成系统尺寸过大),同时,该成像物镜的入瞳位于镜头前端,采用一个物镜和楔形镜组就能实现分幅;另外,设置了两个遮光片,遮光片一、遮光片二共同作用避免图像串扰,以及设计的像方视场为光电接收器全幅面,包含共焦面分幅区域的总和。以上各个部件共同发挥作用,不仅使得光路大幅简化,实现了小型化,而且减少了各分幅图像的混叠,成像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振幅分光示意图;
图2是孔径分光示意图;
图3是共焦面分幅图像示意图;
图4是基于阵列透镜的共焦面分幅成像;
图5是本发明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分幅光学成像系统;
图6是楔形镜示意图;
图7是分幅成像光路图(单个楔形镜支路的效果),楔形镜对光瞳处的上半部分光束进行分光折转,经过镜头后的下视场下边缘光束接近垂直入射像面;
图5中,1、遮光阑,2、楔形镜,3、透镜一,4、透镜二,5、透镜三,6、胶合透镜,7、保护窗,8、遮光片一,9、遮光片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5~图7所示,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遮光阑1、楔形镜2、透镜一3、透镜二4、透镜三5及胶合透镜6、保护窗7;在透镜一3与透镜二4之间设有遮光片一8,在胶合透镜6与保护窗7之间设有遮光片二9。
所述遮光阑1孔径为22mm,遮光阑1沿光轴与楔形镜2距离17mm。
所述楔形镜2由两个楔形块对接而成,端部厚度4mm,斜面与垂直面夹角6°,楔形镜2沿光轴与透镜一3的距离为5mm。
所述透镜一3为平凹负透镜,物侧面半径为18mm,像侧面为平面,沿光轴中心厚度2mm,透镜一3沿光轴与透镜二4距离3mm。
所述透镜二4为弯月正透镜,物侧面半径和像侧面半径分别为30.5mm、24mm,沿光轴中心厚度6mm,透镜二4沿光轴与透镜三5距离1mm。
所述透镜三5为双凸正透镜,物侧面半径和像侧面半径分别为110mm、40mm,沿光轴中心厚度9mm,透镜三5沿光轴与胶合透镜6距离1.3mm。
所述胶合透镜6物侧面半径、中间面半径分别为41mm、49mm,像侧面为平面;物测面至中间面中心厚度为9mm,中间面至像侧面中心厚度为2mm。
所述遮光片一8为矩形,长度为30mm,宽度为4mm,沿光轴与透镜一3距离1mm。
所述遮光片二9为直角梯形,高度为42mm,上底宽度为19mm,下底宽度为42mm。
所述楔形镜2采用HZK9B材质,透镜一3采用HBAK8材质,透镜二4采用HZK9B材质,透镜三5采用HZK9B材质,胶合透镜6采用HZK9B和HZF88材质。
实施例2:如图5~图7所示,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遮光阑1、楔形镜2、透镜一3、透镜二4、透镜三5及胶合透镜6、保护窗7;在透镜一3与透镜二4之间设有遮光片一8,在胶合透镜6与保护窗7之间设有遮光片二9。
所述遮光阑1孔径为26mm,遮光阑1沿光轴与楔形镜2距离20mm。
所述楔形镜2由两个楔形块对接而成,相接面涂黑漆密接在一起,端部厚度5mm,斜面与垂直面夹角8°,楔形镜2沿光轴与透镜一3距离6mm。
所述透镜一3为平凹负透镜,物侧面半径为19.75mm,像侧面为平面,沿光轴中心厚度3mm,透镜一3沿光轴与透镜二4距离4.11mm。
所述透镜二4为弯月正透镜,物侧面半径和像侧面半径分别为31.9mm、25mm,沿光轴中心厚度7mm,透镜二4沿光轴与透镜三5距离1mm。
所述透镜三5为双凸正透镜,物侧面半径和像侧面半径分别为117mm、42mm,沿光轴中心厚度10mm,透镜三5沿光轴与胶合透镜6距离1.6mm。
所述胶合透镜6物侧面半径、中间面半径分别为44mm、51mm,像侧面为平面。物测面至中间面中心厚度为10mm,中间面至像侧面中心厚度为4mm。
所述遮光片一8为矩形,长度为32mm,宽度为4mm,沿光轴与透镜一3距离1mm。
所述遮光片二9为直角梯形,高度为46mm,上底宽度为19mm,下底宽度为42mm。
所述楔形镜2采用HZK9B材质,透镜一3采用HBAK8材质,透镜二4采用HZK9B材质,透镜三5采用HZK9B材质,胶合透镜6采用HZK9B和HZF88材质。
实施例3:如图5~图7所示,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遮光阑1、楔形镜2、透镜一3、透镜二4、透镜三5及胶合透镜6、保护窗7;在透镜一3与透镜二4之间设有遮光片一8,在胶合透镜6与保护窗7之间设有遮光片二9。
所述遮光阑1孔径为30mm,遮光阑1沿光轴与楔形镜2距离24mm。
所述楔形镜2由两个楔形块对接而成,端部厚度8mm,斜面与垂直面夹角10°,楔形镜2沿光轴与透镜一3的距离为8mm。
所述透镜一3为平凹负透镜,物侧面半径为21mm,像侧面为平面,沿光轴中心厚度6mm,透镜一3沿光轴与透镜二4距离5.2mm。
所述透镜二4为弯月正透镜,物侧面半径和像侧面半径分别为32mm、27mm,沿光轴中心厚度10mm,透镜二4沿光轴与透镜三5距离1.5mm。
所述透镜三5为双凸正透镜,物侧面半径和像侧面半径分别为120mm、45mm,沿光轴中心厚度12mm,透镜三5沿光轴与胶合透镜6距离1.7mm。
所述胶合透镜6物侧面半径、中间面半径分别为46mm、55mm,像侧面为平面;物测面至中间面中心厚度为14mm,中间面至像侧面中心厚度为7mm。
所述遮光片一8为矩形,长度为35mm,宽度为5mm,沿光轴与透镜一3距离1mm。
所述遮光片二9为直角梯形,高度为48mm,上底宽度为19mm,下底宽度为42mm。
所述楔形镜2采用HZK9B材质,透镜一3采用HBAK8材质,透镜二4采用HZK9B材质,透镜三5采用HZK9B材质,胶合透镜6采用HZK9B和HZF88(平凹状部分)材质。
本发明可应用于多光谱成像、全偏振光学成像、高动态成像、双目立体成像等方面,相比较传统方法,如专利文献CN 105352603A,本申请实施例3系统尺寸(三个实施例中,实施例3系统尺寸最大)可缩小50%以上,光学元件数量减少60%以上,因而可应用于多种微型化需求的平台。
Claims (10)
1.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遮光阑(1)、楔形镜(2)、透镜一(3)、透镜二(4)、透镜三(5)及胶合透镜(6)、保护窗(7);在透镜一(3)与透镜二(4)之间设有遮光片一(8),在胶合透镜(6)与保护窗(7)之间设有遮光片二(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阑(1)孔径为22~30mm,遮光阑(1)沿光轴与楔形镜(2)距离17~24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镜(2)由两个楔形块对接而成,端部厚度4~8mm,斜面与垂直面夹角6~10°,楔形镜(2)沿光轴与透镜一(3)的距离为5~8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一(3)为平凹负透镜,物侧面半径为18~21mm,像侧面为平面,沿光轴中心厚度2~6mm,透镜一(3)沿光轴与透镜二(4)距离3~5.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二(4)为弯月正透镜,物侧面半径和像侧面半径分别为30.5~32mm、24~27mm,沿光轴中心厚度6~10mm,透镜二(4)沿光轴与透镜三(5)距离1~1.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三(5)为双凸正透镜,物侧面半径和像侧面半径分别为110~120mm、40~45mm,沿光轴中心厚度9~12mm,透镜三(5)沿光轴与胶合透镜(6)距离1.3~1.7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合透镜(6)物侧面半径、中间面半径分别为41~46mm、49~55mm,像侧面为平面;物测面至中间面中心厚度为9~14mm,中间面至像侧面中心厚度为2~7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一(8)为矩形,长度为30~35mm,宽度为4~5mm,沿光轴与透镜一(3)距离1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二(9)为直角梯形,高度为42~48mm,上底宽度为19mm,下底宽度为42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镜(2)采用HZK9B材质,透镜一(3)采用HBAK8材质,透镜二(4)采用HZK9B材质,透镜三(5)采用HZK9B材质,胶合透镜(6)采用HZK9B和HZF88材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93192.6A CN116107064B (zh) | 2023-04-13 | 2023-04-13 | 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分幅光学成像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93192.6A CN116107064B (zh) | 2023-04-13 | 2023-04-13 | 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分幅光学成像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07064A true CN116107064A (zh) | 2023-05-12 |
CN116107064B CN116107064B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6258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393192.6A Active CN116107064B (zh) | 2023-04-13 | 2023-04-13 | 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分幅光学成像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107064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89509A (zh) * | 2004-07-23 | 2007-06-27 | 讯宝科技公司 | 在扩展的工作范围上具有改进的激光强度调制的电光读取器 |
US20070213618A1 (en) * | 2006-01-17 | 2007-09-13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Scanning fiber-optic nonlinear optical imaging and spectroscopy endoscope |
CN101644761A (zh) * | 2009-08-31 | 2010-02-10 |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湍流廓线激光雷达子孔径楔镜排列方法 |
CN107991762A (zh) * | 2017-12-12 | 2018-05-04 |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1.3mm焦距全景日夜共焦高清镜头 |
US20190121115A1 (en) * | 2017-10-25 | 2019-04-25 | RAVR Incorporation Ltd. | Infrared and Night Vision Pixel By Pixel Optical Fusion System |
CN111970424A (zh) * | 2020-08-25 | 2020-11-20 | 武汉工程大学 | 基于微透镜阵列合成孔径的光场相机去遮挡系统和方法 |
RU2738341C1 (ru) * | 2020-05-22 | 2020-12-11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Вологодский оптико-механический завод" | Объектив со спектроделительным блоком |
CN112394481A (zh) * | 2020-11-18 | 2021-02-23 | 西安玄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超大相对孔径微光镜头 |
CN114088216A (zh) * | 2021-11-01 | 2022-02-25 | 苏州大学 | 光学分幅相机及单脉冲内激光光斑变化情况的测量方法 |
CN115509021A (zh) * | 2022-10-12 | 2022-12-23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一种光楔与成像镜头一体化设计的光学拼接系统 |
-
2023
- 2023-04-13 CN CN202310393192.6A patent/CN1161070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89509A (zh) * | 2004-07-23 | 2007-06-27 | 讯宝科技公司 | 在扩展的工作范围上具有改进的激光强度调制的电光读取器 |
US20070213618A1 (en) * | 2006-01-17 | 2007-09-13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Scanning fiber-optic nonlinear optical imaging and spectroscopy endoscope |
CN101644761A (zh) * | 2009-08-31 | 2010-02-10 |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湍流廓线激光雷达子孔径楔镜排列方法 |
US20190121115A1 (en) * | 2017-10-25 | 2019-04-25 | RAVR Incorporation Ltd. | Infrared and Night Vision Pixel By Pixel Optical Fusion System |
CN107991762A (zh) * | 2017-12-12 | 2018-05-04 |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1.3mm焦距全景日夜共焦高清镜头 |
RU2738341C1 (ru) * | 2020-05-22 | 2020-12-11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Вологодский оптико-механический завод" | Объектив со спектроделительным блоком |
CN111970424A (zh) * | 2020-08-25 | 2020-11-20 | 武汉工程大学 | 基于微透镜阵列合成孔径的光场相机去遮挡系统和方法 |
CN112394481A (zh) * | 2020-11-18 | 2021-02-23 | 西安玄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超大相对孔径微光镜头 |
CN114088216A (zh) * | 2021-11-01 | 2022-02-25 | 苏州大学 | 光学分幅相机及单脉冲内激光光斑变化情况的测量方法 |
CN115509021A (zh) * | 2022-10-12 | 2022-12-23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一种光楔与成像镜头一体化设计的光学拼接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常凌颖;赵葆常;邱跃洪;汶德胜;马小龙;: "声光可调谐滤波器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学报, no. 10 * |
蔡厚智;龙井华;刘进元;彭翔;贾凌;张月;黄龙;杨国洪;刘慎业;丁永坤;: "大面积MCP选通X射线分幅相机的研制",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no. 0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07064B (zh) | 2023-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88651B2 (en) | Tele-lens and imaging device | |
CN107422458B (zh) | 一种低f数的l型短焦全高清投影镜头 | |
EP2265993A2 (en) | Whole beam image splitting system | |
JP3061439B2 (ja) | 光学結像装置のビームスプリッタ | |
EP4206786A1 (en) | Imaging light path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 |
JP2003503755A (ja) | 投影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系 | |
CN115437128B (zh) |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EP3182180A1 (en) | Multichannel fiber optic rotary joint(forj) having an achromatic metasurface | |
WO2019024205A1 (zh) | 全景光学系统和电子设备 | |
CN114577443A (zh) | 一种ar眼镜光瞳视差测试装置 | |
CN116107064B (zh) | 一种单镜头分孔径共焦面分幅光学成像系统 | |
US20220317449A1 (en) | Optical arrangement for a display | |
CN112229516A (zh) | 一种用于快照式成像光谱仪的分光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 |
CN115509021A (zh) | 一种光楔与成像镜头一体化设计的光学拼接系统 | |
CN111929859B (zh) | 长焦镜头及移动终端 | |
CN101581829B (zh) | 一种基于微透镜阵列的cmos传感器的显微镜成像方法及系统 | |
CN115128799B (zh) | 多孔径单探测器光学成像系统 | |
JP4245749B2 (ja) | 撮影光学系 | |
EP3726271A1 (en) | Optical arrangement for a display | |
US20220128796A1 (en) | Small lens system for tof | |
CN105319720A (zh) | 大视场角增强现实眼镜 | |
US20220128795A1 (en) | Small lens system for tof | |
CN114222054A (zh) |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EP0657038B1 (en) | A compact objective lens system | |
CN113467062B (zh) | 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